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1-1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近 50 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只有高山地区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3、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4、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表现: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热量丰富,南北相差近 50 个纬度,致使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使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多, 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 利于发 展海上交通,与各国交往。西靠亚欧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陆上交通便利,现已开辟了 横贯东西的亚欧大陆桥,可直接与各国直接往来。
二、国土辽阔
1、国土面积:总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 3 位,差不多 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2、四至点: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帕米尔高原附近,东西相距约 5000 千米,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
最南端:曾母暗沙(4ºN );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相距约 5500 千米,存在着季节差异。
3、陆上疆界和邻国
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14 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 甸。(P4 的图 1.4)
4、海上疆界和邻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多千米
临海: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 12 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有台湾岛(最大岛) 海南岛、舟山群岛(最 大群岛)、南海诸岛等 5000 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三、34 个省级行政区
1、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自治州、市)和乡(民族乡、镇)三级, 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2、34 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上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P7 的图 1.7 和 P10)
§1-2
一、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
1、人口数量:12.95 亿(2000 年),约占世界人口 1/5 以上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为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 1200 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 比将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3、我国的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人口素质
二、人口东多西少
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 135 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3 倍多。
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 -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面积占 43%,人口占 94%;西部地区面积占 57%,人口占 6%
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
东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工商业发达,交 通便利,所以人口密度大。
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降水较少,多沙漠、草原,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因 此西部人口稀疏。
§1-3
一、56 个民族
1、我国民族的构成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 92%,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 1500 多万;人口在 500 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 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
2、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及国家的态度(P17“活动 2-3”)
二、民族的分布
1、民族的分布: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 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2、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2-1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总趋势: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呈西高东低。
2、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主要为高原和盆地,海拔在 1000 米一 2000 米之间
分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海拔在 500 米以下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产生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 我国广 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 生巨大的水能。
1、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草场分布、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面平坦,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盛产三河牛和三河马;
③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④云贵高原:山岭起伏,地面崎岖、梯田广布。
3、平原、丘陵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P25最后一段
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3条: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
5、各大地形相互错综复杂,纵横交错:P27的“活动3”
三、山区面积广大
1、五大地形的比例:P27最后一段和P28的图2.8
2、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和弊(P28的正文部分)
3、山区自然灾害的预防:P29的图2.10
§2-2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普遍偏低,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且纬度越往北,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少。冬季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3、温度带及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P33的正文部分、图2.15和P34“活动2”
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0℃等温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
2、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原因: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有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高原山地的阻挡和海陆远近的制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3、四大干湿区及各区分布的植被:(P36的正文部分和图2.17)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降水量的多少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显著
1、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影响因素(P38的图2.19和图2.20)
形成:
夏季:我国东部和南部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压高于陆地,风从东部和南部的海洋吹到陆地,形成夏季风(偏南风),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