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优秀教学案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饮食进行合理搭配,提出科学的饮食建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案例以实际生活中的饮食为例,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作用及摄入途径,了解常见食物中所含元素的分布情况。
3.讲解食物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常见食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通过饮食来摄取足够的化学元素?”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总结出科学的饮食建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形成共同的科学饮食观念。
(四)总结归纳
4.过程性评价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实验操作等,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目标】1、了解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
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一、调查与研究1、查阅资料并整理填表:[可从网上、报刊、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医生、父母、身边的病人等途径获得]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袋。
4、将学生分成四个竞赛小组,每组选组长一名,各组分别命名为钙铁、钾钠、锌硒、碘氟队,并以自己的组名为题,自编、自演一个节目“我们的作用大”,形势可以是小品、相声、顺口溜、替换了歌词的歌曲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贵州某山区盛产芭蕉,一外地人问卖蕉人怎么卖?答:1角钱3只。
4只行不?答:不卖。
2角钱卖一串(少的也有十多只)行吗?答:行。
这个卖蕉人数学概念为何这样差?原来他在婴儿时期因缺碘而得了呆小症,智力缺陷。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扳书课题)二、活动与探究活动一:知识抢答:[记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题目: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50多种)2、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多少种?(11种)3、人体较多的元素约占人体质量的多少?(99.9%)4、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的元素是哪几种?(C、H、N、O)5、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总量不超过人体的质量的多少?(4%)6、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元素可以分为哪两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7、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是常量元素吗?(是)8、钙是微量元素吗?(不)9、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多少种?(20多种)10、哪些元素是微量元素(Fe Zn Se I)师投影知识网络图: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水、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主要有元素)——元素(主要有)含量超过0.01%——元素——元素——元素(主要有)含量小于0.01%——元素过渡:已知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体重的0.05%,可谓是“微不足道”,真是这样吗?活动二:特长展示各队表演节目:我的作用大:(记分办法:其余三组无记名投票,以票数记分)。
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种食物,调查并分析其中所含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撰写一份调查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包括:食物简介、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设计一份关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宣传海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他人传递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大家对化学元素与健康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保证摄入足够的化学元素,维 Nhomakorabea身体健康?”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如多吃含铁食物预防贫血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合理膳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化学元素的分类、作用、生物转化过程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强调掌握人体必需化学元素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与健康。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并分析食物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撰写调查报告。
-对于难点内容,运用类比、比喻等手法,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适时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定期开展课后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学评价:
-设计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单元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他们在评价中展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及其功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讲授新知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必需微量元素,探讨以下问题:
1.这种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是什么?
2.作业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组内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作业5要求学生认真反思,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本章节所学的重要知识点、生活实例、健康小贴士等。海报要求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吸引力。
5.撰写一篇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学习本章节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感悟,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作业1、2、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4)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元素的存在和应用。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此外,强调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类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人体元素的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甲:我是钙元素,在人体中只含2%。
如果少了我,人就会得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等病。
我来源于奶类、豆类等食物中及人工制造的补钙保健品内。
乙:我是碘元素。
老钙兄,我虽然没有你的含量多,但我的功劳可不小。
若少了我,人就会思维迟钝、得甲状腺肿大病。
我主要来源于海产品、加碘盐中。
你家里用的是加碘盐吗?丙:我知道加碘盐要防潮、密封储存,待食物煮好后再放入,而不能把加碘盐放入锅中久煮。
丁:铁老弟我呢,虽然我比不上你们,但人体缺少了我,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你知道为什么炒菜的锅会用我吗?我在很多食物中存在,如肝脏、蛋、鱼、豆类、芹菜等。
【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
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引起营养不良。
如何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多媒体显示】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健康报报道)【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么,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的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我们人体中的元素约有50多种,含量较多的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5%。
【多媒体显示】(佝偻病患者)【设问】怎么会得这种病呢?【指导阅读】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什么?2.该金属对人体有何影响?【讨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掌握常见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摄取方式;3.培养学生合理摄取化学元素的意识,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点1.学习常见的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2.讨论化学元素的摄取方式及人体健康问题。
三、教学内容1.常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2.不同化学元素的作用及摄取方式;3.人体健康问题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元素相关的事例,引起学生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注意。
2. 讲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5分钟)讲解常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如钙、铁、锌等,以及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所需的摄取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化学元素摄取不足或过多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3. 分组讨论不同化学元素的作用及摄取方式(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元素进行讨论,包括该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摄取方式、不足或过多的后果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4. 元素摄取量的计算及实践(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相关数据计算自己每日所需的化学元素摄取量,并根据计算结果给予合理的膳食建议。
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小组内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饮食计划。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进行小结。
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解答。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自主搜集更多关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展示和分享;2.鼓励学生观察日常饮食中化学元素的摄取情况,结合知识进行评估。
六、教学评估1.讨论中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否正确、完整,并能给出合理的解释;2.学生能否正确计算出自身所需的化学元素摄取量,并给出合理的膳食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合理摄取化学元素的意识。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8.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元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上可能较为模糊。学生对实验探究感兴趣,但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3.营养素的作用:介绍人体内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分析它们的功能、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
4.生活实例:举例说明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补铁酱油、加碘盐等。
5.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化学元素与健康的关系,总结常见的化学元素缺乏症及其预防方法。
6.实践探究: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观察缺铁性贫血的实验。
-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并拓宽知识视野。
4.让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改善国民健康”,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这篇小论文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合理膳食重要性的认识。
5.分组进行一次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化学元素,制作PPT或海报,介绍该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缺乏症以及富含该元素的食物。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分享学习收获。
2.学生总结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明确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十二章课题2的课后习题,重点复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六大营养素的功能和食物来源。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学科化学课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年级九年级课型新授课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较详细地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还叙述了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等有关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学科素养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物质组成的元素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衰老都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人体通过这种变化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人体内常见的营养物质。
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究感兴趣的问题。
就能力水平来看,学生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设计理念这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特别贴近,但是学生感觉特别陌生的是各种元素对人体的健康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学生们并不是十分理解。
因此这节课的学习理念就是: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活中的化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化学课程必须面向社会生活。
本课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大量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中的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了解人体中各种元素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等。
五、教学重、难点确立依据:根据以上学习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
1.重点: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分类及作用,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难点: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六、教法1.问题导学法:本课教学以问题引领,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如通过介绍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创设实验情境,如设计有关元素含量对健康影响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元素的作用。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相关的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本节课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任务,如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效果等,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4.鼓励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探究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客观评价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相关的视频、动画等,引导学生关注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教师以生活实例导入,如介绍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缺铁引起的贫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如“你们知道人体内有哪些重要的化学元素吗?”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系统地讲授人体内常见的化学元素、它们的作用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教学设计
c)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如铁元素对血红蛋白的合成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设置若干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题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瓶含钙的牛奶和一瓶含铁的补品,提问:“这些物品与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思考日常饮食中的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到牛奶中的钙有助于骨骼发育,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等。
3.教师引导: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这些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重点讲解生命元素(如钙、铁、锌、碘等)的食物来源、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教学过程:
a)讲解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如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类,各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教学过程:
a)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b)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c)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c)结合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发现、验证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2 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2.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组成的主要化学元素;了解某元素(如钙、铁、碘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认识元素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意识和习惯。
3.初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形成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和能力。
5.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明确人体组成的主要化学元素及含量。
2.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三大供能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三、教学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元素平衡与均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树立均衡膳食的观念,学会合理搭配饮食,难点是对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从学科素养的角度进一步完善物质组成的元素观;了解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从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入手,让学生了解常量微量元素及认识元素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意识和习惯,联系实际学生更易接受;同时指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因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而引起的食品污染中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伤害,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使德育不再空洞乏味,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饮食习惯缺乏科学的认识甚至是一些有害健康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引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十分有趣且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构成的复杂有机体。
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状况。
那么,哪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二、必需元素与人体健康1.常量元素教师:“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常量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布置与课堂练习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强化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的掌握。这些习题应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例如:
(1)选择题:选出下列哪种食物富含铁元素?(A.鸡蛋;B.红枣;C.猪肉;D.蘑菇)
3.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健康问题较为关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元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化学学科的魅力。
5.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5)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展示一些与化学元素相关的图片,如富含铁的食物、补钙广告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存在。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化学元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我们需要补充这些元素呢?”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如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的意义。
(2)说明本节课将围绕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展开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涉及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2.2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功能、食物来源和摄入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意识。
2.提问:你们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需要这些化学元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功能、食物来源和摄入方法。
2.通过动画形式展示人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让学生了解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3.讲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强调必需元素的重要性。
2.动画展示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本节课运用动画形式展示了人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同时,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摄入化学元素,培养了他们关爱健康的良好习惯。
3.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实验等活动中共同探究、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学习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后,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健康饮食的原则,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计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精品教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微量元素的相关资料五,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供资料—拓展视野—得出结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Ⅰ,【引入】展示补钙及及加碘盐,提出问题:人体为什么需要补充钙等化学元素?Ⅱ,【新授课】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 ,主要以C a 10(PO 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 过多:结石、骨骼变粗过少: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 骨质疏松2、钠和钾(1)Na + 存在于细胞外液 人体内含钠80g —120gK + 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 (如血液的pH7.35-7.45)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 Fe 、Zn 、Se 、I 、F 等Ⅲ,【课堂小结,作业】九,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 组成人体的元素 常量元素(11种)微量元素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钙 2、钠和钾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设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二)学习方法导航本课题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或三个大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或大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学生展开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聚焦重点难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制作可现场上网的课件,随时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1、查阅资料并整理打印,填写下表。
[可从网上、报刊、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得]。
上课带来。
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上课带来。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瓶(或牛奶袋),上课带来。
(五)教与学师生互动活动一:观察与思考【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为什么我们需要补充钙、铁等元素?”引发学生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思考。
-展示一些与化学元素相关的新闻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化学元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演示、图表、实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抽象的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化学元素,讨论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摄入途径、代谢过程等。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创设互动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图表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元素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教学目标
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背景资料
①德专家劝告──素食者警惕营养不良
新华社北京2月4日专电:德国营养学家近日警告说,虽然多项研究证明素食者可能比普通人更少患癌症、心脏疾病、糖尿病、胆结石等疾病,但他们同时也更容易营养不良。因此,素食者应重新审视自己的食谱,并通过各种途径注意额外补充缺失的营养。
据报道,素食者的类型多种多样:一部分人拒绝一切动物及与之相关的食品,甚至是蜂蜜;一部分素食者除水果、蔬菜和粮食外,还接受蛋类和奶制品;另一些素食者则只吃生的水果和蔬菜,而拒绝肉、蛋类以及包括面包在内的所有经过烹调加工的食物。德国营养学家科乐内利娅·明斯特尔认为,那些选择以素食为主的人应该全面掌握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为自己补充必要的营养。
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收集含有与人体健康有关元素的食品准备元素自述的表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有人说:人体是一个元素的仓库,那么人体内含有多少种元素?其中哪些元素含量较多?哪些元素自然界中不能供给,还需要人工供给的?
作业
请课代表将同学们收集的商品、药品的说明书整理、分类搞一次展示活动,并与兄弟班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学生回答】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 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氧元素、钙元素。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
【阅读记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了解常量元素中钙、钠、钾三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取两根鱼骨,其中一根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另一根放在10%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一会,10分钟后取出。
【交流回答】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进行归纳、得出结论:鱼骨中含钙元素。
【提出问题】钙元素是人体需要量很多的常量元素,若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还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呢?【学生回答】牛奶、骨头汤、绿色蔬菜、肉类、豆类都含有钙元素。
【归纳总结】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但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却很大。
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元素,若人体缺乏,就会生病。
【课件展示】出示一些患者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教材P99的表格,回答各是由于缺乏哪种微量元素而导致的。
【提出问题】同学们,当医生不能只是看病,不开药,请问要补碘、补氟应该怎么补充?【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种做法:如食用海带、紫菜、碘盐补碘,常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交流讨论】组织并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100的讨论题目。
【学生回答】前后四人一小组,得出结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元素过量也会得病。
课后小结【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主要靠食物摄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出人体的元素组成,知道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2、简单说出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3、知道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4、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3、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工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制作可现场上网的课件,随时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1.查阅资料并整理打印,填写下表。
[可从网上、报刊、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得]。
上课带来。
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与思考【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思考】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引出课题】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屏幕投影】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2.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阅读和课堂交流)【投影】一、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小结】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过渡】下面着重讨论钙、碘、铁、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活动二:【投影】二、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钙【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并积极讨论:(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对照下表,谈谈你对钙元素的认识【交流汇报】学生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
(如果学生准备的资料不是很充分,教师此时可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现场连接到相关网站,通过演示,同时告诉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
【角色扮演】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 教师乘机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
【问题情景】(2)如何科学饮用牛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投影】学生讨论后投影:喝牛奶的误区常见的有:1.饮袋奶、不加热。
袋奶采用75℃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2.空腹喝牛奶。
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
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3.食物搭配不当。
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4.饮奶时间安排不当。
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
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
【投影】将学生带来的牛奶袋、牛奶盒和牛奶瓶等实物上的图案和说明文字投影到屏幕上。
同时教师将收集到的琳琅满目的各种补钙品补充投影到屏幕上。
【问题情景】阅读屏幕上情景素材: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含钙丰富而又易被人体吸收的奶及奶制品目前尚未走上大多数国人的餐桌,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国人饮食上通常是以含钙量很低的素食为主,基本上不能保证钙的供应。
这种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使得国人缺钙确实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设问】是否有一种既能照顾城镇,又能兼顾农村居民的补钙措施?谈谈你的金点子。
说说你选择这种措施的理由是什么?(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投影】你我共识:①安全、有效安全第一。
②经济又实惠买得起。
③生活化、长期化每天都吃。
补钙措施:食用钙盐(盐中加钙)。
【小结】因此,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
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过渡】那么,如果人得粗脖子病,又是由什么元素引进的呢?(共同学习第二种元素碘)2.碘【交流展示】碘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
【投影】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
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
【问题】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活动三【讨论并交流】1.对照前表分三个大组讨论锌、铁、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2.你家里炒菜做饭使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3.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4.通过对碘、钙、铁、锌、硒五种元素的学习,请你用一句广告词来反映其重要作用。
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活动四【反思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投影】学生小结,屏幕投影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5%。
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
知道了怎样科学饮用牛奶。
有些商品标签上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
生活处处皆化学。
【投影】关注健康,珍爱生活,用科学把握生命。
【思考】人体中所含元素都对人体有益吗?你知道哪些有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