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_请以战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王好战,请以战喻》精品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精品课件
足之道也。
蚤:通“早” 施(yí):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之: 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丈夫 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 什么人,(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 尝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 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 个“之”是助词,取独,后一个
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城里没一 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东门外的墓地里,走向祭 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 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大概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 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 相泣于中庭,而良人 未之知也,施施从外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由:介词,从 之:音节助词 则:那么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所以……者:用来……的方法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几稀,不 多,一丁点
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升官发 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泣于中庭的 人,是很少见的!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 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 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 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 起。(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 才回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 人,(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2013-11-6 7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 尝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 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 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 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 词,消独,后一个“之”是 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蚤:通“早” 施(yí ):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之: 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
人交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2013-11-6 15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 方面的内容?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2013-11-6 16
如果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就被妻妾 揭穿真相,臭骂一顿,这样改好不 好? 明确:不好。让良人浑然不觉,自 己蒙在鼓里却还以为别人被自己蒙 在鼓里,兴冲冲地继续吹嘘夸耀, 这就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 了讽刺性。
4
第一则(略 )
2013-11-6
5
第二则
2013-11-6
6
齐人有一妻 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 必餍酒肉而后 反。其妻问所 与饮食者,则 尽富贵也。
处室:住在一起。 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 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 的 人。 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

第二单元第一课——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第二单元第一课——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鼓:击鼓,n.作v. 之:音节助词。 曳(yè):拖着。 兵:兵器。 而:修饰连词。 走:逃跑。 或:有的人。 以:凭借。
译文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 我用战争做说明吧。咚咚地敲响战 鼓,两军的兵器已经交接,(兵士) 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 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人逃跑了 五十步就停下。凭自己只跑了五十 步,去笑话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 么样呢?‛
第二则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 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 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 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 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③无与立 谈者。卒之东郭墦 间,之祭者,乞其余;不 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树:名→动,栽种; 之:音节助词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以:介词,凭借 衣:yì ,穿,名→动 帛:丝织品; 豚:小猪; 彘:大猪; 之:代词,复指; 畜:动词,喂养 无:通“毋”,不要 失:错过; 食:吃
译文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 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了。 畜养鸡、狗、猪,不耽误它们的 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 肉了。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夺:耽误 谨:形→动,谨慎认真 从事 庠、序:古代的学校 申:反复陈述; 孝:尊敬父母 悌:敬爱兄长; 义:道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 后置 颁:通“斑” 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 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对于
黄河北部

这样
考察
荒年
第一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取独
国君谦词
语气词连用
介词,凭借
介词,用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动词
动词作名词
◆ 谨庠序之教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第二章
问题探讨
第三章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添加标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添加标题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傲视他的妻和妾。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添加标题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01
添加标题
表推测, 大概
04
添加标题
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
告诉
通“猝”,突然
何、哪里
数词作动词:统一;
动词,亲附
然:形容词后; 之:动后助词,无义
夫:那;人牧:人君
期待
由:通“犹”; 就:流向
重点字词梳理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遇旱而枯槁
遇雨而兴盛
百姓
禾苗
遇仁政而归之
大水流向低处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课件 (1)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课件 (1)

8、树之以桑
9、申之以孝悌之义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 语 后 置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介词,把
介词,按照 介词,凭借
• 王好战,请以战喻 介词,用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然而不王者 5、王无罪岁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名 词 活 用 动 词

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活用动词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

问题探讨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 子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特点
• 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 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 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 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 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 施展他的辩才的。
《孟子》简介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 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 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 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 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
心民生的道理
第四则
孟子
cù)沛然(pèi ) • 卒然( shì) 嗜杀( • 枯槁(gǎo) wū ) • 恶乎定(
战国时期,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战国期间战争频繁, 仅大规模的战争即达222次。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 坑赵卒40万,所到之处,杀人盈城,尸骨遍野,头 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 的杀害战俘的行为。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两人 的私怨,使两国人民深受战火之苦。由此我们就可 以想象得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连年的战 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在宋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 惨剧。

《王好战-请以战喻》优秀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优秀课件

写法 探究
通观全文四则: 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寓言和比喻”
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 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 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故事”是“宾”,“寓意”是 “主”,
如何理解全文四则中的“宾”与 “主”?
用了哪些譬喻?
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嘲笑邻 国国君
蚤:通“早” 施(yí):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之: 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然后已,何如? 以:表目的
已:停止
戴盈之说:“让国君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 让国君废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请让我 不能做到,请让国君减轻赋税和关市之征,来 等到明年再全部废止,怎么样?”
孟子曰:“今有人
日攘其邻之鸡者,或 日:名作状,每天
告之曰:是非君子之 攘:窃取,偷 或:有人
道!’曰:‘请损之,是:这 道:道义,正道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诚如是也,民 归之,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夫:那 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 君,人君 引领:伸长脖子 而:表修饰 望:期待 诚:果真 由:通“犹”好像 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
译文:现在那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 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 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 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资料共47页PPT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资料共47页PPT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资料
26、机遇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子 骄:轻视。
由:介词,从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之:音节助词 所以……者:用来……的方法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
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 升官发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 对泣于中庭的人,是很少见的!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译文:‚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那 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如果)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 (如果)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啦地下起一场大雨,那禾苗就会茂盛 地生长起来。禾苗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档它的生长呢?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诚如是也,民 归之,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夫:那 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君, 引领:伸长脖子 而:表修饰
诚:果真 由:通“犹”,好像 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
译文:现在那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 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殷切地期待着 他了。果真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哗啦 啦的气势盛大,谁又能够阻挡他们呢?‛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的人 顾:回过头看、环视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其妻归,告其妾, 仰望: 曰:“良人者,所 古:依靠、指望。 仰望而终身也,今 今:今指仰起脸来看 若此。”与其妾讪 讪:讥讽 其良人,而相泣于 中庭,而良人未之 未之知:“未知之” 宾语前置句 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
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 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 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 《论语》如饭,最宜滋养; 《孟子》如药,最宜祓弊。

【高中语文】王好战,请以战喻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王好战,请以战喻ppt精品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
• 本节课所要完成目标: 1、了解孟子的思想性格。 2、了解孟子散文的魅力, 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
3、体悟孟子及其思想的现 实意义。
• 善辩。 •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 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 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 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 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譬喻论证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 比喻用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人们 熟知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寓 言、传说等。 • 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 《孟子》的犀利 • 《庄子》的恣肆 • 《荀子》的浑厚 • 《韩非子》的峻峭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 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 利益。(以德治国,诚信社会)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 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可持续发 展,绿色产业,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科技是第一生产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王好战-请以战喻》优秀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优秀课件

2021/2/4
18
寓意分析
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
坟场的“乞” 妻妾面前的“骄”
对比二: 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对比
齐人乞食不知羞耻
妻妾为丈夫行为痛哭
2021/2/4
19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指责社会上那些用 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 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 妻妾都感到无地自容。
2021/2/4
20
所之,所去的地方。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 肉才回家;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都 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有声望的 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他去些什么地方。”
2021/2/4
8
蚤起,施从良 人之所之,遍国 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 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又顾而之 他——此其为餍
2021/2/4
3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 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 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 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 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2021/2/4
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
城里没一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东门外
的墓地里,走向祭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
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
大概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2021/2/4
9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 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 相泣于中庭,而良人 未之知也,施施从外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 ,遂成《孟子》。

《王好战,请以战喻》40页PPT

《王好战,请以战喻》40页PPT
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王好战,请以战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课件_祥解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课件_祥解

郭墦间,之祭 者乞其余;不 足,又顾而之 他——此其为 餍足之道也。
卒,最后 之:去、往 东郭:城之 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的人 乞其
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 不足: 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
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其妻归,告其妾, 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 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 中庭,而良人未之 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译文: ‘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
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 七八月间(如果)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如 果)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啦地下起一场大雨,那禾苗 就会茂盛地生长起来。禾苗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档它 的生长呢?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诚如是也,民 归之,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仰望:依靠、指望。今指 敬仰而有所期望 讪(shàn):讥讽 相泣:相向涕泣,面对面 哭 于中庭:在庭院中, 介词结构后置 未之知:宾语前置 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
样子
骄:轻视。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由:介词,从 之:音节助词 则:那么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所以……者:用来……的 方法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几稀, 不多,一丁点
明确:而未尝有显 者来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 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
人交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 方面的内容?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2
9
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
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道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之始 保护鱼类(渔)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鼓励养蚕(纺)
保 民
王道 繁兴六畜(牧)
之成 生产粮食(农)
兴办教育
教民
2020/12/2
10
第二则
2020/12/2
11
齐人有一妻 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 必餍酒肉而后 反。其妻问所 与饮食者,则 尽富贵也。
12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 尝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 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 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 消独,后一个“之”是动词。
所之,所去的地方。
之道也。
蚤:通“早” 施(yí):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之: 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 遂成《孟子》。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2020/12/2
5
孟子特点
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
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
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
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
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
施展他的辩才的。
“寓言和比喻”
2020/12/2
6
第一则(略)
2020/12/2
7
五十步笑百步
2020/12/2
15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由:介词,从 之:音节助词 则:那么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妻妾不羞也, 所以……者:用来……的方法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几稀,不 多,一丁点
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 取升官发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 而相对泣于中庭的人,是很少见的!
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 质上没什么区别,只使形式上不同而已,好 不了多少。
罪兵之喻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 度: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2020/12/2
8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
城里没一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东门外
的墓地里,走向祭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
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
大20概20/12是/2 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14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 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 相泣于中庭,而良人 未之知也,施施从外
来,骄其妻妾。
仰望:依靠、指望。今指敬
仰而有所期望 讪(shàn):讥讽 相泣:相 向涕泣,面对面哭 于中
庭:在庭院中,介词结构后
置 未之知:宾语前置 施 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 骄:轻视。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 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 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 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 傲视他的妻和妾。
处室:住在一起。 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 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 人。 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

齐国有一个人和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
(她们的)丈夫出去,一定会吃饱了酒肉才回 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 (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2020/12/2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4
孟子之时代
就地域言,孟子之所处之环境,与孔子大致相同。 但就时代言,则自孔子至孟子百余年间,一般时势及 人之思想已大有变动。就人之思想方面言之,在孔子 时,除孔子及其所遇之三五消极的“隐者”之流外, 尚无其他有势力的学派,与孔子对抗。即在墨子时, 亦只有儒、墨二派,互相攻击辩论。及至孟子时,则 思想派别,已极复杂。《庄子·天下篇》所谓“百家 之学”是也。孟子所谓“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 横议”,即其时代之情形也。 ……孟子谓其时,“天 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
2020/12/2
16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 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 者,尽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
一般,令人生疑。
2020/12/2
17
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 疑的关键?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 肉才回家;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都 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有声望的 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他去些什么地方。之所之,遍国 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 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又顾而之 他:此其为餍足
2020/12/2
1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 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 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 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