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纲分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螈科——版纳鱼螈 Ichthyophis bannanica
• • 鱼螈科有2属36种,分布 于亚洲热带地区。 鱼螈与吻蚓非常相似, 有人将二者归为同一科, 鱼螈也有很多类似吻蚓 的原始特征,但是触突 已经位于眼的前方等特 征比吻蚓略微进步些。 鱼螈科为卵生,雌螈有 孵卵行为。 我国有双带鱼螈和版纳 鱼螈两种,其中版纳鱼 螈曾经被认为就是双带 鱼螈,后来才确认为独 立的种,它们是无足目 在我国的仅有两种代表。
隐鳃鲵亚目Cryptobranchoidea
• 隐鳃鲵科和小鲵科在外表上和习性上相 差很大,但共同拥有一些原始的性状, 如体外受精并有不少幼态性状,因此被 同归入隐鳃鲵亚目,作为有尾目中最原 始的代表。隐鳃鲵亚目的成员分布基本 限于亚洲特别是东亚,但是隐鳃鲵科的 隐鳃鲵分布于北美而极北鲵除了分布于 亚洲北部外,也分布于欧洲北部。
吻蚓科——吻蚓EpBiblioteka Baiducrionops sp
• 吻蚓科分布于南美洲的 北部地区,有2属9种。 • 吻蚓科拥有最多的原始 特征,如保留有尾部, 口开在头的前方,头骨 数量多,眼相对比较大, 触突与眼相连,鳞很多 和身上的环褶上又有很 多小的褶子等。 • 吻蚓科为卵生,幼体有 小的外鳃,在水中生活, 变态为成体后返回土壤 中。
两栖纲的分类
分类
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
现存两栖类约有2500种,中国有280余种,根据尾、足 的有无分为以下三大类,代表着向陆生跳跃、水生和 穴居三种特化方向,主要分布在亚非美大陆的亚热和 热带。
一、无足目Apoda(蚓螈目 Gymnophiona)
• 是现代两栖动物中最奇特人们了解的最少的一类。蚓螈 完全没有四肢,也基本无尾或仅有极短的尾,身上有很 多环褶,看起来极似蚯蚓,多数蚓螈也象蚯蚓一样穴居, 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 眼睛比较退化,有些隐藏于皮下或被薄骨覆盖,而在鼻 和眼之间有可以伸缩的触突,可能起到嗅觉的作用。一 些蚓螈背面的环褶间有小的骨质真皮鳞,是现代两栖动 物中唯一有鳞的代表。所有的蚓螈都是肉食性动物,主 要捕食土壤中的蚯蚓和昆虫幼虫。不少蚓螈是卵胎生, 但是也有一些是卵生。蚓螈共有160余种,分布于大多数 热带地区,但是不出现于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和加勒 比海诸岛,而在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却有分布。蚓螈可 以分成6个科。
真蚓科——圣多美裂蚓 Schistometopum thomensis
• 真蚓科有23属88种,分布于热带美洲、赤道非洲、印度和印 度洋中的塞舌尔群岛,是蚓螈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 真蚓科成员的体型、习性和生活史都多种多样,体型有大较 小,有卵生也有卵胎生。体型最大和最小的蚓螈都属于真蚓 科,体型最大的南美洲的汤氏真蚓Caecilia thomsoni体长超 过一米半,最小的塞舌尔的短格兰蚓Grandisonia brevis身 长只有11厘米。
•
蠕蚓科——东非蠕蚓 Scolecomorphus sp
• 蠕蚓科有2属5种,这两 个属分别分布于赤道东 非洲和西非洲。 • 蠕蚓是进步的蚓螈,嘴 位于头部下方、头骨减 少、没有鳞片和尾巴。 平时蠕蚓的眼睛被薄骨 覆盖,但是触突伸出的 时候眼睛则显露出来。 • 东非的蠕蚓为卵胎生, 没有水生的幼体,西非 的蠕蚓现在则完全不了 解。
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 (显鳃亚目)
• 有尾目的大多数成员属 于蝾螈亚目,均为体内 受精,其中有些成员为 胎生或卵胎生,有部分 成员终生保持幼体形态。 • 蝾螈亚目分布广泛,但 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美洲。 如大鳗螈Siren lacertina
蝾螈科Salamandridae
• 蝾螈科是蝾螈亚目的进步成员, 有14属60余种。 • 4个属为陆生,它们分布于欧洲、 北非和中东,其余的10个属主 要为水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 的温带地区,其中在亚洲有少 数种类进入热带、亚热带地区, 是有尾目中分布最广的一类。 蝾螈科多数成员在水中产卵, 但是也有少数为胎生或卵胎生。 • 在我国多分布于南方,其中有 不少种类为我国所特有。该科 有不少种具有毒素,如分布于 我国西南以及邻近的东南亚地 区的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有一些种类的疣螈 则为我国特有。
有尾目Caudata(蝾螈目)
• 有尾目是两栖动物中最不特化的一目,终生有尾, 多数有四肢,幼体与成体比较近似。 • 有水生的也有陆生和树栖的,有些水生成员还终生 保持有体形态。个体差异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其 中最大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身长可达1.8 米,而最小的墨西哥的一些索里螈Thorius sp.身长 不到3厘米。有尾目出现于侏罗纪,现在则主要分 布于北半球,其中半数以上的科和种都分布于北美 洲,东亚和欧洲也有一定数量,南美洲只有少数成 员,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大洋洲则没有分布。 有尾目可分为原始的隐鳃鲵亚目和进步的蝾螈亚目。
隐鳃鲵科——隐鳃鲵 Cryptobrachus allenganiensis
•
•
•
•
隐鳃鲵科有2属3种,即美洲东北部的 隐鳃鲵(美洲大鲵)和中国和日本各 一种大鲵。 隐鳃鲵科成员终生生活在活水中,成 体仍然保持有鳃裂,体侧有皮肤褶皱 以增加皮肤面积用于在水中呼吸,前 肢4趾后肢5趾。 隐鳃鲵身长0.75米,欧洲现在没有大 鲵分布,但是史前时期却有大鲵生活, 而在亚洲的大鲵被科学界发现以前在 欧洲就已经发现了大鲵的1726年大鲵 的化石初次被发现时,人们还以为是 诺亚时期在洪水中死去的人类的遗骸, 大鲵也被称作洪水的见证者。 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是最大的两 栖动物,也是我国有尾目中最著名的 代表,由于叫声似婴儿啼哭,又被称 为娃娃鱼。
小鲵科——极北小鲵 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
• 小鲵科有9属35种,我国就有7属 15种。小鲵科成员体型很小,身 长不超过25厘米。 • 陆栖的包括:极北小鲵、爪鲵等, 生活于林间潮湿的地面,仅在繁 殖栖回到溪流中; • 水栖的包括山溪鲵、北鲵等,多 生活在寒冷山溪中,不远离水源。 • 小鲵科分布基本限于东亚一带, 但是极北鲵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 北至北极圈,西到俄罗斯的欧洲 部分,极北鲵也十分布最北的两 栖动物,另有一种分布限于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