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指导思想培养方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扬“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发挥学生自我设计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体现与资源勘查工程、资源环境等相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专业渠道。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国土资源及相关行业”为战略目标,培养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完成学业后,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地图制图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资源勘查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理论框架,基本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等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科研和管理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除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还将通过参与各种科研工作,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或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适应未来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信息科学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的多方面需要。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在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和开发工作,以及从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环境资源调查、监测、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要求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2.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掌握地理信息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专业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3.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地理学、资源环境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进展;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合理使用相关科技文献的能力;5.其它相关方法论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获取地理学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6.外语达到国家外语四级水平,具有熟练使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毕业论文合格。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以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地理学知识技能的需求,下面就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1.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系统的地理学知识体系;2.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科学、教育、决策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5.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1.地理学基础课程:地理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气候学、地貌学、海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3.实践课程:地理实习、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
4.选修课程:旅游地理学、区域规划与发展、生态旅游、农村与农业地理、都市流域与城市发展等。
三、实践教学1.地理实习:通过地理实习,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如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
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等。
4.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实习:每年安排一次地理实习,组织学生到地理学相关领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每年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实际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大类:地理科学类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代码: 070504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知识基础、优良的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水利、国土资源、测绘地理、能源交通、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教育等部门胜任地理信息的研究、管理、开发、分析、应用工作等生产实践或科研工作;为国内外地理信息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研究、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分析应用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掌握数理、地理学识、信息类和应用学科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2. 掌握地理信息采集与管理、地理信息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表达和地理信息应用等专业教育知识;3. 具备地理思维、地理实体表达、应用领域地理分析和文献检索等能力;4. 具备多源数据处理、时空数据分析表达、时空数据可视化探究、GIS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5. 初步具备地理数据多重表达与挖掘、地理本体的识别描述与表达、地理要素不确定性表达和模型重构方法等研究探索能力;6. 具备社会责任与思想道德、通识教育与艺术修养、身体健康与心理素养、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国际交流与国际视野以及终身学习与适应发展等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主要理论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空间分析等。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地图学等双语课程:遥感原理、文献阅读与写作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空间认知与空间技术、3S集成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进展创新创业课:ArcGIS开发与应用、GIS与物联网五、主要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物理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遥感实验)、技能训练(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遥感图象处理与分析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测量学实习、自然地理学实习、人文经济地理学实习、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遥感综合实习)及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三、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方法。 (3)掌握地图学、地图设计与计算机制图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建库、分析、 表示和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精通地理信息工程建设的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地理 信息系统平台的使用。 (5)掌握 GIS 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地理 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工具;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 解地理信息工程技术有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638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有科学的态度,也有质疑精神; 尊重别人的意见,也有自己的判断与分析。
四、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模块类别 通识教育 课程 学科教育 课程 专业教育 课程 个性培养 课程 理论教学 集中实践环节 理论教学 集中实践环节 理论教学 集中实践环节 理论教学 课外研学 总 计 课内实践 集中实践 其中: 实践教学 课外研学 合 计 必修课 选修课 学分 学时(周) 学分 学时(周) 30.5 488 8 128 2.5 4周 0 0 41 656 0 0 6 6周 0 0 30 480 23 368 29 29 周 0 0 2 32 0 0 0 0 6 0 141 1656+39 周 37 496 20.5 328 5 80 37.5 39 周 0 0 0 0 6 0 58 328+39 周 11 80 学分 38.5 2.5 41 6 53 29 2 6 178 25.5 37.5 6 69 合计 占总学分 学时(周) 比例(%) 616 21.6 4周 1.4 656 23 6周 3.4 848 30 29 周 16.3 32 1 0 3.3 2152+39 周 100 408 14.3 39 周 21.2 0 3.3 408+39 周 38.8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涉及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空间分析等专业课程。
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遥感图像处理等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二、实践教学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应该注重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实践基地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实践基地应该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可以选择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地理信息科学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070504二、学科门类:理学三、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7年学位:理学学士四、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培养目标:毕业生应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专业技能。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基础、应用、提高三个层次,具有以下特色:1.强调测绘知识背景: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概念以及空间数据获取及处理能力。
2.依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行业:根据学校定位,紧密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专业教学中突出地理信息科学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3.注重学生开发能力的培养,加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学生具备从事高层次开发的基础;突出GIS网络化、移动化GIS的应用及开发能力。
五、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
具有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分析的能力;GIS系统二次开发能力;地图编绘制作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并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六、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主干课程1.主干基础课程(5门)(1)专业导论(2)数字地形测量学(3)地图学(4)遥感原理与应用(双语)(5)摄影测量基础2.主干专业课程(8门)(1)自然地理学(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3)空间数据库(4)卫星导航定位技术(5)空间分析与建模(6)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双语)(7)地理信息系统开发(8)WebGIS概论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要实验(1)空间分析与建模(2)空间数据库(3)C#程序设计(4)地理信息系统开发2.主要实践环节(1)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2)地图学实习(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4)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5)C#程序设计实习(6)摄影测量基础实习(7)空间分析与建模实习(8)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实习(9)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习(10)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习(11)综合实习(12)毕业设计九、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要求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75学分,且每学期最低修读17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利用GIS技术解决空间信息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城镇建设、区域规划、资源管理、数字农业、灾害监测、交通运输等领域从事与GIS、遥感和测量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科学、社会责任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测绘、3S集成技术、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地理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主要方向,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2、系统地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4、了解相邻专业如土地管理、资源与环境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5、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三、专业方向1、数字农业方向: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的数字应用技术,具备相应的软件操作管理能力,面向资源、环境和其他农业部门从事数字农业工作。
2、国土测绘与规划方向:学习国土测绘与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相应的软件操作管理能力,面向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等部门从事信息开发与管理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五、学制与学分1.学制:标准学制 4年,修业年限3-6年2.学分:最低修读169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2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41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大类:地理科学类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代码: 070504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知识基础、优良的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水利、国土资源、测绘地理、能源交通、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教育等部门胜任地理信息的研究、管理、开发、分析、应用工作等生产实践或科研工作;为国内外地理信息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研究、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分析应用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掌握数理、地理学识、信息类和应用学科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2. 掌握地理信息采集与管理、地理信息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表达和地理信息应用等专业教育知识;3. 具备地理思维、地理实体表达、应用领域地理分析和文献检索等能力;4. 具备多源数据处理、时空数据分析表达、时空数据可视化探究、GIS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5. 初步具备地理数据多重表达与挖掘、地理本体的识别描述与表达、地理要素不确定性表达和模型重构方法等研究探索能力;6. 具备社会责任与思想道德、通识教育与艺术修养、身体健康与心理素养、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国际交流与国际视野以及终身学习与适应发展等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主要理论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空间分析等。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地图学等双语课程:遥感原理、文献阅读与写作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空间认知与空间技术、3S集成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进展创新创业课:ArcGIS开发与应用、GIS与物联网五、主要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物理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遥感实验)、技能训练(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遥感图象处理与分析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测量学实习、自然地理学实习、人文经济地理学实习、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遥感综合实习)及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GIS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备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学原理、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等相关知识。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组成和基本操作、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管理等。
(3)具备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能力,熟悉GIS软件的使用。
(4)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以便查阅和使用国内外的最新地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料。
2.创新能力要求(1)具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能够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GIS项目。
(3)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在GIS领域内提出并实施创新项目。
三、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1.地理学基础地理学原理、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WebGIS技术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与应用、遥感与空间信息处理、空间数据库与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GIS编程与算法等。
4.实践环节四、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外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习和毕业论文要求1.实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实习,实习期限不少于8周。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宗旨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
广的学科视野,高超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强、批判精神健全、实践
能力丰富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1.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和了解地理学的有关学科发展史、理
论基础和实践模型;
2.掌握和以地理学的视角思考和分析自然与人文遥相呼应的问题;
3.掌握空间情景感知和可视化分析技术;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
5.具有跨学科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承担各种地理科学研究课题;
6.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相关问题;
7.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地理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重
要作用;
8.具有较强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9.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培养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本科生应学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地理学史,地
理学专题,地理数据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实验室等;
2、专业课程:本科生应学习地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4学科门类:理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解译、地图编绘、计算机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
能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开发、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一)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解译、地图编绘、计算机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
(二)素质要求经过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2.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具有基本的软件应用调试能力。
4.了解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5.了解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测绘工程等相邻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一)主干学科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二)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GIS项目设计与开发四、修业年限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八年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1.四年制本科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注: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涵盖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学科之一。
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1.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地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强化实践环节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例如组织实地调查、实验、实习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用技能培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遥感图像处理等。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例如组织软件培训、实际项目实践等。
通过这样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4. 给予学生合适的实践机会学校应该尽可能给予学生实践机会,例如参加实际项目、参加实习、参加学术会议等。
通过这样的机会,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可以与其他专业人才进行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组织学术交流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6. 多元化培养模式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背景。
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例如组织跨学科的课程、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等。
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用技能培养、给予学生合适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培养信息化时代迫切需求的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人才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信息管理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研究、应用软件与应用系统开发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地理信息、遥感、卫星导航等技术的专业知识外,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就业时具有国土和农业行业应用专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二、培养标准与实现途径三、主干学科: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卫星导航原理、空间分析与地学统计、遥感数字影像处理、空间数据库、摄影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空间数据处理与系统开发(实践课)、3S专业综合实习(实践课)五、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四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门类:理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最低学分要求:课内:151;课外:4 ;其中理论课程学分: 125.5 ,实践环节学分: 25.5。
七、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1、通识教育: 72 学分1-1、思想政治理论:14学分1-2、大学外语: 8 学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听说、人文素养和翻译四个模块(课程名单另附),本科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从四个模块中选修英语课程。
每学期限选2学分英语课程。
1-5、体育:4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4学分体育类课程,并须每年通过国家要求的体育达标测试。
学生根据本人身体条件,可以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专项体育课、体疗课等取得体育学分。
学校安排达标测试的学期,学生如不参加测试,则不能取得该学期的体育课学分;未修读体育课的学期,学生参加并通过达标测可取得0.5学分。
1-6、军事理论与军训:1学分。
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2周内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6.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
发展状况;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
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地图学、遥感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GPS 原理 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GIS 软件工程、GIS 设计与应用等。
大学英语(3) College English(3)
学科基础必修课
8 13 0
0
0
0
0
0 21 12.3%
专业基础必修课
7 5.5 15.5 3
4
0
0
0 35 20.5%
必修 课程
专业方向必修课
0
0
0 11 11 2
0
0 24 14.0%
师范教育必修课
0
0
0
0
0
0
0
0
0 0.0%
学
校企共建必修课
0
0
0
0
0
0
0
0
0 0.0%
必修课总学分
25 24.5 25.5 21 15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A Concise Outline of Chinese 6017000002 2 2 32 32
Modern History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0
分
选修 通识教育选修课
选修至少 8 个学分
课程
开设专业类选修课 0
0
0
0 10 21 2
0 113 66.1% 8 4.7%
0 33 19.3%
实验 课堂实践实验环节 3.5 1 4.5 3.5 2 0.5 0
实践
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
0 0.5 0.5 1.5 0.5 4
0 15 8.8% 8 16 9.4%
0
0
0
0
0 344 13.3%
专业基础必修课 128 96 304 56 72 0
0
0 656 25.3%
必修 专业方向必修课
0
0
0 216 200 40 0
0 456 17.6%
课程 师范教育必修课
0
0
0
0
0
0
0
0
0 0.0%
校企共建必修课
0
0
0
0
0
0
0
0
0 0.0%
学
必修课总学时
448 424 480 400 272 40 0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掌握遥感(RS)原理、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 原理及方法。 5.具有熟练地运用 RS、GIS、GPS 技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决策
实践
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2 周 0 周 1 周 1 周 3 周 1 周 8 周 16 周 32 周
课程总学时
448 424 480 400 432 376 32 0 2592 100.0%
合计
课程周学时
28 26.5 30 25 27 23.5 2 0
通识教育必修课 10 6 10 7
0
0
0
0 33 19.3%
6017000003
3
6 96 64 32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通 识 教必 育修 课 程 平 台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1)
大学英语(2) College English(2)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为 GIS)是一门以采集、存储、管 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 系统科学。从学科角度定义,GIS 属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地理学、测量学、制图学、摄影 测量与遥感、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其中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遥感和 计量地理学形成了 GIS 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科学广泛的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建模和 决策支持,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向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迈 进。
0 2064 79.6%
时
必修课周学时
28 26.5 30 25 17 2.5 0
选修 通识教育选修课
课程
开设专业类选修课 0
选修至少 8 个学分对应课程学时 0 0 0 160 336 32
0 0 528 20.4%
实验 课堂实践实验环节 96 32 144 112 64 16 0
0 464 17.9%
Experiment Practice Lecture Hrs Crs Semester
Course Nature Course Type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Cultivation of Ethic Thought and 6017000001 1 3 48 32 16
Fundamentals of Law
四、学制及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
五、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类 别
课程类别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六 学期第七 学期
第八 学期
总计
百分比 %
通识教育必修课 192 112 176 128 0
0
0
0 608 23.5%
学科基础必修课 128 216 0
合计
开设总学分
171 100.0%
-3-
课课 程程 类性 别质
六、课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开
学时分配
课
Proportion
学 期 课程编码 Course Code
学 分
学 of Course
时
Hours
讲实实
授践验
双学位 课程 Double Degree
备注 Remark
Courses
专业编号:110812 专业代码:0705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信息处理的方法和遥感图像 数字处理专业技能,具备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软件应用与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能在资源、 环境、生态、规划、国土、农业、交通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 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科学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