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资料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

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08年这个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我们有必要驻足回眸,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

本文拟从经济角度对这30年的成就做一总结。

一、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2007年度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

近3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

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

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人均GDP而言,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19美元,2007年则达到了3629美元,2007年是1952年的30.5倍。

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年均增长6.4%,平均约12年翻一番。

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

就城镇居民而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建国30年以来的成就

建国30年以来的成就

建国30年以来的成就建国30年以来的成就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过去了30年,这是一个里程碑般的时刻。

在这30年里,中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国30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教育、科技和环境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首先,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中国经济一度几乎停滞不前,国内生产力低下。

然而,在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改善了数以亿计人口的生活水平。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其次,中国在教育领域也不断取得进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建国初期,大部分人口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然而,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政府将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国家投资加大,教育资源得到了均衡分配,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在30年里,中国的义务教育实现了普及,高等教育也得到了极大发展,高校数量增加,例如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学府。

中国的教育品质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科技领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航天、信息技术、高铁和清洁能源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获得了国际认可。

最后,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在建国初期,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然而,中国政府已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中国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出国。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限制污染排放,中国已开始见到一些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的迹象。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

以下将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被实施,例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约9.5%。

同时,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普及了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中国基本消除了青少年文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得到创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中国的科技实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很多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科技方面。

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之一。

例如,中国的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为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

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提升,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提供了支持。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新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亿元,工业总产值为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工业成就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2 亿元,年均新增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年均增长%;到1978年为1 ,年均增长%。

新我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我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工业成就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 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 2 734.5亿元,年均新增94.29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228.6,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452.6,年均增长12.3%;到1978年为1 598.6,年均增长11.2%。

新中国的前30年建设成就

新中国的前30年建设成就

建国前30年的建设成就新中国的前30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建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稳固的安全基础;进行了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稳定的社会基础,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和失误,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而且在实践上,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引导中国逐步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迈进。

到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消灭,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创造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政治环境。

所有这些,都为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为新中国后30年的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20多年大规模的经济,我们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成就: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采取了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和技术,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国内出口和产业增长迅速,经济增长迅猛,从一个贫穷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保持着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 脱贫攻坚: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中国成功实施了大规模的脱贫计划。

通过推行农村改革政策、加强农业生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措施,中国成功解决了几亿人口的贫困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 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力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识字率和受教育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

4. 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了大量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和物流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一体化。

5. 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并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

中国科学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航天技术、高速铁路技术、5G通信等。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研发国家之一。

6. 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政府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并扩大了社会救助的范围。

这些措施提高了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减轻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智慧。

随着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和开放,相信中国的成就将继续增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概况第一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概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概况“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予人启迪。

总结历史的经验,分析历史的演变,对任何的国家都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成为了历史。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世界各国都是不可磨灭的英明之举。

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一点什么……1978年,中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1979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被给予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4年,中国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向世界宣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是政府职能从服务于计划经济转向服务于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已由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策,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获得自主权。

政府逐步从直接的大量的企业管理中退了出来,成为宏观管理和社会管理者。

1994年财税、金融、外汇、投资等体制改革后,中国已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体系。

其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 比重,1992年为53.57%,2001年增加到63.37%。

另据世界银行所属国际金融公司估算,1998年中国GDP中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比重,国有为37%,集体为12%,私营为24%,外资为6%,股份制为3%,农户为18%。

也说是说,私营部门的比重已经达到51%。

这个估算为国际上所接受。

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成就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使之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成就。

第一部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体制极其落后、萎靡不振,经济基础薄弱,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市场经济制度,逐渐放开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扰。

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1980年代,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实施,也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在全球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加大,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助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和资本也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中国不断推进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实力。

第二部分:重点产业的成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重点产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实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其中,中国的工业发展得到了明显提升。

中国的钢铁产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一,201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亿吨。

此外,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手机、电脑等电子制造业也日益成熟,中国已经成为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的全球领导者之一。

中国的能源行业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中国煤炭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中国在发展非化石能源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投资和消费量均世界领先。

第三部分: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

中国不断加入国际经济组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和发展多边贸易合作,推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新中国的前30年建设成就

新中国的前30年建设成就

建国前30年的建设成就新中国的前30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建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稳固的安全基础;进行了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稳定的社会基础,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和失误,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而且在实践上,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引导中国逐步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迈进。

到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消灭,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创造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政治环境。

所有这些,都为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为新中国后30年的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20多年大规模的经济,我们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实力明显增强。

中国前三十年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前三十年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前三十年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而印度现在的铁路里程也才只有6万5千公里。

也就是说印度在独立63年间只建设了1万公里的铁路。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

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08年这个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我们有必要驻足回眸,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

本文拟从经济角度对这30年的成就做一总结。

一、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2007年度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

近3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

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

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据相关统计,截至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尽管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2008年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快速而卓有成效的反应赢得了国内国际一致的尊重和认可,这里面体现了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高效,但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巨大财富作后盾也是无法实现的。

另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7号”的圆满发射,这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严于龙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GDP 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30年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世界少有的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

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1979年~2007年,GDP 年均实际增长9.8%,不但明显高于1953年~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还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的速度。

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 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 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

GDP 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

此后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

2002年~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

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就增加3.76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

我国GDP 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GDP 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

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

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

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一、国内生产总值回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进步显著,国内生产总值从51.2千亿元长跃增长至1081.1千亿元,将1968年的经济总量提高了大约21.2倍。

其中,城镇居民生活质素的持续改善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实现新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经济结构优化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结构性矛盾得到解决,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改革和发展得到各方面的撑持,财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产业和部门协调发展,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产业不断发展,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三、城乡发展差距收窄三十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统一,基本实现城乡收入比例的收敛,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加平稳,城乡水环境和乡村社会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四、外贸快速发展三十年来,中国的外贸改革不断深入,外贸品种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比上一年增长了17.5%。

物价状况良好,物价指数从上届133.3上升到本届138.17,稳定地控制在2.2%以内。

五、投资有效驱动三十年来,中国加快投资转移,投资资源重组优化配置,国家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均实施积极投资政策,社会投资额从51.3千亿元增至1083.4千亿元,大幅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储蓄率也从上期的51.2%大幅上升至本届的59.5%,具有重要意义。

六、财政支出合理三十年来,中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得到有效提升,增加了政府支出,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通过投资公益性建设,迅速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社会环境,提升了国民的生活质量,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各种权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

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

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

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

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

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

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

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

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

国民党政府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混乱、民不聊生。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治理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乱摊子,先有经济的恢复,才能有经济的发展。

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四是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五是统一财经工作,彻底稳定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
二.工业成就
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 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 2 734.5亿元,年均新增94.29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228.6,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452.6,年均增长12.3%;到1978年为1 598.6,年均增长11.2%。

在1949—1978年问,我国工业建没的伟大成就还突出表现在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产上。

首先是从“一五”时期开始的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由限额694个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建设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后来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项目,如大庆油田,万吨水压机,万吨级远洋货轮及5万吨远洋油轮,10万吨水力发电机组,百万伏高压标准电容器,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和三门峡等水利工程,以及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高
科技产品都是在那个时候,甚至是在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和“文革”时期相继问世的。

这一系列惊人的伟大成就,不仅在当时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改革开放的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和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三.农业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50年中国农业生产状况是:粮食产量:13213万吨,棉花产量:69.2万吨,油料产量:297.2万吨,猪年底:6401万只。

羊年底:4673万只。

到改革前1978年中国农业生产状况是:粮食产量:30477万吨,棉花产量:216.7万吨,油料产量:521.8万吨,猪年底:30129万头,羊年底:16994万只。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的粮食产量从50年的1.3亿吨增加到78年的3亿多吨,28年间增加了1.3倍多。

现在中国的历史记录是5亿吨,在后三十二年只增加了还不到0.7倍。

这就是说中国在前30年农业的增长速度比后三十年还要快。

作为对比,比中国耕地还多的印度的粮食产量记录是2.5亿吨。

2009年印度的粮食产量也只有2.2亿吨。

并且2010年的印度比1978年的中国的人口要多两亿多。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农业水利灌溉系统的85%仍然是前30年修建的。

可以说没有前30年,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农业发展。

70年代中期成功的杂交水稻被评为新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在分田到户前,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以农业机械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已经在中
国发生。

那时几乎县县都建立农业机械厂。

但这一农业现代化进程被改革开放打断。

把中国人干了几千年的以家庭单位的农业经济当改革,本身就是荒谬的。

失去了农村集体经济,以农村经济为依托的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体系、教育体系和互助体系全被打破。

以至于后来成为严重的农村问题。

三、国名经济总量增长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在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作讲话中就明确指出: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并说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边读边议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这样,毛泽东就完整地提出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间上也是毛泽东逐步明确的。

1964年9月,毛泽东对周恩来在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稿作修改时指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年12月,毛
泽东又对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时,提出“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四个现代化。

到了1975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明确指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四.
五.其他生产建设巨大成
除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外,其他如建筑、交通运输、商业、科教文卫等等各条战线在建国后的前30年间都在同步地蓬勃发展,成就辉煌。

如交通运输业已从建国初期的极端落后状态发展成陆运、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其l}J铁路通车里程从1949年的2.2万公里增至1980年的5.19万公里,增长了1.36倍;同期公路从8.07万里增至88.82万里,增长了 10倍,民航里程增长15.82倍;商业的发展虽然在当时因为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成就依然是很可观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277亿元,增到1981年的2 350亿元,共增长7.5倍。

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方面的成就也十分显著,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极其落后的面貌。

刚解放时,全国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不超过500人,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儿乎都是空白,全国大多数人都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而到70年代我国已建立起比较
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并掌握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定的先进科学技术。

“文革”前的17年中全国培养了正规的大学和专科毕业生155万人,另有函授、业余大学毕业生近20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296万人,基本上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其中绝大多数现在都已成为各方面的业务、技术骨干。

由以上可见,新中国前三十年取得了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也犯了一些政策上的失误。

但任何时代都会有错误,对于今天一些观点关于完全否定新中国前三十年经济建设成就是不可取的。

“完全否定”本身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表现。

现在的中国不仅要承认前30年的经济进步,而且要铭记取得前30年经济进步的所克服各种困难。

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姓名:江健
学号:14111502022
班级:14级旅游管理1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