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地球上海水运动的图片、视频,提出问题:“海水为什么会运动?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2.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海水运动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时长:约10分钟。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原因、分布、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洋流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风力、地形等因素。
b.洋流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为东西向洋流,中高纬度为南北向洋流。
c.洋流的作用:影响气候、生态系统、航运、海洋资源等。
d.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调节、物质运输、生物迁徙等。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球上的水这一主题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和机制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4.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上海水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现象的欲望。
2.通过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篇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副热带海区、负极地海区、环南极大陆海区和北印度洋海区等;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对渔场、对航海、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要点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2、洋流性质分类:①寒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为寒流②暖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为暖流③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一------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洋流为;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该洋流为,如下图。

据图总结,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之间的关系?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二-----根据流向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南向北)的为,反之为。

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北向南)的为,反之为。

3、洋流的类型(按照成因分类)① 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② 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

(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③ 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另外,洋流前进时,受的限制和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半球:时针方向①以的大洋环流北半球:时针方向北半球:时针方向②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时针方向西风带西风漂流沿东岸折向高纬度极地环流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逆顺。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本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的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教学主要完成第一时,分析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首先学习新知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图3“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以及绘制简图。

其次在熟练绘出“洋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的基础上,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地学习,是对全球大洋环流的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概述。

本节内容包含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

其中本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形成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等。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基础性知识,为后一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的预备。

由于学生对海洋的了解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大部分同学只知道海水运动的两种形式,比如波浪和潮汐,对洋流一无所知。

本节内容教学难度较大,又是本册书的重点,因此针对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阅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相对较差,在教学中,本人尽可能地利用地图、模拟实验等增强直观性,采用问题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让学生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并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人这节上的总体思路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洋流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后,结合地图,通过自己绘图,自主发现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去探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成因。

所有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完成。

重要的结论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归纳出,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2.创设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展示海水运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海水运动的影响。
3.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创新设计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项利用海水运动能量的项目,如潮汐能发电站等,要求阐述项目原理、预期效果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5.论文写作作业:
-选择一个与海水运动相关的主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水运动的影响”,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和深入探究,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使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作业评价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理性看待地理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地关系观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课总的思路就是: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形成缘由。

基本上是按教材编排顺次进行的。

教学中突出了同学的主体、老师主导、探究为主线的三主教学。

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画〔作图〕,动口说〔总结规律〕动脑想〔积极探究〕。

从课后的同学做练习的状况看,师生共同完成了本节的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我引入了一个故事: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当到达。

第一次路程比第二次路程短,可花的时间却比第二次多,这是怎么回事?引入这个故事故事的目的是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能充分吸引同学学习本节的爱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同学通过老师的启发自己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不仅是连续运动的整体,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方向的。

2、在引导同学掌控基本概念时,我让同学先看教材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

同学总结完关键词语后,老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关键词语与同学的答案作对比,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同学对概念的理解。

3、在学到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时,我采纳了多媒体展示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让同学结合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多媒体展示的动画,自己分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让同学跟着老师画图,从中教会同学巧记规律的画法和方法。

这节课的设计总体能表达多活动、快反馈的理念,故事引发学习爱好,即时知识反馈实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

但是,课堂上感觉到时间很焦灼,还有许多东西没有讲到,比如南极环流的形成等,或者是说要给同学补的知识还许多,比如补偿流,密度流等,所以,总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的知识容量很大,在教学时,我用了三个课时。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

2. 教学PPT。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主要类型。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交流心得。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知识。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

2. 教学PPT。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4. 网络资源:关于大规模海水运动的视频、文章等。

六、教案内容章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3. 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四、教学难点:1.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成因和机制。

2. 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现象和成因。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知识。

一、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基本概念:大规模海水运动是指在地球表面大规模地流动的海水,其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1)规模大:涉及的海域范围广阔,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系统。

(2)速度快: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流速较快,如洋流的速度可达每小时数十公里。

(4)影响力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生物、沉积等地理环境因素产生重要影响。

二、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1. 洋流:洋流是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一种主要类型,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1)风海流:风海流是大气压力和地球自转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海水运动,如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等。

(2)密度流:密度流是海水因温度、盐度差异而产生的运动,如黑潮、墨西哥湾暖流等。

(3)补偿流:补偿流是海水在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动,以维持海洋水平衡的运动,如南美洲西海岸的赤道潜流。

2. 海浪:海浪是海洋表面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水波,按成因可分为风浪、潮浪和地震浪。

(1)风浪:风浪是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浪,如信风浪、风暴浪等。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1.1.2 帮助学生建立对海水运动概念的基本认识。

1.1.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知识点讲解2.1 知识讲解2.1.1 定义: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海水因受到地球自转、风力、地球引力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一系列有规律的运动。

2.1.2 分类: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主要包括潮汐、潮流、海流三种类型。

2.1.3 成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风力、地球引力是导致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内容安排3.1.1 节次一:引言,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3.1.2 节次二: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成因。

3.1.3 节次三: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4.1.2 学生能够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成因。

4.1.3 学生能够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学生能够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5.1.2 学生能够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成因。

5.1.3 学生能够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难点5.2.1 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成因的理解。

5.2.2 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具体分析。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上的大规模海水运动路径和方向。

6.1.2 PPT:用于展示各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图像和数据。

6.1.3 视频资料:用于播放有关大规模海水运动形成和影响的教学视频。

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知识点和课堂思考。

6.2.2 彩色笔:用于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大规模海水运动路径。

6.2.3 练习题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过程7.1 教学步骤设计7.1.1 导入:利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和成因。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洋流的利用。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思维。

(2)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分布与动态变化的联想能力,理解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海水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流与人类、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比较法、讨论法、讲练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据英国媒体报道,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2.9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0000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2.2万英里(约合3.5万公里)之后,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

据悉,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一场“淘金热”,每只鸭子的价格现已被爆炒至1000英镑。

问:这只鸭子舰队怎么有如此传奇的经历?总结:这个传奇的过程,说明了世界大洋的海水是一个连续运动的整体,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方向的。

[讲授新课]: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

二、洋流的分类(洋流按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差异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类,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通过多媒体图,加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问:图中所示的是暖流还是寒流?总结:暖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通过这几天的继续教育培训,对《大规模海水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教法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我主要是照着课本的编排顺序展开教学的,即先讲洋流的成因,再讲洋流的分布规律,总体感觉整节课都是我在说,学生反应不大,一节课下来效果也不好。

反思一下我的课堂,我上课总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效果当然不佳。

我的教学过程如下:情景引入:【教师讲述】哥伦布在1492年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出发,向西沿直线横渡大西洋,经历了37天,到达美洲,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这次是顺着北非的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绕了一个大圈,路程更长了,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

【提出问题】那么为什么路程更长了但所用的时间却更短,节省了17天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想一想哥伦布是借助什力量过去的?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探究一、洋流的概念1、洋流的概念思考:洋流有什么特点?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关键词?【教师讲解】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其中注意这些关键词,并划起来,这些也是洋流的特点。

探究二、洋流的性质分类暖流和寒流判别探究活动2、洋流的性质分类【教师讲解】按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大家注意,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

思考: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个洋流是暖流还是寒流呢?知识应用:等温线地图上判定寒、暖流①判断南北半球:看等温线递变方向因为纬度越高,水温越低,所以越往北水温越低,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②判断寒、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水温比同纬度海区高,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高中地理_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一盆水,一个乒乓球,吸管【课时建议】 2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情况可以细化故事情节)播放企鹅版的小苹果舞蹈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南极大陆土生土长的企鹅体内怎么会出现人类的杀虫剂DDT?(引出课题)[学习新课]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具有风吹水流动的生活常识。

但是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洋流知识离学生生活遥远,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

因而在课堂上应重视对通过小实验启发学生,通过他们对所做实验的亲身体会,把知识由感性认识逐渐提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表述,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

对寒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影响、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没有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生成,在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生成。

如本课的重点内容在洋流的分布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而不是直接看教材上已有的图,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历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历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1)洋流模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利用洋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链接1、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等。

2、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

四、学习过程(一)洋流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1)按性质分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按成因分①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如西风漂流。

②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导致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海水流动,如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

③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补偿流又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洲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1)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秘鲁寒流使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2)影响全球热量平衡洋流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热量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引言海水在地球上的运动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海水运动是引起海洋浪潮、热带气旋、海平面变化、海浪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原因。

深入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旨在介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并分析其对人类的影响。

二、课前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地球气候系统中海水运动的地位。

2. 翻译一段海洋大循环的定义:“海洋大循环是沿全球六条主要海流的圈流,正常情况下,海洋大循环会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循环系统。

”三、核心内容1. 海洋循环的基本原理2. 大西洋热带循环的形成与影响3. 洋流的种类及其运动规律4. 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四、课堂活动1. 小组分析海洋大循环的图像资料,并给出自己的解释。

2. 查找资料,了解大西洋热带循环对气候的影响。

3. 观察测量仪器的原理,了解海水流深度、温度和盐度对海流的影响。

4. 通过班内模拟实验,研究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汇总资料,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2. 自行观察海洋动力系统中的规律,并写出总结。

3. 查找某种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生命周期与浩渺的海洋循环相关之处。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了解了海洋大循环的基本原理、大西洋热带循环的形成和对气候的影响、洋流的种类和运动规律以及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

通过课堂活动,我们深入了解海水运动现象,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更好地领悟了海洋动力系统中的规律。

在课后作业中,我们将学习的知识联系到实际,进一步展开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大循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补偿流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垂直方向 上的补偿流。在海洋表层海水流出后,不 仅周围相邻海区的海水过来补充,而且海 底的海水也上泛,形成上升流或下沉补偿 流,如秘鲁寒流就是世界著名的上升补偿 流,能够将海底丰富的营养元素带到海洋 表层来,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
除了风海流和补偿流,还有由于相邻 海区海水温度或者盐度的差异,出现的洋 流,我们把他叫密度流。展示直布罗陀海 峡的图片,说明由于地中海还水盐度更高, 使水面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注入地中海。 此类型一带而过,不做过多的说明。
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辩关系。 教材
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识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
组教学的顺序。
学情分析
高一年的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 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的图像是静态图,对 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常在学习中会感到无从下手,但 贴近现实的实际例子,形象生动的课件往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刚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了解了寒
暖流的含义和规律。那么,如果按海水运
动的形成原因来分类的话,又可分为哪些
表层海 水是如何运 动的 25 分钟
类型呢 首先,大家知道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
动的主要动力,它也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因 素。(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
大家看世界风带图,请问,吹定向风
学生分组 讨论、思 考、总结 回答
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 3、理想海洋分布模式图
4、世界海洋模式图: 太平洋海区 大西洋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1.教材处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 2.教学手段丰富,有录音,有幻灯片展示还有实验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 术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 务。能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3.本节课授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 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改进措施在课堂上为了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第一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如潮汐、洋流等)。

大规模海水运动产生的原因(如地球自转、月球引力等)。

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海洋生物等)。

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产生原因及其影响。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概念及其影响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影响的理解深度。

第二章:潮汐现象及其影响2.1 学习目标:理解潮汐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掌握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海洋生态、航海等。

2.2 教学内容:潮汐现象的成因(如月球引力、地球自转等)。

潮汐的变化规律(如潮汐周期、潮差等)。

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海洋生态、航海等)。

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潮汐现象的成因、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潮汐模拟实验,观察潮汐的变化规律。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潮汐现象及其影响的understanding程度。

学生实验: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对潮汐变化规律的理解深度。

第三章:洋流及其成因3.1 学习目标:理解洋流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洋流产生的原因,如风力、地球自转等。

3.2 教学内容:洋流的概念及其分类(如暖流、寒流等)。

洋流产生的原因(如风力、地球自转等)。

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洋流的概念、分类及其产生原因。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高中地理_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海水是水圈的主体,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对海洋的认识。

(海水是咸的。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海洋面积约占整个地球总表面的71%,海洋水的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它不断地为大气和陆地提供水源,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的更新。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件展示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潮起潮落”,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

那么,什么是洋流呢?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生: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师:下面我们通过读图来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板图:1.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2.大洋洋流模式图的底图)师: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生:相同,都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完整word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完整word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补偿流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垂直方向 上的补偿流。在海洋表层海水流出后,不 仅周围相邻海区的海水过来补充,而且海 底的海水也上泛,形成上升流或下沉补偿 流,如秘鲁寒流就是世界著名的上升补偿 流,能够将海底丰富的营养元素带到海洋 表层来,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
除了风海流和补偿流,还有由于相邻 海区海水温度或者盐度的差异,出现的洋 流,我们把他叫密度流。展示直布罗陀海 峡的图片,说明由于地中海还水盐度更高, 使水面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注入地中海。 此类型一带而过,不做过多的说明。
北大西洋暖流。)
很好,我们把这种长期由定向风形成
的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的洋流,叫风海流。
形成过程:
盛行风吹拂
海面
表层海
形成
水漂流
下层
带动
海水运动
洋流
但是,在洋流运动过程中,受陆地形 状和地转偏向力的的作用下,其运动方向 会发生改变。(画洋流模式图,假设圈外
表层海 水是如何运 动的?25 分 钟
面全是陆地)
思考:上述事件可信吗?为什么? 答案:可信。海洋中的水体是相连的。 全球海洋表层海水。通过洋流的运动,会 将海水中的东西进行“传递和迁移”。
课堂小结 4 分钟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现在同学们知道冰上是怎样到达北纬 40°的了 吗?(洋流) 根据本节的知识结构,和所讲的内容,带着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 这节主要的知识 (洋流:定义,形成因素,分布规律,以及对地 理环境的)。 同学们在课后阅读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解释,他们的 形成也是与洋流紧密联系的。
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
【新课学习】
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 那么这就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关,请同学
们打开课本,现在就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海水运动就是洋流。

我们把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洋流,根据洋流的性质,也就是海水的温度高低,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一般把海水温度比其他地区高的叫暖流,如中国沿海的日本暖流、美国东部海域的墨西哥湾暖流等。

而流过来的海水温度偏低的,就叫寒流,如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环节: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叫学生找出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以及秘鲁寒流等,并且由学生自主得出结论一一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相反的,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

)冈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了解了寒暖流的含义和规律。

那么,如果按海水运动的形成原因来分类的话,又可分为哪些类型呢?
首先,大家知道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它也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

(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
大家看世界风带图,请问,吹定向风的有哪些?大约纬度在什么之间?
(学生归纳:信风带、西风带,分别在赤道与副咼、副咼与副极地之间)根据这个风向,大家说出这些纬度之间的海水会在风的吹拂作用下,发生什么方向的运动?形成了哪些洋流?
(与定向风风向一致,信风带海水向西流,西风带海水向东流。

有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很好,我们把这种长期由定向风形成的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的洋流,叫风海流。

形成过程:
盛行风吹拂海面表层海形成, I水漂流+ I下层I
带动
海水运动]-------------------- ► I洋流
但是,在洋流运动过程中,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的作用下,其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画洋流模式图,假设圈外
学生边用图,同时分析:在赤道南北
两侧,由于受东北信风带及东南信风带 的影
响,海水向西流,同样道理,在中 纬西风带
的影响下,海水向东流,从而 导致赤道附近
的大洋东岸和中纬度的大 洋西岸海水缺失,
海平面下降,根据物 理上所讲的为保持水面
平衡,海水必然 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
由北向南 流,同理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
岸由 南向北流,从而构成如此环流。

南半球
同理形成如图所示的环流。

在中高纬度 极地
东风使海水向西流,北半球大洋东
(播放世界洋流模式图的动画,教师补充 讲解)
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分析的一样,南
表层海 水是如何运 动的? 25分 钟 面全是陆地)
(教学环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开始讨论,然后完成手中的图 1――理想 海洋
中绘出海水是如何运动的?)
〖备注:在讨论过程中,到下面巡视, 对学生进行指导,找较好的小组代表拿图 用实物投影仪讲解〗
学生分组 讨论、思 考、总结 回答 让学生参 与,调动 其积极性
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都是是在盛行风吹拂作用下,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所以说,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当这些风海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的海水减少后,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过来补充,形成另外一种洋流,称为补偿流。

补偿流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垂直方向上的补偿流。

在海洋表层海水流出后,不仅周围相邻海区的海水过来补充,而且海底的海水也上泛,形成上升流或下沉补偿流,如秘鲁寒流就是世界著名的上升补偿流,能够将海底丰富的营养元素带到海洋表层来,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

除了风海流和补偿流,还有由于相邻海区海水温度或者盐度的差异,出现的洋流,我们把他叫密度流。

展示直布罗陀海峡的图片,说明由于地中海还水盐度更高,使水面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注入地中海。

此类型一带而过,不做过多的说明。

现实生活中,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

所以,实际的洋流模式还与理想的模式图有很大的出入。

下面大家看到课本图3。

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

(教学环节:同时也将此图的动态视频及刚才的世界洋流模式图在投影中显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图,有哪些不同?学生看图,按刚才的分组,讨论,由学生自主讲解)
一、(同学1:赤道上多了一条自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
能说说为什么吗?我提示一下,从海陆分布来考虑。

(因为南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运动过程中,碰到陆地的阻挡,有一部分会逆流而形成)
二、(同学2:海洋的不同方向,颜色不一样。

有的是暖流,有的是寒流。


能不能归纳一下,你所看到寒暖流分布有没有什么规律性?
一般在中低纬度海区:
寒流一>大洋的西部—►咼纬至
y
低纬
暖流'大洋的东部>低纬到高纬
很好,同学们分析得很全面。

下面再
仔细观察,大家注意到全球洋流形成了几个中心?
一是中低纬地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大家看洋流呈什么时针流动?(北逆南顺)这种运动方向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气流运动形成的气旋和反气旋哪一种相似?(反气旋)(环节:画出气旋和反气旋模式图,就可判断了)
二、中高纬度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气旋型(北逆南无)
在实际中,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因为全部分布的是海洋,所以南半球中高纬环流(极地环流)不存在,仅表现为一条南极环流。

案例1:
如上图所示,如果是在太平洋,则A、E 分别是什么洋流?
(答案:东澳大利亚暖流和秘鲁寒流。

分析:因为是以副热带还区为中心,而且是逆时针运动,判断是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图中的纬线是南回归线。


(教学环节:仔细观察北印度洋海区, 和其他海区有什么区别?)
(同学3:冬季和夏季不一样,一年
中有2个完全方向不同的洋流方向。

其中冬逆夏顺。


为什么会形成季风洋流呢?(教师讲
解:因为该地盛行季风气候,冬季东北风盛行,所以洋流向西流,为逆时针;而夏季吹西南季风,使海水向东流,为顺时针流动。

)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大洋具体的洋流名称和方向。

(播放太平洋海域的动态洋流图,让学生完成该海区的洋流名称图1)
(播放大西洋海域的动态洋流图,让学生完成该海区的洋流名称图2)
图1太平洋海区洋流图
图2:大西洋海区洋流图
案例2: 1 8 5 2年的一天,大西洋上的风暴把一艘帆船逼到了直布罗陀的附近的一个海湾里避难。

水手在海滩上的沙子里发现了一个沥青球,拨去沥青以后,里面裹着的是一个空椰子壳,上面有个小洞,从里面掏出了一张羊皮纸,上面写满了字,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

1 4 9 2年,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后,在返回欧洲的途中,遭遇了风暴,他担心自己的帆船回不了西班牙,于是便写了这圭寸“椰子信”,投到大海,为的是让后人知道自己的伟大发现,不料,“海洋信差” 竟把这封信传了3 5 9年。

思考:上述事件可信吗?为什么?
答案:可信。

海洋中的水体是相连的。

全球海洋表层海水。

通过洋流的运动,会将海水中的东西进行“传递和迁移”。

板书设计 4、世界海洋模式图: 「太平洋海区
迫大西洋海区
I 北印度洋海区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现在同学们知道冰上是怎样到达北纬 40。

的了 吗?(洋流) 根据本节的知识结构,和所讲的内容,带着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 这节主要的知识 (洋流:定义,形成因素,分布规律,以及对地 理环境的)。

同学们在课后阅读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解释,他们的 形成也是与洋流紧密联系的。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 海水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 二、 洋流: 1、 性质分类:暖流——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中低纬大洋西部 [寒流一一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一一中低纬 大洋东部 2、 成因分类:风海流一一信风带和西风带一一南北 W 赤道暖流、西风漂流等 .补偿流 日本暖流、秘鲁寒流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3、理想海洋分布模式图
课堂小结
4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导学案》本节课后训练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