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三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B.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C.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都存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C. 40 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
D. 160 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由图中信息可知,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具有两重性。
【答案】(1).大于(2).此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呼吸强度甲大于乙,因此甲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应用H2l8O,产生C18O2,再参与暗反应,形成(CH218O)(4).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5).小于0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
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
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裂、
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详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A正确;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所有细胞都存在ATP和ADP的相关转化,D正确。故选C。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详解】由柱形图可以看出加一定量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茎的长度大于不加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说明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A正确;由曲线可知,20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通过抑制生长素合成促进茎切段生长,B错误;40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与未添加抑制剂前几乎相同,说明该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C正确;由曲线可知,160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的伸长量较小,低于20mg.L-1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的茎切段的伸长量很多,说明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D正确。故选B。
(1)图中所示的是突触结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___。据图可知,在实现奖赏效应的过程中,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通过___的方式被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位于___的“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研究发现,膜蛋白DAT具有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可卡因能与DAT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抑制其功能。可卡因引起强烈欣快感的原因是____。
(3)可卡因长期滥用会造成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可卡因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人体产生极端痛苦的体验,从而造成毒品成瘾依赖。
【答案】(1).组织液(2).胞吐(3).大脑皮层(4).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增加,奖赏效应加强(5).减弱
【解析】
【分析】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曲线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8.“奖赏效应”对于机体趋利避害、保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作用。“多巴胺机制”是机体实现奖赏效应的常见机制。下图是毒品“可卡因”干扰多巴胺机制的示意图。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用葡萄糖试纸(尿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从而判断尿糖的多少,A错误;检测酵母菌二氧化碳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错误;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是健那绿染液,呈现蓝绿色,C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实验结果是细胞质呈红色,细胞核呈绿色,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两重性,合理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某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
【解析】
【分析】
由题图曲线可知,纵坐标表示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横轴代表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是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中甲乙两条曲线的交点是净光合速率相等的点,由于呼吸作用强度不同,因此交点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详解】(1)由题图曲线可知,a点二氧化碳浓度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呼吸强度甲大于乙,因此甲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
7.在光照和温度适宜 条件下,分别测定空气中CO2含量对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绘制成如下曲线,请分析回答:
(1)当CO2浓度为a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植物,原因是___。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下列实验与所用试剂对应正确 是
A.检测尿糖的含量——双缩脲试剂
B.检测酵母菌酒精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健那绿染液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2、由于生物量增加,生物的总呼吸量增多,而生产者同化总能量变化基本不大,故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减小。
3、由于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详解】退耕还林可以改善环境,利于生物生存,是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A正确;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到顶级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B错误;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生物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和分布、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来自自身的呼吸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水中氧原子进入产生的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进入有机物中,当给甲植物浇灌H2l8O,放射性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含有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含有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形成含有放射性的有机物。
(3)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由题图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甲种植物对应的净光合速率在横轴以下,因此小于0。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B.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 RNA病毒都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
D.通常DNA病毒比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只有逆转录RNA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C错误;DNA是双链结构,比较稳定,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因此通常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D错误。故选B。
B.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
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
D.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设想一块抛荒土地的生态演替),其结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物种增多,食物链网状化),所以物质循环量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向于更加开放。
(2)若给甲植物浇灌H2l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其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_____。
(3)若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随着培养的进行,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下降,原因是____。当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详解】第56位氨基酸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导致控制核糖体S12蛋白质的基因突变,A错误;链霉素可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过程,B错误;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枯草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错误;链霉素能杀死野生型枯草杆菌,而不能杀死突变型枯草杆菌,可增加突变型枯草杆菌在种群中的比例,提高链霉素抗性基因的频率,D正确。故选D。
A.第56位氨基酸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干扰翻译过程
B.链霉素可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过程
C.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变异
D.链霉素可对枯草杆菌进行选择,提高链霉素抗性基因的频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析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序列不同,野生型枯草杆菌和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区别是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使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进而影响其翻译过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5.科研人员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
B. 20 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直接促进茎切段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对野生型枯草杆菌进行紫外线照射,获得抗链霉素的突变型枯草杆菌。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S12蛋白质第56位氨基酸与野生型不同,导致链霉素无法与突交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理科综合试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B.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C.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都存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C. 40 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
D. 160 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由图中信息可知,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具有两重性。
【答案】(1).大于(2).此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呼吸强度甲大于乙,因此甲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应用H2l8O,产生C18O2,再参与暗反应,形成(CH218O)(4).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5).小于0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
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
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裂、
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详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A正确;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所有细胞都存在ATP和ADP的相关转化,D正确。故选C。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详解】由柱形图可以看出加一定量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茎的长度大于不加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说明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A正确;由曲线可知,20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通过抑制生长素合成促进茎切段生长,B错误;40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与未添加抑制剂前几乎相同,说明该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C正确;由曲线可知,160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的伸长量较小,低于20mg.L-1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的茎切段的伸长量很多,说明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D正确。故选B。
(1)图中所示的是突触结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___。据图可知,在实现奖赏效应的过程中,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通过___的方式被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位于___的“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研究发现,膜蛋白DAT具有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可卡因能与DAT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抑制其功能。可卡因引起强烈欣快感的原因是____。
(3)可卡因长期滥用会造成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可卡因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人体产生极端痛苦的体验,从而造成毒品成瘾依赖。
【答案】(1).组织液(2).胞吐(3).大脑皮层(4).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增加,奖赏效应加强(5).减弱
【解析】
【分析】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曲线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8.“奖赏效应”对于机体趋利避害、保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作用。“多巴胺机制”是机体实现奖赏效应的常见机制。下图是毒品“可卡因”干扰多巴胺机制的示意图。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用葡萄糖试纸(尿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从而判断尿糖的多少,A错误;检测酵母菌二氧化碳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错误;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是健那绿染液,呈现蓝绿色,C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实验结果是细胞质呈红色,细胞核呈绿色,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两重性,合理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某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
【解析】
【分析】
由题图曲线可知,纵坐标表示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横轴代表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是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中甲乙两条曲线的交点是净光合速率相等的点,由于呼吸作用强度不同,因此交点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详解】(1)由题图曲线可知,a点二氧化碳浓度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呼吸强度甲大于乙,因此甲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
7.在光照和温度适宜 条件下,分别测定空气中CO2含量对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绘制成如下曲线,请分析回答:
(1)当CO2浓度为a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植物,原因是___。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下列实验与所用试剂对应正确 是
A.检测尿糖的含量——双缩脲试剂
B.检测酵母菌酒精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健那绿染液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2、由于生物量增加,生物的总呼吸量增多,而生产者同化总能量变化基本不大,故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减小。
3、由于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详解】退耕还林可以改善环境,利于生物生存,是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A正确;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到顶级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B错误;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生物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和分布、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来自自身的呼吸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水中氧原子进入产生的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进入有机物中,当给甲植物浇灌H2l8O,放射性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含有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含有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形成含有放射性的有机物。
(3)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由题图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甲种植物对应的净光合速率在横轴以下,因此小于0。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B.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 RNA病毒都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
D.通常DNA病毒比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只有逆转录RNA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C错误;DNA是双链结构,比较稳定,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因此通常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D错误。故选B。
B.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
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
D.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设想一块抛荒土地的生态演替),其结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物种增多,食物链网状化),所以物质循环量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向于更加开放。
(2)若给甲植物浇灌H2l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其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_____。
(3)若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随着培养的进行,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下降,原因是____。当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详解】第56位氨基酸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导致控制核糖体S12蛋白质的基因突变,A错误;链霉素可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过程,B错误;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枯草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错误;链霉素能杀死野生型枯草杆菌,而不能杀死突变型枯草杆菌,可增加突变型枯草杆菌在种群中的比例,提高链霉素抗性基因的频率,D正确。故选D。
A.第56位氨基酸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干扰翻译过程
B.链霉素可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过程
C.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变异
D.链霉素可对枯草杆菌进行选择,提高链霉素抗性基因的频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析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序列不同,野生型枯草杆菌和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区别是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使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进而影响其翻译过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5.科研人员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
B. 20 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直接促进茎切段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对野生型枯草杆菌进行紫外线照射,获得抗链霉素的突变型枯草杆菌。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S12蛋白质第56位氨基酸与野生型不同,导致链霉素无法与突交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