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子路负米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

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3、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5、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

那你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就像贪婪的魔鬼,带给中国人的是无穷的灾难,带走的却是中国无尽的财富。

鸦片的毒烟在中国的大地上蔓延,让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让无数士兵失去了挥动刀槍的力量,让无数的官吏为筹烟款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贪污受贿。

白银则像水一样流到英国人的海船上。

朝廷的有识之士对烟害忍无可忍。

湖广总督林则徐力主禁烟,上书道光皇帝说:“不革除烟害,十年后国家将没有可以筹集的饷银,没有可用之兵。

”道光皇帝感到了鸦片对满清统治的威胁,同意了林则徐的禁烟主张,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林则徐深知官场黑幕对禁烟的阻碍,先微服到广州召见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水军提督关天培,以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了解广东烟害,暗查与洋人勾结走私鸦片的官吏。

一切准备停当后,邓廷桢召集两广官员到总督府议事。

待官员们到齐,邓廷桢突然起身高声宣布:“钦差大臣林大人到!”官员们一震,未等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林则徐已在大堂肃然坐定。

林则徐威严地扫视一眼堂下的官员,令官员们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宁和恐惧。

林则徐正气凛然地说:“此次奉皇上之命到广州禁烟,凡勾结洋人贩卖鸦片者,一律严惩,自首者从轻处罚。

”堂下一片嘈杂,但无人站起招认。

林则徐冷笑一声,蓦然喝道:“伍绍荣、伊里布……!”被点贪官顿时魂飞魄散,惊恐中哪里会想到林大人微服查访,早掌握了他们助纣为虐勾结洋人情况。

关天培早已布下兵士,此时冲进大堂,将这些贪官污吏绑了起来。

肃清了内奸,林则徐立即向英国商人下书,勒令他们缴出全部鸦片。

“这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颠地在英国商馆高叫着,他是最大的鸦片商人,“一箱鸦片都休想从我手里拿走。

”“可是我们的许多鸦片就在码头的仓库里,林则徐已经封锁了港口。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1.《孝经》中的故事:《钮秉忠忠孝传家》故事背景: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钮秉忠的人,他是个孝子,为了尽孝敬养父母,不怕困苦,无论天气如何,他每天早上都要走十里山路去山上砍柴,扛回家给父母炊火取暖。

故事情节:有一天,钮秉忠砍柴刚好赶上下大雨,他湿透了身子,但为了孝敬父母,他并没有抱怨,继续砍柴、劈柴。

母亲见状,心生悲凉,问他为何不回家。

他恳切地说:“我是为了给父母取暖,请让我继续砍柴。

”父亲听到儿子的话,感动不已,泣不成声,对着儿子说:“忠孝传家,有志向的人应该学着像你一样顶礼膜拜山河万物。

你为我们取暖,就是在给我们尊崇,你的品德行为为我们带来了荣耀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面临困难和苦难,也要坚守孝道。

2.《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传承优良家风》故事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是主要角色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

故事情节:贾宝玉从小机智聪明,善良宽厚,对人友善。

他在贾府里与表妹林黛玉相互倾心,但他为了尊重家族的传统规则,选择放弃了爱情,配合家族的决定娶妻生子。

他对待家族的继承和身份更是持有一份敬畏和责任感。

他在红楼中恪守家训,尊敬姑妈和老姆,行事稳重,有礼有节,自觉地承担起作为家族传统继承者的责任。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以及尊敬家长、恪守规矩、守正出好的传统美德。

3. 《西游记》中的故事:《孟光修德归正》故事背景:《西游记》是明代长篇小说,其中孟光是一个小角色,却通过修德归正的努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故事情节:孟光是个无恶不作的盗贼头目,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然而,他遇到了唐僧一行人,被其正直和善良所感动。

他决定改邪归正,帮助唐僧取经,修行成正果。

在取经的路上,孟光经过了种种考验和磨炼。

他为了救师父唐僧,舍己救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最后,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宽恕,成为了正道人物。

弘扬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

弘扬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

弘扬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践承国学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你知道弘扬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楼护养吕【楼护养吕】楼护仗义。

念旧怜贫。

吕公夫妇。

奉养终身。

【原文】汉楼护、字君卿。

为人短小。

论议依名节。

听之者皆竦。

有故人吕公无子。

归护。

护身与吕公、妻与吕妪同食。

及护家居。

妻子颇厌吕公。

护流涕责其妻子曰。

吕公以故旧穷老。

托身于我。

义所当奉。

遂养吕公终身。

楼护与谷永。

同为五侯上客。

长安号为谷子云笔札。

楼君卿唇舌。

言其见信用也。

故人吕公夫妇依之。

身与同食。

并嘱其妻亦与吕妪同食。

妻子厌之。

且以义所当奉。

流涕责之。

其义也。

亦即其信也。

【白话解释】汉朝时候有一个人。

姓楼。

单名是一个护字。

表字就叫君卿。

他的身材生得很矮小。

他的谈论却依据了名节。

所以听他谈论的人。

大家都很有感动。

他有一个老朋友姓吕的。

没有儿子。

就到楼护的家里来靠老。

楼护就自己和姓吕的一同吃饭。

楼护的妻子和姓吕的妻子一同吃。

后来楼护告了老。

住在家里。

他的妻子们、就很有些厌恶姓吕的。

楼护就流着眼泪、责备他的妻子们说。

吕公是我的老朋友。

他因为家里很穷苦。

自己年纪又老了。

所以来托身于我。

在义气上面讲。

这是应该奉养他的。

于是竟养老姓吕的过了终身。

弘扬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冯谖焚券【冯谖焚券】冯谖弹铗。

客于孟尝。

收债市义。

焚券免偿。

【原文】周齐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

矫命。

以债赐诸民。

焚券而归。

孟尝君曰。

债收毕乎。

来何疾也。

曰。

收毕矣。

问。

何所市。

曰。

市义而还。

君府藏盈积。

惟寡义耳。

君曰。

诺。

后孟尝君废。

诸客皆去。

独赖冯谖。

得复其位。

冯谖初见孟尝君之时。

则曰无好无能。

孟尝笑而受之。

食无鱼。

出无车。

无以为家。

三弹剑铗。

孟尝如愿偿之。

人方疑其贪也。

乃感其恩而市义以报之。

卒至君废客散。

赖谖而复位。

义士之报人多矣。

【白话解释】周朝战国时候。

齐国有个冯谖。

替孟尝君到薛的地方去讨债。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美德一直被代代传承。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几个有关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希望能够生动、全面地展现这些美德的价值和作用。

故事一:孝心之美有一位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懂事而且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爷爷生病了,需要留在医院治疗。

为了照顾爷爷,小明主动请假回家。

他每天早上起床给爷爷准备好早餐,一边哄爷爷吃药,一边陪着爷爷聊天。

下午,小明还会给爷爷读报纸,陪爷爷散步,让他感到温暖和关心。

小明的行为让他的爷爷十分感动,也让大家看到了孝心之美。

故事二:诚实之美有一次,小红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掉落的钱包,里面有很多现金和一些重要的证件。

小红知道这是别人的财物,她犹豫了一下,毅然决然地决定把钱包带回家交给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并迅速将钱包归还给了他。

失主非常感动,送给小红一些奖励作为感谢。

小红的诚实让大家看到了诚实之美的价值,而她的行为也成为了身边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三:友爱之美小亮是一位很友善的小朋友,他总是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小零食。

有一次,小明生日的时候,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来家里开生日派对。

小明感到很伤心,但小亮没有忘记这个特别的日子。

他放学后来到小明家,带了一份特地做的生日蛋糕和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

小明和小亮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而快乐的生日,这让他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友爱之美。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用心关心他人,能够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幸福。

以上这些小故事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们却展现了我国传统美德的方方面面。

孝心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诚实之美教会了我们不论是在得到与失去中,都要保持诚实守信;友爱之美则提醒我们关心他人、分享快乐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传统美德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孝顺、诚实和友爱,用我们的行动来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

只有当每个人都肩负起责任,秉持着传统美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睦。

传承中华美德故事

传承中华美德故事

传承中华美德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1.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从小就
懂得谦让和孝顺。

有一次,孔融的母亲买了一些梨子回来,
让孔融先挑。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然后把剩下的梨子
留给哥哥们。

母亲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
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大的梨子留给哥哥们吃。


2. 《卧冰求鲤》: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懂
得孝顺。

他的继母不慈爱,经常虐待他。

但是王祥并没有因
此而怨恨她,反而经常照顾她。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
吃鲤鱼。

但是当时是冬天,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根本无法
捕鱼。

为了满足继母的心愿,王祥决定脱光衣服躺在冰上,
希望能用体温融化冰层捕鱼。

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地,最终得
到了两条鲤鱼。

3. 《黄香温席》:黄香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他小时候就
非常懂事,对父母非常孝顺。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为父亲扇风,让父亲凉快舒适;冬天时,他会提前为父亲暖被窝,让
父亲睡得温暖舒适。

这些故事都是中华美德的典范,它们教育我们要懂得谦让、孝顺、忠诚、勤奋等美德,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
值观和文化精髓。

通过传承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一、尊老爱幼1. “孔融让梨”- 故事内容: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的父亲拿了一盘梨,让孔融先拿。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孔融回答:“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 体现的美德:这个事例体现了孔融从小就懂得尊敬兄长、爱护幼弟的美德,这种尊老爱幼的品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教育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要尊重长辈,关爱年幼者,以和为贵,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2. “黄香温席”- 故事内容: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

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

”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传统美德的故事

传统美德的故事

传统美德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叫孝顺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他的父母。

有一天,他的父母生病了,小男孩日夜操劳,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不离不弃。

最终,他的父母痊愈了,而小男孩也因为孝顺父母而被赞誉为“孝顺子”。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诚实守信。

一次,他在路上捡
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小明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将钱包交给了失主。

失主感激不已,慷慨地奖赏了小明。

从此以后,小明因为他的诚实守信而备受村民们的尊敬。

故事三,《友爱互助》。

在一个农村,有两个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友爱无间。

一天,其中一个朋友
家里发生了火灾,另一个朋友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前去帮忙扑灭火势,并帮助重建家园。

从此,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
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让这些传统美德得以传承,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这些传统美德,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在家庭中、学校里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德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让传统美德在我们心中永不凋零。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有许多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是对后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孟子。

孟子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不离父亲的床前,细心照料。

有一天,孟子的父亲突然说,“天寒地冻,你还在这里照顾我,不去上学,不去工作,太不好了。

”孟子听后,坚决不离父亲的身边,他说,“父亲,儿子不忍心离开您,只要您能康复,儿子愿意为您分担一切。

”最终,孟子的父亲病愈了,孟子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张良的年轻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金子,但他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官府上交。

官府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正直,特地给他颁发了一面宝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忠良之士。

张良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三,《助人为乐》。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浩的人,他经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孟浩路过一条河,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河里,他二话不说,立即跳下水将老人救了上来。

后来,这位老人告诉孟浩,他是水神,因为孟浩的善行,决定赐予他一本《黄帝内经》,让他传承医术,造福人间。

孟浩从此成为了一位医道高手,为百姓治病救人。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反映了许多美德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孝道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为了让儿子孟子能够专心学习,三次搬家选择邻近好学的地方。

这个故事强调了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友谊故事:《岳飞与精忠报国》
岳飞与精忠交情深厚,精忠甘愿为岳飞献出生命。

这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友谊、忠诚的价值观。

诚信故事:《钟馗嫁妹》
钟馗为了守护百姓,嫁妹之事虽有苦衷但毫不犹豫。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讲信修身、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忍让故事:《荆轲刺秦王》
荆轲为国家大义,忍辱负重,最终奋勇刺杀秦始皇。

这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忍让、舍小谋大的美德。

孟浩然修身养性:《过故人庄》
孟浩然通过修身养性,淡泊名利,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清高淡泊、宁静致远的美德。

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的具体体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这些美德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有⼀个张⽼员外,⼼存慈善,喜欢施舍。

有⼀年,遇到荒收,⽶价上涨,⼀些狡猾*诈的商⼈,看到这个情形,反⽽把⽶粮存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百姓们没⽶吃,就起了⼤恐慌。

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员外这个情形,很是忧急。

于是,他就把家⾥的存⽶半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吃。

⼤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

但是,张⽼员外⼜想到⼀般贫苦的⼈,没有钱买⽶,仍然在挨饿,所以,他⼜办了⼀个施粥⼚,受施的⼈隔天领餐券,统计了⼈数,煮着⼤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三餐,每餐⽩粥⼀⼤碗,咸菜⼀⼩碟,许多⼈空着肚⼦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家都称颂张⽼员外是个活菩萨。

⽽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价⽐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商乘机赚钱,害得⼤家没有⽶吃,⾄于施粥的费⽤也不多,只要⼤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 张⽼员外不断地将⽶半价出售,⼜持续地施粥给穷⼈,家⾥的钱也渐渐⽤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因此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员外⼼⾥⼗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业停⽌了,⼀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费了吗?救⼈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才是!”想定了主意,张⽼员外就去和夫⼈商量,他的夫⼈也是⼗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孙,如果不是积德,万⼀⼦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银⼭也会⽤尽,如果积德给⼦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地房屋,就由你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饰也⼀起卖了吧!”员外听了,⼀直称赞夫⼈。

于是,两⼈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他们才停⽌。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1、《破釜沉舟》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

楚将项羽率兵渡江攻打秦军。

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士兵把战船全部沉掉,把灶锅统统砸烂。

楚军没有了退路,人人奋勇,终于战胜了秦军。

2、《孔融分梨》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

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3、《樊哙闯宫》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武帝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

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

立刻整衣上朝。

4、《诸葛恪得驴》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

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

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5、《荆轲刺秦王》战国末期,秦国大军在攻下了赵国后直逼燕国。

壮士荆柯自愿出使秦国,在向秦始皇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和赵国地图时,荆柯从地图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

但最终未能成功,荆柯英勇牺牲。

6、《解铃还须系铃人》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

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7、《少年柳公权》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倌晔本托吹靡槐屎米郑晃焕险吒嫠咚腥擞媒乓材鼙人吹酶茫ㄐ睦锊环>籽鬯螅沼谀芄恍樾南蛉饲蠼蹋靼琢瞬荒芙景磷月牡览怼?8、《硬汉子董宣》洛阳县令董宣刚直不阿,秉公执法,连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过,当众处决。

皇姐一气之下,告到皇帝面前。

在皇宫中,董宣拒理力争,皇帝也气得直瞪眼。

事后,皇帝却对董宣进行了奖励。

9、《特殊遗嘱》孙叔敖是楚国很有贡献的老臣,他临去世前留下遗嘱。

公子孙安听从父亲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丰厚的赏赐,只接受了楚王赏赐的一块荒芜之地--寝丘,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10、《玄奘取经》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路过高昌国,高昌国国王为了提倡佛教,极力挽留玄奘留在该国。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那你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范仲淹划粥糜城隍庙的晨钟一响,长山(今山东邹平县境内)城也就醒了。

寺内的和尚开始打扫寺院,城里城外的人家也开始了每日的劳作。

可范仲淹却是早醒着的,老子《道德经》中难释的篇章让他苦思了一夜。

他走出斋房,在大殿前的白皮松下伸展着困乏的腰身。

他不能睡,还要早早地赶到书馆去向先生求教。

范仲淹两岁失去了父亲,母亲易嫁,将他从苏州吴县的江南水乡带到了这里。

家中贫寒,幼时启蒙的学习在村中的义学学堂就可以了;长到少年,立志以天下为已任的小仲淹要深造,就只有到县城士绅办的书馆去求学了。

这苦了范母,但她知道儿子的远大志向,于是向四邻求借了些钱,将小仲淹送到长山城。

无钱和富家子弟同住书馆,范母又携小仲淹到城隍庙求住持在庙中借宿。

慈悲为怀的住持为范母的爱子之心感动,扫出一间低矮潮湿的斋房供范仲淹寄宿读书。

母亲走后,这里就变成了范仲淹的家。

他用冷水冲洗了头,苦读了一夜的脑袋终于清醒过来。

他要吃早饭了。

饭是半夜做好的,在一只钵盂里。

那是用二两糜子熬成的粥,两个时辰,那粥便凝成了皮冻状。

他用刀将粥糜划成四块,两块是他的早饭,另两块就要等到晚上享用了。

每当中午和半夜,他都很饿,但他忍耐着,只要有书读,他的心底就是快乐的。

他要上学了。

恰在这时,他的一位商贾子弟的同窗匆匆赶来,身后跟着一位仆人,仆人拎着一只食盒,食盒里放着精美的菜肴。

“范仲淹,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同窗兴致勃勃地说。

仆人将食盒放到斋房中破旧的书桌上,打开盒盖,菜肴诱人的香味立即飘散了出来。

“我把你天天吃粥糜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你是个有抱负的人,教我给你送来这些好吃的补补身体。

”同窗很真诚地对范仲淹说。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

10个中华美德故事

10个中华美德故事

10个中华美德故事1. 孝顺。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孟子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有一天,孟子听说国君要招贤士,他便告别母亲,前去应征。

国君问他,“你孝顺母亲吗?”孟子回答,“是的,我孝顺母亲,我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国君大为赞赏,便任命他为官。

孟子孝顺母亲的美德感动了国君,也得到了他的认可。

2. 诚实。

相传古代有一个诚实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农民,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在田里发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张三没有私吞,而是将钱包交给了官府。

官府知道他的诚实守信后,奖励了他一大笔钱财。

张三因为他的诚实守信,得到了官府和乡邻们的尊重和赞扬。

3. 勤劳。

古代有一个勤劳的故事。

有一个叫李四的农民,他勤劳耕种,勤奋劳作。

他每天都早出晚归,辛勤耕种。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田地收成颇丰。

由于他的勤劳,他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受到了乡邻们的尊敬。

4. 诚信。

古代有一个诚信的故事。

有一个商人叫王五,他做生意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外地做生意,得知当地的居民因为干旱而缺水,于是他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大笔钱财给当地的居民。

他的诚信和善良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扬和感激,也为他的生意带来了好的口碑。

5. 忠诚。

古代有一个忠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李六的武士,他对国家忠诚不二。

有一次,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李六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与敌人浴血奋战。

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6. 仁爱。

古代有一个仁爱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赵七的富商,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

他经常资助贫困的人,帮助孤儿寡母。

他的仁爱之心感动了许多人,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7. 谦虚。

古代有一个谦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刘八的学者,他谦虚好学,虚心向他人请教。

他不骄不躁,不自满自足,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因为他的谦虚,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是人们所推崇和追求的品质。

这些美德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更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些故事吧。

故事一,忠诚孝顺的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织女原本是天界的一对恋人,因为违背了天规,被贬到人间,分开了两地。

但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因此而减淡。

每年的七夕夜,他们都会借助喜鹊搭成的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亲人表现出无尽的爱和孝顺。

故事二,孝敬父母的孟子。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次,孟子为了孝敬父母,特意远赴远方去寻找一种名贵的药材。

他不辞辛苦,最终找到了药材,带回给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心存感恩,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

故事三,诚实守信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朝的一位航海家,他多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开拓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在他的船队中,诚实守信的品质被严格要求,他们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赢得了外国人的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四,勇敢正义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一位名将,他在抵抗金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常勇敢和正义的品质。

他率领部队多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南宋的抵抗金国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正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不义,才能守护家国、捍卫正义。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它们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让这些美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践承国学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你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岳飞报国岳飞报国岳飞兵寡。

善破众军。

尽忠报国。

盖世功勋。

【原文】宋岳飞、善以少击众。

朱仙镇之役。

以五百人。

破金兀术众十余万。

秦桧与兀朮通。

矫诏召飞父子下狱。

令中丞何铸推鞫。

飞裂裳示铸。

背涅尽忠报国四字。

铸以白桧。

桧改命万俟卨复鞫。

竟以莫须有三字定案。

岳武穆、忠勇之将也。

每出师。

号令严明。

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

尽召诸将谋之。

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

无敢退者。

每升官。

必曰将士效力。

飞何功之有。

惟其有人无我。

故所向无敌耳。

【白话解释】宋朝有一个大忠臣。

名叫岳飞。

最能够用少数的兵丁、去战胜那多数的军队。

朱仙镇地方这一场战争。

岳飞只用五百个的兵丁。

就攻破了金邦里兀朮的兵十几万。

后来有个奸臣秦桧和金兀朮私通。

就假造了诏书。

把岳飞父子们召回来、下在牢狱里。

叫那御史台里举察非法行为的官、名叫何铸的。

去推求审问他。

岳飞把上身衣服裂开了、给何铸看。

背上有他母亲刺的尽忠报国四个字。

何铸就把这一番情形对秦桧说了。

秦桧又改换命令叫万俟卨去复讯。

竟用莫须有三个字定了案。

把岳飞父子们暗地里弄死了。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孟容制强孟容制强孟容执昱。

贷债令偿。

不奉诏旨。

抑制豪强。

【原文】唐许孟容、为京兆尹时。

神策军吏李昱贷富人钱。

不偿。

容收昱械系。

立期使偿。

上遣中使宣旨。

送昱回本军。

容曰。

臣不奉诏。

臣为陛下尹畿。

非抑制豪强。

何以肃清辇下。

钱未偿。

李昱不可得。

上嘉许之。

京城震栗。

许止净谓富人重利盘剥。

固为害。

而贷者抗债不偿。

尤为害。

故袒护富民。

自非良吏。

若矫枉过正。

袒护贫民。

佃田抗租。

欠钱赖债。

致信用丧失。

风俗败坏。

更进一步。

即为攘夺。

此孟容所以抑制豪强也。

【白话解释】唐朝时候。

有个姓许名叫孟容的人。

在京兆做县官的时候。

有一个做神策军官的。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生病了,他整天躺在床上无法起来。

小明每天早上都起床给爸爸端水洗脸,送药给爸爸吃,还帮他按摩身体,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小明知道爸爸生病了很辛苦,所以他尽力做好一切事情,希望爸爸能尽快康复。

后来,爸爸的病慢慢好转了,他非常感激小明的孝顺和关心,觉得自己很幸福有这么一个好孩子。

故事二:诚信守信
有一位建筑商叫李先生,他非常讲诚信。

他和客户之间签订合同时,总是保证按时交付工程,并且保证质量。

有一次,他接了一个修建大楼的工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他还是按照合同上的时间保证,准时交付了工程。

他的客户对他的诚信印象非常深刻,以后有其他工程都会优先考虑找他合作。

因为李先生一直遵守着他的承诺,所以他得到了其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故事三:友善待人
有一个姑娘叫小红,她非常友善。

她总是微笑着对人们问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有一天,小红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太太拎着沉重的袋子往回走,她马上上前帮助老太太扛起袋子,一起回家。

老太太非常感激小红的帮助,她说小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好姑娘。

小红因为她的友善,结交了很多朋友,人们对她充满了喜爱和赞赏。

这些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表达了孝顺父母、诚信守信和
友善待人的价值观念。

同时,这些故事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美德,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

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因素,最具凝聚力、最具亲和力。

那你知道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传统美德的故事:孔子尽礼诗曰:至圣孔子,老聃①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

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

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

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

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

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

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

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

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

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

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

那你知道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程妻守鞋诗曰:程鹏举妻,相夫心坚,易鞋卅载,破镜重圆。

元朝程鹏举同他的妻子本来都是被张万户掠来的。

后来强迫他们两人结婚,妻子叫程鹏举逃走,程鹏举疑心她是来试探自己的志向,就去告诉张万户,张万户就把程鹏举的妻子打了一顿。

过了几天,她又叫程鹏举逃出去,程鹏举越加疑心了,又去告诉张万户。

张万户就发怒了,把她卖给了别人家。

程鹏举的妻子临走的时候,把自己一只绣鞋,换了程鹏举一只鞋子,并且对她的丈夫说:“将来我们拿了这只鞋子相见。

”程鹏举到了此时,才知道妻子的诚意,非常感动,于是就逃走了。

程鹏举的妻子把纺纱织布的钱积蓄下来,偿还了被卖的身价银子,就到庵里去做尼姑。

过了三十几年,程鹏举虽然富贵了,但是不再娶妻。

后来打听到妻子在庵里做尼姑,就拿了她的一只绣鞋去迎接她回来,从此两个人破镜重圆,白头偕老。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申国家规诗曰:申国夫人,严于教子,事事循规,必恭敬止。

宋朝的荣国公吕希哲,他的母亲申国夫人教导儿子样样事情都要循规蹈矩。

吕希哲只有十岁的时候,无论寒来暑往,整日站在他的母亲身旁,母亲不让他坐他是不敢坐的,天天一定要衣冠整齐才能见长辈。

平常在家里,不管天气怎样热,在长辈身边,也不准脱去头巾和鞋,衣服必定要整齐,更不准到茶坊酒馆里去,所以市井上不正当的言语,不正当的声音,吕希哲的耳朵里并没有听到过;不正经的书本,吕希哲的眼睛里没有看见过。

因此后来吕希哲成就了有德行的、与众不同的大人物。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天祥衣带诗曰:宋文天祥,涕泣勤王,惟义是尽,衣带名扬。

南宋名臣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

在他降生的时候,文家屋顶上云霞笼罩,故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字宋瑞,又字履善。

当他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在乡贤祠里瞻仰欧阳修、胡铨等忠臣节义之士的牌位时,看到谥号中都有一个“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说:“人如果不能以忠义的节操,身居庙堂之上为万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文天祥二十岁那一年来到临安,在集英殿参加进士考试。

当时正值理宗当政时期,政局废怠士气难振。

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主题,写出了上万余言的策论。

他有感于人心的不安与政局的动荡,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循从古范、忠义浩然的志节。

这篇策论给了理宗至深的感动,他亲自提名文天祥为殿试第一名。

当时的考官、著名的学者王应麟在奏章中说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实乃国家之福。

”理宗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大元军队出兵攻打宋朝,宦官董宋臣提议迁都。

迫于权势当朝群臣竟无人提出反对,而只有文天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上书请求朝廷惩治董宋臣,以使上下团结一心。

他的胆识与勇气,倾朝之人都为之叹服。

宋度宗时期,文天祥在湖南提刑的任上,拜见了故相江万里。

老宰相对文天祥的志节早有耳闻,因而心中有着许多对后生晚辈的托付与期许。

真是“感伤犹记旧江山”,看到山河变化、国事衰微,老宰相内心非常感伤,他说:“我已经老了,眼见天时、人事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对大宋的江山社稷,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担忧。

我主持国政多年,见过多少宦海沉浮、人事兴替,不难预见将来拯济国家的重责,必然落在你的肩头之上。

你的责任是千钧之重,任重而道远啊! ”德祐初年江上告急,朝廷号令天下起兵勤王,护卫大宋国土。

文天祥手捧诏书,忍不住泪如雨下。

眼见“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号召各地豪杰之士起兵护国,短短时间就聚集了数万人之多。

文天祥的朋友观察到时局的动荡与成事的艰难,不禁忧心忡忡地说:“当今的现况,元军势不可挡,所向无敌。

而您以万余名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独自面对虎狼一样的元人大军,这和驱赶群羊去搏击猛虎有什么区别!您一向深谋远虑,不会看不到局势的严重性吧? ”文天祥说:“我怎么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然而我大宋朝廷照顾养育天下臣民,达三百多年之久,没有国哪有家!而今正值国家危难之时,朝廷在全国上下征集兵力,却见不到一兵一卒入关响应。

每每想到这里,我内心深处的沉痛与忧虑,一直都无法释怀,所以才如此不自量力,牺牲自己而在所不惜。

如果我们的义举,能感得天下忠臣义士闻风而起,共同为大宋社稷江山而献身效力,那局面或许还能够得以挽回。

”文天祥捐出自己的家产充当军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每每言及天下国家大事,他总是忍不住泪如雨下。

他手拄几案,无限感伤地说:“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眼见神州陆沉、国土沦丧,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共同存亡,以至诚的忠义表达对大宋国土誓死的效忠。

面对军事上敌强我弱的形势,朝廷一心想要苟且求安,向元军求和。

然而文天祥上书极力地反对,他说:“朝廷面临敌军的进攻,持着姑息纵容的态度,而缺乏奋发自强、刚乾决断的忠义之气。

”他请求朝廷惩治一意投降的求和派,以振大宋将士的士气。

当时所向披靡的元军锐不可挡,他们挥戈南下,给予南宋王朝沉痛而又致命的一击。

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前往皋亭山,与元丞相伯颜谈判。

然而,他却被伯颜派兵拘捕了起来。

誓死不降的文天祥,在被押送到元大都的路上,与同伴从镇江逃了出来。

他们好几度落入了元人之手,但谁都不忍心加害于他。

历经风餐露宿种种艰困,避过围追捕截重重障难,他们途经扬州、通州等地,乘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南宋故土。

在长江航行之时,文天祥凭栏临风,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然而好景不长,在元将李恒出其不意的猛烈进攻之下,文天祥兵败而走。

李恒穷追不舍地追到了方石岭,文天祥妻子儿女不幸被元军捕获。

就在局势最为危急之时,部将时赏谎称自己就是文天祥,从而分散了敌军的注意力,使文天祥得以借机逃走。

在元人的严刑拷打之下,时赏临刑前始终奋骂不屈,最后慷慨捐躯。

接二连三的沉痛的打击,并没有摧折文天祥忠勇保国的志节,他从悲痛之中重新振作起来,收拾余兵出军循州,进驻南岭。

然而不幸的是,军中却开始流行一种很严重的瘟疫,文天祥的爱子死于这场瘟疫之中。

在五坡岭他们遭受到了元将张弘范军队的致命突袭,文天祥寡不敌众,不幸被俘。

他被押送到了潮阳,受到张弘范的当庭审讯,在左右士卒威逼下拜的喝令声中,文天祥威而不屈地肃立于大堂之上,他气宇轩昂,志节凛然,目光赫赫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张弘范转而以待客之礼来接待他。

元军攻破厓山的时候,他们欢歌达旦地大摆宴席以示庆贺。

弘范乘兴规劝文天祥说:“南宋亡国了,丞相您的忠孝之心也随之仁至义尽。

如果您能以效忠宋朝之心来奉事元朝,那宰相的位置除了您还会是谁的? ”文天祥忍不住悲从中来,泪流满面,他说:“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而又无力救拔,为人臣子的人死有余罪,就是献出生命都无以挽回,怎么可能苟且偷生、背叛主上呢?”弘范感佩他是一位真正的忠臣义士,就派人护送文天祥前往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市)。

文天祥连续八天八夜不吃不喝,试图以死来抗争。

到了大都,他彻夜未眠,在舒适的住所中,他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到通宵。

不久之后,他就被移送到了兵马司。

元世祖忽必烈惜才爱才,对忠臣良相非常敬重。

他深知在马上打出来的天下,唯有任贤举才,方得以保有江山的永固。

王积翁进言说:“南宋朝廷的文武大臣,无论是才识还是气宇,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文天祥相比。

”于是忽必烈派他去劝降,文天祥说:“国家灭亡,为人臣子就是以死相报,都不足以报答朝廷,怎么能够苟且求安呢!俗话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

如果还想在新朝谋得一官半职,就此背弃我谨持一生的忠义,那用这样的无德之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天祥在大都被囚禁了三年之久,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

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

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

元世祖忽必烈有意想要将他释放,但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他们认为,以文天祥那不可摧折的忠勇志节,必然会继续号令天下之士,转战于大江南北。

必将成为元朝永远的隐患,放了他,如同放虎归山。

于是忽必烈亲自提审,做最后的劝降,文天祥以外臣之礼长揖不跪。

忽必烈许下承诺,只要他归顺元朝,就任命他为宰相,但是文天祥拒绝了。

他说:“身为宋朝宰相,朝廷对我的深恩如同大海一样地深广,我誓死效忠的志节永生都不会改变,怎么可能会侍奉二主呢?”看到他的气节无法动摇,忽必烈问道:“那你希望我们如何处置你? ”文天祥说:“赐我一死吧。

生为宋臣,与国家共存共亡,我了无恨憾。

”元世祖内心复杂,默默无语,挥手派人把他带了下去。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元世祖下诏对他施行了死刑,然而就在令下不久,他又传下了一道诏谕,下令行斩立即中止,但为时已晚。

临刑之前文天祥坦然而又从容地说:“我大事已了,无所遗憾。

”他面向南方,对着大宋国土遥遥而拜。

文天祥就义之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了一首赞文,赞文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就是说,孔子说的杀身成仁,孟子说的舍生取义,因为这个义气能够尽到极点,所以那个仁心,也就到了极点了,读了圣贤人的书,究竟学了些什么事,我到了今天以后,才勉强可以说得没有惭愧了。

当时,他年仅四十八岁。

自古至今的志士豪杰,无论身处怎样的风云变幻之中,没有任何力量能摧折动摇那不屈的仁义志节。

所谓信大义于天下,浩然正气时隔万世,仍为人们永续传扬。

这是万古不变的仁义,它深合天理之正,足以安天下之心。

在殷商衰微之际,周朝以德建国,取代了商朝。

伯夷、叔齐以孤弱的体躯,试图去抵挡来自八百诸侯的进攻,就是三尺儿童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然而他们却愿意坚守不移,至死而无悔。

孔子赞美他们是“求仁而得仁”,了无怨尤,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报恩唯有厉清忠”,南宋到了德祐年间气数已尽,信国公文天祥作为一国的柱石,在国家民族的危亡之际,转战往还于大江南北之中,力图收复失土。

他忠孝两全,守仁守义直到最后。

朋友劝止不了他,弘范屈服不了他,索罗宰相也逼降不了他。

纵使历经千辛万苦,兵败被执,却始终摧折不了他忠勇不屈的意志。

他的从容就义、他的视死如归,正是缘于他“所欲有甚于生者”。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句:“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