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方案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7.20•【字号】南政综〔2017〕378号•【施行日期】2017.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方案的通知南政综〔2017〕37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方案的通知》(闽政〔2017〕16号)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南平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平市人民政府2017年7月20日南平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框定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要求,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南平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支撑。
(二)主要目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到2020年规划期末,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80566.67公顷(120.85万亩)以内;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7300公顷(85.95万亩)以内(上述两项指标以下达的为准)。
——提高建设用地强度。
“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3%;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增长15%以上。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重点项目名单和工作目标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重点项目名单和工作目标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南政综[2013]1号【发布部门】南平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1.22【实施日期】2013.01.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重点项目名单和工作目标的通知(南政综〔201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市重点建设项目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继续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
经研究,确定2013年全市重点项目267项,总投资2160.3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194项,总投资134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4.5亿元;预备重点项目73项,总投资815.2亿元。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落实目标责任。
各级各部门要立即部署安排全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落实分级管理,以“七一”、“十一”、元旦为主要时间节点,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分阶段、分县(市、区)、分行业打好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竣工投产、开工建设和前期突破四大攻坚战。
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和参建单位业绩信誉考评,继续在重点建设领域推进甲供甲控工作,确保投资、进度均衡推进,安全、质量同步推进。
2、抓好协调服务。
落实“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做好施工调度服务,对重点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用地、用林等要素,优先调度、优先保障。
要全面推广和谐征迁工作法,全力以赴抓好征迁量较大的铁路、高速公路、输变电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的交地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需要。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做到集中审查、交叉推进,并联审批,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高度便捷服务。
3、加强督促检查。
继续开展重点项目大督查,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全面督查、每月开展2次以上专项督查。
要按照“年初拉清单、年底对账单”的要求,实行“月通报、季评比、年总评”。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平市延平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的批复-南政综〔2014〕175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平市延平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的批复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平市延平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的批复南政综〔2014〕175号南平市城乡规划局:你局《关于要求审批南平市延平新城总体规划的请示》(南规综〔2014〕77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南平市延平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确定的规划范围和人口规模。
延平新城规划范围东起斜溪村,西至罗源村,北起安济村,南至鸠上村。
涵盖水南街道、夏道镇、炉下镇等建成区,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为9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8.3万人。
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一园二带四区五组团”的用地功能布局。
二、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新城与延平老城区的市政设施和交通设施协调发展;新城的建设应充分补充老城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不足。
三、新城的产业应按照规划的定位要求,把控好企业的准入门槛,严格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对山体植被以及水源水质的保护。
四、规划区内地形较复杂,道路、场地竖向及基础设施应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建设。
五、请严格按照本批复要求,认真组织规划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如有重大调整,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此复南平市人民政府2014年9月11日——结束——。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
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闽政文[2012]221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06.26
【实施日期】2012.06.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
(闽政文[2012]221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请求批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请示》(南政综〔2012〕102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武夷新区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为目标,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双世遗”整体性保护,逐步把武夷新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
1 / 1。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2013年城市建设战役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政办[2013]30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2013年城市建设战役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政办[2013]30号](https://img.taocdn.com/s3/m/9dd5e82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9.png)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2013年城市建设战役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2013年城市建设战役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政办〔2013〕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南平市2013年城市建设战役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2月27日南平市2013年城市建设战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013年继续实施“五大战役”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指导推进城市建设战役,推动南平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2013年全市城市建设战役实施5大类、15个方面重点任务,拟安排项目378个,计划完成投资126.7亿元。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环境更宜居”目标,继续深化拓展城市建设战役领域和内涵,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继续抓好城市规划和管理、综合交通改善、街景综合改造、污水垃圾处理、宜居综合体建设等项目,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市,建设美丽南平。
二、重点任务(一)“点线面”攻坚计划1、城市社区。
按照“六有、五达标、三完善”的要求,以突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管理规范、温馨舒适的完整社区。
设市城市完成2个以上城市社区整治,县城完成1个以上城市社区整治。
2、农村社区。
按照“七好”要求,因地制宜,分类型实施整治,如田园风光型、传统特色型、环境整洁型、新村建设型、改善提升型等。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03•【字号】闽政文〔2024〕121号•【施行日期】2024.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南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南政综〔202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通过的《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南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紧扣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加快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山水城市、福州都市圈次级中心。
二、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严守粮食、生态、资源安全底线。
到2035年,南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5.4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1.74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552.3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超过省级下达的控制数;用水总量不超过省级下达的指标。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松溪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的批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松溪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24•【字号】南政综[2014]137号•【施行日期】2014.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松溪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的批复(南政综〔2014〕137号)松溪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请求审批松溪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的请示》(松政文〔2013〕5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编后的《松溪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同意你县的城市性质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物流基地和资源加工产业为主,对接武夷山文化旅游为辅的生态宜居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界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松源街道全部、以及河东乡和旧县乡所在地和沿松溪河两侧部分行政村,总面积约82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为6.5万人,中期(2020年)为7.8万人,远期(2030年)为1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近期控制在7.79平方公里以内,中期控制在9.25平方公里以内,远期控制在11.51平方公里以内。
四、原则同意你县“一带、两片、三组团”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发展方向主要为向南,向东发展,实施“西抑东进、南连北扩、跨河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
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视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优化中心城区,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优化城镇职能分工和生产力布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六、强化城市绿化环境工作。
要充分发挥松溪县山水自然资?源优势,处理好山、水、城的关系。
要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化系统,使城区周边的山体绿化与城区绿化连为一体,使山、水、城有机相融,塑造具有良好形象特色、和谐宜人的生态宜居城市。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公示稿)南平市人民政府2013-9-25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发展定位与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四章市域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8)第五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0)第六章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14)第七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8)第八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九章市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4)第十章市域世界遗产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第十一章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协调规划 (30)第十二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规划 (33)第十三章延平城区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6)第十四章延平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与空间管制 (37)第十五章延平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39)第十六章延平城区工业与物流业布局规划 (44)第十七章延平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46)第十八章延平城区公共设施发展规划 (50)第十九章延平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54)第二十章延平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7)第二十一章延平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9)第二十二章延平城区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规划 (60)第二十三章延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65)第二十四章延平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8)第二十五章延平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72)第二十六章延平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9)第二十九章延平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82)第三十章延平城区近中期建设规划 (84)第三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88)第三十二章附则 (89)附表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9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在《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达到规划期限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发展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由南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南平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借助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平台,落实海西发展战略,提升南平在海西城镇群中的战略地位。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浦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浦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浦城县城市总
体规划(2008―2030年)的批复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南政综[2012]245号
【发布部门】南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12.06
【实施日期】2012.12.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浦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批
复
(南政综〔2012〕245号)
浦城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报请审批〈浦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请示》(浦政综〔2012〕23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浦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以下简称《城镇体系规划》)和《浦城县城市
1 / 1。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南政综[2013]234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南政综[2013]234号](https://img.taocdn.com/s3/m/72e1d52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6.png)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南政综〔2013〕2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等城乡基础设施在促投资、稳增长、惠民生中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就加强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以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改善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等城乡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千方百计加快建设、加快前期、加快审批、加强储备,力争到2015年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4%,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基本建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建设,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30公里,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普通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超1.4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建成通车合福铁路南平段,全市有四个县(市、区)通高(快)铁,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31公里,改造完成武夷山机场改扩建工程,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296万人次,启动建设邵武直升机场建设,积极推进武夷山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闽江航道整治建设,提升水路运输水平。
--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能源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以220kV电压等级为枢纽,以110kV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南平智能电网,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8%。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新颖)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区位分析图规划区布局结构图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区综合交通系统图《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武夷新区规划工作组和市城乡规划局承担。
2011年2月,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完成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并通过省住建厅审查,2012年3月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成果。
为了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武夷新区发展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的主要容在闽北日报、市城乡规划局()和市城乡规划宣传公开栏(地点:文化广场)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为2012年3月28日至4月28日。
公示期间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规划成果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1、通过市规划局公共留言;2、传真可发至0,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3、信件寄往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邮编:353000,信封上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
4、咨询:8858702,8835381,联系人:吴倩。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响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发挥闽北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与先行先试作用,引导武夷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出发,妥善处理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符合实际、面对未来需求、凸显地域特色的武夷新区,发挥新兴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第四条规划围及重点本规划按照地域围,划分为“武夷新区——中心城区(规划区)——新城区”三个空间层次:(1)武夷新区用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黄坑等乡镇、街道,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邵武市水北街道、光泽县寨里镇、司前乡和鸾凤乡等。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改南平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闽政文[2005]198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改南平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闽政文[2005]198号](https://img.taocdn.com/s3/m/5143bc5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f.png)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改南平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正文: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改南平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闽政文[2005]198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南平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南政〔2005〕综60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你市上报的南平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将18.024公顷土地列入规划建设用地区,所需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从延平区大横镇调出,并相应修改南平市城区及大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六月三日
——结束——。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开展福建省仙阳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工作的批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开展福建省仙阳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工作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9.04.22
•【字号】南政综〔2019〕54号
•【施行日期】2019.04.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
开展福建省仙阳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工作的批
复
南政综〔2019〕54号
浦城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福建省仙阳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2010—2030年)修改的请示》(浦政综〔2018〕325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水平,促进仙阳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发展转型,同意你县按照提交的《福建省仙阳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实施评估报告》,对《福建省仙阳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进行局部修改。
二、总体规划修改应整合优化城镇功能及空间形态布局,做好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调整,以满足城镇发展需求;要加强对文化融入城镇发展战略的思考,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文化强镇。
三、你县应厘清荣华山产业组团、浦城县城区和仙阳镇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你县要加快进度,尽快完成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修改成果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履行审查、报批程序。
此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9年4月22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中心城市道路交通提升整治规划的批复-南政综[2013]6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中心城市道路交通提升整治规划的批复-南政综[2013]6号](https://img.taocdn.com/s3/m/2aee98e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9.png)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中心城市道路交通提升整治规划的批复
正文:
----------------------------------------------------------------------------------------------------------------------------------------------------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中心城市道路交通提升整治规划的批复
(南政综〔2013〕6号)
市城乡规划局:
你局《关于要求审批〈南平中心城市道路交通提升整治规划〉的请示》(南规综〔2012〕130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南平中心城市道路交通提升整治规划》(以下简称《道路提升整治规划》),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道路提升整治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道路走向、道路红线宽度等,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规划要求。
二、道路交通整治与提升的规划和建设对南平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道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应积极主动支持城市道路建设,不得随意占用道路和桥梁建设用地,沿江快速通道、重要步行通廊等道路应成为城市重要景观带,道路外侧未经批准,不得建设任何建、构筑物。
三、请严格按照本批复要求,分期分批组织《道路提升整治规划》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如有重大调整,应按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此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4日
——结束——。
南平市人民政府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公告(南政综[2013]315号)-南政综[2013]315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公告(南政综[2013]315号)-南政综[2013]315号](https://img.taocdn.com/s3/m/94758fe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0.png)
南平市人民政府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公告(南政综[2013]315号)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公告(南政综〔2013〕31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地〔2013〕1189号文批准同意,使用延平区林业局国有土地15.3964公顷,现将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内容及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建设用地项目名称:工业用地。
二、土地座落、地类、面积:使用延平区林业局国有土地面积15.3964公顷(地类为:有林地7.7080公顷、其他林地7.6884公顷)。
三、土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一)有林地(非经济林地)补偿标准:1、土地补偿费:198150元/公顷×40%=79260元/公顷;2、安置补助费:198150元/公顷×20%=39630元/公顷;3、地上附着物补偿费:42000元/公顷。
(二)其他林地(非经济林地)补偿标准:1、土地补偿费:198150元/公顷×40%=79260元/公顷;2、安置补助费:198150元/公顷×20%=39630元/公顷;3、地上附着物补偿费:18000元/公顷。
四、安置途径:使用国有土地安置统一以货币方式安置。
五、被征收土地四至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在2014年 1月30日前,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到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延平分局办理土地补偿登记,请互相转告。
南平市人民政府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公告(南政综[2013]174号)-南政综[2013]174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公告(南政综[2013]174号)-南政综[2013]174号](https://img.taocdn.com/s3/m/cc5155c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9.png)
南平市人民政府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公告(南政综[2013]174号)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公告(南政综〔2013〕17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以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并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地〔2013〕633号文批准同意,南平市人民政府决定使用福建省南平造纸营林总公司国有园地1.2325公顷。
现将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使用国有土地方案》内容及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建设用地项目:南平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马站工业路29号商住用地。
二、使用土地位置:延平区工业路29号地段。
东、西、南、均邻城市建设用地,北邻林地。
三、被使用土地单位及面积:被使用土地单位福建省南平造纸营林总公司,被使用国有园地1.2325公顷。
1、使用园地1.2325公顷的补偿安置费用为322422元。
(1)土地补偿费:206250元/公顷×70%=144375元/公顷144375元/公顷×1.2325公顷=177942元;(2)安置补助费:13025元/公顷×5倍=65125元/公顷65125元/公顷×1.2325公顷= 80267元;(3)地上物补偿费:13025元/公顷×4倍=52100元/公顷52100元/公顷×1.2325公顷=64213元。
四、被使用土地四至范围内的使用权人应在2013年8月 6 日前,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到南平市国土资源局水东国土资源中心所办理补偿登记,请互相转告。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城市(延平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城市(延平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6.26
•【字号】南政综〔2017〕358号
•【施行日期】2017.06.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南平市城市(延平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15-2030
年)的批复
南政综〔2017〕358号
市城乡规划局:
你局报来的《关于要求审批南平市城市(延平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南规综〔2017〕5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南平市城市(延平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以南平中心城区为中心,北至大横,东至夏道、炉下,西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南至西芹,总面积437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
二、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总体抗震设防要求、地震次生灾害防
御策略、避震疏散系统布局。
三、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两级、四片、带状”的南平中心城区防灾空间格局。
四、规划需充分解决不同层次防灾分区的防灾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对危险源致灾因素进行分析,合理布局防灾资源,加强安全防护,提高城市用地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灾害影响。
五、请严格按照本批复要求,认真组织规划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如有重大调整,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此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6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公示稿)南平市人民政府2013-9-25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发展定位与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四章市域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8)第五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0)第六章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14)第七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8)第八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九章市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4)第十章市域世界遗产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第十一章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协调规划 (30)第十二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规划 (33)第十三章延平城区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6)第十四章延平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与空间管制 (37)第十五章延平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39)第十六章延平城区工业与物流业布局规划 (44)第十七章延平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46)第十八章延平城区公共设施发展规划 (50)第十九章延平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54)第二十章延平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7)第二十一章延平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9)第二十二章延平城区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规划 (60)第二十三章延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65)第二十四章延平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8)第二十五章延平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72)第二十六章延平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9)第二十九章延平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82)第三十章延平城区近中期建设规划 (84)第三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88)第三十二章附则 (89)附表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9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在《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达到规划期限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发展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由南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南平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借助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平台,落实海西发展战略,提升南平在海西城镇群中的战略地位。
2.落实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生态文明等发展要求,综合协调城市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综合职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3.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突破空间约束条件,推动城市跨越式精明增长,为建设海峡西岸绿色腹地提供有效的空间支持和政策保障。
4.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有利时机,推动城市布局结构的改善,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区域协调,促进发展资源的整合,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5.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公共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实现绿色增长,绿色发展。
第三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2012)4.《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5.《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6.《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7.《南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8.《南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9.国家、福建省和南平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延平城区总体规划两大部分。
其中市域范围包括南平市所有行政辖区,即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建瓯市、武夷山市、浦城县、顺昌县、光泽县、政和县和松溪县“一区四市五县”范围,总面积26281平方公里。
延平城区规划区范围以延平城区为中心,北至大横,东至夏道,西至西芹,南至炉下,其中包括茫荡山风景名胜区。
在行政范围上包括梅山、黄墩、紫云、四鹤、水南、水东等6个街道(不含水南的玉地、上地和水东的红星),夏道镇的夏道、桥头、徐洋、小鸠、水井窠、文田、安济、大洲和洋坑等9个行政村,西芹镇的西芹和兴华2个行政村,大横镇的常坑、湖尾、陈墩、大横、埂埕、葫芦丘、更古、溪洋和延安等9个行政村,茫荡镇的安丰、茂地、筠竹和谢地等4个行政村,以及炉下镇的陈坑-瓦口组团工业用地,总面积约437平方公里。
第六条本规划是南平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的制定,均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文本条文中黑体字部分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本规划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南平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市域发展定位与战略第九条市域发展定位海西绿色腹地和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山海协作、闽浙赣互动的新兴产业基地;海西对接内陆腹地的战略通道与交通枢纽。
第十条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2015年,市域人口318万,城镇化水平54%;2020年,市域人口325万,城镇化水平60%;2030年,市域人口350万,城镇化水平70%。
第十一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依托海西、区域竞合。
依托海西战略,提升自身发展平台;借助区域内部共享资源和优势条件,弥补自身发展不足;加强山海协作,向更广大区域展开竞争与合作。
2.承东启西、对接长珠。
依托交通及区位优势,做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经济转移的桥头堡、中转站和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建立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快速交通联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3.融入福州、功能互补。
紧抓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的契机,积极融入大福州经济圈,建设大福州后花园,拉动本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外生需求,获取高端资源和服务支撑。
第十二条绿色经济发展战略1.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建设海西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经营,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为重点,建设海西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2.产业绿色转型,打造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设定绿色产业门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实施食品加工、旅游千亿产业计划,培育生物工程等五百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旅游转变。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武夷山“双世遗”优势,加快引进大型旅游综合体和养生度假、康复医疗等项目,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养生度假转变。
第十三条绿色社会发展战略1.完善服务设施,提高生活品质。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提供绿色宜居的生活空间品质,吸引高素质人口向城镇集聚,提高城镇化质量。
2.健全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
强化民生福利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租赁房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公平、均衡发展。
3.借力“智慧城市”,助推绿色发展。
加快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社会智慧服务应用领域,通过数字式、智慧式的社会管理服务,推动绿色发展。
4.推行绿色消费,建立绿色生活方式。
加强绿色低碳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为绿色发展提供外在需求和内在动力。
第十四条绿色生态发展战略1.协调空间发展,促进人地和谐。
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做好空间管制分区,划定生态保护边界与城市增长边界,因地制宜选择适建地区,组团式布置城镇建设区。
协调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绿色发展空间。
2.加强环境整治,保护绿色生态。
坚持环境优先,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绿色生态城”。
3.提倡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
做好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建立低碳、高效的城市建筑空间,有机融合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十五条绿色城乡发展战略1.城乡一体、绿色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
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有效集约利用区域资源,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导山区农民逐步往各级中心城镇集聚。
2.点轴带动、网络布局,完善城镇空间格局。
做大做强延平城区,加快建设武夷新城,充分发挥城镇及交通设施的轴线带动作用,构建武夷山-延平核心发展走廊,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整合空间、产业、旅游等资源,带动全境发展。
3.强化特色、差异发展,打造绿色新型城镇。
发挥生态优势,挖掘文化特色,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规划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历史人文和产业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4.突出优势、改善人居,建设绿色美丽乡村。
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引导中心村镇集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服务。
突出田园自然风貌,将人居、现代农业和田园观光相结合,完善村庄布局,推进村庄综合整治,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田园风光的优美新村。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六条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镇职能分工,整合市域资源,以延平城区至武夷山一线的组合型城镇带为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兼顾其它中小城镇。
到规划期末,初步建成等级合理、规模适度、协调有序、经济社会繁荣的,由“市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五个级别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格局。
第十七条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城镇规模等级分为五级:1.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在40万人以上——延平城区、武夷城区,共2个。
2.第二级:市域次中心城市,规划期末城镇人口控制在10-30万人——包括邵武市区(含城郊镇)、建瓯市区和浦城县城(含仙阳镇),共3个。
3.第三级:县域中心城市,规划期末城镇人口控制在7-10万人——包括顺昌县城、光泽县城(含鸾凤乡)、松溪县城和政和县城(含石屯镇),共4个。
4.第四级:中心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控制住1-5万人——南山镇、峡阳镇、樟湖镇、徐墩镇、南雅镇、东游镇、东峰镇、麻沙镇、水吉镇、星村镇、拿口镇、和平镇、富岭镇、石陂镇、临江镇、东平镇、镇前镇、郑墩镇、洋口镇、埔上镇、仁寿镇、止马镇,共22个。
5.第五级:一般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控制在1万人以下——来舟镇、王台镇、太平镇、塔前镇、洋后镇、迪口镇、玉山镇、房道镇、小松镇、吉阳镇、小桥镇、小湖镇、漳墩镇、徐市镇、黄坑镇、五夫镇、洪墩镇、卫闽镇、水北镇、吴家塘镇、大埠岗镇、肖家坊镇、沿山镇、大竹镇、下沙镇、忠信镇、九牧镇、莲塘镇、水北街镇、永兴镇、铁山镇、渭田镇、寨里镇、大干镇、元坑镇、大历镇、建西镇,共37个。
第十八条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期内形成“双心双轴两翼”的网络状空间结构,促进市域空间发展。
1.双心延平城区:全市现有的行政、金融、商贸、信息、商业和文化等综合中心,铁路、公路和航运枢纽,重要产业基地;未来建设成为闽北经济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生态园林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