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1
计算机的发展史
机算机发展史(一)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是ENIAC,即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
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
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J. 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博士(John W. Mauchly)。
这台计算机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
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
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ENIAC机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的4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种学科可以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相提并论。
下面介绍各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系统的特点: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
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二、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应用以科学计算和各种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控制。
三、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型机也蓬勃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30~1950)
早期的电子计算机:莫奇乐和艾克特1946年的设计 的30吨重的计算机 基于冯 诺依曼模型的计算机:1950年诞生于宾夕法 尼亚大学的计算机
冯 诺依曼和他 设计的计算机
计算机的诞生(பைடு நூலகம்950至今)
• 1.第一代计算机(1950~1959)只 有专家们才能用,使用真空管作为 电子开关
• 2.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5)中 小行企业也能使用,使用了晶体管
• 3.第三代计算机 (1965~1975)使 用集成电路,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
现代台式电脑
4.第四代计算机(1975~1985)出现微 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 5.第五代计算机(1985至今)人们发明 掌上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出现第二代 储存媒体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机械计算机(1930年以前)
• 17世纪,法国人帕斯卡发明可以 用来加减运算的计算机器
• 17世纪后期,德国人莱布尼兹发 明可以用来加减乘除运算的计算 机
• 19世纪初期雅卡尔发明提花机
• 1823年,巴比奇发明一种差分引 擎
• 1890年,美国人何勒里斯设计具 有编程功能的机器
雅卡尔的提花机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 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的Wilkes和他 的小组建成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 EDSAC,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5
• 1951年:6月14日,当时已在雷明顿—兰德( Remington-Rand)公司任职的莫契利和埃克特再次 联袂制造的UNIVAC计算机正式移交美国人口普查 局使用,从而使电脑走出了实验室,开始为人类社 会服务,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12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 法尼亚大学,它的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
13
这是一个由18000个 像小 灯泡一样大的电子 管组成的庞然大物,它的 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 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 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 房间才能存放, 它不仅 体积大.重量重,用电多, 造价高,可靠性差,而且 只有专家才能使用它.
1
第一课 计算机基础
电子计算机(computer),简称计算机,俗称电脑,是20世纪 人类最伟大.最卓越的科技成就之一.
2
[史前时代:1623——1895]
•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 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 台机械计算机
3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 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26
• 8月12日,经过了一年的艰苦开发,由 后来被IBM内部尊称为PC机之父的唐.埃 斯特奇(D.Estridge)领导的开发团队完 成了IBM个人电脑的研发,IBM宣布了 IBM PC的诞生,由此掀开了改变世界历 史的一页。
23
• 1974年:4月1日,Intel推出了自己的第 一款8位微处理芯片8080。
• 12月,电脑爱好者爱德华.罗伯茨( E.Roberts)发布了自己制作的装配有 8080处理器的计算机“牛郎星”,这也 是世界上第一台装配有微处理器的计算 机,从此掀开了个人电脑的序幕。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智能客服:如银行、电商等企业的 客服系统
智能驾驶: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 机等
电子邮件:发送 和接收电子邮件
实现信息交流
即时通讯:实时 在线聊天如QQ、
微信等
网络会议:远程 视频会议实现多
人在线交流
网络购物:在线 购物如淘宝、京
东等
网络支付:在线 支付如支付宝、
微信支付等
网络教育:在线 学习如网络课程、
1946年ENIC诞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年EDVC诞生被认为是第一台具有现代计算机结构的计算机 1952年UNIVC诞生被认为是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1958年IBM 7090诞生被认为是第一台具有现代计算机功能的计算机
1946年ENIC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1952年UNIVC诞生标志着商用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1964年IBM System/360诞生标志着大型机时代的开始 1970年代大型机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科研等领域 1980年代大型机逐渐被小型机和个人电脑取代
云计算: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 大数据处理
添加标题过数据分析挖掘数据 价值
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决 策和预测
物联网的定义: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物联网的应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物联网的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安全化
深度学习技术的发 展:提高人工智能 的智能程度和适应 性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的发展:提高人工 智能与人类的交互 能力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 发展:提高人工智 能的感知能力和识 别能力
强化学习的发展: 提高人工智能的自 主学习和决策能力
汇报人:
智能家居:用于智能家电、 智能安防等家居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早期计算机的诞生(1940年-1950年代)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还处于早期阶段,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但催生了计算机科学的诞生。
早期计算机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代表性的计算机有ENIAC和EDSAC。
这些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对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第二阶段:集成电路的应用(1960年-19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应用,计算机开始变得更小巧、可靠且运行速度迅速提升。
计算机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从而使得计算机逐渐应用于工商业领域。
IBM System/360 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它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标准,为多种应用提供了支持。
3. 第三阶段:个人计算机的普及(1980年-1990年代)这个阶段,个人计算机(PC)的普及成为计算机发展的新特征。
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改进带来了计算机的大众化,PC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苹果公司的 Macintosh 和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4. 第四阶段:互联网的兴起(199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起来,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资源,例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等。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5. 第五阶段:人工智能的崛起(2000年代至今)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使得计算机能够模仿和学习人类的智能行为,以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结:经过几个重要的阶段,计算机从早期的庞大设备发展为现在随处可见的便携式电子产品,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幅提升。
计算机发展史
CPU
控制器
13
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RAM,叫做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负责 临时存放等待使用CPU数据。内存中存储的信息可 以改变,关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后信息全部消失. 内存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
另一类是ROM,叫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出不能 写入,断电后它的内容不会丢失。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我们与计算机之间进行联系和对话的工具, 比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手写板、扫描仪、数码相机、 数字摄像机、计算机触摸屏等。而键盘和鼠标则是计算机 中最基本的输入设备。
19
电脑的组成
键盘
键盘是我们与计算机交流时的助手,我们可以通过 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下达命令。键盘通常包括主键 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键区、小键盘区、信号显示 区五个区域。
运算功能 控制功能 存储功能
输入功能 输出功能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8
电脑的组成
显 示 器 主 机
键盘
鼠标
音箱
9
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它的功能非 常的强大,管理所有文件资料和信息,我们要电脑 完成的工作都由它负责。同时,给其它成员分配工 作。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运算、控制、存储等各项繁 重的工作。
24
这些部件有序装配--主机-通过电缆与其它外部设备连接--电脑
25
运算器 CPU 主机 内存储器 硬件系统 外设 计算机系统 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软件 网络系统软件
26
控制器 软盘 硬盘 光盘
10
主板
主机大总管
CPU
光驱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重量 30吨 10kg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二、计算机发展历史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
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
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
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
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发展历史时间线
计算机发展历史时间线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埃尼阿克
1946-1958年: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1964-1971年: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1971年至今: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56年:人工智能元年;IBM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硬盘
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交付使用
1965年:摩尔定律
1969年:ARPAnet诞生,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网络,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
1971:英特尔公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CPU––4004微处理器,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
1975年: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1981年: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IBM 5150,IBM为其命名为IBM PC。
配置了16位、4.77MHz 的Intel 8088微处理器
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1985年:微软发行第一个图形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基本操作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基本操作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和PC机比较 ENIAC PC机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二、计算机发展历史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4、第四代计算机1971~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2 计算机特点 1、具有逻辑判定能力,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地进行工作 2、运算速度快 3、计算精度高 4、存储容量大,记忆能力强§3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 5、办公自动化 6、人工智能§4 计算机组成一、PC机硬件基本配置 1、主机:机箱、电源、主机板、CPU、内存、接口卡、硬盘、软驱、光驱 2、显示器 3、键盘、鼠标 4、音箱、打印机二、PC机主要部件与技术指标1、 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做在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中,称为中心处理器CPU,也即微处理器;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用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并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CPU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档次;反映CPU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主频与字长; 1字长:CPU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bit ,它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运行速度; 2主频: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单位是MHz;主频越高,CPU速度就越快; PC 机中用过的CPU CPU 字长位主频MHZ 兼容芯片 8088 准16 位 5 80286 16位 7~15 80386 32位 20~33 AMD、IBM、Cyrix 80486 32位 25~100 5X86 Pentium586 64位 66~166 6X86、K5 Pentium MMX 64位 166~233 PⅡ赛扬 64位 233~600 K6 PⅢ 64位 600~800 K72、主机板主机板上有CPU插座、内存插座、ROMBIOS、 CMOS及电池、输入输出接口和输入输出扩展槽系统总线等PC机的主要部件;不同档次的CPU需用不同档次的主机板;机板的质量直接影响等PC机的性能和价格;流行的主机板生产厂家有华硕、技嘉等3、内存储器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中的信息是用“1”和“0”组成的二进制的形式来表示,一个二进制位为1 bit比特 ; 存储器所能容纳的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度量单位是“字节”BYTE;八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 1 KB千字节 = 1024 字节 1 MB 兆字节 =1024 KB 1 GB千兆字节 =1024 MB 内存储器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PC机的内存做成内存条形式,目前流行的内存条容量有64MB,128MB;不同档次PC机的内存条不兼容引脚;4、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用来存储大量的暂时不处理的数据和程序;外存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在停电时能永久地保存信息; 最常用的外存储器是软磁盘、硬磁盘和光盘; 硬盘:其特点是固定密封、容量大、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磁盘片和驱动器做在一起;又叫固定盘;硬盘是PC机主要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用户数据等存放的地方;目前流行硬盘的容量有6、3、8、2、10、15GB等;闻名品牌有IBM、 Seagate 希捷、Quantum昆腾、Maxtor 钻石等软盘驱动器:软盘容量小、速度低,但价格便宜、可脱机保存、携带方便,主要用于数据后备及软件转存;目前PC机所用的软盘都是3.5英寸软盘,容量为1.44MB;在3.5英寸磁盘中写保护口打开时为写保护; 光盘驱动器:目前PC机所装的光盘都是只读光盘CD-ROM,速度为24速到40速;5、键盘和鼠标器 1键盘:键盘一般使用101~104键,有大小两种插口,某些品牌机使用小插口; 2鼠标: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一般使用比较便宜的机械式鼠标;插口有矩形COM 口和小圆形两种,某些主机板没有小圆形鼠标插座;6、显示器显示器:除了笔记本电脑使用液晶显示器以外,台式机一般使用与电视机相似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目前PC机都采用彩色显示器,大小为14、15及17英寸; 显示卡:显示器需要通过显示卡与主机相连,若用于图象处理或大型游戏,需采用较好的显示卡;7、打印机针式打印机:价格低,但噪声大,打印质量差; 喷墨打印机:价格低,噪声小,打印质量好,可打印彩色,适合家庭使用,但消耗费用高墨盒贵; 激光打印机:速度快,分辨率高,无噪声,价格高,难实现彩色打印;8、机箱与电源机箱有立式与卧式两种,目前PC机的机箱与相应电源及主板配套都是ATX机箱,具有节能功能,其开关为软开关按钮,关机时机内还带电;几年前的机箱则是AT机箱,采用硬开关;9.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技术是把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各种媒体有机组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 多媒体的硬件设备有光驱、声卡、音箱、图象采集卡、电视卡、触摸屏等;目前一般的家用机都有前三项部件,可以播放音乐和电影VCD;三、软件系统1、软件定义所谓软件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的各种程序系统和文档资料;它和硬件有密切的联系,没有软件的硬件称为“裸机”,没有任何用处;同样的硬件,配置不同的软件,其功能也大不一样;如DOS与Windows;2、计算机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治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以及开发其它软件的软件;有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程序、支持软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操作系统,它是控制和治理计算机的核心;用来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进行统一的治理和调度;它也是人和计算机的操作界面,我们使用计算机就是和操作系统打交道,我们学习使用计算机就是学习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UNIX等;目前普遍使用Windows 98/95; 应用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如财务软件、学籍治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可以由用户自己编制,也可以由软件公司编制;如 Microsoft office 就是微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包,包括字处理软件 Word、表格处理软件 Excel、演示软件 Powerpoint等;第二章 Windows98 §1 Windows98 入门一、Windows98的启动和退出 1、启动:打开电源开关后等待一分钟左右,系统自动进入Windows 98登录界面,用鼠标左击确定按钮或按键盘上的Enter键; 2、退出:先退出所有应用程序,再按Alt F4键或用鼠标依次左击:开始按钮→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是注重:不要在退出Windows 98以前直接关机或按“Reset”按钮二、Windows98基本界面1、桌面2、图标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3、开始按钮:程序、查找、文档、运行、帮助4、任务栏:任务按钮:快速启动栏中英文输入法标志时间标志§2 Windows98基本操作功能键盘区编辑键区打字机键盘区 fficeffice" /> ○○○一、键盘介绍 1、Enter 键:回车,确认命令、段落结束换行 2、Shift 键:换档,按下此键,可输入表示上档符号或改变字母大小写; 3、CapsLock键:字母锁定,按此键可切换字母大小写;注重对应的CapsLock 指示灯; 4、放弃键Esc:放弃操作; 5、空格键:产生一个空位置; 6、删除键Delete: 删除选中对象或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7、插入键Ins:插入/替换状态切换; 8、退格键“←”: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9、PgDn/ PgUp:屏幕画面向下/上翻滚一页; 10、Tab键:输入制表符,使光标进一大格; 11、Home/ End :光标移到行首/行末; 12、光标键:光标上、下、左、右移动; 13、控制键Ctrl及变换键Alt :通常和其它键配合来实现非凡功能,如快速功能选择等; 14、功能键:F1~F12二、鼠标操作 1、左击单击:选中某个对象或启动按钮 2、双击:启动某个对象选中 Enter 键 3、右击:启动快捷菜单 4、拖动:按住左键不放,移动鼠标把对象拖到某个位置再松开;可改变对象位置或大小;三、开始菜单 1、程序:显示可运行的程序清单 2、文档:显示近段时间打开过的文档 3、设置:对计算机进行设置 4、查找 5、帮助 6、运行 7、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四、桌面图标的操作 1、排列图标:右击桌面→排列图标→按名称等 2、图标换名:右击图标→重命名→输入新名字 3、删除图标:左击图标→Delete 4、增加图标:右击桌面→新建→快捷方式 5、运行:双击图标 6、改图案:右击图标→属性→快捷方式→更改图标→选取合适图案→确定--------------------------------------------------------------------------------§3 Windows98应用程序简介一、Windows98应用程序 Windows98应用程序有记事本、写字板、计算器、画图、游戏等; 启动步骤:开始→程序→附件→应用程序二、窗口特性 1、控制菜单图标:窗口左上角,左击此图标有一菜单; 2、标题栏:窗口最顶端 3、最大化还原、最小化、关闭按钮:在窗口右上角,最大化按钮是三个按钮的中间一个,可把窗口扩大成跟桌面一样大,扩大后此图标变成还原按钮,还原按钮可把窗口还原成扩大以前的大小;最小化按钮是三个按钮的左边一个,它可把窗口缩小并放在任务栏上,要把最小化后的窗口还原,只要用鼠标左击任务栏上相对应的窗口;关闭按钮是最右边一个,用来关闭窗口; 4、菜单栏 5、工具栏 6、垂直、水平滚动条 7、状态栏三、活动窗口与非活动窗口: 1、活动窗口:可以在其中进行操作的窗口叫活动窗口,每个时间只有一个活动窗口,活动窗口标题栏为兰色; 2、活动窗口的切换:单击非活动窗口、单击任务栏、 Alt Tab 、 Alt Esc四、退出程序单击关闭按钮、双击控制菜单图标、文件→退出;五、计算器 1、启动步骤: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 2、类型选择:查看→标准型/科学型六、游戏 Windows98的游戏有扫雷、纸牌、空档接龙、红心大战 1、启动:开始→程序→附件→游戏→游戏名 2、学习游戏方法:帮助→帮助主题→目标/规则/显示§4 记事本及中文输入一、进入记事本:1、进入: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进入记事本并新建一个”无标题“文档;2、记事本的文档:用记事本所写的文章称为文档;记事本的文档是一个纯文本文件.TXT,即只有文字及标点符号,没有格式;3、记事本的文档操作: 1新建文档:文件→新建 2打开文档:文件→打开→选择要打开文档的路径即文件保存在计算机里的位置→找到并选中此文档→打开 3保存文档:文件→保存→选择要文档保存的路径→在文件名一栏中输入文档的名称→保存;只在第一次保存时需进行后四步操作; 4另存为:操作跟第一次保存操作相同,另存为操作是把原文档更换文档名称或文档路径后重新存储;二、中文输入法1、中西文的切换: 1中西文的切换:按 Ctrl 空格键或则单击任务栏的文字切换按钮En →选择输入法 2中文输入法切换:按Ctrl Shift键或则单击任务栏的文字切换按钮En→选择输入法2、输入法状态图标 1输入法标志 2输入法切换 3全/半角切换 4中/西文标点切换 5小键盘三、智能ABC输入法 1、智能ABC输入法的两大特点:音形混合、智能词组 2、智能ABC输入法的帮助获得:右击输入法标志→帮助→双击输入法入门 3、智能ABC输入法的输入过程: 1小写状态 CapsLock指示灯不亮,输入法标志不是“A” 2按拼音或音形混合规则输入代码 3按空格键,从汉字列表中选择所需的汉字,若找不到可按“=/-”或“PageUp/Down”键翻页 4、智能ABC音形混合输入 1规则:汉字的声母加一到两个笔划代码八笔划; 2八笔划代码表笔形代码笔形笔形名称实例注解 1 一P 横提二、要、厂、政“提”也算作横 2 │竖同、师、少、党 3 ノ撇但、箱、斤、月 4 、è点捺写、忙、定、间“捺”也算作点 5 ┐折竖弯勾对、队、刀、弹顺时针方向,多折笔画,以尾折为准,如“了” 6 L 弯匕、她、绿、以逆时针方向,多折笔画,以尾折为准,如“乙” 7 十Î叉草、希、档、地交叉笔画只限于正叉 8 口方国、跃、是、吃四边整洁的方框取码时按照笔顺;含有笔形“十7”和“口8”的结构,按笔形代码 7 或 8 取码,而不将它们分割成简单笔形代码 1~6 ; 5、音形混合输入例宁 n44 波b44 山s2 国g8 家j44 地d71 6智能词组输入能用词组的地方,尽量用词组输入全拼音或音形混合;原来词组库没有的词组,可以自己创造,新词用过后,能自动记忆,可以和基本词汇库中的词条一样使用;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z’hrmghg 注重: 1当无法区分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时,两字之间用分隔符“‘”分开,如“中华”z'h;“平安”p'an; 2在新词输入选择过程中,假如结果与用户需要不符,可用退格“←”键进行干预后重新选择; 7、非凡符号输入方法右击小键盘→选择单击符号类→单击小键盘 8、智能ABC属性设置方法右击智能ABC标志→属性设置四、文本文档的修改 1、光标的移动: 1利用光标上、下、左、右箭头键可使光标移动一格; 2Home键:光标移到一行最前面; 3End键:光标移到一行最后面; 4PageUp及PageDown 键:上/下翻一页; 5鼠标单击字符位置; 2、滚行及翻页光标不动:鼠标单击滚动条 3、插入字符:可与输入一样在文本的光标前面插入任意字符; 4、删除字符:用退格“←”键可删除光标前面字符,用“Delete”键可删除光标后面字符;五、文本块操作—文本的选择、剪切、复制、与粘贴所谓文本块指的是把指定的某部分文本以反白显示选中,然后进行移动或拷贝; 1、文本块的定义选中: 1拖动鼠标:移动鼠标到要选的文字块头,按下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到文字块尾再放开,使文本以反白显示; 2光标键移动到要选的文字块头,按下Shift键不要放,然后移动鼠标到文字块尾单击; 2、文本块操作 1文本块的移动:选中文本→编辑→剪切→光标移到目标位置→编辑→粘贴 2文本块的复制:选中文本→编辑→复制→光标移到目标位置→编辑→粘贴 3、关于剪贴板剪贴板是内存中一块非凡的区域,可以把选中的文本或其它对象保存到剪贴板中,再把它们粘贴到目标位置; 剪切:把选中对象移到剪贴板,原来内容消失; 复制:把选中对象移到剪贴板,原来内容仍存在; 粘贴:把剪贴板内容移到目标位置,剪贴板内容仍存在; 剪贴板中只能存放一个内容,新的一次剪切或复制,都会使剪贴板的内容改变; §5 画图一、画图程序的启动:开始→程序→附件→画图二、画图窗口 1、菜单栏 2、工具箱 3、颜料盒:在绘画中,我们经常要改变颜色;为改变颜色,我们可以移动鼠标到颜料盒的任何一种颜色,单击左键指定前景颜色或单击右键指定背景颜色; 4、状态栏:在上面会显示各种工具的作用及坐标位置; 窗口内容的隐藏与显示:查看→工具箱 /颜料盒 /状态栏三、利用工具箱画图 1、文字输入 1输入过程: 1单击“文字”工具工具框的“A”处 2用鼠标在绘图区中拉出一个虚线文字 3在文字框光标位置输入汉字或西文字符 2利用字体工具栏改变字体:字体、大小、加粗、倾斜、下划线、竖排 3改变其颜色:左击颜料盒的对应颜色注重:鼠标在文字框外面点一下,文字框消失,结束这次文字输入过程;字体大小及颜色都不能改变了; 2、画各种线条和图形 1单击工具箱的相应图标铅笔、刷子、直线、矩形、椭圆、多边形 2按下左键并拖动鼠标,使线条或图形足够大小,松开左键即可; 3单击工具箱下面的选择栏可改变线条粗细或图形外形设置; 4左击颜料盒的对应颜色可改变图形的颜色; 3、喷枪和颜料罐 1喷枪:用喷枪在绘图区中点一下,该处就会出现一簇彩色细点,其大小和颜色由工具箱下面的选择栏和颜料盒设定; 2颜料罐用颜色填充:用颜料罐在一个封闭图形中点一下,该图形就被颜料盒设定的颜色填充;若点在不封闭图形上,整个绘图区就会被颜色填充; 4、图形擦除 1利用工具框的橡皮,可擦除绘图区中的图象,橡皮的大小可用鼠标在工具箱下面的选择栏选择; 2橡皮擦除以后的颜色即“背景颜色” 3擦除绘图区中的全部图象:编辑→全选→Delete或图象→清除图象 5、对图形的细微处进行修正:利用放大镜放大图象后再用铅笔修正擦除可将前景色设成背景颜色后再修正; 6、取色:此工具可将现有图象中的某一点颜色设成前景色;四、块操作 1、块定义:单击“选定”或“任意外形裁剪”工具,绘图区的鼠标变为十字形;移动鼠标到要裁剪的矩形块的左上角,按下左键往右下角拖,会出现一个虚线方框,松开左键,方框里面的内容就被选定为图象块; 2、块移动与块复制将鼠标移到块内任意位置,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图形块跟着移动,松开左键,图形块即固定在那里;在拖动鼠标时按Ctrl键,即可复制块内容; 或:编辑→复制→编辑→粘贴 3、块删除:按Delte键可删除所定义的块内容;五、图象变换利用图象菜单可以对已有的图象进行变换; 1、翻转/旋转选定图象→图象→翻转/旋转→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确定;若不选定图象块,则对整个图象翻转; 2、拉伸/扭曲:选定图象块→图象→拉伸/扭曲→水平/垂直→输入大小值→确定; 若不选定图象块,则对整个图象变换; 3、撤消前一次操作:编辑→撤消六、图象属性设置: 1、设置画面的大小:图象→属性→选择大小单位一输入宽度与高度值→确定; 2、设置图象颜色黑白或彩色:图象→属性→黑白/彩色→确定;七、把其它图象文件粘贴到画图窗口中编辑→粘贴自八、将图象设置为墙纸文件→设置为墙纸§6 资源治理器一、文件及其存放 1、文件:在 Windows 98中,所有信息程序、数据、文本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磁盘上的;文件是一组信息的有序集合; 2、文件名: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名可以用英文或汉字取,最好不超过4个汉字8个英文字母多数文件还有一个扩展名,扩展名表示这个文件的性质:如.DOC是Word文档;.EXE或是程序文件; 3、文件夹:文件存放在文件夹中,在DOS中叫子目录; 4、树形目录结构:为了有效的组织文件存放,文件夹目录采用层次结构;每个磁盘的根部可以直接存放文件,叫做根目录;根目录下面还可放子目录文件夹,子目录下面还可再放子目录文件夹……二、文件及文件夹的治理——资源治理器文件及文件夹是PC机的重要软件资源,它们可以用资源治理器或“我的电脑”来治理; 1、资源治理器的启动鼠标右击“我的电脑”→资源治理器或:开始→程序→资源治理器或:鼠标右击“开始”→资源治理器 2、资源治理器窗口:除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外其工作区分为左、右两栏,左边为目录树窗口,右边为文件窗口; 3、目录树的打开与收缩:单击文件夹左边的“”或“-”; 4、文件的四种查看形式:通过“查看”菜单或工具栏选择 1大图标 2小图标 3列表 4具体资料:可显示文件名、文件大小、类型及修改建立时间;三、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和查找 1、浏览:可通过我的电脑或资源治理器查看文件太多时可使用滚动条; 2、查找: 1知道文件存放位置的可浏览我的电脑或资源治理器; 2只知道名称、不知道存放位置的,可使用开始菜单中的查找功能:开始→查找→选择搜索区域一输入查找名称→开始查找;名称不全面的可用“”或“”来代替;“”表示一串字符串;“”表示一个字符;如查找以“S”开头的文件即在查找名称框中打入S.四、对象文件或文件夹的选择单击对象,使它变成兰底白字,叫做这个对象被选中;对文件或文件夹的改名、删除、移动、复制等所有操作,都需要先选中对象; 1、选择对象 1单击对象,可选中一个对象; 2在单击对象时,按住Ctrl键,可选中多个对象; 3若要选中一片对象,可先单击最前面的对象,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的对象,也可按住鼠标左键在对象区的右上角拖到左下角放开; 2、当前目录:单击目录树窗口的一个目录文件夹,该目录被选中文件夹打开这个目录称为当前目录;当前目录也显示在地址栏中;五、文件或文件夹的新建、删除、改名 1、新建:选定新建位置→单击文件/右击文件窗口→新建→文件夹/文件类型→输入文件/文件夹名 2、改名选中改名对象→右击→重命名鼠标在改名对象上多按一会放开 3、删除 1选中对象→按Delete/单击工具栏上删除按钮 2选中对象→单击文件/右击→删除六、文件及文件夹的移动与复制 1.移动 1选中对象→按住鼠标左键把它们拖到目的地在同一盘中 2选中对象→右击/常用工具栏/编辑菜单→剪切→目的地→粘贴; 2.复制 1选中对象→按住Ctrl键并用鼠标把它们拖到目的地; 2选中对象→右击/常用工具栏/编辑菜单→复制→目的地→粘贴; 注重:复制、剪切以后都要使用“粘贴”才有效果; 例把硬盘上的文件或整个文件夹复制到软盘 1使用前面文件夹复制的两种方法中的一个; 2选中对象→右击→发送→3.5英寸软盘A七、文件及文件夹的属性 1、属性查看 1选中对象→鼠标右键→属性 2选中对象→工具栏的属性按钮 2、属性种类:存档;只读;隐藏;系统八、其它操作 1、工具栏中的其它功能按钮:向上、后退、撤消、查看; 2、在资源治理器中直接启动应用程序文件及文档文件; 双击需启动的文件; 若文档文件没有对应的应用程序,系统会提醒你选择一个可对它进行操作的应用程序;而且以后始终用此程序打开这类文档文件相同的扩展名; 3、创建快捷方式 1利用在资源治理器创建快捷方式:按住鼠标左键将文件或文件夹拖到桌面上; 2在桌面上创建:右击桌面→新建→快捷方式→浏览→找到文件所在位置文件夹→打开→输入快捷方式名称→完成 3快捷方式的删除:选中图标→按Delete键九、硬盘的文件组织目录治理 1、根目录下只存放必需的系统文件 , 2、系统软件和用户自己的文档文件要存放在不同的子目录文件夹中,不要把用户文档放在系统软件文件夹中; 3、每个用户都要有自己的文件夹,当文件很多时要建立多级文件夹子目录,各种文档分别存放;4、当有多个逻辑盘时,系统软件与用户文件应存放在不同的盘上;一般C盘只存放系统软件; §7 改变Windows98的设置一、总的设置方法:一般可通过“控制面板”设置,进入“控制面板”的方法是: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或:双击“我的电脑”→双击控制面板;二、日期和时间的调整 1、设置界面的进入双击任务栏右边的时间标志控制面板→双击日期/时间 2、调整日期:选择年、月、日 3、调整时间:用拖动鼠标方法选中小时或分,然后从键盘输入;三、显示器及桌面主题的改变 1、设置界面的进入控制面板→双击显示/桌面主题, 或:右击桌面→属性 2、桌面背景及墙纸选择:显示属性→背景→墙纸→选择HTML文档或图片→确定 1利用“浏览”可使用其它图片文件作为墙纸; 2“显示”有“居中”、“平铺”、“拉伸”三种选择; 3、屏幕保护:显示属性→屏幕保护程序→选择屏幕保护程序→确定 1可调整等待时间最小1分钟 2可使用密码保护四、键盘的设置:控制面板→双击键盘字符重复延时及字符重复速度调整:“速度”“语言”对话页:同“输入法”设置对话框。
计算机发展简史
功能越来越强大
开始运用鼠标进行可视化操作 价格越来越低 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
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体系一样
输入输出设备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1.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诞生于 美国 。 2.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以 电子管 为主要元件。 3.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以 晶体管 为主要元件。 4.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以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为主要元件。 5.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以
三、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1)
体积变小,功耗更低
价格降低 运算速度提高
集成电路板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 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电子计算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今)
1、特点
体积越来越小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为主要元件。
请你为未来的计算机提出一个设想,要求 用笔画下来。并且能够指明它的用途。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电子管计算机 25 电 子 管
瓦 灯 泡
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6)
1、主要特点:以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 2、主要用途:进行复杂的科学运算
二、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 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 计算机,取名“催迪克” (TRADI C),装有800个晶体管。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史1.前言计算机由机械技术向电子技术以及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的转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计算机已经拥有了60年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5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将在不久的未来经历第六个发展阶段。
2.计算机发展历史(1)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用阴极射线管或汞延尺线作主存储器,外存主要使用纸带、卡片等,程序设计主要使用机器指令或符号指令,应用邻域主要是科学计算。
(2)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主存储器均采用磁蕊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外存储器,程序设计使用了更接近于人类自然语言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从科学计算扩展到了事务处理,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
(3)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年)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芯存储器的主存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发展时期,使计算机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4)大规模集成电路(1972年-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诞生。
微处理器自1971年诞生以来几乎每隔二至三年就要更新换代,以高档微处理器为核心构成的高档微型计算机系统已达到和超过了传统超极小型计算机水平,其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数亿次。
由于微型计算机体积小、功耗低、其性能价格比占有很大优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人工智能计算机——神经计算机。
其特点是可以实现分布式联想记忆。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和动物的学习功能。
它是一种有知识、会学习、能推理的计算机,具有能理解自然语言、声音、文字和图像的能力,并且具有说话的能力,使人机能够用自然语言直接对话,它可以利用已有的和不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思维、联想、推理,并得出结论,能解决复杂问题,具有汇集、记忆、检索有关知识的能力。
3.计算机发展前景展望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并行处理和智能化。
计算发展如此之快,计算机界据此总结出了“摩尔法则”,该法则认为每18个月左右计算机性能就会提高一倍。
计算机发展史 (1)
计算机发展史第一篇计算机的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教授和他的学生埃克特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经过3年紧张的工作,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即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机问世。
ENIAC(读ainike)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由18000多个电子管、1500 多个继电器、10000多只电容器和7000多只电阻以及6000多个开关构成,总体约90立方米,重达30多吨,占地约170平方米,耗电140kw,耗资45万美元。
这台计算机每秒能进行5000次的加减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电子计时器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ENIAC是当时数学、物理等理论研究成果和电子管等电子器件产品相结合的产物,这台计算机的性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从此人类信息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篇计算机的发展史在计算机诞生后的短短几十年里,其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计算机的体积在不断变小,但性能、速度却在不断上升。
根据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分成4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时间大约为1946年~1958年。
电子管计算机的基本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结构上以中央处理器为中心。
它的突出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可靠性低。
但是在这一代计算机的发展期间形成了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确定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它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从事军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时间大约为1958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
内存储器使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带,外设种类也有所增加。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史
4
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 储器仍采用磁芯;
●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 序设计方法;
● 特点是速度更快,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 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
●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计算机发展史
3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 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 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 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 算速度提高。
计算机发展史
6
计算机发展史
7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
第
一
二
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代
计
计
算
算
机
机
第
第
三
四
代
代
计
计
算
算
机
机
计算机发展史
2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 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 用磁带;
● 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计算机发展史
5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计算机的发展史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不再只是科研和商业领 域的专属工具,而是进入了普通家庭和个人手中
125
100
75
50250 项目1Fra bibliotek项目2
项目3
项目4
项目5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互 联网逐渐成为全球范围 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
数字积分计算机
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 代计算机,使用了电子管作
为基本组件
ENIAC的计算速度比以前的 机器快得多,但仍存在体积 庞大、耗能高、易出故障等
问题
随着晶体管的发明,计算机 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2年,英国科学家F. C. Williams和T. Kilburn开发 了第一个晶体管计算机,名
为"Atlas"
与之前的电子管计算机相比, 晶体管计算机体积更小、速 度快、更可靠,对后来的计 算机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9
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 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19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 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了 ARPANET项目,这是互联网 的前身
19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PC)的出现改变了计算机的 使用方式
20XX
目 录
01 早期计算机 02 电子管时代 03 晶体管时代 04 集成电路时代 05 个人计算机时代 06 互联网时代 07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
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追 溯到
1940年代
,以下是计算机的发展 历程
01
20世纪初,真空管和继电器是用于执行计算 的主要工具
03
这些计算机使用真空管和继电器作为基本组 件,能够执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
第1章-1_计算机发展史..
键盘发明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 (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计算器 1873年:美国人鲍德温(F. Baldwin)利用自 己过去发明的齿数可变齿轮制造了第一台手摇式 计算机。 1886年:美国人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
第一台差分机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 Babbage) 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 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 位 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 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 算机程序。
HP 1939年:元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比尔•休 利特(B.Hewllet)和戴维•帕卡德 (D.Packard)正式签署企业合伙协议,创办了 Hewllet-Packard(HP)公司,即国内通称的 惠普公司。
计算机三原则 1939年9月,贝尔实验室研制出M-1型计算机。 10月,约翰.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1903-1995))制造了后来举世闻 名的ABC计算机的第一台样机,并提出了计算机 的三条原则,(1)以二进制的逻辑基础来实现数 字运算,以保证精度; (2)利用电子技术来实 现控制,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以保证计算速度; (3)采用把计算功能和二进制数更新存贮的功能 相分离的结构。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三原则。
制表机与IBM 1890年:美国在第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由统 计学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博士发明的制 表机,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数据 处理。此后霍列瑞斯根据自己的发明成立了自己 的制表机公司,并最终演变成为IBM公司。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科技的未来
人工智能与伦理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伦理问题成为了计算机科技发展 的重要议题。人工智能的伦理问 题涉及数据隐私、算法公平性和 人工智能决策的透明度等方面。 未来,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 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监管机制, 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持续发 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计算机科技的未来
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000个 电子管,重达30吨,占地 面积达170平方米
尽管体积庞大,但它的计算 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5000次 的加法运算
3
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的革命
随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 飞速的发展
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同时 也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可靠性
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推出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IC),这标志着计算机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2006年,深度学习的提出 使得计算机在图像识别、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2
+
34
计算机不再仅仅是执行指 令的机器,它们可以学习、
推理、甚至创造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广泛 应用于自动驾驶、医疗诊
断、金融分析等领域
7
总结
回顾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史,我们不
01
禁为人类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感到自
总结
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历史, 未来仍然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从量子计算到生物计算 ,从云计算到边缘计算,从人工智能到伦理问题,计算 机科技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在这个过程中,我 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计算机科技的更大价值 和社会责任
-
致谢词
感谢XXX提供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感谢团队,特别感谢XXX给予的耐心指导
第一章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包 含的三个要点 • 1.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 2.将指令和数据安执行顺序都存放在存储器中 • 3.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 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计算机。 • 其工作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1.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运算速度快。现在的电子计算机可以达到每秒上亿次,甚至更高。 (2)计算精度高。电子计算机的计算精度是其他计算工具无法相比的。 (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4)程序进行自动化。计算机与以前的所有计算工具本质区别在于它 能摆脱人的干预,自动、连续地进行各 种操作。
控制器
运算器 存储器
大容量存储器
存储 器
存放程序 和数据
执行算术运算 和逻辑运算
I/O设备 I/O子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输入/输出设备
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等。 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五部分构成 •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 1、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用来向计算机主机输入程序和数 据的设备。 • 2、运算器(ALU):是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的部件。 • 3、控制器:是统一控制和指挥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工作的 部件。 •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 部件。 • 4、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把数据从存储器 中取出的过程称为读,把数据存入存储器的过程称为写存 储容量用B、KB、MB、GB等单位表示通常将存储器分为内 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国于1980年制定的国家标准GB2312—80,代号为
第1章-1_计算机发展史
电子管 1895年: 英国青年工程师弗莱明(J.• Fleming) 通过“爱迪生效应”发明了人类第一只电子管。
1911年:6月15日,美国华尔街金融投资家弗林 特(C.Flent)投资霍列瑞斯的制表机公司,成立 了全新的CTR公司,但公司创立之初并没有涉足 任何电子领域,反而生产诸如碎纸机或者土豆削 皮机之类的产品。 1912年:美国青年发明家德•福雷斯特(L.•De Forest)在帕洛阿托小镇首次发现了电子管的放 大作用,为电子工业奠定了基础,而今日的帕洛 阿托小镇也已成为硅谷的中心地带。 19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万•布什 (V.Bush)领导制造了模拟计算机“微分分析 仪”。机器采用一系列电机驱动,利用齿轮转动 的角度来模拟计算结果。
制表机与IBM 1890年:美国在第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由统 计学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博士发明的制 表机,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数据 处理。此后霍列瑞斯根据自己的发明成立了自己 的制表机公司,并最终演变成为IBM公司。
1891年:利兰•斯坦福与其妻子一道在靠近帕洛 •阿尔托(Palo Alto)的地方开办了面积达8, 000英亩的斯坦福大学,从而为日后硅谷的诞生 埋下了伏笔。 1893年:德国人施泰格尔研制出一种名为“大富 豪”的计算机,该计算机是在手摇式计算机的基 础上改进而来,并依靠良好的运算速度和可靠性 而占领了当时的市场,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之前,这种“大富豪”计算机一直畅销不 衰。
1940年:9月,贝尔实验室在美国达特默思大学演示M-1型机。他们 用电报线把安置在校园内的M-1型机和相连,当场把一个数学问题打 印出来并传输到纽约,M-1型机在达特默思大学的成功表演,首次实 现了人类对计算机进行的远距离控制的梦想。 控制论之父维纳提出了计算机五原则,(1)不是模拟式,而是数字式; (2)由电子元件构成,尽量减少机械部件;(3)采用二进制,而不 是十进制;(4)内部存放计算表;(5)在计算机内部存贮数据。 1941年:楚泽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 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 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2年:时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数学物理教授的阿塔纳索夫 (John V. Atanasoff)与研究生贝瑞(Clifford Berry)组装了 著名的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计算机,共使用了 300多个电子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现代计算机雏形的计算机。 但是由于美国政府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该计算机并没有真 正投入运行。
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第一
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第⼀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第⼀11623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制造出第⼀台机械加法器Pascaline。
这台机器由⼀套8个可旋转的齿轮系统组成,只能进⾏加法和减法,实现⾃动进位,并配置⼀个可显⽰计算结果的窗⼝。
21834年,英国数学家Charles Babbage发明解析机(Analytical Engine),⾸度提出近似现代电脑组织的观念。
虽因机器结构太复杂,⾮当时技术所能制造,以致Babbage赍志以殁。
但解析机的设计理念和Babbage的⾄交Ada Lovelace⼥⼠(⾸位程序设计师)的程式构想,却开启了近代计算机的先河。
31932年,美国科学家Vannevar Bush研制成功微分分析仪(Differential Analyzer),微分分析仪是电⼦计算机的⿐祖。
Bush 在1945年写的《As We May Think》⼀⽂,预测了未来计算机、数据库、数位相机、语⾳识别、Internet等功能,⼈们因此称他为电脑之⽗。
41936年,德国⼯程师楚泽(Konrad Zuse)研制出了机械可编程计算机Z1,并采⽤了⼆进制形式,其理论基础即来源于布尔代数。
它的功能⽐较强⼤,⽤类似电影胶⽚的东西作为存储介质。
可以运算七位指数和16位⼩数。
可以⽤⼀个键盘输⼊数字,⽤灯泡显⽰结果。
51942年,美国爱荷华州⽴学院数学系教授阿特纳索夫和他的学⽣助⼿贝利设计成功阿特纳索夫-贝利-计算机(简称ABC)模型,ABC模型能做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存储300个数字,15秒中能进⾏⼀次运算,这就是有史以来⼈类第⼀次看到⽤电⼦管为元件的,有再⽣存储功能的数字计算机。
61944年,美国哈佛⼤学艾肯(Aiken)博⼠在IBM的赞助下设计完成Mark I,⼜叫做“⾃动序列受控计算机”。
它的外壳⽤钢和玻璃制成,装备了3000多个继电器,共有15万个元件和长达800公⾥的电线,⽤穿孔纸带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计算机病毒发展史计算机病毒,是一段附着在其他程序上的,可以实现自我繁殖的程序代码。
自从1985年在美国被当众证明其存在性之后,计算机病毒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路高手出于种种目的,纷纷编写了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在Win-Intel平台上掀起了一股股计算机病毒狂潮。
在这股狂潮中,作为一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中国首当其冲,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崭露头角大约是在1988年,随着软件交流,石头和小球病毒跟随软盘悄悄地通过香港和美国进入了中国内地,并在人们的懵懂之间在大型企业和研究所间广为传播。
直到病毒发作,人们才猛然惊醒!目前一般认为,小球病毒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
由于当时普遍使用软盘来启动系统,因此这两个系统病毒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成了当时国内最流行的计算机系统病毒。
跟随系统病毒之后,各路文件病毒也迅速登陆,巴基斯坦、维也纳和雨点等病毒令国人大为震惊之余,对其精湛的编程技艺,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风声鹤唳1989到1991年是计算机病毒在中国迅速壮大的阶段,各色病毒揭竿而起,在中国大遍地开花。
那时由于家庭电脑尚未普及,因此各家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等计算机密集的地区成了计算机病毒的重灾区,而且往往是多种不同病毒反复交叉感染。
米开朗琪罗和黑色星期五这两个文件病毒首开破坏软件系统之先河,在神州大地上大肆破坏。
以至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声势之大,一时无两,决不逊色于名震世界的CIH病毒,甚至出现了“带口罩防计算机病毒传染”的笑话。
更严重的是,国内的程序开发高手在经过短暂的迷惑之后,通过剖析病毒体,迅速掌握了病毒的编写技术,广州一号、中国炸弹、“六·四”和毛毛虫等各种国产病毒纷纷登场亮相。
这个时期出版的各种剖析计算机病毒的书刊,不能说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好奇的大学生们,则成为了国产病毒的最先试制者。
例如广州一号,就是广州大学一位在校学生研究病毒的副产品。
不过,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国人逐渐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已不再神秘;SCAN和TBAV等反病毒软件纷纷从国外引入,雷军等人也开始尝试自己编写一些国产反病毒软件。
而华星等硬件防病毒卡更是风行一时,其硬件防病毒技术当时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巅峰之作在人们逐渐掌握反计算机病毒的之后,计算机病毒开始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掩饰自己。
长达4K 的世纪病毒,通过全面地接管系统功能调用,做到了在带毒环境下,除了反汇编内存之外,其他软件都丝毫不能觉察病毒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编写得最认真的病毒。
到了1992年,旧的计算机病毒技术已经完全被掌握,一些防病毒卡甚至宣称可以防范所有的已知和未知的病毒,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计算机病毒的末日了。
此时,一个叫做DIR II的病毒横空出世。
这个病毒编写得是如此之巧妙,短短的512个字节的程序代码,就钻入了DOS操作系统的核心,实现了加密、解密和传染的功能,而且巧妙地躲过了各种防病毒软件和防毒卡的防线,达到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的境界。
其高超的编程技术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仍为计算机病毒的典范之作。
DIR II病毒迅速摧毁了各种防病毒卡,为防病毒软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人们开始认识到,反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防病毒软件因为其良好的兼容性,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升级能力而逐渐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末路狂奔1993年以后,随着DIR II病毒被彻底识穿,以及在KILL、SCAN和KVXXX系列等各种反病毒软件的一路穷追猛打下,计算机病毒在中国似乎已经穷途末路了。
各种新病毒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再也不能掀起什么大的波澜。
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以后,由于家用电脑的普及和盗版光盘的兴起,一些病毒也借助于盗版光盘之势,迅速壮大。
最著名的是夜贼病毒,当时几乎在所有的盗版光盘上都有它的影踪。
当年就为了安全带毒安装光盘上的软件(光盘上的病毒可是无法杀除的),特地编写了一个ANTI1150程序。
不过,火山爆发总是在沉寂之中酝酿的。
此时,国外出现了各种专门讨论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地下站点,他们编写病毒杂志,散发IVP、VCL和G2000等各种专门的计算病毒引擎。
借助于这些工具,任何懂得简单的汇编语言的人,都可以编写出自己需要的计算机病毒。
1997年,以上这几个计算病毒引擎软件都通过互连网络和盗版光盘传入中国,并带来一定的危害。
在这个时期,病毒的数量呈现了几何数级的增长,截至止1996年,估计各种病毒及其变体就超过了一万种。
死灰复燃1996年,计算机病毒技术又有了突飞猛进,为了躲避反病毒软件的监视,新的变种病毒应运而生。
以前例如雨点等病毒只是运用简单的一维变形技术来掩饰自己,现在,二维变形以至于无穷变形病毒开始出现,以前那种采用特征代码串来标识计算机病毒的技术又开始失效。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最先传入中国的是“幽灵”,随后是“猴子”等两栖(同时感染系统和文件)变形病毒,这些病毒先后在一定范围内流行。
不过由于反病毒软件的及时跟进,以及国人已经习惯于综合使用各种反病毒软件,因此这些病毒都没有能掀起太大的风浪。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国际互连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病毒编写者开始通过互连网络来交流编程技术和心得体会。
网上也出现了专门的变种病毒工具,使用这些工具,任何人都可以编写出带无穷变形的计算机病毒。
国内的福州大学系列变形病毒就是这些工具的产品。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提高,Windows以至于Windows 95逐渐成为国人通用的操作系统。
与DOS系统技术彻底被掌握不同,Windows以及Windows 95完全没有被公开,其中的很多系统功能和特点尚未被一般人掌握,因此针对Windows和Windows95的病毒很少见,以前一直只在一些地下站点看见过,而且都是一些试验产品,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在Windows平台下,系统和文件病毒的数量要大大减少了。
黄昏插曲提到中国的病毒的发展,就不能不提以下的这一段插曲。
1997年,有好事者在美国的地球村免费网站上建立了一个叫做“毒岛论坛”的站点,专门讨论反病毒技术,评比国内的反病毒软件和提供它们的的解密程序。
这年有一种不甚起眼,但是不能不提的888病毒,这是一个系统病毒,实际上并不流行,只是因为某一软件公司的大肆宣扬,才使之在业界广为人知。
虽然业界盛传某公司利用制毒、放毒和杀毒来宣传自己,但是事实一直没有什么端倪。
到了97年的下半年,“毒岛论坛”宣称KV300软件中有病毒!并且迅速在网上公布了病毒的反汇编代码(由于KV 300软件是经过加密的,因此一般人无法简单地看到这一段代码)。
数天之后,出于种种考虑,数家反病毒软件公司在京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声讨这种行为。
而江民公司自己则辩称这是一个“逻辑锁”,不是病毒。
经过反汇编了相关的代码,发现“逻辑锁”的机理与以前宣传的888病毒完全相同!它利用了微软的MS-DOS编程上的一个小错误,导致系统启动时进入死循环。
其实早在1992年就有人在《电脑》杂志上介绍了这个问题,并把它用于加密硬盘。
而IBM的PC-DOS就没有这个错误。
事情最后以江民公司被认定违反了《计算机安全管理条例》,罚款3000元告终,而KV300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毒岛论坛”还因此被查封。
不过业界公司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果此事发生在国外,则违法的公司很可能被客户告得倾家荡产。
异军突起1997年,在沉寂了一小段时间以后,病毒又找到了新的突破点,这次是微软的文书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Word和Excel成了牺牲品。
高手门利用了功能强大的宏语言,编制了各色各样的宏病毒。
随后是各种各样的好奇者,简单地利用宏编辑器改造了自己的产品!现在,编写病毒程序已经不是一门“阳春白雪”的技艺,任何人只要拿一个现成的宏病毒,甚至拿微软的用户手册看一下,就可以编写出一种新病毒来!据一些反病毒软件站点报告,全世界一个星期就有近千种新病毒出现,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宏毒。
在这一场宏病毒大战中,我国台湾的各路高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身手,台湾一号病毒甚至跑到了微软的正版光盘上。
国人们向世界显示,我们的电脑技术是先进的!同时,一大批反病毒软件开发者为了搞清楚微软密不公开的Word文档格式而搞得焦头烂额。
最后,通过不泄努力,国内各家反病毒软件公司总算又通过了这一关;不过因为没有微软的支持,误杀或者杀坏Word文件也是常有的事。
反倒是此时冯志宏闲庭信步,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Word 97以前各版本的Word文件的密码自动解除工作。
风云再起1997年下半年,一个叫做SPY的可以攻击NE(16位Windows格式可执行文件)格式程序的病毒,曾经在南方流行一时,敲响了Windows病毒进攻的警钟。
此病毒是随着盗版光盘,从港台传入的。
盗版光盘再次扮演了一个可耻而可怕的角色。
到了1998年的年中,Win95.CIH病毒终于攻破了Windows95平台。
这个病毒创造了几个之最:CIH病毒是第一个流行的攻击PE格式32位保护模式程序的病毒;CIH病毒是第一个可以破坏计算机硬件的病毒。
以前的病毒最多只能破坏软件系统,而CIH病毒不但可以直接利用IOS指令摧毁硬盘数据(这种方法导致就算你的主板具有防病毒功能,也无能为力),更通过清洗存储在Flash EPROM中的BIOS指令,导致系统主板无法工作,彻底破坏机器。
CIH病毒利用VXD技术逃过了当时所有的反病毒软件的监测,并且令当时所有宣称可以防病毒的主板大失颜面。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反病毒技术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社会各界反映及时,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各反病毒软件公司迅速升级自己的产品,使之可以监测和清除CIH病毒。
据网上的一封道歉信报道,CIH病毒是台湾一个叫做陈盈豪的学生编写的。
通过反编译发现,这个病毒系利用SIDT指令来获取系统的核心级执行权限,进而截获系统的核心功能调用。
这实际上可以说是Windows95系统(Windows98同样有这个问题)的一个漏洞。
所幸的是Windows NT已经封锁了这一条指令,因此CIH病毒无法在Windows NT下兴风作浪。
经过反编译了著名的Synmatec(即生产Norton Antivirus的公司)提供的Kill_Cih程序后发现,原来Synmatec就是照搬CIH病毒的原理,实行以毒攻毒,同样利用SIDT指令来获取系统的核心级执行权限,以达到检测、杀除和预防CIH病毒的目的。
可以说,病毒和反病毒这一正一反两种技术,就是在这种互相推动中不断前进的。
群雄逐鹿如今,计算机病毒变得更加活跃,木马、蠕虫、后门病毒等轮番攻击互联网,甚至出现了06年炒得火热的流氓软件。
2000年以来,由于病毒的基本技术和原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新病毒的出现以及原有病毒的变种层出不穷,病毒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的以往任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