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的认识(1)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1)》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1)》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小棒和圆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平均分概念1.认识平均分(例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孙悟空吗?一天。

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猴子们都想吃桃,悟空说“想要桃子,必须会分桃”,把这6个桃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师:请你们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摆一摆,再同桌讨论,看谁的分法多?三种不同的分法。

(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哪种分法比较特别?)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平均分是红色)。

今天我们就是一起来认识平均分的。

(揭题:认识平均分,板书)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找两个学生回答)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返回
思考题:
一根木头长10米,每2米锯成一段,可 以锯成几段?
返回
把下面的球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
一个一个的分
10个球,分成了两份,每份5个。
返回
例题2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 小朋友。
1个 2个 3个 4个
4
试一试
12根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试一试
12根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3根,分成了4份。
试一试
12根 ,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4根,分成了3份。
小结:每份分的越少,份数就越多;每份分的越多,份 数就越少。
想想做做 2.先圈一圈,再填空。
5 3 3
想想做做
3、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会了平均分,知道怎样分东西才 最公平,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 东西,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猜 测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 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学 习更多的知识。
四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平均分(一)
例题1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先用小棒分一分, 再和同学交流。
分法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每份数量
每份数量是否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相同
返回
三堆都是2个,也是平均分。
想想做做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5个

4个
每份都是3个
草莓的分法是平均分。

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共16张)

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共16张)

按每几个一份地分, 12根 ,每2根一份,结可果以是分分成成几几份份?。每3根、4根一份呢?
每2根一份,分成了( 6 )份 每3根一份,分成了( 4 )份 每4根一份,分成了( 3 )份
先圈一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填空。
(1) 10块 ,每2块一份,分成了( 5 )份。
(2) 9块 ,每3块一份,分成了( 3 )份。
(3) 15块 ,每5块一份,分成了( 3 )份。
15个 ,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 5 )人。
老师买了14只 ,可供( 7 )个小朋友穿。
6个 4根
每2个一份
6个 9个
每3个一份
今天 你有收获吗?
Thank You
每份一分堆2得个同,一样堆多4个,。叫作平均分。
每堆都是3个。 还可以一怎堆样1个平,均一分堆?5个。
每份2个,分成3份。
每份1个,分成6份。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有8个 ,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8个 先在,图每中人圈分一2个圈,可再以和分同给学(交流4。)人。 8个 ,每人分( 4 )个,可以分给( 2 )人。 8个 ,每人分( 1 )个,可以分给( 8 )人。
认识平均分(1)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把6个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一堆21个两,堆一都堆是453个。
把6个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一堆21个两,堆一都堆是453个。
把6个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一堆21个两,堆一都堆是453个。
把6个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认识平均分(1)

认识平均分(1)

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花果园里住着一只善良的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孩子,有一天猴妈妈要出门,给孩子们留下了6个桃子。

两只小猴可为难了,该怎么分呢?聪明的小朋友,你可以帮帮他们吗?(一)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花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学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分5个;学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分4个;学3:一只小猴分3个,另一只分3个;2、小猴子们感谢你们提供的分法,可是他们只选了第三种分法来分桃,另外两种分法他们总有一只小猴子不愿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1:每份分得的个数不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帖:同样多每份分得平均分)3、小结:每只小猴分到3个,也可以说成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帖:平均分定义,学生齐读。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二)加深认识。

认识平均分教案(1)

认识平均分教案(1)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认识平均分
大鹏镇希望小学执教教师: 陶翼凤教学内容:
课本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平均分,经历动手操作认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操作方法。

3.提升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探究并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
2×5= 36+6= 42-9=
50-8= 3×2= 25+6=
3×3= 4×4= 4×5=
二、美好情境
看一看,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2只松鼠,10颗松果)两只小松鼠甜甜和乐乐在做什么呢?怎么样才能分得公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均分”就知道了。

板书:认识平均分。

三、美好预学
什么是平均分?
分别用课件展示各种分的过程。

四、美好交流
1.做一做学习卡美好知识第一题。

小结:像这样第(4)种分法一样,每份分得“同样多”。

2.两只小松鼠怎样才能分得同样多?我们来分一分。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7页至第78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找到平均分。

2. 培养学生用除法来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除法找到平均分。

2.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20颗糖果,问学生:“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回答。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把20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讲解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将20颗糖果除以4,得到的商就是每个小朋友会得到的糖果数。

所以,20÷4=5,每个小朋友会得到5颗糖果。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把30颗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5.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实际问题: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如果将50个练习本平均分给这些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几本练习本?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将一些物品或者数量平均地分给一些人或者一些部分,每个人或者每部分得到的数量是相同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把40颗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2) 把35个练习本平均分给7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几本练习本?2. 作业答案:(1) 40÷8=5,每个小朋友会得到5颗糖果。

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级等等”。

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2、教学例1小天使知道这件事,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展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奥!原来是仙桃呀!有几个?如果把它们分成几堆,你想怎样分?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自己分分看。

(教师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⑴○○○○○○⑵○○○○○○⑶○○○○○○⑷○○○○○○⑸○○○○○○……同学们分得真不错,想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让我们来看看大辣椒、小蘑菇和小柿子是怎样分的好吗?(展示课件)以上这么多的分法,你发现哪种分法最公平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是呀,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

板书课题: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试一试”谈话:大家理解了“平均分”这个新朋友,那你们想想如果把8个桃子平均分,能够怎样分?在分之前,谁来说说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或是平均分)好!现在动手用8个圆片来代替桃平均的“分一分”。

分好以后把自己的分法讲给同桌听一听。

5.1.2《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1.2《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等分。

2.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

2. 平均分的意义。

3. 平均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等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师出示8个苹果,提出问题:“如果要把这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才是最公平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每人分得4个苹果,才是最公平的。

2. 新课(1)出示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3)让学生交流操作过程,讨论如何确保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相同。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等分,就是平均分。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互相检查,交流答案。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强化平均分的概念。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与家长交流,举例说明生活中平均分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乐趣。

3. 课后作业布置合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在操作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体会除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含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除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场景,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16页至117页的“认识平均分”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求平均分。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如何公平地分蛋糕的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平均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把15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并让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总数÷ 人数 = 每人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把20个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饼干?2. 把18个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水果?答案:1.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5个饼干。

2.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了求平均分的方法。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列式:8÷4=2,在这个算式里8称为什么数?(总数)4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2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求平均数,大家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平均数二.探求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出示统计图。

(2)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4个人,再除以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14+12+11+13)÷4=52÷4=13(个)“13”在这里也叫什么数?(4)巩固提问:这里为什么要除以4?(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巩固提高1.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1)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求平均数的。

教师板书。

(2)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小结。

2、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3、活动:求平均年龄在小组内说出每个同学的年龄,小组长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要求学生独立求出本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本节课依据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列出平均分的实例;
2.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中的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情况?”比如,妈妈买了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你和你的3个朋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分的奥秘。
(3)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求解。
2.教学难点
(1)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图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用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例子,通过图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的概念一开始并不太理解,但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后,他们逐渐开始掌握了这个概念。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有成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理解平均分,他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课堂氛围很活跃。这让我意识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1.1 《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5.1.1 《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或物品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

2. 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3. 平均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班上的同学?”2. 探究(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物品,如小石子、小棒等。

让学生尝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组内成员,并讨论如何确保每份的数量相等。

(2)观察、比较、概括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配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3. 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4. 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并能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2页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一、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些数或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数量相等。

二、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1. 每份的数量相等。

2. 分成的份数与总数之间存在整数倍关系。

三、平均分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平均分的性质1. 公平性:平均分体现了一种公平原则,即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等分给若干个对象,确保每个对象所得的数量相等。

平均分的认识

平均分的认识

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反思:
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1、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梨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

如“把15支粉笔、15根圆珠笔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有很多种分法。

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

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

在学生们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

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

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

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

其实可以
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一、知识点解读1.平均分的意义(理解识记)知识点: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要求:平均分的意义是后面学习除法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分一分,充分体验分物品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分法,让学生体会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公平,进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在练习中,可以通过辨一辨物品的分法是否是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2.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掌握运用)知识点: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教学要求:此知识点是后面学习平均分方法中按份数平均分的基础。

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怎样分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在分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但不管怎样分,最后每份分得的个数都是相同的。

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掌握运用)知识点: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通过用学具模拟实物摆一摆、分一分或者圈一圈,最后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的方法来完成。

教学要求:此知识点是后面学习平均分方法中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的基础。

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或利用圆点图圈一圈的方法动手操作、独立探究,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分法是多样的,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知识拓展运用画示意图法解决原本不能直接平均分成两份的平均分问题有9根小棒,怎样变化最少的小棒根数,使它们能被平均分成两份?方法一:先把小棒分成根数最接近的两份,把多的一份拿走1根。

方法二:先把小棒分成根数最接近的两份,把少的一份补上1根。

三、知识点训练基础训练1.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2.10个樱桃,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个。

3.18块糖,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袋。

4.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就是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份。

能力提升1.先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再填空。

认识平均分——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一)_______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2、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让学生领悟“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教具准备:小棒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桃子吗?今天老师带来6个桃子,把这些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设计意图] 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教学例1.(1)教师出示6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个桃子?如果要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指名演示。

(2)请同学们把6个桃子分成3堆,指名演示。

(3)请同学们观察:通过刚才的分圆片,在几种不同的分法的情况下,左边每份圆片的个数同样多吗?(4)指示:像右边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学生尝试分桃(1)请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平均分,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每四个人一小组,学生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计论,交流。

(3)指名汇报一下自己的情况,并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平均分了呢?(5)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6)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什么是平均分。

(7)小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3、教学例2。

(1)出示图。

提问: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信息?有几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给几个小朋友?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误问:“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我们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2)教师演示:A、把2个桃子分给一个小朋友。

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个桃子分给第2个小朋友?B、再把2个桃多分给第3个小朋友。

2.1《认识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1《认识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例题1:妈妈买了5斤香蕉,想平均分给家里的3个孩子,每个孩子能得到多少斤香蕉?
例题2: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平均分是80分,那么这个班级的总分是多少?
(3)探究题:鼓励学生思考并探究平均分的应用场景,如分食物、分享物品等,并撰写一篇短文或报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2.作业反馈: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如家庭支出、分享食物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让学生思考并探究如何将平均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分物品给朋友、计算平均分等,并撰写一篇短文或报告,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探究活动,如数学探究营、数学奥林匹克等,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思维:平均分的奥秘》:文章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视频资源:
-《平均分的秘密》:一段介绍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动画视频,适合学生观看理解。
-《数学家谈平均分》:一段数学家讲解平均分原理和应用的视频,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平均分。
2.拓展要求:
(1)阅读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上述推荐的阅读材料,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认识。
(2)求平均分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求平均分的方法感到困惑,特别是在进行较大数的除法运算时。
举例: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求平均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3)将平均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平均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举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分食物给朋友、计算平均分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视频,用于展示实例和示范解题过程。
-练习题库,用于学生自主练习和巩固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例子,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均分。

3.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除法来求平均分,让学生通过计算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均分和除法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平均分、除法等关键词连接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观察,了解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
课时
目标












一、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糖果。老师要奖给这节课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四个同学。请动手把糖果分成四份,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这个节课有很大不足的地方,但是通过我课前认真的准备,课上认真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理解“分”到“分到同样多”,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后面学习除法知识夯实基础。

考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实际分一分,教师加以点拨: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瓶酸奶平均分成2份。
小结: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通过教学“理解平均分”这个课,我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没有认真去钻研教材,导致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去把握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表面上看,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情况都较活跃,但是有很多问题在本节课都没有落到实处。下面我就本节课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作认真反思。
2、、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回辅视)




班级汇报交流:
1、什么叫平均分,结合实例具体说说。
2、学生汇报分法。
方法一:一个一个的分。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板书课题:平均分




我们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什么叫“平均分”;如何做到平均分。




一、分组活动,理解平均分。
1、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实验小学电子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册
课题
平均分的理解(一)
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度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概括水平。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课前
准备
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接下来让学生分橘子时,虽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在实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是缺乏了让学生们交流分鱼的过程,所以从这个环节上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过程。
在练习题上,特别是“分筷子、分铅笔”,我总是规定学生用统一的方法(画圈)去完成,没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其实能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还能够通过连线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法都能够。
首先,我给同学们创设“分糖果”的问题情境时,大家在这个环节上都表现得很不错。先是让学生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糖果,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样多这样的环节,其实在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