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电影与小说分析
电影《白鹿原》对陈忠实原著小说的改编-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导演王全安将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改编成了同名电影,电影对原著小说的改编,主要表现在时代背景的截取、情节结构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塑造、意象的转变、艺术手段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在情节结构的改编上,导演对小说情节进行了增、删、改,对人物进行了取舍,并调整了结构线索。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导演不仅调整了田小娥和白嘉轩的主次人物的地位,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做了一些改变。
在意象的运用上,电影删除了原著中的“白鹿”意象,增加了“牌楼”和“麦田”意象。
在艺术手段的运用上,电影还采用了秦腔艺术和陕西方言。
电影《白鹿原》与原著小说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和变化。
关键词:《白鹿原》;电影;小说;比较AbstractChen Zhongshi's novel White Deer Plain adapted into a movie by director Wang Quan 'an, the film adaptation of the original novel, mainly display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ception characters, plot structure changes and shifting, imagery, artistic means the use of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Adapted on the plot structure, the director is to plot the add, delete, change, the character of the trade-offs,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clue. In the shaping of the characters, the director not only adjust the Tian Xiaoe and Bai Jiaxu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tus of the characters, also made some changes in the shaping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use of imagery, deleted the original movie "white deer "image, increase the "memorial archways" and "crop" image. Means in the art on the use of film also adopted qinqiang opera art and shaanxi dialect. Movie White Deer Plain is a very different compared to original and novel and change.Keywords: White Deer Plain;the movie;the novel;compare目录引言 (1)一、时代背景的截取 (1)二、情节结构的变化 (2)(一)情节的增删改 (2)(二)人物的取舍 (4)(三)结构线索的变化 (5)三、人物形象的塑造 (5)(一)主次人物的改变 (5)(二)人物形象的改变 (7)四、意象的转变 (9)(一)“白鹿”意象的删减 (9)(二)“牌楼”意象的增加 (9)(三)“麦田”意象的表现 (10)五、艺术手段的运用 (10)(一)秦腔艺术的运用 (10)(二)陕西方言的运用 (11)结语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引言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于1993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白鹿原》原著与电影对比
《白鹿原》原著与电影对比王全安导演说,这部作品是写土地和人的关系的。
《白鹿原》这部小说则是通过家族史来透视民族灵魂的历史,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力求正面观照中华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培育的人格,力图站在时代的、民族的、特别是文化的高度审视历史。
加之我们所看到的影片是经过较多删减的版本,因此作品与原著必然有很多差异。
区别一:关键人物的删减原著中的“朱先生”和“白灵”并没有在影片中出现。
书中朱先生这位白鹿原的大儒是贯穿全书的关键人物,不仅牵连白鹿两个家族,也是各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最重要的是,朱先生这位先知性的人物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人间的具象,被称为“圣人”的朱先生悲天悯人的注视着苍茫大地,神祇一般的话语让“祠堂”代表人物白嘉轩在正义的路上更加坚定,并让他时刻不敢越雷池一步,让丑恶代表人物鹿子霖望而生畏。
并且朱先生说过黑娃才是他教过的最好的学生,而影片只有说黑娃去当了土匪并且建国之前整部影片就结束了。
白灵是作者对白鹿原的点睛之笔,她的出生和死亡都有白鹿原上神话指引,出生时白吴氏梦见了白灵子,在延安被肃反被杀时白嘉轩梦见了白鹿飘过白鹿原,脸蛋变成灵灵的脸还委屈的叫着爸。
白灵是独立、自主、敢爱敢恨的新女性的代表,是原上从未有过的精灵,白灵是新的希望,她活着时得到所有人的爱,她的死无疑更是给封建阶级和革命者们都敲了醒钟,白灵没有死在封建卫道士手里,而是死在里自己人手里,作者创作时是多么的勇敢和痛心啊,他提醒着我们,在“革命者”中间一样有扼杀美好和希望的刽子手。
区别二:白、鹿两家的家庭纠葛表达的不够充分本部小说正是通过大量的对白、鹿两家的家族矛盾的描写来透视整个历史的变迁,“白灵”这个人物的删减也直接导致了“鹿兆海”这个人物也没有留下的必要。
白灵因为与鹿兆海信仰不同而分手,因与鹿兆鹏主义相同而相爱,鹿兆海替哥哥掩护嫂子出城没想到嫂子却是自己的爱人白灵,兄弟从此断袍,鹿兆海战死疆场后一个长得像白灵的女子带着孩子回到鹿家,这些集家族恩怨与兄弟情仇、国恨家仇、民族大义的剧情都被删了,白、鹿俩家是怎样对立、陷害与救赎、又是怎样的割扯不断,盘根错节在一起,由于删减了大量剧情而体现不出来,俩家的矛盾也显得斤斤计较而不是大气磅礴。
试析《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
二、田小娥祠堂受 罚
小 说 中 这 个 片 段 开 头 是这 样 描 写 的 :这 件 事 不 消 半天 , 就 在 白鹿 村 风 传 得 家 喻 户 晓 。 白嘉 轩 在 事 发 后 的一 天 早晨 听 到 了族 人 的 汇 报 , 当 即做 出毫 不 含 糊 而 又 坚 决 的 反应 。在 修 复完备 的祠堂正厅和 院子里 ,聚集 着 白鹿村十六岁 以上 的男
l 圜盈幽
试析 《 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
张 富 丽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5 )
【 摘要】小说 《 白鹿原》被 改编 为同名 电影 ,因为作 家陈忠 实原著 的影响 力 ,观众对影 片寄予 了 很 高的期 望 ,所 以 电影公映 以后 ,褒贬不一 ,毁 誉参半。文章通过 对 小说作 品的 文本片段和 电影语 言的 对 比 ,指 出文 学语 言 和 电影 语 言 的 几点 相 同和 不 同 。 一 Nhomakorabea、
田小娥到白鹿村之前
小说中黑娃和 田小娥 的奸情 被郭举人发现后 ,一个 被郭 举人结 了工钱 赶走 ,一个被休 回了娘家。黑娃 自己找到 田小 娥 的娘家 ,自己提亲把 田小娥娶走 。
《白鹿原》电影与小说的对比解读
电视电影论文《白鹿原》电影与小说的对比解读一.电影对小说的删减小说《白鹿原》的时间跨度为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两个家族及相关人物的命运变迁为主线,将人物的悲欢离合与20世纪前半叶关中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从乡土民间和宗法家族的角度来折射中国近现代历史,以此来思考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未来的命运。
小说具有广阔的时空表现范围和复杂多样的人物图像以及大量神秘的民间神话与传说,被誉为一部民族心灵的秘史。
电影由于表现形式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也无必要表现如此多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因此,对小说进行删减是必然的选择。
对比而言,电影对小说最大的删减主要有两处,一是删去了小说中的核心人物朱先生、冷先生、白灵以及鹿兆海等人物,还有所有富有传奇性、神秘性的情节;二是删去了原著后半部分抗日战争以后的段落,把故事的结局提前到了1938年。
电影设定的主要角色是父辈人物白嘉轩、鹿子霖、鹿三和子辈人物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以及外乡女子田小娥,主要表现父子之间的对立冲突以及田小娥与三个男性之间的爱欲情仇。
这样的删减使得电影讲述故事的线索更清晰,主题及矛盾更为集中,缺陷是丧失了小说对文化及历史呈现和反思的深度和力度。
小说中的朱先生和白灵被称为白鹿精魂,是小说中少有的有生活原型的人物,两个人物在小说中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
朱先生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灵魂人物。
他的原型是清末举人,关中大儒牛兆濂,在小说中以智者、圣人和预言家的形象出现,是白鹿原的道德楷模和精神领袖,是作家心中理想文化人格的现实化身。
朱先生为老百姓免遭屠城之祸而只身义退20万清兵,为除烟害不顾众怒犁毁罂粟苗,教化乡民稳定乡村秩序,制定《乡约》,纯化民风。
他规约着白鹿原的生存走向,为白鹿原排除灾难,是统摄所有人物的核心和枢纽。
朱先生能参透历史,称国共之争是公婆之争,并说国共两党的成员都不是君子以及将天下大争概之为鏊子说等等观点,是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透视白鹿原上的革命运动和党派之争。
白鹿原电影和小说原著之间的异同之处
比较《白鹿原》原著和电影改编不同之处1.原著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白秉德和鹿兆恒(第一代人,不是重点),白嘉轩和鹿子霖(第二代人,生活在白鹿原上,主要代表封建中国的面貌,为本书陈述重点之一),白灵和陆兆鹏等人(第三代人,代表中国国共革命、抗日活动时期,反封建的新生力量,为原著重点描述对象之一)。
电影主要描述的是第二代人活动时期的事情,洒有部分第三代人的影子,未对第三代人做全面深刻的阐释,特别是对民族历史部分未作具体阐释。
2.在原著中,白鹿精灵、有关她的传说以及白鹿的幻像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而在电影中都未提及。
3.从整部书来看说,电影是从原著的五分之二处开始陈述的。
“乡约”这个词,以及电影开始嘉轩带领族人念得乡规,是朱先生(嘉轩的姐夫)提出的,朱先生也是书中重要人物,但在电影中对此处未作描述,电影结束于原著的五分之四。
4.原著中,白嘉轩共有四个存活的孩子,孝文、孝武,孝义以及女儿灵灵(白灵),鹿子霖有两个儿子,鹿兆鹏和鹿兆海,这些人在书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电影中,白嘉轩只提到一个孝文,鹿子霖只有兆鹏。
5.电影中没有白秉德(白嘉轩父亲)的戏份,而此人对白嘉轩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其为人处世,性格等诸多方面都对白嘉轩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原著,嘉轩的女儿百灵认鹿三为干爸,为了庇护她(封建迷信说法),电影中变成了孝文人鹿三为干爸。
4.原著中是兆鹏在书院给黑娃冰糖,电影中变成了孝文给他冰糖。
而且黑娃当时的感情在电影中没有得到充分的禅师。
5.电影中对黑娃做长工的郭举人一家的描写改变较大。
原著中郭举人只有大老婆和小老婆(田小娥),电影中镜头显示他又三四个。
原著中黑娃和小娥之间关系发展是在院子里,而不是麦地看麦(电影)。
原著中黑娃到郭举人家是熬长工,电影里说是短工(麦芒时做工)。
对于郭举人如何处置黑娃和田小娥,以及黑娃如何寻到小娥,电影改编较大。
6 原著中黑娃和小娥的住处是黑娃找的,电影中是孝文帮助他们找的。
7.原著中,杨排长的士兵拿鸡做靶子,以示众人,黑娃、兆鹏烧得是白鹿仓的粮食,电影中是杨排长射杀牛,还未收割的麦地。
电影《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与小说中形象比较
上世纪90年代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因获茅盾文学奖而风靡一时,作为一部史诗性的著作,以其深沉厚重的历史感,陕北独特的文化内涵,解放战争动荡,民不聊生的现状和白、鹿两家三代的恩怨纷争展现出来,使它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独领风骚。
电影《白鹿原》的上映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重新解读《白鹿原》,如此宏大的历史框架几经易主后最终在第五代导演王全安手中经过9年的筹备,3年的拍摄后于2012年上映。
电影一经上映就备受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田小娥这一角色在电影中的人物塑造,田小娥的饰演者是张雨绮,值得一提的是张雨绮不仅是田小娥的饰演者还是导演王全安的妻子。
网络的热议称“跟原著小说相比该电影不该称之为《白鹿原》,而应该是‘田小娥传’”。
小说到电影改编过程中的取舍与田小娥形象的重新塑造使田小娥的电影形象以新的姿态面向观众,小说中田小娥是位敢于向男权社会挑战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而电影中田小娥被刻画为角逐在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中的欲望化的客体,表现出两类艺术在创作形象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一、小说中田小娥的形象特点“陈忠实曾在介绍田小娥这一形象时说到她:‘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她是那个时代造就出来的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产物。
小说中作者对田小娥着墨并不多,从第八章的出现到第二十一章的消亡,田的一生虽短暂却惊人,田小娥就犹如绳索一般贯穿整个《白鹿原》的始末。
在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制度下田小娥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典型女性形象,在电影《白鹿原》中田小娥更是独挑女人世界的大梁,可见她的地位极为重要。
从小说中来看,田小娥不仅是镇压在六陵塔下的妖孽,更是屹立在白鹿原上的复仇女神。
田小娥这一形象的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在其反抗意识由模糊不清逐渐走向明晰化,其性格特征的变换的诱因主要是由于黑娃的出现。
(一)爱情意识的苏醒与反抗田小娥在自己家里是个逆来顺受的女儿,二十岁左右的花样年纪便听从家里人安排嫁给年近70的郭举人做小妾,此时期,田小娥还没有反抗意识,她的性意识还未复苏,初到郭举人家,田小娥秉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婚姻意识,恪守妇道。
小说的丰满与电影的骨感--浅析电影《白鹿原》改编的成败
黑娃是 白嘉轩 的长工鹿 三的儿子 。黑娃虽然和 白孝 文 ,鹿 兆鹏是 同学 ,但他卑微 的出身又注定与他们 不同 。但是 ,小 说 的后面 ,黑娃 的命 运有了转变 ,他成 为了一个 教书先生 。电影
小说 的丰满与 电影 的骨感
— —
浅析电影 《白 鹿原 》改编的成败
王 臻
(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 学院,江苏 南京 2 1 0 0 1 3 ) 摘要 :陈忠实的长篇 小说 《白鹿原 》一经发表便 震撼 了文坛 。小说 以浓厚 的史诗气质 ,复杂的人 物形象与关 系在 同类小说 中 白鹿原 》,吸引 了 很 多关注。 《 白鹿原 》由小说 变成影视 ,其改编的成 果引起 了不少争议与讨论。本
句话 : “ 过去要脸就是那 个怪样子 ,而今不要脸 了就是这个样
子 ,不要脸 了就像个 男人 的样子 了。” 白孝 文为 田小 娥痴迷 程 度已经达到 了抛妻 弃家的地步 ,他 和田小娥 在窑子里风流快 活 ,整 个窑 洞 为之香 艳起 来 。饥荒 年代 ,白孝 文变 卖祖 上 房 地 ,却没有给结 发妻子活路 ,活生生将其 饿死 。得知 田小娥 怀 有 他的孩子后 ,本 想参军救济 ,谁料被强 拉参 战 。最后 ,田小
中的黑娃却 没有 那么多时间来改变命 运。后来黑娃命运 的交代 与小说也相差较 大。这对于没有看过 小说 的电影观众 而言 ,有 些茫然 。 ( 二 )那些电影与小说相差较小 的人物 1 、忠于原作 的鹿子霖 白家 和鹿 家是 白鹿原上两户大姓人家 ,鹿子霖是与 白嘉轩 同辈的人物 ,相 比之下鹿子 霖是副小人模样 。电影 中,对 于鹿 子 霖这个人物形象 的塑造 ,影像 的记录并没有 给观众更加 明确 的定义。不过相对 于其他 人物形象 ,鹿子 霖在小说和 电影 中的 差距算得上是较小 的了。不管是人物情节 的设 置和最终命 运的 交代都 是比较完整的 。 2 、众星捧月 的田小娥 田小娥 ,在小说 中 ,是 一个封建思想禁锢下 的牺牲 品。 田 小娥与黑娃 的关 系在电影中与小说没有太 大的冲突 。可他们 的 行为一开始就 注定 了悲惨的结局 ,在重重 枷锁和根深 蒂固的封 建思想面前 ,他们 的力量太单薄 、太无力 ,所 以小娥 的灵魂被 族人压在宝塔下 面也就不足为奇 了。 田小娥与鹿子 霖的关系 , 也没有太 大的出入 。而与 白孝文 的关 系上 ,电影 与小说处理 的 差不 多。 田小娥通过性把 白孝 文的阳痿治好 了 ,本来是在鹿子 霖 的引诱下 ,要拉 白孝文下水 ,让 白嘉轩难堪 ,没想到这引发
试析《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
试析《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摘要】《白鹿原》小说和同名电影的语言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叙事手法、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文化内涵和美学风格上,更体现在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异同点。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在简要介绍了《白鹿原》小说和电影的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小说和电影在叙事手法、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文化内涵和美学风格上的比较。
在总结了小说与电影的异同,语言表达的差异以及艺术价值的评判。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白鹿原》这部经典作品在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下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白鹿原》,小说,电影,语言比较,叙事手法,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文化内涵,美学风格,异同,语言表达,艺术价值。
1. 引言1.1 简介《白鹿原》是中国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之一。
小说以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变迁为背景,以白家村为主要场景,讲述了白嘉轩家族的兴衰史。
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而广受好评,被誉为描写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经典之作。
而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备受关注,导演刘家成将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和人物形象移植到了银幕上,呈现出清晰而生动的画面。
电影通过影像和声音的双重表达,将小说中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观众,成为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它们在语言和叙事手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本文将试析《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各自的艺术特点,旨在深入探讨这两种表现形式在传达故事、情感和思想时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1.2 研究意义《白鹿原》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山西白鹿原上一家人的兴衰起落。
这部小说在文学界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而同名电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文艺片的代表之一。
对《白鹿原》小说语言和同名电影语言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白鹿原》电影对小说的再现和改编
《白鹿原》电影对小说的再现和改编作者:刘景景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9期《白鹿原》就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泥塑、连环画等,但都不太成功,电影改编的难度更大。
原著与电影在情节和叙事方面有较大的出入。
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和结构方面对原著与电影的再现和改编做了系统的分析。
一、白鹿原、《白鹿原》、电影《白鹿原》陈忠实出生的地方,也叫白鹿原。
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后来被陈忠实经过酝酿,写入了小说,白鹿原边上走出的陈忠实,用文字虚构了“白鹿原”,再现了那块土地上作家不曾经历的历史和传奇、不曾谋面的祖先。
《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而电影《白鹿原》注定要成为2012年的一个文化事件。
一方面,多年筹划、版本之争、档期改换、导演更换等因素频频,这些非文学因素、极具戏剧化的波折让它号称“史上最难拍的电影”,电影本身成为一种文化角斗场——文学、市场、政治、传媒等多方博弈、对抗、妥协。
另一方面,有人看重的是小说《白鹿原》获得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有人看重题材的厚重、地方特色,有人看重演员的知名,有人主要是受到营销的吸引等等,电影与文学同为大众文化产品,这不仅促进了电影对文学的改编,而且电影对作家的写作内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视觉文化霸权挤压了文学的生存空间,进而造成小说危机,但这不能单纯指责电影。
一般而言,人们指责影视改变文学小说是降低了文学的审美品位,造成文学创作的庸俗化。
但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影视对文学的改编,既要坚守文学的底线,即以文学性为核心构建电影的灵魂;又要遵循电影逻辑和视觉文化规律,创造性地重构和延伸文学性因素。
二、电影《白鹿原》与小说的叙事比较(一)结构意象上《白鹿原》问世以来,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文化和思想研究过多,对思想附着的结构研究不足;对作品历史性研究过多,对小说情节具体走向即叙事时间的变化研究欠缺;对人物性格研究过多,对勾画人物起重大作用的叙事视角研究几乎为零。
《白鹿原》电影与小说的对比解读
《白鹿原》电影与小说的对比解读【摘要】《白鹿原》小说和电影在情节处理、人物塑造、历史背景呈现、文学语言转化和观影阅读体验等方面存在差异。
小说更注重思想深刻、情感细腻,而电影则强调视听效果和节奏感。
人物在小说中更加立体化,而电影则侧重于明星效应和形象塑造。
对历史背景的呈现上,小说更加详细和真实,电影则更加直观和具象化。
文学语言转化为视听语言时,小说的隐喻和象征被融入影像表现中。
观影和阅读的体验也各有特点,小说更注重读者的想象和思考,而电影则更容易带来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小说与电影各有千秋,能吸引不同类型的受众,展现了文学作品多样性的魅力。
【关键词】《白鹿原》电影, 《白鹿原》小说, 对比解读, 情节处理, 人物塑造, 历史背景, 文学语言转化, 观影体验, 阅读体验, 各有千秋, 吸引不同受众, 多样性魅力.1. 引言1.1 介绍《白鹿原》小说和电影《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白鹿原这片土地上一家族的兴衰沉浮。
该小说于1993年出版后风靡一时,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而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在2017年上映,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小说《白鹿原》通过对白鹿村百年家族史的描写,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巨变下农村家族的沉浮命运。
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而电影《白鹿原》则是将小说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改编,用画面来展现小说中的故事,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镜头的拍摄来呈现出小说中难以言表的情感。
小说和电影都在表现白鹿村家族的兴衰沉浮这一主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二者的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有所不同,给观众和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阅读和观影体验。
通过对小说和电影的对比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白鹿原》这个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1.2 阐述对比解读的重要性对比解读《白鹿原》这部小说和电影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读者和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个故事。
通过对比小说和电影在情节的处理,人物塑造,历史背景呈现,语言转化和体验方面的差异,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白鹿原》电影与小说的对比解读
《白鹿原》电影与小说的对比解读作者:曾艳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10期内容摘要:从电影《白鹿原》入手谈其改编与小说创作的不同之处,探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时代语境、意识形态、创作理念之下二者产生差异和碰撞的原因,并对电影改编的得失作出评价。
关键词:《白鹿原》电影改编解读一.电影对小说的删减小说《白鹿原》的时间跨度为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两个家族及相关人物的命运变迁为主线,将人物的悲欢离合与20世纪前半叶关中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从乡土民间和宗法家族的角度来折射中国近现代历史,以此来思考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未来的命运。
小说具有广阔的时空表现范围和复杂多样的人物图像以及大量神秘的民间神话与传说,被誉为一部民族心灵的秘史。
电影由于表现形式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也无必要表现如此多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因此,对小说进行删减是必然的选择。
对比而言,电影对小说最大的删减主要有两处,一是删去了小说中的核心人物朱先生、冷先生、白灵以及鹿兆海等人物,还有所有富有传奇性、神秘性的情节;二是删去了原著后半部分抗日战争以后的段落,把故事的结局提前到了1938年。
电影设定的主要角色是父辈人物白嘉轩、鹿子霖、鹿三和子辈人物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以及外乡女子田小娥,主要表现父子之间的对立冲突以及田小娥与三个男性之间的爱欲情仇。
这样的删减使得电影讲述故事的线索更清晰,主题及矛盾更为集中,缺陷是丧失了小说对文化及历史呈现和反思的深度和力度。
小说中的朱先生和白灵被称为白鹿精魂,是小说中少有的有生活原型的人物,两个人物在小说中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
朱先生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灵魂人物。
他的原型是清末举人,关中大儒牛兆濂,在小说中以智者、圣人和预言家的形象出现,是白鹿原的道德楷模和精神领袖,是作家心中理想文化人格的现实化身。
朱先生为老百姓免遭屠城之祸而只身义退20万清兵,为除烟害不顾众怒犁毁罂粟苗,教化乡民稳定乡村秩序,制定《乡约》,纯化民风。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白鹿原
杭州办证摘要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自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
然而它走向影视的道路却艰辛而漫长,历时17年,剧本七易其稿才通过审查论证,而影片一上映又引起诸多议论,但仍不失为一部出色的作品。
小说与电影两种不同的载体讲述同一个故事,讲出了不同的风格。
电影《白鹿原》虽然在主要情节上忠于原著,但是在具体的表现上又充分发挥了其灵活性。
最明显的是影片抛弃了原著中魔幻神秘的色彩,更忠实于特色的地域生活与土地。
本文试图通过小说与影视的比较,发掘各自的特色,以及引起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白鹿原,人物形象,差异比较一、作品总述小说《白鹿原》是一篇宏大的史诗性的著作,是一部家族史、民族史的交融与结合。
神秘的色彩,浓郁的地域气息,苦难沉重的成长背景,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这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没有人能阻挡历史的车轮碾压古老的平原。
在诸多非议中,电影《白鹿原》一波三折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期待、贬斥、赞赏、批判,认同与反对。
电影《白鹿原》的出现比电影本身更吸引公众的注意。
电影《白鹿原》的沉重感缩减,政治斗争、家族矛盾淡化,它不再侧重表现沉重的历史,用更多的镜头来呈现地域生活气息。
无论是油画般亮丽的金灿灿的麦田、大青瓷碗臊子面,还是地域气息的秦腔表演,你更多看到的是生活。
尤其是影片开头,幼年的黑娃与孝文在黄灿灿的麦田里吃冰糖的镜头,孝文对黑娃说“我卖房卖地都会救你”。
影片开场这温馨的画面就冲淡了故事的冲突矛盾。
似乎也暗示了该影片不会有小说中的那般曲折波动。
影视作品与小说的差异性:无论是事件背景的展现,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具体情节构思,甚至包括两者在表现作品的侧重点上,你都会得到期望得到的与意料之外的。
文字与镜头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讲故事的方式。
二、人物比较分析将小说与影片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做下对比:黑娃黑娃在小说中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白鹿原上第一批掀起“风搅雪”的领头人,砸祠堂,逃亡参军,上山做匪,入保安团,褪掉浑身匪气,拜朱先生为师,奉信“学为好人”,从土匪变成儒雅的学士,与鹿兆鹏谋事起义,直到最后死于白孝文之手。
《2024年论电影《白鹿原》改编的艺术缺失》范文
《论电影《白鹿原》改编的艺术缺失》篇一一、引言电影《白鹿原》作为一部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作品,承载了无数读者对于原作深厚情感的期待。
然而,电影版的改编在艺术表现上却存在一些明显的缺失,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二、原作与改编的差异首先,电影版《白鹿原》在情节处理上与原作有较大差异。
原作以白鹿原为背景,通过家族的兴衰、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
而电影版在情节上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改编,导致许多重要的细节和情感线索被忽略或简化。
其次,电影在人物塑造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原作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内涵。
而电影版在塑造人物时,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三、艺术缺失的表现1. 视觉表现力不足电影版在视觉表现上存在明显缺失。
虽然电影试图通过场景和服装等元素来营造出一种时代感,但在画面构图、光影处理、色彩运用等方面却显得平庸,缺乏艺术性。
2. 情感表达不充分电影在情感表达上显得过于表面化,缺乏对人物情感深度和复杂性的挖掘。
许多重要的情感线索被简化或忽略,导致观众无法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3. 音乐和配乐的缺失电影在音乐和配乐方面也显得较为平淡。
原作中的音乐和配乐能够很好地衬托出人物的情感和氛围,而电影版在这方面却显得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地方缺乏音乐或配乐的衬托。
四、改进建议针对电影《白鹿原》改编的艺术缺失,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在情节处理上,应尽可能保留原作中的重要情节和细节,以展现原作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对于删减的部分,应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解释,使电影版更加完整。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应更加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社会背景。
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深入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再者,在视觉表现上,应提高画面构图、光影处理和色彩运用的艺术性。
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感。
最后,在音乐和配乐方面,应注重音乐和配乐的衬托作用。
《白鹿原》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审美差异化.doc
《白鹿原》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审美差异化[摘要]小说《白鹿原》自1993年问世,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讨论,因为从《白鹿原》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对文化历史、思想政治以及风俗人情的生动再现,同时小说语言和结构也有着极高的艺术特点,吸引了很多读者和评论家对其进行研究,以此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
本文就根据《白鹿原》原著以及电影的不同,就《白鹿原》小说文本与电影改编审美差异化进行解读。
[关键词]《白鹿原》;小说文本与电影改编;审美差异化;解读小说《白鹿原》曾经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泥塑、连环画等很多的题材,但是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相比而言改编成为电影的难度更大,电影《白鹿原》一经上映就遭到了原著粉的激励讨论,因为电影中对原著进行了极大程度的删减,将主线与副线进行了模糊,更是把原本出场很少的田小娥形象进行了扩充,以田小娥为主线对电影情节进行了推动。
电影《白鹿原》无论从情节还是叙事的角度来看都和原著有很大的偏差。
小说作者陈忠实就出生在一个叫作白鹿原的地方,他又用语言虚构了一个叫作“白鹿原”的地方,给这片土地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
可以说,《白鹿原》是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那段历史下的生存状况,现实意义与批判意义不言而喻。
由于小说中有很多的敏感题材以及不太适合于表现的题材,同时受到了电影时间的限制和导演对电影的解读,电影为我们展示出来的白鹿原与原著具有很大的差距性,所以对《白鹿原》小说文本与电影改编审美差异化解读显得很有意义。
一、从电影对小说的删减对其审美异化的解读在小说中,《白鹿原》的故事从清末民初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时间跨度很大,故事背景复杂,作者用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两大家族的兴盛衰亡来作为本书的主线,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前半叶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白鹿原》是一部极好的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及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成果。
由于小说语言与文体的无限制,原著中运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对白家与鹿家的人物进行刻画,同时对很多民间故事进行了描述。
白鹿原电影和小说原著之间的异同之处
白鹿原电影和小说原著之间的异同之处第一篇:白鹿原电影和小说原著之间的异同之处比较《白鹿原》原著和电影改编不同之处1.原著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白秉德和鹿兆恒(第一代人,不是重点),白嘉轩和鹿子霖(第二代人,生活在白鹿原上,主要代表封建中国的面貌,为本书陈述重点之一),白灵和陆兆鹏等人(第三代人,代表中国国共革命、抗日活动时期,反封建的新生力量,为原著重点描述对象之一)。
电影主要描述的是第二代人活动时期的事情,洒有部分第三代人的影子,未对第三代人做全面深刻的阐释,特别是对民族历史部分未作具体阐释。
2.在原著中,白鹿精灵、有关她的传说以及白鹿的幻像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而在电影中都未提及。
3.从整部书来看说,电影是从原著的五分之二处开始陈述的。
“乡约”这个词,以及电影开始嘉轩带领族人念得乡规,是朱先生(嘉轩的姐夫)提出的,朱先生也是书中重要人物,但在电影中对此处未作描述,电影结束于原著的五分之四。
4.原著中,白嘉轩共有四个存活的孩子,孝文、孝武,孝义以及女儿灵灵(白灵),鹿子霖有两个儿子,鹿兆鹏和鹿兆海,这些人在书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电影中,白嘉轩只提到一个孝文,鹿子霖只有兆鹏。
5.电影中没有白秉德(白嘉轩父亲)的戏份,而此人对白嘉轩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其为人处世,性格等诸多方面都对白嘉轩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原著,嘉轩的女儿百灵认鹿三为干爸,为了庇护她(封建迷信说法),电影中变成了孝文人鹿三为干爸。
4.原著中是兆鹏在书院给黑娃冰糖,电影中变成了孝文给他冰糖。
而且黑娃当时的感情在电影中没有得到充分的禅师。
5.电影中对黑娃做长工的郭举人一家的描写改变较大。
原著中郭举人只有大老婆和小老婆(田小娥),电影中镜头显示他又三四个。
原著中黑娃和小娥之间关系发展是在院子里,而不是麦地看麦(电影)。
原著中黑娃到郭举人家是熬长工,电影里说是短工(麦芒时做工)。
对于郭举人如何处置黑娃和田小娥,以及黑娃如何寻到小娥,电影改编较大。
风雨秦川白鹿原——《白鹿原》小说和电影
风雨秦川白鹿原——《白鹿原》小说和电影想到要好好看一看《白鹿原》小说,还是因为听说了王全安导演要把这部小说搬上大荧幕。
依稀记得,爷爷曾经给老爸推荐过这部小说,我当然没有问过他们读后感,但是电影的消息却唤醒了我的不怎么深刻的印象,让我想好好拜读一下爷爷和老爸都认可的小说。
而且我还想过,不看完小说,就不会去看电影,以免电影的情节影响了我对原著的拿捏。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以一句“白嘉轩后来引以为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为开头的,其实这样一句话,就奠定了《白鹿原》朴实的行文风格。
小说表现的是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家和鹿家两姓人三代的恩恩怨怨和悲欢离合,故事先不去说,单论行文,陈忠实用的是近乎白描的方式,写人状物文句朴实而不带过多的修饰,比喻也很是平实。
重要的一点是,小说里的人物出口的也是秦中的方言,比如把“爸”叫做“大”,还有不少粗口俗语。
在看小说的同时,我脑海里总是想到《武林外传》里佟掌柜的那一口陕西话,小说的乡土气息则扑面而来。
相比而言,同是陕西作家的贾平凹在小说里使用的方言就比较少。
陈忠实要塑造白鹿村的史诗,自然要使用方言才更加真实。
我说《白鹿原》是史诗,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更何况这评价不是我给的而是茅盾文学奖评委给的。
小说的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人物则更是纷繁复杂。
除了白、鹿两姓三代人二十来个人之外,小说中还有先生、孩子、官兵、土匪、县长、军官、国名党特务、共产党战士,不同的人的性格都拿捏得十分到位,而有一些并不重要的角色甚至都有身世的交代,也就将半个世纪众多人物的命运铺展开来,将故事讲得丰满而充实。
虽然故事的重心在白鹿原上,但是史诗就是能够透过白、鹿两家的人物辐射到整个时代,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下讲出惊心动魄的故事。
回过来看故事,由于故事铺展地很开,我看书的时间也铺地很开,所以看小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有点找不到故事的主线。
但是当我看到最后一章鹿子霖的那句“鹿家还是弄不过白家”的时候,我明白了小说确乎是讲斗争的。
白鹿原(电影小说对比简介)
• 王全安,1965年10月26日生,中国著名导演,中国大陆第六 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之一。他拍摄导演的电影作品,具有浓 郁的西部风情和民族特色,曾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加拿 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影 展上获得过重要奖项。2000年自编自导的第一部作品《月蚀》 获得了年第2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大奖。2007年凭 借《图雅的婚事》荣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 奖。2011年4月18日,王全安与张雨绮在西安领取结婚证宣 布结婚。
• 白鹿是《白鹿原》中最具神秘色彩也最具 引申意义的一个意象,它在小说的开头、 中间、结尾都曾出现过,它不仅贯穿小说 始终连缀故事情节完善叙述结构,还给小 说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小说充满趣味 性。
白鹿的描写
……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 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蹦蹦跳跳想 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 失了。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鹿飘过以后麦苗忽地 蹿高了……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 白鹿跑过以后,有人在田坎间发现了僵死的狼, 奄奄一息的狐狸……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 了。更使人惊奇不已的是,有人突然发现瘫痪在 炕的老娘正潇洒的捉着擀杖在案上擀面片……秃 子老二的瘌痢头上长出了黑乌乌的头发,歪嘴斜 眼的丑女儿变得鲜若桃花……这就是白鹿原。
田小娥
白嘉轩
农民的沉默,是对时代最大的贡献。 白 • • • 叛逆 敏感 自卑 自强
影片中的视听
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我国最古老的 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位 置为今宝鸡市的凤翔与岐山,称“西秦 腔”)。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的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 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 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 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 桄子”
《白鹿原》小说与电影史诗性追求比较
DOI:10.16661/ki.1672-3791.2020.01.240《白鹿原》小说与电影史诗性追求比较①李霞(荆楚理工学院 448000 湖北荆门)摘 要:电影《白鹿原》由同名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影视效果蔚然可观,也将《白鹿原》这部小说带到了更多人的视线当中。
而两者之间对于史诗性的追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时间也引发了影版与原著之间对于故事主线的热议。
《白鹿原》小说与电影两者之间因故事主题、历史叙事及艺术诉求三者之间的差异所体现出的史诗性也十分具有探讨价值。
关键词:史诗性追求 比较 白鹿原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a)-0240-02电影和小说原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电影画面感的塑造能更好地牵引观看者的情绪,而小说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能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感情。
《白鹿原》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村庄三代人的故事,故事时间背景设立在民国元年,故事情节也随着时间的推进在平缓与激荡中变换,其对于史诗性的追求表现在人物塑造以及环境描述等各个方面。
而由此改编的电影在时间背景上进行还原,而在人物塑造上及情节构造上因消费环境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差异与小说有些出入。
1 《白鹿原》小说史诗性追求分析如《白鹿原》小说扉页中所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先生在进行人物与情节的设计时也一直以此为原则。
小说以陕西为取材地点,将陕西人的“烈”“沉”“憨”表达得淋漓极致[1]。
作者本就是陕西人出身,受故乡文化熏陶及故乡情怀所影响,小说中到处可见陕西民歌及陕西民俗的身影,非常艺术性地将时代的新旧更迭对人物本身的影响展现给读者。
1.1 历史与民族背景的史诗性追求小说通过描述白、鹿两家的家族纠纷,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物在旧时代的选择,构建了一部我国现代生活的民族秘史,故事的发展与民族背景息息相关,较为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特色。
如白鹿村的祠堂是我国传统宗法观念的代表,人物的悲和喜似乎都以此为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鹿原电影与小说分析
汉语言文学二班罗园都子11401240 一直喜欢看历史文艺片的我,早在白鹿原电影上映没多久的时候就去看了,种种复杂的情绪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前几个星期,文学概论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播放了白鹿原这部电影,我跟随着老师与同学,一起又重游了一次白鹿原。
电影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同名代表作小说所改编的,这是一部长达近50万字的小说,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
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而白鹿原这部电影却简单的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深深地刻画了白鹿原上的各种事情。
也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白鹿原》这部电影可谓是一波三折,导演是一再的删减改编。
虽然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和小说原著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很多用语言能细致地描写出来的感官体验,是无法利用屏幕瞬间释放给观众的。
看过原著的人都能理解,把这部小说拍摄成电影的难度之大是空前的。
小说中牵扯的人物和事件之多,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跨度之大,都会成为考验编剧的难题。
就我看来,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我还是不得不佩服电影《白鹿原》的导演的,他坚持原著,但是小说的长度足足可以拍成一部30集的连续剧,但是导演却一再的取其精华,虽然有很多的瑕疵与不足,但是也同样值得人们表演的。
依我自己的观点,我其实还是认为小说比电影要好看很多,小说中之所以能震撼人心,主要就是两个字:仁义。
仁义白鹿村,这几个字不是白白地挂匾在祠堂里的。
正是这两个字,一次次把濒临崩溃的白鹿
原重新整合到一起,也是这两个字,不管是在表面上还是内心里,一次次地填补起社会关系僵化的鸿沟,维持着大体的平稳和安定。
而电影剧本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另外一幅光景。
我没有看到任何这一方面的台词和描述,我看到最多的只是一个有着严重封建礼教思想的家长和一个水性杨花闹得满城风雨的女人。
田小娥确实是原著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也只是一部分,用这么大的篇幅来介绍这个人物,在有限的时间里显得不合时宜。
确实,我觉得电影中,田小娥的戏份似乎太多了。
田小娥,她周旋在黑娃、鹿子霖、白孝文三个男人之间,是一个关键的人物,在原著中,田小娥是一个悲剧的人物,是男人之间的玩物,因此她才一边渴求爱情又一边不由自主地委身于不同的男人以求生活的安宁。
而在电影中,她给我最多的感觉似乎对性爱,爱情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过这也可能和演员的演绎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吧。
既然说到田小娥这个人物,我也想想说说我对这个人物的看法,我是先看得电影才看原著的,说实话,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对她这个人物的感觉我觉得真是个不知检点的女人,对于与男人的之间似乎是那么的随便,后来再一次看了电影又加上小说,我对这个人物的感觉也渐渐的改变了,我想说,这的的确确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作为她们那个年代的女人,不求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很大的成就,她们只求的是有一个好丈夫,可以组成一个幸福的好家庭。
但事实上,这一切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嫁个地主佬,过着空有富足,天天有烟抽的生活,但她选择了黑娃,乱世之中,她被无情的扔在白鹿原,一个风情
万种的外乡女人,存活下去的唯一武器,还能有什么?先是依托于鹿子霖,后又与白孝文纠缠在一起,在死的时候她那一句:我对不起黑娃,我们要相信,并不是为了骗得那一口窝头,而是在诉说她的无奈,她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却被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无情打击与抛弃,在那个时代,战乱,瘟疫,封建礼教这一切的一切都活生生将她逼向绝路。
最后,她怀着白孝文的孩子在悲惨中死去。
看到这些,我才明白,田小娥才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她的一生似乎都被外物所牵动,她没有幸福,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她要的幸福是多么的简单。
总之,看了白鹿原小说与电影之后,我总体感觉二者都是十分优秀的,但是可能电影由于自身的原因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不管怎样,电影这种大众化的形式确确实实让更多人的去知道去认识白鹿原,我想,这也是一种将中国优秀文学发扬光大的方式,也是值得人们来推崇与赞扬的。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去去细细挖掘细细品味。
当然,我还是支持原著的,因为书本永远给人一种细腻的感觉,每个人看书的时候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我们会不知不觉中遵循我们喜欢的,习惯的思维去想,那么一切在我们的意识里都变得无比美好了,所以,去发掘吧,总会有令你感动到你再也忘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