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版)
防止职业危害(粉尘噪音)的综合措施
防止职业危害(粉尘噪音)的综合措施防止职业危害(粉尘、噪音)的综合措施预防职业病.防止职业危害一、什么就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
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2、职业病,本企业就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紫外线照射、人孔内的有害、有毒气体等有毒因素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引发的疾病。
二、预防噪音三个措施1消除和减弱生产中的噪声源;○2掌控噪音的传播;○3加强个人防护。
○三、强化职工卫生宣传教育,提升职工卫生意识。
1根据危害的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
电焊作业的辅助人员,必须配戴有色护眼睛,以避免电光性眼炎;在噪音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戴护耳塞;从事有粉尘作业人员戴纱布口罩或过滤式防尘口罩;专门从事有机溶剂、腐蚀剂和其它损毁皮肤的作业,应当采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
2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工作下班后,必须淋浴后,换上自己○的服装,以避免工人头发和衣服上的粉尘、毒物、电磁辐射物送回家中,危害家人身心健康。
3教育工人不能在有害作业场所吸烟,吃食物,饭前班后必须洗手,○洗手、防范有害物随着食物步入人体内。
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对有害作业场所每天搞好清洁卫生。
○5定期对有毒作业职工展开健康检查,辨认出存有不适合某种有毒作业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6秉持文明施工,维持现场清洁卫生,以免尘土飞扬。
○四、水泥除尘措施在搅拌机出料口加装胶皮护罩,堵住粉尘置之不理,在煮料筒上方加装吸尘舱盖,将煮料筒进料口舞动的粉尘抽走。
对木工加工机械的上方安装吸尘罩,使木工作业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2以下。
五、防毒1现场电焊作业必须在绝对优势方向操作方式,以增加锰烟尘的危害。
○2加强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穿工作服,戴手套等。
噪声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噪声病防治知识点总结1. 了解噪声病的危害噪声病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它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听力损伤、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了解噪声病的危害是预防和治疗的第一步。
2.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在工作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强度、开发和使用低噪声设备、提高噪声控制设备的有效性、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 规范个人防护对于那些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应当充分重视个人防护,包括佩戴耳塞或耳罩、使用隔音头盔、避免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等。
同时,应当定期检测个人防护设备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设备。
4. 远离噪声环境尽量远离高噪声环境是预防噪声病的有效方法。
对于那些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中的人群,可以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加强休息、间隔性离开工作环境等方式来减少噪声的影响。
5.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预防噪声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等。
这些生活习惯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噪声对身体的影响。
6.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已经出现噪声病症状的人群,应当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包括就医、心理辅导、听力康复等。
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7. 加强对噪声病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噪声病的宣传和教育是预防和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对噪声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噪声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总之,噪声病的防治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加强个人防护,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噪声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浅谈热电厂作业环境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
浅谈热电厂作业环境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摘要:热电厂生产过程中作业环境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除影响听力外,还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造成疾病。
加强热电厂作业环境噪声污染的预防和职业健康管理,是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噪声危害预防措施职业健康一、什么是噪声及环境噪声污染噪声是由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许多声音杂乱混合而成。
从生理学讲,就是一切不需要的,使人烦恼的声音。
噪声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
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定义: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
作业环境中的噪声污染的治理和预防是职业健康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热电厂生产中的噪声来源工业生产中,机械转动、撞击、摩擦、气流的排放、车辆运行等情况下产生的声音被统称工业噪声。
热电厂作业环境中的噪声主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各类转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动力噪声,高压汽(气)管道中产生流动噪声,以及大型带电设备的电磁噪声。
主要产生噪声的设备为:筒体内部装有大量钢球的钢球磨煤机、高速运转的汽轮及和发电机、大型变压器。
同时由于生产工艺中异常情况下安全阀的蒸汽排放也会产生强烈的噪声。
这些设备产生的噪声对作业环境中工作的人带了危害。
三、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50分贝以上的噪声就会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的噪声就会使人心烦意乱。
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
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一次高强度脉冲噪声的瞬时暴露所引起的听觉损害称急性声损伤,因多见于爆震后故又叫爆震性耳聋,在电厂生产环境中不会出现。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安全评价推荐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
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
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
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 dB(正常人应为≤25 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05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 dB,经医院治疗仍未见好转。
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1.行业与工种分布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
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热电厂的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水泥制造厂的破碎、研磨,纺织业的纺纱、织造、制条以及采矿业的凿岩、爆破、掘进等工种。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2种。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觉敏感度下降、听力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2024年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三篇)
2024年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印刷行业是目前职业病多发的行业之一。
特别是一些工厂追求利益,忽略安全生产、职业防护和国家卫生标准,给广大打工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印刷行业中的诸多生产环节,从排字到订装成书,都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例如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的危害,印刷机械造成的噪声危害或身体损伤等。
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的印刷行业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印刷行业,特别是彩印,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油墨、溶剂和各种重金属。
油墨——印刷油墨含多种化学品,经常使用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虽然这些有机溶剂干燥后绝大部分都会挥发掉,但挥发前的溶剂,和挥发后的残留部分,仍会危害人体。
尤其是上墨面积较大、墨层较厚的印刷品,残留的溶剂也较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毒物质会污染空气、损害人们的健康。
另一个大问题在于油墨中的颜料。
这些颜料颗粒很细小,吸附能力很强,其中含有铅、铬、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均具有一定毒性。
当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精神障碍、噩梦、失眠、头痛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者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
铅还可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损伤。
铅毒对儿童智力有较大影响。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中毒者早期常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晚期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白血病。
确诊慢性苯中毒的体检方法有二:血常规检验法;骨髓象检查。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中毒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肌肉偶尔跳动、手足发凉及指端出汗、感觉异常(如下肢有蚁走感、电击感)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行走困难、肌肉萎缩。
专门检查项目为神经肌电图。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印刷行业较易出现的急性中毒,是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模版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模版一、噪声控制:1.背景介绍:生产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噪声控制成为了生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问题定义:生产环境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器设备运转、工作人员的操作以及物料的运输等方面。
这些噪声超过了安全标准值,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解决方法:a.采用隔音材料:在机器设备和工作区域周围安装隔音材料,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b.调整设备运转方式:优化机器设备的运转方式,减少摩擦和碰撞产生的噪音,同时优化设备的使用时长,减少长时间运转产生的噪音。
c.优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培训工作人员使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噪音,同时提供工作人员适当的防护装备,减少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d.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出现问题的部件,避免设备故障带来的噪音。
4.相关法规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生产环境中的噪声需要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之内。
相关法规和标准将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噪声控制指导和限制要求。
二、振动控制:1.背景介绍: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振动对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振动控制成为了生产环境中的重要任务。
2.问题定义: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机器设备的运转、工作人员的操作以及物料的运输等方面。
这些振动超过了安全标准范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解决方法:a.安装减振器:在设备的安装位置上安装减振器,减少振动对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b.调整设备的运转方式:优化设备的运转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振动产生。
c.培训工作人员的正确操作方法:提供培训,教授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误操作带来的振动。
d.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出现问题的部件,避免设备故障带来的振动。
4.相关法规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生产环境中的振动需要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之内。
GBZ229.4 分级 第四部分:噪声
拼音GBZ/T 229.4-2012 gōng zuò chǎng suǒ zhí yè bìng wēi hài zuò yè fēn jí dì 4bù fēn :zào shēng英文参考GBZ/T 229.4-2012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 Part 4: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noiseICS 13.100C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 Part 4: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nois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6月5日发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
GBZ/T 229.4-201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发布四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的第4部分。
本部分是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李涛、孙伟、何丽华、张敏、周世义、杜燮祎。
1 范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原则、分级方法。
车间噪音管理制度降噪
车间噪音管理制度降噪一、前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车间噪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过高的噪音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建立完善的车间噪音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车间噪音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车间噪音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员工健康:过高的噪音会引发员工耳聋、头痛、失眠等问题,严重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2. 提高生产效率:车间噪音过大会干扰员工的思维,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避免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有责任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车间噪音管理制度的内容1. 车间噪音测量与评估1.1 对车间进行噪音测量,确定噪音来源和噪音水平。
1.2 根据测量结果,评估噪音对员工的影响,并确定相关措施。
2. 噪音控制技术2.1 设备噪音控制:采用降噪技术和设备,减少噪音来源。
2.2 结构噪音控制:完善车间结构,提高吸音性能,减少噪音传播。
3. 噪音防护设施3.1 根据车间噪音情况,设置适当的噪音防护设施,如隔音板、隔音窗等。
3.2 定期检查维护噪音防护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4. 噪音管理培训4.1 为员工提供噪音管理培训,使其了解噪音危害和防护措施。
4.2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装备。
5. 噪音监测与检测5.1 安排专人负责车间噪音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2 制定噪音监测计划,定期进行噪音监测,确保车间噪音达标。
6. 噪音管理标准6.1 制定车间噪音管理标准,规定车间噪音水平、控制要求等。
6.2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企业内部的噪音管理标准,确保车间噪音符合要求。
7. 预案与应急处置7.1 制定车间噪音应急预案,指导车间员工如何应对突发噪音事故。
7.2 定期组织噪音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噪音事件的能力。
8. 督导与评估8.1 定期对车间噪音管理制度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的预防(三篇)
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的预防电镀厂有很多种技术,化学镍、镀合金、贵金属电镀、镀铬工艺、镀镍、镀铜工艺、镀锡、镀锌等等,关键是看你厂使用的是哪种工艺,要区别对待。
电镀铬过程排放物中有六价铬,是致癌物质,对人体有害。
电镀镀层中含有的镍(Ni)元素易引发皮肤癌等。
电镀生产过程中对人体的危害电镀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强酸,强碱,盐类和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在作业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极易发生中毒,灼伤,以致燃烧爆炸事故。
另一方面,电镀车间工作场地潮湿,设备易受腐蚀,也容易导致触电事故。
目前,除少数大厂的电镀车间外,大多数从事电镀的厂点,规模都较小,设备也简陋,缺少机械装备,劳动防护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
因此,电镀生产安全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已经成为电镀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A粉尘危害大多数五金工件在电镀前都必须经过打磨,机械抛光等;另外,为了除去铸件,锻件或热处理后零件表面的熔渣,型砂,氧化皮及其它杂质,还需要进行喷砂处理。
这些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可能含有硅,铬,铝,铁,铜和麻布等的粉尘,这些粉尘会给作业工人带来严重的职业危害灾爆炸电镀生产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对工件进行脱脂除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丙酮,苯类,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等;此外,还使用脱漆剂脱除旧涂层,使用罩光(封闭)漆对镀层进行封闭等,脱漆剂中含有大量的二氯甲烷和其他机溶剂,罩光(封闭)漆中也含有多种有机溶剂。
汽油,煤油,苯类和其它一些有机溶剂的闪点很低,在空气中很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下限时一遇火花等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三氯乙烯和二氯甲烷,虽不易燃烧,但都是有毒易挥发的液体,其蒸气与空气也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还有,部分电镀厂要用到锅炉或反应釜等,它们是压力容器,如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爆炸事故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如三氯乙烯具有麻醉性,能使人窒息,受紫外线照射会分解出剧毒的光气和强腐蚀性的氯化氢。
噪音的危害及防治倡议书
噪音的危害及防治倡议书
《噪音的危害及防治倡议书》
噪音是指在环境中传播的声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也日益严重,噪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有必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噪音污染,保护人们的健康。
首先,噪音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受损、头痛、失眠、压力过大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尤其是孕妇和婴儿更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会导致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育受阻。
此外,噪音也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针对噪音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防治。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噪音污染的管理和监控,推行严格的噪音监测体系,对违规噪音进行处罚。
同时,建立噪音环境监测站点,加强噪音防治的力度。
其次,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支持相关政策措施。
另外,每个公民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噪音的产生,注意保护耳朵,降低对噪音的暴露。
综上所述,噪音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加以防治。
通过共同的努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此问题,共同为减少噪音污染发挥积极作用,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
GBZ/T 229.4-201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4 部分:噪声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发布四个部分:——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 ——第 2 部分:化学物;——第 3 部分:高温;——第 4 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 的第 4 部分。
本部分是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李涛、孙伟、何丽华、张敏、周世义、杜燮祎。
1 范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 部分:噪声GBZ/T 229 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原则、分级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 部分:噪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2 稳态噪声steady noiseA 计权声级波动<3dB 的噪声。
3.3 非稳态噪声non-steady noiseA 计权声级波动≥3dB 的噪声。
3.4 脉冲噪声impulsive noise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问>1s,A 声级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 的噪声。
3.5 噪声作业work(job)exposed to noise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 或40h/周噪声暴露 A 等效声级≥80dB 的作业。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ppt[精选文档]
水污染
空气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噪声对人有什么危害?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定义: 注意:由于角度不同,所指噪声的含义也
不同 (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视频
视频1
视频2
噪声与乐音的波形有何不同之处? 乐音: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图
乐音的波形图
(2).环境保护角度上的噪声: 凡是防碍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 活,干扰人们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请你说说:你周围有哪些噪声来源?
2、噪声的来源 生活中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交通运输噪声: 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
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 械运转声等。
四.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汽车消声器
禁止鸣笛标志
枪管消声器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
树木能够吸收 噪声,所以常说” 幽静的森林”.
公路隔声屏障减少公路 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 耳塞
工业噪声: 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施工噪声: 筑路、盖楼、打桩等。 社会生活噪声: 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
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等级的划分用分贝(dB) 值表示,它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
街道上显示噪 声等级的装置2、请同学看以下表格中声强级的分 贝数,并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
纺织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三篇)
纺织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纺织工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涉及到了纺织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方面。
但是,纺织工业也存在着一些职业危害,给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纺织工业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方法。
1. 噪音危害纺织工业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机器设备运转,产生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聋哑、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噪音危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噪音源:选用低噪音设备,对高噪音设备进行包装隔音等处理;- 隔离噪音:通过隔离间隔、隔音屏隔离机械声;- 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或耳罩等。
2. 尘肺危害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纤维,长期暴露在这些尘埃和纤维中,容易引发尘肺病。
为了预防尘肺危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增加通风设施:在生产车间安装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 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衣等。
3. 化学品危害纺织工业中常常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染料、助剂、溶剂等,这些化学品对工作者的健康构成危害。
为了预防化学品危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降低化学品浓度:采取一些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进工艺流程,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 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手套、面具等。
4. 体力劳动危害纺织工业往往需要工作者进行体力劳动,如搬运、翻料等,长期进行这样的工作对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预防体力劳动危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科学安排工作: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齐全的劳动保护设备:提供适合的劳动保护用具,如护腰带、护膝等;-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体力劳动对身体的影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姿势危害纺织工业中的半蹲、站立、曲背等不良的工作姿势,容易导致关节病变、颈椎病等职业病。
为了预防姿势危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培训职工正确的工作姿势:提高职工的工作姿势意识,避免不良的工作姿势;- 定期适度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定期进行休息,放松肌肉和关节;- 提供合适的工作设备: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工作设备和工具。
噪声危害宣传知识
噪声危害宣传知识定义: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而职业领域的噪声数值超过85分贝时,会对作业工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职业噪声在作业场所普遍存在,分布范围广,危害人数众多。
预防措施:(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1.用焊接或压接代替铆接,用挤压代替冲压,用压力机代替锻锤。
2.对鼓风机、电动机可采取隔离措施或移出室外。
3.用滚压机矫正或弯曲钢板,代替用敲打的方法矫正钢板;拆卸生锈的螺旋时,用液压钳子代替錾子。
4.用发声较小的材料制造的齿轮代替金属齿轮,或将发声较小的材料制成的零件安置在金属零件之间。
5.对排气噪声较大的机组设置专用消声器。
6.提高齿轮制造的精确度,减少转向装置的活动间隙。
7.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可以减少噪声对生产人员的影响。
(2)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1.吸声——利用吸声材料装饰室内墙面或顶棚面以减低室内噪声。
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
2.消声——消声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现在最常用的消声器主要有三种类型: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及阻抗符合消声器。
3.隔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
隔声结构应该严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声结果。
4.减振——为了防止通过固体传播的振动性噪声,必须在机器或振动体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连接初设隔振和减震装置,如胶垫、沥青等。
(3)卫生保健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暂时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
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种,隔声效果可达30分贝左右。
2.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避开噪声对环境造成污染,订立本《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从事产生噪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维护等工作的人员。
三、工作要求1.目标本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了使噪声作业不影响人的健康和安全,达到国家及公司的噪声安全规范和标准。
2.组织要求1.生产、设备管理部门应做好噪声源的管理以及高噪声作业区域的划分及标示工作。
2.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高噪声区进行现场监测,记录安全状态和掌控措施。
3.职业健康部门应当对可能受到噪声影响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跟踪管理。
3.噪声掌控要求1.尽量改进原有的工艺,优化工序,使噪声源在工艺上渐渐减小。
2.选择合适的噪声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来削减噪声对工人的损害。
3.在高噪声的工作场所,规定必需佩戴防护耳塞或防护耳罩,削减工人对噪声的暴露。
4.保持噪声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的有效性,检查维护并修理、更换损坏设备。
4.培训要求为了使员工正确且有效地使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员工必需参加噪声防护的工作培训。
1.现场安全培训:噪声掌控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领域的安全操作技能。
2.防护用具使用培训:如耳塞、耳罩等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更换周期等工作使用适应技能。
3.健康基础学问培训:对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方面进行科普引导,引导企业员工渐渐提高会提高安全意识。
5.检查评估要求为了使噪声掌控系统能够渐渐健全完善,以达到有效掌控噪声影响,保护工人健康和安全的目的,需要实施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
1.噪声源检查:针对生产阶段性的机械检查,发觉异常情况,适时提出处理建议。
2.现场测试:对高噪声工作区域进行专项检测监督,避开保护措施失效。
3.检查: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防护装备的清理保养与更换。
6.责任要求1.生产、设备管理和职业健康部门应负责监督本企业噪声安全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情况。
2.终端员工应使用噪声防护装备,并遵守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
噪声粉尘管理制度
噪声粉尘管理制度1.1 保障员工健康噪声和粉尘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长期接触噪声和粉尘会导致员工的听力受损和呼吸系统疾病。
建立噪声粉尘管理制度可以降低员工的健康风险,保障员工的健康。
1.2 提高生产效率噪声和粉尘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建立噪声粉尘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噪声和粉尘对生产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3 遵守法律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包括噪声粉尘管理制度。
建立噪声粉尘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二、噪声粉尘管理制度的建立2.1 制定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危害的特点,制定噪声粉尘管理制度,明确制度的内容、责任分工、执行程序等。
2.2 确定管理目标企业应明确噪声和粉尘的管理目标,包括降低噪声和粉尘浓度、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等。
2.3 资源保障企业应为噪声粉尘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4 培训教育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噪声粉尘管理相关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技能。
2.5 持续改进企业应定期评估噪声粉尘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噪声粉尘管理水平。
三、噪声粉尘管理制度的实施3.1 噪声粉尘监测企业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声和粉尘进行监测,确保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3.2 噪声粉尘控制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手段,降低噪声和粉尘的产生,减少对员工的危害。
3.3 个体防护对于无法通过控制措施降低噪声和粉尘的工作岗位,企业应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保护员工的健康。
3.4 应急处理企业应建立噪声粉尘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故,保障员工的安全。
四、噪声粉尘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4.1 定期检查企业应定期对噪声和粉尘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4.2 效果评估企业应定期对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分析管理制度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改进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版)
生产性噪声可由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如纺织机、球磨机、电锯、机床等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生,或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例如通风机、喷射汽器笛或冲刷等声音,以及其它发电机、变压器等的翁翁声。
纺织工人、使用风动工具的工人、发动机实验人员、机床操作工等均可接触噪声。
一、生产性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暴露可引起工人听力损伤。
调查表明,接噪组高频听力损伤和语频损伤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接噪工龄的延长和强度的增加,其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呈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但低于85dB(A)的噪声则很少引起语频听力损伤。
频率低于2000Hz,累积噪声暴露小于85dB(A)时的听阈水平较低,并
处于水平波动状态;累积噪声暴露在85dB(A)以上,随着噪声暴露剂量增大,听阈水平逐渐升高,有剂量-反应关系。
3000~6000Hz频段的剂量-反应关系出现较早,斜率较大。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工人出现耳鸣、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其患病率随声压级升高而增大,呈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
长期接触噪声,在未出现明显的听力损失情况下,工人可以表现为记忆力和视感知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行为功能障碍。
调查可见,接噪组工人与对照组相比,在情绪状态(紧张、忧虑、愤怒和疲劳)、数字跨度、数字译码和Benton视觉保留方面得分显著下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机体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
心电图ST段和T波呈缺血型变化,且工龄越长,心电图异常阳性率及ST-T改变阳性率越高。
4、噪声对女性月经及生育机能的影响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容易发生妊娠恶阻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噪声可影响胎儿胎动的次数和心率,出现心率加快,可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噪声还可对胎儿
的听觉发育有影响,使后代听力受损
5、噪声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接噪组工人血浆ACTH含量与T 细胞分裂原反应性呈负相关,提示噪声状态下免疫功能的下降与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关。
6、噪声对心理方面的影响噪声对作业工人情绪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表现为噪声作业工人心理卫生状况不佳,对立、抑郁、躯体不适、敏感倾向增高;幻想倾向者增多,强迫倾向者减少。
噪声与某些职业危害的协同作用,如高温、振动、及某些有毒物质(CO、铅等)与噪声共同存在时,会加强噪声的不良作用。
二、生产性噪声的控制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如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2、更新设备。
对老企业已有的设备,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消声、吸音、隔声和隔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3、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个体防护,工人现场操作时要配带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轻噪声危害。
4、加强噪声监测,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5、定期对接噪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