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流派及观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学习有消退与自行恢复现象 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 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建立的条件反 行 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为 习 惯 强 度
消 退 时 间
13
3.泛化与分化
• 个体对原有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 给一个相似刺激,引起反应,即 对两个相似刺激不能作出区分。 所以,要促进学习者进行分化。 即对两个相似刺激作出精确区分。
*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 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 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30
试 悟 过 程 与 顿 悟 过 程 比

• 1:试悟是顿悟的准备,顿悟是试悟的必然 结果,前者是量变,后者是质变。
• 2:试悟和顿悟分别发生在学习过程的早期 和晚期,两者联系起来才能较完整地解释学 习过程。 • 3:试悟和顿悟的发生取决于学习内容与学 习情景的复杂程度,简单的内容,也无须试 悟,只有顿悟;太复杂,即使经历很长时间 的试悟后也许顿悟终不发生。 • 所以,两者并不矛盾,应该联合起来解释学 习过程中的问题。
14
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P64
• (一)人物与实验 – 斯金纳其人: – 白鼠学习实验
15
斯金纳箱
16
(二)学习理论

• • •
1.学习即学习者对环境刺激作出操作 反应的过程。S——R 2.学习依赖于强化,通过强化增强反 应发生概率。 正强化:施加有利于某行为发生的刺 激(愉快刺激) 负强化:消除不利于某行为发生的刺 激。(厌恶刺激)
31
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1886 1959 一 、 ~人 物 与 实 验 托 尔 曼 简 介 :
32
老 鼠 走 迷 宫 实 验
33
学习理论
(一)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 – 行为主义:S——R O 托尔曼:为什么刺激相同,而反应却不同。S——O— —R
(二)学习是有目的、有期待的。 (三)学习的实质即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3
桑代克问题箱图示
4
• •


(一)学习理论 1.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即S——R之间的联结。 2.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 过程。(尝试的次数越多,错误 也越来越少) 3.学习三大定律
5
• 1.准备律:当学习者做好学习准备, 学习就有成效。反之,则没有效果。 • 2.练习律:学习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 强,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不是无 限制。而且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 3.效果律:学习得到满意结果,愿意 学,不满意,则不愿学。赏和罚的效 果并不相等,赏比罚有效。
19
• 连续强化:每次正确反应均给予强 化,有利于行为反应的建立。 • 间歇强化:并非是每次正确反应均 给予强化,而是有所间隔。
20
3.通过反应替代法可以消除不良行为,形 成新得行为。 • 抬(r1) 杠杆(s) 拉(r2) • 压 (r3) • 独吞(r1) 孩子喜欢吃的食物(s) 分享(r2) 谦让(r3) 可用r3代替r1
6
“试误说”对教育的启示
• • • • • 1.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行为。 2.及时奖励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成功。 3.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4.学习中要多做有意义的练习。 5.关注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
7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 (一)人物与实验:巴甫洛夫其人P62
8
五条副律
多重反应律(多重反应原则)
21
4、提倡程序教学 • 要求: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 步调、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反应。 • 两种程序模式(直线式和分支式): 直线式:1 2 3 4……(省时,有漏 洞) • A C 分支式:1 2 3 4……(耗时,补漏 洞) • B D
22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一)人物与实验 – 班杜拉其人 – 观察学习实验
44
(五)教学原则:不断分化(纵向)与综合贯通 (横向) (六)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 原有知识 先行组织者 新学知识 • 一条船想停下来,必须要先抛锚。 • 先行组织者:指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的一个 引导性材料,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概括, 在新旧知识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
45
鱼就是鱼
《鱼就是鱼》讲述的是有一条鱼,对陆地上发生的事情非常感 兴趣,但由于它只能在水里呼吸,因而不能亲自到陆地上去 探险。在水里,它和一只蝌蚪交了朋友,蝌蚪后来长成了青 蛙,最后从水里跳到了陆地上。几星期后,青蛙返回池塘, 向鱼描述它在陆上看到的情况。青蛙讲述了鸟、奶牛、人之 类的所有事物。在这本书中,还把鱼对这些描述的表征用图 片来说明:每件事物都是类似鱼的形式,只不过作了少许改 动以适合青蛙的描述——人被想象成用尾鳍行走的鱼,鸟是 有翅膀的鱼,奶牛是有乳房的鱼。这一故事说明,人们根据 当前知识来建构新知识的事实,既有创造性的机会,也有危 险蕴藏其中。
• B说明即使无外部强化,仍然有变化。 • A比B变化幅度大,说明强化比不强化好。 • C说明a1强化直接带来了效果 a2潜伏学习在起作 用。a3剪刀叉说明每天强化导致感受性下降,突然 强化感受性提高。所以,外部强化虽然有用,但并 非越多越好,不一定能使行为持久。
36
三、有意义接受学习
• 1.奥苏伯尔简介 • 理论渊源 • (1918—2008 )
46
47
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结构—发现 教学理论 人物与背景 布鲁纳简介 理论渊源 1915—
48
学习理论

• 研究性学习: • • • •
①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
②一种针对这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进行的学习(研究型学习)
③一种是强调学科渗透的研究 性学习。带有研究的性质。
49

学习论流派及其争论的问题
1
开篇思考
• 1.孩子学习扣纽扣,往往是在一遍一遍的 摸索中逐渐学会的。 • 2.孩子为什么见到穿白大褂的人便大哭不 止。 • 3.为什么孩子对游戏有着强烈的敏感性。 • 以上几种学习属于同一种学习吗?
2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教育心理创始人 学习的实验研究猫的学习 实验:问题箱 尝试与错误P64
(1)环境本身要有一定整体性,有一定关联;(2)依赖 于人的知觉组织性。
2.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 是由于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 意识、观念为中介。
29
主要评价
– 贡献 *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 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 *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 认知的过程。 – 局限
17
• 撤除:消除有利于某行为发生的刺 激(愉快刺激) • 惩罚:施加不利于某行为发生的刺 激。(厌恶刺激) • 注意:强化是为了促进行为的发生。 惩罚并非是体罚,但轻微的体罚还 是需要的。针对某一不良行为有效。
18
惩罚的有效前提:
情境相同。孩子不良行为作出的情境 和惩罚情境一致。 反应相反。惩罚前的反应与惩罚后的 反应相反,否则白做。
51

– –
(二)教学过程:掌握过程比结果更 重要。
现在的教育,重结果,所以,只能死记硬 背。 但不等于不要结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 么”?


(三)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有利 于挖掘孩子的潜能、激发内部动机、 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有利于记 和忆) (四)思维:鼓励直觉思维。
52
• 意义:1.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 2.学习方式的转变 •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 4.重视课程评价
37
•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把学生学 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 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 意义学习=发现学习? • 机械学习=接受学习?
38
学习理论
• (一)学习的分类
理 解 程 度
• • • 有意义接受学习 有意义发现学习
机械接受学习
机械发现学习
师生作用方式
39
• 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有意义接 受学习、有意义发现学习、机械 接受学习、机械发现学习。他更 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
23
观察学习实验
24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对社会环境中 他人的观察与模仿获得。 2.学习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是否有愿望) 3.影响学习的因素:替代性强化。 • 一个学习者看到榜样做了某事得到强 化,于是在自己身上产生了类似于强 化的效果,以后也倾向于做这件事。
25
教育意义:
认知结构:学习者头脑中已经有的经验与反应之间关系。 认知地图:若干空间位置点及他们之间关系。
(四)潜伏学习证明:学习不完全依赖外部强化,还 依赖内部强化。
34
潜 伏 学 习 实 验
35
• 潜伏学习 :指学习者没有受到外部强化的条件下 所进行的学习,其结果一部分表现在行为变化上, 部分以行为潜能的方式储存在脑子里,一旦受到外 部强化,这部分行为潜能就转化为实际行为变化。
54
• 2.关于学习的含义
•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 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 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 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 大属性。
55
•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 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 少环节。 •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 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 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
• •
1.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成人一举一动都会 被模仿 2.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榜样必须是可信可 亲可敬的。 3.提高学生是非辨别能力 4.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26
第二节 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 “顿悟说”
理论背景
27
黑猩猩学习实验
28
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
53
二、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与“顺应” • 同化: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 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数
量的扩充 )ຫໍສະໝຸດ • 顺应: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 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性质的改变)
40
• 意义 • 学习
明确概念 之间关系
聆听导师精心 设计教学
科学研究
• •
听演讲或 看课本
学校实验 室工作
例行的研究 或智慧工作
• 机械 背乘法表 • 学习 • 接受学习 •
应用公式 解决问题 有指导的 发现学习
尝试与错误 “迷题”解决 发现学习
41

• •


(二)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 习的主要形式。 可能性:学生进校时已积累一定的经 验。 必要性:在我国非常必要,班级人多, 难以活动,接受学习比发现学习效率 高。 (三)学习的实质:理解新知识的本 质意义。 ①非字面的 ②非人为的
42
• •
(四)学习的条件:逻辑意义+原有知 识+态度(心向) 逻辑意义 + 原有知识

潜在意义 +心向 +学习过程

心理意义
43
• 逻辑意义:学习材料能被人类所理解。指的是 心理逻辑、而非客观逻辑,即能被心理接受。 • 潜在意义:学习材料能够被个体所理解。 • 心理意义:个体意义、已经被个体所理解。 • 解释:①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 ②学习者头脑中必须要有原有知识(固定点) • ③学习者有进行意义学习的心向。(态度、意 向)
• • • •

(一)教学内容:掌握学科基本结构, 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细节问题。 ①易理解 ②易记忆 ③易迁移 ④有利于缩小高低知识之间的距离 (三个任何)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可以用理智、诚实的方 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⑤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50
• 4——3:左边4只鸭,右边3只鸭 • 4· · · · · · · 3:左边4只鸭,右边3只 鸭 • 鲁迅一字胡,代表性格中的什么 特征
心向律(心向和态度原则)
选择反应律(选择反应原则) 联结转移律(联想交替原则) 类比反应律(同化和类比原则)
9
巴甫洛夫的狗
10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11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的过程即学习者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 系的过程 • 食物 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射) 眨眼
• • • • • 食物 +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逐渐形成) 铃声 早于食物0.5秒最好 铃声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