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享受学习说课稿

享受学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作为初一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特点与小学相比,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面对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也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
而学生能否在这个转折点上把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是必要的。
本课相对应的课标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学习是一个人的权利;认识到学习是有苦有乐的;使学生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探索世界的奥妙。
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调查、课堂讨论、小组探究等,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地调控,并从体验学习中的苦与乐地过程中,学会寻找学习中的乐趣,知道珍惜自己的权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是艰苦的,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乐趣,最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培养对学习的乐趣,热爱学习。
三、教学重点:体验学习活动中的苦与乐,认识学习的必要性。
四、教学难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会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设计:1、课前进行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和获奖情况基本掌握;2、通过引导开展“谈谈学习中的苦与乐”、“了解失学儿童”、“探索世界的奥妙”等活动,激发学生珍惜自己的学习权利,热爱学习。
六、教学方法:教学以学生探究、体验为主,教师辅以引导法、设问法、讨论法、对比法、演示法、归纳法等组织开展活动。
七、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对比、归纳等方法,加强学生体验,使思想教育达到内化的目的。
八、教学过程:第二课享受学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和小学有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还是有烦恼,觉得初中学习比较苦。
面对更复杂的学习内容,更高的学习要求,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活动一:说说学习中的辛苦与乐趣1、学习中的苦。
《田家四季歌》说课稿 精选3篇

《田家四季歌》说课稿7教学目标:1、认识季、蝴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农等10个字,会写农事、辛苦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1、背一背课文《四季》。
2、春有草芽,夏有荷叶,秋有谷穗,冬有雪人。
一年四季,大自然有不同的风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也和四季有关。
(板书课题:田家四季歌)师相机指导写季。
3、课题中的田家是什么意思?(农村人家)一年四季农村人家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儿歌中看一看吧。
二、识写生字,读好儿歌1、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蝴蝶麦苗桑叶农事谷粒辛苦(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3)借助图片识字:蝴蝶、麦苗、桑叶、谷粒。
(4)借助字理,学习农,指导书写:农事。
借助农的字理帮助学生识记。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我们称他们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居住的地方叫农村: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叫农事。
事这个字是个独体字,上下都宽,中间的口字稍窄。
它的横画比较多,注意观察横画的距离,均等才好看。
最后一笔竖钩是主笔,要写得有力、挺拔。
(5)联系生活,学习辛苦,指导书写。
联系生活,用辛苦来说一句话。
辛,前鼻音,上下结构,上面的立宽扁,下面的十瘦长。
立字末横在横中线上,最长。
3、学习多音字场了。
(1)场。
大多数情况下读第三声,表示处所,能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
同学们在校园里活动的地方叫操场;国庆阅兵的地点在天安门广场;开会的地方叫会场。
另一个读音是二声,专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粒、晒粮食,比如说打谷场。
在这首儿歌中,它的读音应该是二声。
(2)了。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读le。
比如:我的作业写完了。
你吃饱了吗?表示明白或完结、结束的时候,要读liǎo,我们可以组词了解、了结、了如指掌,在这首儿歌中,它的读音是liǎo。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和田的》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一节。
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的是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的:读熟课文,积累“铺天盖地、载歌载舞、美不胜收”等词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从而感受到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美妙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由于本课文质兼美,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感受和田人的特点及其民风民俗。
难点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人的高尚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民族风俗的录像、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间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考虑、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的独特风俗。
学生详细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歌曲《我们好地方》以及表达民俗的图片歌舞录像片段等相关课件。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敬业与乐业说课稿1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谈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谈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同学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尝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预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沟通。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支配:四课时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果,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果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同学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见。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见对我们照旧很有教育意义。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 走近作者:先由同学沟通各自预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老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仆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 检查预习状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留意写法):①征引:引用。
②佝偻gōulóu③骈进pián④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篇一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
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
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
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文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两个分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1、2自然段),“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3自然段)各为一部分,得出的结论“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
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作为初中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中采取淡化文体,注重学生体验、感悟的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2.设计意图:本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1)人本原则: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就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小组合作互动,加强课堂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开放原则:本文作者多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而又凝练。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掌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通过拓展迁移训练,拓宽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二、说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
2、出示提纲,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联系实际,畅谈对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掌握生字词。
2. 难点: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生活中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是什么,从而引出课文题目。
2. 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然后,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深入探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最苦与最乐”的句子,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苦与最乐”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面对苦难和担当责任。
5. 小结作业: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记录自己生活中最苦或最乐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通过提问、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4.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和感受。
2. 作业:布置一篇短文写作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生活中最苦或最乐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同时,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大意。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回答和短文进行点评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程度。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一、说教材《敬业与乐业》是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7课,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文短意长。
学习本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九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习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学生虽然对这个表达方式并不陌生,但还不够系统,所以还需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
另外,处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
因此,既要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要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反复朗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作者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学会合理运用多种论证方式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品味与领悟“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能够条理清晰地论证。
难点: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将采取:讲授法、问答法及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是导入环节。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
2022年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 肯定基础,本组课文()应当进行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觉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 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育学生发觉、创新的 意识和主动关注生活的看法; 3.教学难点: 能结合详细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独创与发 觉,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除和被迫害的风险”等含义深刻的句 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三、说学情: 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 驾驭了较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具备了朗读默读的实力。随着年
2022 年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用到说课稿来协助
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五年级 语文说课稿 6 篇,欢迎大家共享。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 1 一、说教材: 《童年的发觉》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
第3页 共37页
段的上升,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意学生的阅读需求, 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老师不仅 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绽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供 应了大量阅读材料,课堂上大量资料的补充,对学生课外阅读具 有肯定的引导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探讨沟通,了解课 文主要内容──“我”发觉了什么、是怎么发觉的;从中激发学 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 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自己 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发觉和 解决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1.沟通揭题,激发爱好。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15《最苦与最乐》稿一、说(本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抓住知识的要点与关键。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
本单元是议,目的是要让掌握议的要素和特点。
八年级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做出判断,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与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多样性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3.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
(祥细)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二、说教法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说学法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
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这一次说课的题目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向大家说课。
1.教材分析:(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单元同时入选的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外国诗两首》以及《伤仲永》,纵观全单元,虽然各篇文章文体不同,其中有散文,小说,童话,诗歌,还有古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成长”。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应整体感知,总体把握,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情,所言之理。
此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启发他们有意识地培养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写作此文时,鲁迅时年45岁,全文语言一改鲁迅杂文式的晦涩激扬,取而代之的是平易,清丽,富有韵味的话语。
全文描写了作者童年看似几个毫无关联的生活片段,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的一种天真的童趣。
全文意旨紧扣,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并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3)揣摩和理解散文化的精彩语言(4)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久远,加上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高级的鉴赏能力,因此,很难把握作者的心境,也很难领悟所描写景物之下笼罩着的主观心理色彩。
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应是教学的重点。
3.教学设想(1)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2)本课时整体感知文章,围绕“童趣”这两个字共同品味鉴赏文章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通读整单元的课文,并通过书籍或网络的途径选读鲁迅的生平。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鲁迅先生吗?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儿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吧。
最苦与最乐 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一、说教材《最苦与最乐》是鄂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是学生语文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学习议论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学会在具体的阅读中掌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或主张是什么,对这个观点或主张提出的理由或依据是什么,理由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准确态度。
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水平目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2、人文教育目标,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教法因为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我设想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采用讨论、指导朗读、语言欣赏等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所以在教学本文,我设想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获得启迪。
三、说学法教学本文,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展示电子白板,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互相评价、启发、补充,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先说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居里夫人以前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依据这个言论,我们是否能够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理想!”呢?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aieiui说课稿五篇

aieiui说课稿五篇第1篇:aieiui说课稿五篇篇一:《aieiui》说课稿一、目标《ai、ei、ui》是复韵母教学的起始课。
这课共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副图。
第二部分是声母和ai、ei、ui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音节kai、gei、hui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句子、儿歌,这节课是本课教学的第一课时。
二、教法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为了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我将本课的难、重点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认,所以这堂课我运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练读aieiui。
本节课,我使用的教具有:四线格板贴和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aieiui。
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复韵母,所以我先请出aoeiuü这6个老朋友,用aeui交朋友的小故事引出复韵母ai,ei,ui。
在教学三个复韵母是我都是根据课本所配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话,找个读音差不多的字来引入的,比如ai从姐弟比高矮来引出。
随后让学生说说,看着ai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ai是由a和i组成的,a在前,i在后,带出ai的发音方法,是先发a的音再快速的向i的音滑动,中间不断气,接着再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读,以加深巩固。
随后,我出示了男孩砍柴图,引出ei,在教学ui的时候,我出示围巾女孩图,从而引出ui的音。
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关于aieiui的说课稿一、说教材《aieiui》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中包括韵母教学和儿歌教学。
本课是第一课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渗透发音方法。
2、会认读“ai、ei、ui”的四声。
3、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的书写韵母ai、ei、ui。
(二)过程与方法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高中说课稿范文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题。
在此之前续上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本节课内容是对上一届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生产,交换分配共同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因而正确的消费观对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接下来分析下学情;高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经济生活,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热情,思维活跃,这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明确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的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感知,集体讨论,师生互动等方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量入未出,理性选择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科的重难点是:(1)教学重点: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因为只有知道了正确的消费观念才能养成反对不合理,不科学消费的现象,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高一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不能真正理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五,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关于音乐说课稿集锦六篇

关于音乐说课稿集锦六篇音乐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唱脸谱》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的学唱歌曲。
它是一首以脸谱为歌唱题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京剧中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的特点,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是群众喜爱的“戏歌”。
全曲由两个段落构成,(引子+A段+间奏+B段)。
引子一开始就给人以“源于京剧、胜于京剧”的亲切感、新鲜感和时代感;A段为降B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歌唱的旋律音调较接近于京剧西皮旦腔的音调,但又吸收了京韵大鼓的创腔方法,使之更加贴近于语言音调;B段转入降E宫调式,四小节的间奏取材于京剧西皮过门,歌唱旋律更接近于京剧西皮净腔的音调,较多运用了净的行腔特点,使其显得朴实、明快、豪爽。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学唱〈〈唱脸谱〉〉,了解京剧花脸唱腔和唱法的特点,力求唱出风格特点,并且要能背唱。
(2)、结合〈〈唱脸谱〉〉的演唱,使学生了解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
(3)、通过学唱《唱脸谱》,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唱法的特点与内涵。
(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3)、学会用等音关系来进行转调演唱。
二、说教法1、兴趣导入法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各地不同的地方剧种多彩多姿,而生活在日异更新的现代社会里的学生,对戏曲更是知之甚少。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因此,我利用学生的求知欲,选取了一些戏曲片断(海南琼剧、京剧等)播放及戏曲行当图片、脸谱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结合生动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法由于《唱脸谱》是一首学唱歌曲“戏歌”,而我们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音乐技能,但是他们独立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我在运用电子琴、录音机等教具教学的基础上,还配合讲,解、提示歌曲中较难把握的节奏、转调、旋律音调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境、欣赏、游戏、创新实践、拓展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得快乐,最终让学生能理解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苦与最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最苦与最乐》是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梁启超先谈未尽责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论证思维有很强的严密性,富有说服力。
本单元四篇课文均是议论文,且为本套教材唯一的议论文单元。
而本文是本单元最突出,最具议论文特点的文章,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讨论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居中,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以后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拟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了解议论文中观点(论点)和材料(论据)的关系以及文章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侧重品析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富有灵性说服力的语言,拓展练习。
这里说明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语文理标》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议论文中观点(论点)和材料(论据)两大要素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特点,从而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积累文中白语、俗语、名言佳句,并初步学会分析观点和材料。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提炼文章主要意思,理解重点语段为规范,推而广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说课稿 2有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在议论文的三要素,重点也是难点。
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博爱县孝敬镇界沟中学许华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最苦与最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七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全集》,是一篇议论文。
作者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观点。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最苦与最乐》是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及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课文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三课,是巩固并提高议论文知识的重要一环。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②认真朗读、仔细体会作者流畅的语言风格③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4、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难点:现在的中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是淡薄和陌生的、社会的温暖,老师的奉献、父母的关爱,他们都认为是自己理所应当得到的,至于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却知之甚少。
因此,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方法来教学1、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2、默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的教学方法3、赏析,品味语言的教学方法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教师不应该像屠户那样把一篇优美的文章肢解的七零八落然后在一片一片的去兜售,语言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默读,还语文课堂一片宁静、祥和,还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给学生一段与文本自由畅快接触的时间,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说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说课稿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一、本单元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
在整套教材中,议论文单元也是比较少见的。
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计。
二、在教学中,要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三、事实论据的简洁概括。
四、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思想深刻,格调高雅,集中体现了以上的四个特点,因此要格外重视,精心施教。
教学目的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突破加强和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对文章条分缕析,利用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从而感悟作者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理念以学生阅读分析后的讨论疑惑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点,但深入论证苦与乐的关系,需要教师以几个核心问题的研讨为中心,切实让学生有一些阅读分析的收获。
校情分析:我们是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差,语文素质层次较明显,所以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和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因此要反复朗读,精心品味,明确本文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意图。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责任方面的歌曲、名言警句、故事。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设计意图:为创作良好的教学情境作铺垫。
)二、作者简介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文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两个分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1、2自然段),“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3自然段)各为一部分,得出的结论“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
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作为初中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中采取淡化文体,注重学生体验、感悟的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2.设计意图:
本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人本原则: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就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小组合作互动,加强课堂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开放原则:本文作者多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而又凝练。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掌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通过拓展迁移训练,拓宽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
2、出示提纲,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联系实际,畅谈对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三、说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不可贪多求全,根据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苦乐与责任的关系,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四、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继而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
2.情境设置法: 在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重难点的突破上,充分利用师生的互动交流和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中去,让学生由感性的“苦”与“乐”中,理解“责任”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主旨,思想产生共鸣。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和讨论过程中,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品味修辞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六、说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师生谈话导入新课,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并顺势介绍作者。
第二块:整体感知,。
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块: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前两部分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多媒体出示学习提纲,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并参与学习。
第四块:合作探究,第三部分以读促讲,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第五块:目标检测,拓展延伸。
通过练习和视频资料,检测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指导学生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