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论语
大学语文《论语》五则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论语》五则的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2. 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 《论语》五则中部分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
二、阅读《论语》五则1. 让学生阅读《论语》五则,注意理解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含义。
2. 针对重点句式和词语进行讲解,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
三、讨论与交流1. 让学生就《论语》五则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如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等。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论语》五则的理解和感悟。
四、总结1. 总结《论语》五则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强调学习《论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论语》五则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论语》五则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深入学习1. 针对上节课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探讨。
2.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案例分析1. 选取《论语》五则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论语》五则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五则的内容理解和翻译能力。
2. 学生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把握程度。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11篇)《论语》教案(通⽤11篇) 作为⼀名⽼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 【教学⽬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
2、理解课⽂思想,对照反省⾃⼰。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介绍孔⼦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导⼊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明历史,产⽣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了巨⼤的凝聚⼒,⽽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献中的⼀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对我国⼏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化产⽣了巨⼤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则》。
⼆、朗读课⽂ 1、孔⼦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公认的世界⽂化名⼈。
政治上,孔⼦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征伐,同情⼈民疾苦,俗话说“孔⽈成仁,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被尊为“圣⼈”、“⾄圣”。
教育⽅⾯,他是我国历史上致⼒于教育事业的第⼀⼈,所以也有⼈呼吁要以孔⼦诞⾠为中国教师节。
他⾸创私⼈讲学之风,主张“有教⽆类”(⼀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三千,贤⼈七⼗⼆。
《论语》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直是学童们的⼀本必读书,影响很⼤,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
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
(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教材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学而》篇,围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话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学而》篇的经典语句,感受国学经典之美。
2.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待人接物和修养品德的良好习惯。
3. 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语句,学会学习、待人接物和修养品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论语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体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经典语句。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语句进行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5.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经典语句运用到生活中。
7. 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第一课《学而》篇2. 主要内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关键词:学习、待人接物、修养品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经典语句,写一篇关于学习、待人接物和修养品德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论语》篇章,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论语教学设计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二、诵读感知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研读分析1、“学而时习”章(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
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
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2、“吾日三省”章(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论语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日:三:省:为:谋:忠:交:信:传:习: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知:可:以:为: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用5篇)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5篇) 作为⼀名教师,往往需要进⾏教学设计编写⼯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1 【教学⽬的】 1.掌握常⽤的⽂⾔实词,能⽤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思想内容,并能融⼊学习态度、⽅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法;积累成语、格⾔、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具书,通读全⽂,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 ⼀、导⼊提问:影响⼏千年中国思想⽂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师分析后可揭⽰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学⽣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预习提问: (1)⼤家预习课⽂后⼀定会发现,每⼀则都有⼀个“⼦⽈”。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呢? (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部怎样的书? (3)孔⼦是怎样的⼈?为什么⼈们把到⼭东曲⾩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师⽣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和《论语》进⼀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和“积极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活情况,看出孔⼦和他弟⼦们的⼈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法。
这为进⼀步学习课⽂作了铺垫。
) 三、整体感知、诵读 (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有三条基本⽅法: ⼀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分流畅 ⼆是⽤⼼领会课⽂的意思 三是⾃⼰动⼿,积累词语。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孔子的思想核心。
2、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学习《论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论语》中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2、教学难点(1)体会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理解《论语》中一些较为抽象和深奥的哲学观点。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讲解法:对重点字词、句式和思想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论语》中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孔子的生平故事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知识讲解(1)介绍《论语》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2)讲解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仁”是爱人、“礼”是社会规范、“孝”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等。
3、诵读经典语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断句。
4、语句翻译与理解(1)选取《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让学生尝试翻译,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如“说”通“悦”,表示高兴;“愠”表示生气、恼怒。
(3)引导学生理解语句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5、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仁”“礼”“孝”等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23最新-论语八则教案(优秀5篇)
论语八则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论语八则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论语教案篇一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前十则,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学而》篇和《为政》篇。
具体内容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等十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字面意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论语》前十则,让学生熟悉文本。
(2)逐句解释,分析句子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解读《论语》中的名句。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论语》前十则,巩固所学内容。
(2)针对每个名句,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论语》中的某一则,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儒家思想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孝、悌、谨、信、爱、周、比、器等。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论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教学,以学习孔子思想为中心,重点讲解《学而篇》和《为政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介绍和思想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谈论孔子的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展现一段相关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共鸣。
3.提出问题: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步骤二:理解与分析(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论语文本的阅读,了解文中的重点思想观点,同时分角色朗读。
2.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文中语句的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
步骤三:拓展与引申(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辩论,讨论课文中的观点:是否应该尊敬长辈?为什么?学生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
2.教师组织学生发表辩论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教师对辩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与引申,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步骤四:输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论语的理解,用课本中的对话、故事等进行表达。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我的理想与论语思想”为主题,通过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说明理想与论语思想的关联。
3.学生互评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_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_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
对于国学经典中论语的学习,制定好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国学经典论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有关信的《论语》章句,激发孩子学习《论语》的热情。
2、理解诚信的涵义,懂得诚信的意义。
3、学习经典语句,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交友需"信"这些语句历经2500多年的淘洗,已经沉淀到我们内心的深处,成为我们思想和语言的一部分,孩子们,这就是"经典"。
经典该怎么读?请你们大声地、悠扬地来读。
在你刚才读得这些《论语》章句中,哪一句提到了交友? 板书:交友生背: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读对了,但不够韵味悠扬!)什么意思呀?(言而有信,也就是——说到做到,遵守承诺。
)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板书:诚信你能结合自己的例子说说怎么才是"言而有信"吗?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朋友间更看重诚信的品格。
"失信"者必将失去朋友;"守诚"者一定能赢得真情。
诚信,可以让我们打开友谊的大门。
我们请大家再读。
二 .解析字理,明白"信"义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言"而有信呢?那是因为"信"和"言"和人的口有关。
在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里,对"信"这样解说:信,诚也。
诚实不欺。
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字。
信,金文 (人) (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
有的金文 (千) (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
造字本义就是:许诺,发誓,自然和言有关。
我们没有看到拍拍手、跺跺脚来许诺、发誓的。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前十则,这些内容涵盖了《论语》的第一、二章,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以及其弟子对其教育理念的阐述。
详细内容如下:1.《论语·学而》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论语·为政》第二则:君子不器。
3.《论语·八佾》第三则: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4.《论语·里仁》第四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论语·公冶长》第五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6.《论语·雍也》第六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论语·述而》第七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泰伯》第八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论语·子罕》第九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10.《论语·颜渊》第十则:克己复礼为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领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难点: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论语》原文、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语》前十则。
2. 讲解:详细讲解每则《论语》的内容,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3. 例题讲解:针对每则《论语》,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论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分别列出每则《论语》的核心观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国学教案——论语
国学教案——论语国学教案,论语教案:《论语》导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主要内容;2.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3.能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2.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兴趣,例如:“你听说过《论语》吗?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传承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那么,《论语》中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呢?”2.导读(10分钟)3.阅读与理解(30分钟)教师分发《论语》的精选章节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论语》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b.孔子的言行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c.你是否认同孔子的价值观?为什么?4.文学鉴赏与思辨(30分钟)教师选取《论语》中的一段名言或故事,让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思辨。
学生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这段名言或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意义或价值观?b.你对这段名言或故事有什么理解或感悟?c.你如何将这段名言或故事中的思想运用到你的生活和行为中?5.思考与总结(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并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学生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a.你认为为什么《论语》如此重要?b.你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c.你还想从《论语》中了解哪些内容?四、教学手段与学具准备:1.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演示、引导。
2.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视频片段、《论语》摘录纸质版。
五、课堂延伸与拓展:为加深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学习,《论语》导读课可以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联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课、文学欣赏课等。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思考,也可以通过演讲、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类别,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三千人齐诵《论语》片段。
2、学生谈感受。
3、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4、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孔子和《论语》)2、浏览相关资料(PPT幻灯片)并讲解3、除了孔子以外,很多同学还知道老子、庄子、墨子等古代先哲。
那么“子”是他们的名字吗?结合你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知道“子”的含义是什么?4、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2、生自由练读。
3、生代表范读,生互评。
4、抓住通假字加以解释,导入此知识点。
5、由此知识点导入“举一反三”,继而引入《论语》在学习方面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阅读课文,4人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找出哪几章是与学习有关的?同时指导学生试着翻译相关句子。
2、逐句分析,逐字落实。
3、精读课文,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读文章并思考,六章内容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五、总结提高从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中我们能够得到那些启示?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论语十二章篇二中学导学案第周第课时科目语文课题10.《论语》课型新授备课时间:.9.14主备人:张亚亚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 年级七年级班级_________【学习目标】复习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论语》五则教案
《论语》五则教案教案一:《论语》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理解《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
3.掌握《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4.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复印《论语》的相关章节,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3.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如《论语》的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论语》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作品结构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作品结构部分。
2.教师讲解:教师对《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进行阐述,如《论语》与其他文献的异同点等。
Step 4:基本思想与重要观点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互相点拨、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4.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的思想。
Step 5:思维导图制作1.学生操作:学生利用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制作《论语》的思维导图,梳理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学生展示: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并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
Step 6:小结1.回顾与总结:教师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回顾与总结。
2.拓展任务: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论语》的相关章节,撰写读书心得。
教学延伸:1.让学生分组进行文本阅读,针对《论语》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2.组织学生进行《论语》的现代释义翻译工作,让学生更能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3.布置学生进行《论语》的个人心得写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案二:《论语》中的人生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观点。
2.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幼儿园国学《论语》入门优质教案
幼儿园国学《论语》入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教材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学而》篇的核心观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通过解读这些经典语句,让幼儿初步了解国学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熟悉《论语》的基本内容,能够背诵并理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国学素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背诵《学而》篇的经典语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国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论语》教材、《学而》篇的挂图、卡片、小奖品等。
2. 学具:笔、纸、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小朋友扮演“远方的朋友”,让其他小朋友感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情景。
(2)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与朋友相处的快乐时光,初步体会《学而》篇中的友谊之道。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教师解读《学而》篇的经典语句,让幼儿理解其含义。
(2)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事例,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学而》篇中的道德观念。
(3)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经典语句,并进行角色扮演。
3. 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提问,检查幼儿对《学而》篇的理解程度。
(2)让幼儿互相提问,加深对经典语句的印象。
(3)拓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论语小剧场”表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评价幼儿的学习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而》篇经典语句2. 挂图:《学而》篇情景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复述《学而》篇的经典语句,并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比如,我们学会了唱歌,经常练习,就能唱得越来越好听。
国学论语教案
国学论语教案篇一:国学教案——论语《论语》十则——文质彬彬,君子之道广东肇庆中学邓礼惠教材分析:《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即“仁”、“义”、“礼”。
其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多达四十多条,共出现一百多次,而中国文化中很遗憾的一方面便是“君子之道”的缺失。
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私有化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在时代中日渐“异化”,社会中不时有一些不合道德之音的人与事出现,所以,唤起学生心中的“君子意识”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回顾《论语》的相关知识;归纳理解,概括《论语十则》中的君子特征,体会其蕴含的君子之道;过程与方法:阅读《论语十则》,反复诵读体会,并能背诵部分选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君子意识,并探讨如实现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背诵《论语十则》教学难点:体会君子之道,培养君子意识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点拨结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PPT、《秋雨时分》视频教学素材:《论语》十则、《于丹论语心得》、课件及视频教学过程:一、初识君子在我国儒家传统中,有一个典型的人格理想,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将修身放在了理想的第一位。
那么,何为“修身”?用我们中国文化里特有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君子”。
回顾分享: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谁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为什么?提要:人物,事迹,典型特征。
二、感知君子阅读:自由阅读《论语十则》,可以大声吟诵,可以摇头晃脑地体会,可以有韵律有节奏地朗读。
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明白大意。
自由阅读五分钟后,学生分享阅读,选取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来分享阅读。
明大意:针对学生普遍有疑问的语句,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其大概意义。
并谈谈认识,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算得是君子。
例句:从这一句话中,我读到了只有的人才称得上君子!教师板书学生归纳的君子之德行。
如:谨慎、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道义、心胸坦荡、做好本分······(可以分为自我修养和要求别人方面,而自我修养又可分意识形态和具体行动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
——文质彬彬,君子之道
广东肇庆中学邓礼惠
教材分析: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即“仁”、“义”、“礼”。
其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多达四十多条,共出现一百多次,而中国文化中很遗憾的一方面便是“君子之道”的缺失。
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私有化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在时代中日渐“异化”,社会中不时有一些不合道德之音的人与事出现,所以,唤起学生心中的“君子意识”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回顾《论语》的相关知识;
归纳理解,概括《<论语>十则》中的君子特征,体会其蕴含的君子之道;
过程与方法:
阅读《<论语>十则》,反复诵读体会,并能背诵部分选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君子意识,并探讨如实现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背诵《<论语>十则》
教学难点:体会君子之道,培养君子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点拨结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PT、《秋雨时分》视频
教学素材:《论语》十则、《于丹<论语>心得》、课件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君子
在我国儒家传统中,有一个典型的人格理想,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将修身放在了理想的第一位。
那么,何为“修身”?用我们中国文化里特有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君子”。
回顾分享: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谁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为什么?
提要:人物,事迹,典型特征。
二、感知君子
阅读:自由阅读《<论语>十则》,可以大声吟诵,可以摇头晃脑地体会,可以有韵律有节奏地朗读。
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明白大意。
自由阅读五分钟后,学生分享阅读,选取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来分享阅读。
明大意:针对学生普遍有疑问的语句,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其大概意义。
并谈谈认识,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算得是君子。
例句:从这一句话中,我读到了只有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教师板书学生归纳的君子之德行。
如:谨慎、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道义、心胸坦荡、做好本分······(可以分为自我修养和要求别人方面,而自我修养又可分意识形态和具体行动两个方面。
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落实到相应板书中。
)
幻灯片打出关于“君子”论述的部分选则,齐读感悟。
三、君子何在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利益仿佛具有极高的地位。
茫茫人海,人人步伐匆匆,“权钱”二者似乎占据人们的心灵。
而君子,似乎成了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
观看《秋雨时分》视频,理解从古至今“君子之道”难以实现的原因。
结合当今时代社会背景,你认为当今社会需要君子吗?还需要行“君子之道”吗?
四、成为君子
小组讨论:
《论语·里仁》第二十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解读《<论语>十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社会实际,谈谈如何实现君子之道?
五、总结
于丹说:
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一个有恒心的人。
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我说:
做一个的人!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论语》有了与以往不同的了解,对君子也有了和以往不一样的认识和思考。
希望这堂课是一个起点,是大家个人修身的起点,愿我们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向成为君子努力;愿我们的社会能越来越美好,真正走向和谐,实现中国梦。
六、作业
在其他国学经典里,查阅至少五则关于“君子”话题的语句,摘抄并背诵!
附:
《论语》十则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①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3 子曰:“君子喻③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4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④。
”(《论语·述而》)
5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曾子曰:“君子思⑤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
6 子曰:“君子道者⑥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7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⑦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8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⑧。
”(《论语·季氏》)
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⑨,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
10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注释】
①有道: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②周:以当时所谓道义来团结人;比:以暂时共同利害相互勾结;③喻:明白,懂得;④戚戚:忧虑的样子;⑤思:所思虑的;⑥道者:所行的事;⑦举:提拔;后文的“废”有鄙弃的意思;⑧得:贪得;⑨俨然:庄严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