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实验仪器操作规程汇总(DOC)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03ed4c1f01dc281e43af07d.png)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CO2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 (48)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5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普通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5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5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普通离心机标准操作规程 (55)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电热恒温水浴箱标准操作规程 (57)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58)PREVI 全自动革兰染色仪标准操作规程 (60)Bact/Alert 3D型自动血培养分析仪准操作规程 (62)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标准操作规程 (66)VITEK 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 (67)DNP电热恒温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 (75)OL YMPUS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77)电热灼烧器标准操作规程 (78)旋涡混合器标准操作规程 (79)移液器标准操作规程 (80)VITEK比浊仪标准操作规程 (82)紫外线消毒车标准操作规程 (85)MI-01恒温金属浴标准操作规程 (87)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89)5.3.4 仪器将自动启动AUTO-START功能。
5.3.5 建议AUTO-START状态时不要开门,等待18~24小时。
6. 质量控制(不需要)7. 维护及保养7.1 每日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记录培养箱温度、CO2浓度及CO2钢瓶压力。
7.2 每周做1次紫外线消毒,参见“5.2 AUTO-START的启动”。
8. 校正8.1 例行校正包括温度和CO2浓度,至少每年1次。
8.2 故障校正质控失控或仪器监测指标失控、仪器移位后及仪器因故障进行维修后需要校正。
8.3 校正后验收仪器校正后,微生物负责人对各项指标进行核实,指标达到要求方可。
9. 应急处理9.1 外接电源、电压必须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
9.2 出现影响检验质量的故障,应立即转移内容物,放入备用CO2培养箱。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SOP】2024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SOP】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83a05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6.png)
正文内容:1. 培养基和试剂的制备和保存1.1 培养基的制备- 确保实验室用水质量符合要求,执行水质监测。
- 配制培养基时,按照配方的比例准确称量和混合各种成分。
- 制备后的培养基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1.2 试剂的准备与保存- 确保试剂的纯度和质量。
- 试剂的保存应遵循相应的储存条件,如低温、干燥、避光等。
2. 微生物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2.1 实验台面和设备的清洁-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实验台面和设备,移除残余的微生物和污渍。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遵循正确的清洁和消毒程序。
2.2 垃圾处理和废弃物管理- 将实验室生活垃圾与实验废弃物分类投放,遵循垃圾分类和废物管理的要求。
- 在实验室内配备明显的废弃物容器,并定期清理和更换。
3. 生物安全操作和防护3.1 实验室内的个人防护-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实验室指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 定期检查和更换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3.2 操作台上的生物安全柜使用- 使用生物安全柜操作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 养生物安全柜使用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
4. 微生物实验的准备和操作4.1 实验准备-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方案和相关文献,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设备等,并确认其完整性和有效期。
4.2 微生物实验操作- 操作前要洗手并戴好手套,保持操作台面的清洁。
- 严格按照实验方案的指导进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样品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5. 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5.1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 记录的数据要清晰可辨,并加以正确的标注和注释,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5.2 结果分析与总结- 在实验完成后,仔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e4190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2.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ZY-300IV多功能微生物自动测量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
![ZY-300IV多功能微生物自动测量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171b38dd36a32d737581c7.png)
甘肃瑞和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ZY-300IV多功能微生物自动测量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ZY-300Ⅳ多功能微生物自动测量分析仪的使用和保养制定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适用于甘肃瑞和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质量部对ZY-300Ⅳ多功能微生物自动测量分析仪的使用和保养。
3责任质量部编制仪器设备使用标准操作规程,质量部化验员严格按此规程使用保养仪器设备。
4 内容4.1 仪器技术规格电源:交流220V 50HZ 工作环境温度:15~28℃功率:大于100w的三项电源插座工作环境湿度:10%~60%尺寸:470×235×175mm 适用培养皿:内径80~90mm重量:7.5Kg抑菌圈测量重复精度:0.02mm 重复实验精度:≤0.5%台间差异:≤0.5%4.2 开机前预检查4.2.1测量池是否清洁。
4.2.2请确认仪器所使用的电源为交流220V 50Hz,并保证正确接地。
4.3开机接通电源,以“打印机--显示器--微机--测量仪”顺序打开各电源开关,即表明仪器初始化结束,预热2分钟即可使用。
4.4 测定操作4.4.1启动计算机“ZW2001"程序软件。
4.4.2创建新文档4.4.2.1在“文件”菜单上,单击“新建”。
4.4.2.2单击要创建的文件类型“二剂量”,单击“确定”,然后开始键入。
4.4.3试验登记4.4.3.1单击左侧“导航栏”中的“实验登记”,在右侧窗口中输入实验登记内容。
4.4.3.2当这些参数为常用参数时,可单击下方的“将此内容设置为缺省内容"的文字,此时这些参数在下次“建立新文件时”将被作为缺省内容。
4.4.3.3单击下方的“打印报头”改变“打印报头”状态,当为‘√’时则打印实验登记内容,否则不打印实验登记内容。
4.4.4试验参数4.4.4.1单击左侧“导航栏”中的“实验参数”,在右侧窗口中修改实验参数。
4.4.4.2当这些参数为常用参数时,可单击下方的“将此内容设置为缺省内容”的文字,此时这些参数在下次“建立新文件时”将被作为缺省内容。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9c5b5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7.png)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予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烘箱、冷冻干燥设备、均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
2。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
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93aa0d52b160b4e767fcff8.png)
四、动物实验及设施设备操作规程1、屏障设施使用操作规程(1)人员进出进入一更前将头发盘起,在更衣室外消毒槽站立片刻换拖鞋进入一更,关闭一更门,将门反锁。
脱下外衣放入更衣柜,更换为灭菌后内衣,将一更门解锁。
打开二更门,更换二更拖鞋,进入二更,以感应式消毒器对手消毒,戴口罩、帽子,头发应全部塞入帽子里,消毒液洗手,戴无菌手套,然后穿隔离衣。
以手套将隔离衣袖口封紧。
在消毒液内擦洗手套,要将手套表面指缝、腕部仔细擦洗。
实验人员进入动物实验室,更换各自实验室的拖鞋。
每天操作完毕,各实验室拖鞋于消毒液中洗净取出于本室晾干。
摘去手套,将手套整体泡入另一消毒盒内,关闭二更内侧门,换拖鞋。
将二更外侧门边放置的拖鞋拿到内侧门边摆放整齐,人员即可离开,离开前将拖鞋在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
进入一更,脱去无菌内、外衣,更换自己衣服,出一更,将无菌衣拿出。
开一更、二更紫外灯消毒。
每次进出动物实验室须填写记录表。
(2)物品进出外购的饲料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传入内储存室。
饲料在实验区内存放,不能超过两周。
夏季注意防霉防潮。
垫料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小件笼具等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大件笼具经消毒浸泡后,再喷雾消毒三遍方可进入。
不能耐高温物品如消毒液瓶等,将外表擦拭干净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传递窗进入饲养室准备间。
所有实验用品先用消毒剂进行表面灭菌或喷雾灭菌后再放入传递窗中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从内储存室侧取出。
待洗刷物品经内储存室传入消毒室。
废弃物、动物排泄物装入塑料袋,密封后经污物传递窗传出。
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品通过内储存室传递窗传出。
(3)动物管理动物进入:动物引进应先放入隔离检疫室,待隔离检疫合格后移入饲养室。
动物进入洁净区前,首先按照动物运输箱上的标签,核对动物的出生日期、品系名称、性别、数量、供应单位名称、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等级等是否与计划相符。
用消毒液如5%百毒杀、0.5%~1%过氧乙酸等喷雾消毒运输箱的表面。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18397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b.png)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但由于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对微生物操作有严格的规程。
以下是对微生物操作规程的一些要点:
1. 穿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在进行微生物操作时,实验人员应该穿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这可以有效预防微生物和其代谢产物对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2. 操作实验室的卫生消毒:在进行微生物操作前,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必要的卫生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无菌环境。
3. 严格的操作流程:在进行微生物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导致微生物泄漏或污染的情况发生。
4. 正确处理微生物废弃物:在微生物操作结束后,实验人员需要将微生物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 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对从事微生物操作的实验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检查,以提高其微生物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总之,微生物操作规程是保证微生物操作安全的基础,严格遵
守微生物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预防微生物的危害,并保障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测量仪器操作规程
![测量仪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4945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7.png)
测量仪器操作规程一、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着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落地。
二、开箱后,应首先取出仪器和附件,妥善安置,并应检查仪器及附件是否齐全、完好。
三、仪器安装时,应按仪器竖座标方向安放平稳,对固定测量的还应拧紧三脚架固定螺旋。
四、仪器使用前,应及时通电预热,仪器面板上的各功能旋钮应旋动到位。
五、使用中应注意经常清除仪器外壳上的灰尘和泥沙,并严禁用酒精棉球或湿布擦拭仪器的外壳及其光学零件表面。
六、仪器在装箱时,应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并应妥善保管好全套仪器。
混凝土试验室仪器操作规程一、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1、1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知识。
2、2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3仪器设备应存放于干燥、通风、无尘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4、4对于重要的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及时记录使用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混凝土试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2、1混凝土搅拌机操作规程21、使用前应检查电源是否接好,搅拌叶片是否牢固,搅拌机内有无杂物。
211、将水倒入搅拌机内,然后加入水泥和粗骨料,搅拌均匀后加入细骨料。
2111、启动搅拌机,将混凝土搅拌均匀,直至达到要求的稠度。
停止搅拌机,将混凝土取出并称重,记录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出机时间。
2混凝土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将混凝土试件放置于压力试验机下压板上,调整压力机读数至所需的压力值。
启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加压,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力值。
停止压力试验机,读取试件的破坏荷载值,并记录下试验结果。
3混凝土振动台操作规程将混凝土试件放置于振动台上,调整振动台的位置和角度。
1、启动振动台,对试件进行振动,直至达到要求的振动时间。
11、停止振动台,将试件取出并称重,记录下混凝土的振捣时间。
三、注意事项3、1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4705d4a32d7375a517804c.png)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细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等。
3.职责
检验人员严格执行本程序。
4.程序
4.1 观察菌落大小、颜色、气味、溶血、形态特征等,观
察内容应记录在《细菌鉴定流程表》。
4.2 涂片,革兰染色,观察染色性及细菌形态、大小和排列,球菌、杆菌或螺形菌等,观察内容记录在《细菌鉴定流程表》。
4.3 初步生化反应根据菌落特征和涂片结果选择初步生化反应,如氧化酶、触酶、凝固酶(玻片法)等。
4.4 制定细菌鉴定方案
4.4.1 仪器鉴定方案(以VITEK2为例)
革兰阴性杆菌:选择GN卡(阴性菌鉴定卡)。
革兰阳性球菌:选择GP卡(阳性菌鉴定卡)。
酵母菌:选择YST卡(酵母菌鉴定卡)。
需氧芽孢杆菌:选择BBL卡(需氧芽孢杆菌卡)。
4.4.2 手工细菌鉴定法
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杆菌,选择非发酵鉴定生化反应组合:葡萄糖O/F、木糖、麦芽糖、硝酸盐、动力、七叶苷等生化反应。
氧化酶阴性革兰阴性杆菌,选择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生化反应组合:触酶、硝酸盐、葡萄糖O/F、动力、乳糖、VP、吲哚、甲基红、枸橼酸盐、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等生化反应。
疑不动杆菌氧化酶阴性革兰阴性杆菌,选择非发酵鉴定生化反应组合。
革兰阳性球菌,选择革兰阳性球菌鉴定生化反应组合:触酶、葡萄糖O/F、胆汁七叶苷、蔗糖、木糖、甘露醇、硝酸盐、脲酶等。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6da69631711cc7931b716e3.png)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为规范检验程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微生物检验员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检验。
样品准备:准确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已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静置10分钟,待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菌落计数,液体样品可用原液直接做样液。
如果被检样品含有大量吸水树脂材料而导致不能吸出足够样液时,稀释量可按每次50ml递增,直至能吸出足够测试用样液。
在计算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时相应调整稀释度。
1.细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1)仪器:培养箱35℃±2℃、天平(精确至0.1g)、医用剪刀、吸球、移液管1ml、250ml锥形瓶、平皿、酒精灯。
2)试液:0.9%生理盐水、营养琼脂。
3)步骤:用已灭菌的1ml移液管移取1ml样液,均匀地洒在平皿上,共接种5个平皿。
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20ml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做好记号并置35℃±2℃培养48h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结果计算:X1=A*K/5式中:X1→细菌菌落总数,cfu/g或cfu/mlA→5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K→稀释度4)如果样品菌落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应进行复检。
将留存的复检样品依前法复测2次,2次结果平均值都达到标准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合格,其中有任何1次结果平均值超过标准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不合格。
2.真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1)仪器:培养箱25℃±2℃、天平(精确至0.1g)、医用剪刀、吸球、移液管1ml、250ml锥形瓶、平皿、酒精灯。
2)试液:0.9%生理盐水、玫瑰红钠琼脂。
3)步骤:用已灭菌的1ml移液管移取1ml样液,均匀地洒在平皿上,共接种5个平皿。
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熔化的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15~20ml 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做好记号并置25℃±2℃培养7天,分别于3、5、7天观察,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如果发现菌落蔓延,以前一次的菌落计数为准。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d88ee8aeaad1f346933f17.png)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安全1.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1.2 科室安全文档(a)生物危害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
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 应用: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
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 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任何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 生物性危害1.5.1 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危害水平取决于:a.处理的传染性物质的本身:按照传染性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性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划分成不同等级。
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性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
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临床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性培训和安全性经验积累。
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性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 传染性物质的分类1.5.2.1分类系统生物危害防护:〔见1.2 (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对社区无危害性。
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63a28b884868762caaed571.png)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安全1.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1.2 科室安全文档(a)生物危害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
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 应用: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
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 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任何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 生物性危害1.5.1 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危害水平取决于:a.处理的传染性物质的本身:按照传染性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性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划分成不同等级。
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性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
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临床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性培训和安全性经验积累。
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性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 传染性物质的分类1.5.2.1分类系统生物危害防护:〔见1.2 (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对社区无危害性。
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aa3797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8.png)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tiger一、目的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及设备安全。
三、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操作规程: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
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1。
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1。
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1。
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1。
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2。
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
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f06b4d33687e21af45a9cf.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2.设备、仪器及用具、试液、培养基2.1 无菌室: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0%,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
2.2 其他设备:净化工作台(洁净度为100级)、生化培养箱(23~28℃)、恒温培养箱(30~35℃)、电热恒温水浴锅、高压蒸汽消毒器、电热恒温干燥箱(最高工作温度300℃)、冰箱。
2.3 托盘天平、显微镜。
2.4 玻璃器皿2.4.1 锥形瓶、吸管、试管、培养皿90mm、量筒、烧杯、研钵、载玻片、盖玻片。
2.4.2 洗涤:吸管、锥形瓶、培养皿、烧杯等用清洁液浸泡,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2~3遍,晾干。
使用过后如与细菌接触,应121℃湿热灭菌20分钟,倒出内容物,然后清洗、晾干。
2.5 酒精灯、灭菌剪刀、接种环、灭菌镊子、大小橡皮乳头(放于干净带盖的容器中,并定期用70~75%乙醇溶液浸泡)、记号笔。
2.6 无菌衣、帽、口罩(用牛皮纸包严)灭菌,备用。
2.7 试液2.7.1消毒液: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75%乙醇溶液、5%来苏溶液。
2.7.2 稀释剂: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4.30g、蛋白胨,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于锥形瓶或试管内,每瓶100ml或每管9ml,加塞,121℃灭菌20分钟备用。
2.7.3 靛基质试液(柯凡克试剂或欧-波氏试剂)、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酸性品红指示剂、沙黄染液、甲基红指示液、α-萘酚乙醇试液、40%氢氧化钾。
2.8 培养基2.8.1 选择: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计数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胆盐乳糖培养基;MUG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乳糖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胆盐硫乳琼脂(DHL)。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7329d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3.png)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2.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3.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5.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6.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7.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8.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 3%来苏儿溶液中 5-10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 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9.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 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11.所有微生物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12.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13.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4.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5.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6.爱护仪器设备,遵守仪器使用规范,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每天观察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59b66b27284b73f2425082.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正文:一、目的: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操作,确保所采用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准确,试验结果可靠。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三、职责:质量中心化验员负责本规程的执行。
质量中心管理人员负责本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内容:1.试验条件1.1试验环境检验必须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1.2试验仪器、用具、培养基按照3.1.1 与3.2.1项下准备。
2.供试液的制备供试液若需加热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常用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2.1.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入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油剂可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例如:纯化水、注射用水、饮用水、药液类、各验证项下微生物样品。
2.2.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取供试品10g,加入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必要时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例如无水葡萄糖、氯化钠、乳酸钠溶液等)。
2.3内包材供试品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2.3.1内包膜、塑料输液袋取单层膜50cm2,剪碎,置于无菌锥形瓶内,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振摇1分钟,静置10分钟,即得供试液。
2.3.2 软管取软管26cm(表面积100cm2),剪碎,置于无菌锥形瓶内,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振摇1分钟,静置10分钟,即得供试液。
2.3.3加药塞、输液塞、口管、口盖、聚异戊二烯塞芯取供试品按表面积100cm2(加药塞9个、输液塞4个、口管4个、口盖9个、聚异戊二烯塞芯17个),置于无菌锥形瓶内,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振摇1分钟,静置10分钟,即得供试液。
物品进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操作规程
![物品进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29073c75a8102d277a22fef.png)
物品进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操作规程目的:保障屏障系统安全运行,防止微生物污染范围:适用于动物实验屏障环境物品的传递操作责任人:饲养管理人员,实验人员内容:动物实验室的物品包括笼器具、工作服、饲料、垫料、饮水和动物房的废弃物。
饲料和饮水另列操作规程。
1.笼具进出动物实验室消毒、灭菌管理规范1.1笼具走向,笼具应按箭头所指方向行进,不可逆反(图-1 )。
笼器具、、1、、、洗刷消毒间--------------------- 传递柜一I H火菌器清洁物品储臧室——■青洁走廊——> 动物房图-1物品进出动物房消毒、灭菌路线图1.2洗消、灭菌、传递规范。
1.2.1饲养人员将笼器具通过传递柜送入洗涤间,关好传递柜的门。
122笼器具的洗涤用水应加入洗涤剂。
1.2.3笼器具应先在水池中用水浸泡1〜2h后,用刷子清洗。
洗毕,再用清水冲净,放入高压灭菌器灭菌。
1.2.4笼器具经咼压火菌器传递:通过双门咼压火菌器,咼压火菌器的一扇门打开时,另一扇门必须关闭。
125物品经传递窗传递:小而少量的物品(不适宜高压)采用本法传递。
首先物品表面喷洒消毒液,开启传递窗(柜)外窗(门)放入物品,关闭外窗,开启灭菌紫外线灯,照射20分钟后,开启内窗,将物品传入屏障系统。
注意内外窗(门)不得同时开启。
2.工作服2.1动物实验屏障环境的工作服应有特殊标记,专人、专用,不得乱穿。
穿着工作服不允许离开屏障系统,一经发现则按违章操作处罚。
2.2工作人员进入动物房的工作服每周更换一次。
2.3洗衣机是洗涤实验动物饲养室工作服的专用设备,不得用来洗涤其他场合穿着的工作服、服装或材料,以防交叉污染。
2.4工作服的运行线路(图-2)。
工作服I洗衣机 ----------------- 洗衣筐I t高压灭菌器工作人员I t清洁物品储藏间------------- 更衣间图-2 工作服的运行线路2.5清洗、消毒与灭菌规范2.5.1管理人员每周从更衣间的洗衣筐中取出应该清洗的衣服,带回洗涤消毒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压蒸汽灭菌锅操作规程一、操作步骤1、开盖:向左转动手轮数圈,直至转动到顶,使锅盖充分提起,拉起左立柱上的保险销,向右推开横梁移开锅盖。
2、通电:接通电源,此时欠压蜂鸣器响,显示本机锅内无压力(当锅内压力升至约0.03Mpa 时蜂鸣器自动关闭),控制面板上的低水位灯亮,锅内属断水状态。
3、加水:将纯水或生活用水直接注入蒸发锅内约8升,同时观察控制面板上的水位灯,当加水至低水位灯灭,高水位灯亮时停止加水。
当加水过多发现内胆有存水,开启下排汽阀放去内胆中的多余水量。
4、放样:将灭菌物品仪器堆放在灭菌筐内,各包之间留有间隙,有利于蒸气的穿透,提高灭菌效果。
密封:把横梁推向左立柱内,横梁必须全部推入立柱槽内,手动保险销自动下落锁住横梁,旋紧锅盖。
5、设定温度和时间:按一下确认键,进入温度设定状态,按上下键可以调节温度值,再次按下确认键,进入时间设定状态,按左键或上下键设置需要的时间,再次按动确认键,设定完成,仪器进入工作状态,开始加热升温。
6、灭菌结束后,关闭电源,待压力表指针回落零位后,开启安全阀或排汽排水总阀,放净灭菌室内余气。
若灭菌后需迅速干燥,须打开安全阀或排汽排水总阀,让灭菌器内的蒸汽迅速排出,使物品上残留水蒸气快速挥发。
灭菌液体时严禁使用干燥方法。
7、启盖:同第一步。
二、注意事项1、堆放灭菌包时应注意安全阀放汽孔位置必须留出空气,保障其畅通,否则易造成锅体爆裂事故。
2、灭菌液体时,应将液体灌装在耐热玻璃瓶中,以不超过3/4体积为好,瓶口选用棉花纱塞。
3、本器尽量使用纯水,以防产生水垢。
动物微生物生实训室生物显微镜操作规程一、操作步骤1、将所需观察的标本放在工作台上卡夹住。
2、将各倍率物镜顺序装于物镜转换器上,目镜插入目镜筒中。
3、操作时将标本移动到工作台中间,先用10×物镜观察,打开电源开关把亮度调节钮移至适当位置,转动粗调手轮将工作台上升到能见到标本的影形,转动微调手轮即可得到清晰的物象。
光亮的选择可转动聚光镜架手轮使聚光镜上升或下降,再调节可变光栏,使改变交栏孔径以便获得适合各类细节标本的照明亮度。
(为光源和观察需要备有滤色片供使用,滤色片装于可变光栏下部的托架上,可得到选择的色泽。
如用低倍物镜观察液体及用高位物镜时感到光源太强时,可将毛玻片装于可变光栏下部托架上使用,可得到暗淡光线)转动工作台上纵向手轮,使工作台同标本作前后方向移动,转动横向手轮使标本作左右方向移动。
将所需观察的物体移至中心观察,然后转至高倍物镜或油浸物镜进行观察(用油镜时需加注香切片物体)仍能看见物体的影象,需再转动微调手轮即可达到清晰的物象。
例用完毕只要转动粗调手轮将工作台下降到底,再将亮度调节钮移到最小亮度处最后关上电源开关。
4、调节亮度调节钮可以改变灯泡发光亮度以获得最佳亮度。
5、更换灯泡方法:把钨卤素灯插入灯座,然后将它插入底座下方插口处即可。
6、集光镜的装卸和光源调节方法:使用人光源时,将集光镜座上的定位搭子对准底上的缺口,把集光镜插进底座并顺时针旋转使用固紧,然后将显微镜稍微抬起,松开底座上调节螺钉,把灯丝象调节到视场中心,再将调节螺钉拧紧,以便在最佳照明下进行观察。
二、保养1、要仪器保养与一般光学仪器相同,要放置在阴凉、干燥、无灰尘、酸碱,蒸汽的地方,不用时罩子罩好。
2、所有镜头均经校验,请勿自行拆开,镜面上有污秽,可用脱脂棉稍沾二甲苯等轻轻揩拭,如用酒精,则要注意不要让酒精渗入物镜内部以防酒精溶解透镱胶。
镜面上的灰尘可用吹风球吹去,或用干净毛笔轻轻拭去(或用擦镜纸),清洁机械部分及涂无腐蚀性润滑剂(油)时,特别注意不要碰到光学零件,尤其是物镜。
3、粗调手轮如发现太松或太紧时,可旋转调手轮作适当调节。
4、物镜、目镜用后装入镜盒内。
100×物镜用后,应立即用软细布或擦镜纸沾二甲苯将油擦净,将目镜筒盖装在目镜筒上。
5、摄影机身不用时应卸下,装上镜头保存好。
动物微生物生实训室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1、操作开启电源开关,接通设备电源,将电子温度调节仪的设定旋钮拨到所需温度刻度值上,将标准水银温度计插入箱体顶部的风帽中间孔内用于显示温度。
2、加热器开始加热,工作室内的温度开始上升。
电子温度调节仪上的绿灯亮表示加热,红灯亮表示停止加热,红绿灯交替亮灭表示进入恒温段。
3、当箱内温度稳定后,标准水银温度计的指示值即为工作室内的温度值。
4、当标准水银温度计的指示值与要求的设定温度值有差异时,可将电子温度调节仪的设定旋钮略做微调使标准水银温度计的指示值满足工艺要求即可。
动物微生物生实训室生化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一、操作方法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使开关处于“通”的位置,设备进入上电状态。
此时即可开始温度和时间的设定操作。
2、温度/时间键可进行温度与时间切换:(1)温度设定:按一下温度/时间键,仪表的温度设定指示灯亮。
按设定键进入SV位键将闪烁数位移至需设定位,然后按∨或∧键即可改变温度设定值到所需温度(最小值0℃),最后按下设定键将设定值存入单片机,此时左显示窗显示测量温度,右显示窗口显示设定温度。
(2)时间设定:按一下温度/时间键,仪表的时间设定指示灯亮。
按设定键进入TV位键将闪烁数位移至需设定位,然后按∨或∧键即可改变时间设定值,直到所需时间(最小值1h),最后按下设定键将设定值存入单片机,此时左显示窗显示测量时间,右显示窗显示设定时间。
定时功能:仪器送电时,定时功能开始启动。
定时结束后,输出关闭。
加热器和和制冷压缩机停止工作,培养箱内温度将逐渐达到外界环境温度。
3、状态指示:设定完成后设备按设定好的参数运行。
当测量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设备进入加热状态。
加热指示灯亮。
反之,当测量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制冷指示灯亮,设备进入制冷状态。
当测量温度高于设定温度4℃时,报警指示灯亮,蜂鸣器也发出鸣叫声。
4、参数修改:运行中若要修改温度、时间参数,再按程序1、2进行修改。
5、快速设定:在设定参数时,三个数字中有一个数闪烁,若按∧键则设定值末位数加1;若按此键不放开,约3秒钟后,设定值连续加1;若按∨键盘,则设定值减1;若按住该键不松开,约3秒钟后,设定值连续减1。
二、注意事项1、设备外壳应可靠接地,以保证设备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必须放置在避阳光、通风的地方,与墙壁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离。
3、搬运时必须小心,不可平放或倒立运输,以免损坏压缩机及其它部件,同时不可用手抓管线和碰撞管路,以免出现渗漏,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4、定期清洁,保持设备内外卫生。
5、长期不用时不应放其它杂物,以保持箱内干燥。
6、要防止加热,制冷两灯同时亮,否则表明机器出现故障,须及时检查、修理。
7、严禁用手或其它物件碰撞、拉动箱内的控温控头,以免造成失控。
8、搬运时必须小心,不可平入和倒立运输,以免损坏压缩机及其它部件,同时不可用手抓管线和碰撞管路,以免出现渗漏,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动物微生物生实训室超净工作台的标准操作规程及要求1、超净工作区内严禁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洁净气流流型不变。
2 、每月用风速计测量一次工作区平均风速,如发现不符合技术标准,应调节调压器,改变风机输入电压,使工作台处于最佳状况。
3 、上班前,清洁工人必须对工作台周围环境进行清洁工作,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4、操作人员进入超净工作区前,必须在缓冲间穿衣、裤,戴帽子、手套等,并尽量避免作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5、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500min打开紫外线灭菌灯处理净化工作区工作台表面积累的微生物,300min后关闭灭菌灯,启动送风机。
4.6 工作完毕后,用0.1%新洁尔灭擦拭净化工作台面,关闭送风机,打开紫外灯灭菌30min,最后关闭电源。
动物微生物生实训室SM-3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操作规程一、操作方法(一)工作方式菜单(按“方式”键可进入工作方式菜单)1、(选取双波长) (选取单波长)工作方式(即测量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双波长测量;第二种单波长测量。
其中单波长测量指测量波长(405nm 、450nm 、492nm ),测量波长是由ELISA 试剂的显色情况决定,例如TMB 显色、OPD 显色等;而双波长测量包括测量波长和参考波长。
双波长测量吸光度(OD )=测量波长(OD )-参考波长(OD );参考波长通常选取630nm 或650nm 。
工作方式的改变:按转换键,可使“⊙”符号上下来回移动,并且当“⊙”符号指向某种测量方式时即被选中。
2、 测量波长选择。
(选取测量波长450nm ) (选取测量波长490nm)(选取测量波长450nm )测量波长选取的原则根据ELISA 试剂盒决定。
测量波长选取方法:按“转换”键,可使“⊙”符号上下来回移动,并且当“⊙”符号指向某种测量波长时即被选中。
3、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方法的选取与测量波长的选取相同。
4、 空白孔的清除和设置空白孔的清除和设置,空白孔最多可设置3个。
空白孔菜单光标有四个位置可以移动(A 位置、01位置、[c]位置、↓位置)。
A01是孔位标记号,分为两部分调整A 和01,当光标在“A ”位置时,按“∆”、“∇”键调整A -B -C -D -E -F -G -H 变化(即列的调整),当光标在“01”位置时按“∆”或“∇”键调整01-02-03-04-05-06-07-08-09-10-11-12变化(即行的调整)。
例如当调整后为B02孔时,按“确认”键,则在B02后显示“空白”二字,即B02孔为空白孔,同时菜单上孔数后面显示“1”,至此完成一个空白孔的设置;当光标移至“[C]”下方,如果此时按“确认”键,则清除所有空白孔位;当光标移至“↓”位置的下方时,按“确认”键,则进入阴性孔设置和清除菜单。
5、 阴性孔的清除和设置阴性孔的清除和设置,阴性孔最多可设置3个。
阴性孔清除和设置的操作方法同空白孔清除和设置。
6、 阳性孔和清除和设置阳性孔的清除和设置,阳性孔最多可设置3个。
阳性孔清除和设置的操作方法同空白孔清除和设置。
(二)参数设置菜单(按“参数”键可进入参数设置菜单)1、 临界值公式的设置临界值(NC 表示阴性对照孔平均OD 值;PC 表示阳性对照孔平均OD 值;2.10Nc 表示2.10乘以阴性对照孔平均OD 值(2.10×N );0.00Pc 表示0.00乘以阳性对照孔平均OD 值(0.00×P );临界值公式的设置方法:数字和字母(NC ,PC )的调整按“∆”、“∇”和步长为0.01;“∆∆“∆∆”键;按“转换”键可以调整光标“_”指向的位置。
其中“∆”、“∇””步长为0.10。
即 2.10NC+0.00PC+0.00注:“_”指向的位置才是当前可以调整的位置,共五个位置.由左至右编号为 ;“_”指向的位置是按“转换”键依次可以到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