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文字可编辑]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教育学老师张思勤
12/20/201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2/20/201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 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 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 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规范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12/20/2012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 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 3、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
12/20/2012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2/20/2012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 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20/201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 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 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 明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 展的具体目标。 2. 在教育结构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 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 摆到突出的位置。 3. 改革办学体制。 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6.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由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构成 的完整体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的设立受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 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规律。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变化一般受到如下 因素影响: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 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 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 (一)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 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 相互关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 (二)类型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混合型学制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二、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四)文化传统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
融合 (三)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 (四)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与类型 (七)一些常识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 等教育
2.义务教育: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 3.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
中等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与类型 (七)一些常识
4.中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中 阶段教育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二)1958年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三)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与类型
(一)学前教育:托儿所、幼儿园 (二)初等教育:小学 (三)初级中等教育:初中 (四)高级中等教育:高中 (五)高等教育:大学 (六)成人教育
5.学历:专科、本科、研究生 6.学位:学士、硕士、博士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学制的改革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六章背诵题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2.教育制度包括制度和制度。
3.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4.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5.学制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的基本制度保证。
7.在影响学制的因素中,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求的是因素。
8.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这体现学制受的影响。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将纳入我国学制系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目前世界各国的小学入学年龄都规定在6~7岁,这体现学制受的影响11.当代学制发展特征:重视教育,注意早期开发;初等教育提前,年限延长;改革,发展;大众化,迅速发展。
12.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岁以前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潜力。
13.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年限延长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国家是。
14.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报告,世界发达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国家是,有12年之长。
15.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6.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关系。
17.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数的比例在15%以下为,15%-50%为,50%以上为18.我国放宽了大学报考者的条件,不再有年龄限制,出现了70岁老人考大学的现象。
这说明高等教育结构中发生了变化。
19.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表现在,如大学设置夜间部、函授部,还有广播、电视、函授等。
2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一书,使终身教育思想广泛传播。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古代教育制度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
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
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二)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
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
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
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和完善的性质。
(三)当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它已由过去的现代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成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六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六章学校及其制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学校概述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的概念和性质(一)学校的概念与动物相比,人类之间在自然属性上的差别最小,自然属性是人类之间最抽象的共同性。
(二)学校的性质1. 学校具有规范性2.学校具有强制性3.学校具有公益性二、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条件:第一,人类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不通过学校,这些文化就不能被下一代青少年所掌握的程度;第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这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不仅能够推动教育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三,文字的出现也催生了学校;第四,国家机构的建立,也在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经验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一)学校的萌芽(二)学校的产生1.在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的情况,且伴随着文字的出现,古代东方各国以及我国都相继出现了学校。
2.在古代东方国家,目前发现的最早学校是位于现在伊拉克卡边西亚省尼善尔以南的苏美尔学校。
3.我国的学校早在路今4OOO多年前的五帝和虞舜时期就已出现。
4.无论是古代东方各国还是我国的学校,其基本理念都包括:第一,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三,古代学校不同类型和阶段之间是不连续不系统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学制。
第四,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存在着基于政治或宗教利益的严重人身依附关系。
(三)学校的发展1.近代以来,西方出现了文科中学,与之前的学校相比,文科中学的组织更为规范,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人学标准都更为严格,它标志着现代学校的形成,但组织更为严密的学校系统还没有形成。
2.进人到18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学校出现了新的类型-实科中学。
教育学原理(06)学校教育制度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1951.10.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958.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85.5.2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4.13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5.3.18 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12.24 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1.5.2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5. 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 16. 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机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点。 17. 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18. 实施终身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前提条件: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动
机、极高学习能力。 19. 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 20. 在付诸实施方面,终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的体系。
终身1教97育5年的,联特合征国: 教科文组织汉堡研究所主任戴夫将终身教育的基本特
征概括为20个方面: 1.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终身””生活””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对他们的定义基本上决定了终身教育的含义和 范围。 2. 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过程。 3. 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 地看待教育。 4. 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5. 家庭在终身教育过程的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学习贯穿于一个 人的一生。 6. 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儿童与它 的接触时开始的。 7. 中小学、大学和训练中心之类的教育机构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过是 终身教育机构的一种。它们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也不再能够脱离 其他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 8. 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9. 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结合。 10. 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制度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稳步实现
“两个增长” 2.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 3.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
育 4.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
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5.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二、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一)1951 年的学制: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
础,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批判地 吸取了旧学制中某些可用的因素,对发展我国的 教育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1958 年的学制改革:虽然经过一系列的
努力,使教育水平有所回升,但“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使教育事业整体陷入瘫痪。
体,在较远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教学的一种 开放型教育形式。 4.自学考试:人们根据主观的需要,在自我计 划、自我制约下,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 的学习活动。
二、制度规定的教育体系构成
(一)我国现行教育的类别体系 ① 基础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② 高等教育体系:包括综合大学、专门学校、专科学校、研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
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 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 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2.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 欧洲中世纪:公元500元—1500年之间的时期,大致在古罗马帝国 灭亡(公元476年)到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之间的时期。 (1)教会学校 (2)世俗学校:宫廷学校、行业学校、城市学校 (3)大学的发展: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英国剑桥大 学、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开设文科、法科、医科、神科。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 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我国的学校制度(P206)
二、 我国的学校制度(P206)
时间 学制
基本内容
备注
《关于教 明确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 受“左”的影响
北宋四大书院
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 商丘应天书院。
外国古代学校发展 1.古希腊时期的学校发展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 受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 此各异。 (1)斯巴达教育:是国家控住的军事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英勇 的战士,教学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 (2)雅典教育:博雅教育,主要以私学为主。目的是为了培养身 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
2.秦汉时期的学校发展 秦朝:以法为师,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举贤任能,设书馆经馆,学校教育 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官学时兴时废,私学艰难发展。 隋唐时期:学校发展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科举制度出现。 4.宋元明清时期: 官学进一步发展,书院出现,重开自由讲学之风。蒙学得到发展 。
6.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3.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1)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了3—6岁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7岁儿童入学,有条
件的地区可以逐步实行6岁半或6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 年(有的地区 为6 年)。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接受中等教育打下了 基础。
23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二)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前苏联型学制:帝俄时期是双轨制学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 后,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单轨制学制。 这种学制又与美国的单轨制不同,首先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制,其次 它吸收了西欧双轨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如职业技术学校单独设立。再 次,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 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这种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 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 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 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 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 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 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 组织机构等。
19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3.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各
教育学---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 我国学制
③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④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 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
权。 ⑤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⑥加强领导, 成立国家教委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
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学制
第二节 我国学制
3.1964年, 在刘少奇同志倡导下, 我国试行 “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
4.文革期间, 我国学制遭到严重破坏。 5.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第二节 我国学制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内容和措施包括:
①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第二节 我国学制
(4)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其中关于学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 ②规范义务教育学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
制。 ③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第二节 我国学制
④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⑤加强对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领导和管理。 ⑥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 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 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 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 条例等。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教育方针的 制度化保证。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二)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规定着这些学校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是
第6章 教育基本制度
教育法学
四、国家、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义务
国家的义务 学校的义务 家庭的义务 社会的义务
设置义务教育机构 并保障其顺利实施 。 承担并保障义务教 育经费的投入。 为义务教育提供合 格师资并保障其权 利。
通知适龄儿童、少年 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 监护人送其子女或者 被监护人入学接受义 务教育。 保障学生及教职工的 安全。 对在校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完成教育教学 任务。
教育法学
学前教育的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 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 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 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 、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 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 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和能力。”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比较全面,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精神,为 幼儿未来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法学
1.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重要性
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教育公平、公正
重要性
社会关注程度高,涉 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教育法学
一、学前教育制度
1.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学前教育的性质
它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是对3周岁至6周岁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相结合的、接受学校教育前的预备性教育。但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幼儿入园的年龄正表现出不断提前的趋势。
教育法学
学前教育的任务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 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 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从这条规定中可以看出,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包括两大方面,即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和为家长提供便利。为此,幼儿园应创设与其任务相适应的育 儿环境并配置符合相关要求的设备设施和人员,保障更好地完 成学前教育工作。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校的产生
•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在远古社会就已经 存在。
• 中国远古学校的称谓:庠、序、辟雍和泮宫等。 • 外国早期学校的类型:世俗学校、宗教学校。 • 在西方,学校的产生也源远流长。在英文中,学校称为school,源于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 学校层级与类别的制度
• 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从层级上看,往往分为初等教育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
学校入学制度是对学生入学年龄、条 件的制度规定。学校修业年限依学校层
级而定,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
从类别上看,往往可分为普通学校、 职业学校、成人学校。
• 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
• 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和 相应的文化工具作为载体的。 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 文字和相应的文化工具的出现 是学校出现的前提。
学校产生的意义
• 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 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 态。学校的产生,开辟了人类 教育的新纪元。
• 学校的产生,开启了形式化和 制度化教育的先河,使人类社 会的教育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 业。
• 中世纪的学校发展
宗教学校与世俗学校的共同发展。
大学的发展。中世纪的大学起源 于11世纪。早期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 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 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 学等。这些大学为后来大学的建立树 立了样板,具有典范的作用。
现代社会学校的发展
• 西方现代学校的发展
• 中等教育学校的发展。中等教育学 校呈现出实施学术性教育的学校和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教育基本制度
第六章教育基本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教育机构的体系。
包括学校制度(即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等。
一、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前,我国实行的学制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一)学前教育1.定义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阶段。
2.任务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机构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指各种体制的幼儿园或幼儿班。
(二)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对 6 至12 周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基础教育,为中等教育奠定基础。
(三)中等教育1.含义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2.机构与任务实施普通中等教育的机构是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主要担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
(四)高等教育1.含义与任务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是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学制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教育形式主要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教育实施手段主要有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等。
3.设立原则《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这是高等教育设立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则。
二、义务教育制度(一)含义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规、规则、条例等。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教育法规、规则、条例等。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历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非正规教育,再从正式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过程。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教育都归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则成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它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当这些形式化的教育实体的特点比较稳定并形成教育的简单要素时,教育初步定型。
因此,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充分挖掘中等专业学校潜力,并有计划地把部分普通高中 改为职业中学或增设职业班。
第三,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招生, 逐步形成从初级到高级,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又有双轨 学制中学术性一轨的高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 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比单轨学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现代学制发展趋势是传统的双轨制在向单轨制发展,更多国 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 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义 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深化充实着教学内容,带来教学手段的 现代化。(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举例说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劳动 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培养。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限于狭 小的范围,类型单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 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
(二)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 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强调普及性、强制性、公共性,它的实施和 发展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最基 本标志之一。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必须走义务教育之路。 实现义务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 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 长远来看,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不仅是经济由“汗水经济”向“智力经济” 转型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能够实现充分流动、推进社会 公平的最合理途径。 从当下的现实而言,我们也需要通过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延缓农村人口进 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缓解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恶化的就业形势。 一个国家能走多远,首先决定于它的教育能走多远。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从而奠定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政府的一种责任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一点上, 我们应该及早地实现,不能退却,更不能犹疑。
6.第六章 教育制度(2.4)
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其中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处于核心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当代学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制改革经验,进一步开展现行学制的改革实验。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一)教育制度汉语中,“制度”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规程办事的规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体系,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英语中,表示“制度”的词有两个:一个是system,另一个是institution。
system有“系统”、“体系”、“制度”、“体制”等含义。
institution有“建立”、“制定”、“设立”、“制度”、“惯例”、“风俗”以及“公共机构”等含义。
因此,无论是从汉语还是从英语来看,“制度”一词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的,一个机构或组织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系统,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套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运行和协调规则。
这套规则为系统的每个要素所理解和遵守。
反过来说,一定的制度或规则总是以一定的机构或组织系统为对象,起到制约和协调机构或组织之间及其内部的各种关系的作用。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亦即教育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教育体系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
就教育体系而言,教育制度不仅包括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而且包括各种教育管理机构与组织。
施教机构与组织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
其中,学校教育机构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单轨制后来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因为它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三)分支型学制
前苏联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直到20世纪初,西欧双轨制,一轨只有小学,一轨则只有中学和大学。后来,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制从小学开始向上与中等教育衔接。这样,西欧的双轨制开始向分支型转变,即小学、初中单轨、其后多轨。
(九)研究生教育机构
19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现代学位(哲学博士)之后,又产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机构。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研究生教育在各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了20世纪,研究生教育机构已成了不少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的国家的研究生以高于本科生增长速度的2-4倍增长。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演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未及实施,
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学校教育制度中文版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制度我国古代教育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以官学、私学、书院为主要形式。
汉、唐时期,学校教育制度逐渐完备,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2. 近代教育制度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接触西方教育,清政府开始兴学堂、定学制、废科举,逐步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和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3. 现代教育制度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制”,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里程碑。
该学制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注重个性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 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指以培养公民基本素质、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教育。
我国普通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2.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
3.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指针对身心障碍者、智力障碍者等特殊人群实施的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阶段。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1. 系统性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涵盖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层次性学校教育制度具有明确的层次结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
3. 地域性学校教育制度在不同地区具有差异性,体现了地方特色和需求。
4. 动态性学校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时代要求。
总之,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学校教育制度,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5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有结束期提前、 由高班到低班逐级普及、使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加强联系和衔接 的趋势。
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 优点:由于单轨制有利于教育的逐渐普及,对现代生产与科
技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仍是不平等的;大学学费高昂。
2020/3/25
2020/3/25
美国学制
分支型学制 (前苏联,我国)
它是一种混合型学制或中间型学制,介于单轨型和双轨型之间 一种学制,即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单轨制,高中教育实行双 轨分流。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 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020/3/25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分类
双轨(西欧)学制
2020/3/25
分支型(苏联)学制
单轨(美国)学制
双轨制(英国、法国、德国) 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双轨学制是指为统治阶级子
弟和劳动人民子弟分别设立学校系统,他们是同时并存、互 不相通的学制形态。
这种学制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的西欧各国,于19世纪后 半期成型。
一轨学术教育,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 —中学—预 备学校或家庭教育
另一轨职业教育,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国民教育(小 学)—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 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其结构为: 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段——中等阶段实行教育分流: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
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以初等教育为基础 部分,20世纪后半期则以初中教育为基础部分。
特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又有双轨 学制中学术性一轨的高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 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比单轨学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现代学制发展趋势是传统的双轨制在向单轨制发展,更多 国家教育制度向分支型学制方向发展。
不同国家义务教育年限长短的不同有其重要的经济原因。
2020/3/25
(三)人口状况
人口状况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改革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 响,以下说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必然对学制有影响。
教 育 投 资
2020/3/25
教
教 育
教 育
育
规
结
规
划
构
模
制 订
调 整
教育对象:人
(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 举例说明: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6岁时大
现代化。(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
举例说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劳动 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培养。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限于狭 小的范围,类型单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 的2020大/3/2、5 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二)社会制度 (三)人口状况 (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五)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六)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精华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
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在其后十年中长成的 ,6岁至16-17岁是可能接受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 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 为6岁,把其后的10-12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
2020/3/25
(五)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借 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中外教育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改 革学制时,一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 进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用之处也要学习。 例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虽然两国尚在敌 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日本基础 学制借鉴美国学制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
2020/3/25
单轨制(美国)
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 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阶段中 分化出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系统在入学条件 和学习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等教育相通。 从下而上 的结构,即小学→中学→大学。
(二)社会制度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政 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并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
举例说明:
? 唐代学校教育制度(中央官学“六学二馆”)
国子学
三品以上
太学
五品 以上
七品
四门学
以上
书学、律学、算学 八品以下
双轨学制的产生就有重要的政治原因。
2020/3/25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
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义
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深化充实着教学内容,带来教学手段的
2020/3/25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一)什么是教育制度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
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 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列 等。 (二)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