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的格式塔原则

合集下载

格式塔理论的四个原则[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格式塔理论的四个原则[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格式塔理论的四个原则[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摘要:在某些领域内,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视觉知觉便是其中之一。

许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想确定,在知觉过程中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

作为设计师,对此也同样感兴趣,因为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给别人看的。

本文介绍格式塔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法则以及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格式塔视觉传达结构整体构图格式塔视觉理论起源于简单的观察。

1910年夏天,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思威尔特海默(Ma某weftheimer)在一次乘火车旅行的途中,看到窗外连续的景物获得的灵感。

“格式塔”,是德文“Getalt”一词的音译,意思是组织结构或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许多格式塔理论及其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应用。

这些理论和研究述及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

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

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

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

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

如果办不到这一点,整体形象将继续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混乱,从而无法被正确认知,简单地说,就是看不懂或无法接受。

格式塔理论明确地提出: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原则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苛勒和考夫卡于本世纪初创立的,它反对将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将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

学习是在于构成一种完形,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 的译音,意即“完形”。

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心理学有五项基本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连续原则和简单原则。

这些原则影响了人们的知觉和认知方式。

例如,接近原则表明距离相近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把相近的事物当成一个整体。

相似原则则表明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

闭合原则则表明构成闭合造型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

连续原则则是当发现一个视觉规律后,倾向于将对象按规律延续下去。

这些原则在视觉设计中应用广泛,比如设计师会有意识地聚合相似的功能,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使整个页面结构更加清晰便于理解。

此外,这些原则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一些似动现象,例如运动幻觉等。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原则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描述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方式,其基本原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解释力。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应用案例资料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应用案例资料

绝对伏特加的广告,将品牌与各种 事物进行了视觉重合 重合各个不同视觉形象的时候, 如果我们看到这些视觉形象的总体 外形具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轮廓, 那么这样的重合成功了
格调与纹理 “格调”与“纹理”是由大量重复的单元构成的。两者的主要 区别在于视觉单元的大小或规模,除此之外,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
•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 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 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 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 于理解的统一体。
格式塔原理中的视觉关系
• • • • 和谐 变化 冲突 混乱
和谐
组成整体的每个局部,它们的形状、大 小、颜色趋近一致,并且排列有序,这 时产生整体视觉感官就是“和谐”。
重合 “重合”是“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那么,区分已被联结的原来各个视觉单元就越容易;相反, 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一样的, 那么,原来各个视觉单元的轮廓线就会消失,从而形成一 个单一的重合的形状。 简单的说:“重合”就是把墨水滴进水池中,彻底完全的“结 合”, 达到血浓于水的境界。
闭合 有一种常见的视觉归类方法基于人类的一种完形心理:把局部形象当作一 个整体的形象来感知。这种知觉上的特殊现象,称之为“闭合”。 简单的说:“闭合”就是不在视场中展现设计的全貌,而只给关键的局部, 让人们通过完形去延伸和理解整体,比如“一叶知秋”
使用了闭合原理的设计总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 间 当然,我们由一个形象的局部而辨认其整 体的能力,是建立在我们头脑中留有对这一形 象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的印象这一基 础之上的。 如果某种形象即使在完整情况下我们都不 认识,则可以肯定,在其缺乏许多部分时,我 们依然不会认识。 如果一个形象缺的部分太多,那么可识别 的细节就不足以汇聚成为一个易于认知的整体 形象。 而假如一个形象的各局部离得太远,则知 觉上需要补充的部分可能就太多了。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人的习惯知觉就会把 各局部完全按其本来面目当作单独的单元来看 待。

格式塔原理——精选推荐

格式塔原理——精选推荐

格式塔原理第⼆部分⼴告设计中的传达原理“格式塔”与视知觉原理视知觉是⼀种思维活动⼀、什么是格式塔格式塔是德⽂“Gestalt”的⾳译,英⽂往往意译作form(形式)或shape(形状)。

它既不是⼀般⼈所说的外物形状,也不是⼀般艺术理论中所讲的形式,它在格式塔学派那⾥具有特定的涵义。

属性⼀:整体性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的,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个格式塔是完全独⽴于这些要素的全新的整体;属性⼆:变调性⼀个格式塔,即使构成它的各种因素和成分均改变,它的性质也并不改变。

维特海默认为,格式塔的特性可以这样表述:整体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局部过程却决定于整体的内在特性。

格式塔是经验中的⼀种组织或结构,⽽且与知觉活动密不可分,它是⼀种具有⾼度组织⽔平的知觉整体。

因此,格式塔所指的“形”不是客观对象本⾝的性质,⽽是知觉进⾏了积极的组织或建构的结果。

⼆、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设计需要视觉,视觉感知与思维关系密切。

(⼀)知觉知觉是各种感觉的集合。

它来⾃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

感觉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是⼈对环境的⼀种有意义的综合反映。

知觉特性⼀:整体性对事物各种感觉的整体反映。

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部分、各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个整体的特性。

知觉特性⼆:选择性⼈对事物知觉的有限性决定了⼈只能根据需要,把部分事物的属性当作知觉对象,被忽略的部分知觉模糊。

有选择的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特性三:恒常性在⼀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了变化,⽽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就叫恒常性。

知觉特性四:理解性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们总是以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为理解的基础, 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 这⼀特性叫知觉理解性。

(⼆)视知觉从感觉信息的输⼊到反应的输出,⼤脑经过知觉、表象、问题解决、记忆和思考等阶段的加⼯,就有了认识的作⽤。

这就是把视知觉理解为视觉思维的原因。

格式塔心理学中视知觉规律的理论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中视知觉规律的理论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中视知觉规律的理论研究作者:偰倩来源:《理论与创新》2019年第12期【摘; 要】视觉和知觉作为心理学和平面设计学共同研究的对象,如何能够有效地研究视知觉,是现在学者研究的课题。

研究者利用格式塔原理去进行探究和总结,吸收有效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让更多的学者有探讨的学习空间。

本文重点说明了什么是格式塔原理格式塔原理有哪些原则。

此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视觉,知觉引言在心理学中,视觉和知觉具有,完形性,简化,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特征规律。

这些特征规律确立了图形的基本设计,并且对其进行指导。

而格塔式心理学图形论,需要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选择和吸收信息。

所以所需需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何进行更好的研究,也就成为了研究者的重要话题。

格塔式心理学,也就成了重要研究学习的手段。

1简述格塔式原理,格式塔是作为心理学术语的,具有两种含义。

第一个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及刑事,另一方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及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英文名称Gestalt Psychology,格斯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

它的提出者是20世纪的韦特海默和卡夫卡,还有苟琴等德国心理学家。

他们创建了格式塔心理学,并且成为了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后来又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流派认为任何一个整体的知觉不同于个部分感觉的机械综合任何对象的直觉都是一个具有结构性的整体。

为了证明这一理论,他们做出了实践研究。

通过实验证明了感知运动并不等于实际的运动。

知觉的结果不等于单一刺激的总和。

这为视觉心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何探讨大脑对视觉素传送信息处理和理解方式?怎样才能把图形设计改进的更加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成為了探讨图形设计,中视知觉所存在的目的和产生的重要意义。

2格塔式心理的主要原则心理学家根据对知觉的大量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了一个能够形成塔式的组织原则,分为如下几大类:第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Figure-Ground)当我们观察的时候会认为有些物体或图形比背景更加突出。

格式塔原理-完形论

格式塔原理-完形论
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论完形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为,人在视知觉过程中, 总是有一种追求事物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这称作知觉的 整体性或完形。
右图是格式塔心理学用以说明其完形论思想的一个常用图示, 我们本能地会把它看成一个灰色的三角形覆盖着三个圆形,然而 分解图形,却发现只有三个缺口的圆形,一个三角都没有,它们 之所以会被看成一个虚幻的三角形,正是因为我们的知觉具有外 推或填补空缺的轮廓的完形性。 而这种不完全的“形”造成更大的形式意味或刺激力,这 样观者在观察过程中就会调动自己的经验、情感、思想等去联想、 去填补,从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对图形的独特见解,这样必然 会发现以前未曾感受到的新的认识和新的形态。
第三幅则是一条上下流动的饰有蓝色荧光的白色曲线,表现的是女性臀部的侧影, 画面上方写有:“女人的阴谋在黛安芬里……”。
这三幅画面的人体形象只是 “非标准形”,在“完形压强”的作用下, 受众内心紧张地进行补充和想象,在经验的作用下将这三幅画面构建为一个完 整的女性的裸体形象。第二幅和第三幅是在第一幅的基础上出现的,但又都是 第一幅局部的放大和加强。这样受众在完形心理的作用下,一个裸露而不挑逗 的女性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这样的平面设计既有效地传达了商品的信息,又 让受众得到了一种美的愉悦和享受。 因此,一个真正具有感染力的形,不是那种过于复杂或缺少变化的形, 而是通过省略某些部分,将另外一些关键的部分突出来,并且进一步使这些突 出部分蕴含着一种向某种完形“运动”的“压强”或“张力”,这种图形会将 观者的视觉感觉由熟悉引向陌生,并使他们产生新奇的感受,使视觉得到多样 性的满足。
︽ 黛 安 芬 百 年 企 业 形 象 设 计 平 面 广 告 ︾
THANK YOU
黛安芬的平面广告共有三幅全都以黑色作为底色。 第一幅画由两条上下流动的饰有橙黄荧光的白色曲线构成。画面展现出一位女性 胴体的侧影,并且正好截取了从上胸至臀部的这一部分。画面上方写着:“人, 是上帝造的,女人,是撒旦造的……”。

格式塔原理-完形论

格式塔原理-完形论

︽ 黛 安 芬 百 年 企 业 形 象 设 计 平 面 广 告 ︾
THANK YO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此一个真正具有感染力的形丌是那种过亍复杂戒缺少变化的形而是通过省略某些部分将另外一些关键的部分突出来并且进一步使这些突出部分蕴含着一种向某种完形运动的压强戒张力这种图形会将观者的视觉感觉由熟悉引向陌生并使他们产生新奇的感受使视觉得到多样性的满足
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论完形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一)完形原则
第三幅则是一条上下流动的饰有蓝色荧光的白色曲线,表现的是女性臀部的侧影, 画面上方写有:“女人的阴谋在黛安芬里……”。
这三幅画面的人体形象只是 “非标准形”,在“完形压强”的作用下, 受众内心紧张地进行补充和想象,在经验的作用下将这三幅画面构建为一个完 整的女性的裸体形象。第二幅和第三幅是在第一幅的基础上出现的,但又都是 第一幅局部的放大和加强。这样受众在完形心理的作用下,一个裸露而不挑逗 的女性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这样的平面设计既有效地传达了商品的信息,又 让受众得到了一种美的愉悦和享受。 因此,一个真正具有感染力的形,不是那种过于复杂或缺少变化的形, 而是通过省略某些部分,将另外一些关键的部分突出来,并且进一步使这些突 出部分蕴含着一种向某种完形“运动”的“压强”或“张力”,这种图形会将 观者的视觉感觉由熟悉引向陌生,并使他们产生新奇的感受,使视觉得到多样 性的满足。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认为,人在视知觉过程中, 总是有一种追求事物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这称作知觉的 整体性或完形。
右图是格式塔心理学用以说明其完形论思想的一个常用图示, 我们本能地会把它看成一个灰色的三角形覆盖着三个圆形,然而 分解图形,却发现只有三个缺口的圆形,一个三角都没有,它们 之所以会被看成一个虚幻的三角形,正是因为我们的知觉具有外 推或填补空缺的轮廓的完形性。 而这种不完全的“形”造成更大的形式意味或刺激力,这 样观者在观察过程中就会调动自己的经验、情感、思想等去联想、 去填补,从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对图形的独特见解,这样必然 会发现以前未曾感受到的新的认识和新的形态。

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与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

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与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

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理论进行了 比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换句话说,城市雕塑作品在城市 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
简要的阐释,运用其理论对城市雕塑环 环境中具有突出的视觉效应,它作为重要的环境要素,是 (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简明性的格式塔。通

境空间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出五 特定地区文化与景观最具有“灵性”的标志物。我们在 过这种依照完形律进行的组织活动,译解信息变得简单、
1遵循“视觉整体建构”原则
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整体在先,“无论在什么情况
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格式塔 下,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就永远也不
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 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普通市民在接触到城市雕塑之
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 前,首先会在视觉上对雕塑所安放的环境有一个“整体
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果,称为格式塔知觉规律, 感受”。所谓整体感,就是指雕塑及其所在空间各视觉要
至今在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素之间,无论是在平面布局,还是三维立体构图上,都
“格式塔”的“完形”概念,它既不是一般人所说的 能够形成恰当而优美的联系。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而
theo ry Of CestaIt PsychoIogy. Furthermore,it explores the design for the enVi rOnmental soace of
合的雕塑才是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 现代城市建设催生了许多富有个性和艺术魅力的雕
塑作品,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的雕塑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

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

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

1:格式塔的概念在某些领域内,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视觉知觉便是其中之一。

许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想确定,在知觉过程中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

作为设计师,对此也同样感兴趣,因为视觉表现,比如平面广告的设计,归根结底是给别人看的。

对知觉所进行的一整套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理论,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部分原理对设计是没有直接影响的。

然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许多格式塔理论及其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应用。

这些理论和研究述及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

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

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

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

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

浅谈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摘要】格式塔塔心理学又称完型心理学,该学派主要研究了人类知觉和意识方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格式塔图底互换原则、相似性连续性原则、闭合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及其完型的手法来论证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在建筑学上的运用。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建筑创作;视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认识是客体在主体知觉中的呈现,主体有对图形进行“整合”的能力。

这种有意义的自组织和构建使建筑而呈现出有意义的表达。

本文试图通过格式塔视觉组织规律来探寻对建筑形式启示。

1.关于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也成完型心理学或完型主义,是现代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

主要研究知觉、思维、意识、思维、问题解决方面的问题。

由于它可以直接来解释美学、视知觉和艺术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也对当代西方美学艺术领域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该学派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

人具备这样一种倾向:尽可能的将得到的东西以完整的形式进行认知。

如果对象不完整,人脑会自动的重新组织,指的就是完型化。

格式塔学派创始人惠特海默提出了有关知觉的几个著名的原则,即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闭合原则和完型原则等。

2.1图形-背景组织原则丹麦心理学家埃加德.鲁宾在著名的“鲁宾”杯中实现了图底的反转。

(图1)说明在具备一定对象的场内,有些对象比较突出而成为图形,其他的对象则退出成为背景。

一般来说图形和背景的区分度越大,突出的部分就会越明显。

相反二者之间的区分度越小背景和图形就越难区分。

图底关系在建筑学上运用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体系。

丹麦建筑史学家拉斯姆森在《作为经验的建筑》中最先把“背景”“图形”的概念运用于建筑中和城市空间分析。

丹麦建筑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在《存在.空间.建筑》也引用了“图形”背景的概念,来解释城市建筑街道广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背景”“图形”的概念已经成为格式塔心理学在建筑领域最为成功的运用,是建筑创作中一种有力手段。

格式塔

格式塔

2.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 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 是“形”,这里所说的“形”, 不是指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是 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一个整 体。
•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 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 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 本身就有的。每一个人,包括 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依照 这些知觉组织原则来观察事物 的。
2.2 简洁原则(知觉的抽象性)
“简洁”不是“简单” 一个简洁的图形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简单, 它更应该通过简单的形式传达出更为复杂 丰富的内涵,把丰富的意义与多样化的形 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
2.3 视错觉原理(知觉的恒常性)
利用错视原理所表现的物象空间突破了一 般形象思维再现自然的习惯方式,使之形 成了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荒唐与真实的对 比,无序性与有序性的复杂交错。 突破恒常性范围,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感官 兴奋,形成新的视觉冲击力。
2.4 图底关系原理(知觉选择性)
可以通过改变视觉的焦点,知觉 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但形与形之间还必须具有意义 上的共通性。不管形态之间的差 异有多大,它们都必须为一个主 题服务。
图与底都具备同样强烈的视觉印象, 使得相互交界的相似形轮廓呈现出阴 阳扣合,难解难分之势。同时还能引 观者对图形的积极思考,这种图与底 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正是造成空间幻 觉效应格式塔原理。
2.5 异质同构原理(知觉类似原则)
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具有同形同构 的关系,心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个力学的“场”, 知觉对象到大脑皮层都是能动的力 的结构,不管什么事物,只要其力 的式样在结构上与人情感中的力的 作用相似,这些事物就能表现出人 的情感。
“枯藤 ”“ 老树 ”“ 昏鸦” 与人在悲伤时 大脑力场的力的结构相同,都会给 人带来一种凄凉的感觉。

格式塔视知觉理论的若干思考

格式塔视知觉理论的若干思考

格式塔视知觉理论的若干思考引言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反映了一座城市的主题文化,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有重要的加分作用。

现在,城市雕塑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存在于世界各地。

如何对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进行设计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格式塔的意思是“完形”,即整个图形。

它研究了事物在人心中的意识体会,也作为一门心理学。

格式塔在视知觉方面着手于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判断。

综上所述,在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中指导设计城市雕塑环境空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视觉整体构建一般人在观赏眼前的城市雕塑之前,先会对雕塑所处的周围空间有个视觉上的整体感受。

整体感是建立在雕塑本身和其周边环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上,不仅在二维平面上的布局,以及三维空间的整体构造上,每个要素之间都有种潜在的联系,彼此之间产生着影响。

由此可见,不同要素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有种共存的关系。

在整体布局要求中,每一个细节都应该考虑到位,比如内容轻重主次要分明、尺寸大小、基座摆放、绿带划分、材料的分配等都应该归一化处理,从而满足局部为整体服务的目的。

城市雕塑周围的空间要足够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让人有惊鸿一瞥、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视觉趋向中心视觉趋向中心原则意味和谐与平衡三维与平面两个层次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就是突出的人类视觉的中心是最能吸引主观者的注意并能诱导主观者的想法和感受。

显而易见,在城市雕塑所处的空间中,城市雕塑自身就处在视觉的中心。

现在部分一线城市里的街头雕塑中,雕塑的高低甚至体积和周边建筑的几乎相差无几,就像是隐形在这个城市里一样,行人不是注意不到雕塑的存在,就是无法用舒适享受的姿态去欣赏雕塑,这样的城市雕塑摆在街头只是障碍物,毫无艺术感可言。

这是由于雕塑本身和建筑之间不再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属于雕塑的特征被这种“浑然一体”的感觉湮没掉了,雕塑家反而表达不出雕塑的意义。

就“格式塔”改善强化部分功能,其特点就更能体现在整体当中的观点,换而言之,雕塑整体作用的表达,就要靠锐化视觉中心。

格式塔视觉原理的应用规律

格式塔视觉原理的应用规律

格式塔视觉原理的应用规律1. 引言格式塔视觉原理是一种关于设计和艺术的理论,它描述了人们对视觉元素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在设计领域中,了解和应用格式塔视觉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创建有吸引力、易于理解和易于导航的视觉效果。

本文将介绍格式塔视觉原理的应用规律,并探讨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利用这些规律来提升用户体验。

2. 对比度对比度是一种视觉效果,指的是不同元素之间明暗、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程度。

对比度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识别和理解内容。

在使用对比度时,需要注意以下规律:•使用高对比度的颜色组合,例如黑白、红绿等,以提高视觉冲击力。

•通过改变元素的大小和形状,增加对比度。

•避免使用过度对比的颜色组合,以免造成视觉干扰。

3. 一致性一致性是指设计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在设计中保持一致性可以提高用户的学习曲线和使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关于一致性的设计规律:•使用相同的字体和字号来呈现类似的内容。

•保持相似的按钮样式和交互方式,以便用户快速找到和使用功能。

•针对相同的操作使用相似的视觉反馈效果,例如按钮按下的动画效果。

4. 色彩选择色彩选择在设计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传递信息、情感和品牌形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色彩选择的规律:•使用色彩对比鲜明的元素来突出重要信息。

•使用相似色调的颜色来传达一致和统一的感觉。

•避免使用过度饱和和过于对比的颜色组合,以免造成视觉疲劳。

5. 布局和层次结构布局和层次结构对于用户理解和导航网页或应用程序的内容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布局和层次结构的规律:•使用明确的标题和副标题来组织内容,以便用户快速浏览和理解。

•通过改变元素的大小、颜色和位置来创建有层次感的布局。

•使用空白区域来减少视觉杂乱和提高阅读体验。

6. 注意力引导在设计中,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注意力引导的规律:•使用颜色、对比度和动画效果来突出重要的功能或信息。

•放置视觉焦点在重要内容上,避免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格式塔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格式塔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1. 引言格式塔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心理学家文斯洛·科尔夫在其著作《格式塔》中提出的理论。

该学派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对于视觉信息的理解是通过整体知觉和局部知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格式塔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并深入了解该原则对我们理解视觉信息的影响。

2. 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知觉理论格式塔学派认为,人类的视觉感知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每个单独的刺激来形成的,而是通过大脑对这些刺激进行整体组织和解释。

科尔夫将视觉场景比作一座格式塔,这座塔由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像元素组成。

在这个塔中,整体知觉是指通过将所有的图像元素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理解场景。

局部知觉则是指通过关注视觉场景中的单个元素和细节来获取信息。

3. 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格式塔学派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原则,帮助我们理解整体知觉是如何形成的。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原则。

3.1 互补性互补性是指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对比和补充来强调整体的特征。

这意味着在一个视觉场景中,不同的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在一幅画中,通过对比激活的颜色和抽象形状,我们可以强调整个画面的主题。

3.2 边缘边缘是指在视觉场景中,通过物体的边界和轮廓来区分并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学派认为,边缘在视觉感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边缘的变化和连接,我们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物体,并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场景。

3.3 运动运动是整体知觉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格式塔学派认为,我们对视觉信息的理解不仅仅是静态的,而是通过对物体和场景中运动的感知来形成的。

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方向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物体的性质和环境的特征。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格式塔学派提出的整体知觉理论是一种重要且有趣的思考方式。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视觉信息的组织原则,还启示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解释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解释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1.背景图形关系原则。

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其他事物的刺激,但在一定时间内,人们的知觉器官能够接收到的刺激是一定的。

这时,一些能够吸引人们注意的刺激就从周围的大的刺激环境中突显出来。

这一些能够吸引人们的事物就是“图形”,而周围的其他的刺激就是“背景”。

如图所示,我们在看到这个图形时,就很容易的把白色的背景忽视掉,尽管它存在着。

2.接近原则。

在空间上接近的多个相似的事物在被人们感知的时候更容易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

比如就像教室里的课桌,一进教室你最能明显感受到的是多少多少组,而不是多少多少排。

在这张图中,我们更容易的把两扇窗子知觉为一组。

3.相似原则。

在知觉众多的图形对象中,人们更容易把颜色,大小,形状等物理性质相近的图形知觉为一组。

在这幅图中,我们更容易的把第一组的黑色的方块知觉为一组。

4.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些图形的某些部分能够被视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在看到这幅图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认为这只是一长串圆点,而是更容易把它们认为是一条完整的弧线。

5.简单原则。

人们对复杂的图形进行知觉时,如果没有特定的要求,就很容易把复杂图形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简单的图形。

在这幅画中,我们具体能看到的只是很多的复杂的图形和线条,但我们却认为这是一只猫头鹰。

6.完形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个好图形。

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这三个图形都没有闭合,但我们在知觉他们时却说它们分别是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7.共向原则。

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如图,这两幅图中,有三个方块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虽然每一个方块各自移动的距离不同,但在宏观上,我们更容易的把下面的三个方块看作是一个整体。

8.闭合原则。

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

格式塔

格式塔

2.2 简洁原则(知觉的抽象性)
“简洁”不是“简单” 一个简洁的图形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简单, 它更应该通过简单的形式传达出更为复杂 丰富的内涵,把丰富的意义与多样化的形 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
2.3 视错觉原理(知觉的恒常性)
利用错视原理所表现的物象空间突破了一 般形象思维再现自然的习惯方式,使之形 成了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荒唐与真实的对 比,无序性与有序性的复杂交错。 突破恒常性范围,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感官 兴奋,形成新的视觉冲击力。
• 组织原则包括:知觉的完形原 则、知觉的抽象性、类似原则、 恒常原则、选择性原则。
2.1 完形原则(知觉完形性)
• 完形原则:由于视知觉具有完 形性,当遇到一个不完美的图 形时,知觉会产生将其简化重 新组织使之更完善的心理趋势, 经过知觉完形后的形会变得更 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而同时还 会引发人内心的刺激、紧张、 新奇等的心理感受。 • 完形原则在组织形式上有三种 情形:
2.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 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 是“形”,这里所说的“形”, 不是指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是 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一个整 体。
•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 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 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 本身就有的。每一个人,包括 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依照 这些知觉组织原则来观察事物 的。
2.4 图底关系原理(知觉选择性)
可以通过改变视觉的焦点,知觉 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但形与形之间还必须具有意义 上的共通性。不管形态之间的差 异有多大,它们都必须为一个主 题服务。
图与底都具备同样强烈的视觉印象, 使得相互交界的相似形轮廓呈现出阴 阳扣合,难解难分之势。同时还能引 观者对图形的积极思考,这种图与底 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正是造成空间幻 觉效应格式塔原理。

视知觉与格式塔心理学之定稿

视知觉与格式塔心理学之定稿

对似动知觉的四种解释
• 第一种解释:似动现象是眼球运动的结果。 • 第二种解释:似动现象是由推理产生的。 • 第三种解释:因为被试者没有注意到两段线之间的空隙,所以产生运 动的错觉。 • 第四种解释:视觉后象说。运动知觉是由残留在视网膜上的痕迹造成 的。
• 惠特海默不同意上述解释:一,似动知觉是在眼球不移动的状况下获 得的;二,推理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一种间隔才产生运动知觉;三, 实验证明越是注意两段线之间的空隙,运动感就越强;四,眼球不移 动,两段线距离较宽,视网膜上先后接受刺激的部位就不接近,因而 刺激痕迹也不可能接近。同时,实验表明,如果似动知觉是视后象造 成的,那么眼球移动后所造成的后象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但实际情形 却是被试在两个方向上都产生了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
• 1910年,惠特海默从维也纳乘火车出门。在火车上,他观测到远处物 体随距离的不同而呈现静止或运动的景象,这刺激他产生了一个关于 运动视觉实验的想法,用以论证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 • 惠特海默的实验目标是,静止的画面如何产生运动的感觉。因为,显 然,画面是静止的,但我们却知觉到了运动。惠特海默把这种知觉到 的运动称为“似动现象”。 • 在法兰克福大学,惠特海默和考夫卡及苛勒共同建立了一间实验室, 配备了速示器,进行似动现象的实验。
鸭兔双重图。 与前面那张具有同样的双重含义。
图底关系
隐藏的图形
不能可能的鸟笼。 想想看么?
谢泼德桌面:两张桌面一样大小吗?
瑞 典 艺 术 家 奥 斯 卡 路 透 斯 沃 德 创 作 的 不 可 能 的 三 角 形 。
人像还是 花瓶?
隐藏着的拿破伦。 找找看,“拿破伦”在那里。
• 因此,一件物体的造型,对于视知觉来说,可以通过某种暗示而完成 。比如,当有人问及螺旋梯是什么样子时,可以通过手指在空中划圈 来指示之,而让问者产生印象。实际上螺旋梯并没有完整地描述出来 ,但与之相关的视觉概念却已经建立起来了。当然,这一过程得以建 立,则有赖于过去经验的积累。如果完全没有关于螺旋梯的任何知识 时,无论如何比划,也无法让人明白这种楼梯的外形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