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提要]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各项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以此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关键词] 阅读的重要性、任务型教学、阅读教学
阅读是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知识、扩大了词汇量,同时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等。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贯穿了整个试卷的始终,占了试卷分值的大头。阅读也在各类语言水平考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抄、背,缺乏足够的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等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失去了英语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上述传统阅读教学形式必须改革。在教学中,应“改变以教为主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明确各阶段学习的任务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和实践,实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何谓任务呢?“所谓‘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的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并体验如何用语言做事或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促进英语学习。”任务型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一般来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用经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四个阶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有梯度递进的明确任务。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习。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按照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的规律,把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科学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一、感知教材——导入
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书本知识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要有感性认知作基础。教师要用学生已知的感性认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具等设计导入的场景和氛围,激活学生潜在的感性认知,产生学习深入了解的意愿。下面以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为例。
⒈形象导入
直观、形象的导入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百万英镑》的电影片段,然后提出问题。
Do you know who the man is?
Why is he in London?
What has happened to him?
⒉设置悬念
人人都有好奇心,学生尤甚。笔者利用多媒体把a letter , a bank-note, a man in rags, two rich men, 的画面显示出来,问学生:
What’s in this letter?
What are these two men talking about?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Why are they going to give the letter to the young man?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young man with the letter?
成功的导入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情绪,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生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方法的设计要注意紧扣课文学习掌握的重点,不仅要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还要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为了图形式而设计导入。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能摸到学生的思想脉搏,使导入引起共鸣。
二、理解教材——阅读
这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阶段。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相结合的辨证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理解教材就有了基础。通过阅读,进一步对作者意图和态度的理解,学会根据上下问提供的语境推测生词词义,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1. 跳读(scanning)是知道学生带着某个问题进行搜寻式阅读,培养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跳读,快速找出这两道题答案。
2. 掠读(skimming) 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识别文体、语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掠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预期转折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教师要根据文章的题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章的表现形式给学生提出具体任务,知道学生阅读。掠读任务是要求学生掠读,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⑴ The rich men know the young man very well.
⑵ Henry felt jealous when he saw the food on t he brothers’ table.
⑶ Henry was not glad to accept money from the brothers..
⑷ Henry was confident about what would happen to him when he left th
e brothers.
通过判断正误,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⒊细读(close reading)细读的任务是要求学生逐段仔细阅读课文并就课文内容编成问题相互提问,通过相互提问,学生对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学习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疑难点和文章中尚未教过的生词和习惯用语式时,鼓励学生讨论并根据上下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测、去推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
⑴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young man?
⑵ Why are the two rich men interested in him?
⑶ Does the man in rags get out of trouble with the letter?
⒋掠读、跳读、细读可以综合反复应用,学生经过“掠读→跳读→细读”的阅读过程,学会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三、巩固知识——练习
巩固知识是知识的输出阶段。教师不仅要学生关注语言本身,也要注意学生语言习得的过程。为了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形成学习应有的技能、技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逐步发展起来。为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技巧,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数量,更要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任务目标。
1. 回答——就课文提问题。提问可以是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里,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如教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时,问题的设计:
⑴记忆性问题
Who is the man in the street?
Why is he in London?
⑵理解性问题
Is he poor or rich? How do you know?
Why do the brothers want to give him a letter?
⑶创造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