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1
高中课外文言文教案
高中课外文言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2)能够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段落;(3)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2)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第二章:文言文翻译(1)文言文句子的翻译;(2)文言文段落的翻译。
3. 第三章:文言文修辞手法(1)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2)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4. 第四章:文言文表达方式(1)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识别和运用;(2)文言文中的特殊表达方式。
5. 第五章:文言文朗读与表演(1)文言文的朗读技巧;(2)文言文的角色扮演和表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知识;3.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5. 采用朗读和表演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表现性评价: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的表现;3.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鉴赏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文言文网站、论坛、博客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文言文梳理,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解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的词义辨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梳理。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结合典型例句进行说明。
(2)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进行练习。
(3)讲解一词多义的词义辨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词义。
3.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拓展延伸:分享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阅读心得,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文言文梳理能力。
六、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能够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和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和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
(3)讲解文言文虚词的特殊用法,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3篇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3篇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以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2.新课讲授:诵读课文,分组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课文。
3.巩固练习:通过问题,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
4.小结作业: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我们的课后作业是: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精准备考: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精准备考: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外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理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法。
2. 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外文言文,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 熟练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篇目1. 《岳阳楼记》范仲淹2. 《醉翁亭记》欧阳修3. 《出师表》诸葛亮4. 《捕蛇者说》柳宗元5. 《岳阳楼记》范仲淹(修改版)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外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句式、词汇和语法。
2. 难点:理解课外文言文的文章大意和主题,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外文言文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篇目分析1. 对每篇篇目进行详细分析,讲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法。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3. 案例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详细)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起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含蓄、固定词序等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上下文推断、查找注释、掌握词义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教授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第二章:文言文词语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2.2 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文言文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一词多义的现象2.3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讨论一词多义的现象,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灵活运用第三章:文言文句式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3.2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文言文表达方式:比喻、夸张、对偶等3.3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成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与赏析4.1 学习目标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4.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把握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等文言文语言美和意境美的赏析: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4.3 教学活动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文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分析文言文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魅力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第五章:文言文翻译技巧5.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文章5.2 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原则:忠实原文、保持语义、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等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文言文翻译技巧:词义确定、句子结构调整、修辞处理等5.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翻译技巧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文章,指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翻译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六章:文言文词汇拓展6.1 学习目标扩展文言文词汇量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词汇现象6.2 教学内容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古今异义:古代词汇在现代的不同意义专有名词和文化词汇: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职等6.3 教学活动通过词汇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兴趣分析文本中的词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介绍古代文化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文本第七章:文言文阅读实践7.1 学习目标提升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分析文言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7.2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技巧: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准确理解细节信息文章结构分析: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逻辑推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7.3 教学活动提供不同难度的文言文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和标注,帮助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理解过程第八章:文言文写作技巧8.1 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文言文写作风格:简洁、典雅、含蓄等文言文写作技巧: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用词搭配等8.3 教学活动分析经典文言文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组织写作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第九章:文言文与文化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掌握文言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9.2 教学内容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诗词、散文、史书等文化元素:礼仪、道德、哲学等价值观念:忠孝、仁爱、诚信等9.3 教学活动通过文言文文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分析文言文中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礼仪表演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第十章:文言文综合应用10.1 学习目标提升文言文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10.2 教学内容文言文对话:模拟古代场景,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文言文交流:组织文言文角,鼓励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10.3 教学活动创设古代情境,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组织文言文交流活动,如辩论、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环节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它们分别是:1. 第二章中的“文言文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和第三章中的“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认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构造(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认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那么)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2)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式,理解文意。
2、难点(1)宾语前置句中各种类型的辨别和理解。
(2)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判断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句式,就可能会误解文意,导致答题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判断句1、特点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2、常见形式(1)“……者,……也”“……,……也”“……者,……”。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2)用副词“乃”“则”“即”“皆”“诚”“为”等表示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3)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三)被动句1、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2、常见形式(1)“于”字表被动。
例如:“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字表被动。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于……”表被动。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理解力。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分类和判断,以及省略句的补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结构。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用于案例分析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结构,让学生通过PPT上的例子进行观察和理解。
4. 练习:让学生翻译和改写PPT上的练习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句式的应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感受古代语言的韵味。
2. 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句式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3. 举例说明文言文句式在古代文学、历史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其独特魅力。
七、教学实践:1. 安排一节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式知识阅读文言文材料。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文言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 组织一次文言文句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021年整理〗《文言句式》优秀教案
课 题
文言句式
№3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
典型的句式意义,学生认真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和谐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
在虚词用法的理解上
教学难点
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
教学关键
掌握虚词
课 型
将授课
教学方法
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 具
电脑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
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2、用“……见……”的形式表示”的形式表示;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学生活动
导入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
1、用:“……者,……也。”表示;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或者也)。”表示;
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表示;
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 。”表示;
如:刘备,天下枭雄。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导入
介绍
点拨
教师活动
了解
默读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
作业
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综合、评价文言文。
3. 提高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通过举例和练习,巩固已学过的文言文词汇。
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回顾和练习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3.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分析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4. 文言文阅读理解: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5. 文言文综合运用: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复习。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文言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教辅资料,用于复习和练习。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文言文知识。
3.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学生做练习和教师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起学生对文言文复习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复习,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3. 练习: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4. 分析与综合:教师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做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语文文言文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节课文言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
(2)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生词的理解与掌握。
(2)文言文句式特点的分析。
(3)文言文写作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
(2)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
(3)文言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生词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2)讲解生字、生词的含义,强调重点字词的书写。
(3)让学生用生字、生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3. 文言文句式分析(1)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3)让学生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4. 文言文写作手法讲解(1)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3)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写作手法。
5. 小组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课文中的一个主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全班共同学习。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和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2. 文言文句式:主谓结构、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词语的识别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倒装句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基本概念、用法和例句。
2.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基本概念、用法和例句。
3. 互动: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4.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2. 翻译练习:检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短文,理解文意,并进行翻译。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列出重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提高阅读能力。
2. 文化讲解:介绍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礼仪、官职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言文朗诵比赛、文言文知识竞赛等。
九、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反馈: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语句翻译教案
文言语句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句式的识别和翻译方法。
2. 教学难点: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和词汇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翻译文言文句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案例。
2. 学生准备文言文课本和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分析典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翻译文言文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后作业:布置文言文翻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文句式的翻译方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翻译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翻译练习,检查翻译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翻译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经典的文言文片段,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语音和节奏的感受。
3. 引导学生尝试写作文言文,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疑问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文言文翻译的兴趣和困难。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文言文翻译的参考资料和拓展阅读材料。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和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推荐在线文言文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2. 强调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判断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判断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判断句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判断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判断句的特点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判断句。
第三章:被动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被动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被动句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被动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被动句的特点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被动句。
第四章:倒装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倒装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倒装句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倒装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倒装句的特点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倒装句。
第五章:省略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省略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省略句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省略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省略句的特点和用法。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省略句。
第六章:疑问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疑问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疑问句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疑问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6.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疑问句。
第七章:否定句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否定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否定句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介绍否定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否定句的特点和用法。
7.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否定句。
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案范例一、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词类活用、虚词用法、文言句式等。
•理解文言诗歌的语特点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并理解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够背诵并默写一些经典的文言诗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学习文言诗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感受文言诗文的语言魅力和艺术价值,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言文•课文:《出师表》、《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
•文言文知识:词类活用、虚词用法、言句式、文言文翻译等。
2. 文言诗歌•课文:《春望》、《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次北固山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江红·怒发冠》等。
•文言诗歌知识:诗歌的格律、诗歌的意象、诗歌的艺术手法等。
三、教学设计1.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阅读、思等方式自主学习文言诗文。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学习内容,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进行讲解和点拨。
2. 教学方•直译法:将文言文直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字面意思。
•意译法:将文言文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 赏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言诗文的语言特点、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文言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比较法:将不同文言诗文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异同点。
* 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修5:文言文句式和词语
必修5:文言文句式和词语一、了解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确定“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共有三个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碰到实词时,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二、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探究内容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预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合作完成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
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另外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小组。
三、教学过程师: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第一、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非凡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生甲: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⑥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
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
如“祖父”、“形容”等。
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
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
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
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
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
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
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
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
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备用资料一)通假字读音意义例句亡——无 WU 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尔——耳 er 相当于“罢了”无他,但手熟尔见——现 xian 显露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悦 yue 愉快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 汤——烫 tang 用热火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坐——座 zuo 坐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直——值 zhi 价钱,代价系向牛头充炭直反——返 fan 回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惠——慧 hui 聪明甚矣,汝之不惠厝——措 cuo 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帖——贴 tie 粘附对镜帖花黄火——伙 huo 同伴火伴皆惊忙诎——屈 qu 弯曲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衡——横 heng 跟“竖”“直”相对左手倚一衡木简——揀 jian 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竦——耸 song 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衡——横 heng 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拂——弼 bi 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属——嘱 zhu 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徧——遍 bian 普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错——措 cuo 放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仓——苍 cang 青色,灰白色仓鹰击于殿上虚——墟 xu 集市之虚所卖之食——饲 si 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邪——耶 ye 相当于“吗”其真无马邪?还——旋 xuan 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不——否 fou 不,不是或师焉,或不焉奉——捧 peng 捧着臣愿奉璧往使庭——廷 ting 朝廷拜送书于庭案——按 an 察看召有司案图孰——熟 shu 仔细,周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缪——穆 mu 表人名自秦缪公以来二十余君质——锧 zhi 古代斩人的刑具君不如肉袒伏斧质禽——擒 qin 捕捉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卒——猝 cu 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住——驻 zhu 驻扎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炎——焰 yan 火焰烟炎张天雷——擂 lei 敲击雷鼓大震而——尔 er 你,你的而翁长铨内——纳 na 放人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贾——价 jia 钱如有所营,予佐尔贾识——帜 zhi 标记,记号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识——志 zhi 记住汝识之乎父——甫 fu 表人名长乐王回深父函胡——含糊 hanhu 声音重浊模糊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莫——暮 mu 傍晚至莫夜月明有——又 you 又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生——性 xing 资质,禀赋君子生非异也知——智 zhi 智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受——授 shou 教授、传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距——拒 ju 把守距关,毋内诸侯要——邀 yao 邀请张良出,要项伯倍——背 bei 违背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蚤——早 zao “晚”的反义词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益——溢 yi 涨水瘫水暴益酤——沽 gu 买酒酒酤于市芸——耘 yun 除草植其杖而芸得——德 de 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与——欤 yu 相当于“吗”可得闻与蜯——蚌 bang 河蚌民食果蜯蛤向——响 xiang 发出响声砉然向然卻——隙 xi 空隙批大卻,导大窾盖——盍 he 何,怎么技盖至此乎善——缮 shan 修治,拭擦善刀而藏之俾倪——睥睨 bini 斜着眼睛看俾倪,故久立与其客浯决——诀 jue 离别辞决而行乡——向 xiang 朝向北乡自刎支——肢 zhi 人的四肢四支僵劲不能动从——纵 zong 合纵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景——影 ying 影子赢粮而景从鉏——锄 chu 农具鉏耰棘矜棘——戟 ji 古代兵器鉏耰棘矜倔——崛 jue 突起,兴起倔起于阡陌之中厌——餍 yan 满足暴秦之欲无厌孅——纤 xian 精细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畜——蓄 xu 积蓄故其畜积足恃罢——疲 pi 疲惫衰弱罢夫羸老廪廪——懔懔 lin 危惧的样子而直为此廪廪也殴——驱 qu 驱赶今殴民而归之农县——悬 xuan 悬挂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女——汝 ru 你三岁贯女取——娶 qu 娶妻终老不复取帘——奁 lian 梳妆匣箱帘六七十卻——隙 xi 隔阂、嫌怨令将军与臣有卻裁——才 cai 刚刚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翼——翌 yi 明(日、年) 翼日进宰唱——倡 chang 倡导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录录——碌碌lulu 平庸无能公等录录辟——避 bi 躲避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堕——隳 hui 毁弃堕军实而长寇仇列——裂 lie 裂开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尊——樽 zun 酒器一尊还酹江月沈沈——沉沉chen 深沉暮霭沈沈楚天阔淬——粹 cui 淬火使工以药淬之陵——凌 ling 欺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振——震 zhen 惊恐燕王诚振怖王之威还——环 huan 环绕秦王还柱而走绌——黜 chu 罢免官职屈平既绌离——罹 li 遭遇“离骚”者,犹离忧也指——旨 zhi 旨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质——贽 zhi 见面礼厚币委质事楚被——披 pi 披散着被发行吟泽畔濯——浊 zhuo 混浊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契——锲 qie 刻遽契其舟觭——奇 qi 奇异当时虽觭梦幻想陼——渚 zhu 水中小块陆地朝发枉陼兮怳——恍 huang 恍然怳惊起而长嗟4.识别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