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黎族医药概述

合集下载

黎药

黎药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槟榔树(Areca catechu)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

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

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的种子。

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叶。

槟榔果略小于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

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

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乾,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

咀嚼时,卷少许于蒟叶内,加少量酸橙共嚼,以促使唾液分泌和放出刺激性的生物碱。

槟榔子是劣等儿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

种子可入药,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

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兴奋作用。

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

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

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

海南砂仁【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油中的成分有a一和B一蒎烯、蒈烯一3、柠檬烯、桉油素、p一聚伞花烃、芳樟醇、樟脑、乙酸龙脑酯、a一胡椒烯、反一B一含合欢烯、白菖烯、毕澄茄烯、橙花叔醇、愈创木醇等。

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砂仁属植物海南砂仁的果实。

治脾虚运化失常、脘腹胀满、饮食不香、纳呆食少、食积于胃、消化不良、不欲饮食、面黄肌瘦等。

两面针药理作用:氯化两面针碱是两面针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作用,抗真菌,对钙调素的作用,还有强心、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

海南黎药发展研究概况

海南黎药发展研究概况

海南 岛大 约在 7千年前 就与祖 国大陆分离 , 形成 孤岛。
历次 考 古 发 现 , 万 年 前 在 海 南 岛 上 就 已 有 人 类 活 动 “ 。 1 J 专 家认 为 , 3 年 前 “ 越 ” 在 千 骆 的一 支 从 大 陆 两 广 地 区 迁 移 到 海 南 岛 , 就 是 黎 族 人 。黎 族 先 民最 初 居 住 在 岛上 的 沿 这
的现状 , 列举 了有 关黎 药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 , 为研究和发展 黎族 药物提供 了比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关键词 : 族 ; 黎 药物 ; 发展 : 究 研
中图分类号: 2 8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6— 8020 )5一OO 2 R9. A 10 6 1 (07 0 O2—0
黎 药 是 黎 族 人 民 传 统 使 用 的 民 间 药 物 的 简 称 。 在 我
M r.thn.驱 虫药槟榔 Ae t e e u ; r C rc c . a a
e uL ; 气 止 痛 良药 降 香 如盯和 ooir . hn等 。 c .行 h 』 dre T C e fa
族可分为 5 个支 系 , 即悻、 、 、 杞 赛 本地 、 孚。各支 系大都 美
集 中 在 同 一方 言 区里 。黎 族 人 民 男耕 女 织 , 歌 善 舞 , 有 能 具 丰 富 的生 活 习俗 。在 使 用 药 物 防 病 治 病方 面也 有 十分 独 特 的 门 道 和技 巧 。 2 黎族 传 统 用 药 方 式 黎族 语 言 为 汉 藏 语 系 、 族 语 支 。 黎 族 没 有 本 民族 文 侗
有消炎解毒 、 通经 活络 作 用 。
国, 黎族仅分布 于海南省 , 口 10余 万人 , 人 2 是伟大 中华 5 6

黎药综述

黎药综述

黎藥的發展與應用綜述201202010454 張艷嬌漢語言文學專業五班一、黎藥的概述海南黎族地區地處熱帶北緣,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3℃一25℃),終年無霜雪,熱量充足(太陽輻射量為120~140千卡/釐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高山峻嶺,呈中間高四周低的環形多層狀結構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資源極其豐富,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藥材,素有“天然藥庫”之稱。

為我國的南藥生產基地。

黎族地區種植南藥的歷史悠久,是南藥品種原產地。

據明代張天複著《皇輿考》一書所列舉,就有檳榔、沉香等,檳榔的種植已有1500年的歷史。

全島現有高等植物4200多種,占南方廣東植物的70%,可入藥的植物達2000多種,占全國的40%,《中藥大辭典》.收載的就有500種,其中經過篩選的抗癌植物有137種,南藥30多種。

靈芝據最近調查有38種,占全國的59.4%。

二、黎藥的應用早在宋元時期,黎族民間對草藥的形態、功效、性味、採集、加工及分類就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特別是在毒蛇咬傷、跌打損傷(內傷、外傷)、接骨、風濕、瘧疾、肝病等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在如今的山區村寨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中發現,黎族醫生的醫療活動主要是以草藥為主,一般來說是以植物的根、莖、葉直接用藥。

黎族醫生將藥物的性能分為寒、熱、溫、涼、清、輕、重,認為藥物的性能與地理、氣候有密切關係,如在陽光強烈照射的地方生長的草藥性能燥熱,而生長在陰涼地帶的則藥性寒涼;他們在研究中還發現,黎醫在用藥時認為不同顏色藥材可以治療相應的疾病。

如開黃花的植物可以治療黃疸型肝炎,紅色的植物可以養血,有白乳汁的植物可以治產後少乳。

海南黎藥在治療風濕病上大量使用專病專方。

現已收集的數千個黎族醫藥的專病專方,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科,有的確實具有十分顯著的療效。

這些都是在驗方、秘方的基礎上研製而成。

而且它們在抗炎鎮痛作用顯著,療效確切:具有祛風除濕、通絡除痹、消腫止痛的功效。

黎族医药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黎族医药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政策监管:政府对医药冷链行业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 安全。未来政策监管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对整个冷链的管控,包括药品的生产、储 存、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政府还将加大对不合格药品和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我国医药冷链发展现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同 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通过行业整合、技术创新和政策监管等手段, 我国医药冷链将朝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保障药 品的质量和安全。
1、处理技术更加先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处理技术将更加先进, 更具针对性,处理效果更好。
2、节能减排成为主流:未来,节能减排将成为废水处理行业的主题,企业 将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废水的循环利用。
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政府将加大对废水处理行业 的支持力度,为医药工业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随着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医药工业废水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探讨医药工业废水处理的现 状、发展趋势、重点问题研究及建议。
一、引言
医药工业废水是指医药生产企业在进行药品研发、生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废水。这些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若不进行 有效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医药工业废水处理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四、结论
黎族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价值。然而,当前黎族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中药材种植 基地建设、提高制药工艺和医疗水平等措施,可以促进黎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应重视保护和传承传统医药文化,推动黎族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当 地民众和社会。

海南民族植物---黎药

海南民族植物---黎药

海南民族植物---黎药摘要:热带药用植物黎药是中药宝库中重要的资源。

本文主要阐述了黎药的定义,介绍了黎药的渊源和在近代的发展,并重点推介了几种黎药的性能和用途。

关键词:民族植物,黎药,鸡屎藤,槟榔,土沉香,发展前言:海南有丰富的黎药资源,黎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曾为省内黎族同胞及各族居民防病治病作出重要的贡献。

目前,国家及海南省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民族药研发的支持和引导,苗药、藏药等民族药的发展为海南省发展黎药提供了经验,发展振兴黎药(南药)产业时机已经成熟,海南省黎药研发掀起热潮。

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师省范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药检所和药研所等研究机构和部分药企都积极开展黎药产品的开发;黎族医药理论的整理、挖掘也取得突破,《黎药学概论》、《黎族医药》等已经出版;海口制药厂、奇力药业、海南九芝堂药业、万州药业、金光药业等数家药企已成功开发出枫蓼、胆木、裸花紫珠等系列黎药产品,多个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基地(GAP)也在积极建设中。

正文:1.黎药的定义海南黎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少数民族,有110多万人口,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以五指山区为中心的海南岛中南部,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他们的生活起居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黎族最大传统节日三月三有制作五色饭的习俗,其中染色所用原料均来自植物。

如:枫香树叶常被海南黎、苗族民间用作食物着色的黑色素原料。

黎族人还积累了许多利用野生植物进行食疗保健的经验,如黄姜做成的黄色米饭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山兰糯米甜酒具有滋补强身的作用;米酒泡黑芝麻或黑豆具有补血的作用。

炎热的夏季,为预防中暑和感冒,黎族人常采集五月茶、葫芦茶、广东金钱草、田基黄、地胆头、地耳草、鸡骨草、小叶海金沙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的植物煮水服用。

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岛屿区域,受热带季风影响,全年气候温湿,常温在25℃左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富含矿产、能源、动植物、水产、海盐等资源。

黎族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民间医药

黎族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民间医药

生产和生活对植物与环境 的影 响,探讨植物在民族 文化发展
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 l 】 我 国民族植物学研究最早起始 于 1 8 , 9 2年 并于 18 97年
许多利用野生植物进行食疗保健 的经验 ,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和应用。如食用黄姜做成 的黄色米饭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山 兰糯米甜酒具有滋补强身作用 ; 米酒泡黑芝麻或黑豆具有补 血作用 ;产妇分娩两天后食用番木瓜与米合煮 的木瓜饭 ,连
dn Ln . w】等 。 e s( in )S .
黎族大都居住山区,生活和劳动于高 山峻岭之间 ,坡徒 路 险 ,环境复杂 ,森林中蛇虫等动物繁多 ,在采集 和狩猎活 动 中常出现跌打损伤 、外伤 出血 、( )枪伤 、烧烫伤 、动 猎 物 咬伤等多种意外创伤。炎热和潮湿的热带气候条件和生活 习惯也常造成地方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发生 。 为了防治疾病 , 黎 族人 民在长期 的医疗实践 中 , 断摸索 和总结 , 不 掌握 了许
【 s du s rc oim ( b) r】 Demo im t ai l y f u Os.Mer 、田基 黄 【 p r u . Hy ei m c
黎族是海南 岛最早 的土著民族 , 在海南岛至今已有 3 0 00
多年的历史 。 据第 五次全 国人 口普查统计 , 黎族有 人 口约 12 2 万 ,占海南总人 口的 1.1 6 %,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黎族先 4
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的植物药达 5 0 0 多种 , 基本上是随采随用 , 但对一些较为稀少或季节性较强 的药物则采集 晾干备用 。 黎族人 民在森林中寻找食物 的过程中 ,不断发现有许多
植物不仅具有 营养 ,而且还具有医疗保健功效 ,如同现在所
说的药食 同源植物 。通过漫长的生活实践 ,黎族 人民积累 了

黎族医药概述

黎族医药概述

黎族医药概述黎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五指山市等地。

作为一个古老而有文化特色的民族,黎族人在医药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和医疗经验。

他们的医学在历史上曾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仍然被广泛的传承和应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黎族医药进行介绍和概述。

一、黎族医药简述黎族医药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它秉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在医疗中强调个性化、综合治疗和预防。

在古代社会,黎族医学主要由巫医、方士、木匠、药工、针灸师等人士传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随着时代的推移,黎族医药不断发展壮大,反映出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重大创新,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医学实践中,黎族医药多用草药治疗病症,如糖尿病、结核病、肺炎等常见疾病都有独具特色的疗法。

二、黎族医药的特点1. 采用许多草药和本地药材治疗疾病黎族人天生热爱自然,他们善于利用当地资源中的各种草药、本地药材和特殊树种来制作药膏、药包、药丸等等。

黎族药方以其药材的精细、量的准确和比例的科学性,以及药材的独特出名。

常用药材有佛手、夏枯草、龙眼、姜黄、香茅、脐橙等。

这些草药可治疗许多疾病,包括肠胃疾病、心脏病、胃病、消化不良、妇科病等。

药物性质丰富,药性独特,适用面广。

2. 精通针灸和牵引术在黎族医药中,针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它被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黎族人善于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研究出针灸的适用范围,并建立了独特的针灸理论和技术。

早期的黎族针灸主要用于止痛、解毒、调节内分泌等,现在则常用于治疗各种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

另外,黎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医学疗法——牵引疗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科疾病的技术,可恢复骨骼位置和正确骨骼与肌肉之间的关系,减轻疼痛,增加骨骼的稳定性。

3. 融合精华学派各流派的做法,医疗经验黎族医学的研究中,吸取了传统的中医、藏医、蒙古医学等流派中的精华和先进成果。

黎族医药概述

黎族医药概述

黎族医药概述作者:杨丽娜杨颜瑛王桂珍杨大忠张鹰执笔:张鹰===========================================================================一、前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文化的构成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文化并与多民族文化差异相互融合共存的集合。

在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居于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有着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中国黎族。

她曾孕育着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人类文明,而自己却鲜为人知。

早在中国古代的元朝时期,由黎族人民所创造的棉纺织文化,经黄道婆的推动,创造了中华纺织文明的辉煌。

在18世纪乃至19世纪,中国的淞江布匹曾一度远销欧美,取得“淞江布匹,衣被天下”的伟大成就。

而黎族文化中更深邃与精华的内容却是能够为人类的生命筑造出坚强与辉煌的部分——黎族医药。

二、黎族概况中国黎族是海南岛的原居民族。

跟据海南历年的考古资料,黎族的先民们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来到了这座海岛,在这个雨林密布的热带孤岛上繁衍、生息,演绎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

跟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黎族现有人口124.86万人,占海南全省总人口的15.87%。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部和南部的五指山、保亭、三亚、陵水、琼中、东方、白沙、乐东、昌江等9个市县,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屯昌等市县的12个民族乡镇。

分布区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海南全省陆地面积的55.02%。

黎族在长期的社会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个支系。

按各自习惯沿用的五个方言群的称呼是“哈”、“杞”、“赛”、“润”、“美孚”。

“哈”黎主要分布于五指山的西南部,以乐东为中心与三亚、东方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区,少部分散居于白沙、昌江、陵水等地。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58%,是黎族人数最多的一支。

“杞”黎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保亭、琼中和乐东的尖峰。

部分居住陵水的大里,昌江的王下。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的24%。

海南黎族苗族的民间医药民俗文化

海南黎族苗族的民间医药民俗文化

海南黎族苗族的民间医药民俗文化作者:刘玉梅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2期●刘玉梅医药民俗现象是属于民众的,它既为民间所创造,又在民间所通行和传习。

医药民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

海南黎族民间草药,是黎族人民在长期与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宝贵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海南苗族居住的山区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苗族人对野生植物的药用性能有很丰富的知识。

1 引言民俗就是民间风俗。

它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之需要,由广大民众创造,并相沿成习,其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民众的生活而发展、演变。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俗文化,就是民间风俗文化或民间习俗文化,它指的是世代相传的各种文化现象。

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都有它们的民俗文化特点。

民俗是社会心理活动一种外化形式。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俗之所以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民俗现象是属于民众的,它既为民间所创造,又在民间所通行和传习。

民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

海南黎族苗族的医药民俗文化是黎族苗族人民长期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各个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过重要贡献。

由于各个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状况不同,其医药创造和医药成就也各有千秋。

海南岛孤悬海外,做为海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苗族,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必须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严峻挑战。

为了健康地生活、劳动,黎族、苗族人民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其中有不少特殊的医药技术。

我国黎族有124.7万多人。

其中,海南省黎族人口117.2万。

在历史上,黎族先民广布整个海南岛。

民间传说五指山区是黎族的发祥地,现黎族人口主要聚居在琼中、乐东、白沙、昌江、保亭、陵水和三亚、通什、东方等县、市。

黎族民间治疗外伤药用植物的收集整理

黎族民间治疗外伤药用植物的收集整理

黎族民间治疗外伤药用植物的收集整理Ξ甘炳春 杨新全 李榕涛(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 571533)摘 要 收集和整理了黎族民间治疗外伤的药用植物,对其生长习性、药用部位、功效及使用方法进行了概述,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关键词 黎族 外伤 药用植物 黎族是海南特有的土著民族,他们大都居住山区,生活和劳动于高山峻岭之间,坡徒路险,环境复杂,热带雨林中蛇虫等动物繁多,在采集和狩猎活动中常出现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猎)枪伤、烧烫伤、动物咬伤等多种意外创伤。

黎族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利用草药医治外伤的有效经验和方法,不论是缺医少药的过去,还是现代医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民间草药在防治外伤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经调查走访,收集了部分流传于民间的外伤药用植物及其使用方法,并加以整理,现分述如下。

1 跌打损伤111 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属樟科根藤本植物,生于灌木丛中。

全草入药,具有消肿散瘀之功效,用于接骨。

用法:鲜品捣烂外敷,配方使用。

112 舒根藤Tinospora sinensis (Lour.)Merr.别名为伸根藤,属防己科木质藤本植物。

生于山地疏林、密林。

以藤茎入药,具有舒筋活络作用。

用法:鲜药250~400g,捣烂加适量白酒,炒热敷于患处。

113 落地生根Kalanchoe pinnataLam.Pers属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植物,生于水沟、林荫树下等湿润地,以全草入药,具有止血生肌作用,治跌打损伤。

用法:鲜药适量捣烂敷于伤口。

114 了哥王Wicktroemia indicaC. A.Mey.属瑞香科小灌木植物。

生于村、路旁,荒坡草丛中。

药用皮、根、叶,具有消炎消肿作用。

用法:①鲜皮用酒精或浓白酒浸泡,浸泡液擦于患处;②根50~100g,加酒和水煮服。

1%5 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Hance.属堞形花科披散小灌木。

黎族医药简史

黎族医药简史

黎族醫藥簡史
查考黎族原始社會的歷史文化,經濟醫藥文化,無不記載著崇神信仰,祖先崇拜,雞卜、殺牲求神治病等,黎族中普遍存在。

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即請巫師到家中殺雞、殺豬、殺牛祭神救治,這种施巫術的人,男性稱“道公”,女性稱“娘母”,這种施巫術治病的史跡,20世紀50年代仍有巫術的殘存,說明是黎族崇神的醫學模式。

但是除殺牲求神治病之外,還采用草藥治療,草藥醫是黎族先民傳授下來的特殊醫技,有內服草藥、外敷草藥、蒸熏法、骨傷療法、佩藥法。

黎族醫療方法的傳授沒有文字記載,主要是口傳心授,師徒傳教,一代一代傳授下來,傳授方法,開始由“藥母”帶著學徒上山去識別藥物,稱為“踏草”,包括藥用植物(草藥)的名稱如根、莖、葉、果形態,生長的地方等。

草藥醫平時就留心察看,那些草藥生長在什么地方,遇到病人需要用時,就直往那里采集。

學徒先掌握草藥的作用,識別草藥使用方法后,就由“藥母殺雞祭神,搞一种傳授藥方的登藥儀式,黎族人稱為“交刀”。

交刀后,學徒才可單獨采藥行醫。

從醫學模式史料查考,黎族醫術的原始時代,主要是祖先崇拜,雞卜、殺牲祭神治病的崇神醫學模式。

到20世紀50年代,已發展到生物醫學模式一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醫學建設的發展和黎族醫藥人才的培養,如黎族苗族自治州醫院,黎族苗族自治州衛生防疫站,黎族苗族自治州衛生學校,黎族苗族自治州婦幼保健所,黎族苗族自治州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黎族苗族自治州中醫院,黎族苗族自治州藥材公司等等。

足見黎族地區醫學的發展已從崇神醫學開始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

黎药

黎药

黎药海南黎族地区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3℃一25℃),终年无霜雪,热量充足(太阳辐射量为120~140千卡/厘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高山峻岭,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环形多层状结构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为我国的南药生产基地。

黎族地区种植南药的历史悠久,是南药品种原产地。

据明代张天复著《皇舆考》一书所列举,就有槟榔、沉香等,槟榔的种植已有1500年的历史。

全岛现有高等植物4200多种,占南方广东植物的70%,可入药的植物达2000多种,占全国的40%,《中药大辞典》.收载的就有500种,其中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灵芝据最近调查有38种,占全国的59.4%。

这些药材,分布于各县的丘陵、山地、水泽地,保亭、琼中、白沙、乐东等县。

为了有效地发挥海南岛的南药产品的多种效能,提高单位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关单位已在规划进行南药产品的种植加工等综合利用。

筹办南药提炼车间,准备提炼榔君疳积片、海马补肾片、巴戟补肾片、香砂益胃胶囊、益智健胃片等各个中成药品种。

海南药材场已成立一个南药加工场,准备加工槟榔花茶、丁香酒、益智罐头等;槟榔已制成槟榔牙膏畅销市场。

丁香和白豆蔻的引种研究取得进展。

据海南省医药公司统计,1990年槟榔产量14700担。

益智19530担。

砂仁390担,巴戟100担。

这四大南药分布在民族地区。

海南粗榧(红壳松)树皮已提炼出21种单体生物碱,其中三尖杉酯碱、高山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具有抗癌作用,对自血病及恶性淋巴瘤也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已经多家肿瘤医院临床试用,对治疗白血病有显著作用,对其他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的效果,已列为特种经济植物。

五指山区的灵芝,是我国灵芝的集中产地。

现代医学检测证明,海南灵芝含有氨基葡萄糖、多糖类及甘露醇,对许多慢性病等都有治疗的作用。

金香远:海南黎药你知道吗?

金香远:海南黎药你知道吗?

海南黎药是黎族人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积累起来一整套治病经验,经过黎族人世世代代口授相传,形成了独特的黎族医药文化。

金香远药业正是这样一家以传统黎药为主的大型医药公司,致力于开发安全、高效的黎族医药,希望以黎医的宝贵经验造福更多人群。

黎族是一个善于识别和利用天然植物药物的民族,十分重视利用各类植物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

在黎族人的日常饮食中,就经常将热带雨林中的某些植物作为蔬菜来食用,如树仔菜、雷公根、白花菜等。

这些植物既可以作为食物,也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树仔菜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雷公根可促进伤口愈合,强化血液循环和滋补神经;白花菜内服可驱肠道寄生虫,外用可治疗创伤脓肿……黎族人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实践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黎药对于许多常见病具有独特的疗效,是中医和西医无法替代的。

金香远药业一直坚持采用海南野生中药原料,开发出了金香远凝胶和喷剂两款纯黎草复合制剂。

其配方以海南野生草本植物大叶清香桂、香濡草为主要原料,经多种有效成分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镇痛、抗过敏、止血止痒等功效。

为了让用药更安全,公司科研团队严格筛选药方,使产品做到了真正无毒无副作用,打破了人们“是药三分毒”的常规认知。

金香远抑菌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褥疮、烧烫伤、磕碰外伤、割划伤、疖肿及湿疹皮炎等皮肤问题中,对蚊虫叮咬、皮肤过敏、皮肤瘙痒也有着显著的脱敏及止痒功效,是人们居家、旅行的必备药品。

海南黎药:入得大山皆是药

海南黎药:入得大山皆是药

海南黎药:入得大山皆是药一片叶子、一段枝干、一把草根、一朵毫不起眼的花儿……在海南黎药中,都可以入药,还能带给人们神奇的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2月27日,海南省科技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黎药研发工作,扶持黎苗产业发展,在过去半年里,记者多次跟随黎药普查队员深入黎村黎寨,在一些懂草药的黎族同胞的带领下,走进大山,探访黎医,认识黎药。

海南地处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黎族同胞,与雨林相伴,他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从对动植物习性的仔细观察中,发现了各种植物的药用特点。

黎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黎族同胞用它们为患者治病,维护着本民族的健康。

中国少数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药,在考察中有关专家呼吁,黎药的开发利用价值很大,做好黎药研发与保护工作,才能让本地民族文化更好地造福人类。

一把砍刀,一个背蒌。

尽管是个雨天,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浪论村的张春营还是带着黎药普查小组的同志出发了,她要带他们上山采草药。

“平时上山干活,就可以带些草药回来。

”在懂草药的黎族同胞眼里,房前屋后、田边地头、林下沟边……都生长着草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比如,外人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茅草,以为黎族同胞只拿它作为盖房子的材料,岂不知,它还是很好的草药。

“小茅草盖房子不易烂,大茅草盖房容易烂。

把大小茅草混在一起整株捣碎外敷,可以治外伤和骨折;用来煮水喝,能消暑、解热毒。

”在张春营的讲述中,那些神秘的有关黎药的故事,就在水洗过的青绿色山林里铺展开来,非常地有趣动人。

资源丰富随手得传统黎药800余种“这是天冬,可以治无名肿毒,把它捣烂了外敷就可以了;这是三叉苦,叶子能治胃病;这是鸡屎藤,将它烤热后,擦敷腹部,能治消化不良、胃胀等病,还可以治癞蛤蟆毒。

”才走出村口,张春营的双手就灵活起来了,路边的每种植物,都是她眼里的草药。

天冬张春营不是黎医,但她的母亲是老黎医,她从母亲那里认识了不少草药。

遇上村民有个头痛脑热、生疮害病之类的,她也热心地帮村民捡些草药回来医治,不收分文。

黎药概述

黎药概述

黎族医药之我见海南黎族地区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3℃至25℃,终年无霜雪,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

在五指山,高山峻岭,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环形多层状结构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为我国的南药生产基地。

黎族地区种植南药的历史悠久,是南药品种原产地。

据明代张天复著《皇舆考》一书所列举,就有槟榔、沉香等,槟榔的种植已有1500年的历史。

全岛现有高等植物4200多种,占南方广东植物的70%,可入药的植物达2000多种,占全国的40%。

《中药大辞典》收载的就有500种,其中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灵芝据最近调查有38种,占全国的59.4%。

这些药材,分布于各县的丘陵、山地、水泽地,保亭、琼中、白沙、乐东等县。

黎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原始森林的五指山山区,山高路远,在日常的活动,包括劳动常常引进各种各样诸如足跟病之类的肋骨、关节痛证的发生。

而黎族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擅治痧、瘴,盅、毒、风、火、湿诸病。

对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屈伸不利,关节肿痛,尪痹关节变形及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痹。

因此黎族的医灸法、针法、刮法、薰蒸法在当地堪称一绝。

而黎族医药起源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早以前,黎族人聚居的地区发生过一场很大的瘟疫,这场瘟疫使很多黎族人丧命,但有一家人却没有一个人被传染上瘟疫。

幸存的村民就很奇怪,思来想去大家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他们每天都用屋前树上的叶子煮水喝。

于是大家也纷纷采这种树叶煮水喝,果真都没被传染上。

虽然只是个传说,也从中可以看出在终年常绿的海南岛,黎族同胞对这里的植物由于种种的机缘巧合有了感性的认识,慢慢的就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治疗什么样的疾病,逐渐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医药学知识。

经过三千年的口传,加上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海岛丰富多样的植被,形成了这个民族独特璀璨的医药学文化——黎族医药。

黎族医药学 黎族医生是用啥特殊方法看病的

黎族医药学 黎族医生是用啥特殊方法看病的

黎族医药学黎族医生是用啥特殊方法看病的
>通过正确的诊断来确定病位、病因,是黎族医治病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诊断时,主要观测和检查4种感觉器官(眼、鼻、耳、舌),4种感受(形、声、触、味),5种气味(痰、吐物、泻物、小便、血)。

这些观测和检查,是以望诊、闻诊、问诊、脉诊这4种诊断方法来进行。

望诊:舌头、皮肤、眼球、尿、粪便、人的神态都是望诊的对象,主要是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等来判断疾病。

如舌诊,着重于舌的颜色、舌苔和舌质,是通过与舌有关的各种疾病的特殊病症来判断疾病;尿诊则把尿液倒入干净的瓷碗中,并迅速搅拌,观察出现的泡沫形状及气味、颜色和碗底沉淀物,有的医生则取尿液一滴在自己的指甲上,通过尝尿液的味道,有何感觉,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轻重。

问诊:医生用黎语有启发性地询问病人的病史,如何时得病,曾做过什么治疗,服用过什么药等等,以便进一步了解病情,从而判断病人疾病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闻诊:耳闻、鼻嗅等属于闻诊。

闻诊可分为两种:听声音和嗅气味,通过听觉和嗅觉,来分辨声音和气味的正常与异常,再结合其他诊察方面所获得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何种病症的结论。

脉诊:脉诊时,一般是患者为女性,先诊右手脉后诊左手脉,男性则先诊左手脉后诊右手脉,而医生则右手触诊病人之左手脉,以左手触诊病人之右手脉。

诊脉通常用的手指为食指、中指、无名指。

触诊时主要注意脉向的长度、宽度、浮、沉、滑等特征。

黎医认为,人体器官分布于人的左右手指尖,如脾在左手触诊,肝胆在右手触诊,肾器官可以左右两手触诊,这是黎医脉诊中的一个特点;在有关五脏
六腑相关诊断等方面,黎医和中医学相仿,如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等。

在黎族医药学中都有哪些健康理论呢

在黎族医药学中都有哪些健康理论呢

在黎族医药学中都有哪些健康理论呢
>黎医用药的理论认为,药的性、味、效是源于土、水、火、气四行。

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水为药物生长之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

这里简明叙述了药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因果互动作用。

水与土偏盛,药物味为甘;火与土偏盛,药物味为酸;土气偏盛,药物味则涩。

一般来说,“肝脾”类疾病可用甘味、酸味药物治疗,而用苦味及辛味药物治疗可加重病情;“心肺”类疾病可用苦味及辛味药物治疗;“肾”病者可用甘味、咸味或涩味的药物治疗,或食物治疗。

黎医用药大体分为汤剂、药酒、粉剂、捣烂剂等。

总之,重要在于药物的配伍,适量即取得更佳疗效。

黎医认为,植物草药的性能,与地理、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在阳光强烈照射地方生长的草药,它性能是热性的;而生长在阴凉地区的草药,其性能是寒凉。

黎医还把药物的效能分为寒、凉、热、温、清、轻、重等,要求药物性能和疾病病因相对应,如寒性疾病则用热性药物治疗等等,这是黎医辩证施治的方法。

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适应病人身体的需要。

在冬季提倡多吃咸、甜、酸的食物,多吃油,多吃热性的食物和野生动物如鹿、山猪、黄猄、蛇类、羊肉等等,以增加人体对热量的需要。

除冬季外,对于其他季节的饮食则要求不严格,甜淡酸咸凡易消化吸收均可。

此外,黎医在人的日常行为方面也有些要求,强调人的肉体、言论、情欲和精神都必须有所制约。

对身体、精神健康的人平常应选择适宜的行、坐、卧等,不要随便佩带铜钱红线作护身符。

人都应当尊老爱幼,团结邻居,只有行为高尚的人,才能健康、愉快、长寿。

黎药

黎药

黎药海南黎族地区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3℃一25℃),终年无霜雪,热量充足(太阳辐射量为120~140千卡/厘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高山峻岭,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环形多层状结构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为我国的南药生产基地。

黎族地区种植南药的历史悠久,是南药品种原产地。

据明代张天复著《皇舆考》一书所列举,就有槟榔、沉香等,槟榔的种植已有1500年的历史。

全岛现有高等植物4200多种,占南方广东植物的70%,可入药的植物达2000多种,占全国的40%,《中药大辞典》.收载的就有500种,其中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灵芝据最近调查有38种,占全国的59.4%。

这些药材,分布于各县的丘陵、山地、水泽地,保亭、琼中、白沙、乐东等县。

为了有效地发挥海南岛的南药产品的多种效能,提高单位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关单位已在规划进行南药产品的种植加工等综合利用。

筹办南药提炼车间,准备提炼榔君疳积片、海马补肾片、巴戟补肾片、香砂益胃胶囊、益智健胃片等各个中成药品种。

海南药材场已成立一个南药加工场,准备加工槟榔花茶、丁香酒、益智罐头等;槟榔已制成槟榔牙膏畅销市场。

丁香和白豆蔻的引种研究取得进展。

据海南省医药公司统计,1990年槟榔产量14700担。

益智19530担。

砂仁390担,巴戟100担。

这四大南药分布在民族地区。

海南粗榧(红壳松)树皮已提炼出21种单体生物碱,其中三尖杉酯碱、高山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具有抗癌作用,对自血病及恶性淋巴瘤也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已经多家肿瘤医院临床试用,对治疗白血病有显著作用,对其他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的效果,已列为特种经济植物。

五指山区的灵芝,是我国灵芝的集中产地。

现代医学检测证明,海南灵芝含有氨基葡萄糖、多糖类及甘露醇,对许多慢性病等都有治疗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族医药概述作者:杨丽娜杨颜瑛王桂珍杨大忠张鹰执笔:张鹰===================================================== ======================一、前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文化的构成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文化并与多民族文化差异相互融合共存的集合。

在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居于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有着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中国黎族。

她曾孕育着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人类文明,而自己却鲜为人知。

早在中国古代的元朝时期,由黎族人民所创造的棉纺织文化,经黄道婆的推动,创造了中华纺织文明的辉煌。

在18世纪乃至19世纪,中国的淞江布匹曾一度远销欧美,取得“淞江布匹,衣被天下”的伟大成就。

而黎族文化中更深邃与精华的内容却是能够为人类的生命筑造出坚强与辉煌的部分——黎族医药。

二、黎族概况中国黎族是海南岛的原居民族。

跟据海南历年的考古资料,黎族的先民们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来到了这座海岛,在这个雨林密布的热带孤岛上繁衍、生息,演绎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

跟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黎族现有人口124.86万人,占海南全省总人口的15.87%。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部和南部的五指山、保亭、三亚、陵水、琼中、东方、白沙、乐东、昌江等9个市县,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屯昌等市县的12个民族乡镇。

分布区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海南全省陆地面积的55.02%。

黎族在长期的社会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个支系。

按各自习惯沿用的五个方言群的称呼是“哈”、“杞”、“赛”、“润”、“美孚”。

“哈”黎主要分布于五指山的西南部,以乐东为中心与三亚、东方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区,少部分散居于白沙、昌江、陵水等地。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58%,是黎族人数最多的一支。

“杞”黎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保亭、琼中和乐东的尖峰。

部分居住陵水的大里,昌江的王下。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的24%。

“赛”黎又称“加茂黎”,主要分布于保宁、陵水、三亚。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7%。

“润”黎又称“本地黎”,意思是海南岛上最早的黎族。

主要居住在白沙,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6%。

“美孚”黎主要分布于昌化江下游两岸的东方和昌江两县,人口约占黎族总人数的4%,是黎族最小的一支。

海南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黎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和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极具生物的多样性。

据权威文献记载:“海南省全岛的维管束植物4000余种。

其中,药用植物2500余种……其中,630余种为海南特有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黎族医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

三、黎族医药发展概况黎族人民聚居的地区,被历代的封建统治者视为“瘴疠之乡”,西医与传教士也视为畏途,不敢前往。

至1936年前后,中国民国政府一度有开发海南的计划,这些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现。

在《文昌县清澜商会主席翁冠千对开发琼崖条陈意见书(1936年11月20日)》中有这样一段陈情:“黎境山岭崎岖,树木蓊翳,少见阳光,气候多雨,谚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即指此也,地多阴雨,则毒疠之气业聚,病菌潜滋……”可见黎族的历史聚居地环境之恶劣。

然而,黎族人民就是在这恶疾肆虐被世人称之为瘴疠之地的热带深山丛林中成功地繁衍生息了两万年。

至今,造就了一个拥有120万众人口的民族,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健康、最长寿的群体之一。

不能不堪称为是一种神奇。

这个神奇之根本源于这个民族在恶劣的环境下为谋求自身生存而与环境、疾病、伤痛进行抗争的历程中沉淀下来的,由他们创造的独特文明——黎族医药。

黎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本民族没有在对于医术和医药方面留下任何文字记载。

但查考所有相关黎族文化、习俗、医药方面的考察资料,无不记载着黎族的崇神信仰,祖先崇拜。

鸡卜、杀牲求神治病等等: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即请巫师到家中杀鸡、杀猪、杀牛祭神救治,以此做出黎族是崇神医学模式的结论。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如果我们翻开任何一个民族的医学发展史,无一不是由蒙昧走入认知;无一没有经历由巫——巫医——巫医分化——理性医学的演变过程。

同时也不能否定蒙昧时期“巫”在心理治疗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至于当今黎族留存的巫师杀牲祭神的形式,只是在民间信仰上沿袭下来的一种习俗。

我们姑且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在民俗中的心理治疗形式,而不能把它视为是黎族的民族医学模式。

从黎族医药启蒙与发展的历史年代去衡量,黎族应该是最早实现巫医分化,走入理性医学发展模式的民族之一,也是最早学会利用草药治疗疾病的民族之一。

这个时期应当是与华夏中医药的启蒙与发展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时期。

从海南的考古资料来分析:●两万年以前,处于旧石器晚期的黎族先民就踏上了这座海岛;●一万年前开始向新石器时期过渡;●6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期;进入新石器时期的标志性特征是:农业的起源。

也就是说,黎族的先民们在1万年——6000年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几乎是与中原华夏的神农氏大约在同一个时期内完成了“尝百草”的历程,从中发现并学会了利用草药,学会了种植作物,从而走进了农业文明。

黎族是一个非常善于识别和利用天然植物药物的民族,在信仰上有植物崇拜的习俗。

在黎族中几乎是全民皆医,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识别和利用草药的知识,但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疾病,就要求助于黎医。

德高望重的女性黎医被尊称为“妣b i雅y a”,男性黎医被尊称为“帊p a雅y a”——黎语,药王的意思。

由于黎医在黎族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整个部族的繁衍与发展的责任,因此在部族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倍受族人的尊重与爱戴。

他(她)们是从族群中精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人:要凭借大脑的记忆把医术和医药从上一辈人身上继承下来;在自己身上取得发展;用口传身教的形式往下一辈人身上传承下去。

这样代代相传数千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黎族医术和医药的传承是连续的,是在连续的继承中不断取得发展的。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来说,传承的连续性和在继承中要取得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黎医的传承对象没有男女的分别,只是在宗族中选择吃苦耐劳、乐于助人、聪慧好学、记忆力强的人作为继承人,以确保能够完整的继承。

继承以后,族群内部则以继承人为核心不断地进行着相互间的认识和交流,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地取得发展和优化。

这是黎族医药文化传承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黎族医生中没有单独的药师、护师,而是将药、医、护融为一体。

在草药方面,黎医传承下来的草药有500余种,常用草药有300余种。

在药理方面,黎医认为,草药的性、味、效源于土、水、火、气四行。

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水为药物生长之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

水土偏盛,药物味为甘;火土偏贱,药物味酸;土气偏贱,药物味涩。

一般的黎族群众都知道,在阳光强烈照射地方生长的草药,性能燥热;生长在荫凉地区的草药,其性能寒凉。

在治疗方面,黎医传承下来的有完整的治疗肝疾病类药、脾疾病类药、循环系统疾病类药、消化系统疾病类药、泌尿系统疾病类病、妇科疾病类药、骨科疾病类药、风湿坐骨神经疾病类药、呼吸系统疾病类药、皮肤疾病类药、眼科疾病类药、结石疾病类药、毒蛇咬伤疾病类药、外感风寒疾病类药等等。

特别是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接骨、中毒、虐疾、风痧症、瘴气、杂病等的方面有独到的效果。

在诊断方面,黎族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望诊、问诊、闻诊、摸(切)诊等。

其中以面部望诊、目诊、腹诊、舌诊、耳诊、甲诊、手诊、指诊等较为常用。

诊断原则是内外、上下、前后结合来诊,全面诊察,审因辩证,然后综合分析,突出重点,专症专方,因而疗效突出。

在疗法方面,以药疗为主,有:内服草药、外敷草药、蒸熏疗法、药水外洗疗法、捻痧疗法、骨伤疗法、佩药疗法等。

在药剂方面,黎族民间草药大体分为汤剂、药酒、粉剂、浓缩剂、捣烂剂等5种。

一个时期以来,因为各方面原因,黎族医药濒临失传的境地。

为了抢救这一宝贵的黎族医药文化遗产,黎医杨丽娜于1998年开始发起组织筹备“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

经海南省民宗厅批准于2001年12月6日在五指山市成立了“海南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

研究会成立后首先投入的紧迫工作就是走访民间老草医(草医:黎族民间医生对自己职业的称谓,以示于与中医的区别),全力抢救、收集黎族民间医药秘方;同时,以民间知名草医为对象发展协会会员。

几年来,研究会走访了数十名民间老草医,发展黎医会员30多名,抢救、收集民间密方300多个,并已经分门类进行了整理归类。

其间,在海南省民宗厅厅长刘明哲亲自担任主编的指导下出版了《黎族民间医药集锦》第一集。

海南省副省长符桂花和海南省人大副主任王亚保分别为这本书题词和作了序言。

几位领导特别指示:“黎族医药,不但要挖掘、抢救,更要开发、研究、利用,使它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在《五指山区黎医药——海南岛黎族医药调查报告》中评价说:“这篇序言,应是目前见到的关于黎族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较为全面的论述。

”并对研究会的工作和黎药的效果给予了肯定。

研发方面,研究会在内部设立了技术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的任务是分科目对于黎族民间医药秘方的组方开展药性、药效方面的研究。

6年多来,经过对民间配方的药味配伍进行增、减、替换等修正工作,优化组方100多个(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一部分工作均是由研究会技术委员会成员亲口尝出来的)。

2005年5月海南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协会门诊部成立,开业已来接诊病人4000多人次,治愈各种疑难疾病200多例。

其中,风湿病52例;骨质增生23例;外伤骨折6例;内伤后遗症10例;肾结石27例;胆结石10例;妇科病10例;子宫肌瘤2例;肝硬化腹水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急、慢性肾炎6例;胃出血2例;糖尿病2例;尿毒症2例;肩周炎5例;肝脓肿2例;淋巴结合瘤1例;黄胆性肝炎7例等等……以上病例在服药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现在,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门诊部已列入五指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

为了进一步使黎族医药的药用植物有一个国际通用、科学规范的表述,2007年研究会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由戴好富、梅文丽博士担任主编,在《黎族民间医药集锦》第一册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黎族药志》第一册。

这本书对于200种黎族药用植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用黎语名、学名(拉丁文)、汉语常用名、汉语别名进行了对照标注,对物种来源、产地分布、植物特征、化学成分、药理和民间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有了更加详尽的描述。

为黎族医药向科学研究领域迈进奠定了首要基础。

为使黎族医药得到系统而有序的开发、研究和利用,研究会依据黎族医药特点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拟订了《海南黎族民间医药总体发展规划纲要》(见[附件1]),并正依照《纲要》内容逐步实施,目标是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黎族医药产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