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青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青花简介
清乾隆(西元1736—1795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一朝六十年,是清 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 極的程度。《古銅器考》一書稱讚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 制瓷業集我國歷朝名窯之大成,制做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 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此時,景德鎮禦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 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 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 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槌、鵝頸、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須形制短 三孔或多孔用於插花,其形
小者,方入清供。不然,與家堂香火何異,雖舊亦穀也。” 於明代花插相似。有仿官釉,
供插花用的瓶罐類器皿,呈圓球形,也有其他形狀如梅花 仿哥釉,青花,粉青釉,爐
筒形Baidu Nhomakorabea,頂部開有幾個小圓孔,器身多孔有裝飾花紋,中 鈞釉等品種。另有一類器為
間可以插花。
撤口,扁腹,圈足,肩有三
圓系,腹下部突起菊瓣紋。
乾隆時的器型由雍正時的圈
足演變為露胎三乳足式。有
天藍釉,仿汝釉等製品,民
國時有仿製品。
此器卷唇外翻口,短頸,
扁腹,下承三矮足,肩塑雙
系。器外滿繪青花紋飾,頸
部為蕉葉紋一周,頸肩間飾
卷雲紋,腹部主體紋樣為纏
枝蓮紋,分上下兩部份,以
雙圈線分隔。雙系及足部塗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高63.5釐米 口徑26.5釐米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仿古瓷器是清乾隆時期頗有 代表性的製品。此瓶仿青銅觚, 口緣外侈,圓唇,頸部細長,喇 叭形口,青花紋飾又有宣德時期 的風格。從器物的口緣至底有連 續的蔓草紋、蕃蓮紋、菊花紋, 並排的蕉葉、蓮瓣紋,粗大的雲 雷紋等。其高大精美的形體、秀 麗流暢的紋飾,充分顯示出這一 時期制瓷業的高度發展水準。
乾隆青花简介
乾隆朝青花瓷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典型乾隆器,一類是乾隆仿古器。典 型乾隆器生產量極大,是當時社會大眾生活用瓷、陳設用瓷、外銷出口瓷的主體。 其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並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在製作技 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製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製等等,每 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苟,精工細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 麼嚴格,但產量卻遠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襲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 青花瓷。
青花瓷仍是當時景德鎮瓷器的主流產品,官窯青花和民窯青花的燒造量都超過 歷史上任何朝代遺留下來的傳世品,也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乾隆時國內陶瓷市 場廣大,據文獻記載,清代早中期內銷情形為“利通十數省,四方商賈、販瓷者萃 集於斯”。景德鎮外銷瓷自康熙中期開始興盛,至乾隆時最盛。中國瓷器銷往世界 各地,而其中主要的優質瓷運往歐洲和美洲。據國外有關檔案統計,乾隆三十九年 (1774年)銷往英國的瓷器約40萬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 的32年間銷往瑞典的瓷器達110萬件。
瓷身有“唐英敬制”等七行 六十八字的楷書銘文。是研究乾 隆前期制瓷工藝的標準器物。
高10.7釐米 口徑11.1釐米 腹徑23.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花囊,中國古代花器的一種,瓷器,唐宋瓷器發展成熟
瓷都景德鎮制花囊始於
時已有。明·袁宏道《瓶史》:“大抵齋瓶宜矮而小,銅器 雍正,器有大小,平面盤口,
如花觚、銅觶、尊罍、方漢壺、素溫壺、匾壺,窯器如紙 收頸,扁腹,圈足,頂面有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海水龍紋高足盤
高18.5釐米 口徑22.5釐 米 底徑17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盤為直口,平底。
高足呈喇叭狀。盤內素 面,外壁一周繪蔓類花 卉,足部繪主體紋飾, 波浪翻滾的海水中雲龍 趕珠,三條魚兒遊戲水 中,情趣盎然。外底有 青花“大清乾隆年制” 篆書款。青花色調正藍, 造型別致,繪畫工整。
繪青花,底中心書青花“大
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龍鳳紋雙聯罐
高22.1釐米 口徑10.2釐米 足徑10.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形制如連體雙魚,故 又稱連體瓶或雙魚瓶,器 外繪青花龍鳳紋。底書青 花“大清乾隆年制”篆書 六字橫寫款。
造型為雙魚合一的雙 連瓶在唐三彩中已出現, 清代雍正、乾隆兩朝景德 鎮瓷器上較為流行,有青 花、粉彩、琺琅彩和單色 釉等品種。此瓶製作講究, 是乾隆官窯青花瓷上品。 惜已失蓋。
高50.7釐米 口徑7.5釐米 底徑17.2—12.5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口部形制似蒜頭,唇口, 短頸,扁圓體,橢圓形寬底 足,兩條綬帶系在口部、肩 部。腹部兩面均為圓形開光, 內繪滿纏枝蓮花紋飾,寓意 和諧吉祥。構圖繁密。底書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 篆書款。青花色澤豔麗,造 型碩大、精美。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雙耳扁瓶
通高26釐米、口徑6.3釐 米、底徑9.8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執壺不管從外形
還是從紋飾看,都是一 件乾隆仿宣德作品,壺 上有蓋,置寶珠型鈕, 從鈕至蓋身均繪有紋飾, 唇口,細頸,扁帶型鋬, 細長流,壺頸與流之間 有一片狀物連接。壺身 亦與宣德青花相同為玉 壺春瓶型。頸部繪蕉葉 紋,流上繪卷草紋,上 腹部繪纏枝蓮紋,腹部 主體紋飾為開光花果紋, 腹上分別置四個開光, 開光內繪果實紋,開光 外襯以花卉紋。整件作 品釉色潔白,青花濃豔, 堪稱乾隆仿古瓷佳作。
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 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 造型新奇,精瓷與粗瓷的差別很大。
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 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如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紅、青花鬥 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裏紅、黃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藍地青花、 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藍地青 花加紫、藍地白花、灑藍地開光青花、仿木紋青花等。其中青花紅彩、青花加紫、 青花釉裏紅這三個品種較多。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花紋賞瓶
名作赏析
高36.9釐米 腹徑23.8釐 米
上海博物館藏 撇口,長頸,球腹, 外撇圈足。白釉底,書青 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 六字篆書款。 此類瓶最早被稱為 “玉堂春瓶”,始燒於雍 正朝,乾隆朝大量燒制, 是帝王用於賞賜的制器, 故又名“賞瓶”。主題紋 飾都為纏枝蓮紋,以取 “為官清廉”之意。
清乾隆(西元1736—1795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一朝六十年,是清 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 極的程度。《古銅器考》一書稱讚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 制瓷業集我國歷朝名窯之大成,制做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 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此時,景德鎮禦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 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 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 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槌、鵝頸、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須形制短 三孔或多孔用於插花,其形
小者,方入清供。不然,與家堂香火何異,雖舊亦穀也。” 於明代花插相似。有仿官釉,
供插花用的瓶罐類器皿,呈圓球形,也有其他形狀如梅花 仿哥釉,青花,粉青釉,爐
筒形Baidu Nhomakorabea,頂部開有幾個小圓孔,器身多孔有裝飾花紋,中 鈞釉等品種。另有一類器為
間可以插花。
撤口,扁腹,圈足,肩有三
圓系,腹下部突起菊瓣紋。
乾隆時的器型由雍正時的圈
足演變為露胎三乳足式。有
天藍釉,仿汝釉等製品,民
國時有仿製品。
此器卷唇外翻口,短頸,
扁腹,下承三矮足,肩塑雙
系。器外滿繪青花紋飾,頸
部為蕉葉紋一周,頸肩間飾
卷雲紋,腹部主體紋樣為纏
枝蓮紋,分上下兩部份,以
雙圈線分隔。雙系及足部塗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高63.5釐米 口徑26.5釐米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仿古瓷器是清乾隆時期頗有 代表性的製品。此瓶仿青銅觚, 口緣外侈,圓唇,頸部細長,喇 叭形口,青花紋飾又有宣德時期 的風格。從器物的口緣至底有連 續的蔓草紋、蕃蓮紋、菊花紋, 並排的蕉葉、蓮瓣紋,粗大的雲 雷紋等。其高大精美的形體、秀 麗流暢的紋飾,充分顯示出這一 時期制瓷業的高度發展水準。
乾隆青花简介
乾隆朝青花瓷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典型乾隆器,一類是乾隆仿古器。典 型乾隆器生產量極大,是當時社會大眾生活用瓷、陳設用瓷、外銷出口瓷的主體。 其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並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在製作技 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製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製等等,每 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苟,精工細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 麼嚴格,但產量卻遠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襲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 青花瓷。
青花瓷仍是當時景德鎮瓷器的主流產品,官窯青花和民窯青花的燒造量都超過 歷史上任何朝代遺留下來的傳世品,也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乾隆時國內陶瓷市 場廣大,據文獻記載,清代早中期內銷情形為“利通十數省,四方商賈、販瓷者萃 集於斯”。景德鎮外銷瓷自康熙中期開始興盛,至乾隆時最盛。中國瓷器銷往世界 各地,而其中主要的優質瓷運往歐洲和美洲。據國外有關檔案統計,乾隆三十九年 (1774年)銷往英國的瓷器約40萬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 的32年間銷往瑞典的瓷器達110萬件。
瓷身有“唐英敬制”等七行 六十八字的楷書銘文。是研究乾 隆前期制瓷工藝的標準器物。
高10.7釐米 口徑11.1釐米 腹徑23.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花囊,中國古代花器的一種,瓷器,唐宋瓷器發展成熟
瓷都景德鎮制花囊始於
時已有。明·袁宏道《瓶史》:“大抵齋瓶宜矮而小,銅器 雍正,器有大小,平面盤口,
如花觚、銅觶、尊罍、方漢壺、素溫壺、匾壺,窯器如紙 收頸,扁腹,圈足,頂面有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海水龍紋高足盤
高18.5釐米 口徑22.5釐 米 底徑17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盤為直口,平底。
高足呈喇叭狀。盤內素 面,外壁一周繪蔓類花 卉,足部繪主體紋飾, 波浪翻滾的海水中雲龍 趕珠,三條魚兒遊戲水 中,情趣盎然。外底有 青花“大清乾隆年制” 篆書款。青花色調正藍, 造型別致,繪畫工整。
繪青花,底中心書青花“大
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龍鳳紋雙聯罐
高22.1釐米 口徑10.2釐米 足徑10.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形制如連體雙魚,故 又稱連體瓶或雙魚瓶,器 外繪青花龍鳳紋。底書青 花“大清乾隆年制”篆書 六字橫寫款。
造型為雙魚合一的雙 連瓶在唐三彩中已出現, 清代雍正、乾隆兩朝景德 鎮瓷器上較為流行,有青 花、粉彩、琺琅彩和單色 釉等品種。此瓶製作講究, 是乾隆官窯青花瓷上品。 惜已失蓋。
高50.7釐米 口徑7.5釐米 底徑17.2—12.5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口部形制似蒜頭,唇口, 短頸,扁圓體,橢圓形寬底 足,兩條綬帶系在口部、肩 部。腹部兩面均為圓形開光, 內繪滿纏枝蓮花紋飾,寓意 和諧吉祥。構圖繁密。底書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 篆書款。青花色澤豔麗,造 型碩大、精美。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雙耳扁瓶
通高26釐米、口徑6.3釐 米、底徑9.8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執壺不管從外形
還是從紋飾看,都是一 件乾隆仿宣德作品,壺 上有蓋,置寶珠型鈕, 從鈕至蓋身均繪有紋飾, 唇口,細頸,扁帶型鋬, 細長流,壺頸與流之間 有一片狀物連接。壺身 亦與宣德青花相同為玉 壺春瓶型。頸部繪蕉葉 紋,流上繪卷草紋,上 腹部繪纏枝蓮紋,腹部 主體紋飾為開光花果紋, 腹上分別置四個開光, 開光內繪果實紋,開光 外襯以花卉紋。整件作 品釉色潔白,青花濃豔, 堪稱乾隆仿古瓷佳作。
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 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 造型新奇,精瓷與粗瓷的差別很大。
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 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如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紅、青花鬥 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裏紅、黃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藍地青花、 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藍地青 花加紫、藍地白花、灑藍地開光青花、仿木紋青花等。其中青花紅彩、青花加紫、 青花釉裏紅這三個品種較多。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花紋賞瓶
名作赏析
高36.9釐米 腹徑23.8釐 米
上海博物館藏 撇口,長頸,球腹, 外撇圈足。白釉底,書青 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 六字篆書款。 此類瓶最早被稱為 “玉堂春瓶”,始燒於雍 正朝,乾隆朝大量燒制, 是帝王用於賞賜的制器, 故又名“賞瓶”。主題紋 飾都為纏枝蓮紋,以取 “為官清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