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脏 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家畜解剖课件:内脏学
![家畜解剖课件:内脏学](https://img.taocdn.com/s3/m/ad3410261a37f111f1855bf2.png)
2、腹后部
腹中部的两个矢状面向后延 续,把腹后部分为左、右腹 股沟部和中间的耻骨部。
小结
名词解释 门,浆膜,浆膜腔
思考题 1、何为内脏,内脏器官有哪些特点,包括哪
些器官? 2、腹腔分区?
心脏和脾脏不是内脏!
二、 内脏的一般结构
根据内脏的形态结构,可分 为:管状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一)管状器官 其管壁结构从内向外依次为: 粘膜 粘膜下组织 肌膜 外膜 (浆膜)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
1、粘膜
构成管壁的最内层,具有 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 分为:
粘膜上皮 粘膜固有层 粘膜肌层
位于胸腔正中矢状面上, 由两侧的纵隔胸膜和夹 在其中的心脏、心包、 食管、气管、前腔静脉 和主动脉构成。
3、腹膜、腹膜腔和腹膜褶
(1)腹膜
腹膜壁层:衬于腹腔 和骨盆腔内表面。
腹膜脏层:覆盖于腹 腔和骨盆腔器官表面。
(2)腹膜腔
腹膜壁层和脏层之间的腔隙
(3)腹膜褶
系膜:空、直肠系膜 网膜:大、小网膜 韧带:回盲韧带 皱褶:尿生殖褶
前壁与胸腔之间以膈为界; 顶壁为腰椎、腰肌和膈脚; 两侧壁和底壁为腹壁肌及其腱膜; 后端与骨盆腔相通。
腹壁上有5个开口: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和一对腹股沟管内口。
3、骨盆腔
最小的体腔,可视为腹腔向后的延续。盆腔内 有直肠和大部分泌尿生殖器官。
前口:与腹腔相通,由荐骨岬、髂骨和耻 骨前缘围成
后口:由尾椎、荐结节阔韧带后缘和坐骨 弓围成
(二)浆膜和浆膜腔
1、浆膜:衬于体腔内面并折转覆盖于内脏器官表面 的一层薄膜。
浆膜壁层:衬在体腔内表面的部分。 浆膜脏层:覆盖内脏器官表面的部分
基础医学概论解剖内脏学ppt课件
![基础医学概论解剖内脏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36f44ea300a6c30c229fb4.png)
3.牙的形态
牙冠 牙根 牙颈
牙冠 牙颈
牙根
舌
1.舌的形态
舌尖 舌体:占舌的前2/3 舌根:占舌的后1/3
2.舌的粘膜
舌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
味蕾:是分布在轮廓乳头、叶状乳头、菌状乳头的 味觉感受器。
唾液腺
1.大唾液腺的组成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底
1. 胆囊
体
位置:肝脏面下方
颈
的胆囊窝内
管
形态:底、体、颈、管
功能:储存胆汁
2. 胆汁排出途径
胆汁的排泌 途径是怎么 样的?
胰
1. 位置 位于腹上区和 左季肋区
2.分部
胰头、胰体、胰尾
胰尾 胰体 胰头
小结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的顺序,消化腺的名称)。 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 胃的出、入口。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结肠的外形特征 产生胆汁的器官,肝门的概念
咽
1.位置形态 2.咽的分部 鼻咽 口咽 喉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鼻咽 口咽 喉咽
3.腭扁桃体
位置:口咽侧壁 的扁桃体窝内
功能:防御
腭扁桃体
食管
1.位置和分部 颈部、胸部、腹部
2.狭窄部位 3个生理性狭窄
胃
1. 形态(2弯2壁2口)
贲门部
前、后壁,大、小弯,
入、出口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c786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a.png)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神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 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 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气 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
2、主行水
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 和排泄
宣发 外达皮毛,汗、呼气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肺 肃降
肾 膀胱
尿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4布,5经并 行”
心的血脉瘀阻 → 面色青紫或晦暗
2、在窍为舌
舌 --- 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 生理: 心气通于舌 → 舌能知5味,活动自如 病理: 心火上炎 → 舌生疮糜烂 心神失灵 → 舌强语謇
3、在志为喜
生理: 心气血调和 → 喜乐有度 病理: 过喜 → 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 暴喜 → 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
治疗方面
治法
清宫汤、清 营汤、安宫 牛黄丸
补心气、温心阳、滋心阴、 养心血、清心火、活血化 瘀、祛痰开窍
清心开窍
多种外感热病的危重阶段 热病神昏、危重急症等
2 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阳脏 --- 是指心的阳气旺盛,心之阳气在心的功能活动中
起着主导的作用
主通明 --- 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神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 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 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气 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
2、主行水
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 和排泄
宣发 外达皮毛,汗、呼气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肺 肃降
肾 膀胱
尿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4布,5经并 行”
心的血脉瘀阻 → 面色青紫或晦暗
2、在窍为舌
舌 --- 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 生理: 心气通于舌 → 舌能知5味,活动自如 病理: 心火上炎 → 舌生疮糜烂 心神失灵 → 舌强语謇
3、在志为喜
生理: 心气血调和 → 喜乐有度 病理: 过喜 → 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 暴喜 → 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
治疗方面
治法
清宫汤、清 营汤、安宫 牛黄丸
补心气、温心阳、滋心阴、 养心血、清心火、活血化 瘀、祛痰开窍
清心开窍
多种外感热病的危重阶段 热病神昏、危重急症等
2 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阳脏 --- 是指心的阳气旺盛,心之阳气在心的功能活动中
起着主导的作用
主通明 --- 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26c4cb19e8b8f67c1cb9c4.png)
五脏
肾
2.中医肾的组成 主体--肾 内系--膀胱、骨、耳、二阴、唾、发、志、恐 外应--水、北、冬、寒、黑、咸
(二)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藏精
概念:肾具有贮存,封藏先后天精气的生理功能。
藏-闭藏、贮存 精-是构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广义-泛指体内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 物质(如:气、血、津液、水谷精微 精以作用分 等) 狭义-生殖之精
形象-体内脏腑的形态
现象-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表现于外的生命现象。
(二)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为 中 心、结合脏腑与形体、官窍的关系以 及 三、中医学研究脏腑的主要方法 脏腑与自然界关系的学说。 由表知里
活体观察法
以象测脏
第一节
一、肾
(一)概述 1.肾的阴阳属性和功能要点 阴脏、阴中之阴 藏精、主水、主纳气
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方面。 (1)运化水谷 脾运化水谷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消化-帮助胃肠将饮食分解为精微,糟粕
运化水谷 ②吸收-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 ③运输-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往全身
脾运途径
①上输于肺 ②直接输往全身(经络)
(2)运化水液:
脾气健运
上输于肺,肺宣发,肃降水液
下输于肾,肾气化水液
升清降浊,水液环流
下面将脾的整个运化功能综合阐述如下: 脾 气 健 运 谷化 精、气、血津液化生有源,水液代谢正常 人体营 精生 养充分,生命力强盛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 水行 生化之源”。
三、命门的功 能
(一)主生殖
(二)调节全身阴阳之枢纽
二、脾
(一)概述
1.脾的阴阳属性和功能要点
《人体的内脏》课件
![《人体的内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7824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0.png)
《人体的内脏》PPT课件
探索人体内脏的奇妙世界。了解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什么是内脏
定义
内脏是指人体躯干内部的主要 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胃、 肠、肾等。
组成
内脏由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 组成,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位置
内脏分布于躯干内部,被肋骨 和肌肉保护,保持稳定的位置。
胃炎、胃酸过多、胃溃疡、肠胃炎 等是常见的胃和肠道疾病,预防需 要注意饮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
肾
1
2
3
结构
肾位于腰部,左右对称,由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肾小管和肾单位组成。每个 肾脏都有百万个小球体,过滤血液。
功能
肾主要负责身体的代谢废物的排泄。其中,肾小球和肾小管是最关键的部分,负 责过滤血液。
心脏
结构
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四个瓣膜 分隔,以保证血液流动方向。心脏 壁由心肌组成,负责收缩泵血.
功能
将血液经动脉供应到身体各部分, 将静脉血回收到心脏,再送入肺部 进行氧气交换。
疾病及预防
心脏病是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系列疾 病,需要控制血压、合理饮食、足 够运动、适度休息来预防。
肺
结构
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致密的 肺组织中布满呼吸道和肺泡, 以增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张明等编 赵勇等编
疾病及预防
肾炎、尿毒症是常见的肾疾病,预防需要注意饮食,寻求治疗。
结论
重要性
人体内脏对维持身体正常生命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予以重视。
保护措施
注重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可有效保护内脏器官的健 康。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与组织学
探索人体内脏的奇妙世界。了解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什么是内脏
定义
内脏是指人体躯干内部的主要 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胃、 肠、肾等。
组成
内脏由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 组成,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位置
内脏分布于躯干内部,被肋骨 和肌肉保护,保持稳定的位置。
胃炎、胃酸过多、胃溃疡、肠胃炎 等是常见的胃和肠道疾病,预防需 要注意饮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
肾
1
2
3
结构
肾位于腰部,左右对称,由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肾小管和肾单位组成。每个 肾脏都有百万个小球体,过滤血液。
功能
肾主要负责身体的代谢废物的排泄。其中,肾小球和肾小管是最关键的部分,负 责过滤血液。
心脏
结构
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四个瓣膜 分隔,以保证血液流动方向。心脏 壁由心肌组成,负责收缩泵血.
功能
将血液经动脉供应到身体各部分, 将静脉血回收到心脏,再送入肺部 进行氧气交换。
疾病及预防
心脏病是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系列疾 病,需要控制血压、合理饮食、足 够运动、适度休息来预防。
肺
结构
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致密的 肺组织中布满呼吸道和肺泡, 以增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张明等编 赵勇等编
疾病及预防
肾炎、尿毒症是常见的肾疾病,预防需要注意饮食,寻求治疗。
结论
重要性
人体内脏对维持身体正常生命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予以重视。
保护措施
注重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可有效保护内脏器官的健 康。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与组织学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f33af126fff705cc170af4.png)
10
• 3.主汗液 汗是津液所化生,“血汗同源” “汗为心之液” • 4.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其志在喜 “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 心气盛衰~面部的色泽;过喜伤心
11
肺
解剖形态: 肺位于 胸腔,居横膈之上, 上连气道,与喉相通。 肺在五脏六腑中居位 最高,覆盖于心,故 称“华盖”。
12
肺的生理功能
8
2.心主神志(又称 (1)神的含义
心藏神或心主神明)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 一般称 之为 广义的神 。即 “形征”,包括面色表情,
目光眼神,言语应答,意识思维,肢体活动等。
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和 情志活动,即心所主之神。一般称之为狭义 的神。
(2)心藏神的生理作用
主宰全身生命活动:
肺主宣发 A B C 排出浊气 输布精微和津液 宣发卫气 肺主肃降 吸入清气 输布精微和津液 清肃异物
宣发与肃降是肺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相反 相成的矛盾运动。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14
3.肺主通调水道
(1)含义: 又称肺主通调水道。 是指肺具有疏通和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 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 (2)机制——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实 现
脾气下陷(中气下陷)——久泄脱肛,或胃、子宫等内脏下垂等。
20
3.脾主统血
① 含义:脾具有统摄血液,控制其在脉内 运行而防止逸于脉外的作用。 ② 作用机制:是通过气摄血而实现的。 脾不统血:以下部出血多见
4.主肌肉、四肢 与清阳之气有关 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
“思则伤脾”
21
肝
• 解剖形态: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 胁下而稍偏左,右肾之前。肝为分叶脏 器,左右分叶,其色紫赤。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1b95bc77da26924c5b03e.png)
4、在液为涎
5、与长夏相通应
四、肝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2、主藏血
(二)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 2、肝主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字面理解:疏, 疏通、畅达;
泄, 发散、升散。
基本概念: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 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 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
中医称之为 “痿证”
甚至痿废不用
内经原文(了解):
“脾主四肢”
“治痿独取阳明”
四肢又名“四 末”
“阳明”代指脾
胃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
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 思虑伤脾
志的舒畅等作用。
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 《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
调畅全身气机
生理(掌握)
气机,气的升 降全出身入脏运腑动、经络、形体、 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 升降出入运动
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
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全身气机调畅
气血运行正常
生命活动正常
全身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机能活动 稳定有序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一)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 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 体的生命活动。
(2)主一身之气
一身之气即充满人体的气,又称“人气”。 它由宗气 、元气等先后天之气相结合而生成。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说肺主一身 之气。
5、与长夏相通应
四、肝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2、主藏血
(二)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 2、肝主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字面理解:疏, 疏通、畅达;
泄, 发散、升散。
基本概念: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 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 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
中医称之为 “痿证”
甚至痿废不用
内经原文(了解):
“脾主四肢”
“治痿独取阳明”
四肢又名“四 末”
“阳明”代指脾
胃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
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 思虑伤脾
志的舒畅等作用。
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 《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
调畅全身气机
生理(掌握)
气机,气的升 降全出身入脏运腑动、经络、形体、 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 升降出入运动
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
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全身气机调畅
气血运行正常
生命活动正常
全身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机能活动 稳定有序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一)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 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 体的生命活动。
(2)主一身之气
一身之气即充满人体的气,又称“人气”。 它由宗气 、元气等先后天之气相结合而生成。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说肺主一身 之气。
内脏学总论—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内脏学总论—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正常人体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123d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7.png)
习 题 01
胸部有哪些体表标志线? 它们位于胸部何处?
肋下平面 结节间平面
1.水平面
肋 下 平 面: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 或第10肋的最低点
结节间平面:通过两侧髂结节
将腹部分成:上腹部 中腹部 下腹部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腹部分区 九区分法
九区分法:各作两个水平面和两个矢状面
腹股沟韧带
矢状面
矢状面
1.水平面
肋 下 平 面: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 或第10肋的最低点
腋中线:沿腋前、后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胸部的标志线:后面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肩胛线
肩胛线
肩胛线: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肩胛骨下角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棘突
后正中线:经身体后面正中线即沿各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直线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胸部的标志线:侧面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腋前线
腋前襞 腋前线
腋前线:沿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腋后线
腋后襞
腋后线
腋后线:沿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腋前线 腋中线
目录
CATALOG
01
胸部标志线
02
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胸骨旁线 腋中线
胸骨线 腋前线 肩胛线
锁骨中线 腋后线 后正中线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胸部的标志线:前面
前正中线 胸骨线 胸骨旁线 锁骨中线
人体器官讲解 ppt课件
![人体器官讲解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6ca9e6f7ec4afe05a1df57.png)
20. 肾与肺:(1)从水液代谢方面来说, 肾的经脉上连于肺,管理三焦,腕磅上靠肺 的通调,下靠肾的开合,中靠脾的运化,故肺、脾、 肾三脏对全身水液代谢都有密切关 系,一脏功能失职,均会使水液滞留而发生水肿。
(2) 从气的关系来说,肺主呼吸而肾主纳气,二脏有协同维摊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 能。
人体器官讲解
心与肾还有另一种生理病理关系?就是心阳和肾阳的相万:作用,相互促进。心的阳气足,表现 着血液循环畅旺,如果肾的元阳衰微(命门火衰)叮以导致心m的不足;心阳不足,也可以影响肾阳的 不足。
13.心与肝:心为一身血液循环的中心,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肥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 也就贮藏充盈,就可以营养筋脉,促进人体及四肢屈仲的五批活功。如果血液不足,损耗过度,以 致血.亏肝虚,血不养筋,则出现筋绎痉浦,手足痔孪、抽搐等症状,这说明心血过耗,肝失所养 造成的病理变化。
人体器官讲解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 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 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 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 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 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 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 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 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 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 以通为用。
内脏之间的联系是很广泛的。它们之间既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例 如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以为全身的营养来源;但脾的运化,除了胃为主要配合外, 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心血的滋养,肾阳的温煦,胆亦参予其间。内脏之 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使得各种生理功能更为和谐协调,这对于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
(2) 从气的关系来说,肺主呼吸而肾主纳气,二脏有协同维摊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 能。
人体器官讲解
心与肾还有另一种生理病理关系?就是心阳和肾阳的相万:作用,相互促进。心的阳气足,表现 着血液循环畅旺,如果肾的元阳衰微(命门火衰)叮以导致心m的不足;心阳不足,也可以影响肾阳的 不足。
13.心与肝:心为一身血液循环的中心,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肥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 也就贮藏充盈,就可以营养筋脉,促进人体及四肢屈仲的五批活功。如果血液不足,损耗过度,以 致血.亏肝虚,血不养筋,则出现筋绎痉浦,手足痔孪、抽搐等症状,这说明心血过耗,肝失所养 造成的病理变化。
人体器官讲解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 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 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 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 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 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 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 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 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 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 以通为用。
内脏之间的联系是很广泛的。它们之间既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例 如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以为全身的营养来源;但脾的运化,除了胃为主要配合外, 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心血的滋养,肾阳的温煦,胆亦参予其间。内脏之 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使得各种生理功能更为和谐协调,这对于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4f20e976c66137ef0619a7.png)
五脏与六腑
•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 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 表,脏为里)。
• 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
2021/6/26
五脏与六腑
• 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
• 人体内脏腑之间关系密切,互相配合,互相依存,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
2021/6/26
五脏六腑 - 概述
•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
•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 藏象是指藏于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情况
• 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 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 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 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故称娇脏。
2021/6/26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穸有腔癿器官它们具有受盛呾传化水谷癿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癿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不形态方面丌同亍一般腑癿一类器官既具有五脏癿储存功能又具有六腑癿中穸结构包括脑髓骨胆脉女子胞等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五脏六腑
2021/6/26
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 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 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 同起来。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6db6e5b52acfc788ebc98a.png)
根。 4、肾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1)在志为惊恐:惊恐令人气下气乱,影响肾“藏”的功能。 (2)在液为唾:唾液中较为稠厚的部分。 (3)在体合骨、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齿为骨之余,脑 为髓海。精血互化,发为血之余。 (4)开窍于耳及二阴:生殖、二便
ppt精选版
23
ppt精选版
24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30
(四)大肠: 形成粪便,传化糟粕。与胃、肺、肾
有关。 (五)膀胱:
贮尿和排尿。与肾的蒸腾气化相关。 (六)三焦:
主持诸气,通行水道。
ppt精选版
31
ppt精选版
32
ppt精选版
33
ppt精选版
34
ppt精选版
35
ppt精选版
36
ppt精选版
37
脏腑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3、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溢出脉外。
4、脾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思:过度思虑,气滞气结,脾气不行。
(2)在液为涎:
(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 动与脾的运化密切相关。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口味食欲的正常与否。
ppt精选版
15
ppt精选版
16
(四)肝脏
ppt精选版
9
1、肺主气,司呼吸:
一身之气
先天精气(肾) 水谷精气(脾)
自然清气(肺) 2、主宣发和肃降:
肺的呼吸均匀和调深 入是气生成和气机条畅 的根本条件
宣发:宣发和布散。肺气向上向外的功能趋势。 有助于营养的布散。(浊气、皮毛、汗出)
肃降:清肃、洁净、下降。肺气向下的通降,有 助于呼吸道的通常和洁净。(清气、清气精微下送、 肃清呼吸道)
ppt精选版
23
ppt精选版
24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30
(四)大肠: 形成粪便,传化糟粕。与胃、肺、肾
有关。 (五)膀胱:
贮尿和排尿。与肾的蒸腾气化相关。 (六)三焦:
主持诸气,通行水道。
ppt精选版
31
ppt精选版
32
ppt精选版
33
ppt精选版
34
ppt精选版
35
ppt精选版
36
ppt精选版
37
脏腑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3、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溢出脉外。
4、脾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思:过度思虑,气滞气结,脾气不行。
(2)在液为涎:
(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 动与脾的运化密切相关。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口味食欲的正常与否。
ppt精选版
15
ppt精选版
16
(四)肝脏
ppt精选版
9
1、肺主气,司呼吸:
一身之气
先天精气(肾) 水谷精气(脾)
自然清气(肺) 2、主宣发和肃降:
肺的呼吸均匀和调深 入是气生成和气机条畅 的根本条件
宣发:宣发和布散。肺气向上向外的功能趋势。 有助于营养的布散。(浊气、皮毛、汗出)
肃降:清肃、洁净、下降。肺气向下的通降,有 助于呼吸道的通常和洁净。(清气、清气精微下送、 肃清呼吸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结 肠
位于盲肠与直肠之间,按其形态及其位置, 可分为: 升结肠:始于盲肠,形成结肠右曲。 横结肠:始于结肠右曲,形成结肠左曲。 降结肠:始于结肠左曲。 乙状结肠:呈乙字形弯曲,向下进入盆腔。
直 肠
一、位置及毗邻: 位于小骨盆内,直肠后面是骶骨和尾骨,男 性直肠前面有膀胱、前列腺、精囊等,女性前面 是子宫和阴道,临床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或子 宫、阴道等。
舌
形态
上面(舌背):有界沟, 分为舌根、舌体。
下面:正中有舌系带, 舌下阜顶端有唾液腺的开口, 舌下襞深面有舌下腺。
舌
舌乳头 丝状乳头: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味觉 轮廓乳头:味觉 舌 肌: 舌内肌:上、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伸舌)
大唾液腺
腮腺:位于耳廓前下方,
胸椎连于胃,长25厘米。
生理狭窄
①咽与食管相续接处, 距中切牙15㎝ 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25 ③穿膈的食管裂孔处 40
临床意义:异物停留, 食管癌的 好发部 位, 插食管镜、胃镜注意
胃
一、位置 3/4在左季肋区,¼在腹上区。
二、形态 两口:贲门、幽门 两壁:前壁、后壁 两缘:胃大弯、胃小弯
内
1、消化系统
脏
学
2、呼吸系统 3、泌尿系统 4、生殖系统
概 述
组成
消化管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肛门 消化腺 大消化腺 小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收
概 述
组成
消化管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肛门
消化腺
大消化腺
小消化腺
功能
消化吸收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肝
三、功能 1、参与物质代谢 2、分泌胆汁 3、排泄吞噬功能
胆 囊
1、位置: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 2、形态:呈鸭梨状。可分为底、体、颈和管。 3、体表投影: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 胆囊炎症时,此点有压痛(墨菲氏征)。 4、功能:储存和浓缩胆汁。
图
输胆管道
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
图
左上 空肠 腹 2/5 右下 回肠 腹 3/5
大 肠
分部: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结构特征 结肠带:三条,由纵行平滑肌增厚而成。(为 寻 找阑尾的标志) 结肠袋:由横沟隔成的囊状突起。 肠脂垂:黄色脂肪的小突起。
图
盲肠和阑尾
盲肠:位于右髂窝内。 回盲瓣:回肠末端开口的上下缘有一半月 形的粘膜皱襞,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 阑尾:三条结肠带汇集到阑尾根部, 可沿结肠带向下追踪,寻找阑尾。 麦克伯尼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脐 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急 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
图
胃
三、分部 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四部。
四、构造 四层结构:粘膜、粘膜下组织、肌织膜和 外膜。 幽门括约肌:幽门处环形肌特别增厚 幽门瓣:幽门括约肌内面粘膜形成环状皱 襞,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入胃及控 制胃排空。
图
1
2
小 肠
为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上起自 胃的幽门,下接盲肠,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
的颊粘膜上。 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 下面,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位于口腔底舌下襞 深面,开口于舌下阜。
咽
位置
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
分部
鼻咽:通鼻腔,
咽鼓管咽 口,咽隐窝
口咽:通口腔,
扁桃体窝,腭扁桃体
喉咽:前下通喉,后下通
食管,梨状隐窝
食管
位置:起自第六颈椎,下至11
消化管壁可分为四层(咽到肛门之间):
1. 2. 3. 4. 粘膜:最内层。 粘膜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肌织层:内环、外纵两层。 外膜:浆膜。
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消 化 管
口 腔
一、形态结构: 前壁--口唇,(人中 水沟穴 鼻唇沟) 侧壁--为颊 上壁--为腭,分为硬腭、软腭 腭垂:两侧向下各有两条弓形粘膜皱襞, 前:腭舌弓,后:腭咽弓 后-- 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与舌根共同围成。 底--舌和软组织 二、分部 以上下牙弓为界,可分为: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直 肠
二、形态及结构 1、两个弯曲: 骶 曲:骶骨前方,凸向后。 会阴曲:尾骨尖前面,凸向前。
2、直肠壶腹:直肠下段膨大的肠腔。内面的 粘膜形成2~3个半月形的皱襞,称为直肠 横襞直肠镜检时,应顺应直肠的弯曲及避 免损伤直肠横襞。
图
肛 管
为大肠的末端,上端连于直肠,下端 开口于肛门,长3~4厘米。 肛柱 肛瓣 肛窦 齿状线 肛梳 白线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图
消化腺
肝
一、形态:呈楔形,可分为膈、脏两面、左右两 叶和前后两缘。 膈面:上面,贴膈,由镰状韧带分为两叶。 脏面:与腹腔内脏器相贴,“H”形的沟 肝门:中间横沟,有左右肝管、肝固 有动脉、门静脉出入。 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 两缘:前缘锐而薄,后缘肥厚。
图
肝
二、位置及体表投影 1、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小 部分可达左季肋区。 2、体表投影:肝的上界与膈穹隆一致,下界 与肝的下缘一致。肝的上界在右腋中线、右锁骨中 线、左锁骨中线处分别交第7肋、第5肋及第5肋间 隙。肝的下界则在右腋中线交于第10肋,至右侧8、 9肋结合处离开肋弓,经剑突下3~5厘米,至左肋 弓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连于肝上界左端。
十二指肠
长25~30厘米,呈“C”形,可分为四部分。 1、上部:十二指肠球,粘膜光滑,临床为十二指 肠溃疡好发处。
2、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 同开口。 3、水平部:又称下部。 4、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 (TREITS韧带)固定于腹后壁。
图
空肠、回肠
项目
畅道
淋巴
位置 管径 管壁 血管 颜色 皱襞 滤泡 散在 较粗 较厚 丰富 红润 密高 孤立 还有 较细Biblioteka 较薄 较少 较淡 疏低 集合 滤泡
图
牙
形态
牙冠:露于口腔 牙根:嵌入牙槽 牙颈:冠、根之间
构造
部
牙质:牙的主体,位于内 釉质:牙冠部牙质表面 牙骨质:根、颈表面
牙髓:牙腔内
牙
出牙: 乳牙:20个,切牙、尖牙、磨牙 恒牙:32个,切、尖、前磨、磨 牙式:横线表示上下牙列的分界,纵线 表示左右侧的分界,罗马数字表 示乳牙,阿拉伯数字表示恒牙。 如:十3表示左下侧恒尖牙 Ⅲ十表示右上侧乳尖牙
结 肠
位于盲肠与直肠之间,按其形态及其位置, 可分为: 升结肠:始于盲肠,形成结肠右曲。 横结肠:始于结肠右曲,形成结肠左曲。 降结肠:始于结肠左曲。 乙状结肠:呈乙字形弯曲,向下进入盆腔。
直 肠
一、位置及毗邻: 位于小骨盆内,直肠后面是骶骨和尾骨,男 性直肠前面有膀胱、前列腺、精囊等,女性前面 是子宫和阴道,临床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或子 宫、阴道等。
舌
形态
上面(舌背):有界沟, 分为舌根、舌体。
下面:正中有舌系带, 舌下阜顶端有唾液腺的开口, 舌下襞深面有舌下腺。
舌
舌乳头 丝状乳头: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味觉 轮廓乳头:味觉 舌 肌: 舌内肌:上、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伸舌)
大唾液腺
腮腺:位于耳廓前下方,
胸椎连于胃,长25厘米。
生理狭窄
①咽与食管相续接处, 距中切牙15㎝ 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25 ③穿膈的食管裂孔处 40
临床意义:异物停留, 食管癌的 好发部 位, 插食管镜、胃镜注意
胃
一、位置 3/4在左季肋区,¼在腹上区。
二、形态 两口:贲门、幽门 两壁:前壁、后壁 两缘:胃大弯、胃小弯
内
1、消化系统
脏
学
2、呼吸系统 3、泌尿系统 4、生殖系统
概 述
组成
消化管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肛门 消化腺 大消化腺 小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收
概 述
组成
消化管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肛门
消化腺
大消化腺
小消化腺
功能
消化吸收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肝
三、功能 1、参与物质代谢 2、分泌胆汁 3、排泄吞噬功能
胆 囊
1、位置: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 2、形态:呈鸭梨状。可分为底、体、颈和管。 3、体表投影: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 胆囊炎症时,此点有压痛(墨菲氏征)。 4、功能:储存和浓缩胆汁。
图
输胆管道
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
图
左上 空肠 腹 2/5 右下 回肠 腹 3/5
大 肠
分部: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结构特征 结肠带:三条,由纵行平滑肌增厚而成。(为 寻 找阑尾的标志) 结肠袋:由横沟隔成的囊状突起。 肠脂垂:黄色脂肪的小突起。
图
盲肠和阑尾
盲肠:位于右髂窝内。 回盲瓣:回肠末端开口的上下缘有一半月 形的粘膜皱襞,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 阑尾:三条结肠带汇集到阑尾根部, 可沿结肠带向下追踪,寻找阑尾。 麦克伯尼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脐 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急 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
图
胃
三、分部 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四部。
四、构造 四层结构:粘膜、粘膜下组织、肌织膜和 外膜。 幽门括约肌:幽门处环形肌特别增厚 幽门瓣:幽门括约肌内面粘膜形成环状皱 襞,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入胃及控 制胃排空。
图
1
2
小 肠
为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上起自 胃的幽门,下接盲肠,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
的颊粘膜上。 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 下面,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位于口腔底舌下襞 深面,开口于舌下阜。
咽
位置
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
分部
鼻咽:通鼻腔,
咽鼓管咽 口,咽隐窝
口咽:通口腔,
扁桃体窝,腭扁桃体
喉咽:前下通喉,后下通
食管,梨状隐窝
食管
位置:起自第六颈椎,下至11
消化管壁可分为四层(咽到肛门之间):
1. 2. 3. 4. 粘膜:最内层。 粘膜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肌织层:内环、外纵两层。 外膜:浆膜。
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消 化 管
口 腔
一、形态结构: 前壁--口唇,(人中 水沟穴 鼻唇沟) 侧壁--为颊 上壁--为腭,分为硬腭、软腭 腭垂:两侧向下各有两条弓形粘膜皱襞, 前:腭舌弓,后:腭咽弓 后-- 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与舌根共同围成。 底--舌和软组织 二、分部 以上下牙弓为界,可分为: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直 肠
二、形态及结构 1、两个弯曲: 骶 曲:骶骨前方,凸向后。 会阴曲:尾骨尖前面,凸向前。
2、直肠壶腹:直肠下段膨大的肠腔。内面的 粘膜形成2~3个半月形的皱襞,称为直肠 横襞直肠镜检时,应顺应直肠的弯曲及避 免损伤直肠横襞。
图
肛 管
为大肠的末端,上端连于直肠,下端 开口于肛门,长3~4厘米。 肛柱 肛瓣 肛窦 齿状线 肛梳 白线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图
消化腺
肝
一、形态:呈楔形,可分为膈、脏两面、左右两 叶和前后两缘。 膈面:上面,贴膈,由镰状韧带分为两叶。 脏面:与腹腔内脏器相贴,“H”形的沟 肝门:中间横沟,有左右肝管、肝固 有动脉、门静脉出入。 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 两缘:前缘锐而薄,后缘肥厚。
图
肝
二、位置及体表投影 1、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小 部分可达左季肋区。 2、体表投影:肝的上界与膈穹隆一致,下界 与肝的下缘一致。肝的上界在右腋中线、右锁骨中 线、左锁骨中线处分别交第7肋、第5肋及第5肋间 隙。肝的下界则在右腋中线交于第10肋,至右侧8、 9肋结合处离开肋弓,经剑突下3~5厘米,至左肋 弓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连于肝上界左端。
十二指肠
长25~30厘米,呈“C”形,可分为四部分。 1、上部:十二指肠球,粘膜光滑,临床为十二指 肠溃疡好发处。
2、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 同开口。 3、水平部:又称下部。 4、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 (TREITS韧带)固定于腹后壁。
图
空肠、回肠
项目
畅道
淋巴
位置 管径 管壁 血管 颜色 皱襞 滤泡 散在 较粗 较厚 丰富 红润 密高 孤立 还有 较细Biblioteka 较薄 较少 较淡 疏低 集合 滤泡
图
牙
形态
牙冠:露于口腔 牙根:嵌入牙槽 牙颈:冠、根之间
构造
部
牙质:牙的主体,位于内 釉质:牙冠部牙质表面 牙骨质:根、颈表面
牙髓:牙腔内
牙
出牙: 乳牙:20个,切牙、尖牙、磨牙 恒牙:32个,切、尖、前磨、磨 牙式:横线表示上下牙列的分界,纵线 表示左右侧的分界,罗马数字表 示乳牙,阿拉伯数字表示恒牙。 如:十3表示左下侧恒尖牙 Ⅲ十表示右上侧乳尖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