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引言概述: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于道路铺设的材料,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1.1 沥青的选择: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具有合适的黏度和软化点,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2 骨料的选择:骨料应符合规定的粒径要求,并具有适当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3 添加剂的选择: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如增粘剂、改性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混合比设计与控制2.1 混合比设计:根据道路的使用条件和要求,进行混合比设计,确定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的配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2 混合过程控制:在混合过程中,应控制好沥青和骨料的加热温度、混合时间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混合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3 配合比调整: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混合比中沥青和骨料的比例,以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和要求。
三、施工工艺控制3.1 预热骨料:在施工前,对骨料进行预热处理,以提高沥青的附着性和混凝土的稳定性。
3.2 摊铺厚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摊铺机的速度和厚度,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均匀一致。
3.3 压实控制:在摊铺后,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以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
四、质量检测与监控4.1 原材料检测:对沥青、骨料和添加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4.2 混合料检测:对混合料进行采样和试验,检测其沥青含量、骨料粒径分布等指标,以确保混合料的质量稳定。
4.3 施工质量检测:对摊铺后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密实度、厚度、平整度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质量控制记录与总结5.1 质量控制记录:对每一批次的沥青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原材料检测报告、混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参数等,以备查证和追溯。
5.2 质量控制总结: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操纵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一、引言沥青混合料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流程等。
二、质量控制目的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混合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抗老化性能和抗裂性能,保证道路的平稳、安全和舒适。
三、质量控制方法1. 原材料检验:对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等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密度、粒径分布、化学成分等指标的测试。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对混合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的比例和配合比。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合料的稳定性、流动性和耐久性。
3. 沥青混合料制备: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等原材料进行混合制备。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
4. 混合料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抗剪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柔性模量和渗透性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混合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控制和监督。
包括控制施工温度、厚度和均匀性等参数,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
四、质量控制流程1. 原材料检验:对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配合比设计:根据道路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的配合比。
3. 混合料制备:按照配合比要求,将原材料进行混合制备,控制好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
4. 混合料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混合料进行性能测试,评估混合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进行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混合料质量。
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高强度、高耐久性的路面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中。
质量控制是确保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原材料的选择、质量检测、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对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材料选择沥青混合料原材料主要包括:沥青、矿料、填料和添加剂等。
合理选择原材料是保证混合料质量的基础。
1.沥青选择沥青是沥青混合料的胶结剂,直接影响混合料的粘结性能和抗乳化性能。
应根据工程要求、气候条件和道路类型选择合适的沥青等级。
同时要求供应商出具沥青的质量合格证明,并进行采样送检,确保沥青的质量。
3.填料选择填料是填充在骨料与沥青之间的细颗粒物料,其主要作用是填充骨料间隙、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
常用的填料有石粉、天然细沙等。
填料应选择无机纯净、无聚合物和有机物的材料,并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填料质量合格。
4.添加剂选择添加剂是一种能改善混合料性能的辅助物料,常用的添加剂有增稠剂、增粘剂、改性剂等。
选择添加剂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合料性能进行选择,并且要求供应商具备相关的质量证明。
二、质量检测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是确保混合料质量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沥青质量检测对沥青要进行黏度、软化点、针入度、溶度等测试,并进行袋装沥青开袋检查,检查沥青是否有结块、是否有异味等异常情况。
2.矿料质量检测对矿料进行颗粒分析、石粉含量、吸水性、杂质含量等测试,确保矿料的物理性质符合要求。
4.添加剂质量检测对添加剂进行外观检查、粘度测试、溶解性测试等,确保添加剂符合要求。
质量检测可以由混凝土生产企业自行进行,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质量控制措施1.设定和实施质量控制指标根据相关标准和工程要求,设定沥青混合料各项质量指标,包括沥青含量、沥青稳定度、抗剪强度、抗反应性和耐久性等指标。
同时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确保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路面工程中的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矿料和添加剂三个主要原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沥青的选用和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沥青的性质和特点、沥青的选用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沥青的性质和特点沥青是一种黑色或棕黑色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它具有黏性、胶结性、可可塑性和耐水性等特点。
沥青在低温下呈固体,高温下呈液体,是一种具有温变性的材料。
二、沥青的选用1.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沥青的牌号和粘度等级。
不同牌号和粘度等级的沥青适用于不同的路面工程,并且可以根据矿料和添加剂的特性进行调配。
2. 对沥青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对沥青的黏度、渗透度、软化点等性能进行测试,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3. 查看沥青的资质和合法证明。
只有经过国家认可的供应商提供的沥青,才能保证质量可靠。
1. 沥青的质量控制要求。
对每批进货的沥青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检验沥青的外观、温度和湿度等情况,确保沥青没有污染和外来物质的混入。
2. 沥青的贮存和搬运。
沥青在贮存和搬运过程中要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保持其固态,并防止沥青的泄漏和外溢。
3. 沥青的配比。
按照沥青混合料设计配方要求,将沥青、矿料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在配比过程中要保持沥青的温度和粘度符合要求,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温度和密实度,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路面的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控制是路面工程中的关键。
通过对沥青的选用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工程的稳定性,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路面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道路的安全可靠。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一、引言沥青混合料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为了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目标1. 确保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2. 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稳定性、抗剪强度、抗水损失等指标,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3. 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包括均匀性、密实性等方面,以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三、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步骤1. 原材料检验对沥青、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质量、粒径分布等指标的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配合比设计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确定沥青混合料中各组分的比例。
3. 沥青混合料制备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沥青和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混合,通过热拌、冷拌等工艺,制备成沥青混合料。
4. 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稳定性、抗剪强度、抗水损失等指标的测定,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进行控制,包括温度控制、均匀性控制、密实性控制等,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6. 沥青混合料质量评估根据物理性能测试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操纵情况,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四、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问题:沥青混合料中各组分的比例不合理,导致物理性能不达标。
解决方法: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各组分的比例符合要求。
2. 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差问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不达标,容易产生龟裂和变形。
解决方法:调整沥青的质量和骨料的粒径分布,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
3. 沥青混合料密实性差问题:沥青混合料的密实性不达标,容易产生永久变形和水损失。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是指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指标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等。
一、质量控制目标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工程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保证混合料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二、质量控制流程1. 原材料检验:对沥青、骨料、填料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确定沥青、骨料、填料等原材料的比例和掺量。
3. 混合料生产: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合料的生产,包括沥青的加热、骨料和填料的筛分、混合料的搅拌等工艺步骤,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混合料试验:对生产出的混合料进行试验,包括沥青含量测试、骨料含量测试、孔隙度测试、压实度测试等,确保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5. 施工质量控制:对混合料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摊铺厚度的控制、摊铺温度的控制、压实质量的控制等,确保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三、质量控制指标1. 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一般要求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2. 骨料含量: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一般要求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3. 孔隙度:沥青混合料中孔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一般要求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4. 压实度:沥青混合料经过压实后的密实程度,一般要求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5. 施工质量: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摊铺质量、压实质量等,一般要求满足相关施工规范和要求。
四、质量控制方法1. 采用合格的原材料:选择质量稳定、符合标准要求的沥青、骨料、填料等原材料,避免使用劣质或不合格的原材料。
2. 严格控制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精确控制沥青、骨料、填料等原材料的比例和掺量,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一、引言沥青混合料是公路、机场、桥梁等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道路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流程等。
二、质量控制目的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混合料的配合比例、物理性能和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时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具体目标包括:1. 确保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准确无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2. 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能,如稠度、粘度、强度等,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3. 降低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如温度控制、混合均匀度等。
三、质量控制方法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检测两种。
1. 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配合比试验: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沥青、骨料和填料进行混合,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例;1.2 物理性能试验:包括稠度试验、粘度试验、强度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能;1.3 稳定性试验:通过反复加热和冷却沥青混合料,观察其稳定性和变形情况,以评估其耐久性;1.4 成品试验:对已经生产出来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和稳定性试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现场检测现场检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施工前检测:在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包括沥青、骨料和填料等,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2.2 施工过程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控制、混合均匀度等,以确保施工质量;2.3 成品检测:对已经生产出来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并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和稳定性试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四、质量控制流程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定质量控制指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物理性能指标等;2. 实验室试验:进行配合比试验、物理性能试验、稳定性试验等,以确保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3. 施工前检测: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包括沥青、骨料和填料等;4. 施工过程检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混合均匀度等;5. 成品检测:对已经生产出来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样,并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和稳定性试验;6. 质量评估:根据试验结果和检测数据,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要求;7. 质量整改:对质量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要求;8. 质量记录:对每一次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记录,包括试验结果、检测数据等;9. 质量反馈:将质量控制的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改进和提高质量控制工作。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一、引言沥青混合料是道路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成品料的检验和试验等。
二、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1. 沥青的选择: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沥青种类和牌号。
沥青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黏度测定、软化点测定、溶解度测定等。
2. 骨料的选择: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用途和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骨料种类和规格。
骨料的质量检验包括颗粒形状和表面性质、强度和磨耗性能等方面的试验。
3. 添加剂的选择:根据混合料的特殊要求,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并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
三、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 根据道路工程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应包括沥青和骨料的比例、添加剂的用量、混合料的稠度等参数的确定。
2. 配合比设计应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和试验数据进行,确保混合料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
四、生产过程的控制1. 沥青的加热和贮存: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和时间,确保沥青的质量不受损。
沥青的贮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污染和老化。
2. 骨料的筛分和配料: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对骨料进行筛分和配料,确保骨料的质量和配合比的准确性。
3. 混合料的搅拌和加热:控制混合料的搅拌时间和温度,确保沥青和骨料的充分混合和加热均匀。
4. 混合料的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混合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沥青含量、骨料的含量和配合比的准确性等方面的试验。
五、成品料的检验和试验1. 混合料的采样和制备:按照规定的方法对成品料进行采样,并进行试验前的制备工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混合料的物理性能试验:包括骨料的含量、沥青含量、稠度、抗剪强度等方面的试验。
3. 混合料的耐久性试验:包括冻融循环试验、湿热老化试验、抗水剥离试验等,评价混合料的耐久性能。
4. 混合料的施工性试验:包括施工温度范围、施工厚度、平整度等方面的试验。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引言概述: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是道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可以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1.1 沥青的选择:根据道路的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类型和等级,确保其粘附性、耐久性和变形能力等性能符合要求。
1.2 骨料的选择:根据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类型和粒径分布,保证骨料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满足要求。
1.3 添加剂的选择: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特殊要求,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如改性剂、增粘剂等,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调整2.1 配合比设计: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考虑到沥青含量、骨料含量、添加剂用量等因素,确保混合料的稳定性、抗水损失性和耐久性等性能达标。
2.2 配合比调整: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必要的调整。
通过调整沥青含量、骨料含量或添加剂用量等参数,使混合料的性能更加符合要求。
2.3 混合料试验:对配合比进行试验,包括骨料筛分试验、沥青含量试验、密度试验等。
通过试验结果,评估混合料的性能,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3.1 混合料的制备:在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要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混合温度和搅拌时间等参数,确保沥青与骨料的充分混合,避免沥青老化和骨料分离等问题。
3.2 混合料的铺设:在混合料的铺设过程中,要控制铺设温度和厚度,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同时,要注意防止混合料的污染和损坏。
3.3 混合料的压实:在混合料的压实过程中,要控制压实温度、压实次数和压实速度等参数,确保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同时,要注意防止压实过度导致混合料的破坏。
四、质量监控与验收4.1 施工现场质量监控:通过对混合料的制备、铺设和压实等过程进行现场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设定值 I 2 0 l 4 0 【 6 0 l 8 0 I 1 0 0 j 1 2 0 l 1 5 0 实际值 【 0 1 0 l 1 0 0 l 1 0 0 l 1 0 0 【 1 2 0 1 1 5 0
l 3 2
( 2 ) 粉料称系统 。粉料 由粉料罐经搅笼输送 到称量斗 中进行称量, 再 经卸料门卸料 到搅拌锅 。该系统 由粉料罐, 称量斗 , 输送装置组成。该系 统的称量传感器满足 ≤1 k g精度范围。 可是在实际生产 中由于石粉受潮 , 使石粉在 称中粘连使粉 料卸不干净 , 造成称量 的精度 降低影 响沥青 混合 料的生产。对 于这种情 况我 采用的方法是 , 在粉 料称 的秤盘上加装 一个 振动器, 在 粉料卸料时开动振动器。就能防止粉料在称 内的粘连还能提 高拌合楼的生产 能力 。 ( 3 ) 沥青 循环及称量 系统。该系统包括沥青储藏保温罐 、 沥青 泵、 沥 青称量 斗。沥青 泵把在 沥青 罐内的热沥青经 管道输送 到沥 青称量 斗内, 称量斗的控制精度达到 ≤1 。为使沥青称量精确 ,采用二次称量 的方 式, 先根据 集配进 行粗配 , 等其他的矿 料称 量完成 卸到拌锅里面后, 再比 较其它矿料的实际称 量值与设定值 间的误差, 在卸沥青时及时对误差部 分进行补偿,确保每盘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的误差范围控制在 0 . 1 ‰
表 2 改进后 的情况 ( 单位 : k g )
设 定值 实 际值 2 0 2 0 4 0 4 0 6 0 6 0 8 0 8 0 1 o o 1 o o 1 2 0 1 2 0 l 5 O 1 5 O
① 冷料仓 ; ②冷料 输送皮带 ; ③ 自动称量系 统; ④ 烘干一 搅拌筒 ; ⑤ 沥青泵 ; ⑥沥青贮 存藏 : ⑦除 尘 器; ⑧ 热混合料输送 带: ⑨ 热混合生产工艺
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工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所铺筑沥青路面的质量。
本文主要分析了从原材料的进场到成品沥青混合料的出厂运输及摊铺期间对混合料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并重点针对原材料的存储、冷料标定、材料离析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标签:沥青混合料影响因素;质量控制一、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1.材料级配工地试验室对原材料做筛分试验,确定出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并按照标定好的冷料仓皮带转速曲线,确定出各冷料仓小皮带的上料转速及斗门的开度。
各仓转速及斗门的开度宜不做轻易更改,要确保混合料筛分结果合理地分布在规定的级配曲线内并使关键筛孔接近目标级配。
2.沥青含量严格按照工地试验室的生产配合比(或沥青含量)生产,决不轻易更改油石比,油石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
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拌和要求油石比偏差范围满足每盘±0.3%,整体偏差±0.1%。
3.温度控制包括出厂温度、骨料加热温度和排气温度,沥青的加热温度。
出厂温度主要应该由摊铺温度来决定。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混合料的温度损失受天气影响较大,低温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20~140℃,不超过175℃。
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及贮存混合料的时间,在沥青试验路段施工时确定此过程的温损,从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骨料加热温度的波动程度主要受原材料含水率的影响,不稳定或过大的含水率会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以及沥青拌和站的产量。
骨料在加热的过程中,从进料到出料有一个时间差,若骨料含水率突然增加(降低),经过上料皮带、烘干筒到出料口已经有几分钟时间,此时操作人员才能从出料口的温度探头知道热骨料温度偏低(高),继而调节设定温度加大(减小)燃烧器火力。
但之前几分钟拌和的热骨料的温度则无法改变,若超出允许的范围,就会对混合料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机场跑道、停车场等工程中的重要材料。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因此,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至关重要。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沥青沥青是沥青混凝土中的粘结剂,其质量对混合料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选择沥青时,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交通量以及路面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沥青标号。
同时,要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集料集料在沥青混凝土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质量和级配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集料应坚硬、耐磨、表面粗糙且洁净,不得含有杂质和风化颗粒。
对于粗集料,要重点检测其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对于细集料,应关注其含泥量、砂当量等指标。
此外,集料的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级配可以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3、矿粉矿粉在沥青混凝土中起着填充空隙和增强粘结的作用。
矿粉应干燥、洁净,其粒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通常,矿粉的亲水系数应小于 1,以保证其与沥青的良好相容性。
二、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1、目标配合比设计在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质,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沥青用量和集料级配。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性能,从而确定最优的配合比方案。
2、生产配合比设计在目标配合比确定后,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在拌和厂的实际生产条件下,对目标配合比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对热料仓中集料的筛分分析,重新确定各热料仓的比例,并再次进行马歇尔试验,验证生产配合比的合理性。
3、生产配合比验证三、拌和过程的质量控制1、拌和设备的选择和调试选择性能良好、计量准确的拌和设备,并在使用前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各种原材料的计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一、引言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道路建设材料,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适合范围、参考标准、设备和材料、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二、质量控制目的本文旨在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三、适合范围本文适合于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选择和检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施工方法的执行以及质量检测和验收等环节。
四、参考标准1. GB/T 14685-2022《沥青混合料工程用沥青的试验方法》2. JTG E20-2022《公路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3. JTG F40-2004《公路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4. JTG E42-2005《公路沥青混合料设计规范》五、设备和材料1. 设备:a.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b. 沥青混合料压实设备c. 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设备d. 沥青混合料采样设备e. 沥青混合料试验设备2. 材料:a. 沥青b. 矿料c. 矿粉d. 添加剂e. 水泥六、施工方法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 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b. 配合比设计应包括沥青、矿料、矿粉、添加剂和水泥的比例和用量。
2. 材料检验和采样:a. 对沥青、矿料、矿粉、添加剂和水泥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b. 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获取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验。
3. 沥青混合料搅拌:a. 按照配合比将沥青、矿料、矿粉、添加剂和水泥投入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
b. 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沥青混合料压实:a. 将搅拌好的沥青混合料铺设在道路基层上。
b. 使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确保其密实度符合要求。
5. 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a. 在搅拌和压实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进行控制,确保其温度符合要求。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探讨
1. .4料场硬化要 彻底 , 3 避免 装载机 装料 时 , 软层泥土 、 将 泥块混人集料料 堆 中。 1. .5生产集料 的破碎机必 须配备 除尘设 3 备, 并且在集料生产过程中, 保证除尘设备处
板 是 否断裂 、 筛孔是 否有破损及 细集 料糊 网现 象。 这些 异常 现象 都会导致 沥青混合料级配 出 现异 常变化 。 3 . 3沥青含量 控制 来源于细集料( 机制砂或石屑) 。一般来说, 细 集 料 中 0 7m 筛孔 通 过 率 在 1%~ 5 .5m 0 0 1%之 沥青含 量 的变化 对 于沥青 混合料 的性质 间 , 在 生产 中经 过拌 和楼除 尘 , 细集 料 变化是很敏感的, 虽然 但 尤其是空隙率、 稳定度、 流值 中仍有 4%~0 0 7%的小于 0 7m . 5 m颗粒进入 到 指 标 。 当 沥 青 含 量 过 低 时 ( 沥 青含 量 为 0 如 沥青混合料中。 这部分粉尘起到和矿粉类似的 3 %、. . 3 %时 )由于沥青 膜较薄 或未完全裹覆 O 5 , 作用 , 因此在考 虑矿 粉用量 时 , 这部 分颗 粒也 集料 , 混合 料试件 的水 稳性 变差 ( 沥青 残留稳 应包括在 内。 定度 低 )空 隙率 增大 , 沥青饱 和度 、 , 有效 流值 1 沥青要求 . 5 降低,路面易渗水容易出现坑槽等水损坏, 同 沥青针 人度 、 软化点 的技 术要求在 现行 沥 时影 响沥青路 面的耐久性 , 沥青路面使用 缩短 青路面施 工技 术规 范 中的范围较 大 ,如 A 一 寿命。 H 同样 , 当沥青含量偏多时, 沥青混合料空 7# 0 普通重 交沥青 ,针入度技 术标准 为 6~O 隙率 降低 、 08 流值增 大 、 稳定度 异常 , 沥青路面容 (. )软化点技 术要求为 4—4 。 ) 试验 易 出现车辙 、 。施工 中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 01 , mm 45 (C 。 泛油 结 果 显示 :针人 度从 6 0 m 9(. m)变化 到 7 严格 控制沥青含 量 ,减小沥青 含量的变异性 , 1 2 (. m 时 , 混合料 力学性 能 已有 明显 改 确保 油石 比准确 : 01 ) 沥青 m 变 , 以在评 价 沥青 质量 时 , 人度 从 6一O 所 针 O 8 3 . 合料温度控 制 4混 (. m 范围过 大 , 青标 号的控 制上 具有 Om ) 1 在沥 沥青 混合 料温 度包 括 出料 温度 、到场温 意义 , 于质量控制来 说过于宽松 。 但对 度、 摊铺温度、 碾压温度等。 沥青混合料所有温 2合理选定 混合料配合 比 度参数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出料温度 , 它的 在沥青 路面施工 中 , 分意识到 混合料 高 低决定 了到 场温 度 、摊铺及 碾压 温度 的高 应充 配合 比设计 的重要性 ,配合 比设计 的优劣 , 直 低 。影 响沥青 混合料 出料 温度的主要 因素有 : 接影 响整个施工路段 的使 用质量 。 在沥青混合 集料 的 干湿程 度 、 料 的加热 温度 、 集 沥青的加 料配合 比设 计时 , 如果 沥青混合料 的材料 配合 热 温度 以及拌 和楼 加热 系统温 度感应 器的敏 比不 当 , 沥青路面就会 因不适应公路 工程 的交 感性 与准确性 等 , 在混合 料生产过程 中若 出现 通和气候 条件 的需要 而产生损坏 。 因而它经 常 较大 温度偏差 要及时查 找原因并给予修正 。 成为沥青 路面早期损 坏的先天性 因素。 中反 其 4结束语 映在 沥青混 合料 的指标 上首先 是体 积 比例失 虽然 造成 沥青 混凝 土路面 早期损 害的原 调 ,空 隙率 、矿料 间隙率 V A M 、沥青饱 和 度 因是 多方面 的 ,但大多 与沥青混合料 的质量 、 V A不合适 ,同 时还有各项 配合 比设计 检验 沥青 混合料 的使用性 能有很大关 系。对 此 , F 在 指标达不到, 以及混合料的变异性大等。 沥青 路面施 工 中, 我们能正确地从 影响路 只要 3混合料 级配 、 以及 沥青 含量控制 温度 面质量的主要成因人手, 认真紧慎解决好混合 31确保集料 级配稳定 . 料质 量这个 根本 问题 , 沥青路面 的整体 质量也 集 料级 配的变 化直 接导致 沥青 混合 料级 将随着混合料质量的改善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配 的变 化。要减小 沥青混合料的级 配变异性 , 参 考 文 献 必须控 制集料 的级 配变异性 。 【 君 洁 - 世 纪 的 沥青 混合 料公 路m. l 】 2 1 交通世 3 . 同料 源 的集料 必须 分 开堆 放 , .1不 1 分 界 . 0 年 0 期 . 2 4 0 4 隔清楚 , 识明确 。 标 集料料源 发生变化时 , 料 f 《 路 沥 青 路 面 施 工技 术规 范 》 G F0 集 2 公 1 J 4— T 04 级配会 发生很大变化 , 因此必须重新 进行 目标 2 0 人 民 交 通 出版 社 . 配合 比 、 生产配合 比设 计。 31 .2每 日施工前 , . 均应 在拟选 用料 堆 抽
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刘洪海徐中富在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众多因素中,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从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可以得出,无论多么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多么完善的施工工艺都不能用劣等的材料铺筑出合格的路面,因此修筑高标准的路面必须使用优质的路面材料。
目前困扰混合料质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 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组成;(2) 沥青用量;(3) 混合料的离析问题;(4) 混合料的温度。
在施工过程中混合料质量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控制。
1 原材料管理铺筑高等级路面的沥青混合料是由级配良好的集料和沥青经加热按一定配比混合搅拌,集料被均匀裹覆而成,因此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材料的好坏。
由于目前我国工程施工中材料的来源很复杂,多家料场同时供料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对材料的检验和管理就很重要。
沥青结合料是一种粘稠胶结材料,具有耐久性、粘聚性、感温性和抗老化性,由于这些性能与沥青的来源和提炼方法有关,因此每批沥青均应按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C.1进行检验。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沥青的管理,不同来源的沥青要分别存放,不能混杂,其贮存温度在施工期不高于170℃,不低于150℃;长期存放时应在低温下进行。
应采取措施防止沥青污染,例如沥青中若混入0.1%的柴油,会使闪点降低27℃,而针入度提高10°。
集料随来源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差别很大,包括颗粒尺寸、级配、清洁度、强度、颗粒形状、表面结构、吸水能力和集料与沥青的亲合力等。
不同来源或每批次的集料均应按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C.8~C.12进行检验。
其次是要注意集料的堆放、铲运和取样。
对不同来源、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隔堆放,防止不同规格料混杂,堆放时应避免发生离析。
离析现象是造成路面潜在损坏最严重的问题,混合料一旦发生离析,使铺出的路面不同区域的级配比、路面的结构和组织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了路面压实度、平整度与使用寿命,是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
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摘要: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也迅速增加,而现代社会的交通问题也就更复杂,为使中国的交通建设可以持续地健康发展,政府要求相应的道路施工单位提升路面建设品质。
在进行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是最为关键的建筑材料之一,所以,通过合理的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管理,就可以很好的促进路面施工,从而提升了整体交通运输的效益。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因素。
1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1.1原材料众所周知,在路面施工时,沥青砼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材料,和整个道路工程施工的品质联系密切。
而原料又是生产沥青混凝土中最关键的部分,其品质可以直接决定拌料性能的优劣,是提高道路效率的重要基础。
所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以道路工程施工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对原料提出了较高的技术性要求。
(1)粗集料。
在摊铺施工过程中,由于粗骨料的粒径特性对摊铺的孔隙率和接缝阻力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坚硬均匀的砾石,以确保摊铺质量。
靠近水(2)细集料。
在采用沥青水泥建设的道路上,通常所说的细集料颗粒指的是粒度范围在0.07~2.36mm左右的细集料颗粒,一般情况下选用机制砂时,要保证表面清洁、无杂质、无风化并有合理的层配,物料的石质要求也和粗集料颗粒一样无二,但不得用于料场的下脚料。
(3)填料。
在进行填充物的筛选之时,也可以将石灰石中的碱式材料加以研磨生成矿粉石,甚至是选择消石灰、混凝土等,在其中,消石灰还具有防剥离的效果,并且可以使混合材料的水稳性得到显著提升。
(4)沥青。
为提高混合料的硬度,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高粘结性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耐久性:下部为70道路石油沥青,上部为SBS改性沥青。
(5)添加剂。
在路面施工过程中,会使用不少的添加剂,较为常用的是轮胎胶粉和木质纤维,在其中,经精心研磨后的轮胎粉末能够有效增强混合料的耐久性和松散性能,而玻璃纤维则具有加黏、固定、吸收和扩散等功能。
1.2沥青含量在完成柏油路面的浇筑过程中,应当严密地依据各建筑试验室所规定的产品相配比来完成沥青浓度的确定和制造,且不可轻易做出沥青浓度的变化,而由于沥青浓度的变化多少也会对沥青在水泥路浇筑后所形成的耐久性产生一定影响。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一、引言沥青混合料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控制对于保障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材料要求、试验方法、质量控制指标等内容。
二、材料要求1. 沥青: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其黏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4509的要求。
2. 矿料:采用机制砂、碎石等矿料,其颗粒级配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的要求。
3. 添加剂:采用合格的抗老化剂、增粘剂等添加剂,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8077的要求。
三、试验方法1. 沥青试验:按照国家标准GB/T 4509进行沥青黏度、软化点、针入度等试验。
2. 矿料试验: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4进行矿料颗粒级配、石粉含量、骨料吸水率等试验。
3. 混合料试验: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5进行混合料密度、骨料含量、沥青含量、空隙率等试验。
四、质量控制指标1. 沥青质量控制:- 黏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在80-120 Pa·s之间。
- 软化点: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在45-60℃之间。
- 针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在15-30 dmm之间。
2. 矿料质量控制:- 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矿料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 石粉含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要求在2-8%之间。
- 骨料吸水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要求在0.2-1.0%之间。
3. 混合料质量控制:- 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在2.3-2.5 g/cm³之间。
- 骨料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在85-95%之间。
- 沥青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在4-6%之间。
- 空隙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要求在3-5%之间。
五、质量控制措施1. 原材料检验:对进货的沥青、矿料和添加剂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现场配合控制: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沥青、矿料和添加剂的投入比例和混合过程。
沥青混合料产品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产品质量控制探析摘要:从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拌和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沥青混合料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与方法。
提出合格的原材料、合理的配合比、严格的施工过程控制是沥青混合料内在质量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原材料配合比拌和1、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因素1.1 沥青的质量沥青混合料可以被看作是各种矿料分散在沥青中的分散系,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是随沥青的黏度的提高而增大的。
沥青与矿料之间还形成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力强沥青混合料结构就稳定。
物理吸附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沥青中的活性及矿料与沥青分子亲和性的大小。
化学吸附与沥青的化学性质相关。
1.2 矿料的质量沥青与矿料间的吸附作用与矿料的性质也有关。
碱性石料与沥青的化学吸附作用较强。
在相同的沥青用量下,矿料比表面积越大,形成的沥青膜越薄,结构沥青比重越大,沥青混合料粘聚力越强。
矿料的颗几何形状与表面特征也影响混合料的质量。
通常表面有棱角的、近似正立方体以及具有明显细微突出的粗糙表面的矿料能产生较高的抗剪强度。
1.3 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设计配合比及生产验证配合比三个阶段,以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矿料的级配影响矿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情况,还影响颗粒间的相互嵌挤作用。
沥青用量少,沥青不足以形成薄膜粘结矿料颗粒。
沥青用量过多,会将颗粒推开,在颗粒间形成成自由沥青,粘结力下降。
并且过多的沥青还起到了润滑作用。
要把沥青的量控制到最佳。
1.4 拌合加工水平沥青混合料成品出厂温度过低,沥青针入度下降,发生结团现象;沥青混合料成品出厂温度过高,说明加工过程中,搅拌温度超出预定温度,沥青已发生变性、老化。
温度过低、过高都直接影响着摊铺质量和碾压质量,所以必须控制好成品料出厂温度。
拌和时间过短、材料搅拌不均匀;拌合时间过长,拌合温度不易控制,并且浪费资源。
沥青混合料工作注意事项
沥青混合料工作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沥青混合料工作涉及到高温和有害气体,所以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适合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手套等。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施工前,要熟悉和理解工作流程,并且按照相关规程和指南进行操作。
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事故。
3. 质量控制:确保使用的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并且按照配比进行混合。
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监测和调整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以确保最终成品符合要求。
4.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污染环境,如避免杂物掉落到周围区域,及时清理工作区域。
同时,注意处理废弃物和废水的方式,以确保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的机械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同时,对设备进行适当的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6. 团队合作:沥青混合料工作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确保与其他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7. 预防火灾:沥青混合料是易燃物质,所以要注意防止火灾发生。
禁止吸烟、明火等,同时注意防止沥青温度过高引起的自燃。
8. 灭火设备:必须配备并熟悉使用灭火设备,以防止火灾发生或扩大。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灭火器和备用灭火设备。
9. 紧急救援: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
如果有必要,及时报警并向相关人员寻求帮助。
10. 做好清理工作: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工作现场,包括清除沥青渣滓和废弃物,归还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要点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要点1. 引言2. 原材料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包括沥青、骨料和添加剂。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沥青的性质包括黏度、软化点等指标,需要按照标准进行测试。
骨料的质量指标包括粒径、含水率等,也需要进行检验。
添加剂的类型和用量也需符合要求。
3. 设备和工艺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如沥青搅拌机、卸料机等。
这些设备的性能和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质量。
在质量控制中,需要对设备和工艺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合理设计。
4. 施工环境施工环境也会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产生影响。
施工时的温度、湿度等因素都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混合料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还需要注意施工区域的清洁和遮阳措施,以避免杂质和日晒对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影响。
5. 质量控制方法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检测。
现场监测可以通过对混合料的外观、温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来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对沥青、骨料等原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指标进行测试,以及对混合料进行强度、密度等性能测试。
6. 质量控制要点(1)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沥青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粒径和含水率,添加剂应选用合适的种类和用量。
(2)严格控制设备和工艺参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工艺合理设计,避免因设备故障或工艺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3)严格控制施工环境:控制施工时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在清洁和遮阳措施上做好工作。
(4)采用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5)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文件、责任制度、培训等,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7.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是确保道路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从原材料、设备和工艺、施工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通过采用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质量,提升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摘要:根据热拌沥青混合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原材料和拌和设备参数青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拌和设备质量控制The quality control in hot mix asphalt manufacturing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pplying of hot mix asphalt in highway engining,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hot mix asphalt caused by the materials and the parameters , exposed the measures in hot mix asphalt manufacturing and referred some improved suggestion.Keyword: hot mix asphalt material mixer quality control1、引言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及其质量控制是整个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这不仅表现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对工作进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开放交通后,承受大交通量和外界环境的作用,对路面的使用性能的影响,如:路面寿命、抗车辙能力以及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等。
因此,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进行质量控制,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原材料的管理2.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1)粗集料的力学性质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
力学性质指标包括:单轴抗压强度、压碎值、磨耗率、磨光值(抗滑表层需)。
(2)粗集料应优先选用碎石。
碎石相对于破碎砾石具有较高的内摩擦角,可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并且用碎石拌制的沥青混合料更易压实。
(3)粗集料的形状应近似正方体,且具有粗糙的面和棱角,针片状含量低。
2.2原材料的存放集料随来源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差别很大,包括颗粒尺寸、级配、清洁度、强度、颗粒形状、表面结构、吸水能力以及集料与沥青的亲合力等,所以同一规格的集料应尽量从同一料厂进料。
如果需要从不同料厂进料,材料的变异性增大,应按要求进行检验。
不同规格不同来源的集料应分隔堆放,防止混杂。
同一规格的集料也可能在料厂时已经产生材料离析,再加上在运输和卸料时集料也要产生离析,因此集料在拌和厂应分层堆放,每层高度不大于1米,坡度小于1:3,堆放方式见图1。
图一集料分层堆放集料拌和场地应清洁坚实,利于排水。
对于细集料要有防雨措施,因为细集料的含水率变化很大,一般在0~10%,最高可达16%左右。
集料含水率增大会造成三个后果:首先残余含水率增大;其次是使得拌和设备的出料温度大幅波动,影响混合料的质量;第三是燃油消耗大幅增加。
粉料应存放防雨、防潮的储罐中,其含水率应小于1%。
不同来源的沥青应分别存放,不能混杂,存储温度在施工温度不高于140℃,不低于110℃;长期存放应在常温下保存。
对于改性沥青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改性沥青胶体易发生破坏,沥青与改性剂分层,影响改性沥青质量。
3、拌和设备的调整间歇式拌和设备历史悠久,技术已趋完善,并且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计量技术,即可获得各种沥青混合料较精确的配合比,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目前国内大多数拌和设备均属间歇式拌和设备。
现就间歇式拌和设备在调试和生产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
3.1热料电子秤的计量精度由于拌和设备在拆卸、运输以及安装等过程中,拌和设备的电子秤受到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使自身的精度发生变化,所以在拌和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对其电子秤重新标定,对动态计量应有落差和冲击等补偿措施,标定精度见表一。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拌和设备在请计量部门标定电子秤时,没有说明需要标定的精度,计量部门就以国家标准进行标定,但是国家标准中的标定精度远远小于我们的要求,所以在标定时,必须让计量部门以表一要求的精度进行标定,否则称料误差将增大,从而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的差异也相应增大,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
表一电子秤标定精度3.2热料筛筛孔的选择由于拌和设备自身的特点,使得在热料筛分时间有限,再加上热料筛自身的筛分效率、自洁能力等因素影响,所以在选择热料筛筛孔时应比试验室相应的筛孔放大20%左右。
特别是最小筛孔的选择应注意一般不要小于3mm,若小于3mm筛孔容易堵塞,从而造成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不稳定。
3.3冷料流量的标定为保证冷料严格按生产配合比进给,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对冷料的流量必须进行标定。
冷料流量的标定方法如下:首先将热料仓里的剩余热料清除干净,然后将某一规格冷料仓进给冷料的电机的转速设定在某一固定值,让装载机手只给这个冷料仓装某一规格的冷料,让冷料连续进给一段时间(一般5~10分钟)后停止冷料的进给,此时测量在这段时间这个转速下这一规格集料的重量,计算可以得出进给冷料的电机在这一转速下单位时间内进给这一规格集料的重量;然后重新设定另一转速进行以上操作,就可以得到进给冷料的电机在另外一个转速下单位时间内可以进给这一规格料的重量。
从而可以画出一条关于转速和冷料流量的直线。
重复以上操作就得到不同规格集料与转速的曲线。
在生产时就可以根据目标配合比的需要选定某一规格冷料进给电机的转速,冷料的进给就可以得到严格控制,生产配合比可以得到保证,并且减少热料仓出现溢料或待料的情况。
有的拌和设备的冷料进给控制是通过电压或电流控制,此时标定的方法和上面的方法类似,只要将转速换成电压或电流即可。
图二所示为一种级配的冷料流量的标定曲线。
每次的冷料进给标定不是适合于所有的级配,每当生产的混合料级配发生变化,或拌和设备转移场地后,都必须重新对冷料进给再次做标定。
但是有一些拌和设备在进行生产时不象上述那样对冷料进给进行标定,他们有的是理论计算得到冷料进给的关系,或者就不标定靠经验进行生产,这些做法往往使得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相差比较大,所以建议对冷料流量的标定还是要严格进行。
图二AC—20Ⅰ电压与流量标定曲线3.4材料添加顺序(1)集料—沥青—矿粉干拌时无矿粉(2)集料—矿粉—沥青干拌时矿粉飞扬损失大分析:由于矿粉的表面积较大,上述两种添加顺序对矿粉表面的利用有着不同的影响,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也发生变化。
第一种添加顺序可使集料得到沥青的充分包裹,加入矿粉后,矿粉可以和沥青充分结合,使矿粉的表面积得到充分利用,集料裹附沥青较厚处成薄,混合料的油膜厚度均匀,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波动相对减小。
第二种添加顺序在拌和过程中,矿粉易与沥青结合,石粉易在“过量”的沥青中成团,使应由石粉吸附的沥青包裹在大骨料上,这样大骨料的油膜厚度增加,混合料中的自由沥青增多,混合料外观上出现油亮的光泽,显得油石比过大,但存在部分骨料没有被沥青包裹现象,使得混合料的油膜厚度不均匀,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波动相对增大。
3.5搅拌叶片与拌缸内壁的间隙搅拌叶片与拌缸内壁的间隙也影响混合料的质量,一般这个间隙应小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一半,当间隙大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一半时,混合料将不能得到均匀的拌和,又由于叶片属于易磨损部件,所以应定期检查间隙,及时更换叶片。
3.6拌和时间的确定(1)拌和时间=干拌时间+湿拌时间干拌时间:计量斗开始卸料—沥青开始喷射湿拌时间:沥青喷射开始—拌缸开门卸料为减少沥青老化,应适当延长干拌时间,缩短湿拌时间。
(2)确定最小拌和时间最小拌和时间应满足混合料拌和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或严重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拌和时间越长,拌和均匀性越好,但拌和时间过长会加速沥青的老化,影响混合料的质量。
最小拌和时间需经试拌确定。
影响最小拌和时间的因素:混合料级配:细集料多,最小拌和时间宜长。
混合料油石比:沥青用量大,最小拌和时间宜短。
混合料温度:拌和温度高,最小拌和时间宜短。
搅拌器转速:搅拌器转速高,拌和时间宜短。
充盈率:充盈率越大,最少拌和时间则越长。
所以混合料拌和时间的确定,要综合考虑混合料的级配,拌锅的充盈率、搅拌器的转速以及拌锅的充盈率等因素。
3.7拌和温度控制3.7.1拌和温度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拌和温度过低,沥青包裹不均,易产生拌和“花料”现象,且不能保证摊铺碾压温度;拌和温度过高不仅浪费燃油,还会加速沥青老化。
3.7.2拌和温度确定拌和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气候、运距、风速、级配、铺层厚度来综合确定。
(1)填料不需加热。
沥青一般用导热油提前加热,温度变化不大,沥青加热温度一般比集料加热温度低10℃~20℃。
集料的加热温度起伏变化较大,一般应控制在160℃~180℃之间。
(2)沥青针入度小、粘度大、气温低、运距远、风速大、粗级配、铺层薄时拌和温度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3)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要比普通沥青高10℃~20℃。
3.7.3温度误差的控制拌和温度起伏变化会引起摊铺、碾压温度的起伏变化。
摊铺温度起伏变化导致摊铺机熨平板受力平衡的破坏,影响路面平整度,碾压温度起伏变化会导致碾压密实度和平整度的不均匀性。
优等品的沥青拌和站的温控误差在±5℃以内,这就要求主燃烧器的伺服电机的风油比调整范围大且反应灵敏。
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集料的含水量和含尘量。
特别是细集料含水量的不稳定会导致温控误差增大。
(2)冷集料总流量的起伏变化也会导致温控误差增大。
在调整冷集料的流量时,一定要慢增或慢减。
(3)拌和设备启动拌和时,先用小火预热滚筒3~5min,开始上料,慢慢加大油门,待料温升至设定温度值±10℃并稳定一段时间后,开始启动自动控温装置。
用热料预热拌缸3~5min后,测量预热料温度,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才可生产。
3.8引风与除尘系统引风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合料中细料的含量,应采用自动控制,控制风门开度的大小。
有的设备采用人工控制,依据经验看火焰是否“回火”来控制风门开度,这样容易造成混合料细料含量大幅波动。
一级除尘的颗粒可以回收利用,但一级除尘的颗粒如产生堵塞不能进入热料提升机,则1号热料仓中的细集料相对偏少。
二级回收粉尘再利用:回收粉尘和矿粉的颗粒组成不尽相同,回收粉尘再利用时,粉尘应与矿粉单独计量,确定比例以保证级配稳定。
回收粉尘一般属中性和偏酸性细料,粘附性差;而矿粉则属于碱性,粘附性好,因此尽量不用或少用回收粉尘。
3.9干燥筒的排气温度干燥筒的排气温度一般应调整在115~165℃之间,最高不要超过200℃,排气温度过高不仅会增大燃油消耗率,而且会影响袋式除尘器中过滤袋的寿命。
排气温度不得低于115℃,否则除尘器中会结露,尘土便结在过滤袋上,减小气流通过面积,增大风机负荷。
除以上需要注意的事项,装载机机手在向冷料仓装料时,应严格操作,避免出现一种规格的集料混入另外一个冷料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