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 2002-10A. 《论语》B. 《易》C. 《荀子》D. 《礼记》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 民族文化D. 国别文化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A .生产工具B .生活器具C .运输工具D .典籍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A.广义文化B.狭义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A. 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 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A .文学B .文章C .文化D .精神文明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A .化学B .文学C .化解D .改易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A .文学B .错画C .文章D .图画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 隋唐两宋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A.大西洋B. 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 自然环境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A.归宿B.过程C.发展D. 资源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2020年08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A.刘踝B.王阳明C.许慎 D.朱熹2.“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出自(B)A.《尚书》B.《周易·系辞上》 C.《荀子·不苟》 D.《礼记·中庸》3.“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
”出自(D)A.《论语·雍也》B.《史记》C.《汤刑》D.《孝经》4.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是在(C)A.隋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历史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族群的代兴。
它的朝代是(A)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6.用“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变更的是(C)A.庄子B.墨子C.邹衍D.徐光启7.《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C)A.徐光启B.徐世昌C.徐弘租D.徐达8.“牛李党争”发生在(A)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9.《步辇图》的作者是(B)A.曹不兴B.阎立本 C.吴道子D.张置10.战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阴阳家是(B)A.商鞅B.邹衍C.墨翟D.惠施11.古代国家礼义制度大致分为(C)A.“三礼”B.“四礼”C.“五礼”D.“六礼”12.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问世于(B)A.唐初 B.北宋C.南宋D.明初13.大力提倡“移孝作忠”的是(D)A.汉朝B.隋朝C.明朝D.清朝14.首次将脉诊法规范化的医学专著《脉经》成书于(B)A.汉代B.西晋时期C.唐代D.北宋时期15.“余既滋兰之九吭兮,又树蕙之百亩”。
这内容出自( A )A.《离骚》B.《湘夫人》 C.《九歌》 D.《天问》16.汉代,将儒学定于一尊的是(B)A.汉文帝B.汉武帝C.汉景帝D.汉元帝17.提出“知先行后”观点的是(A)A.程颐B.王阳明C.王夫之D.陶渊明18.《太平广记》成书于(B)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9.“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一诗句的作者是(C)A.李白B.杜甫C.陆游 D.苏轼20.《法华经》源于(D)A.伊斯兰教B.道教C.基督教D.佛教21.提出“五十而知天命”观点的是( C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22.儒、佛、道的融合造就了新儒学,它就是(D)A.程朱理学 B.玄学C.禅学D.宋明理学23.汉语词汇对其他民族词汇的广泛吸收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息,“车站”的“站”,就是借用于(B)A.满语B.蒙古语 C.维吾尔语D.朝鲜语24.在《乐论》中提出“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精品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A.《论语》B.《易》C.《荀子》D.《礼记》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自然环境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A.西周B.东周C.汉朝D.明朝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两宋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A.黄帝B.高车部C.鲁班D.伏羲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A.西周B.战国C.秦朝D.唐朝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A.郑国子产《刑书》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D.汉《九章律》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A.老子B.庄子C.墨子D.孔子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A.24个B.20个C.16个D.12个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A.章炳麟B.吴稚晖C.鲁迅D.钱玄同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A.贺麟和冯友兰B.梁赖溟和熊十力C.唐君毅和牟宗三D.余英时和杜维明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宗法制B.监察制度C.科举制度D.法律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B)A. 封闭性B. 包容性C. 排他性D. 单一性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C)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3.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其主要著作是(A)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D)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圣诞节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6.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A)A. 陆上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草原丝绸之路D. 空中丝绸之路7.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个省份?(A)A. 四川省B. 陕西省C. 河南省D. 甘肃省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四部小说?(D)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B.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D.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9. 中国古代的“五岳”中,位于山东省的是(C)A. 泰山B. 华山C. 嵩山D. 衡山10.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以“沉鱼落雁”著称的是(B)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11.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D)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12.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夏季开始的节气是(A)A. 立夏B. 立春C. 立秋D. 立冬13.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省的是(B)A. 白鹿洞书院B. 岳麓书院C. 应天府书院D. 嵩阳书院1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中,位于湖北省的是(C)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1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园”中,位于江苏省的是(A)A. 拙政园B. 留园C. 个园D. 豫园16.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绣”中,以“双面绣”著称的是(D)A. 苏绣B. 蜀绣C. 粤绣D. 湘绣17.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瓷”中,以“青花瓷”著称的是(A)A. 景德镇B. 德化C. 龙泉D. 宜兴1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砚”中,以“端砚”著称的是(B)A. 歙砚B. 端砚C. 洮砚D. 澄泥砚19.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曲”中,以“高山流水”著称的是(A)A. 古琴曲B. 琵琶曲C. 古筝曲D. 二胡曲2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茶”中,以“龙井茶”著称的是(A)A. 杭州B. 武夷山C. 安溪D. 黄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 C )•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2、《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3、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4、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C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5、"以物比德"属于( D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7、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8、宫廷文化属于( A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9、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B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11、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B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12、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13、《尧典》载于( D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14、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15、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B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17、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8、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 A.唐• B.宋• C.元• D.明19、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C )• A.井田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20、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21、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22、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23、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2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25、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2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27、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C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29、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B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C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31、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是在( C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32、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制措施的是( A )• A.迁都北京• B.改用汉胜• C.定族姓• D.迁都洛阳3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在隋代称作( A )• A.内史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34、“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35、《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总分:100分题量:42题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战国B.唐代C.北宋D.明代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戴震B.戴震C.顾炎武D.俞樾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日坛B.月坛C.天坛D.地坛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吴道子B.米芾C.赵孟D.张择端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张衡B.沈括C.葛洪D.王桢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河姆渡文化时期B.屈家岭文化时期C.仰韶文化时期D.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原始公有制时期B.家族宗亲制时期C.中央集权制时期D.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道安B.慧远C.道生D.僧肇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道家学说B.魏晋玄学C.宋明理学D.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唐尧B.虞舜C.夏禹D.商汤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敦煌文化B.张掖文化C.酒泉文化D.凉州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
2020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著名的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产生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参考答案】:C2、西汉董仲舒所提出的“五常之道”是指()A、天、地、君、亲、师B、仁、义、礼、智、信C、恭、宽、信、敏、惠D、温、良、恭、俭、让【参考答案】:B3、“中体西用”论的雏形最早出现于()A、冯桂芬《校邠庐抗议》B、沈寿康《匡时策》C、张之洞《劝学篇》D、孙家鼐奏折【参考答案】:A4、古代最宽的道路是()A、畛B、路C、涂D、道【参考答案】:B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A、词盛行于宋代B、行业禁忌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参考答案】:A6、把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A、商鞅B、慎到C、韩非子D、申不害【参考答案】:C7、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现代化一西方化C、中国文化复兴一儒学现代化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参考答案】:B8、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A、净土宗B、禅宗C、律宗D、天台宗【参考答案】:B9、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参考答案】:B10、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A、鲁班传说B、黄帝传说C、伏羲传说D、李耳传说【参考答案】:A11、我国发明的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时期。
()A、战国B、秦朝C、汉朝D、魏晋【参考答案】:A12、现在北京的许多地名对原地名改进所用的方式是()A、谐音B、删字C、拆字D、缺笔【参考答案】:A13、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A、汤显祖B、关汉卿C、王实甫D、洪昇【参考答案】:B14、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A、文化传统B、传统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参考答案】:A15、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抵制的“旧党”领袖是()A、苏轼B、欧阳修C、范仲淹D、司马光【参考答案】:D16、周代的“三公”指的是()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太师、太傅、太保C、司徒、司马、司空D、尚书、中书、门下【参考答案】:B17、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迭立并混战的局面,旧史通称这些政权为()A、五代十国B、春秋五霸C、五胡十六国D、三国鼎立【参考答案】:C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
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
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020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按《周礼·春官·大宗伯》,礼分为五种,分别是()。
1.0分•A、吉礼、丧礼、宾礼、家礼、军礼•B、吉礼、凶礼、周礼、家礼、军礼•C、吉礼、凶礼、祭礼、家礼、军礼•D、吉礼、凶礼、宾礼、家礼、军礼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根据儒家心性之学,达到天地境界必须()。
1.0分•A、起信神灵•B、敬畏自然•C、培育善根•D、巫术崇拜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先秦时期,一个王朝最终走向的是()。
1.0分•A、物质层面的富足•B、精神层面的饱满•C、军事力量的充实•D、道德层面的大同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4先秦时期有三朝划分,分别为内朝、中朝、外朝,外朝主要职责是()。
1.0分•A、治理家室•B、治理国事•C、治理万民•D、治理夷狄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5中国古代小农阶层的特点不包括()。
1.0分•A、贫穷•B、勇敢•C、思想简单•D、好战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仁者的最高标准是()。
1.0分•A、欲而不贪•B、文行忠信•C、克己复礼•D、博施济众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孔子去世时:1.0分•A、70岁•B、71岁•C、72岁•D、73岁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封建制度指的是()。
1.0分•A、小农的共和制政体•B、市民的民主制政体•C、贵族的分权制政体•D、知识分子的君主制政体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9根据《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国有三事要征询民意,其中不包括()。
1.0分•A、国危•B、国迁•C、立君•D、立法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0(),仁之端也。
1.0分•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辞让之心•D、是非之心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1()的出现意味着原始民主的消失。
1.0分•A、大蒐礼•B、禅让制•C、分封制•D、成文法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2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1)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2) 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了训练和作文训练。
汉语的主要特点1) 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2) 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3) 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 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
1) 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2) 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位;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 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4) 从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结束达2000年之外,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
简述“十恶”的内容。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很严重的犯罪。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
2) 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
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括两层意义:1) 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 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
“中”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庸”即“用”,“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即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中庸”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
1) “中体西用论”;2) “全盘西化论”;3) “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
简述禅宗的传播。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为北、南两宗。
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域外。
简述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_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A.文化内涵 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D)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3.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
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A.秦末 B.两汉C.唐末D.明初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 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 A.农业 B.牧业C.手工业D.商业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A.夏代 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A.黄帝 B.伏羲C.后稷D.鲁班9.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10.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A.伦理政治 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11.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A.前期的禅让制 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12.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A.口试 B.策问C.笔试D.殿试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 )A.天神祭祀 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自考2020年《0321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重点知识
自考2020年《0321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重点知识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永远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你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有不够努力的自己!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自考2020年《0321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重点知识-收藏供大家练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考《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
文:①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
③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④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两个层次: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7.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8.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9.文化传统具有稳定性、延续性、普遍性、可变性。
10.《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教材对文化分科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12.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13.陕西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真可谓表里山河!而且南接巴蜀汉中,东连伊洛地区,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古代王朝长期在此建都,的确是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14.山西高原的东西两侧是太行山和吕梁山,中间夹着汾河谷地,南与渭河平原相接,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重点汇总)
分析“中和之美”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中和之美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述中“中声”,“中音”,“中和”,“和”等概念含义相通,用于音乐、道德修养、政治教化,反映当时音乐、道德、、政教一体的社会观念。
孔子对《诗》的评价也以“中和之美”作为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都得了体现。
今天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1) 重整体、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2) 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的类比思维。
3) 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辨证思维。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1)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
2) 科学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高度的集权需要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而经过科举选拔而来的大小官僚是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程度最高的阶层。
3) 科学考试制度给中国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记,无论是运动、文学、制度、事业都带有应考的性质,迎合当时主考的意旨,所说之话,所作之文大多与实际生活不发生关系。
明清之后,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已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1) 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2) 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
3) 秦汉以后,君主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专制社会里,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受到时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力造成了传统的沉闷与单调。
(00321本)中国文化概论-平时测验2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测验21.单选题1.1 陶器的烧制还带出了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c)•a舂米技术•b瓷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烹饪技术1.2 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目的是为了打击匈奴,为此准备联合西迁的(d)•a•b突厥•c回纥•d大月支1.3 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d)•a宋太祖时期•b宋太宗时期•c宋真宗时期•d宋仁宗时期1.4 敬顺昊天的宗教现实功用是(a)•a敬授民时•b专制统治•c占卜吉凶•d神灵保佑1.5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涉及医学理论的是(a)•a医经•b经方•c房中•d神仙1.6 《船山遗书》作者是(b)•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羲•d朱熹1.7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a)•a农耕自然经济•b商贸活动•c手工业•d农书文献1.8 在居住方式中,标志着一个家庭的全体成员的内部认同的是(b)•a院墙•b院门•c庭院•d睡处1.9 中医四诊法中,对脉学理论影响最大的是(d)•a望•b闻•c问•d切1.10 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是(b)•a利玛窦•b孟德高维诺•c马可波罗•d汤若望1.11 代表商代制陶工艺最高水平的是(b)•a黑陶•b白陶•c灰陶•d彩陶1.12 认识夏文化的一手材料,是什么遗址(b)•a龙山文化遗址•b偃师二里头遗址•c仰韶文化遗址•d殷墟遗址1.13 被称为“白话小说之祖”的文学样式是(c)•a宋杂剧•b说话•c话本•d傀儡戏1.14 欧洲人普遍用纸是在(c)• a 14世纪• b 15世纪• c 16世纪• d 17世纪1.15 汉初分封制度称的失败和过时的标志是(c)•a黄老之学的兴盛•b与匈奴和亲•c七国之乱•d推恩令的颁布1.16 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相沿不改,此制最重要特点是(d)•a战斗力强•b训练有效•c便于调动•d农兵合一1.17 舆轿的出现在(a)•a春秋战国•b秦汉•c西周早期•d三国时期1.18 格里高利历指的是(c)•a阴阳历•b农历•c公历•d阴历1.19 汉武帝与匈奴数十年的战争中,大的战役有三次,其中收复河套地区的战役是(a)•a河南战役•b岭北战役•c河西战役•d漠北战役1.20 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教派是(d)•a般若学派•b涅磐学派•c大乘教派•d小乘教派1.21 男子服饰色彩鲜亮,显示出服饰具有(b)•a环境标志•b性别标志•c体型标志•d年龄标志1.22 “一菜一格,百菜百格”指的是(d)•a闽菜•b鲁菜•c京菜•d川菜1.23 服孝5个月,是为(c)•a父母•b祖父母•c曾祖父母•d高祖父母1.24 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从而形成回族的是(d)•a西域人•b蒙古人•c阿拉伯人•d色目人1.25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点是(b)•a距今20000年•b距今10000年•c距今8000年•d距今5000年2.多选题2.1 气象节日的象征物是(bd)•a龙•b花•c佛•d草•e水2.2 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abc)•a生产互助•b生活互助•c基层民主制•d精神信仰•e共同财产2.3 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高潮时期分别是(acd)•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e元明清时期2.4 20世纪,有学者敏锐地依据文献记载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ace)•a炎黄区域•b蚩尤区域•c东夷区域•d北狄区域•e苗蛮区域2.5 汉代察举制中,科目最盛的三科是(bde)•a尤异•b孝廉•c明经•d茂才•e贤良方正。
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00321押题
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00321押题卷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绪论-7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1-14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C )1-18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D )1-28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2-34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1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C )2-41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2-63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B )3-111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 C )3-153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3-155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D )3-157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2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B )4-160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C )4-166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D )4-166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C )5-213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5-219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B )5-247A.孝B.仁C.义D.礼3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 C )5-257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B )5-275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 B )6-290A.《书》B.《乐》C.《礼》D.《易》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 B )6-291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B )6-300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 A )7-328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 B )7-3334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B )7-342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