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公开课
《荷塘月色》语文公开课教案
《荷塘月色》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荷塘月色》,使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荷塘月色》的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荷塘月色的美,以及如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朗读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荷塘月色》的。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荷塘月色的美。
4. 分享成果: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荷塘月色》,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短文,可以是描绘、议论或抒情。
3. 调查身边同学对荷塘月色的看法,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内容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珍惜生活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反思。
2. 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进行反思。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进行反思。
4. 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反思。
《荷塘月色》公开课图文并茂ppt课件
1932年8月20日,朱自清携陈竹隐回扬州省亲 。朱自清和他的妻子在上海举办婚礼。1932 年8月底,朱自清赴欧洲游学。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 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 撰写《导言》。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 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动人。这一时期 ,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 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
3.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 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到打着朵儿 的”白花拟人化,赋予白花人的袅娜的体态 、羞涩的表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盛开的荷 花娇小玲珑、柔美的特点以及花骨朵含苞待 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4.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连用三个比 喻,将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 人,形象生动且多角度地突出了荷花在月光 下晶莹明亮、闪亮繁多、干净、水灵的特点 ,倾注了作者对荷花的喜悦之情,让读者产
“浮”写出了雾的轻、薄、透、朦胧(1分), 正合“轻纱”的比喻。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 轻纱的梦。 “洗”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鲜艳欲滴 的状态。 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纯净、朦胧、恬静、 柔美的特点。衬托出月光的朦胧、柔和。 4.文中“酣眠”“小睡”指代什么?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 要的作家之一。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文学研究会8位诗人 的合集《雪朝》第一集,内收朱自清的诗作 19首。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 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 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 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静寂”、“朦胧”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荷塘月色》打印稿。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词和短语,查字典理解。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荷塘月色?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短文。
7. 板书设计《荷塘月色》朱自清静寂、朦胧、美丽、和谐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对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课后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尝试创作一篇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短文。
2.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九、课程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朱自清的作品,如《背影》、《春》等,或者介绍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学作品,如《江南春》、《钱塘湖春行》等。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静谧”、“朦胧”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景物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荷塘月色》,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节奏。
2. 生词解释: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修辞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或分组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
3. 生词解释: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修辞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荷塘月色》。
2. 写一篇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短文,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要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朗读和背诵作业,以及对短文的写作质量。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荷塘月色的美景,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 邀请一位诗人或作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技巧。
《荷塘月色》(公开课PPT课件)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 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结合生活,感悟作者的情感,引 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师点拨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初读课文
一、导入
爱莲说
(2) “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 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 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
泻、浮、洗、画。
巩固小结
小结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 情语。”这幅淡雅、朦胧的荷香月 色图诉说着怎样的情语呢?
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
21、.现石在城我也们是处旅于游幸之福乡时,期白,莲虽之没乡有。了生家活仇中国的恨你,, 面生对活荷中花仍盛会开有会烦是恼一,种你什们么是感如受何呢面?对“挫折”?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 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 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 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 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 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流水) 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展现荷塘月色的美?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课程内容
朱自清简介与《荷塘月色》创作 背景
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荷 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荷塘月色美景呈现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 色美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感受。
作品鉴赏与写作指导
课堂互动与拓展阅读
分析《荷塘月色》的文学特色和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和写作练习 。
该课件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 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学 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荷塘月色 》一文的基本知识点,了 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 景。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 析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审 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 和文学之魅力,培养热爱 自然、热爱文学的情感。
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
REPORTING
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用 词精准,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
节奏感强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排比句 和对偶句,使得语言富有节奏感。
诗意盎然
朱自清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的修辞 手法,使文章充满诗意。
结构特色
层次分明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展 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如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朱自清其他 文学作品。
PART 02
荷塘月色的主题分析
REPORTING
主题解读
荷塘月色主题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 表达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 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主题内涵
荷塘月色所蕴含的意境深 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 思考和感悟。
《荷塘月色》语文公开课教案
《荷塘月色》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静谧”、“朦胧”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荷塘月色》,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 生词短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篇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朗读与讨论: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生词短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5.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篇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生词短语测试:进行生词短语的测试,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作评价: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荷塘月色》的文本。
2. 图片资料:荷塘月色的图片。
3. 写作纸张:供学生写作使用的纸张。
4.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课文内容的课件。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文本进行创意写作,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荷塘月色》全文。
(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复杂情感。
(2)如何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创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美景。
(2)简介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作者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象征手法、意境创造等方面分析文章艺术特色。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荷塘月色的感悟。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作者情感变化,强调美景背后的内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
2.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作文,可以是抒发情感,也可以是描绘景色。
3. 调查了解家乡的荷塘景色,拍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荷塘月色》公开课课件
道家思想
文中对荷塘和月色的细腻描绘,透 露出道家追求自然、顺应自然的思 想,以及对“道法自然”的向往。
诗词歌赋传统
朱自清运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 和手法,如“曲径通幽”、“浮光 跃金”等,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歌 赋的美学特点。
17
东西方文化比较视野下的解读
自然观比较
与西方文化中强调征服自然、改 造自然的观念不同,中国文化更 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在《荷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6
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作者朱自清作 为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面对黑暗现实,产生了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在《荷塘月色 》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荷塘月色》通过对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黑暗 现实的厌恶。这种情感表达在当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 求。
荷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 元素,象征着高洁、清雅的品质,寄 托了作者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2024/3/26
13
月色意象及其审美价值
01
月色的诗意美
以月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幽静的诗意氛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
感染力。
2024/3/26
02 03
月色的审美价值
月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审美对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 荷塘月色》中,月色的描绘不仅增添了作品的美感,还寄托了作者对美 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024/3/26
9
关键语句解读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了夜游荷塘的契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荷塘月色》全文,教师逐段解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绘的景象、情感变化和修辞手法。
2.2 创作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2.3 关键词汇与句式分析教师指出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阅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3.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和要点。
3.4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背诵课文学生回家后背诵《荷塘月色》全文,加强记忆。
4.2 家庭作业第五章:评价与反馈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等方面。
5.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经验,促进共同进步。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以辅助教学。
6.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6.3 课文讲解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对课文进行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
6.4 课堂互动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加课堂互动性。
6.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知识点。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荷塘月色》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技巧。
学习荷塘月色的描绘方法,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提升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提升审美意识。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创作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简介《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及其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2 课文阅读与分析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3 课文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师点评并总结讨论成果。
第三章:写作训练3.1 题目:描绘一幅荷塘月色图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发挥想象,创作一幅荷塘月色图。
要求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主题。
3.2 学生互评与修改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提升写作水平。
第四章:课堂总结与拓展4.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4.2 拓展活动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关于荷塘月色的其他作品,如绘画、摄影等。
举办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互相欣赏和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生:《春》和《背影》)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还被誉为什么?(生:民主战士)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二)讲授新课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一)细读课文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静)作者心情有无变化?(生:有变化开始比较忧愁“心里颇不宁静”,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暂时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向往,这一部分写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这“静静的美”吧!赏读第4段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回答十分准确,作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生:作者形容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生: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还有没有呢?媒介显示:芭蕾舞片断(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舒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那么作者如何表现花的呢?(生:作者用“袅娜”、“羞涩”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柔美,“羞涩”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媒介显示:星空图作者怎么描写荷香呢?(生:比喻,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楼”上,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动,特别传神水:“脉脉”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水满怀感情)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月”字,然而却处处写月,处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赏读第5段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作者笔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媒介显示: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如何展开的?(生: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丛和柳树上→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生:“泻”、“浮”、“洗”、“笼”、“画”泻:月光充沛,从高处落下浮:雾十分轻,扩散慢洗:花颜色十分洁白,鲜润笼:朦胧不可捉摸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还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生:“月光如流水一般”,这里刻画了月光流动、明净的样子“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月光在灌木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为什么一个用“黑影”,一个用“倩影”?(生: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显得黑糊糊一片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显得很美,这两个词准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月光”与“小提琴”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生: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协调通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而作者苦闷的心绪,也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暂时得到了解脱第6自然段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等等文中“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意思?(生:这说明苦闷与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头,所以热闹一点也没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四)巩固新课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错,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五)再次欣赏重点片断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4、5自然段媒介显示:月下荷塘图,背景音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雨中校园》(六)课堂小练笔媒介显示:作文《雨中校园》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园轻轻地遮掩了在这雨雾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遥远、渺茫,就像从浓雾里传来的笛声漆黑的山林里飘出的鸟鸣声,悠远而又让人神往此时,唰唰的雨声,错综而热烈,深沉而和谐(七)布置作业《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一、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最新10篇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最新10篇《荷塘月色》教案篇一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内容:自读课文,准确认读、解释加点的字(如:1、煤屑路2、蓊蓊郁郁3、弥望4、袅娜5、倩影6、脉脉的流水……)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全文写景状物的主体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以上预习内容可酌情增减,何时检查也可灵活)讲授导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板书课题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作品结构分析教师启发指导:以下提供一种示例,其他可从“专项评价”中,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
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以上可适当使用板书或卡片或荧屏演示等多媒体)行文线索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2)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荷塘月色》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理解并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章表达技巧和意境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文章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2)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3)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2)选取文中一段,进行仿写练习。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荷塘月色》全文;2. 总结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写一篇短文;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背诵情况和写作能力;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章描述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描写荷塘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荷塘月色》的独特之处。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一、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通过学习,体会《荷塘月色》的神韵。
教学重点: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课前思考:1、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试给本文分段。
2、试分析作者是根据什么线索来组织此篇文章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初中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眼中的荷花是高洁、朴素、庄重的,我们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个句子体会得到。
不知道同学们眼中的荷花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在月色下欣赏过荷花吗?有没有曾经觉得月色下的荷叶像舞女的群,荷花像明珠、像星星、像刚出浴的美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一下那月色中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并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看一下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有没有反映出《爱莲说》中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二、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三、写作背景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
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
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而写出此篇文章。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散文的美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创作的一篇描写荷塘月夜景色的散文。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和宁静。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2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荷塘月色》原文。
5.2 图片荷塘月色的图片。
5.3 视频荷塘月色的视频资料。
5.4 网络资源关于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网络资源。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营造出一个宁静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6.2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荷塘月色的美?”6.3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6.4 写作实践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或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景 交 融
• 缥缈轻纱掩映下的荷塘月景 •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赏析第六段 课文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 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 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 阴的,乍看像一团雾”写出了淡月下 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芙 蓉 向 脸 两 边 开
荷 叶 罗 裙 一 色 裁 , 王 昌 龄
-----
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李静山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红 杨 万 里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出淤泥而不染,
濯青莲而不妖。-----周敦 颐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 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 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 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 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 “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 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
课 文 分 析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写的?
• 月夜出门 小径漫步 月色下的荷塘 荷 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 引起联想
按照作者的行踪(位置变化)的顺序来写: 离家—小径—荷塘—小径—回家
课 文 分 析
请快速找出文中能表现出作者情感变化 的语句。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颇不宁静 寻求宁静
5.塘上月色
• 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难描绘。作者 运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月光? 叶子和花 青雾 树
动词的巧妙运用
“泻”“浮”二字的审美情 趣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漂”替代“浮”呢?
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 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 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 体的比喻句.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 种姿态,形象生动.
荷香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 ,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 感受
通感,就是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各 种感觉相互沟通。也叫“移觉”。
1、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 微风过处的缕缕清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作者借助通感 将这一情景形象的描述出来。这正是作者的手法的高妙之 处。 2、 “弯弯的小径,淌着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晚风,跑来 把弯弯的思绪撩亮。” 3、“松风落叶水声凉” “风来花底鸟声香”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5、“风随柳转声皆绿” “鸟抛软语丸丸落”
文眼:
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的 关键语句,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 全文脉络的关键。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 那么后面必有照应;有时出现在篇末,那 么前面必有伏笔;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 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 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 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
• 荷叶
• 荷花 4.月下荷塘
• 荷香 • 荷波
• 流水
荷叶
荷叶
(比喻) 亭亭的舞女的裙
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 来比喻荷叶呢?
因为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 转的动感,它亭亭玉立,灵动飘逸 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柔美的风 姿.
清华园
“泻”的范围广,与 “流水”相照应,而 且有动态美,显得生 动活泼。“照”的范 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 显得不灵泛。
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 \ 呈现出的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 态.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 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 情。(“印”不能写出美)
重 点 赏 析
重点欣赏第6段:
3、作者写荷塘四周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 景物?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远 山、灯光、蝉声、蛙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 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雾”,描绘了淡月下树木 繁多蓊郁,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首页
时代背景:
• • • • • •
“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 明确: (1)对现实不满的愤激; (2)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 (3)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闲适心情; (4)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 的画面。 (4-6)集中体现了这点 4.月光下的荷塘 5.荷塘上的月色 6.荷塘四周的景色
朱自清(1900——1948)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课文字词
• 生字词:
• • • • • •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sè bó qiàn yuá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櫂 敛 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荷波
荷波 闪电 比喻
(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
流水
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 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 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结 : 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
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 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 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 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 而动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 →叶.花颤动→流水来写的。 这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 虚实相应。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
2. 语言美: 修辞:拟人、比喻、通感
动词:泻、浮、
叠词:曲曲折折、田田、 蓊蓊郁郁、亭亭、隐隐约 约、淡淡
语言 作用小结:
比喻 •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 在遐思中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 •更添景物灵动秀人的气质 通感 动词 叠词 •使迷人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令 人情动神摇。 •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 轻缓舒徐,读起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 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27年7 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 斗争深入 ,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 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 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朱自清在思想 上彷徨于歧路。他既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径表示强烈 不满,又对充满血腥的暴力革命充满疑惧,于是陷入了不 知“哪里走”的“惶惶然”中。于是他选择逃避,与政治 保持距离,试图埋头于“学问”,以维护知识分子的独立 性。但是深受五四精神所哺育的这一代人,完全超脱是不 可能的,朱自清在“隐士”的学者的外表之下,埋藏的是 一颗炽热的“斗士之心”,所以在文中表现的是希望在一 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
有袅娜地开着的
拟人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花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比喻(博喻)
为什么要用“袅娜”和“羞涩”来形容荷 花?
将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花 身上,赋予了物以灵动的生命力.
博喻手法的运用
冰晶 清莹 玉剔 优纤 洁透 雅尘 高不 贵染
忽闪 明闪 忽发 暗光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得宁静 4、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5、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 失去宁静 早已无福消受了。
首页
6、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小径 求静 淡淡的喜悦
出门 不静 归来(联想) 出静 淡淡的哀愁
荷塘 得静
明线:空间变化(游踪) 文章的线索: (圆形结构) 暗线:情感变化(情感)
• 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 (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 (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 (3)毛泽东曾高度的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 英雄气概”; • (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 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 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实、忠厚、平淡、 刚正的性格。 • 毛泽东评价朱自清先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 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 可是,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 领救济粮。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回忆:“朱自清一身重 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中华民 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