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中国隐士之陶渊明(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中国隐士——陶渊明(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一、思想来源: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二、经典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三、学以致用如何使用“经典材料”?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头脑变得圆通一点。
(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陶渊明隐居生活
陶渊明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他的隐居生活成为后人传颂的典范。
陶渊明在隐居期间,以清贫、淡泊、自然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陶渊明在隐居生活中,注重精神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他喜欢在山水之间游荡,
与自然为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笔下的山水田园,寄托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
此外,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也体现在他的清贫和淡泊之中。
他不追求世俗的名利
和物质财富,而是以清贫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他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个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简朴,没有私有制和奢华的物质生活,与外界的纷扰隔绝,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这种清贫和淡泊的生活态度,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不仅仅是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更是一种对内心
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他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也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他的诗文,表达了对清贫、淡泊、自然的向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喧嚣的都市中,我们也可以
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感受自然的美好。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清贫和淡泊,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给我们指引了一条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之道。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感情真挚,洒脱恬淡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感情真挚,洒脱恬淡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死后私谥靖节,又称靖节先生,东晋杰出文学家,浔阳柴桑人。
陶渊明出身破落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博览群书,胸怀大志,性爱自由,不屈己从俗。
二十九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因不耐官场污浊,所任每赴旋辞。
其诗其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
南山,指庐山。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出自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
赋,创作。
春光明媚,秋高气爽,心情舒畅,有感而发,登高赋诗,此乃自古文人的一大雅趣。
此写归隐田园的悠闲情趣。
采菊东篱之下,已然充满了浓厚的悠闲生活情趣;而以“悠然”一词写无意间抬头见山之景,则让不期而至的悠闲感跃然纸上,让人顿然生出无限的艳羡之情。
二、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出自晋·陶渊明《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这一辈子终归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便是要有衣穿、要有饭吃。
三、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出自晋·陶渊明《止酒》。
止酒,戒酒。
诗人对酒的爱好,把饮酒当作了人生一大快事。
虽然饮酒有种种副作用,但是若以饮酒作为人生的一种情趣,也未尝不是一种潇洒的活法。
四、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出自晋·陶渊明《九日闲居》。
喝酒能够使人消除一切烦恼,菊花可以防止衰老。
五、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出自晋代陶渊明诗《有会而作》。
能够吃上粗茶淡饭我就羡慕不已了,哪里还敢奢望美味佳肴呢?这诗句表现了作者虽然贫困,但决不向权贵低头的精神。
六、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出自晋代陶渊明《移居》。
春秋两个季,多的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这样的好日子就登上高山,吟诗作赋。
七、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出自陶渊明《闲情赋》。
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席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席,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八、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成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
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
那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他的影响又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对于陶渊明的评价,用几句话都不能完全说清陶渊明到底有多优秀,总的来说,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为杰出的诗人。
在世人眼中,陶渊明还是一个悠闲飘逸、不热衷于名利的诗人,就好似一个不在世俗之中的隐士,他的诸多诗作都表达了他归自然生活的喜爱与对官场之类的厌恶。
陶渊明虽然自二十岁时为求生计踏入官场,但是功名利禄并没有使得陶渊明随波逐流,与官场上那些为了利益算计他人的那类人一样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本心。
陶渊明自幼就是喜好宁静悠闲的人,也因此十几年的官场生涯并没有让他被利益蒙蔽双眼,反而使他更为厌恶充满利益的官场生活,使他最终决定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可见陶渊明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宁愿回归田园过清寒的生活,也不不愿在官场中沉浮。
陶渊明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那些他所写的诗歌,他所写的那些诗作中不管是饮酒诗,还是咏怀诗,亦或是田园诗,都是极佳的诗文作品,被世人纷纷传颂与赞扬。
即使是现今,仍然有人将陶渊明的诗作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虽然在现今社会中,没有人能够做到如陶渊明那般远离尘世与利益,放弃所有归隐山林以逃避利益竞争,但是却可以学习陶渊明身上那种安贫乐道、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他的诗文。
陶渊明的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以及不愿与那些热衷于利益的尘世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都对后人起到了一定的模范和教育作用,但是陶渊明那般辞官隐退的避世态度也给后世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陶渊明所引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即使诸多著名的伟大诗人也曾受到他的影响。
唐代著名世人李白不愿巴结奉承权贵的自尊不屈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朝诗人高适也曾想要学习陶渊明辞官归隐山林的做法,远离世俗利益。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欢迎大家参考!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朱熹曾经说过:“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居要职。
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实际上,陶渊明及其行为的意义在于,在他那里,隐居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虽然后世人都把陶渊明看作隐士,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他自己却没有把自己当作隐士,他只是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已。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魏晋人苦于政治的动荡与黑暗,却不得而发,转而向外发现了自然,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不为浮华荣辱所束缚,不为尘世俗务所羁绊,追求形、神的放旷与自然。
自然与自由相关,陶渊明及魏晋人士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象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
前期,陶渊明受儒家“大济苍生”思想的影响,胸怀“猛志逸四海”的大志积极投身于尘嚣,追求着功业,以求获得成功后的自由;陶渊明所处的是一个“杀夺而滥赏”的社会,“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表象紧张与颓废”。
因此,怀抱着一颗济世救民之心而兴冲冲入世的陶渊明在实践其人生抱负与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就不免要四处碰壁,矛盾和烦恼亦接踵而来。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让壮志凌云的陶渊明感到心力不殆,无可适从。
一心想施展抱负济世救民的陶渊明试图调和这一矛盾,期许着能有自己一酬壮志的一席之地,开始了他漫漫而痛苦的人生探索。
入世为官,期盼有为的他却苦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而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无法实践自己的.人生抱负。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有关的诗句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有关的诗句陶渊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隐士,他是少数民族裔汉族的律诗大师和田园诗人,对中国文学和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情调,语言简练、形象鲜明,为后世所赞颂。
下面将介绍陶渊明的简介和一些著名的古诗。
一、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后改字伯驹,号陶潜,又号五柳先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大文豪和隐逸者,出生在今天的江西乐安。
他早年聪颖过人,被誉为“奇才”。
陶渊明担任过多个官职,但是对于那些官场的虚伪和腐败感到失望和无奈,咨询名师左思后决定甘心隐居山林中,独享自由自在的人生。
他回到故乡后开始耕田插秧,种田度日过着田园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和自由的空气,深刻的体悟出这片土地的气息和万物的生灭。
他的田园生活激发了他的诗歌才华,用他独特的笔触和思想,诗意深邃,情感真挚,为许多文人所推崇。
陶渊明去世后,由于他的诗歌的影响,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很高,被称为田园诗人的领袖。
二、古诗有关的诗句1、“登高”-“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名篇之一,写到了登高所见风景的辽阔和壮观,同时描述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不可逆转,道出了人生的无常。
2、“桃花源记”-“群鸟自来飞,独树尽空枝。
”这首诗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生困顿不如意时,寻找独立和安宁的强烈愿望。
树影斑斑,独树孤秀,落寞凄凉的景象映射着作者的内心世界。
3、“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之作,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清新和恬静。
作者选用采菊为题,深刻的表达了人生的淡然和无欲,寓意“知足常乐”。
4、“拟行剑南”-“红树枝头春意新,恶却轻人相去远。
”这首诗写到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他对于人性美好的渴望和寄托。
红树枝头春意新,预示着新春的喜悦和生机。
5、“临江仙”-“欲把西湖比西子,深知西子比不得。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爱情诗,在陶渊明的作品中较为著名,描述了作者对于爱情和美好女性的感悟。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陶渊明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大伪斯兴。
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
”陶渊明自身的行为则纯粹出于天真的本性,从无丝毫的伪装或虚饰。
陶渊明彻底看穿了官场的黑暗本质,便决然归隐,决不做暂栖山林而心在魏阙的假隐士。
朱熹说得好:“晋宋间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
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渊明却真个能不要,此其所以高于晋宋人也。
”(《朱子语类》)陶渊明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与当时的风气背道而驰。
晋代士人多有放诞、纵欲等病态行为。
西晋之初,阮籍、嵇康等名士蔑视礼教的放诞行为是为了抒发内心的苦闷,也是对于黑暗现实的反抗,但后来的士人袭其外表而失其精神,遂流于放荡纵恣,装疯卖傻。
葛洪在《抱朴子》里揭露他们的丑态是:“或亵衣以接人,或裸袒而箕踞。
......宾则入门而呼奴,主则望客而放狗。
”陶渊明生性真率,不修边幅,他有些行为也好像异于常人,比如当着旁人的面取下头上的葛巾来漉酒,漉完后又戴到头上去。
又如与客人共饮而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如果陶渊明身为贵族中人,这些举止多半会被刘义庆视作风流轶事写进《世说新语》。
陶渊明的行为与上述狂士貌同而实异:那些狂士的放诞行为,多属装腔作势,颇像现代人吸引目光的“行为秀”;而陶渊明却一任情性,绝无伪饰。
苏东坡说得好:“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
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
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书李简夫诗集后》)辞官归隐是陶渊明个人的人生选择,清高、耿介及真诚、纯朴,是陶渊明个人的人格特征,这些都与当时的世风南辕北辙,为什么会得到后人众口一致的.高度赞颂呢?换句话说,陶渊明特立独行的个人行为,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众所周知,只要不是无政府的社会,便需要有人做官,一个人选择做官为职业,当然是正当的权利。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浮丘居士,晋代末期至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家族
世代居住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因为世事变幻曾经数次迁居,故笔名浮丘居士。
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豁达自由、境界高远、思想深邃而著称。
其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广为传颂。
他的思想主张主张“隐逸自乐”,认为人心应当与自然相契合,
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他自幼好读书,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和道家思想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和领悟。
他的思想独具特色,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和生命价值,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社会,这个社会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宁静、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和优美的人文环境。
它深刻阐述了人性的向往和自由,反映出崇尚自然、蔑视人的僵化、功利、权力的农民知识分子的美好愿望,以及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的多数诗与生活息息相关,描写了他的生活、自然风光、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对于农村生活和田园诗歌的发展贡献巨大。
其中《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对于隐居乡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现实的尽可能不沾染,特别是对于人性的探究和认识,深化了人们对于自然和世界的
理解和体悟。
另外,他的诗歌还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他对于时局的关注和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和援助。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奇才,他的作品在当代仍然广受读者的赞誉,他的诗文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影响至今不减。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元勋,***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参***、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魏晋文学之陶渊明
魏晋文学之陶渊明一、生平1、简介:陶渊明(352或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领等职。
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领,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代表作品:《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二、三进三退1、一进一退: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大元帅,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落寞得跟平头百姓差不多了。
怀揣治国梦的他在地方做芝麻官。
《陶潜传》有记载:“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也就是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2、二退二进:读书人心中的英雄,中兴的希望——桓玄当了大将军,点燃了陶渊明的追梦赤子心,希望在桓玄手下能有一番大作为,然而没干多久,他发现官场一如既往的黑。
更可怕的是,他发现桓玄表面上为国为民,实际上是想自己当皇帝,丝毫没有在中兴大业上下过什么功夫。
3、三进三退:刘裕再一次给了陶渊明希望,但后来刘裕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他废除东晋小皇帝,自己登上皇位,建立了新朝代——刘宋。
于是陶渊明就隐居了。
三、隐居生活1、种地:一窍不通。
有诗《归园田居》其三,为证。
《归园田居》是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
《归园田居》其三,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生活的体验,风格清谈而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治不阿的高尚节操;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
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词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词有哪些陶渊明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文化名人、政治家和散文家,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深受后世文人学习和崇拜。
本文将对陶渊明的简介和他所创作的古诗词进行介绍。
一、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仙侣籍东海望族,乃「身世狂逸,品行高标,文思不群,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巨星」。
陶渊明自幼机智聪慧,善于诗词文赋,年少成名。
他少年时曾经隐居山林,写下了许多关于自然的诗词,因此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
在他的生活中,他历经了许多挫折和艰苦,但始终保持着他那优美的性格和奇特的性情。
他在政治事业上失败,却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人之一。
二、陶渊明的古诗词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篇以“隐者”为主题的散文,叙述了一个平淡、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
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磨难,这篇文章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让人们感到一种祥和和内心的宁静。
它是中国的文学经典,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
2.《归去来兮》《归去来兮》是陶渊明的一首诗,它反映了陶渊明内心的挣扎和人生的追求。
诗中描绘了他寻求心灵自由的过程,表达了他永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3.《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借酒消愁中召唤友人一起畅饮的画面。
这首诗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他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
4.《庐山谣》《庐山谣》是陶渊明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庐山脚下游历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主题深切,文辞华丽,表现了陶渊明的儒雅风韵和高超诗艺。
5.《登高》《登高》是陶渊明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表现了作者面对山峰的雄浑、云卷云舒时的感慨。
它是一件极富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洋溢着陶渊明那种豁达、深邃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陶渊明的简介及代表作
陶渊明的简介及代表作陶渊明(365年-427年),又名陶淵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隐士,被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其作品普遍充满着田园气息和人间烟火。
陶渊明生于东晋同光元年(365年)农历二月初二,他的祖先是出自南朝梁王室的“大心陶家”。
陶渊明自幼聪慧,好学诗书,因此备受父亲的关注,预备作为官僚子弟。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广泛的格律诗和散文。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饮酒·咏怀》、《饮酒·长水》、《五柳先生传》和《九华山中作》等。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田园诗之一。
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抱怀故园、田园生活之美的思想情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桃花源记》则是陶渊明的著名散文之一,是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的杰作之一,反映了陶渊明对于乡村生活的精神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饮酒》是陶渊明另一首著名的诗歌,在诗中他借酒消愁、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天地之间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陶渊明独立自主、自由不羁的人生态度。
而《五柳先生传》则向世人展现了陶渊明对于真诚待人、知己难求、感情至上的思想观点,让人们叹服他的风范和高尚情操。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他对于田园生活和自然美的热爱,对于现实和现世的不满和失望,以及对于人心理想和善美的向往和体验。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风貌和思想深度,也提供了一种对于人生境遇和人文精神的思考和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学方面,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还有不少佳作是南北朝时期的欢乐相声,与当时的相声艺人梁祝齐名,流传后世。
陶渊明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文化历史和世界文学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汉族,东晋末年至刘宋初年
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农学家。
他对于山水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
逍遥隐居生活的向往,使他成为了东晋时期著名的隐逸诗人。
陶渊明在其一生中饱受兵乱之苦,但他坚守着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他以优美的作品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和自身的情感,成为了后世文
人的楷模。
陶渊明的诗作以《归园田居》为代表,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他以恢弘、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之情。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山、水、云、雨、风等自然元
素的描绘,同时又渗透着对人情世故和社会不公等问题的深思。
陶渊明的隐逸诗作以真挚、自然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作品
包含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刻体悟,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
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纯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呼唤人们要保持纯真的本性,并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陶渊明的隐逸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
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呼唤人们要远离俗务,保持内心的
宁静和自由。
他的诗作引导了后来隐逸派诗人,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
的方向。
总而言之,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隐逸诗人。
他的诗作以对
大自然的描绘、对理想生活的探寻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为特点,表达
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陶渊明的简介代表作名句
陶渊明的简介代表作名句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作品博大精深,素有“山水田园诗人”之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位文学大师的简介、代表作品和名句。
一、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陶潜,是汉朝末年至东晋初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
生于东山县(今江西九江),死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南沙区),享年68岁。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他依然选择了放弃仕途,隐居在田园之中,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诗文,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
二、代表作品1.《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一首诗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主题是“归”,表达的是陶渊明的思乡之情和离乡别井之苦。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是“请君暂时休驾,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意味深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2.《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散文,它描写了一个桃花源中的美丽景色和安逸生活,透露出诗人在时代动荡的背景下,对世俗社会的失望和对人类最初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伟大的散文佳作。
3.《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优美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领悟和对于酒的独特情感。
其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名句,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之一。
三、名句解析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其三》这句话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三》中,是一句极具诗意的名句。
作者通过“采菊”与“篱下”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意境,每个字、每行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与美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诗句。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桃花源记》这句话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引出这句话的文句是“及至桃花盛开,有人喜之者,因以告人,其人笑而不应。
”作者所表达的是对于“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的深刻领悟,表明了作者理智平静的精神世界和对于人性本身的深刻感悟。
关于诗人陶渊明的简介
关于诗人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字元亮,江西修水人,晋代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和一位爱国志士。
陶渊明的诗词被后人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田园生活中的美好与忧伤,更展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年轻时聪敏好学,精通经史子集。
但他并不满足于官场和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他的诗歌创作多以描绘田园生活、赞美自然为主题,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文思考。
陶渊明的作品涵盖了山水、人物、动物、花卉、自然等多个方面,他的诗词流露出对大自然灵性的赞美和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陶渊明的著名作品有《桃花源记》、《饮酒赋》、《归去来兮辞》等。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具有浓郁utopia 味道的小说。
小说叙述了一个被战乱屠杀而变得空无人烟的皇朝时代的隐士,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出一片世外桃花的福地,成也桃花,败也桃花,如何靠着自己的劳动和内心的快乐,生活得安详自在。
《饮酒赋》则是陶渊明的一篇咏史辞赋,描写了早期东汉末年时自己的就任官位的前夕,陶渊明感慨万千,透过酒意,向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陶渊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他在历史上是一位恢复晋朝的思想家,他支持新朝政府,并且认为中国应该发扬人文的精神,将道德理论的研究推向顶峰。
他的人性主义思想和“自由思想” 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陶渊明长期在儒家精神和道家思想的熏陶中,在自然之中领受到了一些物我之际,物我一体之道。
他的写作充满了浓重的中国文化气息,影响了中国文学历史的发展,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擘。
总的来说,陶渊明是一位独具性格的文学家,他用自己的一生描绘出了自然的生态、人性的光辉和精神的自由。
他强大的文学造诣和爱国精神在中国文学历史中影响了无数文学家,并引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
他的诗歌越过了时空的限制,激发了人类内心深处对大自然和人性的关注和赞美。
他的诗歌和人格,构成了中国文化历史上不可撼动的根基,蕴含着深深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高人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高人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著名的诗人和辞赋家。
其主要事迹记载在《宋书·陶渊明传》《晋书·陶渊明传》《南史·陶渊明传》,以及他自己创作的《五柳先生传》中。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曾孙,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手下任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应该说,在晋末最动荡的时期,陶渊明曾立志有所作为,后逐渐知其不可为,最终永归田园。
陶渊明留给后人的除了《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诗赋名篇外,还有他那高洁、刚直不阿、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少年立志据史书记载,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王朝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陶侃一生政绩卓著,是一个重视功名、有进取精神的人。
他常对人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他管辖的地区,社会秩序井然。
此时的陶家,算是鼎盛时期,有“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
陶侃死后,他的子孙们,有的因罪被诛,有的因兄弟之间互相残杀而亡,家境日渐衰落。
陶渊明的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陶渊明的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然而,陶茂不是陶侃的长子,不能接替陶侃的爵位,因此从陶茂开始,陶家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逐渐衰落。
陶渊明可以说是更不幸的,因为在他八岁时父亲陶逸就去世了,这使得陶家的生活更加艰难困窘。
他自己形容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别人的描述是“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然而,生活在经济拮据的家庭中的陶渊明并没有自暴自弃,他自幼博览群书,学过《老子》《庄子》,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对儒家的经典也下过功夫,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说:“先师(指孔子)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东晋居士陶渊明自号什么
东晋居士陶渊明自号什么陶渊明,字元亮,又字潜,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与辞赋家,那么陶渊明自号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陶渊明自号,希望对你有帮助!陶渊明自号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也是一位芳名流传千古的隐士。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就有记载陶渊明自号的来历。
陶渊明自号取自隐居时屋边的五棵柳树,而陶渊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树那般飘逸自然,以树木为号,也足以彰显陶渊明自然剔透的性情。
陶渊明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追逐过功名利禄,从江州祭酒开始,到彭泽县令为止,在担任彭泽县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陶渊明就抛下了自己的仕途,选择了另一条归隐田园之路。
陶渊明从小便喜欢阅读一些儒家经典,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自然万物,不愿像个平常人一般生活。
众人的志向都是为了当官为了功名利禄为了钱财满盈,而陶渊明从小便想着过上恬静无为的生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总是事与愿违。
陶渊明有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妹妹,他们的父亲还有一个小妾,因此陶渊明小时候的家境还是蛮不错的。
但是他们的父亲在陶渊明八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之后更是家道中落,为了谋生便只能去做官。
陶渊明同时受着儒家与道家的影响,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场一展宏图,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无为无欲的生活。
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陶渊明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时候,陶渊明出任了他为官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官职,不到三个月便辞官回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涯。
也就是在这段隐居岁月里,陶渊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辞赋诗篇,尽管之后也有多人劝他出仕,但早已习惯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统统拒绝了。
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他为“靖节”。
陶渊明世称什么陶渊明世称什么?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靖节”两字,实在陶渊明死后,他的朋友们私自给他取的谥号,因此这个“世称”也叫做“私谥”。
当人们问起陶渊明世称什么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想到陶渊明这个人在后人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所谓“世称”,不就是人们对他的称呼么?所以“世称”,也就很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在人们心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陶渊明隐士情怀的诗句
陶渊明隐士情怀的诗句
陶渊明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他在作品中表达了他深深的隐士情怀,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艺术财富。
下面是一些表达陶渊明隐士情怀的句子:
一、自然与隐居生活相关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饮酒自醉,遥思出门问茅君”。
3. “东篱乡路边,野竹鸣蝉咽”。
4. “寻清溪石上,松阴下草堂”。
5. “举世繁华,才不如清静”。
二、孤独的隐士情结
1.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 “若耶溪畔无人到,空山不见人烟”。
三、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1.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 “黄金无足色,白璧何曾贵”。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5.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通过陶渊明这些表达隐士情怀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他孤独、洒脱、淡泊地生活在山野间,借由自然界的美丽与寂静来体味人与自然之
间的默契。
他在自然中独处,反省人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
现出了他独树一帜的个性与隐士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隐士。
他们是仁者,智者,但他们不愿参与热烈的社会生活。
考虑到中国古代社会士人唯一光明的大道是作官,不愿从政成了隐士遗世独立最令人瞩目的表现方式。
他们都有健全的人格,都是聪明人,但是独立自由的倾向过于强烈。
在一个要求服从的社会里,独立性是参与社会生活的致命缺陷,在政治生活中尤其如此。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肯定不是令人感到愉快的。
或许有些人具有忍受孤独的天性,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孤独。
但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选择的权利。
人总体上处于别无选择的境地。
表面看是隐士自己逃避政治,逃避热闹,逃避温暖,而自愿选择了孤独,冷清与苍凉,而实质是隐士自己内在的性格和气质缺陷──过于强烈的独立和自由倾向,导致了他不得不选择孤独。
不愿从政的隐士不一定就陷于孤独。
诸葛亮在出山参加刘备的队伍前其实就过着隐士的生活,但那时他是多么惬意自在啊!他躬耕、劳作、收获,过着稍为宽裕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他有一批朋友──一批同样可称之为隐士的朋友,他们多是劳作的士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发达的智慧,他们在一起唱酬、讨论政治、哲学、自然、人生,可能还有科学技术问
题,由于不受雇于人,他们的讨论是自由的,他们也不迂腐。
秋天他们可能相约一同出游,冬天在一起吃羊肉火锅。
他们喝一种温醇的近似于黄酒的低度酒。
但是在一个狭窄的地理范围内,碰上几个隐士凑在一块的情形是希罕的。
大多数隐士似乎必然地面临孤独。
淘渊明四十一岁时放弃了彭泽县令的职务,回到了庐山山脚西南部的老家。
不久他作了一篇《归去来辞》赋。
在这篇文赋中,那种从囚笼中放飞而出的欣喜心情,三千里外,一千六百年后晰可闻见。
考虑到几千年来中国众多士人对官场的渴求、眷恋、嗜爱以致于有种种不堪入目的表现,他对官场厌恶的姿态着实令人困惑。
在归来最初的三年里,他似乎颇感惬意。
他躬耕、爬山、作诗、喝酒。
温饱不成问题,家中的孩子与他一样天真、幼稚而又可爱。
公元408年,即他四十四岁那年,一场大火将他的家焚毁一空。
此后,他的家境日下。
终年辛劳,竟常常弄到难以糊口的地步。
他像许许多多的中国农民一样体尝到生活的艰难,──中国农民为什么始终处于常年劳作而又常常难以糊口的境地这一问题似乎是人间众多重大难题之一,此外,他也许该多少明白一点为什么世人那么热衷于官场与权力,而对劳作与农业有一种唯恐躲避不及的心态。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又一次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躲避政
治和官场。
他的晚年贫困而又凄凉。
他有时甚至出门乞借粮食以度时日。
据说他的儿子都是痴呆。
但他仍然写诗,写他钟情的自然和田园,那在晨曦雾蔼中浮动的绿色,洁净的气体,悠然而自在的水流。
他对自己困窘的生活际遇淡然置之;他对死亡与万物的主宰同样淡然置之。
在他看来,生与死那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一个人的意志无法加以改变与驾驶的过程。
人只是顺应这个过程,而且,人从自然中来,最终又回归自然。
这个伟大的隐者是个天才诗人。
他的诗与他的人性一样自然而又纯情。
一千六百年而后,读他的诗仍然能嗅闻到其中的清新气息,那是自然的气息,春天和秋天的气息,原始森林的气息,氧气很纯洁很饱满的气息,菊花在初冬的薄霜里散逸出的淡淡的清香气息。
对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士人来说,陶渊明诗集是一部构建自然主义美学人生的准宗教中的圣经。
这部圣经中的上帝就是我们身处的自然,它既不神秘也不遥远,它就是鸟鸣、云雾、森林、紫花地丁、秋菊、岩石、泉流、瀑布、明月、晨曦和黄蝴蝶,它就是我们在其间耕耘、播种、挥汗、收获、躺下来休憩和仰望广袤的星空和宇宙的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