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全面]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eb32de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3.png)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前言铁路路基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过渡段是连接路基与桥梁的必经之路,是铁路线路的重要衔接部分。
其施工作业直接影响着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关系到后期使用效果。
因此,编写本指导书旨在规范铁路路基过渡段的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质量,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交付优质工程。
二、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前期计划和设计施工前,先要进行项目计划和设计,明确施工范围、时间、作业标准和质量要求等。
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确定作业流程。
2. 施工现场勘查施工现场应进行勘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地下水位、土质条件等,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调整。
同时,施工现场应进行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勘查,为施工作业提供全面的信息。
3. 设备准备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需要大型设备,如起重机等。
在施工前要检查其完好性,确保能够安全使用。
4. 材料准备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材料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等,施工前需要购买足够的材料,确保施工进展。
5. 人员准备施工需要的人员包括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
施工前应评估所需人员数量,并组织培训,确保安全、专业施工。
三、作业流程1. 测量路基过渡段施工前需要进行测量,以便制定施工计划和确定施工标准。
2. 挖坑根据测量结果,将破坏的路基清除干净,并开挖放置钢筋的坑槽。
坑槽应按要求深度和宽度开挖,设置错综交错的纵横向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
坑槽底部应铺设防止钢筋直接接触土壤的分离膜。
3. 配置钢筋根据设计图纸,按要求配置钢筋,并将钢筋固定在坑槽中。
钢筋应保持水平和纵向垂直,并按照设计要求间距固定。
4. 浇注混凝土钢筋配置完成后,应进行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应按照设计配比条目进行配制,并在浇筑前进行试块。
浇筑过程中,应通过震动器震动,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
5. 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需进行养护。
一般要求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养护条件要符合规定,养护期间应对养护情况进行巡视和检查。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09463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09463](https://img.taocdn.com/s3/m/b6a428530b4e767f5bcfce2b.png)
过渡段施工编 制:工程技术部编制时间:二Ο一三年三月二十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一、适用范围 (1)二、采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 (1)三、材质要求 (1)四、过渡段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五、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 (6)六、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9)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郑徐客运专线DK51+639.33~DK53+891.27段桥路或涵路过渡段施工。
2、采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J 1147-2011)《高速铁路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新建铁路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设计图》《新建铁路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图开封北站路基设计图》《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2-2009)《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道部令第25号)《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3-2003《铁路工程(GPS)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铁建设[2008]198号)《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TB 10442-2009《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挂图》《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 8074-2008《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3、材质要求过渡段填筑的主要材料为碎石、水泥、A组填料等,因此要严格检验碎石粗骨料的粒径、级配,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水泥及符合设计要求的A组填料的质量。
过度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过度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b58f5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c.png)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受控状态(受控)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路涵、路桥、路隧过度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过度段施工技术适用于处理客运专线路基与涵洞过度段、路基与桥梁过度段、路基与隧道过度段施工作业指导。
2、采用的有关规范、标准2.1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2.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6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3、施工人员设备配置推土机1台、平地机1台、20T以上振动压路机1台、小型振动压实机2台及其配套自卸车辆;施工负责人一人,路基工程师一人,测量工2人;各种机械、车辆司机数名。
4、过渡段施工方法及工艺4.1施工工艺按照“施工准备→地基处理→材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的顺序进行,路桥、路隧过渡段的混凝土部分按照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范及规程施工。
4.2施工工艺流程框图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4.3路涵、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法及工艺填筑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掺加水泥,拌和站集中拌和,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
自卸汽车运输,尽可能采用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进行作业,对于靠近台身和墙身2.0m范围内机械不能到位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动夯进行振压(每层松铺度控制在10~15cm),并且碎石内掺入5%水泥。
4.3.1试验性施工①室内试验:对选择使用的级配碎石(颗粒级配、洛杉矶磨耗率、硫酸钠浸泡损失率、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塑限等)进行室内试验。
各项性能必须符合铁道部《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之规定和《京沪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表4.3.8的规定。
②现场试验:根据现场情况选定一个桥台和一座涵洞进行现场试验,并进行现场检测,从而确定合适的施工机械、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最佳含水量等。
铁路过渡段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过渡段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73c89c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7.png)
铁路过渡段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前准备1. 对填筑区域进行现场勘测,并确定填筑区域的范围、高程和具体施工方案;2. 安排好施工人员,并进行工作安全培训;3. 准备好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如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水泥浆料搅拌机等设备和扁铲、搬运车等工具;4. 确定施工现场,并对其进行围界和标志,确保周围行人和车辆知晓。
二、施工步骤1. 清理现场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先对填筑区域进行清理。
这一步的目的是确保施工区域平整,没有障碍物或其它妨碍施工的物品。
清理现场必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对铁路线路或其它设施造成损坏。
2. 开挖现场在清理现场之后,需要开挖填筑区域,并将其打平。
这一步需要使用挖掘机等工具进行操作。
在挖掘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要损坏铁路线路和其它设施。
挖出的土方必须顺利地运走到指定场地,以免造成成堆的土方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3. 整理坑底当挖掘完填筑区域之后,必须对坑底进行整理工作。
这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坑底平整,以便后续填筑工作顺利进行。
整理坑底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损坏铁路线路或其它设施。
4. 进行填筑在整理坑底之后,可以开始填筑工作。
填筑时,必须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设计高程进行填筑。
首先要进行初填,并轻轻压实,以确保填筑土方稳定。
然后再进行中填和末填。
这一步需使用挖掘机和推土机等工具进行操作。
添加水泥和浆料,然后开始混合。
混合后,再进行填筑和压实。
当最后一道填土已经压紧之后,需要对已填的区域进行检查,确保其高程合格。
5. 进行护面工作对于在铁路过渡段填筑的区域,需要进行护面工作。
这一步的目的是要保护填筑土方,避免其因气候原因或其它外在因素导致的破坏。
护面工作可以使用生石灰等混合材料进行处理。
6. 完成施工文案在填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施工文案进行备案。
同时,应进行验收,确保填筑工作达到了需求高度且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符合标准。
如无标准施工文案和验收标准,请参考相关铁路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优秀工程范文)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优秀工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edfe7708a1284ac85043ef.png)
修改记录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 目的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过渡段施工.2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贵广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3 适用范围适用于贵广铁路TJ-13过渡段施工.4 过渡段填料要求4.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4.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米米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4.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4.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5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5.2一般规定5.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5.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5.2.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5.2.4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厘米,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5.2.5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5.2.6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挤密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5.2.7过渡段排水要求⑴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⑵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⑶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⑷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⑸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5.2.8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5.3施工方法及工艺5.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5.3.1.1 施工方法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宜按15厘米,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⑷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⑸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5.3.1.3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⑵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⑷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⑸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1.4 注意事项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米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⑷台背后2米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5.3.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5.3.2.1 施工方法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⑵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⑶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米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厘米,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结构物顶距轨底>1.5m)设置示意图二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5.3.2.2 施工工艺⑴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 MPa/米.⑶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⑷路堤轨底距结构物顶垂直距离小于1.5时,采取两次过渡方式,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完毕后,再用A、B组填料回填过渡段与路堤之间倒梯形部位,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⑸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米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⑹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施工工艺框图如下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2.3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⑵靠近结构物两侧2米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米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5.3.2.4 注意事项⑴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⑵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⑶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⑷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5.3.3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5.3.3.1 施工方法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米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⑵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⑶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厘米,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路堤与土质路堑过渡段示意图5.3.3.2 施工工艺⑴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⑵人工配合机械处理路堤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⑶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⑷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3.3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⑵靠近台阶部位的级配碎石,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5.3.3.4 注意事项⑴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⑵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厘米,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⑶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5.3.4半挖半填路基过渡段5.3.4.1 施工方法⑴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为保证路基横向刚度及避免横向差异沉降,应按下图施工横向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基床示意图⑵半挖半填路基和不同岩土组合路基施工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①路堑土方施工由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负责按设计要求开挖连接处台阶.②路堑弃碴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路堤分层填筑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推土机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精细平整,振动碾压密实.③路堤路堑排水及防护工程紧跟填筑作业施工,采用人工挂线砌筑,保证路基基床不受雨水冲刷.5.3.4.2 施工工艺⑴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路堑开挖及边坡整型,并根据路堑开挖高度随时施工临时排水沟.⑵路基基床底清理整型并碾压至设计要求,随后人工开挖连接台阶.⑶路基基床分层填筑碾压,每层填筑按要求做好4%横坡.填筑完成后进行基床表层施工.⑷紧跟路基填筑砌筑防护、排水工程.施工工艺框图如下:半挖半填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4.3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①挖除换填地基土底部以下为土质路基时应进行冲击压实;存在软弱地层时应进行稳定、变形分析.②挖除换填地基土的底部应设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③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5.3.4.4 注意事项⑴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进行,防止雨水冲刷.⑵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⑶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进行.5.3.5路堑与隧道过渡段⑴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⑵过渡段应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5.4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5.4.1各类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5.4.2质量控制措施:⑴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⑵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⑶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⑷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⑸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⑹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⑺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6 过渡段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6.1 施工控制⑴层厚控制对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厘米,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具体厚度参照试验结果,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20厘米.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6.2质量检测标准⑴过渡段基底处理①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米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客专验收暂行标准8.1.6的有关规定.H>3.0米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 MPa/米.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米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其中:距路基边线2米处1点,路基中间1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②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检验方法:观察、尺量.⑵过渡段基坑回填检测①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组.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28d抗压强度试验.②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动力触探试验.③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米米.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①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2000米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②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 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1组.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③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 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米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厘米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 vd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厘米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 vd2 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米处1点,路基中部1点.按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 vd和孔隙率n,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验.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④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⑤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厘米,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厘米,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⑥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厘米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检验方法:滴定法检测.⑦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⑧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⑷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检测①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应符合《验标》第5.2.1条的规定.②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本设计要求.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③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④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检验1组.检验方法:筛分试验.⑤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⑸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①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②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③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5厘米,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厘米,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④填料填筑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⑹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应符合郑西客专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的规定.。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fa19d2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9.png)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概述路基过渡段施工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道路平稳过渡,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施工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施工人员提供详细的施工指导和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二、施工前准备1. 施工人员应熟悉本指导书的内容,并具备相关的施工经验和技能。
2. 检查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确保施工安全。
3. 准备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包括挖掘机、压路机、石料等。
三、施工步骤1. 清理施工区域: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草、垃圾等,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2. 挖掘土方: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挖掘机进行土方挖掘,确保土方均匀、平整。
3. 处理土方:对挖掘出的土方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再利用的土方进行堆放或回填。
4. 压实土方:使用压路机对土方进行适当的压实,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5. 铺设过渡段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将过渡段材料进行铺设,确保其与路基的紧密结合。
6. 压实过渡段材料:使用压路机对过渡段材料进行适当的压实,确保其平整度和稳定性。
7. 检查质量:对施工完成的过渡段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8. 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施工现场内的杂物和残留物,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3.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4. 施工人员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
5. 施工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6. 施工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
2. 施工人员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3.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六、施工记录和报告1. 施工人员应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0c9131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f.png)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确定施工区域: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确定路基过渡段的施工区域,并进行标识。
2. 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包括挖掘机、铲车、压路机、测量工具等。
3. 安排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施工过程1. 清理施工区域:清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和垃圾,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2. 挖掘路基: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挖掘机进行路基的挖掘,确保路基的高度和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3. 压实路基:使用压路机对挖掘好的路基进行压实,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进行过渡段施工:根据设计要求,使用适当的材料进行过渡段的施工,包括填充材料和边坡的修整等。
5. 检查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
6. 完成施工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记录施工情况,包括施工日期、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设备等。
三、施工安全措施1.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并保持施工区域的通行畅通,确保施工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施工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安全操作施工设备: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施工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 防止设备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四、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 进行质量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以上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的一般指导书,具体施工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路基过渡段作业指导书
![路基过渡段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3efe5b758fb770bf68a5531.png)
路基过渡段作业指导书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以及路堑与隧道等的连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一、过渡段施工一般要求1、应优先安排软土地基过渡段路堤的填筑施工2、过渡段的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
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3、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应符合下表规定,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实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表4、过渡段级配碎石与与其连接段的A、B组填料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包乘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5、路桥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与挤密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的桩基施工。
二、路堤与桥台过渡段1、过渡段结构型式、填料要求20m。
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外设置倒梯形的过渡段,倒梯形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采用A、B组填料填筑。
过渡段与桥台结合部位设宽10c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m。
在渗水墙底部设直径 =100mm透水软管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过渡段桥台基坑范围以C15混凝土回填。
2、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台后基坑混凝土机械拌制,插入式或平板振捣器振捣,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设计横向排水坡度预埋透水软管。
夯填砂层与过渡段级配碎石、倒梯形过渡段A、B组填料及相邻路基同步分层填筑碾压。
过渡段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由拌与站集中拌制,A、B组填料由隧道、路堑开挖弃碴或取土场取土进行级配加工,自卸汽车运输,基床以下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摊铺机摊铺,机械碾压,填筑层厚及压实遍数等工艺通过填筑工艺试验确定,满足各部位填筑压实质量要求及设计要求。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881151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0.png)
5.9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5.10各种实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
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足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5.11严格按现场碾压实验拟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5.12从事实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有纯熟的专业知识。
6. 劳动组织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7.1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保证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保证筛选并通过做实验拟定的配比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范规定。
7.2水泥的堆放要符合规定,并要做进场实验。
8. 设备机具配置重要机具设备配置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自卸汽车、拌合设备等。
9. 质量控制及检查9.1施工控制⑴层厚控制对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厚度参照实验结果,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20cm。
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解决,保证层厚及拌合料均匀。
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
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规定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
6.2质量检测标准⑴过渡段基底解决①过渡段基底解决应按设计规定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解决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解决应符合客专验收暂行标准8.1.6的有关规定。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27b312aff00bed5b9f31dd5.png)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目的:规范本工区路基过渡段的施工作业,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适用范围:本工区路基过渡段的施工。
职责分工:由试验人员进行检测原材料、成品质量,并作出合格和不合格成果报告书,指导施工。
由工程部进行施工方法的控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
由安质部进行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
编制依据-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60号);各路基工点施工设计图。
过渡段形式:本工区过渡段类型主要有路基与桥台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隧道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半填半挖过渡段、以及两桥(隧)之间短路基过渡段6种形式。
过渡段按填料可分为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换填混凝土与级配碎石渐变过渡段。
过渡段结构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需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过渡段地基要求在基床范围内变形模量E V2≥60MPa,在基床以下变形模量E V2≥45MPa。
过渡段级配碎石级配范围应满足表1级配碎石范围表1级配编号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 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 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 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备注: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
1、路基与桥台过渡段(1)填方桥台桥台台尾路基为路堤时,路基桥路过渡段一般采用两次过渡方案,并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
过渡段长度L=4(H-0.4)+3+b ,并不小于20m (H 为桥台后路堤高度,b=3.0~5m)。
正梯形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5%水泥,分层厚度为15㎝)、倒梯形过渡段采用A 、B 组填料分层填筑。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b61ac4bad02de80d4d84043.png)
目录1.编制依据及目的 (1)1.1编制依据 (1)1.2目的 (1)2.适用范围 (1)3.作业准备 (1)3.1内业技术准备 (1)3.2外业技术准备及场地布置 (2)4.技术要求 (2)5.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5.1施工程序 (2)5.2工艺流程 (3)6.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4)6.1施工准备 (4)6.2施工工艺 (4)6.2.1路基与涵洞过渡段施工 (4)6.2.2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 (10)6.2.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1)6.2.4 半填半挖过渡段 (13)7.材料要求 (14)8.机械设备配置 (15)9. 质量控制及检验 (15)9.1质量控制 (15)9.2质量检验 (16)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8)10.1安全要求 (18)10.2环保要求 (18)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站前工程(MSSG-3标)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及目的1.1 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2-2015(3)、《梅汕客专MSSG-3标工程标准化管理系列资料》(4)、《新建铁路梅汕客专施工图设计文件》1.2 目的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过渡段施工。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二局梅汕客专MSSG-3标过渡段施工。
3.作业准备3.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过渡段施工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核对施工图中过渡段的主要尺寸、位置、高程,核对过渡段与结构物工程的关系。
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调查特殊土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过渡段地质情况、地下水位、雨季、土石方类别及分布,运土条件等(包括运距、道路交通)情况。
明确施工中的关键工序、质量标准、检测手段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
制定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b7af210d1f34693dbef3e4b.png)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精品文档1【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 指导、规范过渡段施工。
2编制依据《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新建铁路站前施工图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站前过渡段施工。
4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4.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4.2 —般规定4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4.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4.2.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4.2.4过渡段A组填料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4.2.5过渡段A组填料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4.2.6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挤密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427过渡段排水要求⑴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⑵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⑶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⑷过渡段级A组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⑸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4.2.8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
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4.3施工方法及工艺4.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431.1 施工方法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4c1afc46c175f0e7dd13724.png)
修改记录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 目的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过渡段施工。
2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贵广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适用于贵广铁路TJ-13 过渡段施工。
4过渡段填料要求4.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4.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4.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 内使用完毕。
4.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5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5.2一般规定5.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5.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5.2.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5.2.4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5.2.5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bbd958fc4ffe473268ab1d.png)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XX铁路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级配碎石掺3%水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2.1.1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1.2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交应急预案。
2.1.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上岗技术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生活办公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的生产生活需要。
2.2.2各项施工材料准备齐全,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现场使用。
2.2.3测量人员复核测量导线点、水准点,按设计要求进行中线、高程和横断面测量放样;新修或扩建既有道路,为填料进场和机械进场做好道路准备。
3.技术要求3.1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3.1.1路堤与桥台连接时,路桥过渡段采用倒梯形。
3.1.2长度按公式L=5+(H-h)×2确定,其中H为填方桥台后路堤高度,h为基床表层厚度。
3.1.3桥台台尾与路堤连接应设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可以采用无砂混凝土、复合防排水网或毛细防排水带排水系统,桥台台背排水系统应与路基排水系统相连接,回填前先行施作桥台防水层。
图1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横断面图3.2 路堑与桥台过渡段3.2.1路堑与桥台连接时,过渡段采用倒梯形,回填前先行施作桥台防水层。
3.2.2桥台后基坑以A组料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桥台基础顶面线下回填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桥台基础顶面线以上回填压实标准满足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压实标准。
图2 路堑与桥台过渡段横断面图3.3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3.3.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时,过渡段采用倒梯形,寒冷地区应考虑结构物顶及两侧路基的防冻胀要求。
3.3.2横向结构物的基坑以A组料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回填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基坑回填至原地面平整后采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改记录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 目的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过渡段施工.2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贵广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3 适用范围适用于贵广铁路TJ-13过渡段施工.4 过渡段填料要求4.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4.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米米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4.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4.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5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5.2一般规定5.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5.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5.2.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5.2.4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厘米,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5.2.5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5.2.6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挤密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5.2.7过渡段排水要求⑴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⑵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⑶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⑷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⑸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5.2.8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5.3施工方法及工艺5.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5.3.1.1 施工方法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 2.0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宜按15厘米,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⑷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⑸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5.3.1.3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⑵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⑷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⑸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1.4 注意事项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米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⑷台背后2米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5.3.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5.3.2.1 施工方法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⑵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⑶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米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厘米,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结构物顶距轨底>1.5m)设置示意图二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5.3.2.2 施工工艺⑴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 米Pa/米.⑶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⑷路堤轨底距结构物顶垂直距离小于1.5时,采取两次过渡方式,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完毕后,再用A、B组填料回填过渡段与路堤之间倒梯形部位,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⑸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米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⑹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施工工艺框图如下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2.3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⑵靠近结构物两侧2米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米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5.3.2.4 注意事项⑴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⑵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⑶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⑷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5.3.3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5.3.3.1 施工方法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米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⑵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⑶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厘米,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路堤与土质路堑过渡段示意图5.3.3.2 施工工艺⑴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⑵人工配合机械处理路堤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⑶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⑷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3.3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⑵靠近台阶部位的级配碎石,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5.3.3.4 注意事项⑴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⑵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厘米,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⑶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5.3.4半挖半填路基过渡段5.3.4.1 施工方法⑴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为保证路基横向刚度及避免横向差异沉降,应按下图施工横向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基床示意图⑵半挖半填路基和不同岩土组合路基施工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①路堑土方施工由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负责按设计要求开挖连接处台阶.②路堑弃碴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路堤分层填筑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推土机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精细平整,振动碾压密实.③路堤路堑排水及防护工程紧跟填筑作业施工,采用人工挂线砌筑,保证路基基床不受雨水冲刷.5.3.4.2 施工工艺⑴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路堑开挖及边坡整型,并根据路堑开挖高度随时施工临时排水沟.⑵路基基床底清理整型并碾压至设计要求,随后人工开挖连接台阶.⑶路基基床分层填筑碾压,每层填筑按要求做好4%横坡.填筑完成后进行基床表层施工.⑷紧跟路基填筑砌筑防护、排水工程.施工工艺框图如下:半挖半填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4.3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①挖除换填地基土底部以下为土质路基时应进行冲击压实;存在软弱地层时应进行稳定、变形分析.②挖除换填地基土的底部应设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③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5.3.4.4 注意事项⑴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进行,防止雨水冲刷.⑵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⑶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进行.5.3.5路堑与隧道过渡段⑴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⑵过渡段应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5.4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5.4.1各类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5.4.2质量控制措施:⑴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⑵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⑶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⑷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⑸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⑹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⑺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6 过渡段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6.1 施工控制⑴层厚控制对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厘米,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具体厚度参照试验结果,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20厘米.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6.2质量检测标准⑴过渡段基底处理①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米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客专验收暂行标准8.1.6的有关规定.H>3.0米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 米Pa/米.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米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其中:距路基边线2米处1点,路基中间1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②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检验方法:观察、尺量.⑵过渡段基坑回填检测①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组.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28d抗压强度试验.②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动力触探试验.③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米米.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①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2000米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②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 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1组.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③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 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米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厘米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 vd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厘米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 vd2 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米处1点,路基中部1点.按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 vd和孔隙率n,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验.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④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⑤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厘米,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厘米,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⑥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厘米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检验方法:滴定法检测.⑦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⑧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⑷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检测①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应符合《验标》第5.2.1条的规定.②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本设计要求.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③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④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检验1组.检验方法:筛分试验.⑤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⑸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①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②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③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5厘米,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厘米,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④填料填筑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⑹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应符合郑西客专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