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C.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5、下列名句不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题
201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实施了16次宇航发射,将“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2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中国航天计划“三步走”正在顺利实施: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减增、位置的变更
2、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因是()
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物后出现
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第一步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再平安返回已经成功完成;
第二步突破太空行走技术、交汇对接技术和空间实验室技术也基本完成;
第三步2020年掌握长期载人的空间站技术正在积极筹备。“三步走”完成后,中国的航天计划还要不断延伸。
请用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的航天之路.
探究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趋势):(P64-65)
1、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途是的原因①②③
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①②③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方法论要求①②
C.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标要求】目标内容学习建议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理解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整个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1.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养成归纳。

概括的能力。

2.培养分析、判断、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中,学生要善于通过分析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运动、变化的总趋势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那些方面?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4.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如何?5.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自主探究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易错辨析(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分析)1.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3.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性质出现根性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5.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前进和上升的。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

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的、迂回的。
• 6、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 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P65
• 7、改: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 8、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 能引起质变。 • 9、改: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 引起质变。P66
• 10、改: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P67
• 1、改: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性的、 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 2、改: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三个
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 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 3、改: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 4、改: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 5、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
• 6、A。新文化不等于新出现的文化,更不等于流行文化。“流行 文化属于新文化”将是否流行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这从根 本上否定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故答案选A。B项不如A项 全面正确,C、D项与题意不符。 • 7、C。运动、变化、发展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运动引起变化,前 进和上升的变化叫发展,③④正确,②错误。①表述的是规律的 含义,观点错误。 • 8、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事物是不断 发展的,C项正确回答了其原因。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机体内部, A项错误。B项是新事物的发展状况,干肢不符。人们对新事物的 认识有一个过程,D项错误。 • 9、C • 10、C。漫画中简易的“自行车”是由两把扇子做成的,这体现 出瞻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启示我们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同 时也体现出瞻瞻的主观能动性,故选C。

高中政治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知识梳理】1、发展的实质⑴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⑵发展的普遍性(抄在书上)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材料分析反对倾向: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抄在书上)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要充满信心,积极扶持新事物;要做好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准备。

+、、、、材料体现前进性;+、、、、材料体现曲折性。

反对倾向:反对盲目乐观,看不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反对盲目悲观,片面强调困难。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①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抄在书上)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材料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材料③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时: 2 课时班级: ________课型:新讲课组别: ______主笔:审查:高二备课组姓名: _________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联合实例认识发展的本质,认识新往事物的基本含义,理解发展的广泛性,培育学生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

经过本课的学习,要拥有辩证法的思想,并建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联合实例认识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来商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累积;不失机机地促进飞腾。

指引学生建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让学生确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扎实地,既要量力而为,顺序渐进,又要不失机机地抓住机会,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完成功的此岸。

3、联合实例认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行进性和波折性一致的原理来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在行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波折。

指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远景,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踊跃、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要拥有一份平易的处世心态,提升自己应付社会、蒙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1、发展的本质;2、怎样掌握划分新往事物的标准?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习课本一、世界是永久发展的(一)发展的广泛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老是处在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惹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组成了和。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挨次更替表示,。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许多的过程,对各样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含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综上可见世界是永久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本质:1、唯物辩证法以为,发展的本质是事物的和,是的产生和的消亡。

必修4第8课导学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必修4第8课导学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必修4第8课导学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必修四导学案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开始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个总特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即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学会⽤发展的观点认识、分析⽣活中发⽣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原理,属于考试的重点内容。

⼆、教学⽬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衡量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帆风顺的?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3、运⽤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道路的曲折4、学会运⽤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

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四、教学⽅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讲练结合并借助多媒体辅助⼯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的。

五、导⼊新课播放歌曲《⾛进新时代》,思考:从这⾸歌曲中你可以体会出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吗?六、⾃主学习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及⽅法论要求:从可以看出:世界上⼀切事物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具有___________,要求我们⽤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所有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吗?(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判断:(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基础梳理(见东方骄子)】西汉的东方朔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算得上是相声一行的祖师爷了。

因他号“曼倩”,过去有人称相声是“曼倩艺术”。

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年轻时还给东方朔的塑像磕过头呢。

在东方朔的诸多轶事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和汉武帝之间的故事。

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

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树叫“善哉”。

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

两年后君臣二人又路过此树,汉武帝故意问东方朔:“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又顺口说叫“瞿所”。

汉武帝沉下脸说:“同一棵树过了两年,怎么名儿就不一样了?你竟敢欺骗我!”东方朔沉着回答:“小马叫…驹‟,大了才叫…马‟;小鸡叫…雏‟,大了才叫…鸡‟;小牛叫…犊‟,大了才叫…牛‟;人生下来叫…儿‟,老了才叫…老头‟,这棵树也是一样啊!”汉武帝呵呵乐了。

据此,你认为东方朔的智慧在哪?你还有类似的例子与大家分享吗?二、【对学、群学(合作)】【学习重点、难点】(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高三年级政治学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基础盘点(考点梳理)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分别是、。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是和。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的,道路是的。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质变是量变的。

5、;两边与质变的方法论要求(1)(2)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下列对发展认识正确的是①发展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②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不仅存在于物质世界,也存在于精神世界③事物发展具有永恒性,没有终点也没有顶峰④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曲折过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3.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客观实在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论者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4.生命物质在进化与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简单生命物质到复杂生命有机体,从单细胞生物到脊椎动物的过程。

这一事实表明A.自然界是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C.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D.认识是运动变化的5.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经过了一个由“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过去强调“快”,现在强调“好”,既是对经济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深化。

这蕴涵的辩证法哲理是A.新事物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D.发展的实质是运动和变化6.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发展的实质,认识新旧事物的基本含义,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结合实例认识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来探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

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3、结合实例认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发展的实质;2、如何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和。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BDACB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问题探究一:联系材料,说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过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 答:①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每一次都有优化、完善、改进和新的收获,体现了事物 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中国航天事 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每一次的成功,体现 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历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 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问题探究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1)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对 三大经济圈具体情况的分析。 (2)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大 经济圈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3)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 化,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京津冀三大 优势互补。 (4)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大珠三角” 的一体化发展将助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5)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合作效果需要长期 才能显现出来,体现量的积累才会发生质变。资源有 效配置体现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 变化能引起质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导学案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导学案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 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学习目标: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把握发展的实质。

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

学习难点:发展的实质。

(二)课前自主学习: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测量精度为±0.21米。

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

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

与1975年我国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的精确的雪深高度。

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一、课堂探究:情境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

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

长江最初是由东向西,一泻千里,流入古地中海。

随着西高东低走势逐步形成、青藏高原的出现,才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滚滚东流的巨川——长江。

探究: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样哲学道理?情境2:多媒体图片展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说明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探究:上述图片及其文字说明了什么?情境3: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

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高中政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

高中政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习目标】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自主探究】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一、教材助读1. 如何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4. 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5. 事物发展的道路为什么是曲折的?5.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7.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8.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要求是什么?二、预习自测(一)单项选择题:1 •小小鼠标无极限,从发明鼠标到现在的 50年间,机械鼠标、光电鼠标、多功能鼠标、 3D 鼠标层 出不穷,如今人们还在研制不用手操作只靠意念控制的智能鼠标。

这主要说明A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 •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C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 •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代辛弃疾的这句词主要体现的哲理是5. “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 B.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 是没有的 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政府对非法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非法传销机构开始频频“变脸”,他们打着诸如“人际网络”、“人户网卡”之类的新旗号使人上当受骗。

“变脸”后的传销是A.新事物,因为它的形式是新的B.旧事物,因为它违背市场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C.新事物,因为它打着新旗号 D •旧事物,因为他受到了政府的限制和打击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D3 •几十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叮咛的是“一定“常打电话”;如今,“发个信 息”、要方式。

通信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 C.矛盾分析法D 4・某田径世界冠军在自己的记录被他人打破时说: 破•我们要坚定地走曲折的道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写信来”;上世纪 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 “发个邮件”、“我们 QQ 聊”已越来越成为传递 情感的重•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 A •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7•“有的时候,为了前进必须后退。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015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1.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了解发展的普遍性。

3.理解发展的实质。

【自学填空】1.自然界是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到,从物质到物质,从物质到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2.人类社会是的。

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的。

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到、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的过程。

4.发展的实质是,是产生和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的概念揭示了和。

【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客观存在的B.法、势、事例、风气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下列体现“事物是发展的”道理的有①寒来暑往,四季更替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④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③④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这表明A.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C.人的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D.意识的发展决定物质的发展4.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重新确定了行星的概念,并取消了冥王星的行星资格。

被开除出行星家族的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

这说明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世界是人为的世界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5.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发展的是①某同学勤奋努力,成绩不断提高②某地毁林开荒,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③某官员贪污受贿,成为人民的罪人④某农民采用新技术,农业产值不断增加,收入越来越高A.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④6.发展的实质是A.旧事物变成新事物B.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的性质不断变化D.事物的运动和变化7.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学习目标】(3)总结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并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使用相关原理分析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知识点检测】1、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易错易混点——判断与改错】1、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3、质变是发展4、量变必然引起质变5、质变比量变更重要6、发展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7、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量变也能引起质变8、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9、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10、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事物也会发展11、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只有事物数量的变化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12、只有实现质变,事物才能发展;所以,质变的完成就表明事物变化发展的终结【高考考点】 1. 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 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 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5.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真题再现】1、“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2、“5.12”汶川大地震后,温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时间:2009-11-28一、考试说明:1、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4、了解量变与质变的含义5、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二、预习思考题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各是什么?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是运动变化,是不是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3、什么是新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5、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6、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要求各是什么?三、考点扫描(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和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1)是发展的(2)是发展的(3)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实质是思考: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⑴区别:①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运动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指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变化则侧重于强调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

发展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运动、变化既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⑵联系: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而发展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势。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方法论)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学习目标: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把握发展的实质。

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

学习难点:发展的实质。

(二)课前自主学习:1、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和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都在不断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和。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测量精度为±0.21米。

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

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

与1975年我国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的精确的雪深高度。

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一、课堂探究:情境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

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

长江最初是由东向西,一泻千里,流入古地中海。

随着西高东低走势逐步形成、青藏高原的出现,才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滚滚东流的巨川——长江。

探究: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样哲学道理?情境2:多媒体图片展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说明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探究:上述图片及其文字说明了什么?情境3: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

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

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

探究: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总结: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

总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精当点评辨析: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

变就是发展。

总结: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以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是一种变化,但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补充)发展、运动、变化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①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②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

(2)区别:①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

③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三、课堂训练基础题:(1—12)1.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表明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D.变化就是发展2.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世界顶级天文学家通过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为“矮行星”。

冥王星被降级后,大阳系最大的行星海王星也正面临着被开除的危险。

这表明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②旧的理论观点是荒谬的③真理是不断发展的④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性质的变化D.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5.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A.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B.变化是发展,发展不一定是变化C.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D.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6.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上私家车的时候,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却重获西方人的青睐。

因为自行车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所以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时,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注重鼓励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优先为原则的政策和规划。

这启示我们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7.以下各项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③世界就是一个轮回,始于何处,回到何处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

这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了①认识的发展②实践的发展③自然界的进化④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要实现我国经济和技术的跳跃式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我国富有生机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必须努力创新。

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进行创新,是因为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整个世界是不断发展的10.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其为“发展”。

这种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11.“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

”因为A.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C.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D.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1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提高题:13、2009年是中科院建院60周年。

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

“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我们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影响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

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不断创新?答案:选择题:1—5 CCDBD 6—10 CCBDC 11—12 CA13、答案:(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提倡创新精神,大力扶持新生事物,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发展。

(2)当今世界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品更新加快,如果只靠引进,将逐渐拉大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只有提倡创新精神,才能给我国的各项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