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生物分离工程试卷 - 副本

合集下载

生物分离工程试卷

生物分离工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1. 离子交换过程中,吸附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2. 膜分离过程中若要实现溶剂的回收可采用 。

3. 碟片式离心机属于 设备。

4. 活性炭属于 性吸附剂。

5. 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 吸附方程,其形式为 。

6.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之一是与气体有相似的 。

7. 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 的不同。

8. 根据饱和溶解度曲线,当溶液状态处于 区时,不可能有晶体析出。

9. Sepharose 系列的离子交换树脂的载体是 。

10. 结晶的前提是 。

11.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的四个步骤是( ) A. RIIP B. RIPP C. RFPPD. RPPP12.下列哪一种是离心沉降设备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B.卧式刮刀离心机C.螺旋卸料离心机D.管式离心机13.下列哪一种是阳离子交换树脂 ( )A. DEAE sepharoseB. Q sepharoseC. CM sepharoseD. Resource 15Q14.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 )A. 引发剂B. 增速剂C. 交联剂D. 显色剂15.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属于下列哪种色谱分离类型 ( )A. 吸附色谱B. 分配色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凝胶色谱16.下列哪一组是超临界CO2的临界点( )A. 304.1K 73.8 barB. 293.1K 73.8 barC. 304.1K 43.8 barD. 293.1K 43.8 bar17.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以高浓度盐溶液进行洗脱的原理是( )A. 使树脂溶胀B. 与目标物成盐C. 提高流动相极性D. 同离子竞争18.以下哪一种方法可提高结晶速度( )A. 降低溶液的过饱和度B. 提高降温速度C. 提高溶液离子强度D. 增加晶核粒径19.以下哪一种色谱方法是依据物质粒子大小进行分离的 ( )A.离子交换色谱B.疏水相互作用色谱C.凝胶色谱D.亲和色谱20.SDS PAGE电泳制胶时,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目的是 ( )A.提高凝胶聚合速度B. 消除蛋白质分子间电荷以及分子形状的差异C.提高电泳速度D. 消除电内渗21.根据物化理论,某种化合物在萃取达到平衡时的分配系数取决于( )A.在两相中的化学势B.化合物的极性C. 表面张力D. 溶质的浓度22.在物理吸附过程中,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存在的吸附力主要为 ( )A. 氢键B. 疏水作用C. 范德华力D.色散力23.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能够在溶液中呈稳定的分散状态的原因是 ( )A. 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B. 由于分子布朗运动强度低C. 分子表面存在双点层和水化膜D. 以上都不是24.当以超滤膜分离料液时,以下哪种叙述是正确的( )A.悬浮粒子和有机大分子均不能通过超滤膜B.有机大分子和二价盐可以通过C.二价盐和糖类等小分子不能通过D.只有溶剂分子能够通过25.在电泳过程中,加入溴酚兰的作用在于( )A.减少电内渗 B.防止样品扩散C.防止凝胶温度上升 D.指示电泳终点26.在双相电泳中第一相和第二相分别是指( )A.PAGE和等电聚焦 B.等电聚焦和SDS PAGEC.PAGE和SDS PAGE D.PAGE和琼脂糖电泳27.根据饱和溶解度曲线,通常的结晶操作应在哪一区域进行 ( )A.亚稳定区的养晶区 B.不稳定区 C.稳定区 D.亚稳定区28.物料所含水分中哪一种最容易除去( )A.化学结合水 B.物化结合水 C.机械结合水 D.平衡水分29.亲和吸附剂表面连接的“手臂链”的作用是( )A.增加载体表面的疏水性B.降低空间位阻C.降低表面张力D.提高载体与配基的结合强度30.以下哪一种是反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 )A.乙酸乙酯 B.氯仿 C.三氯甲烷 D.乙腈31.对蛋白质样品进行脱盐处理,可用以下哪一种方法( )32.以下哪一种膜分离过程的操作压力最高( )A.超滤 B.微滤 C.纳滤 D.反渗透33.结晶的推动力是( )A.浓度差 B.电位差 C.过饱和度 D.化学势差34.下列何种方法适用于蛋白质的萃取分离( )A.超临界流体萃取 B.双水相萃取C.反胶团萃取 D.化学萃取35.以下哪一种方式不能在恒速干燥阶段提高物料干燥速率( )A.将湿物料粉碎形成小颗粒 B.提高干燥介质温度C.降低干燥介质湿度 D.提高干燥介质的流速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36.强制膜分离过程37.盐析38.反胶团39.平衡水分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试比较常规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与SDS PAGE的分离原理。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试卷B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试卷B

试卷编号: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9分)1.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回收生物产品分离过程原理与方法。

2.双水相萃取: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two aqueous phase system)。

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Albertsson于50年代后期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two 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又称双水相分配法(two aqueous phase partitioning)。

3.电渗:在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

二、辨别正误题并改正,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0分)1.壳聚糖能应用于发酵液的澄清处理是由于架桥作用。

错(不确定)2.目前国内工业上发酵生产的发酵液是复杂的牛顿性流体,滤饼具有可压缩性。

错3.盐析仅与蛋白质溶液PH和温度有关,常用于蛋白质的纯化。

错4.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可用于热敏性生物物质的分离。

对5.膜分离时,当截留率δ=1时,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

错6.生产味精时,过饱和度仅对晶体生长有贡献。

对7.阴离子纤维素类离子交换剂能用于酸性青霉素的提取。

对8.卡那霉素晶体的生产可以采用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醇来沉淀浓缩液中的卡那霉素。

9.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的机理是一样的。

错10.PEG-硫酸钠水溶液能用于淀粉酶的提取。

对11.乙醇能沉淀蛋白质是由于降低了水化程度和盐析效应的结果。

对12.冷冻干燥一般在-20℃—-30℃下进行,干燥过程中可以加入甘油、蔗糖等作为保护剂。

对13.反相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都含有高极性基团,可用来分离生物物质。

错14.大网格吸附剂由于在制备时加入致孔剂而具有大孔径、高交联度,高比表面积的特点。

错(不确定)15.PEG沉淀蛋白质是基于体积不相容性。

生物分离工程题目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1、凝聚与絮凝的主要原理为()。

A.破坏胶体粒子的稳定性B.重力沉降C.筛分作用D.水化层作用我的答案:A2、凝集是指发酵液中的胶体粒子相互凝集成为直径为()左右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A.1mmB.3 mmC.5mmD.7mm我的答案:A3、生物悬浮液由()组成。

A.水,培养基B.代谢产物C.生物碎片D.A,B和C我的答案:D4、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我的答案:C5、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A.离心分离B.过滤C.沉降D.超滤我的答案:B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A.离心B.过滤C.双水相萃取D.超滤我的答案:D7、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A8、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B9、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A.加热B.调pHC.絮凝和凝聚D.离心我的答案:D10、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A. 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我的答案:C11、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我的答案:D12、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我的答案:A二、填空题1、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形式: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我的答案:第1空:胞内第2空:胞外第3空:活性产物第4空:包含体2、固液分离的主要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发酵液预处理中,体积较小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________分离;细胞体积较大的丝状体(霉菌放线菌),采用________分离。

我的答案:第1空:离心分离第2空:过滤分离第3空:离心第4空:过滤3、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__________。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二(第4-5章)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二(第4-5章)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二(第4~5章)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A.重力B. 压力C.浮力D. 阻力2、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3、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4、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5、以下各物质可用于密度梯度离心介质的是()。

A.蔗糖B.聚蔗糖C.氯化铯D.以上均可6、针对配基的生物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是()。

A.凝胶过滤B.离子交换层析C.亲和层析D.纸层析7、用于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脱盐和更换缓冲液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 B.亲和色谱 C.凝胶过滤色谱 D.反相色谱8、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可采用()方法。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层析 D.聚酰胺层析9、凝胶色谱分离的依据是()。

A、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B、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C、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D、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10、下列哪一项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交换基团()A 磺酸基团(-SO3 H)B 羧基-COOHC 酚羟基C6H5OHD 氧乙酸基-OCH2COOH11、依离子价或水化半径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能力不同。

树脂对下列离子亲和力排列顺序正确的有()。

A、Fe3+﹥Ca2+﹥Na+B、Na+﹥Ca2+﹥Fe3+C、Na+﹥Rb+﹥Cs+D、Rb+﹥Cs+﹥Na+12、如果要将复杂原料中分子量大于5000的物质与5000分子量以下的物质分开选用()。

A、Sephadex G-200B、Sephadex G-150C、Sephadex G-100D、Sephadex G-5013、离子交换法是应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吸附剂,通过()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

《生物分离工程》试B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B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卷(B)答案一大题: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分配色谱: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

2、单元操作:完成一道工序所需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3、膜分离: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4、双水相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

5、目标物浓缩率:mT=产品中目标物的浓度CTP / 原料中目标物的浓度CTC6、等电点沉析:调节体系pH值,使两性电解质的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操作称为等电点沉析。

二大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温度,溶液pH值,盐浓度。

2.过滤和离心;3. 粘度,密度4. 氧化铝,硅胶,活性炭5.阴,阳6. 机械法,匀浆法,研磨法,超声波法,球磨破碎法。

三大题、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1)CM-sephadex C-25(2)DEAE-sephadex A-25CM,DEAE交换活性基团,sephadex G为骨架,G-25原骨架编号,CM-sephadex C-25为阳离子交换树脂,DEAE-sephadex A-25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2、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3、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超临界萃取,双水相萃取,反微团萃取。

4、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外观:球形、浅色为宜,粒度大小为16~60目>90%;机械强度:>90%;含水量:0.3~0.7g/g 树脂;交换容量:重量交换容量、体积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或称表观交换容量(在某一条件下);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膨胀度:交联度、活性基团的性质与数量、活性离子的性质、介质的性质和浓度、骨架结构;湿真密度:单位体积湿树脂的重量;孔度、孔径、比表面积四大题、计算题(共1小题,10分)解:萃取剂流量相等时,E = 1.65用右侧方程得:1- 3 = 0.946五大题、问答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1答:1. 点样用微量注射器或玻璃毛细管吸取一定量试样点在原点上。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是:a) 超滤分离b) 离心分离c) 色谱分离d) 干燥分离答案:d) 干燥分离2.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离心机是依据下列哪种原理工作的:a) 重力沉降b) 渗透压差c) 离心力d) 磁性分离答案:c) 离心力3. 下列哪种分离方法常用于酵母细胞的分离:a) 色谱分离b) 超滤分离c) 离心分离d) 蒸馏分离答案:c) 离心分离4. 生物分离工程中使用的常见层析柱包括:a) 凝胶过滤柱b) 脱盐柱c) 亲和层析柱d) 隔离柱答案:c) 亲和层析柱5.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基于什么原理的分离方法?a) 电动力b) 电荷性c) 分子大小d) pH值答案:b) 电荷性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物分离工程是一种将生物材料中的目标物或产物与其他物质分离的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物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大小、电荷性、亲和性等差异,利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实现分离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分离、超滤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等。

2. 生物分离工程中的超滤分离是如何实现的?超滤分离是利用滤膜的孔径大小将溶液分离为不同的分子量区域。

通过对溶液进行压力驱动,将大分子物质、悬浮物和杂质滤除,只保留小分子物质或溶质。

超滤膜的孔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般在10纳米至0.1微米之间。

3. 请解释离心分离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工程中的应用。

离心分离是利用离心力将样品中的悬浮物或颗粒分离出来的方法。

离心分离的原理是根据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的重质颗粒或固体沉降到离心管底部,而轻质物质则稳定地悬浮在上层。

离心分离在生物分离工程中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等方面。

4. 请简述层析分离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工程中的应用。

层析分离是一种基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将样品溶液通过固定相填充的柱子,利用流动相将不同性质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分离。

生物分离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中常用的层析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凝胶层析B. 离子交换层析C. 亲和层析D. 离心分离答案:D2. 凝胶层析中,分子通过凝胶颗粒的孔隙时,以下哪种分子最先被洗脱?A. 分子量最大的分子B. 分子量最小的分子C. 分子量中等的分子D. 所有分子同时被洗脱答案:B3. 离子交换层析中,哪种离子的蛋白质会最先被洗脱?A.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B.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C. 电荷中性的蛋白质D. 电荷最少的蛋白质答案:A4. 亲和层析中,目标蛋白质与哪种物质的结合最为特异?A. 配体B. 凝胶颗粒C. 缓冲液D. 杂质蛋白答案:A5. 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去除核酸?A. 凝胶层析B. 离子交换层析C. 超滤D. 亲和层析答案:C6. 离心分离中,哪种离心机适用于分离细胞和细胞碎片?A. 低速离心机B. 中速离心机C. 高速离心机D. 超速离心机答案:A7. 电泳技术中,哪种电泳可以用于分离蛋白质和核酸?A. 纸电泳B. 凝胶电泳C. 等电聚焦电泳D. 毛细管电泳答案:B8. 在蛋白质纯化过程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蛋白质的纯度?A. SDS-PAGEB. Western blotC. ELISAD. 质谱分析答案:A9. 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A. 凝胶层析B. 质谱分析C. 等电聚焦电泳D. 紫外光谱分析答案:B10. 在蛋白质纯化过程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去除蛋白质中的盐分?A. 凝胶层析B. 离子交换层析C. 亲和层析D. 透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的目的是将目标________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分离出来,并去除________杂质。

答案:分子,非目标2. 凝胶层析的原理是基于分子的________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

答案:分子量3. 离子交换层析中,蛋白质的分离是基于其________性质的差异。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范本模板】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范本模板】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绪论细胞分离》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

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A。

离心沉降速度 B.转数C。

分离因数D。

离心力3。

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4。

简答: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5。

判断并改错: 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

(×)改:不断下降.6.简答: 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7.判断并改错: 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

(×)改:更易破碎.8。

简答: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9.简答: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

简答: 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

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B.减少操作步骤C。

缩短操作时间D。

降低每一步的收率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A.重力B。

摩擦力 C.静电力D。

浮力13。

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

渗透压B。

电位差C。

自由扩散 D.压力差14。

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D。

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

A.疏水性B.亲水性C。

氢键D。

静电16.判断并改错: 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

(×)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17。

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A。

调整pH B.加热C。

降温D。

加盐或絮状剂18。

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

A。

蛋白质 B.核酸 C.细胞壁D。

细胞器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 浮力,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解析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解析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分)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6分)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3.(6分)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6分)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6分)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6.(6分)(2015春•山东校级期末)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29.(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龙胆紫溶液属于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30.(11分)请回答下列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验证,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42.(15分)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琼脂CR溶液水粉+ + + + ﹣+ +培养基甲+ + + ﹣+ + +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3.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小鼠,理由是.(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3)杂交瘤细胞中有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条.(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分)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故A选项正确;B、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透性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故B选项正确;C、甘油因为不带电,分子量相对较小,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因此穿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选错误;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调节细胞代谢活动,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6分)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有:2H2O4H++O2↑+2e,ADP+Pi+能量ATP,NADP++H++2e NADPH.暗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CO2+C52C3,C3(CH2O)+C5.【解答】解:A、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使光反应停止,O2的产生停止,故A选项正确;B、光反应停止后,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抑制暗反应,因此CO2的固定应减慢,故B选项错误;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而ADP的含量相对增多,因此的比值下降,故C选项正确;D、同理可知,光反应生成的NADPH的含量减少,NADP+的含量就相对增多,因此比值下降,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考生在分析时明确罩上黑布后光反应将立即停止,然后根据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判断A TP和NADPH的含量变化,进而确定对二氧化碳固定的影响.3.(6分)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答】解:A、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选项正确;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选项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选项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4.(6分)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解答】解: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A选项正确;B、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B选项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故C选项正确;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6分)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考点】真题集萃;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据此答题.【解答】解: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 ﹣4、II﹣5的基因型均为Aa,故A选项错误;B、若II﹣1、Ⅲ﹣1纯合,则Ⅲ﹣2是Aa的概率为、Ⅳ﹣1是Aa的概率为;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Aa的概率为,所以Ⅳ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与题意相符,故B选项正确;C、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故C选项错误;D、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推断出图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代入各选项进行计算,看后代患病概率是否为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6.(6分)(2015春•山东校级期末)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考点】种间关系.【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解答】解: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29.(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核的功能.【分析】1、观察大蒜根尖细胞分裂的实验中,解离过程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碱性染料可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深色.2、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和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解答】解:(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着色.(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故答案为:(1)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碱;染色体;(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中有关实验操作步骤和细胞结构的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30.(11分)请回答下列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2)人的作用加速了土壤的风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土壤的原有结构,但仍会在土壤中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变快;未发生改变.【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等,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排出出现障碍,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使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3、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与细胞内液的浓度差发生改变,细胞内液也会发生变化.【解答】解:(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呼吸系统;下降;(2)下降;增多;(3)会.【点评】本题考查血糖代谢、水平衡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验证,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进行杂交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生物分离工程(A卷)

生物分离工程(A卷)

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电泳; 2.反胶团; 3.初级分离; 4.盐析二、填空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水化层和。

(2). 成品的加工处理为浓缩、结晶和___________。

(3). 细胞破碎的方法根据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破碎法、酶溶法、化学渗透法和________________。

(4). 离子交换树脂是由活性基团、可交换离子和组成。

(5).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

(6).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色谱法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凝胶色谱和(7). 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有机溶剂沉析、和盐析。

(8).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过滤和。

(9).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螺旋卷式、板式、管式和。

(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pH值、和温度。

三、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哪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酶解法 B.超声波破碎法C.高压匀浆法 D.渗透压冲击法2、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渗透压 B.自由扩散电位差 D.压力差3、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A.离子交换B.过滤 C.萃取 D.蒸馏4、蛋白质溶液的pH接近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大 B.最小C.恒定 D.零5、电渗析采用的膜材料为()A.疏水性膜 B.亲水性膜C.透析膜 D.离子交换膜6、反渗透分离的对象主要是()A.大分子 B.离子C.细胞 D.蛋白质7、碟片式离心机中碟形分离板的作用是()A.增大离心力,提高处理能力 B.增大流体阻力,提高处理能力C.增大沉降面积,提高处理能力 D.增大料液量,提高处理能力8、可压缩滤饼的平均比阻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为()A.随压力提高而增大 B.随压力提高而减小C.与压力无关 D.与压力的倒数成正比9、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A.增大 B.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10、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A.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B.中性条件C.酸性条件 D.碱性条件四、简答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内容及任务。

生物分离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考试题及答案生物分离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技术,用于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分离出特定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以下是一份生物分离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离心技术中,哪种类型的离心机用于分离细胞和细胞器?A. 微量离心机B. 台式离心机C. 制备型离心机D. 超速离心机答案:D2. 在凝胶电泳中,哪种类型的凝胶用于分离DNA?A. 琼脂糖凝胶B. 聚丙烯酰胺凝胶C. 淀粉凝胶D. 硅胶凝胶答案:A3.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蛋白质分离技术?A. SDS-PAGEB. 离子交换层析C. 凝胶过滤层析D. 核磁共振答案:D4. 亲和层析中,亲和配体的特异性结合是利用了哪种分子间相互作用?A. 静电作用B. 疏水作用C. 范德华力D. 特异性识别答案:D5.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用于蛋白质纯化的缓冲液成分?A. TrisB. EDTAC. 甘油D. 硫酸铵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答案:凝胶过滤层析(也称为分子筛层析或凝胶渗透层析)是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技术。

它使用多孔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样品中的分子根据其大小通过凝胶颗粒的孔隙。

较小的分子能够进入孔隙,因此路径更长,移动速度较慢;而较大的分子则主要在孔隙外移动,路径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这种技术常用于去除样品中的大分子杂质,或根据大小分离蛋白质。

2. 解释什么是SDS-PAGE,并说明它在蛋白质分析中的重要性。

答案: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用于分离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使蛋白质带负电并展开其结构,从而在电场中以相同的速度迁移。

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固定相,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进行分离。

SDS-PAGE在蛋白质分析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蛋白质的分子量信息,用于蛋白质纯度的鉴定和蛋白质表达量的估计。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B【考试试卷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B【考试试卷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B 【考试试卷答案】第 1 页 共 2 页《生物物质分离工程》课程考试试卷(B )一大题:名词解释 (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交换容量 2、单元操作 3、分配系数 4、双水相萃取 5、絮凝 6、交联度 二大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萃取有 、 、 、 、 。

2、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_____和_____等。

3、DEAE Sephadex A-25是______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 __________ ;CM Sephadex C-25是 __________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__________ 。

4、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可将色谱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5、常用吸附剂种类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大题、简答题 (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 2、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如何处理? 3、发酵液为何需要预处理?处理方法有哪些? 4、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溶质后常用的解吸方法有哪些? 四大题、计算题(共1小题, 10分)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生物分离工程》试题B 【考试试卷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1、用醋酸戊酯从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已知发酵液中青霉素浓度为0.2Kg/m3,萃取平衡常数为K=40,处理能力为H=0.5m3/h ,萃取溶剂流量为L=0.03m3/h ,若要产品收率达96%,试计算理论上所需萃取级数。

(提示使用萃取系数E =KL/H ,萃取收率P=[E n+1-E]/ [E n+1-1]) 五大题、问答题(共2小题, 第1题12分,第2题10分) 1、何谓亲和吸附,有何特点? 2、试述对生物分离工程的应用。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

生物分离工程部分习题和答案完整版

生物分离工程部分习题和答案完整版

生物分离工程部分习题和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导论一解释名词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加工过程1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将目标产物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和成品化的过程。

(ppt 第一章、课本page 1)2、生物加工过程:一般将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叫生物加工过程,包括优良生物物种的选育、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及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课本page 1)二简答题1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是什么)答: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1>:发酵液组成复杂,固液分离困难——这是生物分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2>:原料中目标产物含量低,有时甚至是极微量——从酒精的1/10到抗菌素1/100,酶1/100万左右,成本高。

<3>:原料液中常伴有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各种蛋白酶降解基因工程蛋白产物,应快速分离。

<4>:原料液中常伴有与目标产物性质非常相近的杂质——高效纯化技术进行分离。

<5>:生物产品稳定性差——严格限制操作条件,保证产物活性。

<6>:分离过程常需要多步骤操作,收率低,分离成本高——提高每一步的产物收得率,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

<7>:各批次反应液性质有所差异——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的弹性。

2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答:生物技术的主要目标产物是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而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分离工程的质量往往决定整个生物加工过程的成败,因此,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在生物技术中极为重要。

3 分离效率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ppt)答:根据分离目的的不同,评价分离效率主要有3个标准:以浓缩为目的:目标产物浓缩程度(浓缩率m)以纯度为目的:目标产物最终纯度(分离因子a)以收率为目的:产品收得率(%)4 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简述或图示分离工程一般流程及基本操作单元)答:生物分离工程分四大部分:<1>、发酵液预处理与液固分离。

生物分离工程答案卷

生物分离工程答案卷

江苏师范大学生物本科函授《生物分离工程》考试试卷命题人:沈洁审核人: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破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2.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留下,是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3.萃取过程: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4.反渗析:当外加压力大于渗透压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

5.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6.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状态超过气液共存时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下物质特有的点——临界点后的流体。

7.生物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8.盐析:是利用不同物质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盐,使原溶解的物质沉淀析出的分离技术。

9.超滤:凡是能截留相对分子量在500以上的高分子膜分离过程称为超滤,它主要是用于从溶剂或小分子溶质中将大分子筛分出来。

10.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多孔介质)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由于亲和力差异),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HPLC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C )。

A.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2.针对配基的生物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是( C )。

A.凝胶过滤B.离子交换层析C.亲和层析D.纸层析3.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4.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B )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5.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细胞收集常采用的方法( C )A.盐析 B.超声波 C.膜过滤 D.层析6.氨基酸的结晶纯化是根据氨基酸的( A )性质。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C)。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B)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C)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D )A.加热B.调pHC.絮凝和凝聚D.层析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C)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B)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B)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D)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B)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B)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D)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B)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A)范围内适合。

A. 0.5%~2%B1%~3% C. 2%~4% D. 3%~5%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C )去除金属离子。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山科大生物分离工程试题( A )卷一、填充题(40分,每小题2分)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I ,P 和P 。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和等。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等型式。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和;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和两大类。

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和。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和。

8. 离子交换树脂由,和组成。

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TEMED的作用是;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和;11.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和;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和三个步骤;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 吸附方程,其形式为;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的,而流动相是的;常用的固定相有和;常用的流动相有和;15.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与液体有相似的;16.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有和两大类;17.常用的化学细胞破碎方法有,,,和;18.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的不同;19.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洗脱方法有和;20. 晶体质量主要指,和三个方面;三.计算题(30分)1、用醋酸戊酯从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已知发酵液中青霉素浓度为0.2Kg/m3,萃取平衡常数为K=40,处理能力为H=0.5m3/h,萃取溶剂流量为L=0.03m3/h,若要产品收率达96%,试计算理论上所需萃取级数?(10分)2、应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分离抗菌素,饱和吸附量为0.06 Kg(抗菌素)/Kg(干树脂);当抗菌素浓度为0.02Kg/m3时,吸附量为0.04Kg/Kg;假定此吸附属于Langmuir等温吸附,求料液含抗菌素0.2Kg/m3时的吸附量(10分)3、一种耐盐细胞其能积累细胞内低分子量卤化物,适应高渗透压,能在含有0.32mol/LNaCl, 0.02mol/LMgCl2, 0.015mol/LCaCl2, 0.01mol/LFeCl3 的培养基这培养,当其从含盐量高的培养基中转移至清水中,在数分钟内能将胞内产物释放出来,试估计细胞膜所受渗透压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式离心机的转筒内径为12cm,筒长70cm,转数为15000 r/min。

设离心机的校正系数
为1,利用其浓缩酵母细胞悬浮液,处理能力为4.0 L/min。

(1)计算酵母细胞的重力沉降速度;
(2)破碎该酵母细胞后,细胞碎片直径减小到原细胞的1/2,液体粘度上升3倍,在相同条件下离心浓缩该细胞破碎液,试计算此时离心机的处理能力。

2.溶酶菌在2.8 mol/L和
3.0 mol/L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2 g/L和0.26 g/L,试计
算溶酶菌在3.5 mol/L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

3.利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MCO)=100000的超滤膜错流超滤分离发酵清液中的蛋白质,
过滤操作采用开路循环方式。

初始目标蛋白(M r=155000)质量浓度c T=1g/L,杂蛋白(M r=23000)的质量浓度c C=3g/L,发酵液体积1000mL,透过液流量Q=0.5mL/s。

超滤膜对目标蛋白的截留率R T=0.99,对杂蛋白截留率R C=0.5。

设料液槽内全混,循环管线内液体量可忽略不计。

(1)若采用浓缩操作,计算目标蛋白质的质量浓度达到5g/L所需时间;
(2)若采用透析过滤除去杂蛋白质,料液槽中添加缓冲液使料液体积保持恒定,计算目标蛋白质纯度(总蛋白质中目标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到95%所需时间,此时目标蛋白质收率是多少?
4.某凝胶过滤介质的排阻极限为200kDa,填充柱体积为100mL,用其测得A和B两种蛋
白质的洗脱体积分别为58mL和64mL,相对分子质量2000kDa的蓝色葡聚糖的洗脱体积为40mL。

(1)试计算A和B的分配系数;
(2)若在某流速下用A和B两种蛋白质溶液测得该凝胶过滤色谱柱的理论板当量高度均为0.3mm,且洗脱曲线呈Gauss分布,在此流速下要使微量的AB混合溶液的分离度达到1.3,此GFC柱的最小填充高度为多少?
5.牛血清蛋白(BSA)和肌红蛋白(Myo)的等电点分别为4.7和7.0,表面疏水性分别为
,试分析:—220 kJ/mol和—120 kJ/mol。

萃取选择性(肌红蛋白)的定义为S Myo=m Myo
m BSA
(1)双水相系统的组成和性质对肌红蛋白萃取选择性的影响;
(2)应选择什么样的双水相系统,可确保Myo的萃取选择性较大?
6.分析比较反渗透、超滤和微滤的差别和共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