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对运动养生的理解2016 级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本科201601500060 宗春蕾“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因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
人类有史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
甚至有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炼丹和发掘长生不老药的研究。
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人们不仅满足于长寿,还希望在长寿的同时又更高的生活质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运动养生”这个概念,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
此导引之丄,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
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
所谓术数:据壬冰注:术数者,保生之犬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劫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养身,还在于养心。
中医养生运动养生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运动养生的重要性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医养生运动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运动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
一、中医养生运动的概念及原理中医养生运动是指运用中医理论指导进行的一系列运动活动,旨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它基于中医学中的“预防为主”理念,通过锻炼身体、调整呼吸、舒缓情绪等方式,促进人体机能的平衡和提升。
中医养生运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理阴阳:中医强调阴阳的平衡,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阴阳,促进机体的平衡状态。
2.活血化瘀:中医认为瘀血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适度的运动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3.调节气机:中医将气机不畅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通过中医养生运动可以调节气机,增强体质。
4.强壮脏腑:运动可以增强脏腑器官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5.平衡情绪:中医强调情绪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医养生运动的种类和方法1.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拳术,被誉为中医养生运动的代表之一。
太极拳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注重呼吸和意念的调控,能够调和阴阳、调节脏腑功能,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身体灵活性具有独特效果。
2.气功: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医养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包括静坐养生和动态气功两种形式。
静坐养生注重调整呼吸,通过练习气功功法,使气机平衡流通、气血协调,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动态气功则通过舒展身体、调节呼吸、练功打坐等方法,达到开阖、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的效果。
3.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以模仿动物动作为特点的养生运动,它由虎、鹿、熊、猿、鸟五个动作组成。
五禽戏可以锻炼肌肉、增强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保持身体的柔韧度,并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达到养生健身的效果。
中医运动养生中医对运动的理解与指导
中医运动养生中医对运动的理解与指导运动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合理运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阳气,提高免疫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中医对运动的理解和指导。
一、中医对运动的理解1. 运动与生气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与身体的生气息息相关。
运动能够调动体内的阳气运行,激发人体活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运动与气血的关系: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气血运行的功能,避免气血瘀滞和失调引发的疾病。
3. 运动与脏腑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应不同的脏腑。
如慢走有益于脾胃功能的调节,早晨慢跑有益于心脏功能的强化。
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脏腑功能的平衡。
二、中医对运动的指导1. 运动方法选择:中医强调个体差异,根据不同体质、年龄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
如气虚体质的人适合练习太极拳、气功等柔和的运动方式,而阳虚体质的人适合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
2. 运动时间安排: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在早上最旺盛,在下午逐渐减弱,因此早晨是最适合运动的时段。
此外,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吸收,避免运动负荷过大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3. 运动强度掌握:中医强调运动的适度,不宜过度劳累。
要根据个人体力和心肺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适度的运动可以感觉微微出汗、微微气喘,但不至于过度疲劳或大汗淋漓。
4. 运动与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和运动的配合,认为饮食是运动的基础。
在运动前适当进食,补充热量和营养,提高身体的耐力和运动效果。
同时,运动后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饮食过重或过饱,以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5. 运动与针灸、按摩的结合:中医传统疗法中有许多针灸和按摩手法可以与运动结合,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例如,配合适当的针灸和按摩手法,可以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促进身体康复。
三、中医运动养生的实践中医运动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具体实践包括以下方面:1. 健身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练习身体和心灵的养生功夫,通过缓慢优美的动作,调节呼吸、放松身心,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中按摩养生的理解
对运动养生中按摩养生的理解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养生学说。
这一学说融合了中国古代儒、释、道、医的文化精义,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运动养生不同于竞技体育,它并不追求短暂的身体激烈运动的价值,不仅仅追求肌肉强壮,更不主张挑战生命极限。
中国运动养生的目的是培养人们建立与保持一种机体机能收支平衡的自我意识和行为习惯。
其中突出表现为:“精、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阴阳和谐”的健康机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保健思想;“节阴阳,调刚柔”的动静原则。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导引”、“行气”“体操”、“太极”、“游艺”和“按摩”等多种类型的运动养生体系。
中国运动养生是一种为了延长寿命而对人体脏腑进行调理的长期行为。
也就是说,是通过长期的姿势、呼吸、意念、体操的锻炼,循序渐进地调整和增强人体的生理机能,以达到扶正固元、驱邪除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整个运动养生过程中,养生者始终处于自主地位,锻炼时间的长短、锻炼方法的选择、动作节奏的快慢、动作难易的程度均可以自己掌握,锻炼的效果也可以自己感受体验。
“养生”在中国古代又称为“摄生”,所谓“摄”,即“保养”之意。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
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强身益寿的综合性活动。
运用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疏通脏腑气血,静心宁神,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养生活动,称为运动养生。
而运动养生中的按摩养生法更是对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
按摩又称接跻、折枝。
它的特点是折按皮肉,捷举手足,偏重按捏身体有关部位。
《内经》中提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
“按”就是一种以推拿、按摩、叩击为主的运动养生形式。
按摩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技术手法按压人体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活血化瘀,达到身心愉悦、防治损伤、延年益寿的效果。
中医养生与运动健身
中医养生与运动健身中医学认为,人体存在着一种自然调节与平衡的力量,只有在这种力量的保持与发挥下,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而运动健身与中医养生的结合,可以促进身体的内外平衡,从而达到健康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与运动健身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一、中医养生的理念与原则中医养生主张“治未病”,即在人体内部存在疾病隐患的情况下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的理念是平衡、调节和自我修复。
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经络、气血等各个系统相互关联,确保体内的能量和平衡。
中医养生的原则是调整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以及适度服用药物辅助等。
二、运动健身的益处运动健身对于维护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规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适度的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流动,维持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使身体系统得到更好的运转。
运动还有助于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提高人体的抗压能力。
三、中医养生与运动健身的结合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同的人体质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非常重要。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分为五行体质,如金、木、水、火和土。
不同体质的人选择运动方式时需要注意相应的特点,以达到中医养生的效果。
2. 注重饮食调节为了配合运动,中医强调饮食的合理搭配。
按照中医的观点,养生饮食要遵循五谷为养、菜蔬为助、水果为益、肉蛋为兼的原则。
即要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
3. 运动前后的自我调养运动前后的自我调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环节。
在运动前宜进行适度的热身动作,以防止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
运动后适当休息,补充水分,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修复和恢复。
4. 中医按摩与理疗中医的按摩与理疗手法在运动后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酸痛。
例如,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法都可以帮助放松身体、舒缓压力、促进新陈代谢。
结语:中医养生与运动健身相辅相成,通过平衡人体内部的能量,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使人体得到全面的调节和修复。
中医学中的运动养生与调理
中医学中的运动养生与调理运动在中医学中一直被视为维持身体健康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强调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锻炼身体,还在于调养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养生和疾病康复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运动在养生和调理方面的作用和方法。
一、运动的养生价值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运行畅通、阴阳平衡紧密相关。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助于气血畅通,提高机体代谢水平。
此外,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因此,通过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共识。
二、运动的调理作用1. 疏通经络: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脏腑功能的调控系统。
适当的运动可以通过活动关节、拉伸筋脉,促进经络的畅通,使气血运行顺畅,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2. 调整阴阳: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运动可以根据体质的不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理脏腑功能,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3. 增强体质:中医养生强调“先养阳气”,意即先养抵抗力。
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运动的方法与技巧1.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中医学认为,不同的人体体质和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如气虚体质者,宜选择柔和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
对于体质旺盛的人,如阳盛体质者,宜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2. 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运动的时间、频率和强度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疾病康复者,都应该避免剧烈的运动和过度的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但过度运动则容易伤害身体。
3. 配合中医调理:运动和中医调理相辅相成。
通过与中医师的合作,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状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更好地发挥运动在调理身体方面的作用。
四、运动养生的实践案例以下是几个中医运动养生的实践案例,供参考:1. 气虚体质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柔和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中医与养生论文运动养生 (2)
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达到健身、防病的养生方法。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世界上的一切药品并不能带替运动的作用。
运动要讲究循序渐进的锻炼,讲究身心的统一锻炼,注重身、心的整体性调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强内脏功能。
在通过运动养生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坚持,并且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运动,这样才能够让身体时刻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下,从而避免引起更加严重的疾病。
一、运动养生的方式1、散步散步是指人们进行闲散从容的进行踱步。
在散步之前,必须要让自己的身体时刻都处在自然和放松的状态下,在通过一些四肢活动,并且保持均匀的呼吸,再进行展步。
一般来说,散步可以分作快步和慢步,快步是指每分钟都需要进行一百二十步左右,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减轻体重。
而慢步,适合生病之后刚刚康复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进行。
2、慢跑对于慢跑来说,跟长跑有很大的差距,是一种特别轻松和愉快的锻炼方式,是所有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行的运动。
就算是有轻微心脏病的老年人,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之后来进行慢跑。
不过,在进行慢跑之前,大家必须要进行十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让身体的关节活动开,让全身都要处在放松的状态下,并且保持较好的节奏。
若是觉得吃不消的话,可以步行一会之后再继续进行跑步。
二、运动养生的常识1、多进行有氧运动在生活中,若是经常进行无氧运动,很容易就会令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运动损害的情况。
所以,在进行健身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消耗热量大和动作比较小的有氧运动。
2、保持良好的心情运动若是气温变化不定,很有可能会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
有很多人常常会感觉到疲劳易怒和精力衰退,若是在这时候进行健身,就会令器官的负担变得更加严重。
3、适当补水在运动的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进行补水。
不单单运动前要补水,就连运动时和运动之后都需要进行适当补水,这样才能够人体里面的细胞达到最好的状态,令人体恢复到平衡4、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人体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活动的时间。
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
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在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运动,并将其与中医养生相结合,以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分析中医养生运动的原理及其对健康的益处,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身心的双重滋养。
一、中医养生运动的原理中医强调“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认为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中医养生运动注重以柔养刚、以动养静的原则,通过运动调理身体,使阳气得以发散,阴气得以养护,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
二、中医养生运动的益处1. 提升免疫力:中医养生运动可以有效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2. 促进新陈代谢:适当的中医养生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废物的排出,帮助人体保持健康。
3. 舒缓压力: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中医养生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压力,让身心得到放松与舒缓。
4. 促进血液循环:中医养生运动能够促进人体血液的流通,增加供氧量,提高各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三、实用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养生运动,通过舒展身体、调整呼吸的方式,使得气血得以流通,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
2. 气功功法:气功功法是一种注重调整呼吸和运用意念的运动方式,通过练习气功,可以增加体内能量,调整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通过散步可以起到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以及缓解压力的作用。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通过吸吮作用,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流通,以中医养生运动的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的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中医药保健与体育强身之间独到的认识
中医药保健与体育强身之间独到的认识
中医药保健与体育强身之间有一些独到的认识,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调理:中医药保健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体质特点,根据个人的病症和体质,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和饮食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体育强身注重锻炼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包括肌肉力量、耐力、敏捷等。
结合中医药保健的个体化调理,可以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2. 调理气血:中医药保健注重通过调理气血流通来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药认为,气血不畅通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减退,易生病。
而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增强心脏功能、加快血液循环等途径,促进气血循环,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程度。
3. 平衡阴阳:中医药保健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即平衡身体的功能和活力。
体育强身则通过锻炼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来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结合中医药保健,可以通过调理饮食、草药等途径,使身体的阴阳相对平衡,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 防治疾病:中医药保健注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通过调理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体育强身则通过锻炼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等途径,提高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药保健与体育强身之间的独到认识主要包括个体化调理、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和防治疾病等方面,通过结合两者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增强人体的健康程度,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对运动养生的理解2016级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本科 201601500060宗春蕾“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因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
人类有史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
甚至有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炼丹和发掘长生不老药的研究。
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人们不仅满足于长寿,还希望在长寿的同时又更高的生活质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运动养生”这个概念,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
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
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养身,还在于养心。
中医养生与运动探索中医养生与运动的结合与优势
中医养生与运动探索中医养生与运动的结合与优势中医养生与运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健康的重要途径。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注重内外调养的平衡,而运动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与中医养生理念相契合。
本文将探索中医养生与运动的结合,并分析其中的优势。
一、理论基础中医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理论体系,注重维持人体的平衡和调节阴阳五行的关系。
而运动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与运动的结合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运动调理人体气血,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中医养生中的运动方式1. 气功:气功是一种以调节呼吸、调整身体姿势和锻炼肌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养生运动。
通过舒展筋骨,调理气血,增强体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
2. 步行:步行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中医养生中推崇“走百步,活百岁”的说法,说明步行在中医中的重要性。
3.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着很好的锻炼效果。
中医认为水具有安静、内涵、温和的特性,游泳可以调理气血,增强身体的阴阳平衡。
三、中医养生与运动的优势1. 促进血液循环:中医强调“血行健则脉行畅”,而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组织的供血情况,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平衡阴阳五行:中医讲究内外调养的平衡,而运动作为外部活动的一种形式,可以增加阳气,调节五脏功能,达到平衡阴阳五行的效果。
3. 强健体质:中医强调“强身”防病的理念,而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4. 缓解压力: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而中医强调心情舒畅、情志调和与健康密切相关。
运动可以促进荷尔蒙的分泌,释放压力,改善情绪,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结论:中医养生与运动的结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显著的优势。
通过中医的理念和运动的方式,可以达到强健体质、平衡阴阳五行、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压力的效果。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运动保持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运动保持健康运动对于保持健康和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医养生之道中,运动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中运动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保持健康。
一、中医养生运动的原则根据中医理论,运动的目的是通过增强体质、调整气血运行和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来实现养生。
因此,在进行中医养生运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过度运动或不足运动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2. 稳健:运动的节奏应适中,不宜过于激烈或突然。
在开始锻炼之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3. 全面:中医养生强调“治未病”,因此运动不仅应关注身体的某一方面,而是要全面兼顾。
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性训练等,以综合提高身体素质。
4. 针对性:根据个体的身体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个人的运动方式和方法。
不同人群应因人而异,如年轻人可以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而老年人则应更加注重柔和的运动方式。
二、中医养生运动的方法在中医养生中,有许多运动方法可以选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气功:气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养气血。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五禽戏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2.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每天散步30分钟以上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血管功能。
3.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积极影响。
游泳还能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4. 瑜伽:瑜伽是一种将身体、呼吸和心灵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运动方式。
通过各种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等练习,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平衡身心。
5. 健身操:健身操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
健康养生中医理念下的运动养生方案
健康养生中医理念下的运动养生方案健康是我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石之一,而养生则是实现健康的重要途径。
中医学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提倡预防和调整内外环境,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中医理念下,运动作为一种养生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理念下的运动养生方案,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运动来维护健康。
一、养生理念的运动观在中医理念下,运动被视为“动以通微络,通则不痛”。
传统中医认为,人的健康与气血的畅通相关。
而运动可以促进气机运行,调节气血的平衡。
根据中医理论,运动对人体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增强体质和抵抗力,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二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的流通;三是调节脏腑功能,维持内在的平衡;四是排除体内湿邪,有助于排毒养颜。
基于以上观点,中医养生注重运动的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的特点。
因此,中医推荐的养生运动一般都是柔和、缓慢、节制的,如太极拳、气功等。
二、中医运动养生方案1. 慢跑养生法慢跑是一种相对轻松的有氧运动,符合中医的养生观念。
每天早晨或傍晚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缓慢而有节奏的慢跑。
在慢跑的过程中,通过深呼吸吸入新鲜氧气,促进气血流通。
慢跑不仅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还有助于改善代谢,减轻压力和焦虑。
2. 太极拳养生法太极拳是一种以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为主的运动方式,相对柔和而不激烈的锻炼有助于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舒缓筋脉,加强人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
3. 推拿养生法推拿是中医传统的手法治疗方式,通过按摩和推拿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力。
平时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如按摩足底的太白穴、搓掌腕部的合谷穴等,进行日常养生保健。
4. 气功养生法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姿势,以达到调整气血运行的养生运动。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平稳呼吸,舒缓身心,促进身体能量的流动。
常见的气功有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气功练习。
中医与养生论文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1600400141 张沥文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运动养生这一新名词应运而生。
运动养生,顾名思义是“运动”和“养生”两词的有机组合。
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运动起源于人类原始的生存和发展本能,从人类的祖先诞生之日开始,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至将来,运动始终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生存与发展本能之一。
发展至今,运动与养生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动养生体系。
运动养生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要有三。
一是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的健身运动。
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
二是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三是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
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
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运动养生还有很多优点是其他方面的养生无法替代的。
首先,多做运动有助睡眠,现代人压力大,失眠的人很多。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形式会发生变化,睡眠会变浅。
有研究表明,每周4次、每次至少用一小时来散步和其他有氧运动的女性,睡眠质量比那些不爱运动的女性高50%。
所以,坚持运动可谓一剂非常有效的“安眠药”哦。
中医养生之道合理运动保持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合理运动保持健康中医养生之道——合理运动保持健康运动在中医养生中一直被视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调节情绪等。
本文将就中医养生中的合理运动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养生之道。
一、中医理论与运动中医理论强调人体阴阳平衡和经络气血畅通对健康的重要性。
相应地,合理的运动方式应当能够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使气血在体内畅通无阻。
1. 气功:气功是一种利用调整呼吸和运动姿势来调理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
根据中医理论,运动时需注意气疏理血,呼吸要自然流畅,不要过度用力。
适当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气功动作,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的运行。
2. 慢跑:中医认为,慢跑有助于疏通经络,让气血得以有效运行。
但是在慢跑过程中,要注意体内的阴阳平衡,尽量不要过度消耗阳气。
建议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坚持慢跑,而非竞速,以达到保健的效果。
3. 散步:散步是一种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运动方式。
根据中医养生原则,散步可以舒缓压力和疲劳,同时通过颐养神气,增强体质。
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以上,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二、运动与季节调理中医强调季节性的运动调理,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1. 春季:春季气候湿润,适合进行柔和的运动,如打太极、练气功、散步等。
这些运动有助于消除寒湿,疏通经络,增强免疫力。
2. 夏季:夏季气温较高,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阳气耗损过快,中暑等问题出现。
适合选择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慢跑、做瑜伽等,以达到清凉祛热的效果。
3. 秋季:秋季气候干燥,适宜选择一些室外的运动方式,如登山、打高尔夫球等。
这些运动可以舒筋活络、护肺健肾,对于保持肺部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4. 冬季: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相对较弱,应当避免大量流汗的运动,以免阳气外泄。
适宜选择室内的运动方式,如瑜伽、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阳气充足。
三、运动与个体差异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运动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中医养生之道运动调理与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运动调理与健康中医养生之道:运动调理与健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健康的问题。
中医养生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在近几年备受推崇。
其中,运动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运动来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养生之道中的运动调理与健康。
一、理论基础中医养生注重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运动调理作为中医养生的手段之一,也是以此为基础。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之间的阴阳失衡以及五行的不调和会产生各种疾病和不适。
通过合理的运动调理,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二、运动与养生1.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运动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体力活动,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通畅,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2. 中医养生中的运动调理中医养生中的运动调理强调个体化和因地制宜。
根据人体体质、气血情况和五行属性等个体差异,中医会为每个人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
比如,气血虚弱的人宜选择柔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而气血旺盛的人可以选择较为激烈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等。
三、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内家拳术,通过慢速连续的动作来达到调理身心、增强体质的效果。
太极拳注重气的运动与调整,通过呼吸和动作的协调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2. 气功气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理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气功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功能,提高身体自愈能力。
3.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和动作来调理身体的运动方式。
通过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可以锻炼全身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并且有助于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
四、注意事项1. 适量为宜中医强调运动调理的适度,过量的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制定运动计划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自身的能力适量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运动与中医养生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动与中医养生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主要阐述体育运动、中医养生的定义、内容及关系, 认为体育运动是养生的重要方式, 养生是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 二者密不可分, 体育运动应当以坚持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主旨, 不主张高强度竞技体育;养生当以形神共养, 协调阴阳、舒筋活络、和调脏腑、益气调息、动静适宜为目的, 把和养生相结合, 形成一种新型轻竞争体育修养方式, 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 应当加以推广。
关键词:,运动,中医传统养生1 体育运动的定义和源起体育,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体育, 是身体教育, 就是以强身保健、娱乐休息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构成了基础教育的整体。
广义的体育, 指体育运动, 是人有意识地控制身体行为, 以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运动, 此处专指体育。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体育是为增强体质和获得增强体质的技能而进行的训练。
前苏联《教育科学辞典》:体育是以增进人体健康和达到身体正常发育为目的的一种教育。
说明体育运动是人生命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今时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 健康长寿成为人们更高的追求, 因此, 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等中医养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运动养生, 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 运动养生, 特别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结合, 即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
意守指意念专注, 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是指形体运动;统一强调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使形体内外和谐, 动静得宜, 才能起到养生的作用。
体育运动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体型匀称、姿态优美、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养生运动建议每天做一点有氧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运动方式。
饭后动一动, 不让饭后的血糖浓度升高, 当然不是吃完立即动一动, 通常给胃留出30分钟时间充分蠕动后, 小肠开始吸收营养物质, 而血糖浓度上升约是小肠开始吸收后的30分钟。
中医学介绍的运动养生观念
中医学介绍的运动养生观念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体观念和平衡理论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中医学中,运动养生是一种重要的观念,它指导人们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和平衡。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运动息息相关。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调节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运动养生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运动要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不同,因此运动方式和强度也应该因人而异。
中医学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和养生方法,因此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其次,运动要适度。
中医学认为,过度运动或不足运动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运动可能导致气血耗损,引发疲劳和疾病;而不足运动则可能导致气血淤滞,引发各种慢性病。
因此,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应该适度,既要满足身体的需求,又要避免过度消耗。
再次,运动要有节制。
中医学认为,运动过程中的节制可以保护身体的精气神。
节制包括运动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控制。
例如,早晨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对身体有益,因此早晨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而夜晚则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最后,运动要有规律。
中医学认为,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提高免疫力。
因此,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应该坚持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保持身体的活跃状态。
同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也应该有规律,避免间断和过度。
总之,中医学介绍的运动养生观念强调了运动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平衡,预防疾病。
然而,运动养生也需要因人而异,适度、有节制、有规律。
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运动带来的益处。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下去。
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活力充沛的身体。
中医养生之道运动与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运动与身体健康中医养生之道:运动与身体健康中医养生强调“正气存内,邪气不干”,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达到保健延年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均衡饮食、情志调摄、起居有常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运动作为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医养生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运动如何促进身体健康、中医养生下的运动方式以及各种运动对身体的益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运动如何促进身体健康运动作为一种提升体内阳气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弹性,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等。
根据中医的观点,适量的运动可以消除体内的湿气、痰浊,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改善体内的气血流通,避免疾病的产生。
在中医运动养生中,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中医鼓励人们选择气质柔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瑜伽等,可以在不消耗过多体力的同时,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效果。
二、中医养生下的运动方式在中医养生观念中,运动的方式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情况来选取。
对于体虚、阳气不足的人群,适宜选择柔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这类运动可以在轻松活动的同时,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对于有特定疾患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医养生下的运动方式应该更为谨慎。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病情加重或不良反应出现。
在运动过程中,体会整个身体的运动感觉,留意身体的变化,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引起伤害。
三、各种运动对身体的益处1.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保健。
太极拳练习可以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调理内分泌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2. 气功:气功作为一种集“动”与“静”于一体的运动方式,通过调息调气、身体动作等综合作用,达到增强体质、调节情志的目的。
中医对运动的解释
中医对运动的解释
中医对运动的解释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强调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运动被称为“动”,是与“静”相对的一个概念。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健康延年的目的。
1. 气血循环:中医认为,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循环畅顺,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使脏腑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从而保持其正常功能。
2. 增强脏腑功能: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锻炼不同的脏腑器官,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养生功法,可以通过温和的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加强肾脏排泄功能等。
3. 调整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两个基本方面,阴阳平衡是健康状态的基础。
运动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预防和治疗因阴阳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
4. 预防疾病:中医强调“治未病”的思想,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健康延年: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使人体的筋骨肌肉得到锻炼,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还会根据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季节变化等因素,推荐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能会推荐温和的散步或打太极拳;而对于体质偏实的人,可能会推荐一些能够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
此外,中医还会强调
运动后要注意调养,如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饮食调理等,以充分发挥运动的健康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运动养生的理解2016级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本科 201601500060宗春蕾“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因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
人类有史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
甚至有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炼丹和发掘长生不老药的研究。
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人们不仅满足于长寿,还希望在长寿的同时又更高的生活质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运动养生”这个概念,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
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
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养身,还在于养心。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崇运动养生的原因。
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医将精、气、
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
运动养生正式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
整个机体。
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合,脏腑协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现代的科学研究证明,经常参加适度的锻炼,对机体会有很多好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
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和肺脏呼吸功能。
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映敏捷、迅速。
另外,运动不仅养身,而且养心。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的信息容易、记忆容量和形象思维能力都超过左脑,运动锻炼可以使右脑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人的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另外,体育锻炼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和听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可见,运动锻炼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另外,运动还有助于情感和情绪的调节,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等等。
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健全体魄、防病防老、延长寿命,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外有人说:“运动是健康的源泉”,这同我国清代的教育家颜习斋所说的“养生莫善于习动”。
“一身动则一身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有哪些较好的养生运动呢?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健身防老方法中最受青睐和行之有效的。
它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它不但是一种拳技,可以防身自卫,更是一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太极拳本身的名字就极富文化的含义,“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圆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两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其名取之于《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园为本,一招一式均以各种园弧动作组成,观其行,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
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以周身,如环无端,
周而复始。
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
可见用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也为太极,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此为太极拳命名的含义。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
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个人物的运动场景,他们不仅摆动有各种知识,同时部分人员还拿有器械。
到了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更是发展了运动能够延年益寿的学说,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就是由后汉三国时期华佗创造发明的一种健身体操,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
由于疗效确凿,据说已经发展到十余种流派,有外功,内功和内外结合功。
练五禽戏时要求意守、
调息和运动协调配合,意守可以精神宁静,神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和利关节。
经常锻炼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又能活动全身肌肉、筋骨和关节,有明显的健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之后各种主张运动来保健的学说思想层出不穷。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源于导引的有五禽
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
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中国传统的、现代的运动养身方法多种多样,博大精深。
无法一一列举。
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健全体魄、防病防老、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