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
医学统计学总结
医学统计学总结医学统计学总结1、随机现象: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一次试验结果不能确定,而在一定数量的重复试验之后呈现统计规律的现象。
2、同质:统计学中对研究指标影响较大的,可以控制的主要因素。
3、变异:同质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差异。
数值变量:变量值是定量的,由此而构成的资料称为数值变量资料或计量资料,其数值是连续性的,称之为连续型变量。
变量无序分类变量:所分类别或属性之间无顺序和程度上的差异分类变量:定性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有顺序和程度上的差异4总体和无限总体。
5、样本:是按随机化原则从同质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集合。
样本代表性的前提:同质总体,足够的观察单位数,随机抽样。
统计学中,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称为统计量,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
6、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若P(A)=1,则称A为必然事件;若P(A)=0,则称A为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A的概率为0<P<1.小概率事件:若随机事件A的概率P≤α,则称随机事件A为小概率事件,其统计学意义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
统计描述1、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频数分布有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之分。
后者是指频数分布不对称,集中趋势偏向一侧,如偏向数值小的一侧为正偏态分布,如偏向数值大的一侧为负偏态分布。
2、常用的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有: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等。
均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的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
样本均数用_表示,总体均数用μ几何均数:适用于等比级数资料和对数呈正态分布的资料。
注意观察值中不能有零,一组观察值中不能同时有正值和负值。
中位数: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以及频数分布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的资料。
3、常用的离散程度的描述指标有: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全距:任何资料,一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偏态分布以及分布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资料。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1) 单个样本均数 H0:μ=μ0t= ν=n-1 (小样本)
(已知样本——均数) H1:μ≠μ0
α=u= 或u= (大样本)(2)配对:H0:μ=μ0
H1:μ≠μ0t= ν=对子数-1
α=
(3) 两独立样本均数H0:μ=μ0t= ν=n1+n2-2
(4)(已知样本——样本) H1:μ≠μ0
9.对任何参数μ和σ的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变量变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即μ=X-μ
σ
9
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面积或概率
-1~1
μ σ
%
~
μ σ
%
·
μ σ
%
10.医学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ange)传统上称作正常值范围,指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及组织代谢产物的含量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包含95%的参照总体的范围。
实际工作中标准差 σ往往未知,因而通常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σ,求得样本均数 准误估计值S ,计算公式为 S = (当n→无穷,S→σ,S →0)
3 95%的可信区间的计算:x (μ,σ ) 1) σ已知,可信区间= σ
2)σ未知,n为小样本: t 3)σ未知,n为大样本:
T变换
μ变换
N (0,1)
3、t分布曲线的形态变化与自由度v=n-1有关。
2.四格表专用公式(
3对于四格表资料,通常规定为:(1)当n≥40且所有的T ≥ 5时,用检验的基本公式或四格表的专用公式;(2)当n ≥ 40 但有1≤T<5时,用四格表资料的校正公式;(3)当n<40,或T<1时,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 概率法。
4 行×列表资料的χ 检验: 自由度:ν=(行数-1)(列数-1)
2024年预防医学学习总结
2024年预防医学学习总结2024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医学界也不例外。
在这一年,我从事了预防医学的学习,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了解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在过去,医疗主要是以治疗为主,而预防医学则更注重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控制。
2024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预防医学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预防工作,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负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因此,我深刻认识到预防医学的意义和价值,决心将其作为自己的事业方向。
其次,我了解到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
预防医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流行病学、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方面的知识。
我了解到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而不仅仅是个体。
因此,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施群体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再次,我认识到预防医学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
预防医学的工作不仅仅需要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参与,也需要政府、社区组织、学校和媒体等各个领域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形成多部门的合力,才能有效地开展预防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校园健康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活动,与各界人士合作,共同推动预防医学的发展。
最后,我了解到个人责任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性。
尽管预防医学需要各个层面的参与,但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决定着健康的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不同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我也积极向家人和朋友传播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2024年是我学习预防医学的一年,我在这一年里对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学科体系、合作方式和个人责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医学统计学总结
医学统计学总结一. 绪论1,医学统计学: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随机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进而阐明其客观规律性的一门应用科学。
2,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1) 统计研究设计调查研究设计和实验研究设计2)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中的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
资料的搜集与A: 整理B :常用统计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相对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统计表,统计图C :统计推断,如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 )医学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logistic 回归与Cox回归分析。
3,统计工作步骤:1) 设计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说,确定观察对象与观察单位,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拟定研究方案,预期分析指标,误差控制措施,进度与费用。
2) 搜集材料A,搜集材料的原则及时、准确、完整B,统计资料的来源医学领域的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统计报表,二是经常性工作记录,三是专题调查或专题实验。
C,资料贮存3) 整理资料a检查核对b设计分组c拟定整理表d归表4) 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4,同质(homogeneity):指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
变异(variatio n):同质基础上的各观察单位间的差异。
变量(variable):收集资料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质观察单位,再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测量或观察,这种特征称为变量变量值:变量的观察结果或测量值。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同质性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变量值的集合构成样本。
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
代表性是指样本来自同质总体, 随机抽样的前提。
(statistics ) 描述样本变量值足够的样本含量和特征的指标参数 ( parameter ) 描述总体变量值特征的指标总体率标准总体均数)。
新版医学统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版医学统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帮助医学工作者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以下是新版医学统计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而实验性研究如随机对照试验(RCT)。
2. 数据类型:医学统计学中的数据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如性别、血型,定量数据如血压、体重。
3.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用于描述数据集的特征,包括集中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和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极差)。
4. 概率分布:在统计学中,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
常见的分布有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5.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用于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某个假设。
常见的检验方法有t检验、卡方检验和F检验。
6.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提供了一个范围,用以估计总体参数的可能值。
95%的置信区间意味着有95%的把握认为总体参数落在这个区间内。
7.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是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
8. 生存分析:生存分析关注个体生存时间的分布和相关因素,常用于肿瘤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Kaplan-Meier估计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是生存分析中的重要工具。
9. 诊断试验评价:诊断试验评价涉及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用于评估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10. 样本量计算:样本量计算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样本量计算需要考虑效应大小、显著性水平和检验力。
11. 多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用于同时考虑多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如多元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
12. 统计软件的应用:统计软件如SPSS、SAS和R在医学统计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提供了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功能。
预防医学卫生学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1.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成分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2.限制氨基酸:在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酸过少,就要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营养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
3.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5.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相关疾病按发病机制分为三种类型:热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6.同质:指观察单位或观察指标受共同因素控制制约的部分7.变异:在同地区,同年份,同年龄,健康男童的同质的基础上,测量得到个体的身高值却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这种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8.抽样误差:是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9.均数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或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10.直线相关系数:亦称Pearson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直线相关的密划程度与方向的统计指标11.偏倚:即系统误差,在研究或推论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其真实值。
12.暴露:是指研究对象(病例和对照)具有某种可疑与患病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过某种可疑与患病有关的因子的影响13.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1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了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为食物链1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16.生物富集作用:一些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高于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17.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此过程称为生物放大作用18.公害病: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19.富营养化:是指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完整word版)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预防医学
1.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2.同质(homogeneity):在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称为同质的。
否则称为异质(heterogeneity)的或者间杂的。
3.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
[没有个体变异,就没有统计学!]4.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
6.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个数。
7.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
特点:未知、唯一,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8.统计量(statistic):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
特点:已知、不唯一,拉丁字母表示,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
9.变量(variable):研究者需要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或属性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或属性称为变量。
10.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变量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ed value).11.资料(data):变量值的集合称之为资料.12.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
特点:一般有度、量、衡单位,一般属连续性资料。
13.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特点:一般无度、量、衡单位,一般属于离散型资料。
可进一步分为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14.计数资料(count data):将观察单位按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可进一步分为二项分类资料和无序多项分类资料.15.等级资料(ordinal data):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特质或属性的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所得的资料。
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具有以下特点
实践性
医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它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多元性
医学统计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病因学、预防医学等多个方面。
可靠性
医学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因为其分析方法和技术是建立在科学原理和严格数学理论基础上的。
临床试验设计
在临床试验中,医学统计学提供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学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
02
VS
在医学统计学中,变量是用于描述和度量个体或群体特征的量度。变量可以是离散的(如性别、血型)或连续的(如体温、血压)。
数据类型
医学统计学中涉及的数据类型包括计数数据(如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计量数据(如身高、体重)、等级数据(如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时间序列数据(如发病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医学统计学的定义与特点
03
04
05
起源
医学统计学起源于17世纪,当时欧洲的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人类生理和病理现象。
医学统计学的历史与发展
发展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医学统计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状
目前,医学统计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具有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功能特点
SAS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同时支持编程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扩展性较强。
应用实例
在医学研究中,SAS可用于复杂的数据处理和高级统计分析,如生存分析、混合效应模型等。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2.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3.统计软件包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处理和分析的一系列程序的组合。
4.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
5.科研成果的质量取决于研究设计的质量,研究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
6.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统计描述是对已知样本(或总体)的分布或特征值进行分析和表达;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对未知总体进行推断。
7.医用原材料的类型有:计量数据、计数数据、等级数据。
8.测量数据是通过用定量方法测量每个观察单元的指标而获得的数据。
9.计数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性质)或类别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
10.等级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属性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
各属性之间有程度的差别。
等级资料的等级顺序不能任意颠倒。
11.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12.变异:是指同质个体的某些指标之间的差异,即个体变异或个体差异。
13.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总体。
样本是人群中个体的代表性部分。
14.抽样研究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样本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推断总体的研究方法。
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15.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6.概率是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或机会大小)的数值度量。
概率的取值为0≤P≤1。
小概率事件是指P≤0.05的随机事件。
17.频数表和频数分布图的用途:(1)揭示计量资料的分布类型。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
£ 5£ ¨ © 3 3 2 3 3 ¡
£ 6£ ¨ © 70 72 72 84 68 ¡
£ 7£ ¨ © 1 0 0 1 1 ¡
£ 8£ ¨ © 146 110 100 114 116 ¡
£ 9£ ¨ © 90 70 70 70 68 ¡
£ 10£ ¨ © Ó Ð Î Þ Î Þ Î Þ Î Þ ¡
2. 计数资料
把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 清点每组的个数所获得的数据,称计数资 料(count data)或enumeration data。 也叫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 特点:无固有计量单位,如肤色(黑、 白)、血型(ABO)、职业(工农兵)、 性别(男女)
3. 等级资料 Rank data
或观察值。
第二节统计资料的类型
1.
计量资料 2. 计数资料 3. 等级资料 4. 三类资料间关系
1. 计量资料
对每一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量 其某项指标的大小所获得的数据,即 为计量资料measurment data。也叫定 量数据Quantitative data
特点:有计量单位,如患者的身高 (cm)、体重(kg)、血压 (mmHg)、脉搏(次/分)、红细胞 计数(1012/L)
5. 概率probability
确定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 不会发生的现象。其表现结果为两种事件:肯定 发生某种结果的叫必然事件;肯定不发生某种结 果的叫不可能事件。
随机现象:在同样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两种或多种 结果,究竟会发生哪种结果,事先不能确定。其 表现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的特征:① 随机性;②规律性:每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 确定的。 概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大写的P 表示;取值[0,1]。
预防医学及医学统计学总结讲解学习
预防医学及医学统计学总结绪论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二.预防医学特点: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
4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内涵: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1.分布论。
2.病因论。
3.健康-疾病连续带。
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预防理论)5.数理模型。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核心)(4)代表性原则三.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预防医学及医学统计学总结
预防医学及医学统计学总结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医学数据,为预防医学的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 预防医学的概念和意义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它涉及多个层面,包括个体、家庭、社区和全社会。
预防医学的实践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预防医学的分类预防医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疾病风险因素控制,预防疾病的发生。
- 二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 三级预防:主要针对已经患病的人群,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减少疾病的残疾程度和复发率。
3. 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和应用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医学数据的学科,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为预防医学的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它可以匡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风险因素和疾病预后,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
4.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指标在医学统计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指标需要了解:- 发病率:指特定疾病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 死亡率:指一定时间内某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 存活率:指某种疾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存活下来的比例。
- 风险比:指两组人群中发病率或者死亡率的比值,用于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疾病风险差异。
- 相对危(wei)险度:指两组人群中发病率或者死亡率的比值,用于比较某个因素对疾病风险的影响。
5.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密切相关,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强调个体层面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而公共卫生更注重社会层面的疾病控制和卫生管理。
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动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社会的整体健康发展。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汇集总结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汇集总结一、医学统计学概述医学统计学是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医学数据,并分析、解释医学现象的学科。
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来说,统计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数据中找出规律和关联,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等。
医学统计学应用广泛,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试验、疾病筛查、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
二、基本统计概念1.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者希望了解的所有个体或事物的集合,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或事物。
在医学统计学中,我们往往针对总体的某些特征进行研究,但因为总体过于庞大或难以直接观察,所以需要通过样本来间接推断总体特征。
2.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展示,来描述总体的特征。
例如,用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指标来描述样本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规律。
推断统计学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来进行总体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等操作,从样本的情况推断总体的性质。
3.测量尺度在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测量尺度有四种:名义尺度、序数尺度、区间尺度和比率尺度。
名义尺度用于对个体进行分类,如性别、种族等;序数尺度表达了个体之间的顺序关系,如疾病的分期、疼痛的程度等;区间尺度是指定了单位长度的测量尺度,其间隔是均匀的,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如温度;比率尺度有绝对的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如年龄、身高、体重等。
4.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常用于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性。
横轴表示假阳性率(1-特异度),纵轴表示真阳性率(灵敏度),曲线下面积(AUC)为对角线以下的面积,用来评价诊断试验在不同判断标准下的表现。
三、数据的搜集与整理1.样本量计算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样本量计算需要根据预期效应大小、显著性水平、统计功效、数据分析方法等因素来确定。
预防医学及医学统计学总结
绪论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二.预防医学特点: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
4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内涵: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1.分布论。
2.病因论。
3.健康-疾病连续带。
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预防理论)5.数理模型。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核心)(4)代表性原则三.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疾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预防医学总结整理(临床医学专业)
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2.预防医学主要内容—人类生存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①医学模式、健康观念与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②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③环境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等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④常用医学统计方法;⑤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等;⑥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疾病的社区卫生防治和人群的社区保健,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⑦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和预防。
3.预防医学的特点:①工作对象主要是群体②工作重点主要着眼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群③研究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④采取的对策产生效应时间多是疾病/传染病可能发生/流行之前,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临床健康效应⑤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4.疾病模式及健康观的转变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生物遗传6.三级预防的概念与原则(1)概念: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称为疾病的三级预防(2)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针对无病期;健康促进、健康保护;免疫接种、劳动保护和病因干预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主要针对发病早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筛检三级预防:临床预防,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7.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环境的组成2.环境污染的概念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形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医学统计知识点总结
医学统计知识点总结在医学领域中,统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分析和解释医学数据,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将重点总结医学统计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描述统计学和推论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研究数据集中各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的整理和呈现在医学研究中,首先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呈现。
常用的方法包括频数分布表、直方图、饼图、条形图等,这些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示各变量的分布情况。
2. 中心趋势的度量中心趋势代表着数据集中值的位置,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各观测值之和除以观测次数,中位数是按数值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3. 离散程度的度量离散程度描述了数据集中值的分散程度,通过方差和标准差进行度量。
方差是各观测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推论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可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1.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总体特征的值,主要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用样本数据求得总体参数的估计值,例如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区间估计是用样本数据求得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例如用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均值。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假设,主要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对总体参数进行检验,例如对总体均值或总体比例进行检验。
非参数检验是不对总体参数进行具体假设的检验,例如对数据分布进行检验。
医学研究设计医学研究设计是医学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设计。
1. 随机化对照试验随机化对照试验是医学研究设计中最可靠的一种设计,它可以有效地减少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其中一个组作为对照组,另一个组接受实验处理。
2.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对研究对象进行一次观察,了解其疾病或特征的分布情况。
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
挪威统计学家凯尔(A.N.Kiaer),1895年提出抽样调查。
(一)常用基本概念
❖参数与统计量
描述总体特征的有关指标,称为参数。
– 未知的,固有的,不变的!
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称为统计量。
– 已知的,变化的,有误差的!
病例数 381 305 118 92 43 939
构成比(%) 40.57 32.48 12.57 9.80 4.58
100.00
(六)编制统计表的要求
2. 标目: 简明确切,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
常见缺点: 标目层次过多; 含意不确切; 有单位的标目没有注明单位。
(六)编制统计表的要求
表 × 广东省两市县1970~1988年鼻咽癌死亡情况
主要内容
1
前言
2
医学研究资料的统计处理
3
统计表与统计图
4
医学统计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前言
统计是什么? What is Statistics?
❖ 若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 就必须学统计,因为统计学就 是在量测他的旨意。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一1910
Florence Nightingale
– 抽样误差是有规律的!
(二)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 数值变量资料
• 分类变量资料
无序多分类
有序多分类 (等级资料)
二分类 多分类
(二)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 数值变量资料以定量方法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又
称定量资料或计量资料。
① 变量值是固定的,有度量衡单位:cm、kg、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二.预防医学特点: 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 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内涵: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
2.病因论。
3.健康-疾病连续带。
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预防理论) 5.数理模型。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核心)( 4)代表性原则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一.疾病的分布:即疾病的群体现象或称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 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使用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3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 =发病率 * 病程。
4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死亡率是测量入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三.疾病的分布形式(“三间分布” )1.地区分布: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2.时间分布3.人群分布: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具名接近( 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者呈自愈趋向。
( 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5..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P34)四.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如当年的发病率未明显超过既往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即为散发。
2.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
3.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
4.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者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的病人的现象。
第三章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概述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类。
2.流行病学常用名词:(1)目标人群:即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和推论到的人群。
(2)源人群:目标人群中适合研究的人群,或者说能够产生合格的研究对象的人群(3)研究对象:来自源人群的直接用于研究的人体。
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1、描述流行病学:又称描述性研究。
它是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入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2.现况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某一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
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室在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收集的,故又称横断面研究。
3.现况研究的种类:(1)普查:就是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均进行调查。
(2)抽样调查: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误差小——大排序:分层、系统、随机、整群)+多级抽样。
三.分析流行病学方法1.分析流行病学:也称分析性研究。
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
前者按是否患病将研究对象分组,了解他们在研究因素的暴露方面有无差别;后者则是按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可疑病因将研究对象分组,前瞻性地观察他们的发病水平是否有差别)2.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3.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
4.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1)观察性研究( 2)研究方法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只初步检验病因假设( 3)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
5.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频数匹配、个体匹配。
(采用匹配的目的:一是为提高研究效率,减少样本含量。
二是控制混杂因素,以避免研究中存在混杂偏移。
)6.OR:也称为比数比、优势比或交叉乘积比。
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比值比来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
OR的含义与 RR相同。
疾病率小于 5%是, OR与 RR的值较接近。
7.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些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用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相关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性质是前瞻性的,所有又有人称之为前瞻性研究,是由“因”至“果”的,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8 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9.队列研究的优点:(1)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比较可靠(2)是由“因” 至“果”观察,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 3 )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 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局限性:( 1)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否则需要的研究对象数理过大,费用过高( 2)观察世界长,易发生失访偏倚( 3)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 4)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10.统计推断:( 1)累积发病率=观察期间发病例数/ 观察开始时的人数(固定队列)(2)相对危险度RR: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Ie/Io)(3)归因危险度 AR:也叫特异危险度或超额危险度。
因为它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值,还可以称之为率差( AR=Ie-Io),AR 表示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发病(死亡)率; AR%=Ie-Io/Ie× 100%=RR-1/RR, AR%是指暴露人群因某因素暴露所致的某病发病或死亡占该人群该病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是人群中某病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人群该病发病(死亡)率的差值,表示总人群因暴露于某因素而导致的某病发病(死亡)率PAR=It-Io(It 全人群的率),PAR%=It-Io/It ×100%(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四.实验流行病学方法1.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1)要施加干预措施(2)是前瞻性观察(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3)必须有平行对照,即实验组合对照组。
( 4)随机分组2.临床试验:是将临床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该措施,通过比较各组效应的差别判断临床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3.盲法观察:单盲、双盲、三盲。
第四章偏倚的控制与病因推断流行病学研究的随机误差是精确性的问题,系统误差是真实性的问题。
一.偏倚的概念1.偏倚:是指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偏倚属于系统误差,是一种人为的非随机误差)二.常见偏倚及其分类1.选择性偏倚:(1)入院率偏倚(2)检出症候偏倚(3)现患病例 -新发病例偏倚(答偏倚( 5)易感性偏倚(6)时间效应偏倚(7)领先时间偏倚2.信息偏倚:(1)诊断怀疑偏倚(2)暴露怀疑偏倚(3)回忆偏倚( 4)报告偏倚(偏倚( 6)错误分类偏倚4)无应5)测量3 混杂偏倚:二.病因及其推断1.多因学说:( 1)流行病学三角(2)轮状模型( 3)病因网2 病因的类型:(1)充分病因(2)必需病因( 3)组分病因3.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病因,可分为四个阶段:(1)总结现象(2)建立假设: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法、剩余法(3)建议假设( 4)病因推导4 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1)关联的强度:通常用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的大小比较。
RR或 OR 值越大,则是因果关联的可能性越大。
( 2)关联的重复性( 3)关联的特异性( 4)关联的时间性( 5)剂量 -反应关系( 6)关联的合理性( 7)实验证据( 8)相似性第五章诊断试验和筛检实验筛检、诊断和治疗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防治疾病过程一. 1.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