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游记散文,学习和继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无可推卸的责任。
阅读古代散文游记和阅读一般的文言文一样,也需要弄清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即必须有文言文阅读基础。
但游记散文和写人叙事的文言文、和议论抒情的文言文毕竟分属不同文体,因此有它特殊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首先,既然是游记,和现代游记一样,需要梳理作者的游踪,即弄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和顺序,他先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一些什么。
整个移步换景的过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的整个游览情况。
第二,要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由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作者通过写景状物想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要学习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和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后,还得清楚作者是怎样写景,怎样抒情的,还得分析鉴赏作者在写景抒情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我们不妨把古代游记散文阅读的这一过程称作“游记阅读三部曲”。
学会了这“三部曲”,也就学好了古代游记散文。
参考译文:吴郡的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联在一起,山岭相叠,众多而华丽丽;山势有起有伏,而灵岩山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峰混为一体。
远远望过去,都知道灵岩山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腰,大概建在这里,可以节省行人的体力,至U这里可以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个幽深的洞,叫西施洞;有一泓水量很大的泉水,是西施浣花的水池。
这里都是过去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了。
那上面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台,可以远眺四周;有轩,可以看到对面的洞庭山,轩的名称叫抱翠。
有阁,可以俯瞰太湖的水波,阁的名称叫涵虚;虚明动荡,因此称为奇观阁。
吴郡最美的山是灵岩,而灵岩最美的地方,则是这个阁了。
我是吴郡人,来这个地方很多次了。
但是灵岩山常常将幽境胜景隐藏起来,因此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到有什么不好来,也许它是存心鄙视我这样浅薄的人吧。
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考点解读】新课标《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其中传记类文言文仍为首选,但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也渐入人们视野。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山水游记文言文的考查,和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样,有两个能力层面的要求:理解和分析综合。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此考点涉及到18个文言虚词。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
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三是断句。
(5)筛选文中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
这需要我们静心阅读,细心比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游记散文阅读理解
散文阅读把握情感的方法主要有:1、缘景入情法:在游记中,作者往往将感情浓缩于自然景物之中,间接地披露出来,我们阅读时应透过作者所写之景,所状之物体会其内心感情,将作者感情的"借代物"—自然风景,还原为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
2、没身处地法:即从写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作者的身份、阅历、文化素养等方面全方位地考察,把自己摆在作者的地位,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想想起伏和感情变化,力求与作者共鸣的方法。
入事其内,方知其味,只有进入角色,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3、因果悟理法:有些游记,往往在记游的基础上阐述某一事物道理或揭示一种人生哲理。
这类游记中,写景是说理的基础(有时是为说理服务),说理则是写景的升华。
阅读这因游记,要紧紧抓住所写景物的特性,并由此细心领悟作者着意揭示的道理。
我们从作品描绘的景物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也就准确把握住作者的游感了。
欣赏游记的语言,除运用欣赏散文语言的一般方法之外,主要应从审美角度入手。
1、透过语言外壳、审视、品味游记的语言的形象美。
阅读游记,不但要看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形象,还要看其在描绘美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语言手段。
尤其是比喻、拟人、通感、夸张、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努力鉴赏游记语言的风格美好的游记,往往是独具语言风格的,准确地把握游记的语言风格,需要对某一作者的几篇几十彷游记进行认真的研读,通过反复比较和仔细把玩,才能实现。
一般说来,成熟的游记作者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例如,朱自清语言的隽永、孙犁的清新、刘自羽的豪放、冰心的婉丽等等。
壶口的黄河肖铁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指导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指导首先是利用多样化的诵读,感受散文的语言,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具体有如下诵读方式:1、素读(初读),以求读准主要注意通假字、多音字、破读字的字音。
如:《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会”是多音字,读kuài。
《赤壁赋》中“冯虚御风”的“冯”是通假字,本字是“凭”,要读píng;“举酒属客”中的“属”是通假字,本字是“嘱”,读zhǔ;“驾一叶扁舟”中“扁”中多音字,读piān;“少焉”中的“少”是多音字,读shǎo。
《游褒禅山记》中的“禅”是多音字,读chán;“无物以相之”中的“相”是个多音字,读xiàng。
又如“今言‘华’ (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中两个“华”的读音。
2、译读,理解内容译读要有语境意识,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还要注意夯实文言文基础,如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句式等。
《兰亭集序》:兰亭盛况(叙述、描写)——“死生亦大”(抒情、议论)——作序目的乐——痛——悲——感叙事,突出“乐”;抒情,突出“叹”;拓展,突出“感”。
《赤壁赋》: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凭吊古人,由乐转悲——苏子答客,感悟人生乐——悲——乐泛舟畅游,饱尝秋景,是乐;吟诗听箫,吊古伤今,是悲;悲中求解,自我安慰,开怀畅饮,酩酊大醉,是喜。
客:人生短暂,洪福无缘,清福难得主: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可徘徊其间,自得其乐(宇宙观)身处逆境,要胸襟洒脱、态度豁达,乐观超脱,随缘自适,理性对待生活(人生观)《游褒禅山记》:游山所见与经过(记叙)——游山心得(议论)——记游结尾(补叙)成功:志、力、物治学:深思慎取因事见理,夹叙夹议3、美读,读明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韵味。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篇一: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专项训练(学生)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专项训练第一篇:活水源记【明】刘基①②③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
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
其状如④⑤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⑥⑦⑧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鲫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
有二鹡鸰,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本文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释】①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②槠:一种常绿乔木。
③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④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
⑤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
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
永明中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居,为道教著作家、医药学家。
⑥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浙江绍兴市东南。
⑦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
相传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鉤五剑。
古代散文游记(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古代游记散文研读和教学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高级教师)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名篇佳作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群星灿烂。
许多作家就是因为一篇游记散文而傲视文坛,历久弥新,许多经典作品对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心态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使多少文人对那一片神奇的“世外桃源”充满向往;比如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一直被具有儒家情怀的为政者奉为“圣经”,抬头捧读;比如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成为骈体文的登峰造极之作,千古传颂;比如苏轼,一篇《前赤壁赋》,不仅使黄州这个小城名闻史册,成为旅游胜地,而且文人骚客每每落寞之时,总要反复诵读,以释放心中官场羁旅的无限愁怀;比如张岱,一篇《湖心亭看雪》,不仅反映了晚明文人生活的微妙情趣,也成为文人赋闲生活的浮华若梦……不用举很多例子了,我们已然了解,古代游记散文十分重要,它不仅勾勒了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致,而且寄托了文人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文人难解的百结愁肠。
今日研读,更有现实意义,它能丰富我们日益枯涩的心灵,润泽我们日显苍白的生活,能矫正我们对大自然的恶劣态度和蛮横气势,能使我们在盲目的快节奏面前,慢慢放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丽,去凭吊古人的雅致,去与古代文人对话,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增加我们的幸福指数。
当下,引导中学生研读古代游记散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我认为应弄清以下一些基本问题:古代游记散文的定名;古代游记散文研读的基本篇目;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类型;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脉络;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建议;古代游记散文的学习要求和思考拓展等。
其中“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是我们整个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下功夫去钻研。
下面对这些问题分别说明之:一、古代游记散文的定名我国古代游记文学包罗万象,内容庞杂,层次丰富,其中最主要的两块内容是游记诗词和游记散文。
文言文之游记散文阅读方法
文言文之游记散文阅读方法1. 如何阅读鉴赏游记类散文阅读和鉴赏游记散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准确辨明体裁从内容上看,游记散文有四个要素——时间、游踪、风貌、游感;从题目上看,有些游记散文的文题常带有明显的游记特征:(1)有明显的词语标志,如常冠以“游”“漫游”“记”“游记”“杂记”“小记”“漫记”“散记”“游录”“行”等词语;(2)以客体为题,如《北固亭》《镜泊湖》等文章的文题;(3)以嵌入客体方位的短语为题,如《峨眉山下》《在草原上》等文章的文题;(4)以客体的某一特色为题,如《沧海日出》《崂山降雪》等文章的文题;(5)以游历的中心事件为题,如《雨中登泰山》《重阳节游灵隐》等文章的文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存在交叉关系,如作者在记游过程中常常通过写景状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是,大部分因景抒情的散文,景常常只是一个引发感情的触发点,而游记则不论抒 *** 彩如何浓郁,总要摹山拟水,总要描述自然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二、理清游人行踪阅读游记散文,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行踪,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提炼出写作提纲。
理清游踪是理清游记散文结构的一把钥匙,做到这一点,游记散文的结构就会一目了然。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成纵式结构是游记散文最为普遍的结构形式。
阅读鉴赏此类游记散文时,首先要明确哪些段落是总览全貌、哪些段落是分项描写、文章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每一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其次要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明确作者是怎样移步换景的,即作者是怎样把参观到的全貌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方法是找出表明作者游踪的词语。
以导游引路为线索组成横式结构也是游记散文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的游记散文,作者常常是以导游的口气,重点突出、分门别类地介绍游览地的特色。
三、把握作者的情感游记散文中,作者总会或显或隐地对特定风物作出审美评价,或流露出自己特有的情绪和感受。
因此,阅读鉴赏游记散文时,要深入地挥“情”解“意”,把握游感。
古代散文鉴赏与写作训练技巧和实践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古代散文的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文 化素养
了解古代散文的背 景和意义,提高文 化素养
学习古代散文的表 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提升写作水平
模仿古代散文的语 言风格和行文特点 ,增强语言表达能 力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古代散文的元素, 如诗词、典故等, 丰富自己的言谈举 止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古代散文的表达方式
写作训练:通过模仿古代散文的风格和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深入理解古代散文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
跨文化交流:运用古代散文的表达方式,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跨 文化交流
传承文化:通过学习和实践古代散文的表达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可以逐渐形 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反思有助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 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会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巧,不断 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拓展阅读范围,了解更多古代散文作品和作家
推荐阅读《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等古代散文选集,以拓展阅读范围。 了解更多古代散文作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并阅读他们的代表作品。 关注古代文学流派和风格,如唐宋派、明文派等,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和影响。 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深入理解古代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写作训练技巧
培养写作兴趣和习惯
寻找写作灵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坚持写作练习:定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能。 阅读优秀作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优秀作家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寻求反馈与指导:请教老师或写作导师,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古代纪行散文浏览指点与练习前工资我们留下了大量优良的纪行散文,进修和持续这一优良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无可推辞的义务.浏览古代散文纪行和浏览一般的文言文一样,也须要弄清文言实词.虚词的寄义和用法,即必须有文言文浏览基本.但纪行散文和写人叙事的文言文.订定合同论抒情的文言文毕竟分属不合体裁,是以有它特别的浏览办法和技能.起首,既然是纪行,和现代纪行一样,须要梳理作者的游踪,即弄清作者的游览进程温柔序,他先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一些什么.全部移步换景的进程梳理清晰了,也就知道了作者的全部游览情况.第二,要思虑剖析作者在游览进程中由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写这篇纪行的目标意图是什么,作者经由过程写景状物想要抒发如何的思惟情感.第三,我们进修文言文的目标是要进修借鉴前人的写作办法和技能,是以,在懂得了作者的游览进程和抒发的思惟情感今后,还得清晰作者是如何写景,如何抒情的,还得剖析鉴赏作者在写景抒情中所应用的写作办法和写作技能.我们无妨把古代纪行散文浏览的这一进程称作“纪行浏览三部曲”.学会了这“三部曲”,也就学好了古代纪行散文.参考译文:吴郡的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岳联在一路,山岭相叠,浩瀚而华美丽;山势有起有伏,而灵岩山就在个中,拔奇挺拔,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岳混为一体.远了望曩昔,都知道灵岩山有与众不合的地方.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腰,精确建在这里,可以节俭行人的体力,到这里可以稍事歇息;由亭往上,有一个幽邃的洞,叫西施洞;有一泓水量很大的泉水,是西施浣花的水池.这里都是曩昔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了.那上面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台,可以远眺四周;有轩,可以看到对面的洞庭山,轩的名称叫抱翠.有阁,可以俯瞰太湖的水波,阁的名称叫涵虚;虚明动荡,是以称为奇不雅阁.吴郡最美的山是灵岩,而灵岩最美的地方,则是这个阁了.我是吴郡人,来这个地方许多次了.但是灵岩山经常将幽境名胜隐蔽起来,是以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到有什么不好来,也许它是存心鄙夷我如许浅陋的人吧.本年春天,我追随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和其他十个客人再来游玩.爬到了高处,优美的山景就自动消失了;进入深山,奇石就天然消失了;山间雾气也为之伸展,杉树桧树也随风起舞.灵岩山,大的,小的,显著的,不显著的风景,都争着浮现出它们的姿势,不再隐蔽,而是毫无保存地呈现出来.这时刻才知道本身对于这山是从今天才开端明确,其实曩昔其实不懂得.山的风景与众不合,尚且须要等人来看,更况且人的与众不合呢?饶公不雅看风景有得,命伴随的客人赋诗,吩咐我为之作记.我说:“世界诡奇的地方不久不多,而人也并不是每次登山都能领会到登临的乐趣.山被人观赏,而人观赏山,是响应的.有如许的山而遇不到如许的人,或者有如许的人而见不到如许的山,都不克不及完整获得游览的快活.如今灵岩是名山,诸位是名流,想必真是互相观赏而又刚好互相碰到,这岂非是有时的吗?应当是人们看到风景而心中懂得,景物被领略到而理趣得以被领会到吧.而我不过是粗陋的人,也追随个中有所领会,不也是一种荣幸吗?我是这里面最年青的,不敢推脱执笔为记的义务,如许也可以暗里将这份荣幸记载下来”.同业的十小我是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晒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和吴陵刘胜.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说明,准确的一项是A.有轩以直洞庭之峰(直:直达)B.入于奥(奥:深.指山的深处.)C.争献厥状(厥:独特,奥妙)D.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值:值得)1.B(A直:当,对着.C厥:其,它们的.D值:碰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雷同的一组是A.其峰联岭属今其智乃反不克不及及,其可怪也欤!B.盖以节行者之力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C.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项王克日因留沛公与饮D.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C(于是,就.A第一个“其”为代词,第二个为语气助词.B第一个“盖”为发语词,第二个为车盖.D第一个“以”是“来,用来”的意思,第二个是因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剖析和归纳综合,有错的一项是A.作者以为吴郡最美的地方是西面的灵岩山,而灵岩山最美的是涵虚阁.涵虚阁又叫奇不雅阁.从那边,可以看到太湖.B.大家都知道灵岩山与众不合.这种不合,既表如今它拔奇挺拔,似乎不肯与四周其他的山岳混为一类,也表如今它经常把本身的幽境名胜隐蔽起来,只有旅客爬到高处.进入深山,才干观赏到它的美景.C.作者以为山景的与众不合,须要有人去发明;人的与众不合,更须要有人去发明.从而标明本身是一个与众不合的人,愿望饶公和其他十个同业的客人能发明他的这一特点.D.经由过程游玩灵岩山,作者意识到,要真正获得游览的快活,山必须是诡奇的名山,游人也必须是懂得观赏山的名流,如许山被人观赏,人观赏山,才会两相成趣.3.C(“标明本身是一个与众不合的人,愿望饶公和其他十个同业的客人能发明他的这一特点”有误.)翻译:4.①但是灵岩山经常将幽境名胜隐蔽起来,是以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到有什么不好来,也许它是存心鄙夷我如许浅陋的人吧.②这时刻才知道本身对于这山是从今天才开端明确,曩昔其实其实不懂得.浣花溪记译文出成都南门,左边是万里桥.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像连环.像玉玦.像衣带.像规尺.像弯钩,水色如明镜.如碧玉.如翠绿的瓜,幽邃地呈现青碧色.在城下盘旋着的,是浣花溪水盘旋的地方.可是必得到草堂,才干称得上“浣花溪”这一专名,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旧居在那儿的缘故.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对岸浓荫森森,一向到溪水的止境,远了望去就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壮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溪流会合在一路,在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轿夫说(这水)通向灌县,也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溪东栖身人家,溪水便经常被房舍遮住,不克不及看见;稍有空档,溪水便又出如今面前.像如许的情况有好几处.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过了桥,路旁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过了这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水,桥上有雕栏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围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走过桥经由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像画得很是清俊古朴,不必求形似,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样子.还有一块石刻的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何仁仲代理华阳县令时所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情况清幽,在东屯的地势险僻,两者互不雷同.假如严武不逝世,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度晚年,患难时真是太须要同伙了!然而上天派这位老诗人(来此)为夔州增加奥妙:在艰苦潦倒中流浪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适从容,可以敷衍世事,这同孔子微服旅居在司城贞子家里出亡的情况是一样的啊.当时是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晴和了.朝廷青鸟使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地方官邀请饮宴,宦海人杂而污浊,像石磬那样曲着身子打躬作揖,闹热热烈繁华声充溢四方.时近傍晚便匆匆回家了.是日凌晨,我有时独自前去. 9.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说明,不适当的一项是()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壮丽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整洁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如许D.碑皆不堪读不堪:不克不及忍耐D(说明为“不克不及)10.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尔后浣花有专名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B(“耽林泉之趣”应着重从作者对“从泉”的爱好着眼,②陈述浣花溪得名原因,④陈述三股溪流汇集处建有一座桥,⑥歪曲“趣”此处应懂得成“急促”或“匆匆”)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适当的一项是()A.文章直言不讳,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述了浣花溪精细的一面,给人以清爽俊爽之感.B.文章描述景物,擅长抓住其特有形态,层次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联合天然.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构造详略之胜,堪称精品.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冒充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高雅.热衷应酬的丑态.4.A(“微景”不当,应是展示“全景”)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溪周之,非桥不通.溪水四面围绕,没有桥便无法通行.(2)严公不逝世,浣溪可老,患难之于同伙大矣哉!(2)假如严武不逝世,(杜甫)就可在浣花溪畔安度晚年,患难时真是太须要同伙了!游钓台记郑日奎参考译文: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师长教师隐居的地方.师长教师的高风亮节,映照千古,我早就敬慕他,于是想到富春.桐江各山川是靠严光的名声而得以传布的,确定异常独特,很想以可以或许游览一次为快活.只是此次吩咐?消磨,是送公函到南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可以算是游览了.我坐船从常山动身,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川都有值得不雅赏的地方,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颔首罢了.只是申饬船夫当船经由七里滩时,必定要告知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溘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岳挺拔对立,匆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答复说“这就是了!”逼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现实是两座山岳.两台器械对立,相隔大约几百步,山石呈铁灰色,矗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山岩平缓,傲视世界,就像高士站在一路,风姿翩翩,傲然挺拔.山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遍地栽种,高下独特各有姿势;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似乎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淌,那样子似乎要飞起来.山岳下面,严师长教师的祠堂就在那边.猜想他当日垂钓,应当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岳去垂纶的道理.这山既独特秀丽,情况又优美,我就想要停船泊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保持不合意,我不克不及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持续航行.在如许的情况下,我的脚不克不及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昂首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喷鼻气,从四面山岳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切是如许,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跟着船行进,山岳转曩昔,就望不到了.回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似乎分开船登上岸,像扒开草查找石级,像整理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分列,有的秀气沉静像文人,有的宏伟挺拔像武夫,异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不是不出色高明,以为与严师长教师比较,却都处鄙人风了,这是我的精力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问他,具体讯问他:“你曾登过钓台吗?山中的风景怎么样?那山上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四面的山川景物是如何的独特?”船夫全都可以或许答复,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此次游玩真快活啊!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据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晒台山赋》,都没有亲自到那地方.我如今所得到的,跟这两小我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假如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固然是如许,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造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纪行.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明,有错的一项是A. 石铁色,陡起江畔(干:同“岸”,江边)B. 如披草寻磴(披:分开)C. 微子言,不及此(微:假如不是)D. 余窃愧未之逮也(逮:抓住)D(逮:达到,赶上)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雷同的一项是A. 第目之所及余窃愧未之逮也B. 惟诫船夫以过七里滩呼船夫劳以酒C.曰然矣固然,少文之画,公兴之文D. 峰之下,师长教师祠堂在焉盍处一焉,以谢山灵B(都是“用”“拿”的意思)3.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剖析,有错的一项是A.作者早就敬慕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富春江一游为快,所以应用此次吩咐?消磨的机遇,由山脚到山顶,好好地游玩了一番.B.作者应用拟人.比方.想象的手段写出了钓台两峰的高大.秀丽和灵动的特点,同时指出名为钓台,现实上是后人的附会.C.作者借助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想象等方法,写出了本身游玩钓台时的独特感触感染,表现了作者对钓台的爱好之情.D.作者以为游玩其实不必定要涉足其间,游玩也可所以目游——远远地看风景,可以鼻游——闻风吹来的喷鼻味,可以舌游,尝那边的水,可以神游——梦中游玩或想象本身在那边游玩,也可以耳游——听他人介绍那边的情况.A.(作者没有涉足游览钓台)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思稍倦隐几卧而空朦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思稍倦/隐几卧/而空朦滴沥之状/竟与灵魂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①山川皆有可不雅,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罢了.山川都有值得不雅赏的地方,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颔首罢了.②欲舣舟一登,而船夫固持不成,不克不及强,因致礼焉,遂行.想要停船泊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保持不合意,我不克不及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了一个礼,船持续航行.。
游记类文言作品的阅读指导
游记类文言作品的阅读指导从东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文坛上兴起了山水游记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坛上成为令人瞩目的奇葩。
一直到清代,有许多名家留下了许多精美感人的山水游记之作,被世代文人奉为至宝。
引领学生深入体会这些珍贵文章,就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文的一个精髓。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数量很多,质量很高,让人叹为观止。
读这些文章,心灵似接受了洗礼,情操会得到陶冶。
在新编高中语文课本中,就编入了几篇这样的名篇,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等。
这些文章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的名篇,不管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值得教师和学生去探究、去揣摩、去斟酌。
以此为基础,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有效地引导其扩展阅读,较很好地丰富学生的古文阅读。
而笔者在这里,只对如何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情操这个话题谈及一点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就是灵魂,也就是传统称为“情意”。
文章总会融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这些山水游记中,作者所写的一草一木都渗透了作家的思想熏陶,品山水之情意,就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品味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和情感,品味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感慨和情趣。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悟;引导学生品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作者对朋友真挚的情意;引导学生品味《赤壁赋》中作者对世事达观超然的态度。
作者这些思想情感都是对人生至高无上的概括,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对人生的观点和看法时,应该借助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开展多形式的语文人文教育,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树立自己的个性情操和人生观。
那么,教师又如何去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更完美的人生抱负和更高尚的人生憧憬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策略:一是可以用作文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品味山之情、水之意,从而给学生确立个性情操的时间和空间。
游记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游记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游记散文是一种旅行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文学作品,通常包含对景点、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描述和感悟。
阅读理解游记散文的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背景信息:在阅读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份、经历和目的地等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视角和观点。
2.抓住主题:游记散文通常有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可以通过标题、开头和结尾等部分找到。
抓住主题有助于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思路。
3.理解描写:游记散文通常会用大量的描写来展示景色、人物和事件,阅读时要仔细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尽量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4.关注细节:游记散文中的细节往往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景点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要注意捕捉并理解这些细节,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注意语言运用:游记散文通常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要注意理解这些语言运用的目的和效果。
6.思考感悟:游记散文不仅仅是对景点的描述,还包含作者的感悟和思考,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进行对比和思考。
7.总结文章结构: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可以总结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回顾主题和描写部分,进一步加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以上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游记散文,同时也能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游记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
游记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
游记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理解文本背景
•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注意作品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等
抓住主旨思想
•阅读文章时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要表达的观点
•通过关键词和段落开始和结尾等来确定文章的主旨
抓住文本细节
•注意描述人物、地物、环境等的细节
•对于记述行程的游记,注意时间、路线、美食、景点等的细节描述
理清文本逻辑
•确定文章的文体、结构和语言风格,有助于理清文章的逻辑•注意段落的衔接和语言的连贯性
熟练运用解读技巧
•分析文本中的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理解生词、词组、成语等的词义和用法
注意文章题目及问题
•注意文章题目的指向和问题的提法,有助于理解文章内涵和答题思路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有助于判断正确答案
以上是游记散文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认真把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相关文章的问题,提高阅读水平。
注意答题时间和分值
•注意答题时间和分值,根据分值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不要浪费过多时间在某个问题上
多读多练
•多读游记散文,熟悉文体和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做相应的练习题,总结经验和技巧
总结
以上是游记散文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一定要认真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
通过多读多练,我们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更好地欣赏旅游游记散文,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游记散文阅读技巧
游记散文阅读技巧引言游记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记录了作者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
阅读游记散文可以带领读者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旅行的趣味和魅力。
然而,要真正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游记散文,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游记散文阅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类文学作品。
技巧一: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意图在阅读游记散文之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意图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的背景可能包括其职业、文化背景、旅行经验等,这些都会对他们的旅行观点和写作风格产生影响。
同时,了解作者的意图有助于读者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作者可能想要传达一种情感、表达对某个地方的热爱或批判,或者仅仅是分享他们的旅行经验。
技巧二:注意散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游记散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对读者理解散文的重点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游记散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地理顺序或主题顺序来组织。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作者的选择以及文章的组织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散文的脉络和线索。
技巧三:注重细节和描写细节和描写是游记散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旅行经历。
在阅读游记散文时,注意作者的细节描写,如地理环境、人物形象、文化背景等,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旅行体验,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技巧四:分析语言和修辞手法语言和修辞手法在游记散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加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分析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技巧五:发现散文中的主题每篇游记散文都有其特定的主题或核心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应该花时间去思考散文中所揭示的主题,这有助于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意义。
主题可能是关于旅行的乐趣,对某个地方的热爱或批评,或者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技巧六:与作者进行对话阅读散文时,将自己融入作者的思想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技巧。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的探讨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的探讨山水游记散文是古代文学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唐宋的散文,不管是其思想内容还是其艺术成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巅峰,因此,我们有责任来了解它,继承它的优良传统。
高中必修教材选取了其中的好多篇章作为教学内容,高考也常常选取其中的某篇文章作为阅读欣赏文本,但许多学生不了解此类文章的特点,不会阅读,或者阅读中把握不住重点,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古今山水游记散文的一般区别,在论述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一些特点基础上,重点总结了阅读欣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一些规律方法,以期对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有点裨益,如此笔者也就很欣慰了。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和现代山水游记散文相比,不管是篇幅长短、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等都有其独特之处。
如果我们把握了它们的特点,就不难阅读此类文章。
总的说来,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篇幅短小精悍,結构紧凑,内容集中现代山水游记短则上千字,长则几万字;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大多在千字左右,而且因为内容的相对集中单一,不枝不蔓。
结构上多表现出紧凑严密等特点。
这固然和其语言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文言文呈现出凝练隽永这一特点且大量使用省略句式;而白话文明快易懂、表意具体详尽。
但笔者觉得主要是和古人写作目的密不可分。
古人写作山水不重在写景,而重抒情崇说理,因而描写景物绝不很详尽,侧重点非常明显,该写的写,该略的只字不提,该详的浓墨重彩,该略的惜墨如金。
而今人写作此类文章则不然,大多以写景抒情为主,或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表现登山游水的点点滴滴感悟,写景状物常常占据了大量篇幅,有点类似“汉大赋”结构,此其一也。
二、表现手法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古代山水游记常常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大多以议论为主,而今以记叙描写为主。
了解了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大体特点,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其景文中哪些文字是写景的,什么地方的景,景物具有什么特点等等,抓住了景物这一条线索,基本上就把握了文章的脉络。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专项训练(学生)教学提纲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专项训练第一篇:活水源记【明】刘基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①。
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②,多松;其鸟多竹鸡③。
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④,华阳外史弘景⑤之所隐居。
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⑥,欧冶子⑦之所铸剑也。
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⑧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鲫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
有二鹡鸰,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本文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释】①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②槠:一种常绿乔木。
③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④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
⑤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
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
永明中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居,为道教著作家、医药学家。
⑥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浙江绍兴市东南。
⑦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
相传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鉤五剑。
后又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赏析】作者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6)六月,自越城(今浙江绍兴)经平水游览会稽山水,写了一组游记,本文是其中一篇。
古代散文鉴赏与写作训练技巧
反复修改: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己 的作品,通过反复推敲和打磨,提 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互相讨论:与同学共同探讨古代散文的鉴赏技巧和写作方法 请教老师:向老师请教古代散文的鉴赏要点和写作技巧 接受建议: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共同进步:通过交流和指导,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成长和进步
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感受进行鉴赏
模仿经典作品 的句式结构和 表达方式,提 高自己的语言
表达能力。
借鉴经典作品的 写作技巧和手法, 如比喻、拟人、 排比等,增强自 己作品的文学性
和表现力。
学习经典作品 的谋篇布局和 篇章结构,提 高自己作品的 逻辑性和条理
古代散文的魅 力:语言优美、
意境深远
古代散文的当 代价值:传承 文化、启迪心
灵
传播古代散文 的方式:学术 研究、媒体宣 传、文化交流
当代作家对古 代散文的借鉴 与创新:汲取 营养、开拓思
路
学术研究:古代散文的研究成 果可以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丰 富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源,有 助于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背景。
价值: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语言优美:古代 散文注重语言的 锤炼和修辞,追 求文采和韵味
意境深远:古代 散文常常借景抒 情,寓情于景, 通过描绘自然景 物来表达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
思想深邃:古代 散文蕴含着作者 深刻的思想和哲 理,表现出浓厚 的人文精神
注重语言运用:语言要简练、生动, 表达要准确、有力
突出主题思想:主题要鲜明、深刻,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方法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方法一、引言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蕴。
阅读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仅能领略自然山水的美丽风光,还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本总结旨在探讨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方法,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特点1. 写景描绘: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川美景、气象变化等。
2. 抒情言志:作者在游记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感慨,表达对人生、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思考。
3. 文学性与历史性: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
4. 语言艺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方法1. 了解作者背景:在阅读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之前,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2. 关注写景描绘: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感受作者笔下的美丽风光,培养审美情趣。
3. 感悟作者情感:通过阅读游记,了解作者在山水之间的所思所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4. 分析语言艺术:品味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语言艺术,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联想现实生活:将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中的美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6. 注重文化传承: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时应关注作者对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传承与弘扬。
四、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技巧1. 朗读与吟诵:通过朗读与吟诵,感受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注释与解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可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注释与解读。
3. 比较阅读:将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山水游记类散文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拓宽视野。
古代游记散文的研读和教学策略
古代游记散文的研读和教学策略[摘要]:古代游记散文,就是以游记为基础、以描写、叙述见长,抒发作者思想情感或寄托政治抱负的文体。
主要特点有写景状物,栩栩如生;融情于景,动人心弦;托物言志,含蓄隽永;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依据课程标准,本文提出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策略上提出了四点做法:一是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游记散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的含义及其他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把握古代游记散文的景、情、理,按“景美----情真----理趣”的思路教学;三是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四是对于同类体裁与主题的文章,可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关键词]:古代游记散文;特点;目标;教学策略我国古代游记文学大致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即魏晋的诞生期、唐代的成熟期、宋代的高峰期、元明的复兴期和清代的衰变期;主要有赋、书、序、记等四种类型。
人教版、粤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古代游记散文。
如粤教版选修二第一单元中,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粤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这些都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
古代游记散文有什么特点,怎样确立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以极其洗练的笔墨描绘了小石城的景物。
“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它的形,上边好似垛墙望楼,旁边犹如耸出的天然城堡,且有城门;它的色,有树和竹的翠绿,闪动着一种生命所特有的坚韧、刚毅与冷冷的色调,还有浓黑的洞穴,很神奇,也很神秘,里边一定盛着好多好多沉睡已久的故事;它的声,投进小石子,洞穴中就有咚咚的水声,声音十分响亮,很久才消逝,那肯定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等人赏鉴并取名;它的貌,无土壤却生长着树木和竹子,且坚实葱郁,疏密相间,俯仰成趣,像是有才智的人布置的,但又比人布置的精妙,可谓鬼斧神工;而它的高度,环绕登到山顶,就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像是小石城山也在探视外面的世界,打听外面的消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得游记散文,学习与继承这一优秀得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无可推卸得责任。
阅读古代散文游记与阅读一般得文言文一样,也需要弄清文言实词、虚词得含义与用法,即必须有文言文阅读基础。
但游记散文与写人叙事得文言文、与议论抒情得文言文毕竟分属不同文体,因此有它特殊得阅读方法与技巧。
首先,既然就是游记,与现代游记一样,需要梳理作者得游踪,即弄清作者得游览过程与顺序,她先在什么地方,瞧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瞧到了一些什么。
整个移步换景得过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得整个游览情况。
第二,要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由瞧到得景与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写这篇游记得目得意图就是什么,作者通过写景状物想要抒发怎样得思想感情。
第三,我们学习文言文得目得就是要学习借鉴古人得写作方法与技巧,因此,在了解了作者得游览过程与抒发得思想感情以后,还得清楚作者就是怎样写景,怎样抒情得,还得分析鉴赏作者在写景抒情中所运用得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我们不妨把古代游记散文阅读得这一过程称作“游记阅读三部曲”。
学会了这“三部曲”,也就学好了古代游记散文。
参考译文:吴郡得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联在一起,山岭相叠,众多而华丽丽;山势有起有伏,而灵岩山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就是不肯与其她山峰混为一体。
远远望过去,都知道灵岩山有与众不同得地方。
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腰,大概建在这里,可以节省行人得体力,到这里可以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个幽深得洞,叫西施洞;有一泓水量很大得泉水,就是西施浣花得水池。
这里都就是过去吴王夫差宴游得遗迹了。
那上面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台,可以远眺四周;有轩,可以瞧到对面得洞庭山,轩得名称叫抱翠。
有阁,可以俯瞰太湖得水波,阁得名称叫涵虚;虚明动荡,因此称为奇观阁。
吴郡最美得山就是灵岩,而灵岩最美得地方,则就是这个阁了。
我就是吴郡人,来这个地方很多次了。
但就是灵岩山常常将幽境胜景隐藏起来,因此瞧不到山色得美,也找不到有什么不好来,也许它就是存心鄙视我这样浅薄得人吧。
今年春天,我跟随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其她十个客人再来游玩。
爬到了高处,优美得山景就主动出现了;进入深山,奇石就自然出现了;山间雾气也为之舒展,杉树桧树也随风起舞。
灵岩山,大得,小得,明显得,不明显得景色,都争着显现出它们得姿态,不再隐藏,而就是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于这山就是从今天才开始明白,其实过去并不了解。
山得景致与众不同,尚且需要等人来瞧,更何况人得与众不同呢?饶公观瞧景色有得,命随同得客人赋诗,嘱咐我为之作记。
我说:“天下诡奇得地方不多,而人也并非每次登山都能体会到登临得乐趣。
山被人欣赏,而人欣赏山,就是相应得。
有这样得山而遇不到这样得人,或者有这样得人而见不到这样得山,都不能完全获得游览得快乐。
现在灵岩就是名山,诸位就是名士,想必真就是互相欣赏而又刚好互相遇到,这难道就是偶然得吗?应该就是人们瞧到风景而心中理解,景物被领略到而理趣得以被体会到吧。
而我不过就是粗陋得人,也跟随其中有所体会,不也就是一种幸运吗?我就是这里面最年轻得,不敢推辞执笔为记得任务,这样也可以私下将这份幸运记录下来”。
同行得十个人就是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与吴陵刘胜。
1.对下列加点词语得解释,正确得一项就是A.有轩以直洞庭之峰(直:直达)B.入于奥(奥:深。
指山得深处。
)C.争献厥状(厥:奇特,奇妙)D.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值:值得)1.B(A直:当,对着。
C厥:其,它们得。
D值:遇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得意义与用法相同得一组就是A.其峰联岭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盖以节行者之力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C.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C(于就是,就。
A第一个“其”为代词,第二个为语气助词。
B第一个“盖”为发语词,第二个为车盖。
D第一个“以”就是“来,用来”得意思,第二个就是因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得分析与概括,有错得一项就是A.作者认为吴郡最美得地方就是西面得灵岩山,而灵岩山最美得就是涵虚阁。
涵虚阁又叫奇观阁。
从那里,可以瞧到太湖。
B.大家都知道灵岩山与众不同。
这种不同,既体现在它拔奇挺秀,好像不肯与周围其她得山峰混为一类,也体现在它常常把自己得幽境胜景隐藏起来,只有游客爬到高处、进入深山,才能欣赏到它得美景。
C.作者认为山景得与众不同,需要有人去发现;人得与众不同,更需要有人去发现。
从而表明自己就是一个与众不同得人,希望饶公与其她十个同行得客人能发现她得这一特点。
D.通过游玩灵岩山,作者意识到,要真正获得游览得快乐,山必须就是诡奇得名山,游人也必须就是懂得欣赏山得名士,这样山被人欣赏,人欣赏山,才会两相成趣。
3.C(“表明自己就是一个与众不同得人,希望饶公与其她十个同行得客人能发现她得这一特点”有误。
)翻译:4.①但就是灵岩山常常将幽境胜景隐藏起来,因此瞧不到山色得美,也找不到有什么不好来,也许它就是存心鄙视我这样浅薄得人吧。
②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于这山就是从今天才开始明白,过去其实并不了解。
浣花溪记译文出成都南门,左边就是万里桥。
西折行得细而美、长而弯,像连环、像玉玦、像衣带、像规尺、像弯钩,水色如明镜、如碧玉、如翠绿得瓜,幽深地呈现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得,就是浣花溪水回旋得地方。
可就是必得到草堂,才能称得上“浣花溪”这一专名,这就是因为杜甫得浣花故居在那儿得缘故。
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
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到溪水得尽头,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荠菜。
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
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溪流汇合在一起,在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轿夫说(这水)通向灌县,也许这就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得说法吧。
溪东居住人家,溪水便常常被房舍遮住,不能瞧见;稍有空档,溪水便又出现在眼前。
像这样得情形有好几处。
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与篱墙,很就是齐整。
过了桥,路旁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
过了这就到了武侯祠。
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水,桥上有栏杆围着,到此才瞧见题着“浣花溪”字样得匾额。
过桥,就是一片得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
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
从这座亭子折回,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
杜甫像画得很就是清俊古朴,不必求形似,但想来杜甫应当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块石刻得像,附着杜甫得传记,就是何仁仲代理华阳县令时所作得。
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得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得,环境清幽,在东屯得地势险僻,两者互不雷同。
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度晚年,患难时真就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上天派这位老诗人(来此)为夔州增添奇妙: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微服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得情形就是一样得啊。
当时就是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出城时像就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天晴了。
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得,大多由按察使或地方官邀请饮宴,官场人杂而浑浊,像石磬那样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溢四方。
时近黄昏便匆匆回家了。
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9.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得解释,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整齐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这样D.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D(解释为“不能)10.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得一项就是(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 D.③④⑤B(“耽林泉之趣”应侧重从作者对“从泉”得喜爱着眼,②陈述浣花溪得名原因,④陈述三股溪流汇集处建有一座桥,⑥曲解“趣”此处应理解成“急促”或“匆匆”)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得赏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得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与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得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得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得丑态。
4.A(“微景”不当,应就是展现“全景”)5.翻译文中画线得句子。
(6分)(1)溪周之,非桥不通。
溪水四面环绕,没有桥便无法通行。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2)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在浣花溪畔安度晚年,患难时真就是太需要朋友了!游钓台记郑日奎参考译文:钓台在浙江东部,就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得地方。
先生得高风亮节,映照千古,我早就仰慕她,于就是想到富春、桐江各山水就是靠严光得名声而得以传布得,肯定非常奇特,很想以能够游览一次为快乐。
只就是这次差遣,就是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就是游览。
但当作就是游览,就也可以算就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得地方,但眼睛瞧到得,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
只就是告诫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瞧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就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就是了!”迫近细瞧,人们所说得两台,实际就是两座山峰。
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山石呈铁灰色,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山岩险峻,傲视天下,就像高士站在一起,风度翩翩,傲然挺立。
山上得树多就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姿态;它们得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得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
山峰下面,严先生得祠堂就在那里。
料想她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得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就是船夫坚持不同意,我不能勉强她,于就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
在这样得情况下,我得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
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得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得鼻子也游览了。
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就是这样,那么我得舌头也游览了。
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
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得清秀沉静像文人,有得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就是我得精神游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