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恐匆匆说不尽
古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翻译赏析
古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翻译赏析《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张籍。
其古诗全文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前言】《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注释】⑴家:一作“归”。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⑵行人:指送信的人。
⑶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翻译】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赏析】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
《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欲发又开封。
译文孙长江客居在洛阳城里,眼见得秋风又起;想写一封家书,告慰家人,真的千愁万绪,感慨万端。
只恐怕匆匆写来,说不尽心中的思念;行人就要上路了,匆匆拆开信封,再看一看啊,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话!百字赏析文孙长江如小溪般清澈,如大海般深沉,这就是乡情、乡思、乡恋与乡愁。
写思乡之情,偏选在他乡之秋,秋风思归嘛!于是,诗人只是淡淡一笔,“洛阳城里见秋风”,轻轻撩拨了一下,全诗便被龙笼罩在了也浓也淡的愁绪之中。
“偏是有家归不得”,写封家书吧!匆言匆语,怎写得尽心中一个“苦”字!“行人临发又开封”,一个细节,细小的动作,何其微妙,何其传神!古人说:“以一目尽传精神。
”张籍的《秋思》一诗,可谓得其神哉!作品鉴赏篇二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
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
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
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
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秋思》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秋思唐代:张籍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现在秋天到了。
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读者的阅读中当然不会有那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感受。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
过去的交通很不发达,寄一封信回家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写一次家书当然要写长一点了。
信写好了,发现还有的话没有说,当然要把信打开来补充一些了。
诗人这样写诗是很贴近生活的,但是诗歌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这样才会震撼人心。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原文、赏析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
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
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共含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⑴。
复恐⑵匆匆说不尽,行人⑶临发⑷又开封⑸。
注释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篇2: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篇3: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张籍秋思的诗意
张籍秋思的诗意导语:张籍秋思的诗意《秋思》作者:张籍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1、意万重:说不完的情意。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临发:快要出发。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5、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赏析: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
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
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
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
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意思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意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秋思》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1、复:又2、恐:担心3、尽:完4、临:将要,即将5、封:信封【解说】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鉴赏】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c/2200htm。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秋思》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译文、诗意_诗句
《秋思》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译文、诗意_ 诗句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译文:《天净沙·秋思》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天净沙·秋思》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天净沙·秋思》注释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天净沙·秋思》译文二作者:晓寒微羽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天净沙·秋思》赏析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
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导读:《秋思》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⑴。
复恐⑵匆匆说不尽,行人⑶临发⑷又开封⑸。
注释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秋思》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秋思》赏析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秋思》张籍
秋思张籍〔唐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注释家:一作“归”。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复恐:又恐怕。
行人:指送信的人。
临发:将出发。
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
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经典诗句】秋思古诗
【经典诗句】秋思古诗[导语]《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秋思》的诗意
《秋思》的诗意导读:《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1、意万重:说不完的情意。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临发:快要出发。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5、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赏析: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
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
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
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
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意思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意思出自:(唐)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写思乡之情的诗句很多,如岑参的(逢入京使),如李白的(静夜思),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但唯独此句把写家书时那种怀乡情重言却不尽的感觉写得活灵活现.如今人们离乡求学工作者更多,但这种思乡之情却也淡了很多,原因在于一方面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使得回家乡更容易,另一方面电话电脑等交流的工具更得游子们更容易于和亲人交流沟通,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外乡人多了,同是天涯沦落人多了,大家聚在一起,反而冲淡了这种感觉。
这些都是好事,唯一的遗憾就是大家都不用再写书信了,那种“家书抵万金”的感觉再也不会有了,那种翘首期盼的感觉再也不会有了,那种写信展信折信帖邮票跑邮局的简单的快乐再也不会有了,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必须会带来新的遗憾,尽管这种出现是利远远大弊的,但我们还是要怀念它.当读到这句“久违了”的诗句时,我们有必要向它鞠一躬,因为它代表着远去的记忆。
应用:如今还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这句诗的影子,但是换了主角,不是游子,而是游子的慈母。
当我们离家时,母亲临行嘱咐了又嘱咐,叮咛了叮咛,真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检查皮箱,唯恐我们少带了衣食物件,可见,感情是一脉相承的,谁说这句诗写的是游子?现在,它是写给远在家乡的父母的!。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秋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1、张籍:唐代诗人。
字文昌。
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2、欲:想,打算3、家书:书信【解说】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鉴赏】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c/2199htm。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全诗意思及赏析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全诗意思及赏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说的是诗人客居洛阳,在这萧瑟的秋风中,触发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洛阳”点明了地点,“见秋风”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诗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活动。
他想写一封家书,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问候,但思绪万千,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正所谓“心有千言而口不能言”。
“意万重”三字,高度概括了诗人复杂的思绪和深沉的情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两句诗是对前文的补充和深化。
诗人担心自己匆忙间写不完想说的话,于是又把信封拆开查看,想要再添加一些内容。
“复恐”二字,刻画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浓浓的韵味和诗意。
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也表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感慨。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诗中“见秋风”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季节,也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意万重”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思乡之情。
二、运用细节描写,增强表现力。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使全诗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
三、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深沉。
全诗语言朴素无华,却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感情。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秋思》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思乡诗。
它通过对秋风、家书、行人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是唐代思乡诗中的经典之作。
古诗《秋思》赏析
古诗《秋思》赏析古诗《秋思》赏析《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古诗《秋思》赏析吧!秋思作者: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又开封。
【《秋思》重点字词】①意万重:万重心意。
②临发:临出发。
◎开封;开启书信。
【作者简介】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秋思》译文】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鉴赏赏析】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第二句“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说不完,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变得丰富形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秋思古诗的意思
秋思古诗的意思《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
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下面是分享的秋思古诗。
供大家参考!秋思古诗古诗原文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⑴。
复恐⑵匆匆说不尽,行人⑶临发⑷又开封⑸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1-2]白话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
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恐匆匆说不尽
内容简介:劳动的滋味每当我吃着面条,就会想起自己第一次做
不会的饭---鸡蛋面。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
本文《劳动的滋味作文500字》由笔者整理。
劳动的滋味
每当我吃着面条,就会第二次想起自己第一次再说的饭---鸡蛋面。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在广场上所玩的正欢,爸爸十点半
就把我叫上了楼。
上去那么早干嘛?做饭也不用那么早,我在看在眼
里暗暗的想。
回到家,爸爸郑重地对我说:“今天中午由你来负责我们大家的
伙食!”啊,不会做饭的我惊讶极啦。
“没事,我会在旁边指导你的。
”
经过一番商量,我决定做鸡蛋面。
爸爸给我拿出三个西红柿,并
给我国家级了该如何切。
我左手按住柿子,右手举起菜刀,轻轻一切,嗬,没想到柿子还
够聪明的,“哧溜”一声滑走了,可恶!我就不信制服不了你。
我再次举起菜刀,用力的一切,柿子又逃了,可怜的菜板还上还
残留着我切开的痕迹。
这样下去不为办法呀,没门,我只好出“绝招”了。
我把菜刀对准柿子,然后插入柿子的身体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哈哈,终于肯服输了,想想这些耷拉着哆嗦脑袋的手下败将,我得意
极了。
此时,爸爸也早已帮我滚把鸡蛋搅均匀了,食材备齐了,嗯,可
以做饭了。
我把天然气打开,往里面倒了些油,等油热时爸爸让我把鸡蛋倒进去,待鸡蛋快熟时放入西红柿,炒好之后,爸爸之前让我下要的面条也可以一起出锅了。
我把菜和面条掺合到一起,香甜的鸡蛋面就做成了,我也累得扒在桌子上。
通过这次劳动,我感受到了里爸爸妈妈做饭的辛苦,吃着自己做的饭,我明白了不应该再挑吃挑喝,因为编出一顿饭也不容易!
内容简介:我不真爱那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不爱那喧闹繁华的城市,只爱乡下那静谧的田园风光。
每一个清香袅袅的更早..
本文《五年级田园风光作文350字》由笔者整理。
我不爱那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纳氏林那喧闹繁华的城市,只爱乡下那静谧的田园风光。
每一个清香零落的早晨,人们都会很早起来种农作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可爱的小鸟在属于它的“舞台”上一展歌喉;驱赶麻雀吃菜的看家狗像脱膛的子弹似的跑上去,把麻雀赶到一片荒草地;孩子们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也从甜蜜的梦中醒来,背上学堂的书包,走进既整洁又美丽的教室读起书来,不一会儿,教室里便书声琅琅。
乡村的夜晚是喧闹的,钻石般闪亮的星星眨着小眼睛,点缀在夜空中,为人们指路。
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的进入梦乡。
田园风光,虽然没有名胜古迹那么雄伟,那么壮观,没有城市那么开怀,但是,它安静、祥和,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这,就是我爱玩它的原因。
写作年级:五年级陈歆嫒
所在地区:台州椒江区三甲小学
指导老师:王晨阳
内容简介:五年级文言文改写题目:复恐匆匆说不尽洛阳城里又刮起了萧瑟的秋风,吹十分在身上不免感到格外凄凉..
本文《复恐匆匆说不尽》由笔者整理。
五年级文言文改写题目:复恐匆匆说不尽
洛阳城里又席卷了萧瑟的萧瑟秋风,刮在身上不免感到十分身上凄凉。
李商隐而元代大诗人张籍却站在窗边,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已经半个世纪没故乡了。
“唉——看来现在只有作家书能够表达我深深的思乡之情了。
”说罢,他砚好墨,提起笔,写下了题目:
亲爱的妻子题目:
家里一切都好吗?儿子应该穆劳县很高了吧!想当初,我出
来时,儿子还在襁褓中“哇哇”地哭呢!可是路程过得飞快,一晃眼
十多年过去了。
父母亲好吗?岳父岳母好吗?家里有什么需要,你捎
信过来,我都帮你寄过来。
辛苦你了,我亲爱的妻子!
苦念你的丈夫题目:张籍
某年某月某日
写完信,书页张籍将纸片小心翼翼地折好。
他披上大衣,向
驿馆走去。
张籍在驿馆门口左顾右盼,终于等到了信使。
张籍犹豫地
将家书交给地信信使,说题目:“这可是我的家书,一定要谨慎些,
不能有一个万一!”“好嘞!放心吧!”“唉,再让我看一看吧,省
得有什么漏掉了的。
”“好。
”张籍终于看好了,信使将信放进皮袋。
“啪——啪——”皮鞭抽在马儿身上,马叫了声,飞快地跑了。
王戎
望着马儿跑的方向,久久不肯离去。
张籍回到住处,写了流芳百世的诗——《秋思》题目: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临发又开封。
但张籍却不知,他的泪水早已打湿了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