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精品课件: 五大角度比对概括分析、概述题(课件)-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精品课件: 五大角度比对概括分析、概述题(课件)-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53513d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b.png)
角度2 比对时间、地点
时序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 设 颠倒 序颠倒 误 点 空间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
错位 倒位置关系
比对 方法
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词语,厘 清其关系
角度3 比对关键词语
设
曲解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 文意
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 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 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 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 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 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2.微观上,字斟句酌 字斟句酌是解答概述题的关键。题目虽然以概述出现,但牵涉到关键 实词、虚词的把握,牵涉到时间、地点、事件、情感、态度的分析。因此, 答题时要化整为零,落实细节,力求找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本质, 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看题目表述的准确性、恰当性,是不是不夸大, 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
误
点
归纳 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不全
比对 方法
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道理的阐述等是否有夸大、歪曲 或偷换概念的现象;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 用的词语
角度4 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高中语文 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
![高中语文 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93a2938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1.png)
【选项】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颙以师礼相待 ,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他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答案 “在盩厔任上,……并创办延陵书院”错,骆钟麟“创办延陵书院”是在他任江南常 州知府时。
5.比对句间因果关系句,看是否因果失当
【原文】明山宾,字孝若。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 后刺史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 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曰:“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 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梁书·明山宾传》
选项: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 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原文是“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张冠李戴。 翕然:言论、行为一致,一致称颂;安宁和顺;鸟突然飞起来的样子。
4.比对时间、地点,看是否时间、地点穿越
【原文】洪武元年,(顾时)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四年为左副将军,克 成都。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
【选项】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皇 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同时,他自己也积极进谏。
答案 “皇帝只好作罢”于文无据。
3.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原文】宪宗元和初,(裴垍)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 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 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 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旧唐书·裴垍传》
【原文】(陈登云)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 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答案 “在盩厔任上,……并创办延陵书院”错,骆钟麟“创办延陵书院”是在他任江南常 州知府时。
5.比对句间因果关系句,看是否因果失当
【原文】明山宾,字孝若。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 后刺史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 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曰:“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 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梁书·明山宾传》
选项: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 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原文是“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张冠李戴。 翕然:言论、行为一致,一致称颂;安宁和顺;鸟突然飞起来的样子。
4.比对时间、地点,看是否时间、地点穿越
【原文】洪武元年,(顾时)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四年为左副将军,克 成都。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
【选项】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皇 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同时,他自己也积极进谏。
答案 “皇帝只好作罢”于文无据。
3.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原文】宪宗元和初,(裴垍)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 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 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 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旧唐书·裴垍传》
【原文】(陈登云)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 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技巧》课件(20张PPT)
![《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技巧》课件(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fd66d658fafab068dc029e.png)
文言文复习
“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为什么考? ——以考促读,以考检验读
一、题目怎么命
——单项选择——选错误【转述文意】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按顺序设置,有利 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 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 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重分析、轻概括。
无中生有——故意编造没有的事实,强加到 当事人身上,以此干扰考生的思维。 一一比对选项与原文叙述的事件细节。 强加因果——所列事实之间本无因果关系 ——注意选项中表因果的词语:因此、以致、 因而,看因果关系是否恰当。
《 文 言 文 分 析和概 括题技 巧》课 件(20 张PPT)
《 文 言 文 分 析和概 括题技 巧》课 件(20 张PPT)
选项: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 ,他却从此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位——皇帝并没有不想让他再担 任官职,无中生有。
《 文 言 文 分 析和概 括题技 巧》课 件(20 张PPT)
《 文 言 文 分 析和概 括题技 巧》课 件(20 张PPT)
3.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原文:宪宗元和初,(裴垍)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 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 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 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 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旧唐书·裴垍传》 选项: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 ,裴垍为他推荐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 的称赞。
“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为什么考? ——以考促读,以考检验读
一、题目怎么命
——单项选择——选错误【转述文意】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按顺序设置,有利 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 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 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重分析、轻概括。
无中生有——故意编造没有的事实,强加到 当事人身上,以此干扰考生的思维。 一一比对选项与原文叙述的事件细节。 强加因果——所列事实之间本无因果关系 ——注意选项中表因果的词语:因此、以致、 因而,看因果关系是否恰当。
《 文 言 文 分 析和概 括题技 巧》课 件(20 张PPT)
《 文 言 文 分 析和概 括题技 巧》课 件(20 张PPT)
选项: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 ,他却从此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位——皇帝并没有不想让他再担 任官职,无中生有。
《 文 言 文 分 析和概 括题技 巧》课 件(20 张PPT)
《 文 言 文 分 析和概 括题技 巧》课 件(20 张PPT)
3.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原文:宪宗元和初,(裴垍)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 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 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 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 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旧唐书·裴垍传》 选项: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 ,裴垍为他推荐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 的称赞。
文言文语段概括分析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语段概括分析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7a90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6.png)
关系 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
——防关 ,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
系错乱
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 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
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
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
成遵聪明好学,终 能脱颖而出。他自 幼聪敏颖悟,勤学 不辍,苦于本地先 辈中没有教授应试 科举文旳人,后因 受县尹杨惠赏识得 以赴京师深造,考 中进士。
3.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曲解文章中某些词语旳意思,尤其是利用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设置错误。
4.无中生有,歪曲事实。把没有发生旳事情说成已发生旳事情,或者 有意拔高、贬低人物等,造成错误选项。
5.牵强附会,胡乱联络。文章中旳两个人或两件事、两种物之间原来 没有条件、递进、因果关系,但选项有意将其组合在一起,强加上条件、递 进、因果等关系。
吴祐在爸爸 逝世后,安 于清贫,边 放猪边吟诵 经书,不为 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 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 人夸奖为清 廉有节操。
答案: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 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 年十二,随从到官。……及 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 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 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 2.比对时 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 间—— 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 防时序 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 错乱 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 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 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 曹以祐倨,请黜之。大守 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 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 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当堂检测
P164-165
谢谢!
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
成遵聪明好学,终 能脱颖而出。他自 幼聪敏颖悟,勤学 不辍,苦于本地先 辈中没有教授应试 科举文旳人,后因 受县尹杨惠赏识得 以赴京师深造,考 中进士。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方法PPT精品文档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方法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708a79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3.png)
▪ C(征伐太原
▪ C.史珪率军参与了征伐太原和幽州的战事, 而他在两地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征伐太原
时与刘遇通力合作,而征伐幽州时却率领 军队只是徘徊观望。
时,史珪与 刘遇合作, 但是否“通
▪ D.史珪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对曲谋首的平定 任务,将几百名强盗一网打尽。几年后他
在升任新职的路上,自行处理了十五件事, 都得到了皇帝认可。
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
14
但最终被逼自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
鋹复遣其弟保兴率 众拒战,美即率厉
▪ A.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阳、江华等地, 士卒倍道趋栅头,
到潘美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州城北一 距广州百二十里。
百二十里处率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 鋹兵十五万依山谷
的混乱和喧闹。
动,然世颇以名
▪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 节讥之。
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
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
褚彦回具有很高的修养。
▪
护军C将.明军帝,在让遗他诏和中袁任粲命共褚同彦接回受为遗中命书,令、▪
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 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广州。
坚壁以待,美因筑
▪ B.太祖即位后,潘美受命到陕西晓谕 垒休士,与诸将计
陕帅袁彦,希望袁彦顺应天命,归属宋 日:“彼编竹木为
朝,袁彦听从了劝告。太祖因此十分高 栅,若攻之以
兴,认为潘美替他完成了心愿。
火.彼必溃乱。因
▪ ▪
C.太平兴国年间,潘美多次受诏出征, 先平并州,后征范阳,又驻守北方边境, 在代州时打垮了突然来犯的辽国骑兵。 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代国公。
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技巧ppt课件
![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9d031fc4ffe473368abd4.png)
错误设计的类型: ⑴ 曲解文义 ⑵ 无中生有 ⑶ 强加因果 ⑷ 张冠李戴 ⑸ 时序颠倒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5
类型一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6
例1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 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 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 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原文: (2016全国二卷)因条数事以献,出按 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 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 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一、曲解文义 命题人对原文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 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 的错误。
原文: (2016全国二卷)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 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原文:(2015全国一卷)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 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 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 子。……”
原文:(2016全国一卷)公亮言:“萌芽不禁, 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解析] 原文“使谕以指意”要表达的意思是 派人把旨义告诉赵滋,但没有说使者一起去调 解。 11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例2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 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 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 该弃恶从善。 原文:(2017全国二卷)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 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 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 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 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 屡有年,百姓歌之。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ec523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8.png)
练习2.(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 概括是否有误。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 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比对角度
1.比对人物(关注句子主语、宾语) 2.比对时间、地点 3.比对人物观点、评价 4.比对关系(原因、结果、内在逻辑关系)
课后练习
练习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 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 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 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解析: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矫旨”是正确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
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持离职”。傅珪离职的原
因有两个,一个是权贵的逼迫,二是皇上不采纳言官 的请求,而不是“他仍坚持离职”。 此题需特别关注句子省略成分。(傅珪)极陈时弊十 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 以守正见忤,(权幸)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朝廷)留, (朝廷)不听。
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 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解析】孟尝君表示……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 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
例2.(2020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 析是否有误。
【文言文专题】语意概括分析题 解题技巧(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专题】语意概括分析题 解题技巧(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11f33f910ef12d2bf9e750.png)
4.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D.王尧臣在陕西体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泰州;量安抚使任上,当现
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 今的韩丞相因好水
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 之战指挥失当致使
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 任福等人战死而被
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 贬官时,敢于仗义执
答案 “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说法错误。原文“集善书者,粉 黄金为泥”的意思是“搜集善于书法的人,用金粉泥书写佛教《藏经》 ”。“后因群臣齐谏而止”错,文中是说因适逢皇帝驾崩而作罢。
返回
四、比对因果关系——避免因果混乱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 子间强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 声未彰。
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原文: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 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 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节选自《元史·吴 澄传》) 选项:吴澄性格耿直,敢于直言。世宗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 面,刻印佛教《藏经》,令吴澄作序。吴澄据理反驳,后因群臣 齐谏而止
五、比对增删的范围词或程度词及其他类的词语——避免以偏 概全(或遗漏要点)
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 概全或遗漏要点等陷阱。
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 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
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 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
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1)原文:洪武元年,(顾时)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四年 为左副将军,克成都。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 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节选自《明史·顾时传》) 选项: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 ,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方法课件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68d2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9.png)
制定练习计划:每周安排一定数 量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确保学 生能够定时定量地训练。
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在练习时, 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解题的准确 性,而非追求练习的数量。
如何进行解题反思与总结
反思:每次练习后,学生应该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反 思,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步骤
题目分类:将练习中的题目进行分类,如按难度、题型 等进行分类。
•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是一种针对文言文阅读的综合性题目,主要 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通常要 求考生阅读一段或一篇文言文,然后对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事 件、情节等进行概括和分析。
定义与特点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2. 分析性: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对文言文中的信 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概括,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的主旨和细节。
文大意有帮助。
把握文章结构
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从 而更好地理解全文的主旨和中心思 想。
结合注释
如果文章中有注释,要认真阅读并 理解注释的内容,这有助于理解全 文大意。
实例分析
选取典型例题
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概括分 析题,如《史记》中的段 落或《论语》中的章节等 。
分析解题过程
逐步分析解题过程,从关 键词句的把握、上下文的 关联、文章结构的分析等 方面进行阐述。
总结解题技巧
总结解题技巧,如如何快 速定位关键词句、如何把 握文章结构和主旨、如何 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等。
04
解题方法三:语法分析,理解句 子结构
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01 02
词序
古代汉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中,“日 ”放在动词前面,表示“每天”;而在现代汉语中,“每天”通常放在 动词后面。
《文言文语意概括分析》精品PPT
![《文言文语意概括分析》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d36f12c1c708a1294a447f.png)
五、比对增删的范围词或程度词及其他类的词语——避免以偏 概全(或遗漏要点)
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 概全或遗漏要点等陷阱。
答案:6.以偏概全。选项“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中的“都” 太绝对化了,因为也有“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而“皆贺 之”。
7.归纳不完整。原文是“遇教官诸生贤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 官和诸生),亲若同辈”,并非选项中的只“待门下学子”。
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 声未彰。
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原文: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 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 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节选自《元史·吴 澄传》) 选项:吴澄性格耿直,敢于直言。世宗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 面,刻印佛教《藏经》,令吴澄作序。吴澄据理反驳,后因群臣 齐谏而止
“概括分析题”解答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关键: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熟知错误类型:
从5个角度思考、从10个设误点上判 断
答题技巧
比对角度 角度一:比对人物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角度五:比对关系
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言。
三、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 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 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 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答案:张冠李戴,“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错误, 应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
文言文概括分析技巧 ppt课件
![文言文概括分析技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b2cec2a98271fe900ef966.png)
任兖州刺史后, 无侵犯。在温三 意思没有改变,表述无误。
又依法整肃下 年,迁兖州刺史,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发现,分析部分印
属部门,极有 绳正部郡,风威 证了概括部分的“王涣扫除积弊,境
声威。
大行。
内风清气正”。故本项正确。
选项切片
对应原文
分层比对
①“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 D卓难/洛皇选均/用充武/得③/②.①王阳属无其著以上不任分仍后他涣令吏法继,比下称峻发然来死政任才分任后肩令职,挥忙选于绩上干身者任。特;任文,,。,永南令病连令和任文纠踵过涣元卒诏中峻武剔数,…巡,,十三,补吏奸十而…,皆一…还不岁五公以之,盗,文…元为 称 断年 特 剧 。 皆 , 威 理自兴, 选 令 峻 尽 不 风 不洛 职 狱涣元从 洛 勃 擢 其 得 猛 及阳 。 ,卒年驾 阳 海 用 能 旋 于 之永 不后,, 。,其 阳 连 表 充 令 其 ③ 原 属 原 缩 得 确 通”文 无 ,于诏继 令 述 分 勃 能 “ 文 过中 法 从的无三… ” 仍任 没 发 海 无 以的 转 而意中公… 对 然者 有 挥 任 法 上“身 造思生特照元忙, 错 文 峻 找 切不 ”成,有选兴,得均 误 武 补 到 片判得容之。洛元意无不 。 属 之 与 分断旋易类阳思年(法称 吏 。 此 析②此失踵被,令,没分职才峻表发“处误”错并,病有干擢身述现”后需。误是由皆卒改用对,来与””要)地此“不变”选文应分原与与特理判绝称,“用武的析原原文别解断不职表自任吏语部文文“注为该畏述涣”峻对,句分还“意项“避正卒对,照皆,为以③的正忙退确后照任,尽故洛剧存是。,,,
方 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法
角度三
比对关键词语
曲解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 命题 文意 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设误 归纳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
高中语文 《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技巧》课件 (20张PPT)
![高中语文 《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技巧》课件 (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f496b1102de2bd9705881a.png)
12
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1)原文:(刘随)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言数事, 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王钦若既 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 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节选自《宋史·刘随传》) 选项: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观点】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 塑像,他极力反对,皇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 紧迫的一件事,同时,他自己也积极进谏【依据】。
6
【转述】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 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原文】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县道所 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 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 怀王太傅”——文帝询问鬼神之事,文帝觉得自己比不 上贾谊,后来才任命贾谊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的太傅。 因此选项的前后顺序不当。
原文: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被侵占
掠夺的是天水郡,不是蜀地【张冠李戴】
8
张冠李戴——人物、地点与事件故意错位
——注意省略主语的句子,弄清楚主语是谁。
曲解文义——难译的关键词 ——结合上下文仔细推敲关键词,
无中生有——故意编造没有的事实,强加到 当事人身上,以此干扰考生的思维。
一一比对选项与原文叙述的事件细节。
——时序颠倒 7
【2018全国Ⅰ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鲁芝自小受苦,位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 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从曹真出督 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 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 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 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 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 鲁芝为人清心赛欲,与人和睦又不而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 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1)原文:(刘随)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言数事, 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王钦若既 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 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节选自《宋史·刘随传》) 选项: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观点】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 塑像,他极力反对,皇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 紧迫的一件事,同时,他自己也积极进谏【依据】。
6
【转述】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 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原文】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县道所 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 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 怀王太傅”——文帝询问鬼神之事,文帝觉得自己比不 上贾谊,后来才任命贾谊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的太傅。 因此选项的前后顺序不当。
原文: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被侵占
掠夺的是天水郡,不是蜀地【张冠李戴】
8
张冠李戴——人物、地点与事件故意错位
——注意省略主语的句子,弄清楚主语是谁。
曲解文义——难译的关键词 ——结合上下文仔细推敲关键词,
无中生有——故意编造没有的事实,强加到 当事人身上,以此干扰考生的思维。
一一比对选项与原文叙述的事件细节。
——时序颠倒 7
【2018全国Ⅰ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鲁芝自小受苦,位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 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从曹真出督 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 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 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 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 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 鲁芝为人清心赛欲,与人和睦又不而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 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比对方法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
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天津高考)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洪州副郡守),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设误点
误解形象 张冠李戴 时序颠倒 空间错位 曲解文意 归纳不全 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 改变因果 事件杂糅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三、具体比对方法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角度一:比对人物
1、命题设误: (1)误解形象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2020高考文言文复 习
“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一、题目怎么命
此题为单项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
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
[选项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 帝。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 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 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
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契丹人有不法(违约)行为。 吏不敢禁……且生事。——官吏们不敢禁止:怕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曾公亮将赵滋推荐给朝廷。 (皇上)使(赵滋)谕以指(通“旨”)意。——是皇上派赵滋传达旨意(无使者
偕同)。 张冠李戴。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4·广东高考)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 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 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 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乾道庚寅……时予……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丞相京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闻之……感而为之传 时序颠倒。“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
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 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全国乙卷)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
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
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
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5个角度思考、10个设误点上判断
比对角度
角度一:比对人物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角度五:比对关系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 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 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 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 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 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 密副使。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 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 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选项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 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2、比对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 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 “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误解形象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1、命题设误
(1)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2)空间错位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
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天津高考)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洪州副郡守),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设误点
误解形象 张冠李戴 时序颠倒 空间错位 曲解文意 归纳不全 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 改变因果 事件杂糅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三、具体比对方法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角度一:比对人物
1、命题设误: (1)误解形象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2020高考文言文复 习
“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一、题目怎么命
此题为单项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
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
[选项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 帝。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 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 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
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契丹人有不法(违约)行为。 吏不敢禁……且生事。——官吏们不敢禁止:怕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曾公亮将赵滋推荐给朝廷。 (皇上)使(赵滋)谕以指(通“旨”)意。——是皇上派赵滋传达旨意(无使者
偕同)。 张冠李戴。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4·广东高考)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 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 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 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乾道庚寅……时予……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丞相京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闻之……感而为之传 时序颠倒。“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
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 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全国乙卷)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
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
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
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5个角度思考、10个设误点上判断
比对角度
角度一:比对人物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角度五:比对关系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 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 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 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 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 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 密副使。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 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 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选项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 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2、比对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 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 “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误解形象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课件 20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1、命题设误
(1)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2)空间错位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