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考试笔记

合集下载

大一动物学期末知识点

大一动物学期末知识点

大一动物学期末知识点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行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并熟悉动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一、动物的分类与演化1. 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以结构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以进化关系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2. 基础动物类型的分类: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性动物门、线虫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等。

3. 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双壳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 动物的演化与进化:两栖动物向陆栖动物的演化、爬行动物向鸟类的演化、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的演化。

二、动物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1. 动物细胞与组织: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组织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2.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对称与不对称、器官的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感觉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 动物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形态与结构、呼吸的方式与机制、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4. 动物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组成与类型、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5. 动物消化系统: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消化过程的机制和调节、不同动物的消化方式和胃肠道结构。

6. 动物排泄系统:排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排泄物的成分、排泄过程中的调节和作用。

7. 动物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组织的类型和组织、神经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8. 动物感觉系统:不同动物的感觉器官和感受方式、感觉传递和处理的原理和机制。

三、动物的生态与行为特点1. 动物的栖息地与分布:不同生态类型的栖息地、动物的地理分布与栖息地适应。

2. 动物的种群与群落:种群的概念与特征、种群数量与密度的调节、群落结构与相互关系。

3. 动物的生态位与食物关系: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食物链与食物网、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4.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胚胎发育和生后发育的特点。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

⽣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09级⽣物科学专业动物学(上)总复习主要掌握的内容⼀、知识点(⼀)名词1、辐射对称、通过⾝体的中轴(有⼝⾯到反⼝⾯),可以有许多个切⾯把⾝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份,具有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活。

两辐射对称、即通过⾝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可以把⾝体分为相等的两部份,如海葵,具有这样体形的动物适应固定⽣活。

两侧对称、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个对称⾯(或说切⾯)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2、真体腔、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假体腔、(原体腔,初⽣体腔)囊胚腔持续到成体⽽形成的体腔混合体腔、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3、消化循环腔、消化腔同时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循环系统的功能。

因此⼜称为消化循环腔完全的消化系统、具有⼝跟肛门的完全消化管。

4、同律分节、动物体除了体前端与末端少数体节外,其他体节基本上是相似异律分节、不同的体节形态结构明显差别,5、完全变态、昆⾍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蛹和成⾍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表变态、初孵幼体已具备成⾍的特征,胚后发育仅是个体增⼤,性器官成熟等,成⾍期仍能脱⽪渐变态、⼀⽣只经过卵期、幼期(若⾍)和成⾍期3个发育阶段半变态、⼀⽣只经过卵期、幼期(稚⾍)和成⾍期3个发育阶段6、不完全卵裂、受精卵细胞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分裂完全卵裂整个受精卵细胞都进⾏分裂。

7、闭管式循环、指动物的⾎管以微⾎管⽹相连,⾎液始终在⾎管内流动,不流⼊组织间的空隙中,以这种⽅式形成循环系统称为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液不完全封闭在的⾎管中流动,⽽是要经过组织间的⾎窦。

8、疣⾜、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双层结构。

刚⽑、上⽪内陷形成刚⽑囊,囊底部⼀个⼤的形成细胞分泌⼏丁质物质,形成刚⽑9、⽹状神经系统、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梯式(式)神经系统、形成“脑”及从“脑”向后分出若⼲纵神经索链状(索式)神经系统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体10、原肾(管)、由焰细胞和管细胞组成。

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笔记1.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2.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见于少黄卵。

均等卵裂:卵黄少,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

不均等卵裂:卵黄少,分裂球大小不均匀,如蛙。

不完全卵裂:卵裂在不含卵黄的部分进行,见于多黄卵。

盘裂:卵裂只限于动物极的细胞质部分,如鸡。

表面卵裂:卵裂只限于卵的表面,见于中黄卵,如昆虫3.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4.生物发生律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E.Haeckel)于1866年提出5.外胚层:全部神经组织和部分上皮组织中胚层:全部结缔组织、循环组织和肌肉组织,大部分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内胚层:大部分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假体腔: 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

6.细胞形态规划,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有极性, 功能:保护、吸收、感觉、排泄、分泌和生殖来源:外、中、内三个胚层7.结缔组织形态特点:细胞间质特别发达,细胞数量少,排列分散,没有极性,功能:联接、固缚躯体各部分、填充体内空隙、保护体内柔软组织、支持动物机体、制造血球来源:中胚层8.细胞间质由含糖较多的基质和纤维组成纤维有二种:胶元纤维:由胶元蛋白组成,有韧性,常集合成束弹力纤维:由弹力纤维组成,有弹性9.肌肉组织形态特点:细胞细长呈纤维状,一个肌细胞即一根肌纤维,功能: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具强烈的收缩作用来源:中胚层依椐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肌肉组织分三种类:(1)横纹肌特点:具横纹、肌肉收缩受意志支配,又称随意肌、收缩力强、易疲劳,分布:主要附着在骨骼上,又称骨骼肌(2)平滑肌特点:细胞呈梭状、无横纹、不受意志支配(不随意肌)、收缩力较弱,不易疲劳,分布:内脏壁(3)心肌特点:有横纹、细胞短柱状、有分支、细胞联接处有闰盘、收缩有自动节律性,分布:心脏10.神经组织特点: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质细胞组成,功能: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修复作用,来源:外胚层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

环节动物门笔记——普通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笔记——普通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一、主要特征1.身体开始出现体节1)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头胸腹各部}2)体内隔膜体表节间沟(隔膜上有小孔,受括约肌调节)2.真体腔(次生体腔)形成1)特点a.体壁中胚层+肠壁中胚层b.体腔膜+肠系膜c.充满体腔液,有孔道与外界相通2)意义A.消化管壁附有肌肉层,增强蠕动,提高消化机能B.循环系统出现C.排泄系统发展D.运动能力增强,促进身体出现分节现象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增强运动功能]1)疣足(海产种类):背叶和腹叶背须腹须:触觉作用[某些背须特化成疣足鳃或鳞片] (运动、气体交换)足刺:支撑作用刚毛2)刚毛(几丁质构成):上皮内陷成刚毛囊,单个刚毛细胞长出微绒毛,微绒毛分泌出刚毛。

3)肌肉:内纵肌外环肌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1)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分支血管、微血管组成2)有呼吸色素5.后肾管型排泄系统,无心脏1)后肾管特点:两端开口,一端开口于体腔(肾口:带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口于肾孔(排泄孔):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排泄管:布满血管。

2)功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也维持血液中的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6.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索式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a.中枢神经:1对脑神经节(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环——1对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交感神经:咽上神经节至消化管;外周神经: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至体壁和各器官b脑神经节:前脑支配口前叶感觉器;中脑支配眼和口前叶触手或触须;后脑支配化学感受器(项器).c.腹神经索有巨纤维:兴奋传导极快2)意义: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致使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7.海产种类经间接发育(担轮幼虫期)生殖与发育:生殖细胞直接或间接来自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生殖腺和生殖导管有的固定有的不固定。

受精卵经螺旋卵裂、定型发育。

内陷或外包,或两者结合形成原肠胚。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为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海产(内陷法)发育成担轮幼虫(变态)二、多毛纲1.多毛纲主要特征①头部明显、具眼点、口前触手、触须;②无生殖带;③雌雄异体(生殖态,群游现象),具担轮幼虫;④具有疣足;⑤大多海栖2.代表动物——沙蚕结构:头部:口前叶:背面两对眼,具感光细胞前缘一对口前触手,两侧各一触须后端两侧一对纤毛窝(项器)[化感器,嗅觉功能]口在腹面,咽部能翻出成吻,吻上有小齿,前端一对几丁质的颚围口节:两侧各四条围口触手[触手触须有触觉功能]围口节后(尾节除外)每节有一对疣足[游泳器官,可气体交换]尾节上有肛门须,[触觉功能]体壁:角质层(分泌物);柱状上皮细胞(表皮);肌肉层(环纵);体腔膜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胃肠直肠肛门生殖发育:雌雄异体,无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体腔上皮发育为精巢或卵巢。

普通动物学笔记(三)

普通动物学笔记(三)
微气管末端封闭,伸入到呼吸组织,直接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3)循环系统
为开管式循环系统
昆虫的血淋巴不携带氧气,只运输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
昆虫的循环系统为一简单的直管
触角、翅和足的常有辅助性的器官辅搏器
4)排泄器官
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排泄物为尿酸。
马氏管是从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伸出的细长的盲管,浸浴在血淋巴中,血淋巴中的含氮废物以可溶性盐的形式进入马氏管腔,再以尿酸结晶析出,进入后肠,随粪便排出。
气门共10对:中胸气门、后胸气门、8对腹部气门
气管:是体壁向内的凹陷,并逐级向体内分支,形成气管网。部分气管扩大成气囊用以贮存空气、减轻体重、增大呼吸量。气管内膜作螺旋加厚,形成螺旋丝能气管扩张和增加弹性。
微气管:气管逐级向体内分支,当气管分支到直径为2-5微米时,进入一星形的端细胞,伸出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气管。
不同的昆虫马氏数目不同。
5)生殖系统
昆虫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对)—→侧输卵管(2条)—→中输卵管—→阴道—→产卵孔
阴道背面常有授精囊为雌性附腺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阴茎—→雄性生殖孔
在射精管前端或输精管基部常有雄性附腺,能分泌粘液,稀释精子。
鞘翅目:前翅骨质坚硬,如天牛、甲虫等。
鳞翅目:翅面上有鳞片,如蝶、蛾。
半翅目:前翅基部骨质,端部膜质,如各种蝽蟓。
双翅目: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棍。
3.1.3 腹部是营养和繁殖中心
腹部集中了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是昆虫的营养和繁殖中心。
腹部一般由10-11节组成。

普通动物学笔记--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笔记--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绪论【进度】授课1课时;自学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生物的分界、动物的基本特征、物种、双名制、现存动物的主要分门等基本概念,动物学的基本原理。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重点】掌握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动物学的目的,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内容】1.1动物学的涵义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1.2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1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2.2基本方法2.2.1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

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2.2.2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

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2.2.3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动物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3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比较分类、归纳求同、演释推理的方法,掌握动物的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骨干,及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

普通动物学笔记

普通动物学笔记

填空: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间日疟原虫一生中需经历人和雌性蚊两个寄主。

(中间寄主、冬末寄主)3.当环境适宜时,草履虫行无性(横二分裂)生殖,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行有性生殖。

4.棘皮动物有内骨骼,它起源于中胚层。

5.腔肠动物分为水螅纲、珊瑚纲、钵水母纲三个纲。

6.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7.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是脊索动物门,他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咽鳃裂。

8.鱼类的基本体形有流线形(纺锤形)、平角形、侧角形和棍棒形四种。

9.四大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

10.四大海产指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11.两栖类的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四部分,其中颈椎、荐椎是两栖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的产物。

12.鸟类的羽毛类型有正羽、绒羽和纤羽三种。

13.典型的陆栖脊索动物的腰带由????、坐骨、耻骨三对骨构成。

14.典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肩带由肩胛骨、锁骨、????三对骨构成。

15.动物命名的双名法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该物种的属名,第二部分是该物种的种名,最后加上定名人。

16.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脊索、脊神经管、咽鳃裂。

17.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中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18.鸡皮动物的成虫是五辐射对称,其幼虫是两侧对称。

19.两界系统是由瑞典学者林奈提出的,包括植物界和动物界两界。

20.四大基本组织分别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1.原生动物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三种。

22.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一般均可以形成包囊。

简答题: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答:①生物资源掠夺式的过度利用②生物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③环境污染④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使作物抵御病害的能量下降⑤导致天敌数目剧减的各种行动⑥盲目外来种的引入和自然条件的变化2.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中有何重要意义?答:两侧对称:①这种体制使动物的身体明显地分化出前端和后端,左侧和右侧,背面和腹面,这种分化又相应引起机能上的分化,腹面具有运动和摄食器官,背面有各种色素和较为发达的腺体,主要起保护作用,前端集中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对环境刺激及时作出反应②为脑后分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动物的运动从不定向转为定向③既适合于游泳运动,又适合于在物体上爬行,使动物在生活方式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创造了进入新环境—陆地的条件。

动物学考点整理,共7张.doc

动物学考点整理,共7张.doc

---------------------------------------------------------------最新资料推荐------------------------------------------------------ 动物学考点整理,共7张.doc(1)动物学的含义: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2)动物学的五界分类: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1、细胞核、细胞质;2、鞭毛、纤毛、伪足3、排泄、扩散4、营养5、生殖6、呼吸7、应激性(4)海绵动物的进化单位:1 为多细胞动物,2 由皮层、胃层(领鞭毛细胞)组成3 具独特的水沟系统4 胚胎发育有逆转。

(5)海绵动物的特征:1、体制不对称、辐射对称; 2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3、身体由皮层、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单层扁平细胞,胃层:领鞭毛细胞。

4、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没有神经系统5、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6 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eg 海绵动物固着1 / 15生活在水中物体上,而且看不出它们的运动1857 年以前,被视为植物。

(6)海绵动物的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7)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1 身体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具有两个胚层;2 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8)腔肠动物的特征:1、体制、体形2、体壁结构:皮层;中胶层;胃层; 3、消化循环腔; 4 神经系统; 5、繁殖(9) 腔肠动物的分类 1 水螅纲:1)群体或单体生活;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2)多数生活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个世代 3)水螅型无口道;水母型具缘膜 4)刺细胞存在于外胚层,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 2 钵水母纲:1)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水母,不具缘膜; 2) 无水螅型或水螅型不发达; 3) 口道短 4) 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大一动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一、概论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本学期学习的动物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动物的基本特征、进化和多样性、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以及动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篇文档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与其他生物有明显的区别,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多细胞结构:动物由多个细胞组成,不同细胞有不同的功能。

2.真核细胞:动物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包含有细胞核。

3.胚胎发育:动物通过有性或无性生殖,通过胚胎发育过程形成新的个体。

4.营养摄取:动物通过摄食、吸食或吞噬等方式获取营养。

5.移动能力:大多数动物具有自主运动的能力。

三、动物的进化和多样性动物起源于距今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经历了长时间的进化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物种。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和脊椎动物等。

2.动物的进化:动物经历了多次进化,形成了不同的进化支,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反映了它们在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常见的多样性包括生活环境的适应和形态特征的多样化。

四、动物的形态学动物的形态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外部形态:包括动物的体形、体节、附属物等,这些特征与其生活方式和生物学功能有关。

2.动物的内部结构:包括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结构与动物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五、动物的生理学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1.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食物消化的过程。

2.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的过程。

3.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生物竞赛动物学笔记

生物竞赛动物学笔记

生物竞赛动物学笔记一、原生动物门(Protozoa)1、总体特征:是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或单细胞动物群体。

2、统一性:从细胞结构上看,原生动物的单细胞相似于多细胞动物身体中的一个细胞,它也可以区分成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

3、特异性:从机能上看,原生动物的这个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能完成多细胞动物所具有的生命机能,这些机能由细胞或由细胞特化而成的细胞器官来执行。

构成原生动物的这个细胞在结构与机能上分化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是多细胞动物中任何一个细胞无法比拟的,所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构成原生动物的细胞是分化最复杂的细胞。

4、营养方式:①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即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

②腐生性营养/渗透营养: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从周围环境中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而获得营养。

③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靠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来补充自身的有机质。

5、生活环境:分布十分广泛,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污水沟、甚至雨后积水中都会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分布,以致从两极的寒冷地区到60℃温泉中都可以发现它们。

6、细胞结构①细胞核:1)单核;2)多核Ⅰ、大小形状相同 | 有大小之分Ⅱ、小核形状固定(球状)数目不定 | 大核形状不定数目确定Ⅲ、若大核消失,小核可重新形成大核②细胞质1)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可以分化出一些细微结构,例如腰鞭毛虫类的刺丝囊;凝胶状2)内质:不透明,其中含有颗粒,包含有细胞质特化形成的执行一定机能的细胞器,如色素体、眼点、食物泡、伸缩泡等以及细胞结构、线粒体、高尔基体等;溶胶状★内质与外质可相互转化。

3)伸缩泡:原生动物的水分调节器,用于排除体内多余水分,附带排出一部分可溶性排泄物,具有排泄功能。

4)食物泡:把食物纳入细胞内形成的临时的细胞器,是类器官。

△类器官: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形成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的功能的结构。

5)★运动器官:鞭毛(鞭毛纲),纤毛(纤毛纲),伪足(肉足纲)。

动物学考试笔记

动物学考试笔记

动物学考试笔记一、名词解释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和生理结构,并能自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所有生物个体的集合。

2、裂体生殖:核先分裂,然后胞质分裂形成新个体。

3、接合生殖:2个虫体暂时附贴在一起,其细胞质可以互相沟通,并且两者互换小胞核,小胞核的结合与受精相仿,然后分开并进行分裂。

如:草履虫的有性生殖。

4、神经网(原始的神经系统):由两极或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5、浮浪幼虫:受精卵发育,以内移的形式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6、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使动物分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

7、皮肤肌肉囊: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

它为结缔组织所填充。

8、原肾管系统:在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的网状多分枝的原肾管系统。

原肾管包括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

(功能是:排出多余水分,调节渗透压和排出含氮废物。

)9、梯形神经:有“脑”和脑向后发出的若干纵行神经索与横神经相连,组成神经系统。

10、原体腔(假体腔):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又叫初生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11、分节现象:指躯体许多彼此相似而有重复排列的部分所构成,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12、次生体腔(真体腔或裂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中胚层发育的肌肉层和体腔膜的体腔,由中胚层细胞形成。

13、疣足:有背肢和腹肢组成,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有加强游泳、爬行和呼吸功能。

14、闭管式循环系统:其形成与真体腔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胚胎发生时,由于真体腔的扩大,原体腔(即囊胚腔)被排挤而形成背、腹血管的内腔和血管弧或称“心脏”。

15、后肾管排泄系统:为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管,一端开口前一节体腔的多细胞纤毛漏斗(肾口),另一端开口于该节的腹面外侧(排泄孔),具有排泄含氮废物,平衡体内渗透压的作用。

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笔记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1 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

如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以上生理机能是由各种特殊的细胞器来完成的:如:运动胞器———纤毛、鞭毛摄食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感觉胞器———眼点调节体内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原生动物的定义: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

1.2 身体微小1.3 原始性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在各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1.4 有特殊的适应性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

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如盘藻、空球藻、实球藻、团藻等。

2代表动物: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2.1 结构和功能●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表膜上有纤毛和口沟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

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是运动。

原生动物的纤毛、鞭毛与高等动物的精子鞭毛具有相同的结构:由9+2双联体微管纤维组成。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斜沟伸向身体中部的沟。

沟的未端为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较透明。

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动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动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动物学考研复习笔记1.侧线:鱼类身体两侧由皮肤的许多感觉囊排列而成的特殊感受器,能感知水流、压力,低频振动等 2.韦伯氏器:由三脚骨、间插骨、舟骨连接而成,能感受到声波及气体压力,水压的变化‘并引起与此相应的运动。

3.咽喉齿:硬骨鱼中鲤形目鱼第5对鳃弓上特化为3咽喉持,具有研磨能力,其形状与食性有关,靠咽喉齿和基枕骨腹面的角质垫相研磨,可以压碎通过咀嚼的食物,其形状、数目排列方式是鲤形目鱼分类的依据。

4.逆转变态: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幼体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失去一些重要构造而成为行为简单的成体。

5.鳍脚:雄性软骨鱼的交配器,位于腹鳍之间的基鳍软骨特化而来6.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运动过程中,会周期性群体性方向性的迁徙运动,为满足等饵,繁殖,越冬等条件,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洄游洄游的意义:鱼类的洄游是一种适应,鱼类凭借这一运动可以满足在生活的某一时期所要求生殖,等饵,越冬的条件,是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可靠的保证。

7.初生颌:软骨鱼最早出现和原始型的颌,1对8.次生颌:硬骨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上下颌分别被前颌骨,上颌骨和齿骨等,膜骨构成的次生颌所代替,5对9.耳后腺:由括液腺转变而来,能分泌毒浆,是50-60个椭圆形小毒腺的集合体,每个小毒腺内充满嗜酸性物质,以一短管开口于皮肤表面,腺体的基部有一束平滑肌包裹,控制分泌物的排出。

10.泄殖腔: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的单孔目背后有一开口作为肠道,尿道,产道的出口相较于脊椎动物相对较大,同时成为了动物排尿,排粪及产卵的出口11.毕氏器:蟾蜍和短头蟾的生殖腺前缘附生形状各异由蝌蚪生殖腺 12.精尿管:雄性肾脏前端由肾小管与精巢伸出的精细管相通,并借输尿管运送精子,故其输尿管兼有输尿和输精两种功能13.固胸型肩带:左右两侧的上乌喙骨在腹中线相互平行固着在一起,如青蛙弧胸型肩带:左右两侧的上乌喙骨均为弧形,并重叠,如蟾蜍 14婚垫:蛙蟾类雄性前肢内侧第一第二指的基部隆起,垫上富有粘液腺活角质刺,用于加固抱对的作用 15.冬眠:环境温度是两栖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当温度降到7-8℃以下时,大多数都进入休眠状态,低代谢 16.胸廓:爬行动物的肋骨,脾骨,胸椎一起构成,是羊膜动物特有的结构,实现了完全的肺呼吸,结束了吞咽式的呼吸方式,同时还保护内脏器官,加强呼吸机能,同时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17.羊膜:羊膜卵的胚胎发育到原肠期后,在胚体周围形成向上隆起的换装褶皱,羊膜卵生褶皱,不断生长的环状褶皱,四周逐渐往中间聚拢,彼此愈合扩通后成为围绕着整个胚胎的2层膜,内层即为羊膜18.颞窝:爬行类头骨2侧眼眶后方的一个或两个小洞,是咬肌的附着部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动物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动物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①原生动物(单细胞)世界上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体表覆有具弹性的表膜;鞭毛(9+2)、纤毛、伪足是运动器;表膜特化结构——刺丝;三种营养方式:植物、动物、渗透性营养;主要通过体表呼吸,并通过体表和伸缩泡排除部分代谢废物;靠感应性觅食、逃避敌害;生殖分无性生殖(二裂、复分裂、质裂、出芽)和有性生殖(配子、接合);包囊和适应例:绿眼虫(鞭毛虫纲),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鞭毛虫纲)大变形虫(肉足虫纲)二分裂、伪足变形运动大草履虫(纤毛虫纲),四膜虫(纤毛虫纲)无体腔动物包括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②海绵动物门体型基本辐射对称,大多数无对称型;中胶层(位于皮层和胃层)没有明显的组织和器官系统(没有消化腔、食物在细胞内消化,没有神经系统);具有水沟系,水流直接由孔细胞流入中央腔,再由中央腔的出水孔流出(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球),有性生殖(胚层逆转——侧枝动物,即胚胎发育到囊胚期时,植物极大细胞裂开一口,动物极小细胞从开口处翻出并反包植物极细胞而形成两层细胞个体的过程)。

再生能力强。

领细胞(多细胞中唯一有的):海绵动物特有的细胞,具一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领的中央有一鞭毛,鞭毛打动引起水流,水中的食物颗粒和氧由领携入细胞内营细胞内消化。

被认为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又叫侧生动物。

例:偕老同穴、毛壶③腔肠动物门(第一类真正的后生动物)辐射对称的体形,适合固着和漂浮生活;两胚层;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又称腔肠,为胚胎发育中的原肠,具消化的功能),有口无肛门,分胞外和胞内消化;有组织分化,原始的肌肉组织,网状神经系统;具刺细胞(皮层,外层);骨骼为钙质或角质;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发育经浮浪幼虫阶段),世代交替中胶层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存在类型:水螅型适合固着,水母型适合漂浮世代交替:在发育过程中,水螅型可以用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型;水母型个体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动物学笔记5

动物学笔记5

动物学笔记5原生动物门(Protozoa)概况1. 多数个体微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50um的动物。

2. 原生生物是一类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包括一切单细胞和多细胞群体的单细胞生物;3. 原生生物进化关系不太清楚:既有一些明显属于植物界的衣藻、团藻等绿藻;又有明显属于动物界的草履虫、变形虫等种类;还有界于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间的眼虫、粘菌等。

分类系统也各种各样,但一般归在原生动物门中按四个基本纲来讲。

4. 与人类关系密切,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总之,原生生物是自然界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又是变化最多样的类群。

物种数量Numbers of species目前,已命名的原生动物约85,000种,约38,000 现存种类(其余为化石),喜欢生活于潮湿的地方,如海水、淡水,甚至土壤、空气和动、植物体内。

一、鞭毛纲 Mastigophora代表动物:绿眼虫Euglena viridis Ehrenberg生活环境: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流动性不大的淡水中,春、夏季节大量繁殖,常使水成绿色。

喜弱光,避强光。

鞭毛纲:绿眼虫:形态结构单细胞动物;体长60-115um,梭形;体呈绿色,前端钝圆,后端较尖;表膜:体表被有的细胞膜;由许多螺旋形的条纹相互关联而成,表膜有弹性,可保持虫体形状,也可收缩作变形运动。

体内有细胞质,还有眼点、胞口、储蓄泡、伸缩泡、叶绿体、细胞核、鞭毛、光感受器、副淀粉粒。

眼点:红色,浅杯状;认为是吸收光的遮光器;光感受器:鞭毛基部一膨大结构,能感受光线刺激胞口:是否取食食物有争议,但肯定经过胞口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

伸缩泡:调节水分平衡,收集细胞质中过多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经过胞口排出体外。

副淀粉粒:与淀粉相似,是一种糖类,与碘作用不呈蓝紫色,眼虫特征之一,也是分类的依据;鞭毛:运动器官,1根,基本结构是由微管组成,横切面系9+2结构,外围有9条双联微管,内有2条微管,一般认为臂可驱使双联微管滑动,相互滑动使鞭毛局部弯曲,产生运动。

动物学笔记-无脊椎动物部分(2)概要

动物学笔记-无脊椎动物部分(2)概要

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1.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群体、体型微小2.细胞内有特化的细胞器(细胞小器)、有两核(大核与营养代谢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3.营养方式多样[(1)植物型营养:光合性(眼虫);(2)动物型营养:吞噬性与渗透性]4.自由生活种类有鞭毛、伪足、纤毛等结构5.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配子生殖)与无性生殖(裂殖生殖、孢子生殖)6.包囊:许多原生动物体表分泌胶状物质将自身包裹起来,不吃不动度过不良环境分类:一、鞭毛纲1.表膜:三分质膜螺旋状条纹连接而成,有黏液(润滑)2.运动:鞭毛基体 9(2)+2联体结构3.感受:眼点(光感受器)、具有趋光性4.营养:(1)光合营养:产生副淀粉粒;(2)渗透营养:体表吸收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眼虫属于混合营养5.排泄与呼吸:主要通过体表进行,伸缩泡主调节水分平衡,收集胞质中过多的水分,兼有排泄功能6.生殖与包囊:(1)无性生殖:一般为纵二分裂,环境不良时形成包囊;(2)有性生殖:配子结合(同配或者异配)二、肉足纲1.体表:体表薄、体表下为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外质之内为有颗粒、流动的内质,内质分为凝胶层(外)和溶胶层(内)2.运动:伪足(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临时的细胞质突起)变形运动:伪足形成时,外质向外凸出足指状,内质流入其中,及溶胶质想运动方向流动,流动到临时的突起前端后,又向外分开接着第1页共26 页变为凝胶质,同时后面的凝胶质又转化为溶胶质,不断向前运动。

(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肌动蛋白组装和去组装的结果)3.营养:吞噬性营养(1)吞噬作用:伸出伪足包围食物,形成食物泡;(2)胞饮作用:借助某些物质的诱导,摄取液体物质4.排泄与呼吸:主要通过体表渗透和体表呼吸,伸缩泡排除过多水分(其中也有代谢废物),调节水分平衡5.生殖与包囊形成:二分裂,环境不良时形成包囊三、孢子纲1.运动:缺乏任何运动胞器,有的种类或有鞭毛,裂殖体具有顶复合器(与虫体侵入寄主细胞有关)2.营养:应寄生生活,一般缺乏摄食胞器,体表渗透3.生活史复杂:生殖方式多样,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一般经过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其中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都能通过大量繁殖后代,孢子生殖为本纲特有4.两个寄主:人(中间寄主)蚊(终末寄主)5.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6.侵染过程:(1)红细胞前期:①被感染的雌蚊叮人;②子孢子随托业进入人体,随血流到达肝③子孢子摄取营养,变为滋养体④滋养体经过裂体生殖,产生许多裂殖体(首先核分裂,后再质分裂),裂殖体产生许多裂殖子⑤裂殖子成熟破坏干细胞而出(2)红细胞内期第2页共26 页①裂殖子散发在体液和血液中,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红细胞②裂殖子侵入红细胞,成长为环状体③环状体增大,成为阿米巴样体或大滋养体④产生裂殖体,形成许多裂殖子,红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发到血浆中(3)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①裂殖子经过几次裂体生殖周期以后,不能发育成裂殖体而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②蚊吸取人体中的大、小母细胞③大、小母细胞分别形成大、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动合子④动合子在蚊胃壁上继续生长发育成卵囊,卵囊内核质经过多次分裂,形成数目极多的子孢子四、纤毛纲1.体表:体表面为表膜。

动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动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细胞分化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分别完成特定的功能相应的形态结构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细胞这种细胞之间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就称为细胞分化(特点稳定性;不可逆性; 分化方向的早确定性形态出现差异之前分化方向已确定;细胞分化发生与一切真核生物中; 细胞分化发生与整个生活史中)2. 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二倍体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3.裂体生殖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多个,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是无性生殖裂殖体细胞核分裂而细胞质还未分裂时的状态4.孤雌生殖单性生殖仅一个成年个体就可以进行生殖的行为,即卵子不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子代的生殖方式幼体生殖也叫做童体生殖是指为达到性成熟的个体进行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5.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6.间接发育又称变态发育及疣体发育到成体过程中,在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的胚后发育直接发育只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基本相同,没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分生活习性,生态需求都基本一致7.包囊原生动物在外界环境恶劣不适于生存时,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虫体分泌出胶质包裹全身形成包囊膜,此时代谢水平降到很低,处于休眠状态,环境转好后,又生长出相应结构破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8.海绵动物是一支侧生动物胚胎发育具有其他多细胞动物没有的逆转现象;无组织器官系统;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具特殊的水沟系统9.辐射对称有多个切面可将身体分为互相对称或互为镜像的两半部分是一种原始的体制结构10.两侧对称只有一个角度能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使动物体有了背腹前后左右之分11.皮肤肌肉囊扁形动物的体壁由表皮层(外胚层)和肌肉层(中胚层)组成二者紧贴在一起包裹全身特称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具有保护运动渗透作用12.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细胞收集代谢废物(渗透方式)、排泄管运输废物、排泄孔分布在体表用来排出废物构成:盲管“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后肾管以开口代替细胞来收集代谢废物(效率提高)、排泄管运输废物、排泄孔分布在体表用来排出废物;构成肾口排泄管肾孔来源外胚层,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的排泄器官13.假体腔是原腔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又称初生体腔,是动物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位于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一个空腔假体腔不是新结构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保留下来形成的真体腔又叫次生体腔由中胚层自己列出,形成是环节动物,重大的进步特征位于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一个空腔混合体腔又称为血浆或血窦由真体腔和原始体腔共存共同。

普通动物学笔记(一)

普通动物学笔记(一)

普通动物学笔记(一)普通动物学笔记绪论1.1 动物学的涵义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1.2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1 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2.2 基本方法2.2.1 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

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2.2.2 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

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2.2.3 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动物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3 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比较分类、归纳求同、演释推理的方法,掌握动物的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骨干,及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考试笔记一、名词解释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和生理结构,并能自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所有生物个体的集合。

2、裂体生殖:核先分裂,然后胞质分裂形成新个体。

3、接合生殖:2个虫体暂时附贴在一起,其细胞质可以互相沟通,并且两者互换小胞核,小胞核的结合与受精相仿,然后分开并进行分裂。

如:草履虫的有性生殖。

4、神经网(原始的神经系统):由两极或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5、浮浪幼虫:受精卵发育,以内移的形式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6、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使动物分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

7、皮肤肌肉囊: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

它为结缔组织所填充。

8、原肾管系统:在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的网状多分枝的原肾管系统。

原肾管包括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

(功能是:排出多余水分,调节渗透压和排出含氮废物。

)9、梯形神经:有“脑”和脑向后发出的若干纵行神经索与横神经相连,组成神经系统。

10、原体腔(假体腔):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又叫初生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11、分节现象:指躯体许多彼此相似而有重复排列的部分所构成,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12、次生体腔(真体腔或裂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中胚层发育的肌肉层和体腔膜的体腔,由中胚层细胞形成。

13、疣足:有背肢和腹肢组成,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有加强游泳、爬行和呼吸功能。

14、闭管式循环系统:其形成与真体腔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胚胎发生时,由于真体腔的扩大,原体腔(即囊胚腔)被排挤而形成背、腹血管的内腔和血管弧或称“心脏”。

15、后肾管排泄系统:为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管,一端开口前一节体腔的多细胞纤毛漏斗(肾口),另一端开口于该节的腹面外侧(排泄孔),具有排泄含氮废物,平衡体内渗透压的作用。

16、异律分节:节肢动物具明显的异律分节现象,一般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17、节肢:节肢动物的复肢就是实心的,内有发达的肌肉,不但与身体相连有活动关节,并且本身也分节,十分灵活,这种复肢叫做节肢。

18、外骨骼:节肢动物体表覆盖的坚硬的几丁质体壁,它具有保护身体,抵抗化学的或机械的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并能与附着的肌肉一起产生强有力的活动。

19、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

20、血腔:节肢动物的体腔是一种特化了的体腔,内含有血液,称为血腔。

21、鳃:水生甲壳动物有体表内陷或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

22、书肺:有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的呼吸气管23、横纹肌:节肢动物的肌纤维是横纹肌,肌原纤维多,伸缩能力强,同时肌纤维集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坚厚的骨骼上。

24、马氏管:节肢动物开始产生的新的排泄器官,它是从中、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细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液中,能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经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

25、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卵就能繁殖新的个体。

如蚜虫;26、完全变态:在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出现蛹的阶段,同时幼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多不相同;27、不完全变态:卵孵化幼体几次蜕皮成虫,这个过程中不出现蛹;28、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29、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相对端另形成开口,有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

30、水管系统:水管系统是真体腔的一部分,其构成: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31、管足: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其功能:内体腔液通过她呼吸,排泄;辅助运动;32、围血系统:循环系统由一些微小的管道或血窦组成,其外往往有一相适应的管状体腔包围着,这套管腔即围血系统,又称围血窦;33、背神经索:具最前段为内有空腔的神经管,一般认为是背神经管的雏形;34、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数目不等的裂孔。

35、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为半索动物特有结构。

36、脊索:脊索动物消化管背部起支撑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

低等者终生存在,高等者在胚胎时期出现,后有脊柱代替;37、背神经管:位于脊索背面,有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高等种类,前部分化为脑,后部分化为脊髓;38、尾索动物: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有脊索及神经管.39、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40、开管式血液循环: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部分,后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

由于血液不是总在血管内流动故称为开管式循环。

41、闭管式血液循环(脊椎动物的):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微血管、组织间隙,然后汇集到静脉回到心房。

过程中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42、骨鳞:鱼鳞中最常见一种,真皮层的产物,见于硬骨鱼类,骨鳞柔软扁薄,富有弹性;43、腰带:是连接下肢骨和脊柱的骨骼。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组成。

44、双重呼吸:鸟类无论吸气或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均进行气体交换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45、不完全的双循环:动静脉血未完全分开,心脏有二心房二心室。

心室不严格区分多氧血和缺氧血。

46、完全的双循环:动静脉血液完全分开。

心脏分化为二心房二心室。

多氧血和缺氧血不再在心脏内相混。

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完全是多氧血;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完全是缺氧血。

47、肾小管:肾球囊是肾小管的起始部,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双层壁结构,中腔有空隙。

作用:可将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外,其它物质都能过滤到囊腔内,形成原尿。

48、胎盘: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结构,是胎儿和母体联系的纽带,担负着胎儿的营养、呼吸、排泄等功能。

49、植物性神经系统:专门支配和调节内脏平滑肌,心脏肌,内分泌腺,血管扩张和收缩等活动的神经,与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

50、膈肌:哺乳动物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

51、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

侧线管内有感觉细胞以无数小管穿过鳞片与外界相通;52、肾小体:肾小体(又称肾小球):是一个弯曲盘绕成球形的毛细管网,血液由较粗的入球小动脉流入,经血管球后,又汇集成一条较细的出球小动脉。

53、动脉圆锥:心室向前方发出的动脉干(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部。

是心脏的一部分,具有肌性壁,有收缩性,是心脏活动的辅助器官。

54、同源器官:指不同类群动物中在外形和功能上不同,而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来源一致的器官。

55、同功器官: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基本结构和起源不同的器官。

二、简答题1、两侧对称的体制及其进化意义?答: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使动物分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

其进化意义是:1、有不定向运动演变成定向运动;2、被动摄食变为主动摄食;3、有漂浮生活演变为水底爬行生活在演变陆上爬行生活;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运动器官集中在腹部。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有水生进化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2、中胚层的形成及进化意义?答: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有重要的进化意义。

1、促进了动物体新陈代谢水平的提高:(1)、肌肉层的形成增强了运动技能;(2)、运动加快,摄食增加,促使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发展;(3)、运动加快也促进了感觉和神经系统的发展;(4)、结缔组织(实质组织):储藏水分,抗干旱,耐饥饿。

因此,中胚层的出现也是动物有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3、原体腔(假体腔)的意义?答:原体腔: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又叫初生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它出现的意义是:1、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2、体腔液是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3、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可作为流体静力骨骼参与活动;4、体壁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4、分节现象的意义?答:分节现象是指躯体许多彼此相似而有重复排列的部分所构成,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的出现1、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2、对以后进化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3、利于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5、次生体腔的意义?答:次生体腔是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中胚层发育的肌肉层和体腔膜的体腔,由中胚层细胞形成。

肠壁有肌肉,使之可以盘转,蠕动自如,消化力大大加强,使肠可进一步分化具备物质基础。

6、背索的出现的意义?答: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是动物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脊索的中轴支撑做用也是动物题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捷。

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7、为什么说研究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中有十分重要意义?答:文昌鱼一方面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些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进步特征,是一个典型的脊索动物的缩影。

另一方面又区别于脊椎动物体,身体结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的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的肾脏。

从胚胎发育上来看,文昌鱼一方面是以简单的形式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发育又与棘皮动物很相似。

所以从比较解剖学上、胚胎学上来看,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是动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联系环节。

8、试述恒温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1、促进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2、较高的代谢水平和快速运动能力,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不仅增加了在夜间、寒冷地区生活能力,而且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3、提高了快速运动能力,有利于捕食、避敌;9、哺乳类是脊椎动物发展最高的一纲,其主要进步特征是什么?答:1、在营养代谢方面,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