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与当代中小学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与当代中小学德育
教育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教育仍有借鉴价值甚至指导意义。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做人做事是最根本的东西,是真正的学问。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一书中讲到《论语》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特别指出,此句的重点在于“时”与“习”,学问在孔子的思想上,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水平高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有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因此,这句话不能理解为:学到了新知识,时时练习就是很高兴的事,而应是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随时随地见习,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反省,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微笑。《论语》开篇就讲做人做事之道,可见孔门弟子对孔子思想的整理时就认为:做人做事的学问是孔子对学生的首要要求,是最基础的与最根本的教育。
上述说法是否正确,我们再来看孔子自己是怎样说的。《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要求
学生: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友爱同事,处事谨慎,言而有信,爱人如己,亲近有道德学问的人;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学习知识文化。在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中,做人与做事是第一位的,我们将之总结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孔子的学生子夏是孔子杰出弟子之一,小孔子44岁,孔子死后,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他对孔子这一思想有深刻的理解。《论语・学而第一》:“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的观点,看到有道德学问的人,马上跟他学习,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为同事办事能尽力而为,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一定可以说这个人很有学问。子夏作为孔子的亲传弟子,他的这一段话无疑是对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阐释与证明。
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如何做人,个人修养的内涵与外用,都有丰富的内容,系统的阐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总纲,正是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孔子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为后世所景仰。
当今中小学教育中强调“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了重要位置,应该说是对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继承。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重智轻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学校不能有
效整合思品课程,班主任、少先队(团委)、政教处、家长等德育教育的多种资源与多种渠道,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思品课程虽然其教材在不断更新,但教学方式的变革进展缓慢,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滞后极大地影响着思品课功能的发挥。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过分强调安全,使本来就匮乏的德育教育时间被挤占。另外在现有法律及管理制度下,对学生过多的宽容虽然克服了过去的严教之弊,但却使得许多学生胡作非为,无所畏惧,而学校无能为力。
根据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发扬孔子做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师表风范作用。当代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升,个别教师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唯利是图,在做人的品性方面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导致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和影响极大,使得一些学生思想扭曲,为人之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切实为学生起好模范作用。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其次,学校教育必须真正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切实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保证德育教育的时间。每周定时的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真正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第三,德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愿意参与,乐于接受。我们所谓的德育教育不仅是老师讲,更多的是学生如何来理解,领悟其中的道理,以及怎么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心得,不是老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说教。应多从学生身边案例为教材,从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第四,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坚决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零效果现象。现在部分学生表现反常,在家表现良好,可到学校后就不那么守规矩了,有的学生则是在家里总是和父母吵嘴不听话,在学校里,却很听话;这种单方面的良好表现,就必须要求家校共育,家长和老师应多沟通,促使学生长期的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在某一方面某一个地方表现好,单方面的管教,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很有必要做好家校共育。
第五,要研究新形势下对纪律特差生的引导与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较完善的教育方法与制度,切实改变班主任单兵作战的不良局面。现在很多科任教师没有对学生负起应有的责任,认为学生的某些方面存在问题,那都是班主任的工作没做好。其实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学生,各学科教师都应齐心协力,教育好学生。教师的职责具有双重身份: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品行都是班主任的事,科
任教师也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关注其成长和发展,为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教育,注入活力与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