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备战高考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复习资料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一)鼓励兴起宋辽之间的政治思想1、德宗《新五代史续补遗书》:明确提出执政的“六项原则”,即以民为本、尊敬父母、严谨士大夫、德允异己、慎戒爵位、勤治业务;2、宋史的《易类》: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太学之义”,以“叩问”、“相问”、“竖立”三条为主,探讨宋史时期学术思想;3、诗经:《离骚》中提出“大圣当时宁可失民信”,批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状况,反映出上层统治者不识民心,提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微妙关系;(二)辽、金之间的防御政策1、辽宋战略联盟:在辽宋领土之间建立战略联目,在战略上增加共同防御。
并建立一个监督制度,以增强士兵的政治意识;2、建立金国军队:建立军队,加强实力,增强防御能力;3、实施海洋防御:在海上保持通讯畅通,发展船舶防御,加强海上守卫,与蒙古、金等国家建立海洋联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一)西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活动1、西夏政治的完善:西夏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实行一体化统治,建立中央机构及各行政机构,强化官员的义务制度;2、实行西夏财政的改革:主要实行土地税制,对土地享受清穆费、屯田费等,财政制度使西夏财政收入显著增加;3、制定西夏政策:主要实行统一平稳政策,建立宗教、文化、司法机构,整顿社会秩序;(二)西夏文化艺术的发展活动1、法律文书:西夏一系列法律文书和史料记载,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等层面的历史事实作了详尽的记载;2、布施建筑:大量的宗教建筑和文人梦境的建筑群出现,彰显了西夏文化的影响;3、新兴文学:许多新出现的文学作品,如《宋元文学大系》《云门禅府》《西夏记》,反映了西夏文学的发展;(一)明清社会问题分析1、社会经济分化:改革和民族扩张使明清时期社会中出现经济差距,社会精英巨富集团形成;2、学术思潮变革:从明末开始,新思潮日新月异,社会风气改变,开放的思想正在慢慢流行;3、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孟子》《史记》,形象巧妙,意象艺术相得益彰,明清宫廷乐曲和民族灯谜也得到发展,宫廷作品如紫禁城、太平洋画创造了中国历史文化新的高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精品
中学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学问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记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心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心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心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心行政体制其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心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心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阔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境况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心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减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202X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是中国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以下是对这三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必修一:中国古代史1. 考古学与人类文明:介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中国古代的考古成果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夏、商、西周、东周的建立和衰落,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变革。
3. 秦汉之际的统一与分裂:介绍秦朝的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以及汉朝后期的分裂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4. 唐宋之际的统一与分裂: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盛世文化,以及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科技进步,以及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和南宋的灭亡。
5. 元明清朝的政治与文化:介绍元朝的统一中国和对外征服,明朝的政治改革和海外探险,以及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侵略。
二、必修二:世界史1. 亚非拉古代文明:介绍古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欧洲中世纪:介绍欧洲中世纪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文化发展,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会的影响、十字军东征等。
3. 欧洲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介绍欧洲文艺复兴的精神与意义,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近现代欧洲:介绍近现代欧洲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包括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
5. 国际关系与世界问题:介绍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和重要事件,包括联合国的建立、冷战的爆发与结束等。
三、必修三:现代中国史1.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介绍中国辛亥革命的起义经过和建立中华民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中共的领导。
2. 共和国的建立和初期建设: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初期政治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政策。
3.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介绍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政治运动,以及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历史必修全册1-3 高考高考知识提纲!绝对珍藏版!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题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商周制度与西周封建西周:㈠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1)含义: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2)分封种类:①同姓亲族是主体;②功臣;③姻亲;④一些古国后裔。
(3)影响(作用):①分封制使周朝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扩大了疆域。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还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㈡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①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
(3)影响(作用):①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结合在一起。
(三)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小结:古代政治制度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2)内容:中央:①皇帝制②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地方: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不能世袭。
)(3)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①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②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4)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影响:秦代开始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影响。
第3、4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中央集权制的发展1.西汉(1)中央措施:建立中外朝制度;中朝:是中央决策机构(2)地方措施:①实行“推恩令”②设置刺史③酎金夺爵2.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1)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2)作用:①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②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期末考前的神助攻!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复习资料整理!太全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自查(复习着重)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1 2 3总复习 知识点 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
明清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经济
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思想
强化思想控制,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
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
明清小说、京剧
朝代
晚清至民国
政治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1840-1900);
中华民族各阶层探索救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朝代
政治
经济
思想
西周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井田制
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
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诸侯混战
铁力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
士阶层崛起,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朝代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秦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
焚书坑儒
汉
(汉初)郡国制
(汉武帝)设中朝
推恩令,设刺史
牛耕推广,二牛抬杠;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经济繁荣,曲辕犁的发明
文化开明,书法楷书、草书,绘画雍容华贵吴道子,唐诗
宋
中央:二府三司制
地方: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经济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移;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打破时空界限;出现最早纸币
宋明理学;书法倡导有意无法;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风俗画出现;宋词
经济
工业文明冲击下,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洋务运动,近代工业的起步;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1-3复习提纲(精编版)
“选考”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历史)必修专题 内容 必考 加试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b(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 商朝的政治特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必修一 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b(2)唐朝三省六部制 b(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b(4)元朝行省制度 b(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c(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 d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发展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高考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3重要知识点比较复习总结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把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明确的方向。
双方关系
周王是各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即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历史作用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西周势力范围扩大;但也埋下了诸侯混战的隐患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共性
1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外在体现。②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③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④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⑤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用和影响
初期,扩展了疆域,巩固了统治;但后来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两者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相同点
1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而实行的。③都在一定时期内对维护国家统一等起了积极作用
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
七、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1)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目标:都为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统治)危机。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简约识记一、早期政治制度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既配合又牵制;形成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
作用: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制度:汉代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
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代节度使;宋代文臣做地方官;元朝行省制。
两个趋向: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衰弱;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举措: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结果: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能力提升1.宏观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主线:地方权力逐步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
2.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与希腊民主制度地理环境:大河纵横——海洋环绕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是各自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两者各有其积极性和时代局限性。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简约识记一、古代农业经济经营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总结必修一:古代帝王与文明1、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指由古代历史文物文献和古代遗迹等综合判断建立起来的成就,包括所属历史时期以及特定范围内文明发展形态。
2、古代帝王:古代帝王是指在古代历史上经历几个波澜的统治者,他们在某一时刻算上拥有全国内政权和外交权,完全掌握全局的政治家。
3、古代帝国:古代帝国包括中华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和汉西帝国等多个古代帝国,它们通过朝贡制、封建制度和封土制等形式维持了全国的统一,波澜壮阔的统治下宏大的帝国诞生了。
必修二: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历史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人类社会从大约公元前4万至公元前2万3千年之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区域文化,人类也开始使用石器,特别是从大约公元前8000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发展出青铜器,将历史时期称为“新石器时代”。
2、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原始社会指大约从公元前2100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的历史时期,中国原始社会的特点是微小的分组营垒,这种分组营垒普遍存在已久,为后期社会文明发展打下了基础。
3、暴力文化:暴力文化是指在古代战争文明中广泛存在的文化,以暴力解决好战斗之间的纷争,鼓励侵略和掠夺以求占领利益。
必修三:东亚古代社会、古代中国1、东亚古代文明:东亚古代文明指的是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世,东亚地区出现的精神文明进程,它以古代中国文明为主体,在中国外还有日本和韩国的文明发展。
2、东亚古代社会:东亚古代社会是指在古代东亚(中国、日本、韩国)建立起来的成就,包括社会平等主义、封建制度、农耕文化、宗教崇拜以及对法律的尊重等。
3、中国古代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可以从封建制度出发,即掌握权力者选择和提拔下属统治以保证国家形成政治中心,形成了仁政朝代,以及封建君主制的政治模式。
高中历史 复习提纲(1-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封土封民,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稳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 同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权力: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再分封。
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稳固统治,扩大了疆域〔分封制适应生产力的开展〕后期导致兼并战争分裂割据的局面,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分封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开展〕2.宗法制:①目的:稳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稳固各级贵族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根底,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 ②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根本的特点)二、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根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九卿: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3.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拟,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总结,直接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总结,直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总结,直接打印! -
说到历史和政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死记硬背。
对于高中历史,很多初入门的学弟学妹总觉得历史很复杂。
书本上的知识点只是按照章节呈现给你的,没有完整的体系。
想学好高中历史,单纯照本宣科肯定学不好。
在后面的综合部分,你会发现很难!
虽然记忆是积累基础知识的必要途径,但无论学习哪一科,都必须要做。
但是大部分同学会发现,虽然自己背的很努力,但是考试的时候几乎不会去考自己背过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死记硬背的内容基本不考。
如果还是单纯的靠靠背解决学习问题,在现在的考试环境下是很被动的。
观察过很多“历史”学霸,发现他们基本都有一个特质,就是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很强,他们的试卷答案也许写的并不多,但是都能采到点上,分数自然不低,大家在平时的做题当中,就要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不要像没头苍蝇一样,乱写一通,然后还不疼不痒!
今天,笔者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汇总。
这些资料结合了课本和高考,从整体的角度给大家分类总结,更加直观具体,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
建筑历史不是很好的伙伴,可以看着学!。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二三
历史复习材料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基本内容: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众弟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守土、随从作战、纳贡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解皇帝制度创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有天下独尊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意志。
了解秦朝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了解郡县制建立平定六国后,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形成和影响:①形成:秦统一后,创立皇帝制度。
从此皇权成为封建国家权力中心和主宰;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基础;中央机构设立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
它本质上是封建专制统治。
②影响:a、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建立了地主阶级对人民群众初步统治;秦暴政导致了人民处境恶化。
b、对后世影响:秦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刘邦实行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三部六省。
三部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省是指: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
了解元朝中书省和行书省行中书省(行省)开始于元朝。
元朝中书省主管各省重大民政事务。
4、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了解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职位,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相权取得了彻底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全)资料总结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必修3)
维新思想
1898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内容: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意义: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爱国运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半封社会结束
建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三大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后补充)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政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第一部《宪法》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自治区:内蒙古(1947)、新疆维吾尔(1955)、广西壮族(1958)、宁夏回族(1958)、西藏(1965)
十年文革
1966—1976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文革教训之一: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加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坚持依法治国;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大众传媒
报纸: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广播:
电影:
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建立
互联网: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1949以后[5]
(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科教)
第九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1)
新中国成立
筹备:1949.9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国歌国旗等;代行人大职能
高中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历史课本整理必修1第一、二单元一、填空题第1课:西周分封对象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有为周天子()、()、()、()等义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等,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核心内容是()继承制。
第2课: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个最高官职,职能分别是()、()、()。
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长官都由()任命。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的()的()的()的封建国家。
第3课: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了()。
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军事上()、行政上()财政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便利了()加强了()巩固了()。
它的创立是我国()的开端。
为搜罗人才,汉朝实行(),魏晋南北朝实行()。
隋朝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第5课:雅典的民主政治经过()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经过()的改革,基本确立。
经过()的改革,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第6课:罗马共和国刚建立时,只有习惯法,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它主要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被称为()随着罗马的扩张,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律,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整理,汇编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二、简答题第4课:从汉至清,君主权利是如何得到加强的?第三单元一、填空题第7课:1640年,英国爆发了()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688年,英国发生了(),1689年通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1832年,英国通过议会改革,()获得了更多的(),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英国的第一位首相是(),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重新选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备战高考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复习资料整理必修一(政治史)复习纲要使用说明书:先使用“自查点”查出弱点,再结合提纲查漏补缺,最后回归自查点审核复习效果。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自查(复习着重)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削实权: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七、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强化皇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八、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
九、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加强皇权:①太祖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
②成祖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西周——世卿世禄制战国-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监察制度的演变秦代——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代——出现刺史监察地方,宋代——通判监察地方,明清——厂卫、六科给事中和按察使司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古代:西欧)自查(复习着重)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特点、评价?罗马法的形成发展历程、评价?一、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欧美)自查(复习着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历程、特点?美国共和制确立和发展历程、特点?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标志?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确立的标志、特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权利法案》: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国王受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共和政体背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确立: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贯彻分权与制衡,包括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总统共和政体。
②促进美国近代化的发展。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发展: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三、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背景:(艰难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确立: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背景: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包括20课)(近代:中国)自查(复习着重)点: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主要纲领、评价?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口号、评价?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和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任务、合作标志、合作表现、结果、评价?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抗日战争的过程、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表现、抗战胜利的意义?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签订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过程: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三、甲午中日战争过程: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紫禁城,第二次火烧圆明园。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1.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革命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4.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5.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六、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