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试题单选题

中国音乐史试题单选题

中国音乐史试题单选题第1题(1.0)分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A、《乐记》B、《乐论》C、《声无哀乐论》D、《梦溪笔谈》第2题(1.0)分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京剧西皮过门的音调。

A、赵元任《海韵》B、萧友梅《问》C、黄自《春思曲》D、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第3题(1.0)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是A、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B、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C、吕骥的《凤凰涅槃》D、黄自的《长恨歌》第4题(1.0)分黄源洛创作的歌剧遵循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程式,是中国新歌剧探索期的重要代表作。

A、《荆轲》B、《观音》C、《秋子》D、《白毛女》第5题(1.0)分孔子观赏古乐舞后称赞它“尽善尽美”,这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艺术评价准则。

A、《大武》B、《韶》C、《咸池》D、《云门》第6题(1.0)分是东汉琴家阮籍的重要代表作品。

A、《胡笳十八拍》B、《广陵散》C、《幽兰》D、《酒狂》第7题(1.0)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时期出现了巨大转折,市民音乐走向繁荣。

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第8题(1.0)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是A、黎锦辉B、沈心工C、李叔同D、萧友梅第9题(1.0)分秦汉时期兴起的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A、相和歌B、鼓吹乐C、清商乐D、百戏第10题(1.0)分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徵”音弦长三分而损之,得到音。

A、宫B、商C、角D、羽第11题(1.0)分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中,古琴社以,最为著名。

A、今虞琴社B、大同乐社C、天韵社D、国乐改进社第12题(1.0)分西周礼乐机构春官中的最高乐官是A、瞽师B、大师C、大司乐D、乐师第13题(1.0)分近代传统音乐品种中的职业化程度最高。

A、器乐B、歌舞C、说唱D、戏曲第14题(1.0)分贺绿汀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在配器和复调手法运用方面堪称佳作。

C、《森吉德玛》D、《台湾舞曲》第15题(1.0)分是黎锦辉儿童歌舞剧中最成功的一部。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 请在下列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准确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a(嵇康),b(陈康士),c(郭沔)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a(成玉 ),b(汤应曾),c(张雄)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b(华秋萍),c(王猷定)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a(徐青山),b(徐大椿),c(燕南芝庵)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a(沈心工),b(曾孝谷),c(李叔同)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a (萧友梅),b(赵元任),c(黄自)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b(阿炳),c(徐炳麟)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b(任光),c(青主)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b(李一鸣),c(卢肃)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 a(宋杨),b(费克),c(马可)三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1 相和大曲2 沈心工3 黄自4 《黄河大合唱》四简述题共1题计20分简述南戏五论述题共1题计30分《乐记》二评分标准及答案1 评分说明:A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严格按答案给分.B 名词解释题:按所答要点的多少和准确水准给分.C 简述题:要求按题意作出准确回答,并作简要的说明.D 论述题:要求文字表述清晰,理论观点准确,论述符合逻辑,E联系实际部分要紧扣题意,不要简单的踩点给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 乐舞;2 "六代乐舞";3 郑,卫之音;4 三分损益;5 律学;6 "汉承秦制";7 乐府;8 徒歌;9 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10 鼓吹乐;11 真人代歌;12 音乐美学著作;13 东野主人;14 推荐;15 曲子;16 工尺谱;17十七首;18 词乐曲谱;19 赚词;20 陈遇乾.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 c;2 b;3 a;4 b;5 a;6 a;7 b;8 b;9 c;10 a.三请解释下例名词每题5分1 相和大曲相合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实行改编,加工后的一种提升了的音乐形式,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器乐演奏部分的综合歌舞大曲形式.2 沈心工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很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3 黄自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今上海市人),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4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 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四简述题 20分简述南戏计20分 (答案要点)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 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 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等成分, 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特点的戏曲剧种.宋代的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能构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的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实事逸闻, 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南戏的音乐与元杂剧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有五声调式构成,风格比较流利婉转,与用七声音阶风格的杂剧大异其趣;南戏的剧本也比较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宫一折的限制,可随时转换宫调和曲牌;南戏的演唱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既能够独唱,又能够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但如此,凡登场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够演唱,与元杂剧的区别十分明显.南戏到明,清时代变成传奇,为我国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计30分《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现传《乐记》共11篇,被保存有《礼记》之中,其内容包括:①音乐本质与特征; ②音乐与伦理,政治的关系;③音乐的美感理解; ④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认为:音乐的产生是因为外界事物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与音乐作品是一致的.《乐记》的作者反对当时有些人把音乐单纯作为奢侈品或消遣物的看法,也反对那种根本否认音乐存有的观点,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对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记》还进一步论证了音乐的内容只要有真实根据,便具有深刻的理解意义.指出"乐者,象成者也".说明音乐是不能娇揉造作,弄虚作假的,它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而充分肯定了音乐对现实的反映. 《乐记》认为在音乐同政治的关系方面,音乐是反映政治的,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的,所以,提出了:"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音乐具有社会教育作用方面,《乐记》还认为音乐作为人们思想感情的语言,不但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并且还认为音乐对于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道德以至于国家的政治能够给予有力的影响,即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在《乐记》作者的眼中,音乐成了一种实行教化最有力的工具.正因为如此,政治和道德的要求就成为评价音乐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社会功利主义倾向也是中国先秦音乐美学的又一特点.同时,《乐记》还认为 " 礼,乐,刑,政 " 都是巩固统治的工具,它们各自都要有其不同的作用.而"乐"的作用就是要对人的心灵起巨大的感染力量.《乐记》还认为要充分发挥其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等等.《乐记》还肯定了音乐具有娱乐作用,指出:"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所谓的"乐者,乐也"有两层意思,"乐者"是指音乐能表现欢乐的情感;而"乐也"则是指音乐能使听者感到欢乐,能给人以快感,从而肯定了音乐的美感作用.而"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则进一步肯定了人人都有欣赏音乐的审美要求和欲望."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流;以欲忘道,则或而不乐."所以,《乐记》肯定"乐得其道"而否定"乐得其欲",所以必须以道德来制约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乐记》中也有很多糟粕,如作者提出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等都成为能够镇压进步音乐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也就能够同"乐由天作"之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行不悖地存有于《乐记》之中.总来说之,《乐记》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美学理论,使之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体系,能够说是中国儒家关于"礼乐"的一个总结.。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

它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音乐史的相关试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选择题1. 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的人物是谁?a) 李白b) 杜牧c) 李翔d) 杜丽答案:c) 李翔2. 以下哪个乐器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金属丝”?a) 琵琶b) 古筝c) 笛子d) 葫芦丝答案:a) 琵琶3. 中国古代乐器“揚琴”属于以下哪类乐器?a) 弦鸣乐器b) 舞蹈乐器c) 打击乐器d) 吹奏乐器答案:a) 弦鸣乐器4. 中国早期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哪个朝代?a) 唐朝b) 春秋战国c) 元朝d) 清朝答案:b) 春秋战国5. 著名的中国京剧起源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成都d) 香港答案:a) 北京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乐谱集是《____乐府》。

答案:集庆乐府2. 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是出自哪个朝代?答案:汉朝3.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声”指的是?(用词组形式回答)答案:宫、商、角、羽、徵4.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快板节奏称为____。

答案:快板5. 以下哪个民族音乐并不属于中国音乐?答案:韩国音乐三、解析题1. 请简要解释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宫调”和“徵调”的特点和用途。

答案: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宫调和徵调是两种常见的音阶体系。

宫调由七个音组成,音域较宽,音调高亢磅礴,常用于庄重、壮丽的场合。

而徵调则由五个音组成,音域较窄,音调婉转缠绵,常用于抒情、温柔的场合。

2. 请列举至少三种中国传统乐器,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演奏方式。

答案:三种中国传统乐器如下:a) 古筝: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有十三根弦。

其音色优美、富于表现力,常用于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

演奏时,演奏者用双指、三指或四指弹奏弦上的音符,并用左手控制变音和和弦。

b) 笛子:笛子是一种吹奏乐器,有细长的管身和多个音孔。

其音色清澈悦耳,常用于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

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简史1.新法密率: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

所谓新法,是有别于三分损益法而言;所谓密率,即采用数学方法求得十二平均律每律的等比数后再产生十二平均律,记载于《乐律全书》。

2.神奇秘谱:由明代朱权所编辑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太古神品”:《广陵散》、《高山》、《流水》、《酒狂》等唐宋以前古曲15首;下、中卷“霞外神品”:《梅花三弄》、《大胡笳》、《离骚》等48首古代名曲。

3.梆子腔:○1梆子腔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原于陕西、山西一带的民间曲调,又有秦腔、乱弹、西秦腔之称。

○2梆子腔运用整齐句势和板式变化为主的音乐结构,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辞通俗易懂。

○3梆子腔开创了戏曲音乐板腔体,即以一个基本的曲调为基础,作各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矛盾冲突。

这种结构方式有别于之前出现在戏曲、说唱音乐中曲牌体结构。

4.兴隆笙: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

初该乐器音律与元朝宫廷不和,后经乐官郑秀改后,长期使用于宫廷宴乐。

5.俗讲○1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是取佛经中的故事编成诗文合体的通俗作品,用说唱相间的表演方式讲唱,脚本叫做变文。

○2变文是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又叫做俗讲、讲经文。

(讲经文是唐代一种说唱艺术形式)○3变文内容:a.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b.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

○4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

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

变文有三类形式:a.只唱不说;b.只说不唱;c.有唱有说(占多数)。

6.六代乐舞: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包括:○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星宿命;○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被孔子评为“尽善尽美”的音乐;○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5商汤时的《大濩》,内容描写商汤伐桀;○6周朝当代的《大武》,孔子评“尽美矣,未尽善也”。

中国音乐史(三)(1402071)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音乐史(三)(1402071)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A、沈心工 B、曾志忞 C、李叔同 D、杨度
答案:C
16.《教坊记》由唐代_________著。
A、南卓 B、段安节 C、杜佑 D、崔令钦
答案:D
17.《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________。
A、李叔同 B、沈心工 C、王光祈 D、王国维
答案:D
18.《神奇密谱》的编者是_____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三、名词解释 1.新艺术
答新位案的 :记谱是方借式用(当核时心法问籍题意:大节利奏音,乐针理对论于家有维量特记利谱主增教加一更本小著的作音的符书时名值。)它②代等表节了奏以(法1国4、为1首5的世欧纪洲对各“国等新节的奏音”乐的风探格索。和特实征验:③①对
2.儿童歌舞剧
9.中国传统音乐
答案: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经世代相传,遗存至今的形式与作品,属于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范畴。
10.鼓吹署
答案:是唐代的音乐机构。鼓吹署是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
四、问答题 1.《声无哀乐论》提出了什么样的音乐美学主张?其音乐思想与儒家音乐思想有哪些不同?
4.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
答案:答:1.梅兰芳在做工和舞蹈方面富于创造性,将昆曲中载歌载舞的表演运用到京剧来,表情细腻,身段优美。改变了以前 青衣以唱为主而忽略做表的倾向。2.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与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装扮的全领域。除对传统剧目进行 加工创造外,还编排了许多时装戏。3.在表演上,改变了“|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4.梅兰芳是把中 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5.他是京剧界一代宗师6.他对我过京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及其卓越 的贡献,代表着旦角表演艺术的时代高峰。

音乐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

音乐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

一、填空(每题0.5分,共15分)1.“八音”是周代开始的乐器的分类法。

2.《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等是我国作曲家(聂耳)的作品,他较著名的歌曲作品还有《义勇军进行曲》等,器乐作品有《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3.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管子--地圆篇》中。

4.(洗星海)早年留学法国,他最著名的两首大合唱是《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两首交响曲是《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

5.《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的经典著作。

6.(贺绿汀)创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钢琴曲是《牧童短笛》7.教坊和梨园是(唐代)的音乐机构。

8、我国戏曲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四大声腔是指(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9.关汉卿是(元代)的戏曲艺术家。

10.南戏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地区。

11.《延安颂》是(郑律成)的代表作之一。

12.《二泉映月》是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

13.李延年是(汉代乐府)里的音乐家。

14.相传《云门》是黄帝时代的乐舞,《咸池》是尧时代的乐舞,《韶》是舜时代的乐舞,和夏代的乐舞大夏,商代的大濩、周代的乐舞大武,并称为古代的六代乐舞,被儒家奉为雅乐经典。

1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共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共收集诗歌305篇。

16.古琴古代称瑶琴或七弦琴。

17.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是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枯龙吟、春雷。

18.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19.王光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

20.李锦辉被认为是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

21.写出下列音乐作品的作者1)学堂乐歌《黄河》的作者是沈心工。

2) 《霓裳羽衣曲》的作者是唐玄宗。

3)《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洗星海。

4) 《山林》的作者是刘敦南。

5)歌剧《江姐》的作者是羊鸣、姜春阳、金砂等作曲。

6)《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是赵元任。

7)《竹马》的作者是沈心工。

8)《牧童短笛》的作者是贺绿汀。

9)《窦娥冤》的作者是光汉卿。

22.我国最早的民歌《弹歌》相传是黄帝时期的民歌。

(0831)《中国音乐史》复习思考题

(0831)《中国音乐史》复习思考题

(0831)《中国音乐史》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2、《蜡辞》是中的一支古老的祭歌。

3、我国经考古发现的原始乐器按照演奏方式分类可分为和两大类。

4、商代多种不同类型的钟在演奏方法上有、、三种不同方式。

5、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称之为。

6、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虎纹特磬是代的遗物。

7、商代驱鬼逐疫的乐舞是,商民族盛行的求雨的乐舞是。

8、商朝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是。

9、周朝礼乐制中音乐的等级化主要体现在和制度两个方面。

10、被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的“六代之乐”包括、、、、、。

11、周代的“八音”分别是指、、、、、、、。

12、“高山流水遇知音”指的是琴家和樵夫的故事。

13、春秋时期产生了计算乐律的理论。

14、说唱形式《成相篇》的作者是著名哲学家。

15、《诗经》分为、、三部分,保留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共首。

16、代表儒家学派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是;嵇康著有音乐美学著作。

17、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包总共是枚。

18、“响遏行云”的典故与战国时期的民间歌手有关。

19、乐府创建于朝,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的最高领导人是。

20、相和大曲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

21、我国律学史上第一个将弦律与管律加以区分的人是汉代的。

22、鼓吹曲是以、、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横吹曲是以和为主奏乐器,于军中马上奏之。

23、我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分为和两大体系。

24、被誉为“华夏正声”的“清商乐”包括、和三种成分。

25、《碣石调·幽兰》是我国唯一一首用记写的琴曲。

26、晋代的荀勖不仅发明了,而且发现了“”的规律。

27、南朝宋钱乐之提出了的理论,南朝宋的何承天提出了的理论。

28、琴曲《酒狂》相传由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创作,他还著有一部音乐理论著述——《》。

29、唐代的箜篌有、、三种形制。

30、唐代的小型娱乐性舞蹈有和之分。

31、唐代由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包括隶属于太常寺的和;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和。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中国音乐史复习题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内容。

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对中国音乐发展的理解,并且激发你对这一领域的兴趣。

1.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了一些古老的乐器遗迹,如骨笛、陶笛等,这些乐器的存在表明古代中国人民在生活中就已经开始使用音乐。

2.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包括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注重和谐与平衡、以及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

古代中国音乐强调音乐与文学、舞蹈、礼仪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音乐被用于祭祀、宴会、军事等各种场合。

3. 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包括《大风歌》、《广陵散》、《阳春白雪》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古代中国音乐的不同风格和流派,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4.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乐器有哪些?答案: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弦乐器、管乐器、鼓乐器等。

其中,琵琶、古筝、二胡、笛子、箫等是比较常见的乐器。

5. 中国古代音乐在哪些方面对世界音乐产生了影响?答案:中国古代音乐在音乐理论、乐器制作、音乐演奏技巧等方面对世界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音乐的五声音阶对西方音乐的调性产生了影响,许多乐器制作技术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6. 中国古代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传承和发展如何?答案:中国古代音乐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一方面,许多古代音乐作品被重新演绎和改编,以适应现代音乐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音乐家也在创作中融入了古代音乐的元素,使得现代音乐更加多元化。

7.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有何不同?答案: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在音乐理论、音乐结构、音色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的营造,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而西方音乐注重音乐的和声和旋律发展,强调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一)小题1.(太常寺)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下属的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

2.(梨园)是专门演习法曲的结构,宫廷梨园中有(三十多名15岁的儿童)组成的(“小部音声”)。

3.(隋初)颁定七部乐分别为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高丽伎和文康伎。

其中(清商伎)是汉代传承的。

4.隋唐文人音乐主要包括(词乐)与(琴曲)两类。

5.《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

6.敦煌曲谱记录了(25)首唐代乐曲。

7.琴曲《离骚》是唐代琴家(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离骚》而作。

8.(变文)是佛教寺院为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

9.重要的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工尺谱、舞谱。

10.《乐书要录》:一部通俗性的音乐理论专著,由(元万顷)编撰。

12.《教坊记》: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事的著作。

13.《羯鼓录》:唐代(南卓)于宣宗大中二年完成的记录羯鼓由来。

14.《乐府杂录》:唐代(段安节)所撰写记载唐代歌唱家、演奏家等问题的唐代音乐见闻录。

15.大城市中产生了许多大型娱乐场所所集中的地方—(瓦舍)16.瓦舍中专门演出的场所叫(“勾栏”)或(“游棚”)17.唱赚:北宋产生的一种用鼓、板和笛伴奏的,并在(缠令)和(缠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

18.北宋杂剧包括了(艳段、正杂剧和后散段)三个部分。

19.元杂剧的结构以“折”为单位,一本杂剧通常分为(四折)。

20.现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海青拿天鹅》琵琶谱,收于(1819年刊印的华氏《琵琶谱》)。

21.(南宋蔡元定十八律),是来解决其旋宫存在的音准问题。

22.(张炎《词源》)撰写的研究(古代乐律)和(宋词音乐)的重要文献。

23.(朱长文《琴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琴史专著,全书共六卷。

24.明代文人冯梦龙搜集刊布有(《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

25.(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一种,是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的大型套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音乐史》历年复习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音乐史》历年复习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音乐史》历年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5分)。

1.三分损益法:2.相和歌:3.清商乐:4.曾侯乙编钟:5.法曲:6.虞山派:7.朱载堉(1536—1611):8.新法密律:9.学堂乐歌:10.儿童歌舞剧:11.《黄河大合唱》: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我国音乐有八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2.什么叫“八音”?每类举出两种乐器。

3.古琴音乐的成熟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两汉、魏晋时期琵琶类乐器的发展。

5.唐代有哪些专门性的音乐著作?6.隋唐时期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7.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什么?8.宋元时期影响较大的乐器有哪些?新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器乐合奏形式?9.明清时期器乐的发展情况怎样?与历代相比有什么特点?10.明清时期有哪些重要曲谱留存于世?11.简述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12.简述国立音乐院的创办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13.赵元任有哪些重要的音乐作品?他对中国近代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4.黄自在哪些创作领域有建树?15.简述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信天游:2.山曲:3.花儿:4.起承转合:5.孟姜女调:6.剪靛花调:7.鲜花调:8.《百鸟朝凤》:9.《五梆子》:10.五架头:11.金橄榄:12.穗子:13.十八六四二:14.鱼合八:15.八板体:五、问答题(前五题每题5分,最后一题10分,共35分)。

1.号子音乐具有怎样的功能?举一例说明。

2.号子音乐具有哪些艺术特征?3.传统山歌最常见的内容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4.北方山歌与南方山歌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5.江浙山歌基本的结构形态有什么共同特性?6.山歌音乐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7.小调常在什么场合演唱?这与号子、山歌有什么不同?8.小调的形式有什么特征?与号子、山歌有何不同?9.时调的艺术形式特征是什么?10.小调的音乐艺术特征是什么?11.蒙古民歌按体裁分可分为哪两种?每种各举一例。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2013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2013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一、选择题1、王宫县是周代所用的乐队规模。

A、诸侯B、天子C、大夫D、士2、唱赚是宋代的一种。

A、说唱形式B、戏曲形式C、歌舞形式D、民歌形式3、“八音”乐器分类法是按乐器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

A、周代B、唐代C、宋代D、清代4、编钟属于“八音”中的乐器。

A、土类B、木类C、金类D、石类5、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机构乐府最早创建于以下哪个朝代?A、周代B、秦朝C、西汉D、东汉6、汉代汉族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的总称是。

A、相和歌B、鼓吹乐C、横吹曲D、清商曲7、“黄钟大吕”是周代名称。

A、乐理B、十二律吕C、乐器D、乐曲8、秦汉到隋唐一段时间凡是以“弹跳”方法进行演奏的乐器都叫。

A、枇杷B、胡琴C、羌笛D、阮咸9、戏曲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南戏B、变文C、诸宫调D、昆曲10、古琴在时代形成七弦十三徽形制。

A、宋代B、唐代C、汉代D、清代11、曾侯乙墓葬出土的编钟、编磬的排列规格属于。

A、宫悬B、轩悬C、判悬D、特悬12、昆山腔是元末明初的一种。

A、说唱形式B、戏曲声腔C、歌舞形式D、民歌形式13、磬属于“八音”中的乐器。

A、土类B、木类C、金类D、石类14、《云门》是原始社会的。

A、乐舞B、歌舞C、剧曲D、说唱15、魏晋时期吴声歌和西曲歌的总称是。

A、相和歌B、鼓吹乐C、横吹曲D清商乐16、“三分损益法”是周代名称。

A、乐律学B、十二律吕C、乐器D、乐曲17、说唱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南戏B、变文C、诸宫调D、昆曲18、中国最早的记谱方式是。

A、工尺谱B、文字谱C、律吕谱D、二四谱19、天子所使用的舞队规模称为。

A、八佾B、六佾C、四佾D、二佾20、变文是唐代的一种。

A、说唱形式B、戏曲声腔C、歌舞形式D、民歌形式21、琴属于“八音”中的乐器。

A、土类B、木类C、金类C、石类22、六代乐舞是的宫廷乐舞。

A、周代B、唐代C、宋代D、清代二、判断对错1、清商乐较之相和歌吸收了南方音乐的成分,主要是吴声歌和楚歌。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是:A.《乐记》B.《诗经》C.《周礼》D.《礼记》2.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A. 嵇康B. 王维C. 蔡文姬D. 李清照3. “高山流水”是以下哪位音乐家的代表作?A. 俞伯牙B. 钟子期C. 王之涣D. 李龟年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民族乐器?A. 琵琶B. 古筝C. 钢琴D. 二胡5. “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是: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角、徵、变C. 宫、商、角、徵、清D. 宫、商、角、徵、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唐代著名的宫廷音乐《霓裳羽衣曲》是________创作的。

8. 中国古代音乐的“八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宋代音乐理论家朱熹著有《________》一书。

10.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乐府”是指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

12. 描述一下“琴棋书画”中的“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30分)13. 论述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答案一、选择题1. A.《乐记》2. B. 王维(王维是诗人,不是音乐家)3. A. 俞伯牙4. C. 钢琴(西方乐器)5. A. 宫、商、角、徵、羽二、填空题6. 宫、商、角、徵、羽7. 李隆基(唐玄宗)8.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9. 《乐记》10. 古代音乐机构三、简答题11.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 以五声音阶为主,即宫、商、角、徵、羽。

- 重视音乐与道德、政治的结合,如“乐教”思想。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五音指的是哪五个音?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角、徵、变C. 宫、商、徵、羽、变D. 宫、商、徵、羽、清答案:A2. 下列哪位音乐家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A. 华彦钧B. 刘天华C. 聂耳D. 冼星海答案:B3.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八音”分类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金B. 石C. 丝D. 竹答案:D二、填空题4. 中国古代音乐有“____”之称,其中“雅”指的是宫廷音乐,“风”指的是民间音乐。

答案:雅乐、风乐5. “高山流水”是一则与古代音乐家______有关的故事。

答案:伯牙6.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腔”指的是戏曲中的______。

答案:曲调三、简答题7.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上古时期以原始的歌舞和祭祀音乐为主;周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宫廷音乐体系,出现了“六代乐舞”;秦汉时期,音乐与政治、宗教、文化生活紧密相连,出现了《乐府诗集》等音乐文献;唐宋时期,音乐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明清时期,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地方戏曲音乐风格。

8. 描述一下“琴棋书画”中的“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答案:“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重要工具,也是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载体。

古琴音乐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高雅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国乐之魂”。

古琴艺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与棋、书、画并称为“四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挑战。

答案: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保护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音乐风格和流行文化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巨大冲击。

然而,中国民族音乐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各种方式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中国音乐史试题库

中国音乐史试题库

中国音乐史试题库远古的音乐一、填空题1、远古时期的历史划分是:17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早期;5000―6000千年前――新石器中期;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20世纪――新石器晚期。

2、关于音乐的起源有四种主要观点,它们是模仿自然说、情感说、巫术说、劳动说。

3、远古时代乐器的记载,在现存的文献中,最受关注是鼓、磬、钟、埙。

二、名词解释1、图腾答案:原始部落所崇拜的对象就成为图腾。

2、云门答案:黄帝时期的乐舞叫《云门》。

原始人们往往对作为自己全民族标志的“图腾”进行崇拜,传说中黄帝氏族是以云彩为图腾的。

因此,他们的乐舞就叫“云门”。

3、韶答案:舜时候的乐舞叫《韶》。

这种乐舞是原始祖先视为含有神灵性的一种宗教乐舞,因它的伴奏乐器是由若干管子编排而成的一种吹管乐器,叫箫。

因此它又叫“箫韶”;因它的舞蹈部分含九次变化,故又称“九辩”;因它歌唱的部分含有九段,又称为《九歌》。

4、咸池答案:尧时期的乐舞叫《咸池》。

咸池是天上的西宫星名,同时古人也称为西山日落之处。

三、简述题1、简述巫术说的观点?1答案:(1)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不理解,他们认为一定是这些自然现象由某一位神(图腾)所操纵,这样有了为祈求神的保佑而搞一些活动,由于这些礼仪活动的需要就产生了音乐。

(2)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越落后,歌舞越发达”,也能说明音乐的起源和巫术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简述模仿自然说?答案:(1)在原始社会中,自然界有各种自然声音,它们经常给人以美的感染,激发模仿欲望,从而产生了音乐。

(2)从现在的一些音乐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对自然界声音的直接模仿。

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好几个乐章中都有对自然界声音的直接模仿。

(3)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从小到大,思维能力逐渐增大,但模仿能力逐渐减小,那么,可不可以这样推断,人类的年青时代是不是也像人的幼年时代一样,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3、简述劳动说的主要观点?答案:(1)崩投创造了人本身,同时也发展了他们双手、口部、喉部器官,创造了语言,促进了脑髓的发展,促进了人的智力,为音乐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完整版)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题库一、填空:(每空1分)1.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距今约有九千年可考历史的乐器是河南舞阳贾湖古笛。

2.周代的六代乐舞是《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大武》。

《大武》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

3.《管子.地圆》和《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

4.曾侯乙墓编钟是在湖北随县出土的,它是战国时期的乐器。

5.相和三调为平调、清调和瑟调。

6.产生东汉末年,描写了“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广陵散》。

7.《海青拿天鹅》是元代的一首琵琶曲,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生活。

8.华文彬,号秋苹,他所编的《琵琶谱》(清代),是我国最早刊印的琵琶谱。

在这套曲谱中,华秋苹创意性的定立了较为完整的琵琶指法记号,为后世琵琶谱集的编定起到了规范作用。

9.大司乐:西周时期建立的庞大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职能:1.掌管着宫廷的音乐活动,“成均之法”,指的是乐律学理论。

2.掌管着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

10.《乐记》是一部儒家的音乐理论著作,有关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汉儒所作。

今存的《乐记》收在汉代传世的《礼记》中。

它的主要内容:【1】,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2】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3】礼乐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由于《乐记》集中了先秦关于音乐各方面的论述,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

它对中国音乐思想的发展和中国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

12.相和歌:汉乐府扩建以后,原始的民间歌曲经过乐工们的加工提高,用各种乐器伴奏来表演,被称之为相和歌。

13.李延年:汉代乐府协律都尉,汉乐府的实际领导者。

在他的带领下汉乐府形成了。

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推动了汉代民间音乐的兴盛,此外,他还作有《新生二十八解》等音乐作品14.鼓吹乐和横吹乐汉代鼓吹乐分两大类:1.鼓吹 2.横吹15.京房:西汉元帝的一位乐律学家,京房六十律是他发明的律制,是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个律。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1.葛天氏之乐:①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②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③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

3.弹歌:①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古歌谣。

见于文献《吴越春秋》②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

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③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

因而它产生时代的古老性是较为可信的。

4.《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

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6.河姆渡骨哨:①原始社会吹奏乐器,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遗址。

②用鸟禽中段的肢骨制成。

体开2—3孔,至今仍能吹出各种音调,形成简单的旋律。

③音调与鸟鸣极为相似,当为一种助猎工具。

《大夏》:夏代乐舞,禹叫人写九个乐章,来宣扬他的功绩,是一部多段体的乐舞,是一种盛大的群舞场面,音乐规模也相当可观,富于浓郁的劳动气息。

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夏禹的治水功绩,在这里,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这样的现象在夏代以前的乐舞中世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作用。

《大濩》:①商代著名乐舞,六代之乐之一。

②它是一部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目的同样在于歌颂统治者的功绩。

③是商代关于商族起源的史诗性乐舞。

4.编磬: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者称为编磬。

是表示歌舞相应、击磬为节的宫廷乐舞所使用的器物。

.大乐司:①周代的喜乐机构,和机构中最高官职称谓。

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

②以循序渐进的形式教国子“乐语”“乐德”“乐舞”,对教学深程的进度有严格的安排和规定。

③被后世誉为“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2.八音分类法:①金类:钟,笙钟,颂钟②石类:离磬,玉磬③土类:埙,缶④革类:土鼓,足鼓,县鼓⑤丝类:琴,颂琴,瑟,筝,筑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的基础上再往下升至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音”指的是哪五个音?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徵、羽、变宫C. 宫、商、角、徵、变徵D. 宫、商、角、变徵、羽答案:A2. 下列哪位音乐家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A. 冼星海B. 聂耳C. 王洛宾D. 黄自答案:A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著名乐种?A. 京剧B. 昆曲C. 越剧D. 评剧答案:B二、填空题4.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变宫”和“变徵”是_________音。

答案:半音5.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是_________。

答案:白居易6. 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分类法中,包括了金、石、丝、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匏、土、革、木三、简答题7.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包括:1) 重视音乐与道德的结合,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2) 音乐形式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3) 音乐理论体系完善,如五音、八音分类法等;4) 乐器种类丰富,如琴、瑟、笛、箫等。

8. 描述一下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

答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1) 远古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2) 周代,音乐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礼乐”文化;3) 秦汉时期,音乐开始走向民间,出现了多种地方音乐形式;4) 唐宋时期,音乐艺术达到鼎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5) 明清时期,音乐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戏曲音乐;6) 近现代,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其独特的音乐理论和演奏形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中国音乐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

再次,中国音乐在乐器制造、音乐教育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对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内容:(1)目的: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内容:1、通过不同的角度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3、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

(3)形式: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五线谱记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

辛亥革命后开始有少量的合唱曲,极少数的作品还配写了简单的钢琴伴奏谱。

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以新词编成的。

(4)音乐特点:1、大多采用日本歌曲曲调进行填词。

2、主要选取欧美的歌曲进行填词。

3、也有我国民族音调填词的。

4、按照“选曲填词”或“按词选曲”的方式编写。

5、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

意义: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1)沈心工《体操——兵操》、《竹马》、《蝴蝶来》、《黄河》。

《黄河》是他自编曲调的歌曲,以杨度的词所谱写的歌曲,体现出歌词中要求的那种宏大气魄和强烈激情。

(2)李叔同:贡献:日本留学时学习绘画、兼攻音乐;参与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活动;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任教,为我国近代早期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编写歌曲约70多首。

《春游》《送别》;是强调学校歌曲必须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一位突出代表。

(3)曾志忞:贡献: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春游》《练兵》《扬子江》;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作。

沈心工:创作特点: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

他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

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的生平和音乐贡献。

沈心工:原名沈庆鸿,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

1902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热衷于推进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最早开设音乐课,并编写了大量学堂乐歌,作为教材出版了《学校唱歌集》贡献: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

例如《竹马》《赛船》《铁匠》。

他的《黄河》是自己根据杨度的词作曲,曲调大气雄浑,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李叔同:原名李文涛,又名岸,字叔同,出生天津,1905年前往日本留学,学习绘画兼音乐,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舍”,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法号“弘一”贡献: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

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

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

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例如《送别》,三声部合唱曲《春游》曾志忞:1901年赴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后又改学习音乐,1908年在“上海贫儿院”设立音乐部,在幼儿中培养音乐人才,并在他们中组织了一个管弦乐队。

贡献:曾志忞的音乐贡献可分为三方面:1、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

包括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创办“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其管弦乐队,这在当时都是首创的。

特别是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更是中国最早的管弦乐团。

2、编写学堂乐歌,例如《练兵》、《游江》等,3、他对中国新音乐贡献最突出的是对音乐方面的论述,他编写或翻译了许多音乐理论的书籍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新音乐的发展一、音乐教育的发展大同乐会:由郑觐文发起的,成立于1920年,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培养了许多民乐人才,该会还从事我国古代雅乐器的仿制,进行演奏和民乐合奏的试验,如提出了拥有吹拉弹击等乐器组成的新型民乐队的编制外设想,改编了《春江花月夜》、《将军令》《妆台秋思》等民乐合奏曲。

并对部分民族乐器进行了改革试验。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操专修科:二、专业音乐教育的创立于发展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前身是北京大学音乐团,该会正式建立于1919年1月,由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任会长,由萧友梅等知名音乐家进行指导,会员最多时达二百多人,最主要是北大学生,内分丝竹、昆曲、古琴、钢琴、提琴、歌唱等组。

贯彻中西兼顾的方针多次公开演出,为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同登一台表演开了风气之先。

还出版了十五期音乐期刊《音乐杂志》。

国立音乐院: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萧友梅:萧友梅,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教育和音乐,1912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再次留学德国,学习理论作曲和教育学,并曾担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

建国立音乐院,后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

直到1940年逝世。

贡献:1、音乐教育方面,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西洋音乐的留学生,回国后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曾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导师,于1922年将其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体操专科任主任、音乐科主任等职。

在蔡元培支持下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来担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这是当时中国最高音乐学府2、音乐创作上,声乐创作是他的最主要领域,代表作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南飞之谚语》等,作有合唱作品《春江花月夜》《别校辞》;器乐创作上,改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还有大提琴曲《秋思》等其他作品,是当时我国音乐家中唯一的器乐创作开拓者。

3、在学术研究与理论著述上,著有《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钢琴教科书》等。

设立民族器乐演奏学科,推广民族音乐,尝试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作为课程纳入教学。

三、音乐理论研究1王光祈:王光祈是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

1、向中国介绍西方的音乐文化,包括西方音乐史、音乐创作、音乐技法、研究方法等。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与诗歌》(均1924年)、《西洋音乐与戏剧》等。

这些音乐理论著述,全面客观地向中国音乐界介绍了欧洲音乐史、主调音乐、复调音乐、和声学、曲式学等各种技术理论以及乐器、乐队的基础知识。

2、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对中国传统音乐历史进行研究。

这类著述以《中国音乐史》、《论中国古典歌剧》为代表。

3、用比较学的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

他是亚洲第一位在比较音乐学领域进行研究与著述的人。

4、向中国介绍西方教育体系、教育方法。

2青主:青主谱写了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根据李之仪的词《我住长江头》创作了一首引人注目的同名艺术歌曲,这两首歌都抒发了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受其留德时的表现主义艺术美学思想,以及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在当时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对音乐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主:音乐贡献:(1)创作:1920年根据宋代苏轼的名作《大江东去》所谱写的同名艺术歌曲,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者运用戏剧性朗诵与抒情性咏叹相结合的音调,并配以和声和非常钢琴化的伴奏,以此塑造出气势磅礴又意境深远的音乐形象。

代表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2)理论:中国最早的音乐美学家。

代表性论著有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上界的语言”。

四、音乐创作1萧友梅音乐创作:2赵元任音乐创作特点1鲜明的体现了要求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五四精神如卖布谣2非常注重追求歌曲旋律的民族风格。

一方面他善于汲取民族音乐的曲调和素材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乐的特点,往往按照中国语言的声韵特点来处理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使作品词与曲的结合非常自然。

如教我如何不爱他3他在创作中意识到五声音阶对体现中国风味的特殊作用,在和声上最早进行中国派的实验。

4非常注意用钢琴伴奏来刻画音乐形象使钢琴成为表的歌曲情感的有力手段。

如海韵5运用西方曲式和声旋律等作曲技法进行创作。

3黎锦晖与儿童歌舞音乐:黎锦晖,1922年创办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并担任主编,创办“明月音乐会”和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中华歌舞团”黎锦晖创办了明月音乐会。

并结合儿童生活,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创作了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十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起了启蒙教育的作用,他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影响了之后的几十年。

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最早尝试者。

他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代表作有《毛毛雨》《桃花江》。

4刘天华的民族器乐创作与国乐改进:刘天华1922年到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任国乐导师,,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刘天华一生共创作10首二胡曲,开拓了二胡音乐的新天地。

例如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弦操病中吟烛影摇红《光明行》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

既重视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以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新发展。

使民族器乐教学走上专业化道路。

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取到重要的地位,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刘天华的二胡曲创作比前人有哪些突破刘天华的十首二胡曲贯穿着刘天华国乐改进的思想。

他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在作品形式结构和乐思的展开原则上,他一方面有意识保留了以往多段连缀的结构特点,和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展开原则,另一方面大胆吸收了西方音乐创作典型的主题音调的重复、移位重复、扩展、对比等乐思展开原则,以及主题部通过三部性结构和主题变奏结构原则。

使在刘天华的作品中,保留了民族风韵,又体现出中西交融的民族特色。

调式、调性方面,刘天华将作品建立在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上,同时吸收了西方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七声调式,有的还运用了半音运动的装饰性旋律。

如《悲歌》节奏、节拍、速度以及与此相关的记谱等方面,刘天华坚持作品体现出民族韵味,能适应一般的习惯用法,有根据内容的需要引进一些西洋音乐节奏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