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态描写的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态描写的技巧

神态描写的技巧

——作文写作指导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高兴时——嘴角上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伤心时——鼻子两翼一掀一掀,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紧张时——不住地喘气,脸色灰白,双眉紧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愤怒时——竖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弹出来似的。

发愣时——两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

哭泣时——亮晶晶的泪珠在他是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

我们平时要重视对人物神态的作细致的观察,同时还可以从课文中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和方法。`

二、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三、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神态描写

【提要】

采用概括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写出人物的神态。

在记叙人物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活动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不同神态。

【特点】

采用概括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神态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通过比较,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描写神态,还可以采用逐步深入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神态、表情的发展变化。采用这种描写方法,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前后有变化。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但是这种变化,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有不协调的感觉;有时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的说明。

【概括描写示例】

大路旁有个小草棚,人们都挤在下边避雨。大伙说着笑着,谈论着这场好雨。有人甩着伞上的雨水,有人脱下衣服迎风晾着。这个小草棚顿时变得又拥挤,又热闹。

雨正下得紧,从大路上跑来一个姑娘,十八九岁,高高的身材。衣服被淋湿了,贴在身上,不时滴着水珠。一双很俊的眼睛,露出纯洁坚定的表情。她没有拧衣服上的雨水,也没有跺脚上的的泥,只用手轻轻掠了一下额前的几丝淋湿了的头发。她在草棚最边上找了一块刚能避雨的地方,不声不响地站在那里。

【说明】

“神态描写”的三个原则

——兼与李丽老师商榷

江苏省淮州中学卜廷才 223300

李丽老师的《“神态描写”作文教学案例》一文(《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年第3期),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的神态描写方面,给读者特别是语文老师指出了路子、告知了方法。模拟观察、观察思考、即时观察、分析拓展和原生态的采风五步,可以说是从表象到实质又回归本质,既教给了学生观察之法,又培养了学生描写之能,更使学生明白神态描写与生活密不可分之理。在为本文叫好的同时,笔者也产生了些许困惑,尤其对“第三步:即时观察”这一案例百思而不得其解。为让广大读者与笔者一起来诊断,请让允许本人将文章部分予以抄录:

这是最难的一步,因为生活中的观察大多是瞬间的。这一步训练,需要有“照相机的”眼神,能快速“操作”。

在这一板块的训练中,我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场景:体育课上,金峰同学昏倒在操场上。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赶快跑去跟四位陌生的教师诉说这一突发情况,然后再说明这是李老师设计的神态观察实验。回来写好片段后,让我来猜这是哪位老师,并听我分析为什么他会是这种神态。

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即时观察能力,又为第四步的分析拓展作了准备。

果真能获得如李老师所说的效果吗?只要稍有一点写作常识的人恐怕都与我一样产生疑惑。疑惑之一,既然金峰同学昏倒在操场上,体育老师或其他在场的老师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有让学生去跟陌生教师诉说的可能吗?疑惑之二,即便让学生去诉说,可以让他们与四位陌生的教师诉说吗?既然是“陌生”的教师,学生不知道他们的个性特点,不知道怎么可以写出富有个性的神态呢?疑惑之三,依据学生写出的片段,“我”就可以猜出是哪位老师吗?一所学校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位教师,只有你对他们每个人脾性都了如指掌才能“猜”准,否则,你怎么可以说出他是谁呢?事实上,你能对他们了如指掌吗?

再读李老师给我们提供的两个片段吧:

第一组的学生写道:

一政教处主任听到后,双眉一挑,两手一撑,弹簧一样地蹦起来,跳出座位,惊恐得眼睛吊成大三角,嘴巴圈成“O”字,脸色立马由红转白。“哪里哪里?”嘴里喊着,冲出门去。我们赶紧解释:“假的假的!”他回过头来,先愕然地张嘴听,没反应过来,当听完了是我们观察实验后,脸色铁青,就要发作,我们大声喊,是李丽老师的作文课。他咧着嘴巴无声地笑笑,摇摇头,坐到座位上:“让你们看了一回戏。”看我们还没走,就又板了脸,抬起头说:“还不赶快回去写!”

第二组写道:

一教导主任正在写字,听到我们惊恐的喊叫后,他一呆,头向我们侧歪过来看,眼睛定定地盯着,楞了半分钟,然后问:“几班的?现在怎么样?快去告诉他们班主任。”然后轻放下笔,站起来,摸了摸额头,搓搓手,定定神,跟上我们走。走到门外,我们告诉他这是李老师即时观察的实验。他没笑也没怒,看也没看我们,转身就走了。

笔者从教20多年,也无数次地指导过学生学习人物的神态描写,对如此指导的方法实在不敢苟同,对如此妙文同样实在不敢苟同。身为学校干部,应当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安危冷暖,而这位教导处居然“他一呆,头向我们侧歪过来看,眼睛定定地盯着,楞了半分钟”,把学生的生命当儿戏,何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呢?此为其一。其二,对李老师一手导演的荒诞至极的这出戏,政教处主任“脸色铁青,就要发作,我们大声喊,是李丽老师的作文课。他咧着嘴巴无声地笑笑,摇摇头,坐到座位上:‘让你们看了一回戏。”看我们还没走,就又板了脸,抬起头说:‘还不赶快回去写!’”虽也许合乎人物个性,但不能说不是忍让过了头;而那位教务处主任就有几分麻木了:“他没笑也没怒,看也没看我们,转身就走了。”其三,即时观察对训练学生学习人物神态描写确有必要,而采用如此荒诞的方法却令人产生为文者有意编织故事的怀疑。可以即时观察的生活颇多,如同学学习、老师教学以及父母工作等,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入笔,大可不必设计有违生活常理的所谓“场景”。

如果说,李丽老师编织的这个案例尚属个案的话,那么,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番神态描写的不应悖反的一些原则。

首先是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神态描写的前提和生命,无论是生活真实抑或艺术真实都要符合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事件、特定的人物个性。失去真实性,神态描写非但没有意义,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我们还是来重温一下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吧。当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脸上又添新伤疤了时,“他不回答”;当短衣帮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举出亲眼目睹的事实时,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地辩解;当无聊麻木的短衣帮再一次故意嘲弄他“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时,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当短衣帮诘问“孔乙己,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时,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