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 B 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 B 时,记作 A⊆ B 用 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第 2 页 (共 70页)——————————————
『高中数学·必修 1』
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 2.(课本例 2) 说明:(课本 P5 最后一段) 思考 3:(课本 P6 思考)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 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 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 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 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 P6 练习) 三、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 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四、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习题 1.1,第 1- 4 题 五、 板书设计(略)
课题:§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 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 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高中数学概念课型的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概念课型的教学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那么我们如何搞好数学概念课教学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的一点成果,谈谈我的看法。
一、基本模式数学概念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
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
二、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
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
例如:在椭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椭圆的定义。
2.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
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
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高中数学基本介绍教案
高中数学基本介绍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 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3.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高中数学的学科范围和重点内容。
2. 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高中数学学科的内容和意义;2. 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3. 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4. 高中数学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解释教学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3. 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和合作,促使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逐个介绍高中数学学科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
3. 训练: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4. 拓展: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5. 总结:通过总结和讨论,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章节,复习所学内容。
3. 练习高考题,提升解题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是否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指导和辅导的地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细目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细目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数学教程。
该标准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来说,该标准将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部分。
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等五个模块。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部分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专业需求选择的数学内容,包括数学6、数学7、数学8等三个模块。
选修课程则是更加灵活的数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包括数学A、数学B、数学C等三个模块。
在课程内容方面,该标准对每个模块的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规定,包括知识点、能力要求、教学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该标准也强调了数学的应用和实践,提倡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课题探究等方式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在课程实施方面,该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
时,该标准也提倡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计算机模拟等,来辅助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透视高中数学三种基本课型的模式
透视高中数学三种基本课型的模式【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将高中数学的基本课型分为概念教学课、命题教学课、和解题教学课三种,其中将习题课和试卷评讲课归入解题教学课;详细总结了三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对年青教师迅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课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中数学的课型分为三种,分别是概念教学课、命题教学课和解题教学课,笔者结合近11年的教学实践对这三种基本课型的模式作如下一些总结。
1.概念教学课数学概念是推出数学定理和法则的基础,数学概念间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数学学科体系。
数学概念是建立数学科系统的中心环节。
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双基教学的核心。
数学概念教学分为概念引入、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三个阶段。
1.1 概念引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不同的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获得的方式,借用心理学知识取名叫做“概念形成”。
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教学中,先给学生展示这样三个实例:(1)将书打开直立于桌面上,观察书脊和各页与桌面的交线,显然都是垂直的;(2)在开门的过程中,观察门轴和门与地面的交线始终垂直的;(3)日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位置会移动,但旗杆始终与影子垂直。
从这三个例子中抽象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方式直接提出概念,并揭示其本质属性,由学生主动地建立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去学习和掌握概念,取名叫“概念同化”。
如学习函数的概念。
两种不同的概念引入方式在思维训练功能上是不同的,同化方式主要是演绎,因而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形成方式则主要突出归纳,对于训练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有利。
1.2 概念理解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揭示出概念本质,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第一,应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形式有二:1、详细阐释概念中的关键词和将定义要点化。
高中数学基本功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基本功讲解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
1. 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数学基本运算的熟练运用;
3. 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
1. 高中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2. 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例演练;
2. 学生合作互动;
3. 实例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依次讲解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如集合概念、整数运算、代数运算等。
三、示例演练:通过一些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解题。
四、学生合作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合作,讨论解题方法。
五、梳理总结: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教材、PPT、实例题、作业题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了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提高
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探究导学课型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课
第十四页,共55页。
2.函数y=2-x的图象(tú xiànɡ)是 ( )
【解析】选B.y=2-x= ,故此函数是指数函数,且为
减函数.
(1)x
2
第十五页,共55页。
3.若指数函数f(x)的图象(tú xiànɡ)过点(3,8),则f(x)的
解析式为 ( )
A.f(x)=x3
B.f(x)=2x
C.f(x)=
【解析(jiě xī)】由已知得f(1)=(a+1)1=3,所以a=2,
于是f(x)=3x,故
f(1)
f
1
1
32
31
1
3 2
3.
2
3
第十九页,共55页。
【互动探究】 1.指数(zhǐshù)函数解析式有什么特征? 提示:特征1:底数a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特征2:自变量x的位置在指数(zhǐshù)上,且x的系数 是1. 特征3:ax的系数是1.
当x<-1时,y=5|x+1|=5-(x+(11))x=1. 所以(suǒyǐ)函数y=5|x+1|的图5象如图(1)所示.
第四十页,共55页。
方法二:利用图象变换来解题.易画出y=5|x|的图象,只需 将函数(hánshù)y=5|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即可得 函数(hánshù)y=5|x+1|的图象.如图(2)所示.
增函数
减函数(hánshù)
第十二页,共55页。
【深度思考】 结合教材P56例6,你认为怎样求指数函数(zhǐ shù hán shù)的解设析出式一?般(yībān)形
第一步代:式_入__题__中__条__件__(_t_i(已áo给ji出àn的)求省略此步). 第二步底:_数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教案(8篇)
高中数学教案(8篇)高中数学教案篇一1.课题填写课题名称(高中代数类课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
.。
.。
.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
.。
.。
.(讨论、发现、探究),提高。
.。
.。
.(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1)讨论法(2)情景教学法(3)问答法(4)发现法(5)讲授法5、教学过程(1)导入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奇函数的定义)。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
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分组判断几组函数图像是否为奇函数,并归纳奇函数图像的特点。
设置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否为奇函数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下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2.高中数学教案格式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3.高中数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课型
高中数学教案课型
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教材、习题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示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Step 2:讲解知识点(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求根公式、配方法、因式分解等解题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技巧。
Step 3:练习运用(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例题给学生练习,引导学生独立解题,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4:梳理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加深理解。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高中数学课程教案
高中数学课程教案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方法:
1.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
2.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4.实践: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1.代数:包括整式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方程组等内容;
2.几何:包括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相关知识;
3.概率与统计:包括概率的基础概念、统计的数据处理等内容;
4.其他:包括数学分析、数论等相关知识点。
教学评价: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3.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资源:
1.教科书:选用高中数学教科书作为主要教材;
2.教具:使用数学教具和实验器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3.网上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更多的数学学习资料。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每周一次课,每节课为90分钟。
课程安排为30%讲解、30%练习、20%讨论、20%实践。
每周布置作业,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以上为高中数学课程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一数学必修1 学而思
高一数学必修1 学而思
高一数学必修1是高中数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集合、函数、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等内容。
这些内容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应用都非常重要。
在学而思的高一数学必修1课程中,通常会有资深的数学老师授课,通过系统的讲解、例题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
具体来说,学而思的高一数学必修1课程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集合:介绍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等。
函数:介绍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和函数的运算(如复合函数、反函数)等。
基本初等函数:介绍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
三角函数: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和应用,以及三角恒等变换等内容。
通过学而思的高一数学必修1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而思还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导服务,如一对一辅导、小班授课、在线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数学教案模板高中
新课程数学教案模板高中课程目标:1. 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1. 代数方程与不等式2. 函数与图像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4.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5. 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6. 概率与统计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数学知识;2. 设计有挑战性的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2. 概念讲解:逐步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3. 例题演练:通过例题演示解题方法和技巧;4. 练习训练: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共同探讨问题;6. 总结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考核方式:1. 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期中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题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学期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和习题册;2. 多媒体教学课件;3. 网络资源和学习资料;4. 数学实验器材和实物模型。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高中数学教育,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成为数学领域的新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型分类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型分类研究
1. 理论推导课型
该课型以讲解理论为主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类课型中,教师应注重思维训练,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和理解数学原理,并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应用实践课型
该课型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在此类课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扩展应用领域,将所学知识跨学科应用。
3. 信息技术课型
该课型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类课型中,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数学软件和工具的应用技能。
4. 创新思维课型
该课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能,开发并解决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在此类课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高中女生数学基础课程教案
高中女生数学基础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3.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加强数学实践能力;
4. 培养女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数学概念:数的分类、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
2. 运算规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基本运算;
3. 代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4. 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
5. 统计与概率:统计方法、概率计算等。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解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1. 前导:通过引入问题和实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2. 正篇:依次介绍数学概念、运算规则、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
3. 巩固: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延伸:布置相关延伸作业和思考题,拓展学生思维。
教学评估:
1. 学生作业和练习情况;
2. 学生课堂表现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口头、书面答题情况。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习题册和作业本。
教学反馈:
1. 定期进行学业测评和考试,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 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进步。
高中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一、关于数学基本课型(一)数学概念课概念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
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
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它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我们认为,通过概念教学,力求让学生明了以下几点:第一,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来龙去脉如何?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们与过去学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补充规定或限制条件?这些规定和限制条件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第三,概念的名称、进行表述时的术语有什么特点?与日常生活用语比较,与其他概念、术语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如何强调这些区别?第四,这个概念有没有重要的等价说法?为什么等价?应用时应如何处理这个等价转换?第五,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可以归纳出哪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条件)所决定?它们在应用中起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径和方法。
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
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智力不同的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往往有明显的差异。
在教学时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进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或变式图形,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分析概念的矛盾运动。
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
有些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常分散在各单元出现,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应适时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和网络,以求巩固、深化、发展和运用。
高中数学教学课型
高中数学教学课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高中数学《函数与极限》单元的教学。
该单元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涉及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图像以及极限的思想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函数的基本理论,理解函数与极限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教学任务包括以下方面:(1)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三要素,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函数关系;(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图像及运算;(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概念,并能够分析具体函数的性质;(4)了解极限的思想,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掌握极限的基本性质和运算;(5)运用函数与极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等方面。
此外,学生在本单元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函数概念和性质,为本次教学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
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三要素,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函数关系;(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图像及运算,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3)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概念,并能够分析具体函数的性质;(4)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掌握极限的基本性质和运算;(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解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函数与极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提高其直观想象能力;(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极限的思想,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其解题能力和运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一、关于数学基本课型(一)数学概念课概念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
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
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它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我们认为,通过概念教学,力求让学生明了以下几点:第一,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来龙去脉如何?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们与过去学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补充规定或限制条件?这些规定和限制条件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第三,概念的名称、进行表述时的术语有什么特点?与日常生活用语比较,与其他概念、术语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如何强调这些区别?第四,这个概念有没有重要的等价说法?为什么等价?应用时应如何处理这个等价转换?第五,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可以归纳出哪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条件)所决定?它们在应用中起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径和方法。
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
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智力不同的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往往有明显的差异。
在教学时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进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或变式图形,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分析概念的矛盾运动。
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
有些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常分散在各单元出现,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应适时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和网络,以求巩固、深化、发展和运用。
(二)数学命题课表达数学判断的陈述句或用数学符号联结数和表示数的句子的关系统称为数学命题。
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公式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命题。
数学命题的教学是获得新知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
因此,它是数学课的又一重要基本课型。
通过命题教学,使学生学会判断命题的真伪,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从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数学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特有品质。
在进行命题教学时,首先要重视指导学生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其次要引导学生探索由条件到结论转化的证明思路。
由于数学证明常会用证明一个等效的命题来代替原命题的真实性,因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如何进行命题的转换,一定要展示完整的思维过程,并要注意命题转换时的等价性。
特别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要及时归纳和小结证明的手段和方法。
使学生掌握演绎法的原理和步骤,逐步掌握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证明方法(高中还有数学归纳法)。
命题课教学还要注意:第一,对基本问题,要详细讲解,认真作图,教学语言要准确,论证要严格,书写要规范,便于学生模仿。
在引导探索时,要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和准备的过程,对练习及作业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应及时在课堂集体纠正。
第二,要着重介绍命题证明的思路,想想条件与结论有无必然联系和依赖性。
通常宜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即假定结论成立,看其应具备什么充分条件或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其能推出什么结果。
即前后结合进行分析。
此外,还可考虑是否需要添加辅助元素(线、角、元等),把欲证的问题作分解、组合或其他转换。
第三,在命题教学中,不宜把思维过程嚼得过碎,更不能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例如,不要总是由教师给学生进行化难为易的讲解,也不要步步提示或做铺垫,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知难而进,经历化难为易的思维过程的训练,进行学习的有效迁移。
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勤奋、目标明确、坚持不懈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既尝试和体会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四,在命题教学中,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适时适度地对他们做专题研究的训练,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获得超出原有知识框架的认知水平,有助他们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把命题研究和所学知识重新组织,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三)数学解题课中学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相当重要。
因为中学数学解题方法是数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习题具有教学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
但我们又不能把解题教学用来代替全部的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习题可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
通过解题教学,达到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它是采用一段原理去解释具体的同类事物,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此外,解答习题也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的活动。
习题所提供的问题情境,需要探索思维和整体思维,也需要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因而可培养人的观察、归纳、类比、直觉、抽象以及寻找论证方法,准确地、简要地表述以及判断、决策等一系列技能和能力,给学生以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
因此,数学解题课是中学数学课又一重要的基本课型。
中学的数学习题按题目条件、解法与解题根据三个要素来分,一般可分为标准性题(三个要素都知道的)、训练性题(三个要素中有一个是不知道的)、探索性题(三个要素中有两个是不知道的)。
进行解题教学时,同样要根据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对教科书的例题、练习、习题重新组构。
因此,正确和合理选取、配置例题、练习和习题,以及选择适当的方法去组织习题教学是优化的关键。
因为只要对某一道习题的条件作一些变动不大的处理或者改变向学生提出这道题的时间、发问角度,都可能从本质上改变该题的教学意义。
为了使解题教学课达到优化,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程序:第一,审题。
即要求学生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帮助学生掌握题目的数形特征。
有些问题往往需要对条件或所求结论进行转换,使之化为较简单易解或具有典型解法的问题。
如果题中给出的条件不明显,即具有隐含条件,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
通过认真审题,可以为探索解法指明方向。
第二,探索。
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审题之后,应让学生学会探索。
即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寻找解题途径,逐渐发现和形成一些解题规律。
尤其要让学生仔细分析题目的目标是什么?因为题目的目标就是寻求解答的主要方向,要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向,想方设法将所给的题目同自己会解的某一类相近题目联系起来,选择解题策略:试试能否换一种方式叙述题目的条件或简化题目的条件或者将该题有关的概念用它的等价定义来代替;将条件分解成几个部分,再将这几部分构成一个新的组合,将所有的局部结果同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作比较,检查自己的解题意图是否合理;能否把问题分解成一串辅助问题,以便依次解答这些辅助问题就可以综合所给题目的解答;研究题的特殊化情况或者某些部分的极端情况,是否会对题目有影响。
即试图由一般退化为特殊或从特殊推广到一般。
每个习题遵循上述思考方向总可以通过探索实验得到解决。
当然要注意限制实验的次数,并防止在解题开始阶段便误入歧途。
在探索阶段,有时学生尚不会独自分析,需要教师的辅导。
但切勿匆匆忙把教师想好的解题思路和盘托出或把拟好的解法过程在黑板上书写一番,更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解法步骤,以记忆代替思考。
而应分析关键环节,以激活学生思维的停滞状态。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怎样解题,为什么这样解?为什么想到这样解?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发展。
第三,表述。
如何表述解题过程?一定要合乎逻辑顺序、层次分明、严谨规范,简洁明了。
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每个阶段的解题要求应通过板书示范。
先让学生模仿,然后养成习惯,逐步做到数学语言、符号准确,说理清楚明白,书写整洁有序。
表述是交流的重要方面,一定要抓好。
第四,回顾。
在解题以后,回过头来对解题活动加以反思、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对解题过程的回顾和审视会对题目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既可以检验解题结果是否正确、全面,推理过程是否无误、简捷,还可以揭示数学题目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发挥例题、习题的“迁移”功能,收到“解一题会一片”的效果。
有时还会得到更完美的解答方案。
要做好解题教学的上述四个环节,特别要注意:(1)突出思维过程,在例题的配置上,以探索性问题为主;在解题环节上,突出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在思维层次上,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注意问题的概略解决,给猜想、类比、归纳的推理以应有的地位。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解题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地靠学生自己发现解题思路和动手作答。
(3)要让学生进行独立、限时的练习训练。
以期学生能精力集中,提高练习的速度和有效性。
(四)数学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复习,它的作用是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知识、方法及应用的认识。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阶段学习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因此,复习课也是数学科的一种基本课型。
复习课分两种:一种是经常性的复习,一种是阶段性的复习(含学段总复习)。
前者又包括新知识教学前的复习,新知识教学中的复习和新知识教学后的复习。
教师可根据这三种复习的目的、作用来设计好内容和问题,为新课的运作铺平道路,并把旧知识纳入新知识的体系中,以及明确新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后者是一个教学单元或一章结束或期中、期末以及学段总复习。
通常数学复习课是指这种课型。
它的作用是:系统归纳整理阶段所学的知识、方法以及梳理知识方法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沟通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形成所学数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再通过解决一些综合或应用问题,训练技能,进而达到提高能力。
我们认为复习课对调整教与学,特别对加强知识、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很有脾益。
(五)测验讲评课数学测验(或称考试)是对学生数学学习阶段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评价方法。
在测验之后,需要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这就需要有测验讲评课。
上好讲评课的关键在于“评”字,而且要把它作为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调控手段。
切不可把测验题的解法由教师逐一讲解,让学生对一对正确的答案,而是要根据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做出评估。
对学生的成功,特别是有创新的解答,应给以展示,以利鼓励和强化;对普遍存在的失误和不足,可通过课堂讨论或由教师作重点的评析,以利纠正。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增加写出学习心得或对试题作变式研究的要求。
并且在总的评析后再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作巩固或拓宽,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二、关于教学模式随着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对数学课型的研究,掌握其优化特征,改进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要学习和研究数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