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课 磨课 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
模课 磨课 悟课
模课磨课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
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
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特色;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特色;周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这一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
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构成了这一过程的三部曲。
一、模课——在学习中起步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
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或向着歧路发展,难以容入教学大潮之中。
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
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
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模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
学会模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
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模课磨课悟课——教学特色三部曲
模课磨课悟课——教学特色三部曲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
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
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特色;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特色;周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这一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
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构成了这一过程的三部曲。
一、模课——在学习中起步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
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或向着歧路发展,难以容入教学大潮之中。
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
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
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模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
学会模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
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
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
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
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特色;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特色;周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这一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
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构成了这一过程的三部曲。
一、模课——在学习中起步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
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或向着歧路发展,难以容入教学大潮之中。
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
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
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模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
学会模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
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摩课模课磨课——体育教师教学成长的三部曲
学风格。文章重点对这三 个阶段 的实践体验提 出 了 操 作性较 强的指导性 策略 。 关键词 :教 师成长 ;体 育教 学 ;课 堂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G6 3 3 . 9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2 4 1 0( 2 0 1 4 )0 5 0 0 5 0 — 0 2
近 年来我市 专 门组 建了体育 教学 大 ,加之 外 出观摩 的机会少 ,体育 教 工 ,确 保 对 所 有 的课 进 行 全 面 的 观 骨干教 师代 表 队,发挥集 体的智 慧研 师 必须制 订观摩 学 习的宏观 与微观 计 摩 。同时要 求每个 观摩者 详 细记录 授 磨课 堂 ,积 极参加 各种 类型 的体 育与 划 。宏观 观摩 计划是 指每个 体育教 师 课 的 内容 、方法 ,研 究授课者 的设 计 健康 课堂教 学 比赛 ,近 十年获得 省 、 每 年必 须完成 5 0 课 时的教学 观摩 ,微 意 图 ,对 不能理 解的 内容 与方法要 与 市体 育与健 康课堂 教学 比赛一 等奖 的 观 观摩计 划是 指在观 摩前对 选手 的情 授 课 人 进 行 深 度 交 流 ,或 与 同 行 者 进 选 手达2 0 多人 。实践证 明 :摩课 、模 况 、教学 设计 、教学 风格进 行初 步 了 行切 磋探 讨 ,做 到走 出观摩 现场 不 留 课 、磨课 是体育 教师教 学成 长的三 部 解 ,有 选择性 的进 行观摩 ,不 能走进 疑 惑 。每 次观摩 后要 形成 书面反 思 , 曲。 场 地 随 机 走 马 观 花 、 看 热 闹 。 制 订 计 与 观 摩 团 队 交 流 分 享 ,特 别 要 注 意 把 划 先 要 选 择 内容 ,一 方 面 来 自于 全 观 摩 的收获带 回与 同事或 区域 内的教
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在反思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在反思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在反思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8月27日下午,z老师给新教师作报告。
王老师开篇:知道我为什么成长这么快吗?因为,我善于反思。
”;一句话,使我懵懂的新教师心态一下子清晰了许多,也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式,我感叹遇到这么真诚的老师,也可以称为我成长生涯的导师。
王老师主要从形成教学特色的三部曲模课、磨课、悟课来讲的教师成长问题。
这一报告下来,使我明白了许多以前所看到、关注到的理论问题,我也知道了为什么有很多强有力的理论却得不到一线教师的支持,因为它们缺乏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新教师,就是在不断的借鉴、观摩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听课、评课以及课后反思是必须的环节;要想做到精、做到无懈可击,我们的课程就必须要经过反复研磨和磨练,要经得起别人的推敲;当我们为所上过的课做总结或为将要上的课而做准备的时候,这是在增长财富。
教师教育的改革是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作为取向的,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副良剂,思考在新课标大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考教给孩子学会思考问题、思考怎样更有效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教学理论或者教学法的问题......这些都是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要突破的问题。
正如王老师所说的,反思并不只是深奥的理论研究,对于我们新教师而言,反思就是课后的及时总结、反思就是从老教师那应该汲取的东西、反思就是一种做”;的过程、反思就是去学习充实自己。
当然,反思也应具有批判性,并不是所有好的理论或者实践都适合我们,因为,教与学都因人而异。
新教师,都想尽快的成长,我想等到正式走上讲台之后,其实身边皆问题,都是新教师要面临、要经过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记录下每天的点滴,然后去自己点评、反思这些点滴。
有一种经历”;叫反思,它是行为与理论的抽取,是从感性中抽取出理性,有了王老师今天的报告,相信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成长的也会很快。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宫里镇初级中学干部大讲堂材料宫里镇初级中学教科室万城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
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
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特色;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特色;周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这一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
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构成了这一过程的三部曲。
首先要模课。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
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其次要磨课。
“磨课”一般由执教教师提供教学案例,教师集体围绕案例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不断飞跃。
通常情况下磨课会出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的准备中。
通过执教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是否具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在关注学科基础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如何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以及如何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借助问题探讨,提升教师素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评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挖掘其中真正优秀的教学思想使其得以移植,明晰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艺的最佳融合点和可操作性,使其得以借鉴,彰显执教者的亮点,使其得以提升和发展,达到教师集体共同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和内在素养的目的。
再次要悟课。
所谓“悟课”就是教师在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技巧逐步完善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再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过程。
2023年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15篇
2023年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15篇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19月2日上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多媒体教室听名师讲座,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听名师讲课能给我们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他们详细地讲述了他们从教多年的心得与体会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观念,我们从中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受到了启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转变教育观念---学生为主体新的理念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必须深刻透彻的理解教材。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
深刻透彻的理解教材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
只有这样,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才有独到之处,不因循守旧,拓宽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引起学生学习欲望。
三、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
它对于实现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方法使用得当,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最佳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同一班级学生学习基础和个性各不相同,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要因材施教。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收看名师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它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改进了我的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微课、慕课、模课、磨课、悟课
什么是慕课?
什么是模课?
什么是磨课?
什么是悟课?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
目录 CONTENTS 01
一.什么是微课?微课的呈现形式只是视频吗? 二.微课载体包括如下几种
三.微课适合传递什么样的内容? 四.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
“慕课”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慕课”的优势 “先学后教”不是“慕课”的优势
“慕课”的优势是教学资源的“精品化”和“精细化” “慕课”的优势是教学过程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慕课”的优势是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和学生的高度“可参与性”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二是提高层面的,用于指导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评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 挖掘其中真正优秀的教学思想使其得以移植,明晰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艺的最佳融合点和可操作性,使其得以借鉴,彰显 执教者的亮点(这些亮点可以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某一个环节的设计、某一个方法的尝试)使其得以提升和发展,达 到教师群体共同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和内在素养的目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磨课
一是基础层面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通过执教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是否具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 价值;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在关注学科基础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 择上如何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以及如何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借 助问题探讨,提升教师素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微课、慕课、模课、磨课、悟课
主讲教师:李老师
听课.追课.晒课.裸课—我的“磨课”四部曲
听课.追课.晒课.裸课—我的“磨课”四部曲听课.追课.晒课.裸课—我的“磨课”四部曲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一书中谈到:“作文有如写字。
在初学时……字常是歪的,笔锋常是笨拙扭曲的,这可以说是‘疵境’……如果他略有天资,用力勤,多看碑帖的笔迹……手腕运用灵活了,就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的,看得过去的字。
这可以说是‘稳境’……如果再想进一步,就须再加揣摩……荟萃各家各体的长处,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写成的字可以称得艺术作品,或奇或正,或瘦或肥,都可以说是‘美’。
这可以说是‘醇品’……最高的是‘化境’……字不但可以见出驯熟的手腕,还可以表现高超的人格: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哲学宗教的蕴籍,都可以在无形中流露于字里行间,增加字的韵味。
这是包世臣和康有为说的‘神品’,‘妙品’,这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
”细细想来,先生这段精辟的论述为我们揭示了学艺乃至做人的深刻道理,这四个境界也是任何门类技艺精进的普遍规律。
一个教师,从刚进入教师队伍到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其教学艺术的发展历程,也必得经由“疵境”到“化境”,任何人概莫能外。
听课:博采众长初登教坛,我被分配在当时全县最艰苦的温岭龙门海岛。
我也像千万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一样,面对学生,手足无措。
公开课失败的惨痛教训,至今历历在目。
好在,我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在反复听课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一招一式。
最先是学习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
在海岛那阵子,身边就有一位教材处理很是独特的江再法老师。
只要一有空,我就钻进他的教室,听他的家常课。
听完,我会在第二天向江老师反馈。
在这一天中,我先是根据听课记录,将江老师的教学过程,还原成教学设计,并写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列出A、B、c几个要点;之后,我再阅读阅览室的教学杂志及相关书籍,寻找这一课的相关资料。
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我再向江老师汇报我的听课心得,并谦虚地把自己的构思——其实是借鉴了很多资料——讲给江老师听。
江老师常常夸我领悟力强,思路活。
【备课指导】教师备课三环节模磨摩
【备课指导】教师备课三环节:模、磨、摩备课是教师的“家常饭”,教师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还要努力提升自己备课的境界。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课前备课必须把握“模、磨、摩”三字诀。
模,即模仿。
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
模仿的主要途径有:看出版的书籍,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同事或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堂的处理。
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
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仿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我今后怎样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批准备课各环节的切入口。
学会仿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不过,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磨,即磨课包括磨学案,磨学情、磨方法。
磨课要建立在教师对所授课有总体框架和全盘考虑的基础上,否则教师磨课就无从下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磨课必须坚持“于微观处去改进”的原则,对课时计划、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必须做到“精雕细琢”,在不断地精心“打磨”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教师磨课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从初步架构到初步定型,从初步定型到自我否定,从自我否定到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与创造的过程,是最艰辛,也是最能磨炼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以磨学案为例,要考虑怎样才能深入教材潜心解读,又如何超越教材?怎样做到既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又能吸收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怎样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怎样使学生既理解教材的精髓,又能生成智慧?此外,磨学案,还要考虑教材的处理能否吸引学生,问题的设计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能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课堂教学是否给学生预留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等。
如何上好公开课:好课都是“磨”出来的(附磨课操作案例)
如何上好公开课:好课都是“磨”出来的(附磨课操作案例)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有的学者认为,一名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经历模课、磨课、悟课三个阶段:一是模课。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
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即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处理教材、如何驾驭课堂等。
但模仿不是“照单全收”,也不是亦步亦趋,更不是“用别人的教案上自己的课”。
而应当结合教情与学情对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组、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模课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该怎么做,据此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程序和切入点。
二是磨课。
一般由执教教师提供教学案例,教师集体围绕案例不断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不断飞跃。
通常情况下“磨课”出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的准备中。
三是悟课。
所谓“悟课”就是教师在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后,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技巧,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进行再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过程。
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和善于反思,其实就是“悟课”的过程;就群体备课而言,思想碰撞,集思广益,也是“悟课”。
“悟”的过程是将各种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的教学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教学理论的内化过程。
没有“悟”,就无法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摸索阶段:自我研修,积极模仿;二是探索阶段:大胆借鉴,扬我所长;三是升华阶段:提炼观点,形成主张;四是内化阶段:融会贯通,独创风格。
可见,磨课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
那么,什么是磨课?磨课“磨”什么?怎么“磨课”?什么是磨课?近年来国际上对教师职业发展活动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方面,有两类活动效果显著:其一是能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活动;其二是能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想法的活动。
磨课三部“曲”-文档资料
磨课三部“曲一、粗磨--- 备课曲“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
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
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
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无一例外的要做一番准备工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1.自主磨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作为教师,在上课前应进行深挖教材、研究学生、检查场地等,然后针对实际进行有效的个人备课,以此做到心中有数。
2.同级磨在个人备课完成后,教师应和同级的教师进行磨课,即把自己的备课与同级教师的备课进行有效的研讨、交流、探索、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同组磨在进行了同级的磨备后,教师应在体育组内进行磨,备课教师先进行说课,说出自己的设想,同组的教师针对备课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探索,提出建议、见解等,然后全组的成员共同的进行“研磨”,最后由备课教师进行修改,完善备课。
4.交流磨在进行了学校同组的研磨后,为保证能达到高效,接下来进行同地区的研磨,即备课教师把经过“三磨”的备课拿出来,进行本地区的所有体育教师研磨,针对研磨后的建议、观点,备课教师再以此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准备进入实践的环节。
二、细磨--- 环节曲通过上述的备课过程后,并不意味着已经具备上好课的能力,要经过实践才能验证磨课过程是否能在课堂上起到高效的目的,以此使磨课发挥其最大效能。
1.自身实践一一改进、完善磨备环节通过磨课,在改进、完善了备课的过程后,接下来的就是实践、验证,这时,教师可不用急于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可以进行自身既做教师、又做学生的方式,进行一些模拟实践练习,以此改进、提高磨课的各个环节及自身的技能。
2.同行间实践相互切磋,提升磨备环节在进行了自身的模拟练习后,教师可以和同组教师进行备课中某些动作技术及环节的实践练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相互替代学生的角色,对磨课的过程进行实践。
我的“磨课”三部曲
我的“磨课”三部曲作者:段晓燕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第04期每当打开电脑中我的磨课资料文件夹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各个时期每节课的磨课情景,深耕讲台25载,三个阶段的磨课经历成就了我的成长。
详写详记,烂熟于心。
初登讲台时,我唯恐准备得不充分,在课堂上乱了阵脚。
每次课前,我先将教材读熟,依托教学参考书厘清来龙去脉;再把课本及练习册上的作业认认真真地做一遍,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参看教学案例如何完成一节课的流程。
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后,觉得心里有底了,于是着手写教案。
将预设课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写进教案里,猜想著学生怎么回答。
在教案逐步完善以后,就像读课文一样,从头到尾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在讲课前还不忘对着教案熟读熟记,生怕掉了哪一句话,忘了哪个关键词。
一节课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路线”有条不紊地走下去,生怕忘了“台词”导致在课堂上“掉链子”。
博采众长,得心应手。
把每一节课讲好是我追求的目标,于是不放弃各种听课学习的机会,只要身边有公开课,就一定挤出时间不分学科进行观摩学习。
在各种听课学习中,看到优秀教师以言简意赅的几个问题,环环相扣、顺理成章地将一节课落实到位,好生羡慕。
空闲时间就认真学习呈现在各种媒体上的优秀课例,研读课标及相关文献。
经过长时间的苦攻苦读,感受到名师上课多是围绕着主题展开课堂谈话,亲切自如,顺势而为。
与其说是在讲课,不如说是在和同学们进行着愉快的聊天和游戏。
时而将学生引得深思熟虑,时而让他们开怀大笑……能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还有各种突发的小问题都处理得得心应手。
不仅在课堂中落实了一节课的知识,还训练了思维方法,师生之间相处和谐,如鱼得水。
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比武、示范课、交流课中,我积极参加、全力以赴,经过反复的磨砺,在市级竞赛课中崭露头角。
在一次市级优质课磨课期间,校领导及资深教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试讲还是不尽如人意。
我渐渐意识到,对于各种指导意见一味地全盘照搬,机械地去改教案、改课件、试教,然后又一次次地推翻,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课堂教学“三部曲”——模课 磨课 洗课
问题在生物教学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因此在教 : 现代媒体 , 信息量偏大 , 学生缺乏一定的思考空 : 情感 。这要比学生单看文本或者单听录音效果
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传统媒体的特长 ,提高 : , 轻点 , 间 鼠标 问题得 以解决 , 课上行云流水 , : 课 好得多。
教学效率。 : 下虚无缥缈 ,教师的即兴发挥 ,学生的灵感火 : 事实证明 , 精心设计 , 组成音 、 、 、 像 文 实物
力, 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 质疑,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物理知识恐怕语文教 : 是师生情感交融 的过程,是师生进发思维火花
有时就要让学生亲 自实践 ,通过实物教学媒体 : 师一时难以解释清楚 ,而此时用条纹动感片则 : 的过程。 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便捷的美, 艺术 来达到传递知识的 目的。如在教学与特种植物 ・ 能比较形象地揭示声波的本质 ,使学生很容易 , 的美 , 传统的美 。 同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 相关的说明文时 , 对于它 的果实 、 叶子等内容 , 接受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知识 : : 效果 。在一个教学环节中, 可运用现代媒体 , 还 虽然电教媒体能够呈现出形色 ,但它并不能揭 : 性特点 ,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此类 : 可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并用 ,录音与投影结 示其本质 。 如果实的昧 、 、 质感 内部结构等 , 只有 : 题很多 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媒 体来提高教学 : 音形化为一体 , 合,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 通过实物亲眼看看 、 摸摸、 闻闻、 尝尝 , 才能真正 : 质量。
摩课 模课 磨课
摩课模课磨课作者:夏锦阳来源:《体育教学》2014年第05期摘要:体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本文结合笔者17年教学经验,13年的教研员阅历,剖析了体育教师成长过程中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广博观摩众家之课,初步形成赏课的能力;第二阶段要亲临课堂模拟上名师的课,力求神情合一;第三阶段要精心研磨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文章重点对这三个阶段的实践体验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性策略。
关键词:教师成长;体育教学;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5-0050-02近年来我市专门组建了体育教学骨干教师代表队,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磨课堂,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比赛,近十年获得省、市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的选手达20多人。
实践证明:摩课、模课、磨课是体育教师教学成长的三部曲。
一、“摩课”: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摩课”就是通过广泛观摩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设计者的课,从而产生心灵的碰撞、思维的火花,最终达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学习效果。
“摩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步,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如何提高观摩效果、放大观摩效应,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
1.端正观摩思想观摩是学习、观摩是摄取、观摩是解惑,坚持正确的观摩思想,抱着谦虚学习、虚心求教的态度,观摩的收获就大,抱着狂妄自大、指手画脚的态度收获则甚微。
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
”在观摩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观摩记录、追问设计意图、审视教学效果。
要用放大镜去发现课堂教学的优点,毕竟不同层级的观摩课都是经过反复打磨后的成品课,是集个人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精品课。
2.制订观摩计划由于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加之外出观摩的机会少,体育教师必须制订观摩学习的宏观与微观计划。
摩课 模课 磨课——谈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部曲
2 0 1 1 年1 O月 . 国家教育部 颁布 了《 教师 教 育课 程标准》 . 当中明确指 出 : “ 教师要在研
究 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 学行为的过程 中实 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 能力为 目的诊断课 :二是 以 比 较不 同教 师教 学水平为 目的的竞赛 课 :三是
以引领某些 先进教学理念 的展示课 地理教 师通过 “ 摩课 ” . 可 以在最短 的时 间 内将授 课 教师 的专业 知识 、 教学技能吸 收. 对 自身的教
“ 良种牛吃 草喝水 坐火车 ”很好 地进行 了概 括. 使人印象深刻。
结构. 形成终身学 习和应 对挑战的能力 ” 金 庸 先生曾对大侠独孤求败 的武功描述 了三个
境界 : 第一层 : 他 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锐利 的 剑, 所 向披靡 . 这代表 了一种青 年人 的境界 ; 第 二层 : 他用重 剑 . 叫做 举重若 轻 , 能干很 大 的事业 了 ; 第 三层 : 独 孤大侠 武功练 到最后 . 能做到举 轻若 重 , 用木 剑 。 甚 至用飞 花摘 叶 , 即可伤人 教 师的专业化成长也需要经 历这
学 羁 2 0 1 3 年 第 5 期
摩课 模课 磨课
— —
夺 教 学 研 究 参
谈 地 理 教 师专 业 成 长 的 三部 曲
4 5 0 0 0 0 )
的“ 热点课题 ” . 因为有众多 的经验可 以参 考 . 但需要加 上一 些 自己的思考 .这样才 能避免 课 题的“ 撞 车” 。当然 . 也可 以选择 课程 中的 “ 冷 门课题 ” , 但是要 有几个 条件 : ( 1 ) 必须 要 有 较强的 创新 , 才 能出奇 制胜 ; ( 2 ) 自己必 须 要 擅长这个课 题 : ( 3 ) 避免理 论性太 强 . 这 样 不适合 学生的实际 .课堂气氛也显得 枯燥乏 味。例如 ,我曾经上过 《 地球运动 的基本形 式—— 自转和公转》 . 并 获得河南省地 理优 质 课 比赛一等奖。我并不是完全照搬 、 模拟优秀 教案和优秀教师 的教学设计 .更没有 按照教 材的顺 序平铺直叙 .而是在模拟 的同时加入 自己的思考 .特别是和学前教 育的实践结合 在一起 。我对教 材内容进行 了整合, 以利 于学 生发现 问题 、 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 本节课 的
模课 磨课 悟课
模课磨课悟课作者:江莲莲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7期2010年10月,学校接到上级通知,我区将在11月下旬举行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片区的阅读课比赛。
于是,便有了我这次《矛和盾的集合》的教研三部曲——“模课、磨课、悟课”。
一、模课——走进名师的课堂,东施效颦,山穷水尽有一次,我模仿着刘老师的《矛与盾的集合》,结果没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老师们给我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繁琐,表面上围绕着课题步步深入,可是实际上是围绕着课题走迷宫;三个“然”字词语抓得甚有特点,颇具匠心,可是重点不突出;文章没有作重点理解,难点也没有突破;一二课时划分不明显。
在难过的同时,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不断地反思后,我找到了自己的三个误区:1.1 课前谈话的误区《矛与盾的集合》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上课的内容也是在第五册,然而我却向学生提问“这是你们第六册数学书108页例1中的图示。
谁来说说这个图示表示什么意思?”因而,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图示所表示的意义,这种导入设计对于实际教学是不适合的。
1.2 理解发明过程时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谈谈“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首先,我请了一个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过程说得很明白,但是我不能如愿引出三个“然”字词语的设计。
其次,我再请一个学生讲一讲,还是没能引导学生评价出该生的问题所在,只好强搬硬撤把它拉到了预先的设计。
其过程比较杂乱,结果学生没能很好地体会并说出“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1.3 课时划分的误区刘老师上的是二课时,而我们这次比赛的要求是教学阅读课的第一课时。
我只顾一味地模仿,却没有“量力而行”,没有为“学”着想,结果却是得不偿失。
二、磨课——走出名师的教案,拨云见日,柳暗花明鉴于对以上三点的反思,我静下心来,再一次走进文本,解读文本。
我执教的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矛和盾的集合》。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第一篇: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和确定的划分标准不同,教学风格也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划分,所论述的每一段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
教学风格的最本质的特征(独特性)和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两者合二为一,共同作为教学风格的划分标准,这样,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1)模仿阶段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模仿较多,创造较少,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识阶段。
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
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
优秀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
钱梦龙老师从任教伊始,就一方面注意模仿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当时语文教学中流行的“讲派”进行批判借鉴,终于形成了自己“三主”“四式”语文异读法,在全国语文教学园地异花独放。
因此,不考虑自己个性特点,自己任教学科的性质、学生实际等,采取盲目、消极模仿别人教学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学风格的。
(2)探索阶段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
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
在这一阶段,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磨课三部“曲”
此 ”的教学过 程 ,使 同学在情感 体验 阳刚的壮美 ,而体 育运动 的最高境界 价 课堂 的时候 ,不 妨静 下心来 ,借 用 中,获得结论 性的知识 ,即通 过身体 也 正体现在 阳 刚、精 神和骨 气上 。体 优秀 的传 统文化 的审美视 角 ,来思 考 练 习 ,在技术 与体 能提 高 的同时 ,收 育 课堂 的审美取 向和 中国传 统艺术 有 体育课 堂教学 的深层次 问题。
达 到 团结 协作 的 目的 。 关 键 词 :磨 课 ;教 研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9 6 文献标识码 :A
一
文章编号 :1 0 0 5 — 2 4 1 0( 2 0 1 4 )0 6 —0 0 5 4 — 0 2
、
粗磨—— 备课 曲
“ 凡 事 预 而 立 ,不 预 则废 ” 。 要做 好任何 一件事 情 ,都要 预先有 准 备 ,有 了准备 ,则 可 以获得 成功 ,没 有 准备 ,则会遭 到失败 。教 师上课 也 是 一样 ,要想取得 好的教学 效果 ,必
升华之 处” 。课堂教学 过程 ,也是师 米 芾 时代 “ 瘦 、皱 、漏 、透 ” 生情感 体验 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 中, 的审美观念 是对历 史审美观 念的总结 教 师 对 学 生 不 仅 仅 是知 识层 面 的传 和 归纳 ,成 为他们 时代 的审 美取 向。 授 、身体机 能的提高 ,更是在情 感层 它 最 强 调 的 是 精 神 和 骨 气 , “ 瘦、 面 的 引 导 。通 过 “ 此 通 于 彼 , 彼 通 于 皱 、漏 、透 ”在整 体上都表 现为一种
所谓“一课三磨”,磨什么?怎么磨?~名师薛法根谈小学语文
所谓“一课三磨”,磨什么?怎么磨?~名师薛法根谈小学语文众所周知,好课是磨出来的。
名特教师的经典课堂,常常让我们看的热血沸腾。
但往往很难移植到自己的课堂里。
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方法,在你手里就是出不了彩。
根源在于,名特师的教学,已经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其间的方法与技巧,适用特定的情景与火候,换了一个教学场景,就失去了魅力。
而这种教学的机制,非磨不可得。
一、于漪老师说:年轻时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苦功,成就了今天的她。
1.第一次备课,来自我自己,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
2。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想到了。
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
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
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
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
3.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
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二、三次备课,其实就是三次独立磨课的过程,重在对理念和行为的反思改进。
如今我们在一个备课组里,不但需要自己的独立备课,而且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让这三次磨课更具针对性。
一磨为何教?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可能会获得哪一方面的发展?这些问题磨透了,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也就深刻了,对一篇课文的价值把握也就准确了。
比如王荣生教授,按照不同的教学功能,将课文分为五种类型:影片、例文、样本、用件和引子。
其中最普遍的是样本类课文。
如此,你就可以基本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指向,此为定向。
二磨教什么?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往往隐藏在文本中,需要我们根据教学价值的指引去发现与提炼。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而后进行比较、判别、筛选,最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比如《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不教也懂。
我们将内容聚焦在文本语言形式的运用上,确定了概述、讲述、转述三个核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课磨课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
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
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
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特色;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特色;周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这个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
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构成了这个过程的三部曲。
一、模课——在学习中起步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
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持续地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或向着歧路发展,难以容入教学大潮之中。
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
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
而理应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实行
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
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模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
学会模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
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以前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二、磨课——在行动中磨炼
“磨课” 一般由执教教师提供教学案例,教师集体围绕案例持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持续飞跃。
通常情况下“磨课”会出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的准备中,通常在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基础层面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
通过执教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是否具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在注重学科基础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如何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以及如何增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借助问题探讨,提升教师素质,促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提升层面的,用于指导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评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挖掘其中真正优
秀的教学思想使其得以移植,明晰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艺的最佳融合点和可操作性,使其得以借鉴,彰显执教者的亮点(这些亮点能够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某一个环节的设计、某一个方法的尝试)使其得以提升和发展,达到教师群体共同更新观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知识和内在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磨课”的实质不是磨“课”,而是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自己磨炼自己,“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
例如:在《保护个人隐私》一课中,根据课堂不同的生成状况,对教学的预设做出了两次修改:
初试:利用新闻宁波郭力的邮件在网上被晾晒长达30天之久,作为导课,启发学生思考:(1)电子邮件可能会泄露哪些个人信息?(2)你觉得这些东西能够和别人分享吗?整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还算顺畅,重难点也比较突出。
但只能说是学生很“配合”,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讨论和交流。
再试:教师希望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能让学生有感可发。
比如:“小萍,你这件衣服很好看,是什么牌子的?多少钱买的?” “啊,你胖了,你现在体重多少啊?” 学生似乎很有同感,一看到材料就议论开了。
不过令教师意外的是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材料中的做法都持赞同意见,站起来发表反对意见的同学竟然受到下面很多同学的“集体围攻”。
教师无奈之下只好强行停止了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三试:教师这次调整的重点在于,激起学生对隐私权重要性的重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以郭力这个例子导入,引导学生思考:(1)当家
庭电话、个人信息被曝光之后,郭力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2)对于网络公司事后做出的反应,郭力对万网公司表示不满,郭力能够怎么做?(3)郭力有充足的理由将网络公司告上法庭吗?整节课显得非常轻松,学生用最真实的声音表达了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下课铃声响后,学生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郭力这则案子。
从没有反应到意犹未尽,这堂课没有新颖花哨的形式,朴实无华,但课程目标落实得非常到位,这就是在持续的“磨课”中更加了解了学生的生成,从而对预设做出了有效的调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发生了重要变化。
三、悟课——在思考中升华
所谓“悟课”就是教师在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技巧逐步完善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再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过程。
就教师个人备课来说,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和善于反思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善于“悟课”的过程;就教师群体备课来说,思想火花的碰撞,集思广益的达成,其实也是善于“悟课”的结果。
“悟课”使用之妙,当存乎于心耳!“悟”的过程是将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的内化过程。
没有“悟”的过程,就没有教师个人教学风格。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三个因素相关,这三个因素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立足边、理论边、实践边。
各类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沿着这三条边,经历四个阶段向前发展。
优秀教师往往沿着“实践边”向上攀登,他们致力于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全面提升,这是“磨课” 的过程,
而“悟课”是他们将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集中积淀后,教学智慧持续成熟的过程,是逐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在持续的模课、磨课、悟课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模课、磨课、悟课三者既相互独立又交织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
模课与磨课的过程都离不开“悟”,而悟课过程中也需要“模”与“磨”。
“模”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通过“磨”来实践,“悟”来内化。
没有磨课过程暴露的问题、提出的疑问、碰撞出的火花,“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磨课”仅停留在积淀知识、积累经验、历练教学技能技巧的层面,缺少相关教育理论的支撑,不能从中“悟”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链接,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实现新的突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成长的高原现象。
“悟课”是“磨课”中的理性思考过程,就教师个体来说,对教材的感悟、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反思,就是“悟课”的过程。
在《保护个人隐私》教学的实践中,第一次教学后重新审查教学设计,发现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1)课堂中设置了太多陷阱式的问题,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比如你愿意将这些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吗?这种指向性强的问题太多,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答不答都显得无关紧要。
(2)无知地对待学生,把学生看得过于“无知”。
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早已很熟悉了。
在第二次教学后,发现的问题在于:(1)从学生的身边寻找资源时切入点找错了,并不是只要是学生身边的事情都适用,就是最佳的教学资源。
(2)没有真正能够引起学
生情感共鸣的引爆点。
隐私权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学生会表现得无动于衷?看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隐私权的重要性始终没有突现出来。
“磨”过程需要“以悟带磨”、“以悟领磨”,而不是“以磨淹悟”、“以磨埋悟”。
只有这样才能“磨”得水灵,“磨”得神秀。
正是“磨”与“悟”的有机结合,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问题的设计有了深刻的理解。
实践证明,凡是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而教师独特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在模课、磨课、悟课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