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管理与治理
治理黄河的方案
![治理黄河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950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7.png)
第1篇
治理黄河的方案
一、背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泥沙淤积、水资源污染、生态退化等。为保护和治理黄河,确保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以下治理方案。
二、目标
1.恢复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2.减少泥沙淤积,保障黄河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流域内城乡供水安全。
4.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
(一)水资源保护
1.加强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2.强化流域内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率。
3.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治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六、监测与评估
1.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监测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控。
2.评估机制: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策略。
3.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治理工作的透明度。
七、结语
本方案立足长远,综合考虑黄河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旨在通过系统治理,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细化实施计划,确保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共同为黄河的治理与保护贡献力量。
2.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水质状况,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3.污水处理: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规定标准。
(二)生态系统修复
1.生态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
黄河治理实施方案
![黄河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36b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7.png)
黄河治理实施方案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泥沙淤积、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
为了有效治理黄河,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黄河治理的实施方案需要从源头上进行保护。
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省,这里的生态环境对整个黄河流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保护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这一地区的干扰,是治理黄河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也是治理的重点。
黄河水量充沛,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一直是一个难题。
因此,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黄河水资源,确保各地区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水资源。
另外,黄河的泥沙淤积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泥沙淤积不仅影响了黄河的航运能力,还容易导致洪水灾害。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梯级利用黄河水能、加强泥沙治理等,来减少泥沙淤积,保障黄河的通航能力和洪水安全。
此外,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治理的重中之重。
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植树造林、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来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濒危物种,促进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黄河治理实施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源头保护、水资源管理、泥沙淤积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才能有效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治理方案,为黄河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治理黄河的三个措施
![治理黄河的三个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74e0f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e.png)
治理黄河的三个措施
近年来,黄河治理问题一直是全国关注的存在,要实现黄河治理的目标,必须采取有效的
措施。
下面是一些有助于黄河治理的有效措施。
首先,改善补给水质。
为了改善黄河水质,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黄河流域内水
环境监测系统,实施黄河下游改造工程,建设生态湿地等。
其次,改善河道治理。
为了保障黄河舒适地游憩,我们可以建设黄河流域内的湿地,以及
改善河流自然状态,让黄河可以自然流动,以减少污染。
最后,强化防洪和应急预案。
黄河受到洪水的影响比较大,为了建立黄河流域内的防洪体系,我们应该改善和改进河道堤坝和消能湖,并加强及时的警报系统,以确保安全。
以上就是针对黄河治理的三个措施。
黄河治理工作是复杂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来努力。
我们有责任捍卫黄河,将它变成一条洁净的大河,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的经济需求,而且也
能使它生态健康,留给子孙后代一片美丽的景观。
2024(完整版)黄河的治理
![2024(完整版)黄河的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9a40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9.png)
(完整版)黄河的治理目录•黄河基本情况介绍•黄河治理历程与成就回顾•上游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中游地区河道整治与水沙调控技术应用•下游地区防洪减灾与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跨区域协调机制构建与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黄河基本情况介绍01黄河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流经多个省份和自治区。
黄河流域范围广泛,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重要地理单元。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地理位置及流域范围黄河水资源总量相对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黄河水质状况总体较差,受到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
黄河水资源现状及特点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断流频发水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黄河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01020304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导致河道淤积和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断流现象时有发生。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黄河水质不断恶化。
黄河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黄河治理历程与成就回顾02古代黄河治理思想与实践古代黄河治理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因势利导,重视堤防建设和水患预防。
古代黄河治理实践历代政府均重视黄河治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堤防修筑、河道疏浚等工作,如汉武帝时期的瓠子堵口、明代的潘季驯治河等。
近现代黄河治理策略及效果评估近现代黄河治理策略从单纯的工程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注重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效果评估近现代黄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减少了洪水灾害的发生、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生态环境等。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加剧等。
当代黄河保护与发展战略部署黄河保护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黄河生态安全屏障。
黄河发展战略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推进沿黄城市群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5b6b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f.png)
黄河治理方案第1篇黄河治理方案一、前言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问题。
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制定本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1. 恢复和保持黄河流域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减少泥沙输入,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4.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1. 水资源保护(1)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2)加大节水力度,提高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流域内各地水资源需求。
(4)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2. 生态环境修复(1)加强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2)实施中游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泥沙输入。
(3)加强下游湿地保护和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
(4)开展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促进生态连通。
3. 河道整治(1)加强河道疏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2)实施河道生态护岸,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3)加强河道岸线管理,规范岸线开发利用。
4. 防洪减灾(1)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能力。
(2)建立健全防洪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3)加强防洪设施维护管理,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5. 法制与政策保障(1)建立健全黄河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保障。
(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行为。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黄河治理。
四、实施与监督1. 成立黄河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治理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3.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4. 定期向社会公布治理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黄河目前的治理措施
![黄河目前的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01c34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0.png)
黄河目前的治理措施1. 背景介绍黄河,又称中国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流经九个省区,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粮食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黄河在历史上频繁发生洪水和泥沙淤积,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2. 防洪措施为了应对黄河频繁的洪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措施。
2.1 堤防加固黄河河道两岸建设了一系列的堤防系统,以抵御洪水侵蚀。
这些堤防不仅进行了加固和修复,还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控。
通过监测,一旦发生堤防破损的情况,可以及时进行修复,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水库调节黄河上游建设了一系列的水库,如青藏高原上的同源、数字、松潘等水库。
这些水库可以调节黄河的水量,减轻下游的洪水压力。
同时,水库还可以对黄河的泥沙进行拦截,减少下游的淤积。
2.3 河道疏浚为了防止黄河河道的泥沙淤积,中国政府进行了河道疏浚工程。
通过回填和挖掘,清理了河道中的泥沙,增加了黄河的水量输送能力,减轻了洪水的发生概率。
3. 水资源管理黄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因此,合理管理和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1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
这些制度包括水资源使用权的划分、水资源利用的许可和审批,以及对水资源的定量监控和管理等。
3.2 水资源节约措施为了减少对黄河水资源的消耗,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节约措施。
例如,推广水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节约用水,以及加强公众对于水资源节约的宣传教育等。
4. 生态保护措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黄河的稳定和治理至关重要,因此,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
4.1 生态环境修复通过植被恢复和治理黄河岸线等措施,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204e5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8.png)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黄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水频发、水资源紧缺等。
因此,黄河治理成为了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流域土地的覆盖度不高,加之人类活动的不当,造成了大量土地的裸露,使得黄河流域土壤容易被侵蚀,河水中的沙土含量增加,导致黄河的泥沙淤积,并加剧了洪水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黄河流域的土地治理力度,推动农民种植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河岸的固沙措施,以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其次,黄河的洪水问题也频繁发生。
由于黄河流域的地势平坦,水流泄洪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暴雨或积雪融化等因素,就会出现洪水。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修建堤坝、加强水闸的建设等,以增加黄河的泄洪能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洪水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通知居民做好防洪准备。
此外,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也十分突出。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支持灌溉和农业生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加快,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推动节水型农业的发展,提高灌溉效率,并鼓励农民转向更加适应当地水资源情况的作物种植。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通过建立跨流域的水资源调配机制,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另外,黄河流域还面临着水质污染的问题。
由于农业和工业活动的过度使用化肥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黄河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超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推动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绿色化改造,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并鼓励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以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综上所述,黄河存在着水土流失、洪水频发、水资源紧缺和水质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政府需要加大对黄河流域的治理力度,进行土地治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推动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和加强水污染的治理,以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认识及看法
![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认识及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5b1b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c.png)
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认识及看法1. 介绍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国家重要生态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和农业灌溉水源,对于保护黄河、治理黄河水污染、实现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认识黄河的重要性、现阶段黄河保护治理的挑战、黄河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个人的看法进行探讨。
2. 认识黄河的重要性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五大文明起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承载着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灌溉任务。
保护黄河,不仅是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更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3. 现阶段黄河保护治理的挑战尽管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拥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黄河流域土地沙漠化、河道泥沙淤积、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河水质量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外部环境因素也给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诸多挑战。
4. 黄河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黄河保护治理。
主要包括实施生态修复、推进河道整治、加强河流湿地保护、治理水体污染、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还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
5. 个人的看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不仅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要保护好黄河,就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污染物,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黄河保护治理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希望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为维护黄河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
![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d9a6f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1.png)
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的流域涵盖了中国的九个省份,既是国家粮食、能源和工业基地,也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地。
不过,多年来,黄河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恶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给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黄河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黄河存在的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其易于侵蚀的性质使水土流失成为河流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
据估计,黄河中上游每年的泥沙仅占其总负荷的1/3,而下游所受到的泥沙冲刷却超过80%。
这既导致了下游地区长期以来的淤积和洪涝灾害,又加剧了土壤贫化、生态恶化和生产力下降等问题。
2. 水质恶化由于流经的地区居民生活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使得黄河的水质日益恶化。
运用2003-2012年全国水资源状况监测数据表明,黄河中下游近30年平均水质变化逐渐趋劣,中下游多为Ⅳ-V类,其中Ⅴ类及以下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含量超标率呈现上升趋势。
3. 水资源过度开发黄河流域地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开展水利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据统计,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给量已经达到极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全流域的蓄水能力比仅为19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也仅为1010立方米。
二、黄河治理措施1. 加强生态恢复要解决黄河生态问题,生态恢复是必须的。
需要不断推动生态水文研究、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加强草地治理,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降低泥沙和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还要加强保护,把黄河流域建立成为中国草原的生态屏障。
2. 优化水资源配置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应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八年级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治理黄河
![八年级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治理黄河](https://img.taocdn.com/s3/m/297bb5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a.png)
八年级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治理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流经了中国的九个省份。
黄河的治理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黄河的知识点,以及黄河治理的措施。
黄河的知识点黄河流经中国的九个省份,总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河流上游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储备和水力发电能力。
黄河沿岸的土地肥沃,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
但黄河也因自然灾害而闻名,其流域常年洪水泛滥,土地侵蚀严重,水资源相对不足。
黄河的治理措施自古以来,黄河洪水灾害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困难。
为了保护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政府实施了许多黄河治理措施。
1.黄河水利枢纽建设建设水利枢纽是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国政府在黄河上游建立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包括三峡水库、太行山二级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
这些水利枢纽有助于调节黄河的水位,防范洪水灾害。
2.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为了减少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黄河上游的一些区域建立了土地林草的保护区,规定不得砍伐树木,不得进行过度放牧等。
3.黄河岸线防护为了减少黄河的土地侵蚀和岸线崩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如修建堤坝、加固岸线、安装防浪闸门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黄河的洪水泛滥,保护当地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总结黄河治理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治理黄河的措施包括水利枢纽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黄河岸线防护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当地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有助于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概况和治理
![黄河概况和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6ef6e2f705cc17552709d9.png)
黄河的概况和治理一.黄河的概况1.概况: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干流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2.黄河流经的省份: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城市: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三门峡,洛阳,郑州,济南等。
3.黄河出现的一些问题:(1)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2)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4.黄河问题所带来的危害:(1)2001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
(2)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3) 2003,黄河包头段遭遇空前严重的以挥发酚为代表的污染,挥发酚、氨氮等超标几倍到几十倍,由于包头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120多万市民只能硬着头皮饮"苦水"。
记者在包头市环保局上报国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这次黄河挥发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乌梁素海总排干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来自宁夏和包头。
(4)由于黄河环保设施投入大,运转成本高,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
![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65f9e0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a.png)
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一、加强流域管理1. 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合力。
2. 制定流域综合规划,科学合理安排水资源利用,保障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分区、分配和调度,合理保护和利用河流水资源。
4. 加强对黄河流域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规划农业、工业和城镇发展,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二、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1. 加大黄河河道治理力度,清淤疏浚,保持河道通畅,防止河床淤积和河道变浅,提高河流输沙能力。
2. 加强堤防建设和维护,修筑坚固的防洪堤防,防止洪水泛滥,保护沿岸农田和城市安全。
3. 落实河岸带管理制度,加强河岸生态修复,保护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减少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
三、推进生态环境保护1. 加强黄河源头的生态保护,严禁乱砍滥伐,保护植被覆盖,防止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2. 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3. 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加强水污染治理,保持黄河水质清洁。
四、加强水资源调度和利用1. 建设黄河流域水资源调度中心,实施水资源调度,合理供水,满足流域内各地的用水需求。
2.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合理利用水资源。
3.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水库、引黄灌区等,提高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效率。
五、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1.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黄河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变化规律,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的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文、水质和水生态状况,及时掌握黄河流域的变化情况。
六、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1. 加强黄河流域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黄河的污染和破坏。
2. 加强公众对黄河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黄河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黄河的良好氛围。
治理黄河需要综合施策,从流域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调度和利用、科学研究与监测以及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黄河治理工作,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河道整治实施方案
![黄河河道整治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47f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e.png)
黄河河道整治实施方案
黄河是我国母亲河之一,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命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河道出现了诸多问题,急需进行整治和改善。
为了有效实施黄河河道整治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河道治理。
1. 对黄河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清理河道淤泥和垃圾,保持河道畅通。
2. 加强对河道岸线的加固和修复工作,防止河岸塌陷和决口发生。
二、改善水质环境。
1.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2.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
三、保护生态环境。
1. 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湿地和植被。
2. 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
四、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1. 完善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加强对堤防的加固和修复工作。
2. 提高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确保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推动河流整治长效机制。
1. 建立健全黄河河道整治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能够持续稳定。
2.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河道再次出现问题。
在实施黄河河道整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确保整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黄河河道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保护好黄河这条母亲河,让她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
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
![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c185d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9.png)
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因其水沙大、泥沙多,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治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防洪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方面,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减少农业用地,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降低土地的退化速度,改善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
另一方面,推行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河道防护林、坡耕地梯田和河道整治等,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河岸的稳定。
此外,加强黄河流域水源保护,严禁乱采滥挖、违法取水等行为,保护黄河的水质和水量。
其次,加强黄河防洪工程建设。
由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点,防洪工程是治理黄河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设黄河防洪工程,包括修建堤坝、减少沙堆和改造河道等。
通过这些工程,政府提高了黄河的防洪能力,减轻了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黄河防洪体系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其稳定运行和有效防洪。
再次,优化黄河水资源管理。
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水资源管理是治理黄河的必要措施之一。
政府加强了对黄河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包括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推行水权分配制度和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等。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有效管理了黄河的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保障了流域各地的水供应。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政府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促进了公众的参与和共同行动。
政府还加强了黄河流域的环保组织建设,组织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推动了流域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为了治理黄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加强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等。
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
![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f5bac7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0.png)
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
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主要包括:
上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此外,修建大型水库以治理荒漠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
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
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力气推进治理。
下游:巩固堤防险工、整治河道与河口,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配合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可大大提高下游防洪标准,下游凌汛威胁亦可基本解除。
加强黄河三角洲的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黄河上中下游的治理目标是综合性的,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洪能力、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黄河生态治理实施方案
![黄河生态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1c4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1.png)
黄河生态治理实施方案
黄河是我国母亲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河流。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
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治理亟待实施。
为此,制定黄河生态治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
等措施,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黄河水域的生态平衡。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黄河水质治理。
黄河水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需
要加大投入,加强治理,净化黄河水质,确保黄河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为人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黄河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黄河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黄河岸线的生态修复。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岸线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加强黄河岸线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黄河岸线的自然生态,保护黄河岸线的生态平衡。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网络,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黄河生态治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保障
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全力推进黄河生态治理工作,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治理黄河的方案
![治理黄河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4b1f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f.png)
治理黄河的方案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频繁发生洪水灾害,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多项治理黄河的方案,旨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规范河道,并有效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首先,治理黄河的方案应该从源头上进行。
由于黄河流域的植被严重退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加强对河流源头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是治理黄河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森林的保护和恢复力度,加强土地的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为河水的净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治理黄河的方案还应注重改善河道结构。
由于黄河泥沙量巨大,导致河道淤积严重。
因此,治理黄河需要对河道进行疏浚和淤泥的处理。
疏浚河道可以增加河道的水流容量,减少洪水的发生概率;而对淤泥的处理可以减少下游的泥沙负荷,保护下游地区不受泥沙淤积的影响。
此外,结合河道治理,还应加强对堤坝的检查和加固,避免发生决堤事故。
另外,治理黄河的方案还应注重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治理黄河的方案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在满足上下游地区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调配水资源,减轻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压力。
此外,还应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最后,治理黄河的方案还应注重社会参与和创新技术的引入。
治理黄河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而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调研和方案设计,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还应引入创新技术来提高治理黄河的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监测黄河的水位和流量,及时预警洪水灾害,提前采取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综上所述,治理黄河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家和公众共同努力。
黄河治理保护措施
![黄河治理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d9438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8.png)
黄河治理保护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责任。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黄河的治理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和阐述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以保护这一国家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一、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黄河治理的基础和核心措施。
它包括流域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等方面。
在流域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加强跨区域的合作,确保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和监管,严禁非法取水行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土保持方面,我们需要大力推进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河床淤积,提高水域的通行能力和水质。
二、坚守生态红线黄河奔腾而过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坚守生态红线。
这意味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解决好人类居住和发展的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划定生态红线,严格限制建设和发展的规模和范围,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要加强监管和执法,打击非法开采和污染行为,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生态安全。
三、加强黄河堤防建设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的堤防工程对治理和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黄河堤防工程的建设需要符合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强化高水位、超警戒线和超历史洪水等极端情况下的防护措施。
同时,要加强堤体巡查和堤防工程的维护,确保堤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应加强堤外防洪区域的规划和建设,引导非农业活动转移,减少人口和财产遭受洪水的风险。
四、推进河道疏浚黄河水流湍急,河道淤积严重。
为了提高黄河水体的通行能力,保护黄河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河道的疏浚工作。
这包括人工疏浚、机械疏浚和生态疏浚等方法。
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技术,加大对黄河河道的清理和疏浚力度,确保黄河水流的流畅,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农业大学关于黄河治理与管理的社会实践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级:2011级班级:一班姓名:周涛学号:20116285摘要:2012年山东黄河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关键之年,党的十八大将隆重召开,做好治黄工作意义重大。
会议强调,2012年,山东黄河各级要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以落实中央水利决策部署和2012年全河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科学务实、稳中求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推动治黄工作再上新台阶。
前言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她用甘甜的母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同时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源与财富。
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华夏的繁衍、继承、繁荣与昌盛。
因而,如何更好地利用黄河,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同时使社会更快地发展,则成为我们新世纪的重要任务。
我家就在黄河岸边,从小我就对黄河有着很深的感情,黄河在我的成长之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印象中,在我很小的时候,黄河曾有过一次断流。
河道里到处是一些水坑,当时我们这些顽童就在这些水坑里游泳玩耍。
后来,国家加大了母亲河的整治力度,黄河再也没有断过流。
河坝也被加固,还修筑了黄河大桥而一些小型的浮桥。
黄河也开始发挥了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正确处理治黄、经济之间的关系,把经济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基层单位积极主动地开展多种投资少、效益好、发展快的小型经济项目,立足新时期经济发展大潮,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打造长效项目。
“苔花如米赛牡丹”,基层单位经济项目亮点纷呈,生机勃勃,对工程建设、引黄供水、河道利用等经济主业形成了有益补充,调动了基层单位职工的积极性,逐步成为全局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的治理与管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实践目的:对黄河的防汛、调水调沙、堤坝防护等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加深对黄河各种形势的认识,提高保护黄河、爱护黄河意识,同时增强自己社会实践的能力。
实践时间:2012.02.23-2012.02.24实践地点:东阿县牛角店镇周门前村河务段实践内容: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
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而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
黄河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1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00000倍。
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
黄河泥沙处理是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只有综合规划、统筹考虑,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同时,建立水沙调控体系并优化调度,合理处理利用水沙,才能充分发挥“拦、排、调、放、挖”综合治理体系的主体效应。
黄河泥沙基本特点:水少沙多,含沙量高;水沙异源,分布不均;水沙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
泥沙变化趋势:水量稳定减少,水资源日趋紧张;沙量减少并不稳定,出现两极分化趋势黄河泥沙处理方略:“蓄水拦沙”对策;上拦下排”的泥沙处理对策;“拦、排、放”相结合的泥沙处理对策;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与“调水调沙”对策;“拦、排、调、放、挖”泥沙综合处理对策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用水管理粗放,部分地区浪费水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和有效监督的机制尚未建立;黄河下游断流情况严重水资源管理情况:加强水资源规划,提出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初步实施了黄河取水许可制;制定水量调度方案和办法,加强黄河水量实时调度;流域内各省区加强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水资源管理工作2002年至200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连续三年成功地进行了调水调沙试验,在此基础上,2005年正式转入生产运行。
经过前7次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高程平均下降1米,最小行洪能力已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720立方米每秒。
2007年汛后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继续按照洪水资源化和水沙联合调控思想,在按计划满足下游工农业用水前提下,通过精细调度,为2008年汛前实施调水调沙储备了足够水量。
200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第八次调水调沙。
黄河的调水调沙工作,不仅达到了进一步扩大下游河道行洪排沙能力,成功塑造人工异重流增大小浪底水库排沙比,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的预期目的,而且加深了对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
实践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黄河下游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1.堤身质量不均匀,隐患较多下游堤防大多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多次加修而成的,在早期加高培厚堤防时,由于受当时技术、设备和社会环境等条件限制,筑堤质量不一,堤身裂缝多。
2000年在开封不足40km堤段的探测结果中就有148处隐患,堤身的薄弱环节多、威胁大。
2.历史决口的老口门多,基础薄弱黄河下游堤基复杂,多种堤基并存,仅河南黄河大堤就存在历史老口门96处,由于在封堵老口门时大量的秸料、木桩、麻料、砖石料等埋于堤身下,形成强透水层。
口门背河留有潭坑和洼地,洪水期高水位时,易形成过水通道,威胁堤防安全。
3.黄河下游现有险工标准低,影响防洪安全黄河下游险工还存在坦石坡度陡、根石深度浅,部分坝型不合理,稳定性差,工程老化等问题。
1981年山东历城王家梨行险工三段浆砌石护岸和#10坝在500m3/s流量时出现整体滑坡。
黄河下游堤防在中常洪水下仍有冲决和溃决的可能,堤防加固是十分迫切的。
堤坝主要加固措施有:①防止堤防漫决类。
由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高,相同洪水流量不同水平年的水位不同,堤防的设防高度也不同。
加大断面尺寸,增加堤防高度也是黄河下游堤防加固防止漫决的措施之一。
②防止堤防溃决类。
因堤防质量差,险点隐患处理、加固堤身和堤基是主要措施,如放淤固堤、截渗墙等。
③防止堤防冲决类。
黄河下游在防止冲决方面,除完善控导工程,防止“横河、斜河”发生外,在经常靠水的堤段,通常修筑护岸、垛、丁坝等堤岸工程(险工),以防止水流对堤身的顶冲和风浪淘刷,依附于堤防的险工,如果坦石或根石坡度过陡、土石接合部反滤不好、根石块小易于走失、根石附近河床发生强烈的局部冲刷等均可导致坝岸失稳而坍塌。
采取的防护措施是根石加固或险工加高改建,非险工段种植防浪林。
黄河防汛:近年来,由于黄河流量较小,相应防洪工程出险机率偏少,抢险专业队伍,亦工亦农以及群防队伍对防汛抢险的实战经验不足,缺乏抢险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演练,缺乏对防汛抢险预案实施操作的演练,甚至预案发到手,一部分人连看也不看,根本不知道什么内容,怎么能操作指挥呢?另外平时对技术人员的生活照顾不够等等,这都影响防汛抢险工作的开展。
因而,抓好防汛“五落实”工作是搞好防汛工作的关键,是保证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长期以来防汛工作中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只有把防汛工作做的充分、具体、真实细致、到位,才能防患于未然。
防汛五落实:一、思想落实:思想落实是关系到防汛工作成败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常备不懈的防洪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二、组织落实:切实做好防汛组织工作,针对人员变动大的情况,加强对基层防汛组织工作的领导。
三、料物落实: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国家、社会、群众进行筹集,继续实行备而不集,用后付款的办法。
四、工程落实五、技术落实:为了提高县乡党政领导的抗洪指挥、调度的水平,强化专业抢险队伍的技术能力,必须做好培训工作。
总之,开展探讨防汛工作中“五落实”的创新工作,是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在新形势下,适应科技治黄、安全度汛的有力保障。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
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实践感悟:随着社会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护黄河行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应根据实际需求,在今后一个工作时期内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服务于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坚持群众性生态公益事业发展方向。
我们青少年应从自身做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保护黄河的行动中。
从我做起,积极践行;植绿护绿,珍爱生灵;治理水土,优化环境;抵制污染,倡树文明;奉献青春,不辱任命!风雨沧桑,母亲河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华夏文明;岁月流觞母亲河仍将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人类与自然相辅和谐,才会有万物睦邻繁荣昌盛。
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