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合集下载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一)“十三五”总体发展情况“十三五”时期是银川经开区积极适应新常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攻坚期。

根据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银川经开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促进银川经开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模式转变、发展新动能、开放绿色发展。

1.经济实力呈稳步增长态势“十三五”以来,银川经开区紧紧围绕“高端定位、绿色发展、合作创新、提升水平、提质增效、示范引领”的发展要求,以打造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为目标,主攻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2019年,银川经开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亿元,同比增长6%。

其中,第二产业产值110.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0.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0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32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6亿元,同比增长32%;财政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7%。

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0%。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

2.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银川经开区立足技术和产业比较优势,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发挥骨干企业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形成了以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在战略新材料产业领域,围绕打造世界知名的战略新材料产业目标,全力推进“光伏、石墨烯、锂电池、半导体、蓝宝石”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以单晶硅、工业蓝宝石、半导体级大硅片等晶体材料为主,银川隆基硅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天通银厦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晶棒生产基地,工业蓝宝石切、磨、抛等加工配套企业和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正在向银川聚集,银和新能源公司半导体级大硅片填补了国内空白。

“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报告-区域战略篇

“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报告-区域战略篇

“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报告-区域战略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总结评估报告》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释义》一书当中,评估报告从八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并提供了具体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乡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新型城乡关系和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构建。

1. 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

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扎实推进,堤岸整治绿化取得重大进展,长江流域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突破30亿吨,稳居世界内河航运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1+N”规划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廊”、“两点”建设框架初步形成,支持深圳启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加快推进,创新要素流动更加便捷。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公共服务共享水平不断提升,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局起步,一批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谋划实施。

2.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构建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采取新的战略举措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健全政策体系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强化创新引领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思路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思路
建设科技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引进、融资 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 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推进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推动开发区向绿色低碳、 循环发展的方向转型。
01
推广绿色技术
积极推广绿色技术,如节能环保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等,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 发展思路
2023-11-05
contents
目录
• 经济开发区现状分析 •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目标 •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重点 •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措施 •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预期成果
01
经济开发区现状分析
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
1984年
经济开发区建设拉开序幕,作为国家经济 技术开发区开始发展。
VS
经济开发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 引擎和重要增长极。
经济开发区发展优势
政策优势
经济开发区享有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 惠、土地使用优惠等,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企业入驻。
产业优势
经济开发区聚集了大量产业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 链和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感谢观看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放 量。
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环境质量。
环境监管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合法排污和 生态环境安全。
03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重点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 业的比重,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十三五规划考点全解析

十三五规划考点全解析

十三五规划考点全解析“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可考性90%)(二)完善发展理念。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

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21•【字号】铜政办发〔2021〕44号•【施行日期】2021.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铜川市开发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1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成效第二节面临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第五节发展目标第三章发展布局和功能定位第一节开发区总体布局第二节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节耀州窑文化产业示范区第四节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第五节县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章改革创新和功能提升第一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三节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第四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第五节持续提升承载能力第五章规划实施第一节组织领导第二节评价管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为了在更高起点上促进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开发区工作开创新局面,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21〕8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函〔2020〕44号)和《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开发区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完整)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完整)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区经委(商务委)、各开发区(工业区、产业基地)管委会或开发公司、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围绕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工业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经上海市工业区发展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12月5日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是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

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围绕上海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区产业调整升级,优化投资环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主要成效1、产业载体地位明显提升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2010年为226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产业基地)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

国家战略专项加快实施,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华电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影医疗、中芯国际、和辉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园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推进了1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工业区经济产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业载体功能进一步强化。

2、科技创新平台功能逐步加强“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着力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园区创新服务环境.“张江高新区”1区22园及紫竹高新区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统筹联动发展格局,辐射全市各区。

广州开发区、新黄埔区“十三五”规划

广州开发区、新黄埔区“十三五”规划

广州开发区、新黄埔区“十三五”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及基本思路初步成果来源:发布时间:2015-07-08字体:[大][中][小]“十三五”时期是广州开发区、新黄埔区实现“两区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开局期,也是我区转型升级,保持体制优势的攻坚期,更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决胜期。

做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对于推进广州开发区、新黄埔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

一、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管委会、区政府于2014年12月11日组织召开了全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按照国家、省、市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新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以及区有关单位新增规划体系的要求,我区规划编制工作由原萝岗片区和黄埔片区联合编制,“十三五”规划体系为“1+3+15+20”,即包括1个规划纲要为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3个园区规划主要是经开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规划,15个专项规划包括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生态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等,20个专题研究包括区内外部发展环境和趋势及对策研究、财政收支、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以及民生事业发展专题研究等。

自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以来,我区已对全区“十三五”规划编制主要任务及阶段安排、规划编制要求和区划调整衔接工作等工作都作了具体部署,并全面开展编制前期工作。

目前,我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总体顺利,20个重大专题研究已完成,3个园区规划和15个专项规划正按时间节点推进,“区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和基本思路”已形成初步成果,“十三五”规划纲要已启动编制工作。

二、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步成果谋划好我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通过创新培育新增长点,通过创新推动传统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和发展动力转换,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格局中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2.4亿元。

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

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

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

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宝山区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

宝山区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 展计划,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时间节 点:2018-2025年。
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 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时间节点:2019-2022 年。
深化改革开合作
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领域,加强与国内外市场和 技术的互动合作。时间节点:2018-2025年。
提升城市品质
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 新兴产业,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03
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宝山区需要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通过产
业转型升级,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资源环境压力大
随着城市发展,宝山区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对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结构单一
宝山区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的 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01 02
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绿色环 保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宝山区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适应 市场需求。
02
建立定期评估和监测机制,及 时掌握转型发展情况,对工作 不力的单位进行问责。
03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评价,接受 社会监督。
加强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
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 宣传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目 标,提高公众对转型发展的认 识和支持。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与 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 ,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卢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卢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卢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0日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二〇一六年一月- 1 -卢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全面提升的突破阶段,更是我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科学发展、赶超崛起的攻坚阶段。

本《纲要》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卢龙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对建设“开放、生态、文化、和谐、实力”新卢龙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国内“三期叠加”的普遍矛盾和我县结构性矛盾、大气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努力破解各种发展难题,以“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壮实力”为主线,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质年、城镇建设提升年、文化建设振兴年和生态建设攻坚年活动,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在稳步发展中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0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34亿元,年均增长8.1%;全部财政收入达到 5.6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72亿元,年均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76亿元,年均增长1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51.6亿元,年均增长18.9%。

二、经济运行质量在转型升级中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27.96:26.78:45.26调整为2015年的29.3:28.3:42.4。

陕西省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陕西省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陕西省“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2)(一)规模总量大幅提高 (2)(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三)经济效益大幅改善 (4)(四)产业集聚步伐加快 (4)(五)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6)(六)融合发展快速推进 (6)(七)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7)二、面临形势 (9)(一)发展机遇 (9)(二)面临挑战 (11)三、思路目标 (14)(一)指导思想 (14)(二)基本原则 (14)(三)主要目标 (16)四、发展重点 (20)(一)能源工业 (20)1.煤炭 (21)2.油气 (21)3.电力 (21)4.新能源 (22)(二)原材料工业 (23)1.化工 (23)2.有色 (26)3.黑色金属 (28)4.建材 (29)5.新材料 (30)(三)装备工业 (32)1.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32)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34)3.航空航天装备 (35)4.节能环保安全装备 (37)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38)6.电力装备 (38)7.重型装备 (40)8.其他装备 (40)(四)电子信息 (41)1.集成电路 (42)2.智能终端 (42)3.新型平板显示 (43)4.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 (43)5.软件和信息服务 (44)(五)消费品工业 (46)1.食品 (46)2.医药 (47)3.纺织服装 (49)4.轻工 (50)五、产业布局 (51)(一)总体布局 (51)(二)重点工业园区布局 (56)1.国家级重点园区 (56)2.省级重点园区 (57)3.特色产业园区 (58)六、主要任务 (61)(一)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 (61)(二)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 (62)(三)积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62)(四)加快工业绿色安全改造升级 (64)(五)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65)(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66)(七)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68)七、保障措施 (70)(一)加强组织协调领导 (70)(二)不断优化完善工业发展环境 (71)(三)保持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71)(四)强化财税政策支持 (73)(五)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73)(六)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 (74)(七)制定加快工业发展配套政策 (75)(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76)附件:陕西“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78)前言“十二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风险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支撑“三个陕西”建设取得新成就。

开发区安全生产十三五终期评估报告

开发区安全生产十三五终期评估报告

开发区安全生产十三五终期评估报告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安全生产情况,对其进行终期评估,特编写此报告。

二、开发区安全生产情况综述在过去的五年中,开发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和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绩。

2.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开发区在十三五期间,加强了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针对不同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

这些法规的实施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2 安全生产技术与教育培训开发区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与教育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和推广安全生产技术,有效地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开发区还注重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三、开发区安全生产成果分析通过对开发区安全生产情况的综合评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事故发生率的下降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开发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事故发生率较前期明显下降。

通过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3.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完善开发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和督促检查,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同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3 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开发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加大了对安全生产技术研发的投入。

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加强了技术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开发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开发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4.1 安全意识的不足部分企业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薄弱。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解(一)约束性指标《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各地和市各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完成。

1.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扶贫办)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3.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4.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不低于23%。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5.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国土局)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左右。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7.单位GDP能耗降低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9.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达15%。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1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1.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70.2%。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2.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的比例为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3.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7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4.细颗粒物(PM2.5)浓度累计下降12%。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5.林木覆盖率达33%。

(牵头单位:市农委)16.林木蓄积量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农委)(二)预期性指标《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具有牵引作用,各地、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动态分析、跟踪监测和政策引导,力争全面完成。

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扬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扬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扬州市“十三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6.09.08
•【字号】扬发改资环发〔2016〕621号
•【施行日期】2016.09.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扬州市“十三五”循环经
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扬发改资环发〔2016〕6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发改委:为全面总结扬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明确下一步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关于做好“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扬府办发〔2015〕51号)要求,我委编制了《扬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扬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
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9月8日。

广州各区十三五规划

广州各区十三五规划

广州十三五规划出炉导读:五年之内,广州将迎大变。

昨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五年,广州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城市定位、还是社区民生、普惠教育上,都有一系列重大举措。

其中GDP年均增长7.5%,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

一、各区发展重点1、越秀功能定位:厚植“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优势,聚力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创意、健康医疗四大主导产业,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打造中央文化商务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品质城市示范区。

发展重点:构建“一核三带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三带:沿江路商务景观带、东风路楼宇经济带、环市路智力创新带,四区:黄花岗科技园、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健康医疗中心、流花现代商务区。

2、海珠功能定位:发挥国际贸易门户、创新岛、生态岛的城市核心区优势,以创新驱动为主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会展、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打造广州生态型中央创新区(CID)。

发展重点:重点依托广州中轴线南延及两翼建设高端商务区,东部大力发展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和会展业,中部打造中大国际创新谷,西部结合后航道建设打造海珠湾滨水区。

3、荔湾功能定位:以建设“广佛之心、西部枢纽”为目标,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商贸中心、享誉全国的文化旅游名区、辐射泛珠三角的总部经济基地、服务珠三角的时尚创意中心、广佛同城化先行示范区。

发展重点:以“白鹅潭商业中心”为核心,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花地河电子商务产业带,珠江黄金西岸创意产业带,形成陈家祠-荔枝湾、恩宁路-上下九、十三行等商贸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大坦沙中新城市更新改造合作、东沙生产性服务业、岭南V 谷科技产业、花博园花卉产业等特色产业组团。

4、天河功能定位:以总部经济为引领,做精做优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四大主导产业,提速发展文化创意、生物工程、健康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跨境电商、总集成总承包、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研发设计等若干个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初步建成现代服务核心区、创新创意引导区、生态宜居样板区、幸福共享示范区。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思路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思路
引和留住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适应经济开
发区的发展需求。
招商引资建议
强化招商引资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经 济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优势 ,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
拓展招商引资渠道
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加 强与国内外企业和投资机构 的联系和合作,吸引更多的 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经济开
简化审批流程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提供财政支持
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给予财政支持,鼓励企业 创新和发展。
人才பைடு நூலகம்进建议
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经济开发区的人才 引进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经
济开发区工作和创新。
建立人才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工作 生活便利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吸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 ,提高区域内的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能源设施
加强能源设施建设,提高电力、燃气、水务等设施的 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信息化设施
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光纤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等,提高区域内的信息化水平。
生态环境建设
绿化建设
发展目标
•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思路旨在实现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城市、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开 发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02
CATALOGUE
发展现状分析
优势分析
政策优势
01
开发区享受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土地
使用优惠等,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产业发展。

嘉兴市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嘉兴市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嘉兴市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嘉兴市十三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
1. 嘉兴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包括嘉兴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3号线的建设,以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和便捷性。

2. 嘉兴市新区建设项目:包括嘉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湖经济开发区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展。

3. 嘉兴市港口建设项目:包括嘉兴港口的扩建和升级改造,以提升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

4. 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包括嘉兴市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项目,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资源。

5. 嘉兴市教育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嘉兴市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改扩建,以满足教育需求和提高教育质量。

6. 嘉兴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嘉兴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7. 嘉兴市医疗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嘉兴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设施的建设和改扩建,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保障能力。

8. 嘉兴市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嘉兴市旅游景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提升旅游体验。

以上是嘉兴市十三五规划中的一些重大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将有助于嘉兴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一、先进制造业产业现状先进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大,资本技术密集,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工业实力。

开发区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有合加环境资源设备制造、厚福医疗器材生产、三胜机械、精密机械、亿邦机械、华南工程机械等企业,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单一、企业生产运作普遍不足、年产值普遍偏低、市场占有率较小、没有明显的龙头带动企业、产出效益不高等明显特点。

发展定位1、起重运输机械。

开发高效节能电机,450吨架桥机、450吨提梁机等。

2、特高压输变电设备。

开发220K V及以上特大型变压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开发1E 级核电站电缆;配套发展云母制品、互感器、配电柜等;研发百万千瓦核组泵、核环吊、变压器等核电配套产品。

3、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大力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设备、冷热连轧及涂镀层加工设备、新型造纸机械和纺织机械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国产化。

掌握轨道交通设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建设咸宁工程机械与船舶及钢结构等产业基地。

4、发展新型三废处理设备。

5、节能环保装备。

布局构想随着即将开工建设的中电坤灿、津晶城项目落户开发区三期地块,将起到一定的引领集聚作用,建议在开发区三期此两项目附近分布新引进的先进制造业。

发展愿景开发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引进几家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延伸其产业链,使先进制造业真正成为未来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把咸宁市建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措施建议一是主动承接武汉工业向城市圈地区战略转移,充分发挥中国光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拉长延伸现有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二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配件、起重运输机械、输变电设备、船舶、涂附磨具、云母制品等为重点,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增强研发设计、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和成套供应能力,提高数字化、光机电一体化、成套化和本地化制造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是**开发区攻坚克难、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采取新举措、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一)明确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举措。

(1)突出工业核心地位。

一是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定位,即以工业为主,集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二是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同类企业聚集,做大做强优势行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扶持骨干企业,要分规模,分类别加以引导和指导,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实现其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有20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的企业,40个销售收入达1—10亿元以上的企业。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全力打造好开发区的硬
件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和倾斜;二是加大对开发区投资公司投资力度,使之自主运行,早见成效;三是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分期完成开发区道路建设;四是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加速完善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等配套设施。

同时要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到2020年底,完
成开发区内已批拓区面积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5
亿元,其中开发区投资20亿元,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集工业、商贸、
物流、金融、文教、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开发园区。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东向发展,主攻长三角,紧盯珠三角,关注中韩自
贸区、合肥自贸区(待批)等地区,加速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全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努力把开发区建成皖江城市带和皖西南的配套产业基地。

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明确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

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要做到主动出击与被动接收相结合,县内聚集与吸收外资相结合,以商招商与驻点招商相结合。

(4)做强工业主导产业。

发挥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引领作用,把握产业发展总体
方向,促进产业培育壮大。

优先支持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品牌创建。

重点支持最有发展潜力的电子产业率先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支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机械制造业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

协调推进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提高经济长远竞争力夯实基础。

培育发展成长性较好、竞争力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有效对接国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资本,促进创新型企业迅速形成产业化能力。

支持企业拓展新的产业领域,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实和开工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5年内成功培育5家以
上上市企业,提高开发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水平。

(二)制定发展目标,推动园区发展。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开发区开发建设规模达13.7平方公里以上。

生产总值达计2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引进内外资累计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家,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家。

(2)基础配套更加完善。

每年新增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到2020年底,完成开
发区内已批拓区面积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
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集工业、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开发园区。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到2020年,入区注册企业达300家,其中,投资5亿
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额超80
亿元,解决2万名劳动力就业。

(4)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积极引导同类企业聚集,最终形成特色鲜明、带动力强
的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底,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型材料和现代
物流业等主导产业形成规模。

(5)投资环境更加优化。

开发区的投资发展环境得到全新优化,功能更加齐全、
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周到,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打响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这张名片。

(三)分析发展形势,解决制约瓶颈。

针对当前开发区存在的发展空间受限和造血功能缺失、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问题,充分认清开发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谋划开发区发展对策。

(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创新实践基地。

推动建立城乡统一、规范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加强开发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2)全力抓好招商引资。

坚持大项目带动、内外资兼顾,不断创新招商方法,拓
宽招商区域,提高引资数量,提高招商门槛,鼓励投资规模大、投资强度大、财政贡献大的企业来区投资。

在内容上,一要注重培育主导产业,促使同类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二要注重5亿元以上项目,特别是10亿元以上的高科技、高附加
值大项目的引进、扶持,使其能引得来、留得下、长得壮;三要注重现有企业的增资扩股。

(3)大力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现有开发区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
大对开发区的信贷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与开发区建立协调沟通机制。

运作好信用体系建设和助保通业务,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题。

支持企业上市,鼓励和帮助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发挥开发区龙兴建设投资公司功能,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

(4)提升资源集约利用。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实施统一的用地价格管理和用地标准管理,对项目建设实行定性、定量用地。

引进项目和建设重点向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集中,向现代服务业集中,向总部经济和研发机构集中。

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转移,有计划地把早期入园的投资强度低、占用土地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腾出空间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积极推进对工业用地实行地块招商、挂牌交易,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5)创新建设管理机制。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县市政府、园区、企业合作联合开发建设园区。

对开发区经营性的市政配套设施项目,面向社会公开选择投资商或运营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