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模板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该以平等的爱打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以真情的爱,抚平孩子受伤的心灵;以诚挚的爱,了解孩子心灵的需要。
一、平等的爱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孩子们的作品,然后挑选出一些布置到活动室的墙上,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都很高兴,我也觉得心里美滋滋的,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让我意象不到的事情。
放学后,别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只剩下阿凯一位小朋友在玩积木,过了一会儿阿凯的妈妈来领他了,今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出去,而是牵着妈妈的手叫妈妈进来,他们来到我今天刚刚布置好的一块墙面前,阿凯指着墙上的一把小伞骄傲地对妈妈说:“看,这是我做的小伞,今天老师也帮我放在墙上了。
”阿凯的妈妈很热烈地回应着:“哇,你做的真漂亮,你不是经常说你做得不好,老师不把你的作品放到墙上去吗?”“是啊,今天是第一次。
”阿凯母子的谈话我全听见了,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一下子有一种内疚的感觉,平时我总是挑我认为好的作品布置到活动室的墙面上,导致有的小朋友的作品经常放上去,而有一些小朋友的作品由于老师的疏忽而失去了展示的机会,为了追求美观,有许多作品在我的不经意中被打入了“冷宫”,现在我才明白,在我为墙上整洁漂亮的装饰而洋洋得意的时候,有多少小朋友的心情是那么失望,就像阿凯,由于他的作品总是不够整洁和干净,我经常不采用,现在我可以想像出阿凯那失望的眼神,我也知道了自己的爱在不经意间出现了倾斜。
美观固然很重要,但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应该是主题墙面的真正意义,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装饰在墙面上时,我想他们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作为老师就应该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平等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和快乐,让主题墙面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水平,因为只有最真的才是最美的,由此我也明白了了解孩子是最好的教育,爱孩子是和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连在一起的,而只有平等的爱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张锦洪各位家长:下午好!今天,我首先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与大家一起共同商讨,如何去了解我们孩子的心灵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其次,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把你们孩子进中学以来的一些苦恼,向各位家长诉说,替我们的学生“伸冤”,说几句公道的话。
平时,在工作中,我经常听一些家长讲,今天的孩子真难管,真不知他们要干什么;我也经常听我们的老师讲,今天的学生真难教,真不知他们在想什么。
虽然,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他们是幸福的,而在心理需要的满足上,他们是不幸的,甚至有许多的烦恼。
为了了解他们的烦恼,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全面的调查,并让每个学生写了两篇周记:一篇是关于与家长之间的逆反心理或沟通方面的;另一篇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家长。
也许这些内容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都觉得有许多心里话可说,并且说得也很在理。
他们中有感谢的、有诉苦的、有困惑的、有期望的、也有求助的。
他们无拘无束地向我们倾诉了与父母之间存在着的许多矛盾以及对父母的希望。
说实话,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到,今天我们要教育好孩子确实很难。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也深深地感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是一个千变万化、博奥精深的世界,要想接近它、了解它,就必须捧出教育者的心来作通行证,以心换心地去交流、沟通,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今天,我以《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为题,就是想让各位家长和我们一起,共同来探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下面先请大家听听两个孩子所说的心里话:“我希望我和我的父母从10月份开始把心收一收,不要再玩了。
从暑假开始,我经常和父母、叔叔、阿姨打球,每次都弄得很晚才回家。
然后,他们打牌,我就和弟弟玩电脑,而且每一次都要玩到凌晨一两点,上了学后也不例外。
每周六,我家总是大人玩,小孩也玩。
尽管他们让我们做作业,但是他们在外边玩,我们那有心思做作业呢?好几个周末了,我就是看电视,玩电脑,作业也不好好做。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傅祯一.心灵对话录:自从在班中尝试设立“心里话信箱”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来,我经常能收到这样的来信。
傅老师:我最近一直闷闷不乐的,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我快要毕业了,只有几个月可以和同学和老师呆在一起了。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苦恼我到底要进哪个中学,我也很苦恼,您说我该怎么办?还有您说我的成绩怎么样?在家里我一直在复习,做练习卷背单词,可是每当考试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变得很紧张,尽不了全力。
老师,我好无奈哦,有好多话想找个人倾诉,也没有对象。
别人都有好朋友,而我却没有人理。
你也许会想,不是有许多同学和我玩嘛?难道他们不是朋友吗?不,那是他们人少,没有人陪他们玩,拿我来抵数,而真的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闪得远远的,一点也不把我当回事,这个我也很苦恼。
有同学很喜欢追星,我很反对。
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去那么喜欢他们,听听他们的歌,那是一种休息。
可真的那么喜欢他们是完完全全没必要的。
我们有这种时间还不如好好学习争取进一个好中学呢。
老师您说对吗?Your friend Grace收到这样的来信总是让我既感动又担忧,感动的是学生终于肯跟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担忧的是看上去无忧无虑的孩子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几经考虑之后我提笔写下了以下的回信。
Dear Grace,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听听你的心里话。
可是这封信又让我感到心情沉重,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有那么多的烦恼,想了好久才动笔给你写这封回信,希望它能帮助你摆脱忧愁,重拾欢乐。
你说你为即将分别而闷闷不乐,这说明你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你十分珍惜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情谊,舍不得与大家分别,其实老师也有相同的感觉,真不想与大家分别啊。
可是人生的旅途,既有相聚的欢乐,又有离别的惆怅。
现在我们即将分别,可是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聚。
现在通讯发达,你可以继续和朋友们保持联系,也可以经常回学校看望老师啊。
记得吗?我们还有校友录呢。
想想多少年以后我们再次相聚该是多么令人激动啊!你还可以把离别看作是一个新的开始,你将进入新的学校,结交更多新的朋友,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途!你又说道担心不知道该选什么学校,其实现在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自己成绩过硬还怕进不了好学校吗?你的学习已经比以前努力了,可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尤其不要紧张考试,这会影响你发挥的,把每一次的测验都看作是一次练兵,以平常心对待尽全力就可以了。
用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地 向我 保证 , 脸上 写着 的明明是 无辜和 乞求 , 那神 情让 你
不 得 不 相 信 他 , 你 不 得 不 原谅 他 。 让
可是这样 的对话和 情景不知重复上 演 了多 少次。 我给
他 下 了 个 定 论 : 是 一 个 习 惯 极 其 恶 劣 的 学 生 , 定 是 他 这 一
是在 这个过程 中, 一个 男孩格外 引起 了我的注意 他 叫付瑶 , 个长得 白白净 净、 一 瘦瘦 小小的 男孩。 说起 话 来柔声柔气的 , 丝毫没有让人担心 的地 方。 可谁知 , 军训
结 束 , 开 课 , 就 成 了我 最 头疼 的 孩 子 。 天早 上 我 都 会 一 他 每
奇怪 , 又 闪烁 着某种被 认可的 满足 。他 可能在考虑 平 目 但
他 的 优 点 全 部 倒 了 出 来 。说 到 这 , 孩 子 的 眼神 中有 一 丝 这
了第二批 学生。 看着这三十五 张新 面孔 , 我有 些无所适从 :
他 们 太 小 了 , 觉他 们 就 是 一 群 没 长 大 的 小 学 生 , 级 里 感 班
到处一 片叽叽 喳喳声… …渐渐地 ,我 了解 了这 群孩子 , 也
我 !认真看 着他 写的作业 , 然后在他 的作 业本上悄悄 写 了
一
“ 业 完 成 了? ” 作
.
句话 ,你 的作业写得和你 的人 一样 , “ 干净、 亮。 漂 继续努
“ 的 ! 的写完 了! 是 真 只是 落在 家里 了 ¨ ” 信 誓旦 旦 他
力 ! 就这样 , ” 第二天的作 业又如期而至 , 而我 , 次都 不嫌 每 麻 烦地 在本上 写上 几句话 , 鼓励 他。偶 尔, 他也会偷 偷懒 , 但 我会 装傻相信他 的借 口, 给他 时间让他把 作业补上 。因 为我 相信 , 明 白我 的心 意 , 一定会 努力 改掉 自己的缺 他 也
走近孩子的心灵世界演讲稿
走近孩子的心灵世界演讲稿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带着一份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心得体会。
我演讲的主题是:走近孩子的心灵世界。
在教育的旅途中,我们常常听到“三尺讲台”这样的比喻,它象征着教师传道授业的神圣职责。
然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更愿意蹲下来,与孩子们平视,与他们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因为我相信,只有当我们蹲下身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
曾经有一个小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一位母亲带孩子逛商场,孩子总是哭闹不安。
直到有一天,母亲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才发现孩子只能看到拥挤的腿和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心去感受,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两种不同的爱孩子的方式。
一种是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另一种则是把孩子当作宠物,一味地夸赞和要求表演。
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爱孩子,是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情感,与他们平等对话,共同成长。
记得有一次,孩子们在画“快乐的小朋友”。
大多数孩子画的是家庭欢乐的场景,但有一个孩子的画面却是一片黑暗,画中的小朋友也显得无助。
我没有立即批评,而是蹲下来,耐心询问他的想法。
孩子告诉我,他画的是战争中受苦的孩子们。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我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充满了善良和同情,他们的情感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呵护。
在教育实践中,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情感。
我学会了欣赏孩子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创造,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我坚信,我们的理解和宽容,我们的欣赏和赞许,是激励孩子们前进的动力。
蹲下来,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想象和创造。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纯真的心灵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探索,一起创造。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作为班主任面对班上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必须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平等地交流,才能对孩子们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使孩子们如沐春风般地健康成长。
16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明白在对待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首先要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幽默、温暖的交流环境。
一个轻松、幽默、愉快的氛围,是孩子们真正所需,它不仅使孩子们乐于受教,而且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班主任,孩子们的一些好习惯还有待培养。
于是,我首先培养学生们的各种好习惯。
利用每天早读时间教孩子们诵读《好习惯三字经》,让他们明白好习惯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在班级管理中我运用民主的管理方法:班上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
人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班级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同身体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养料一样,心灵的成长也需要丰富的营养,而各种实践活动正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非常重要的营养素。
所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灵。
”让那些学业不好,品行表现也差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
我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魏海东。
他在学校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从不和同学打交道。
就是和老师也不怎么亲近。
哪怕是在课堂上教师指定他发言也会一问三不知,让全班同学为他干着急。
可他一点也不在乎。
他的性格特别孤僻、倔强,就是做了错事,如果不是当面抓住他,他是决不会承认的。
有一天早上,他很早就来到学校,买了一碗热干面站在教室门口吃,这时,他看见有个一年级的小女生从他身边走过,他举起那碗没吃完的热干面就朝那位女生头上扣去,接着就阴笑着跑开了。
我得知情况后,赶紧跑到教室门口,看到那个女孩满头芝麻酱蹲在地上在伤心大哭。
她看见我去了,边哭边说:“老师,我没惹他。
他竟泼洒我一身的热干面。
”我安慰她:“孩子,我知道,别哭,走,老师去帮你洗头。
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
记得一次午睡时,我发现在“难过”的树上其其的树叶孤零零的长在上面,好象还是刚刚长出来的,我猜想她在午睡前一定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于是便坐到她的旁边,发现她的头蒙在被子里,嘴里发出很小的抽泣声。通过询问了解到她难过的原因是因为午睡前我误会她把幼儿园的玩具洒在地上不收拾并且当着集体的面批评她,了解到是自己做错了以后,我马上向她赔礼道歉,并表示下午要在集体面前跟她说对不起。这时其其脸上才露出了笑脸,说:“朱老师,谢谢你,今天的午睡我一定会很甜的。”
通过心情树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调节孩子的情绪。生活中并不是每天每一个孩子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变化,通过心情树了解最需要开解的孩子,去用心帮助,解决他们的困惑,让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里是幸福开心的。
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与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每天早上班里的孩子跟我总有讲不完的话,指着心情树,让我猜他们的想法,告诉我自己的心情,在此刻我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人。班里有部分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跟周围的人讲自己心里的话。而在这种情形下,这些孩子就会缺少朋友,话越来越少,遇到问题只会闷头流泪。自从有了心情树后,我发现这现象改变了,孩子的交往不再局限于小范围,在班里总能听到这样的话:“哎,今天怎么不高兴。”“什么事让你生气。 ”“跟我讲讲你开心的事。”平常内向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愿意去讲,去回答问题。久而久之,还会主动去询问别人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讲述,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
进入小班的孩子,情绪问题随之增加,如何发现并正确处理孩子的烦恼,引导孩子控制冲动,安慰孩子,对于孩子的交往、学习和成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班里几棵小小的心情树,在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拉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老师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再呆板 地站在讲 台上讲课 ,而是
走 下 了讲 台 。应 该说 , 师 从讲 台 教 上 走 下 来 是 件 好 事 。至 少 , 师 走 教
教学 是 一 种 交 流 与 合 作 ,也 是 一 种 互 动 与 生 成 。教 师 走 下 讲 台 ,就 应 该 与 学 生 进 行 心 灵 的 沟
生一个个地排着 队走上讲 台发言
… …
从 表 面 上 看 ,教 师 把 讲 台 让
好 比一棵大树 ,它把 4 0个 同学结 为一个整体 ;同学好 比叶子 ,在
‘ ’ 都 有 自己 的位 置 ” 树 上 。另 一 个
给 了学 生 ,学 生 成 了课 堂 的 主人 ,
似乎体现 了学 生的主体地 位。实
叶 子》的小 学 语 文 展 示课 上 , 师 教 走 下 讲 台 的 行 为 令 人 赞 佩 。 当 孩 子们 结 合 生 活 实 际 说 出 对 “ 子 ” 叶
在 一 节 《 德 与 生 活 》 公 开 品 的 课 上 , 师 离开 了讲 台 。先 是 放 一 教 段 录 像 让 学 生 观 看 ,接 着 提 一 个 问 题 让 学 生 讨 论 ,然 后 点 名 让 学
的理解 时 , 教师走下了讲台 , 倾听
着 孩 子 的发 言 。一 个 孩 子说 “ 级 班
不会恰到好 处地讲述珍珠 贝孕育 珍珠的故事 。一句话 , 就不会生发
出 如此 精 彩 的教 育 机智 。 教 学 的 本 质 是 交 往 , 是 交 往
过 程 中 思 维 的 激 活 、 碰 撞 和 闪
智与智 的相启 、 与情 的交融 。 情 简而言之 ,教师走下讲 台做 什么——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
子们中间 , 与孩子对话 。他发现一
走进孩子的心灵_1
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不得不承认,在劳碌的世道里迷失了方向,模糊了自己的抱负,为着一点点荣誉、名声而苦苦奋斗。
但我已厌倦,我总是如此不能恒久,不愿在一处逗留太久。
每每来到一处风景,我总喜爱带着兴奋的感觉奔向另一个未知的地方。
我回首,开头仰视那个初出茅庐的我。
那热忱,那用心,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令现在的自己也为之感动,由于,那时的我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然而,我已失去这个本事,在各种评比、竞赛中,我开头变得焦躁,变得不尽人情。
悬崖勒马,浪子回头!我要重新走进孩子的心灵,那开心的世界,那美而好的日子,会不断更新你的容颜,使你变得楚楚动人。
我不要再为孩子而损害自己,损害他们,我不要使用责骂这种有损形象、毫无用处的方法,骂得头昏目眩,骂得孩子自觉是个罪人,这不是我要做的;我不要由于班级被扣分而感到生气,甚至对他们无望,霸占本属于他们自由熬炼议事本事的时间来用缄默来惩处他们,那不是我想做的;我更不要从今厌恶他们,不再关怀他们,学会用冰冷的目光冷却孩子的热忱,毁灭孩子的奇怪,那是我不能做的。
我不要在孩子想说话的时候用讥讽的剑刺向他们,害得他们当众尴尬,从今失去自信,变得猥琐,让人可怜;我不要总是想着班级的五星拿到与否,那不是我该得的,由于孩子们在付出他们的劳动;我不要忘了他们与我合作在展现课上的风采,其实他们做得可以更棒,那才是我应当做的;我不要由于他的字迹潦草而随便摔他的本子,要用更细心的行动告知他珍惜的含义;我不要总被自己的心情左右,那本是由于他们而起的怒气撒在他们无辜的心灵上,那是太残忍我不行再做的。
我不要由于他的俏皮而否定他的一切,孩子,你是和善的,你是宏大的!我不要做的事许多许多,我要做的是更多更多!我要走进你们的心灵,我要成为你们的伴侣。
当你遇到苦恼的时候,你会想起我,情愿来找我,由于我要成为你人生的引领者;当你遇到不公的时候,你会来找我,诉说自己的不满,我用我的急躁告知你,我对你是公正的,世界是公正的,人生同样是公正的;当你遇到委屈的时候,你能想到我,来到我身边,依靠我胸前,我的暖和可以告知你人生需要忍耐,人生需要放开,人生需要伴侣,人生需要相互的理解和敬重;当你遇到难过事的时候,盼望你能找到我,情愿依靠着我哭泣,那眼泪是美的,我用我的缄默、我的故事告知你人生是很无奈的,现实是很现实的,可我们是顽强的,生活可以美而好,由于你会幸运地发觉你的身边还有我。
走进孩子的心灵演讲稿
走进孩子的心灵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们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我们是否能够真正体会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呢?走进孩子的心灵,就是要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才能。
我们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规划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是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
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建立起真诚而亲密的关系。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孩子们同样需要被关爱和理解。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各种情绪的起伏和挑战,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倾诉,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只有在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安慰。
我们要给予孩子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孩子们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在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下,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孩子们是需要关爱的,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要给予他们鼓励和赞许,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只有在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健康的人格。
尊敬的各位,走进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付出。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更加关爱和理解的眼光看待孩子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真正的支持和关心。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们的心灵将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张某,这是我班这学期刚转入的新生,一头卷发随意扎起,一双三角眼总喜欢斜视着别人,平时与别人说话总显出一种畏畏缩缩、羞羞答答的样子,使人觉得她特别老实,有时又沉默寡言,一个人想着自己的事,冷冷地看着周围的人和事,不知她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平时行为怪异,笑起来脸抽筋一下,嘴往一边歪,有点不面善,可做出的事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在开学初,一女学生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找我,向我汇报,张某同男生打起来了,一个刚插班的女学生竟会跟男生打架?我心中咯噔一下,立即找来她俩,仔细一问,原来男生张某某经过她位置旁边时,她故意挡他一下,不让他过去,然后跑到该男生的位置上,拿起他的铅笔刨玩,男生不让,两人就争吵起来,后来竟动起手来,出现开头一幕。
我问张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沉默了一下,说:”我觉得很好玩,我只是跟他玩玩,他竟生气了?”我看着她一副无辜的样子,问她:”那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做,你觉得好玩,可别人并不这样认为?”她摇了摇头,我接着说:”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说说笑笑很正常,可你要学会尊重别人,当别人不喜欢你玩的方式时,不能勉强。
”她点了点头,似乎懂了,想了一会儿,说:”老师,我以后不会这样了。
”刚说完,就匆匆地走了,留给我一个一摇一晃的背影,我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
第二天,我刚进教室门口,张某跑过来,递给我一本本子,就把自己转身走了。
我打开一看,我看到是她爸爸写给我的纸条,字里行间流露出她爸望女成凤的迫切的心理,希望我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她,她在校若有什么不良的行为,要我及时与他取得联系。
我马上在纸条下面诚恳地谈了我的看法与建议,首先积极地肯定了她近段时间在校的表现,同时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希望家长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当我写完之后交给她时,我问她:”以前,你爸妈都是用这种方式跟学校老师联系的?”她点了点头。
这事过了不久,她又一次把这本本子交给我,这时我打开一看,哭笑不得,我给她父母的回信已变得”面目全非”,上面一部分是我指出她的优点方面的都保留下来,下面指出她不足之处的部分一一变了一个样,换成她的稚嫩笔迹,上面写着:”你们家长一定要好好配合老师,千万不可以打她,骂她,她毕竟还小,需要耐心教育......”,我被深深地震惊了,她的小小心灵世界到底装着什么,这回信改得可谓”绝”了,像模像样,而她又是这么镇定地交给我,仿佛干这事她是”老手”了。
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是呀,每一朵花里都蕴藏着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描绘着不同的天堂!孩子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与孩子实行即时有效的沟通,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
有时教师对学生一本正经的说教,远不如与学生同叙家常地聊天来得有效。
我班级的孩子们,性格迥异。
有很独立自强的,有温婉可人的,有特别任性的,还有会大发雷霆,暴躁的。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孩子,我告诉自己“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坚持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
陪伴他们一同成长。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孩子,他属于品行较恶劣的。
以前有过偷窃、辱骂老师,甚至和老师动手的事情发生。
我初次看到这个孩子,的确不是很讨人喜欢的样子,身上有股“邪”劲,看老师的表情是很不屑的,我行我素。
作业不写,找他谈心他根本不理你。
属于比较头疼的人物。
我想孩子会这样,厌恶学习,厌恶老师,肯定有什么原因。
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庭入手,先和他家长谈一次。
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他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管孩子学习,对孩子也没有任何要求。
家里有一个妹妹。
爷爷、爸爸在家就总是打骂孩子,怨天怨地,对小孩的要求也就是读到小学毕业就能够了。
孩子就是长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
我由此作为出发点,问孩子到底想不想学习,现在的家庭情况已经这样了,孩子有意愿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吗?逐渐的,孩子的心门被我打开了。
他慢慢和我说起他的困惑和痛苦。
他厌恶这样的家庭,觉得自己总是被别人看不起。
就在这样的情绪下,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也失去了希望。
对于这个孩子,我采用了鼓励的方式。
当着他的面,请他的家长来谈心,和他们说孩子其实很聪明,要对孩子有要求有希望。
孩子现在才二年级,人生还很漫长,是完全能够扭转过来的。
但是如果自己的父母都对自己丧失了希望,他的人生是很悲凉的。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幸福小学米建秀我所在的的学校--幸福小学,是一所成立不到三年的年轻学校。
在这里有一个幸福和谐的班级,有一群带给我欢喜、快乐的孩子们。
从四年级起我接手了这个班,在我的印象里,孩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学习基础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悬殊,还有不少孩子的情况很特殊,但是,看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庞,一个个灵动的眼神,年轻的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
我积极践行这一理论,坚信孩子们在我这个园丁的精心培育下一定会成为一株株蓬勃向上的花朵。
两年多,我和孩子们一路走过来,才发现自己曾经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诠释着对孩子的关爱。
细细一数,我将这些教育感悟整理成文,鞭策自己不断前行。
一、轮流日记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每天找一位学生将一天发生的事情写下来,这篇日记我不会在班中公布。
这样孩子们写的很真实,能够写出他们的心里话。
有位学生写到:“老师你上课能不扳着脸吗?你上课看见正在开小差的同学能不要直接提问吗?你上课......”看见是几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问题里藏着好多呢。
每天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事情,就这样我及时掌握班级的新动向,与学生沟通交流,更换方法来教育。
二、家校沟通学生的进一步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配合。
当然,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我几乎是用微信联系的,特殊的学生只能特殊对待了。
在与家长沟通时,我将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有不足的地方,我会和家长耐心沟通交流,从中也会给出一定的建议,注意说话的技巧,要让孩子家长觉得是真正了解孩子,而不是找家长来批评孩子。
同时我也会让家长把孩子在家的情况也汇报给我,这样我就能更好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了。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也会在周五放星期前开展一次家长会,对于学习情况给予家长一定的建议和措施,尤其是针对学困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逐步提升成绩。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作为一名家长学校的教师,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就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
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有句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孩子就象是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苗,它能否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的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氛围、家长与孩子的心灵沟通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要做个合格的家长,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在身长发育和学习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分享孩子们的欢乐与忧愁,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各种烦恼。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先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很迅速。
表现在:一是注意力的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
7-10岁的儿童最多只能持续20分钟的时间,而10-12岁的则是25分钟,12岁以上的可以达到30分钟。
儿童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他们经常顾此失彼,要他们边听音乐边做作业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做相对集中的事情,如果无关的刺激太多,则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比如,当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就不要在旁边做其它干扰性的如看电视,甚至打牌等娱乐活动,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二是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科目,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开始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兴趣。
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发展,不能一味地根据家长的意志和爱好来强迫孩子学这学那。
另外,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模仿力特强,家长要告别注意语言的文明、行为示范。
不说粗话,不在孩子面前说人是非,不乱发议论,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中的不满。
家长要保持阳光的心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是记忆力方面。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记东西多是机械记忆,但三、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有了理解记忆的能力,他们能对所记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意义联想,这时候的学生背课文就要告诉他方法,不能靠死记硬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给孩子适宜的爱,让孩子快乐成长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作为家长和老师更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
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是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是最好的欣赏者。
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我们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因此,我们必须蹲下身子看孩子,才能看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才能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
我们只有蹲下身子,才能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为什么快乐,为什么苦恼,从而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和关爱,少一些苛求和斥责。
蹲下身子看孩子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
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
比如:我们幼儿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
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让“爱”在孩子的心中滋生,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我们提倡给孩子适宜的爱。
走进孩子心灵深处
走进孩子心灵深处
孩子,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他们弱小无助,却拥有着一颗天真烂漫的心灵。
孩子的心
灵是一片纯净的土地,如同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书写。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各种
奇妙的事物,只有我们能够打开他们的心扉,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心灵深处。
首先,我们需要耐心与关注。
孩子不是机器,他们需要被关注和关心。
当我们认真听
取他们的言语时,他们会感到被重视和被关注,这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
而当孩
子在我们的注意力下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时,我们有机会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再他
们不会说出口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表情,眼神和动作中读懂他们的心。
其次,我们需要爱与理解。
虽然孩子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成人大不相同,但我们必
须向他们展现我们的爱和理解。
在孩子需要关心和支持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和感情支持,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反应模式,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积极
的心态。
最后,我们应该用心去体验。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了解。
当
我们理解孩子所经历的事情并能够体验他们的情感时,可以给予他们更好的建议和帮助。
同时,也让孩子感到我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
在走进孩子心灵深处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发现和探索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
心灵,帮助他们成长。
关注,爱与理解,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懂得的,更是我们用心
了解孩子自身所需要的唯一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中,与他们并肩前行,为他们开启美好的人生旅程。
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会)
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会)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会)家长会是一种促进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重要平台,它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与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家长交流与互动的机会。
在这个家长会上,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以建立更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1. 建立信任关系第一步是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感受。
每周安排一定的亲子时间,聆听孩子的心声,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孩子在家中参与决策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情感。
2. 倾听和沟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倾听和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和亲密的沟通环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我们都应该用心倾听,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和支持。
通过与孩子的深入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爱。
3. 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才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才能,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通过家庭作业、课外读物、兴趣班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积极支持他们的发展。
家长的参与和鼓励,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在家中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灵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整洁和有秩序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和思考。
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期复习、制定学习计划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和社交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家长,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和积极的反馈,使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6. 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质量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亲子教育心理短视频文案
【开场】(温馨的背景音乐,画面出现一家三口在公园散步的场景)旁白:亲爱的家长们,你是否在育儿过程中感到困惑?亲子沟通是否让你感到力不从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亲子教育心理,开启心连心的亲子之旅。
【第一幕: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画面:家长与孩子面对面,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旁白:了解孩子,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放下手机,放下焦虑,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画面:家长与孩子一起画画,做手工)旁白:和孩子一起参与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第二幕:尊重孩子,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画面:家长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给予肯定)旁白:尊重孩子,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
(画面:家长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共同面对困难)旁白:面对困难,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幕:沟通技巧,让爱传递】(画面:家长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沟通技巧)旁白:亲子沟通,需要技巧。
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表达爱,让爱传递得更顺畅。
(画面:家长与孩子拥抱,共度美好时光)旁白:拥抱,是亲子沟通的最佳方式。
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结尾】(温馨的背景音乐,画面出现一家三口在夕阳下散步的场景)旁白:亲子教育,心连心,共成长。
让我们携手努力,用爱心、耐心和智慧,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字幕】:关注亲子教育,让爱陪伴成长。
【互动提示】: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亲子教育心得,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从成都52中的实践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德育再次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焦点。
近日,本报记者收集到来自学校和教育界关于德育的各种声音,就德育存在的问题、德育工作者正在进行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
诚实是德育的基础,德育如何更诚实?成都52中是一所工读学校,一所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殊教育学校,有很多被认定的“坏”孩子。
可是,校长马海军说:“他们不是坏孩子,他们受到过太多不诚实、不公正的待遇。
”老师不让交作业,他就不交;老师说出去,不准上课,他就逃学;老师说不准考试,他就不去学校。
最后,老师又说,这孩子没救,他就自暴自弃;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严格管教,同时又有求必应。
一个月他也见不到父亲几面,但钱一直有。
于是,摆阔,旷课,打架。
最后父亲说,你天生就是造孽的。
……在一些德育工作者不恰当地对待他们的同时,另一方面,应该看到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成人社会的映照。
成都华西中学德育处副主任李原松举例说明——学校坐车春游,车来了,尚未停稳。
男生、女生全都朝着车子疯跑,抢位子,占地盘。
成人社会,这事不鲜见;有学生在校园骑车,护卫队阻拦。
3分钟后,“110”来了,学生打说“有人侵犯我的人身权利”。
这种事,报上多得是;……“教育者、家长、成年人,都不是德育的权威,更不是道德的化身。
诚实是德育的前提,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完美。
”这一观点,成了成都52中许多教师的共识。
他们认为,诚实是德育的基础,未成年人不是“被教育者”,而应该是校园事件、社会情景中的一分子;应该把未成年人当成“社会人”,应该让他们知道每天经历的都是真实的人生,要让他们从小就诚实做人。
成都52中做了一些“重塑”诚实的工作。
以抽烟为例。
好多到52中的学生都有吸烟的历史。
“就算一个孩子24小时不间断吸烟。
也并不能代表他‘坏’。
”马海军说,“吸烟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这个观点是谁的?成人的。
实际上,成人有压力,孩子也有压力。
本来,孩子可以不采用这种形式减压,但是,当问题已经出现,是夺了烟骂一顿有效,还是缓和疏通有效?成人容易把硬性规则强加给孩子,德育如何更真实?很多孩子都有“编作文”的经历:学雷锋,扶老奶奶过马路;
路上捡了几块钱,交给老师或是警察叔叔;有同学受伤了,他立刻跑上前去帮助,甚至天天接送……这些贴着“美好道德”标签的作文,往往是能得高分的。
老师不会去核实,有的还会鼓励:今后参加中考、高考,就这么写。
有人总结说,孩子们接受的德育,童年时代是听童话,少年时代是看“说明文”,反正与实际有一段距离——德育难道就是搞一个模子的“思想道德工程设计”?孩子们有着对自己的认识,即使在那些被认定的“坏”孩子的身上,“善良”总是多于“卑劣”,孩子需要认同与欣赏。
这是成都52中的德育工作者树立的信念。
学校让每个刚来的孩子填“行为规范自测表”。
被认为“很坏”的孩子,在对自己的认识上,也总是“好”多于“坏”。
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成人们容易把硬性的规则强加给他们。
比如“遵守纪律,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却不创设易于孩子吸收的体验情景,只是一味地“要求”、“强加”。
对孩子来说,这些只是一些既定的词组,这些词组实际上可以转化成一些场景:遵守纪律是什么?就是在踢足球的时候,犯规了要被罚下。
孝敬父母是什么?就是上学回来,如果觉得很累,想想上班回来还要做饭的妈妈,是不是更累呢?团结同学是什么?就是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比如一场辩论、一次研究性学习,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共同出谋划策和齐心协力。
但是,很少有人为孩子们精心设计,更没有人“蹲下来”听他们讲内心的需要。
有的仅仅是按照成人的思维与方式准备的“教育”。
这一点,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
成年人中坏的“潜规则”,面对孩子时总是以“坚决不准学习、不准效仿”的模样出现,却同时又被成年人毫无顾忌地实施着,比如言而无信、谎言、背叛、争斗……孩子在无知的情形下,进行着无意识的模仿,最后成为“坏孩子”。
德育需要真实,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问题,在真实的经历中,真实的犯错误中真实地成长。
到成都52中的孩子,刚去的时候好多人想过“逃跑”。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孩子自觉自愿地留了下来。
只因为52中的老师很真实,52中的生活很真实。
刚送孩子到52中,许多家长说:“只要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其他都不在乎。
”两年或三年过去了,家长们的要求却变了:或是考虑花钱让孩子上重点高中,或是设想让孩子立即工作。
可是,孩子们怎么想?52中今年要毕业的两个初三班,50几个学生大多想考职高,想学点有用的东西。
但是,家长们大多不同意,他们怕孩子“又学坏”。
仅此一项,被修复的规则又被破坏了。
52中正在尽力“救”孩子,但是,谁又来救助家长们,救助这个社会?真实地教育孩子,为何就这么难?没有孩子能听得进大道理,德育如何更踏实?在成都市52中,记者听到了子白的故事。
20XX年,子白的父母送他到成都52中,准确地说,是把他“骗”到学校。
在德育处门口,子白和父亲对打。
父亲没有还手,一直往后退,最后转身
就跑,跳上汽车,头也不回加速驶离了学校。
子白的父母都是大学本科生。
对子白,他们无条件地爱,溺爱。
子白的“回报”是:谁也管不住,谁的话都不听。
为了不上学,他在家里拿着菜刀说,谁再提上学的事,就砍谁。
父母怕他,看见他就战战兢兢。
子白刚到52中的第一个月,有一系列事情发生:自残、自杀、绝食,仔细策划过逃跑……整整一个月,父母没来看过他,也没有打过。
班主任雷加明、生活教师张果见证了这一切。
这一个月,他们冷静处理了子白制造的一系列“事件”。
这一个月,雷加明和张果也没有回家,轮流和子白谈话。
谈话的时间不定,有时从傍晚到深夜,甚至凌晨。
最终,子白流泪了。
可是第二天,他照样可能准备逃跑或是挑起一场事端。
尽管如此,雷加明和张果知道,一切都在变好。
一个半月的时候,他们提出让子白回家一趟。
接到通知,子白母亲坚决反对。
经协商,勉强同意由张老师陪同在家住一夜。
可是,敲开门的一刹那,张老师就看到了两张紧张的脸。
一句话没说,子白进了自己的房门,把张老师留在了门外。
张老师和子白的父母第一次坐下来谈话。
吃晚饭的时候,张老师敲开了子白的房门。
桌上都是子白最喜欢吃的菜,吃饭的4个人,一句话都没说。
饭后,张老师提议看影集。
影集很老了,记录的是子白小时候:在母亲怀里,在父亲身边,在家里,在旅游景点……看的时候,子白有了笑容。
晚上10点,子白说要睡觉,张老师和母亲一起将他送进房里。
看他睡下,张果和母亲都没有离开,一人坐一边,陪他说话。
凌晨一点,临睡前,子白对母亲说:妈妈,晚安。
走出房门,子白的母亲立刻哭了。
儿子已经很久没有叫过她妈妈了,“晚安”更是天外之音。
第二天,情况更好了。
中午吃饭,子白要添饭的时候,母亲刚准备伸手接过孩子的碗,子白说:“妈,我自己添。
”下午要走了,出门前,子白回了头:“爸爸、妈妈,再见。
”走在半路上,张老师的手机响了。
里,泣不成声的父亲说:“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谢谢老师,我的儿子又回来了。
”今年,情况更好了。
家里将代管费交给子白,他完整地交到学校;回家后,子白也不外出,让母亲买了试题,在家复习。
“德育,用‘教’的办法通常不见效。
没有孩子真正听得进大道理,打动他们的往往是细节。
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总是缺乏耐心,德育必须是踏实的,要一步步,慢慢来。
”这是张老师的体会。
成都52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比其他学校更高。
但是,这是一个将德育,也就是做人教育放在首位的学校。
做人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所以,52中的老师很踏实,工作做得很到位。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52中这样的环境与土壤。
德育工作,如今在不少学校正在遭遇“评价危机”和“师资危机”:德育工作无法量化,“重智轻德”的残酷并未完全消除;年轻教师越来越多,没有经验,自身也不成熟……在这个意义上,52中是得天独厚的。
马海军
意识到这一点,他说:“52中已经从特殊学校成为特色学校,但最终,我们应该是一个特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德育教师指导的特长学校。
”德育需要踏实,急功近利,只会遭遇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