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与辩证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与辩证思维-作文教学论文
高考作文与辩证思维
河北李娜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称:真理是最重要的,唯有基于理性(类似于逻辑,而不是感情),才是说服别人以及发现真理的正确方法,并且是一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观察近几年的全国各地高考及模拟试卷的作文命题,不难发现:作文的审题立意,愈发要求学生在行文中体现辩证色彩,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严谨规范的考察。
鉴于此,我总结了四种主要的辩证法在作文中的运用情况。
一、特殊性与普遍性,即个性与共性
这种辩证法主要体现在行文中,它要求学生能够从个别的现象中找出共性的道理,就事论理,深刻表达。否则,就还是停留在“列举现象”的浅层次表达上。
2010年全国卷漫画“猫捉老鼠”作文,其中一位考生写道:“季羡林先生三辞桂冠,他不愿意接受大家的赞誉和关注,反而更加踏实地去研究学问。实际上如果他想,他完全可以不再研究,财富、名利也会接踵而来。但他明白什么是真,什么是本。集作家、学者于一身的钱钟书也是这样,在《围城》大热之后,他不愿意接受访问,仍在家默默补充自己的知识宝库。还有……他们都是宁愿‘捉鼠不吃鱼’的人。是的,即使时代改变,他们也依旧是最真实最美好的人。”文段的最后一句不仅是扣题点明题旨句,还是由现象列举到规律的总结,这体现了分析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的辩证法。
二、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这种辩证法在人情与法理,人情与规则,自由与纪律,类的作文命题中最为常见。
例如下面这则作文材料:
在深圳卫视金钟奖全国决赛第一轮女子组的比赛中,选手苏晴迟到。大赛一位监审表示,金钟奖应该更以人为本,她去探望病危家人,事前已向组委会请假,我们可以宽容她的迟到。正当苏晴准备上场之际,身为评委之一的某音乐名宿当场表示,在如此正规的国家级比赛中,迟到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让苏睛上台就是对其他选手的不公平。相持不下之际,这位音乐名宿激动地说:“把决定权交给观众。”台下的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力挺苏晴,苏睛破例获得上场演唱的机会登上了舞台。而这位音乐名宿依然认为此举“破坏了规则”,愤然退席,再没露面。
苏晴演唱的原创歌曲《无论到哪里都成长》也最终与大赛无缘。
在材料中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一方认为应严格遵守规则,不能为任何一个个体改变;另一方则出于“人本思想”认为可予以宽容,适当地变通了规则。
在2014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中,这种辩证思维也体现其中: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双方“争议”的焦点也在于“规则能否因人情有所变通”。
碰到此类命题,学生最忌“两者都有理”,其实只要观点有所侧重,言之成理即可。
如侧重法理第一者可谈规则的重要性,比如交通规则、社会秩序等。想到“哈
佛图书馆事件”,哈佛人的行事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而侧重“人情”者可谈变通的艺术,双赢的魅力等。有位同学在“苏晴金钟奖”作文中谈到“给规则添点人情的温暖”,其实规则也是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完善的,国家在“以法治国”基础上提出“以德治国”,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体现。
《光明日报》优秀评论《让规则看守世界》一文中谈道:“规则并不是对自由的限制,而是对自由的保护。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人,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甚至付出全部自由的代价”。恰恰是矛盾双方又是“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体现。
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个思想在2010年新“课标”卷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了。
上列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以“外因内因”辩证法分析材料不难得出最佳立意:人才的成长既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外界鼓励,又需要自我的良好心态、强烈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最终人才成长最佳状态是外在环境与自身因素的统一。
一考生在文中《成长三步曲》写道:“没有广阔的空间、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期望,人才便难以成长。”文中用了三个分论点:给人才成长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宽广的空间自由飞翔;给人才成长一个兴趣的平台,让他们挖掘出人生的光点;给人才成长一份期望的眼神,让他们自己描绘美好的蓝图。
考场作文《成长的密码》中也用了三个分论点来展现思辨意识:成长密码,环境对成长有影响;成长密码,性格决定成长方向;成长密码,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四、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抓住主要矛盾
有人戏称2010年为“高考作文辩证年”,其实不无道理。北京卷《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上海卷《城市与我》、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湖北卷《幻想与现实》、山东的《光明和阴影》,从题目或主题词上不难看出命题人对学生辩证分析表达能力的注重。
遇到此类命题学生该如何下笔呢?以2012年南京三摸作文“人生的纱线”为例,列举原材料如下: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请以“人生的纱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世间有光明亦有阴影,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于个人自身来讲,我们需努力遏制人性中“恶”的一面,扩大“善”的一面,以“过失”鞭挞、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于社会国家来讲,正如台湾慈济人所说,以暴制暴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