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青花

合集下载

清乾隆及以后青花瓷鉴定要点

清乾隆及以后青花瓷鉴定要点

清乾隆及以后青花瓷鉴定要点乾隆在位有六十年的历史(公元1736一1795年),也是清王朝由鼎盛时期走向衰落时期的转折。

其制瓷也体现这一特点,在乾隆鼎盛时期,无论制瓷的数量或质量都进入划时代的顶峰。

特别是技巧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

但乾隆初期景德镇的御窑生产的质量,却达不到前朝的水平。

乾隆皇帝为此对唐英进行斥责。

如乾隆六年朱批:“不但去年,数年以来所烧造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者”。

(《清档·乾隆记事档》)因此,同类的瓷器,乾隆与康熙、雍正三朝相比,一般的结论是,康熙胎体最薄,雍正次之,乾隆再次之。

乾隆青花瓷胎釉——厚胎、薄胎均有,但不论厚、薄胎,质地细腻,修胎工艺精细,由于瓷业开始走下坡路,青花呈色出现“蓝中泛黑,纹饰虽往往层次不清,但色泽仍然凝重沉着”。

乾隆青花瓷纹饰——绘画工细,题材仿古多。

后期开始以吉祥图案为主要纹饰。

如百鹿、百蝠、福寿、吉庆有余等,谐音“鹿”、“禄”、“蝠”、“福”和寓意相结合。

民窑纹饰出现勾莲、灵芝、团形篆书“寿”字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

乾隆青花瓷款识与铭文——乾隆在位六十年,书写款识非经一人之手,因而出现一朝之中具有多种字体与款识。

乾隆年号款有楷书与篆体两种。

篆体是乾隆年号款的主要字体。

早期的特点是篆体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一般无边栏。

六字三行有的为外圈单栏。

乾隆中、晚期为六字三行,篆字无边栏,亦有六字一横排。

楷书年号款大多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或两行竖排双圈。

此外,乾隆年号款除青花题写外,还有以金彩、红彩、蓝珐琅题写。

篆体款中还有刻款。

在青花纹名中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本人喜爱书法,因而在瓷器中有时题写御题诗。

如乾隆七年烧造的“青花挂瓶”,器腹开光中间有乾隆御题诗句,落款为“乾隆壬戌秋”。

清代到了嘉庆时期(1796~1820)由于前期受乾隆太上皇的影响,在瓷器制造上必然是因循守旧而无创新,故在造型上与前朝无特殊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帽筒,取代了过去圆球形带座的帽架。

清乾隆青花瓶纹饰特征

清乾隆青花瓶纹饰特征

清乾隆青花瓶纹饰特征一、经典纹饰: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多样,其中最为经典的纹饰包括花卉、蝴蝶、鱼虾、鸟兽、山水等,这些纹饰都与自然界的动植物有关。

其中,花卉纹是清乾隆青花瓶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清乾隆青花瓶的花卉纹饰细腻,充满生气,常见的花卉有牡丹、菊花、荷花、梅花等,色彩鲜艳明亮。

蝴蝶纹饰也是清乾隆青花瓶常见的纹饰之一,蝴蝶是吉祥的象征,常被用于寓意美好的时尚追求。

鱼虾是古代瓷器纹饰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是富贵、繁荣和长寿的象征。

鸟兽纹饰通常描绘了一些山水中的鸟类和动物,寓意丰富寿命和吉祥如意。

山水纹饰是传统的中国描绘技法,常用于瓶身外部,通过青花的现象来表现自然山水的美景。

二、纹饰风格: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风格特点是精细、细腻和繁复。

清乾隆时期,瓷器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制作的瓷器纹饰精美细腻。

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中常见的线条流畅,勾勒出花卉、动物和自然景物的纤细轮廓,细节处理繁复而精巧。

同时,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颜色丰富多彩,使用了大量的青花,蓝色作为主要色彩,与白瓷胎相衬,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外,青花的运用技巧也非常娴熟,既有点缀式的应用,也有连续性的应用,为整个瓶身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

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清乾隆青花瓶的纹饰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表达方式,这些元素常常被用于瓷器纹饰中,以传递吉祥如意、美好寓意。

例如,清乾隆青花瓶中常见的寿字、如意云纹、福字、双鱼等都代表着吉祥美好的寓意。

另外,瓶身纹饰中的山水、花卉等自然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将自然景物与瓷器结合,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崇拜。

7286 清乾隆 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

7286 清乾隆 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

7286 清乾隆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尺寸:直径68cm估价:RMB 22,000,000-32,000,000成交价:RMB 25,300,000“乾隆丙寅年古香书屋制”款精工细作的乾隆御窑青花瓷器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产量大,式样多,做工精细。

乾隆青花瓷器的最大特点是生产逐渐程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继承雍正遗风的仿古之作,又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工细之作。

雍正一朝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御窑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那些属于雍正朝、哪些属于乾隆朝。

乾隆时期的仿永乐、宣德青花瓷器见有无当尊、撇口碗、执壶、玉壶春瓶、梅瓶、折沿洗、锦纹壮罐、松竹梅纹盘等。

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仍采取使用较浓青料点染纹饰的方法,力求产生类似“苏麻离青”的艺术效果。

乾隆早期著名的青花瓷器见有乾隆五年和六年督陶官唐英敬制的缠枝莲纹五供(香炉1个、花觚1对、烛台1对),其中的花觚形体高达60多厘米,装饰繁复,图案线条流畅。

乾隆中期的青花瓷器,青花色泽清丽,很少有晕散现象,将乾隆青花做工精细、强调形式美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乾隆晚期,部分青花瓷器的胎体变得干白,青花发色蓝中略带紫,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嘉庆朝。

乾隆御窑青花瓷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造型丰富多样,可谓不计其数。

除大量盘、碗和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以外,印泥盒、笔筒、糊斗、水盂、笔插等小件文房用具和仿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尤为多见。

此时还特别流行以螭耳、象耳、凤耳、铺首耳等装饰的各种大瓶,以及贯耳瓶、天球瓶、鹿头尊等。

在装饰风格方面,乾隆御窑青花瓷器讲求的是图案对称、规矩,构图严谨。

装饰题材以云龙、云凤、蟠螭、松鹿、仙鹤、折枝花果、折枝莲托八吉祥、缠枝花卉、松竹梅、荷莲、九桃五蝠、云蝠“寿”字戟磬、梵文等较为多见。

除传统的白地青花瓷器以外,乾隆时期还盛行各种色釉地青花瓷器,如天蓝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黄釉青花、哥釉青花瓷器等。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清乾隆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形、纹饰、釉色和胎质等方面。

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主要有考证实物、观察工艺、辨别款识、鉴别胎质等。

一、清乾隆瓷器的特征:1.器形:清乾隆瓷器器形丰富多样,精致而优雅。

常见的器形有瓶、盘、碗、杯、壶、罐等。

瓶类作品通常造型秀丽典雅,器身流线流畅;盘碗类作品形制端庄简洁,口沿平直圆润,底足内收。

2.纹饰:清乾隆瓷器的纹饰着重于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

纹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绘画、刻花和鎏金等工艺。

青花多用于绘制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图案,线条流畅而精细;釉里红则以“大红袍”为典型,红彩浓艳饱满,图案绘制精细;粉彩作品清新淡雅,常用于绘制花卉、仕女图等;斗彩则沿用明代的传统,在五彩斗缝始创了一系列新纹饰。

3.釉色:清乾隆瓷器釉色以青白釉和五彩釉居多。

青白釉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冷静、清新的感觉。

五彩釉用色明艳丰富,运用绘画技法表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加了瓷器的艺术价值。

4.胎质:清乾隆瓷器的胎质细腻均匀,晶莹剔透。

其中青花瓷器的胎质较墨瓷细腻,与中国古代瓷器的特点相呼应;粉彩瓷器胎体较薄,质地轻盈。

二、鉴别清乾隆瓷器的方法:1.考证实物:通过对清乾隆时期的考古文献、图书、文物和瓷器鉴赏集进行研究,了解清乾隆瓷器的特点。

实地考察博物馆、古董市场或私人收藏品时,认真观察、比较、研究清乾隆瓷器的器形、纹饰、釉色、胎质等特点。

2.观察工艺:清乾隆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需要仔细观察瓷器的釉面、器形和胎质等。

瓷器的釉面应光洁细腻,不应有磕碰、裂纹和烧杂点等缺陷;器形应符合清乾隆时期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制作水平和审美趣味;胎质应均匀细腻,如有明显的燥态窑变或发泡状胎质,可能为假冒作品。

3.辨别款识: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往往有“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可以通过辨别款识的字体、笔画、笔划形态、排列规律等进行鉴别。

虽然款识可以被伪造,但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说,仍然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大清乾隆缠枝莲纹青花瓷鉴定

大清乾隆缠枝莲纹青花瓷鉴定

大清乾隆缠枝莲纹青花瓷鉴定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下面由给大家介绍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鉴定吧,仅供大家参考。

一•从工艺角度看: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样式,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乾隆青花瓷质早期与雍正基本一样,胎质洁白细润,晚期略显逊色,官窑与民窑无多大区别。

釉面仍以青白色为主,匀净光润,也有呈粉白色的釉面,民窑中多见。

微度的波浪釉偶有出现。

浆胎青花康、雍、乾三朝均有。

浆胎是指明、清两代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薄、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

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

康熙时胎体微泛土黄色,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一般青花细腻,底款& quot;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或秋叶等图记款识。

雍正、乾隆时浆胎青花胎釉与康熙无大差别,少数有釉面不太平整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矩图案化。

清晚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质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点,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乾隆青花呈色稳定,早期与雍正时无甚区别,常有晕散出廓的现象,中期则形成正蓝呈色明快的风格,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

民窑中落斋堂款的,无论工艺或青花呈色,均可与官窑比美。

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款比较少。

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乾隆青花瓷器有哪些正确的鉴定方法

乾隆青花瓷器有哪些正确的鉴定方法

乾隆青花瓷器有哪些正确的鉴定方法乾隆青花瓷器鉴定特点一、胎釉: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乾隆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明艳,但难分浓淡层次,多仿宣德青花中的铁锈状黑斑,但与明宣德青花瓷中的铁锈斑是有区别的。

宣德青花瓷色泽浓艳、晕散、铁锈斑凹陷至胎骨,且闪银白色"锡光".乾隆青花瓷就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皆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品种丰富多彩,大致有豆青釉青花、青花矾红彩、外酱色釉里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哥釉青花;乾隆还首创了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和淡描青花填绿彩等新品种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

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

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

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与康熙、雍正青花式样大致相仿,但也有仿制明永、宣青花式样。

其它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以及其创新式样,造型丰富多彩,目不暇接。

品种主要有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

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

乾隆青花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清朝瓷器在中国陶瓷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过元明两代的积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其对于清花和斗彩的继承和发展,独创的粉彩和珐琅彩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清朝瓷器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陶瓷外销,尤其西风渐进,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

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

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

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

乾隆青花矾红描金彩盘鉴赏

乾隆青花矾红描金彩盘鉴赏

乾隆青花矾红描金彩盘鉴赏我国古代瓷器到清代乾隆时期,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

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制瓷技艺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

由于乾隆帝本人对瓷器的酷爱,各地官窑都烧制了精巧无比的瓷器,而民窑亦受其影响,也出现很多精美之器。

乾隆青花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因此它具有以下特点: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均匀,多为青白釉,少量粉白釉,光亮润泽;使用国产青料上色,以“稳定、浑厚、沉着”著称;器型和纹饰的种类更多。

不管是民窑还是官窑,乾隆朝的瓷器很多都是以各种手法极尽装饰之能,以显示其大富大贵、歌舞升平的盛世局面。

这件青花矾红描金彩盘就是乾隆时期一件比较精美的民窑瓷器,原藏于四川省文物总店。

盘的主题图案为福禄寿三星、五童子、五只蝙蝠,辅助纹饰为回纹及变形如意纹、四朵折枝花卉。

主题纹饰均以釉上双彩(矾红和金彩)的形式体现,辅助纹饰以釉下单彩(青花)的形式体现。

以下将对此盘从器型、图案花纹、釉色、圈足处理、款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器型这件青花矾红描金彩盘的口径为25.5厘米,圈足直径为7厘米,圈足高1厘米。

属于乾隆时期的小盘造型,所以具有敞口、浅腹、小圈足的特点。

盘子的口沿为酱口,盘底旋纹明显,并有点点黑疵,视为缩釉点。

除此之外,此盘还略有凹底现象。

二、图案花纹此盘的正面以回纹和青花双圈将福禄寿三星与五童子、五只蝙蝠隔开,靠近盘子的口沿处有一圈变形的如意纹,如意纹之外又有青花单圈。

盘子的正中心为福禄寿三星,由青花单圈包围。

青花单圈外饰一圈回纹,接着又是青花双圈。

青花双圈与变形的如意纹之间则是五童子和五只蝙蝠。

盘子的背面绘有四朵折枝花卉,围绕青花双圈均匀地排列。

福禄寿三星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吉祥人物画,寓意为“三星高照”。

此盘图案中间老者头戴高冠,手持如意,如意以金粉涂抹,为“福”星;左边老者为“禄”,身着官服,神态自若;右边老者光头长须,左手持桃,右手持飘旗,为“寿”星。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

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

清早期青花瓷

清早期青花瓷

清早期青花瓷作者:陈平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3年第12期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在继承前几个朝代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较之前更讲究。

近年来,清早期青花瓷已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上最热门的追捧对象之一,成交价屡创新高。

顺治(1644~1661年)在工艺方面,顺治时期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青花瓷器形朴拙,器口施酱黄釉,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足多不施釉,甚是光润,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顺治年款有“大清顺治年制”和“顺治年制”(干支纪年)两种款识。

传世所见最早顺治年款青花器署“戊子春月百花斋制”(即顺治五年)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戊子(顺治五年)春月花叁制”铭青花洞石花卉纹碗。

顺治十四年(即丁酉年)以前的青花瓷题诗,诗文往往用隶书书写。

康熙(1662~1722年)康熙青花色调以翠蓝色为主。

早期蓝中泛灰,中期纯蓝,青翠明快,最为鲜艳。

中期青花,有的具有仿明代成化淡雅青花的效果。

晚期尤为晕散。

康熙青花均具有色调层次繁多、沉稳,紧贴胎骨的特点。

康熙时期青花瓷的造型浑厚古拙,挺拔、遒劲。

主要有瓶、觚、尊、壶、罐、缸、香薰、绣墩、盆、笔筒、洗、盒、盘、碗和杯等器型。

琢器中的琵琶尊、马蹄尊、象腿瓶、观音尊、太白尊、杏叶尊、棒槌瓶、柳叶瓶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物。

康熙青花瓷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及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

题材有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渔、樵、耕、读等。

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云凤、山水、八仙人物、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和合二仙和三星人物等。

双犄牡丹、月影梅花等纹饰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亦独具特色。

在工艺方面,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较为典型。

乾隆青花的造型特征

乾隆青花的造型特征

乾隆青花的造型特征乾隆时期(1736~1795)是中国手工艺业集大成之时期,此时清代的封建统治达到顶峰,伴随而来的青花瓷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青花瓷器是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

乾隆青花瓷在清代青花瓷中占有较大比重,传世品种较为丰富,但是乾隆青花瓷刻意追求豪华与工整其自然生动的艺术情趣大打折扣。

即使这样,乾隆时期的青花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乾隆青花瓷造型可谓端庄规整,比例适宜,虽不似康熙时那么浑厚,也不似雍正时的秀美,但无论大小器物制作都很精致,而你且新颖的器型层出不穷,不记工本,风格华丽而精巧,令人叹为观止①。

常见的器型有:瓶、尊、罐、炉、壶、盘、碗、杯、碟和文房用具等。

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此外,还有陈列摆设的瓷品,如荔枝、杨桃、花生等。

总之乾隆青花在清朝最为丰富,造型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但是他也有仿前朝的作品,仿品中仿宣德时期的青花最多,从造型上看还是仿明代作品的。

比如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等。

乾隆时期开始出现不少有两瓶或多瓶连在一起的联体瓶,制作这种器型费工费时,而且造型奇特,制作成本较高,难度较大,这也体现出乾隆时期作品刻意最求奢华奇特的造型这一特点。

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

乾隆时期的青花使用国产青料,釉面以青白色为主,色调成有规律变化,早期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成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后期成色较为厚重沉闷,无明快清丽之感②。

中期还有一类青花,成色蓝中泛黑,纹饰往往层次不清,浓重处见黑色斑点,但色泽仍然凝重沉着。

民窑器中有堂名款的器物和大器类,青花色调大体与官窑器相同。

乾隆时期仿明永宣青花氛围较浓,把永宣青花中黑色斑点也作为美的特征予以模仿,使用青料重笔点染。

但是乾隆青花与永乐青花有所不同:在颜色上永宣青花斑点呈黑褐色,而乾隆青花斑点呈藏青色;在斑点大小上,永宣青花斑点大小不一,而乾隆青花大小一致;在斑点排列上,永宣青花斑点成不规则状,而乾隆青花的排列则非常有规律的排列。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因其色泽青翠而得名。

鉴定清代青花瓷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器型、釉面、色彩、纹饰、胎质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清代青花瓷器的鉴定方法。

一、器型
清代青花瓷器的器型多种多样,包括瓶、罐、盘、碗、壶、杯等。

鉴定器型需要考虑其形制是否符合清代风格,如清代瓷器器型多为庄重、端庄、简洁的风格,器形线条流畅、优美,造型大多采用对称、平衡的手法。

二、釉面
清代青花瓷器的釉面质地细腻、光滑、均匀,釉面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色,不过分浓重。

鉴定釉面需要注意其质地是否细腻、均匀,釉面是否有瑕疵、破损、起泡、流淌等现象。

三、色彩
清代青花瓷器的色彩以青色为主,但也有淡蓝、淡紫、淡绿等颜色。

鉴定色彩需要注意其是否清晰、鲜明、自然,颜色是否均匀、浓淡适宜。

四、纹饰
清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包括梅花、兰花、菊花、牡丹、山水、人物等。

鉴定纹饰需要注意其是否精美、细腻、自然,纹饰是否符合清代风格,是否有破损、脱落等现象。

五、胎质
清代青花瓷器的胎质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坚实、透亮,有一定的质感。

鉴定胎质需要注意其质地是否细腻、坚实、透亮,胎质是否均匀、无裂纹、无气泡等现象。

综上所述,鉴定清代青花瓷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鉴定时需要仔细观察、辨别,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

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

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

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摘要:在清朝各代皇帝执政期间,制瓷业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青花瓷器的发展风格也各有千秋,且均具有本时期的鲜明特征。

基于此,本文将对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和鉴定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字:清朝各代;青花瓷器;艺术研究;鉴定前言:就清朝时期来讲,其青花瓷器繁多且特点各异,尤其是民间流散的青花器这一特征更为突出。

从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方面来讲,若专业知识储备量不够充盈,则只能“望瓷兴叹”了。

本文通过分析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方式,以期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研究参考。

一、顺治时期(一)胎釉:顺治时期的胎釉多呈青白色,胎体厚重感较强且多见酱口,同时,碗圈足有着较大深度,瓷器底部清晰可见旋削纹。

(二)造型:筒瓶、筒花瓢等是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型。

(三)纹饰:纹饰风格较为独特且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绘画线条粗狂豪放,且多以怪石、怪兽为主。

(四)款识:民窑供器多干支记年款;官窑款多为楷书、篆、隶等字体二、康熙时期(一)胎釉:早期:胎体厚重,瓶口多见酱黄釉;中期:胎体在厚重感上开始呈现薄厚之分,釉色光泽度较高,呈粉白色;晚期:胎质细腻度更高,釉面青白。

(二)造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为:凤尾尊、莲子罐、斗笠碗等。

(三)纹饰:平涂、纹饰或题字相配是早期较为常见的纹饰类型;而处于中期的纹饰题材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长篇诗赋最为多见;待到晚期,绘画无论是用笔还是质感上都有了更明显的进步,且纹饰更加多元化。

(四)款识:早期无款识;中期为六字双行双圈款;晚期出现六字三行双圈款、堂名款、图记款。

三、雍正时期(一)胎釉:胎质细致、洁白、釉面莹润;胎体轻薄,修胎精工细琢,琢器腹部削足规整,圈足较深。

(二)造型:此时期的青花瓷造成特征主要包含:赏瓶、葫芦瓶、灯笼尊等造型。

(三)纹饰:此时期青花瓷作品的绘画线条更加柔和细腻,构图更加生动形象,且人物刻画更加传神。

(四)款识:楷书与篆款并用,楷书为六字三行横排。

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介绍

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介绍

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介绍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珍贵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这种瓶子是在乾隆时期(1736年-1795年)制作的,属于清代瓷器的一种。

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的造型独特,它采用了四方扁瓶的形式,瓶身呈长方形,四个角落各有一个龙耳。

整个瓶子的设计非常精致,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

瓶身上有一个开窗的设计,窗户上有精美的花卉纹饰,窗户下方还有两只栩栩如生的龙纹,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

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的青花釉料非常精美,采用了传统的青花瓷技法。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一种传统工艺,它以蓝色的花纹为主要特征,通过在瓷器表面绘制花纹,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烧制,使花纹与瓷器表面融为一体。

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的青花纹饰非常精细,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选取高质量的瓷土,经过精细的筛选和淘洗,去除杂质。

然后,将瓷土制成胚体,经过初烧,使其成为坚硬的瓷胚。

接下来,需要进行绘画工艺,将青花釉料绘制在瓷胚上,然后进行第二次烧制,使花纹与瓷器表面融为一体。

最后,进行修整和装饰工艺,将龙耳和开窗等细节雕刻出来,使整个瓶子更加精致。

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不仅在造型和工艺上独具特色,而且在艺术价值上也非常高。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的顶峰之作,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种瓶子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赞誉和收藏,而且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

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都拥有这种珍贵的艺术品。

总之,乾隆青花双龙耳开窗四方扁瓶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珍贵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的青花釉料精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它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的顶峰之作,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试论唐英制“田”字乾隆款瓷器的品种及烧制年代——从一件青花团凤纹瓶谈起

试论唐英制“田”字乾隆款瓷器的品种及烧制年代——从一件青花团凤纹瓶谈起

在传世的乾隆官窑瓷器中,有一批为数很少、署款较为特殊的唐窑制品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本文从“天津文物”专场高价成交的一件拍品入手,将已知署有此类款识的瓷器加以汇总,考察其品种类别,并通过对相关历史档案文献的梳理,结合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考证这些瓷器相对精确的烧制年代。

试论唐英制“田”字乾隆款瓷器的品种及烧制年代——从一件青花团凤纹瓶谈起赵磊在2012春季“天津文物”专场上,第408号拍品清乾隆青花团凤纹瓶(见图)经过多轮紧张激烈的竞投,最终以700万元高价落槌,拔得瓷器类拍品头筹。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价格不菲的青花瓶无论是从造型、纹饰、装饰技法还是款识来看,均非传统官窑品种所常见。

其之所以能得到众多买家的青睐追捧,除却“物以稀为贵”的因素,更与自身所蕴含的独特内质息息相关。

此件青花团凤纹瓶口径13.3cm,足径13.7cm,高33.3cm。

浅盘口,束颈较粗,溜肩,垂腹,圈足。

通体施白釉,颈部中央饰四只拐子凤,颈肩相交处凸起一周弦纹,其下等距饰五只蝙蝠,腹部主题纹饰为五组口吐莲花的团凤,亦等距排列,胫部一周饰以十九朵仰莲瓣。

除弦纹外,所有纹饰均14以青花绘就,且蝠纹和莲瓣纹略微鼓起,增添了几分立体感。

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瓶底所署的款识,虽然也是“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但字与字之间间隔疏朗,款识整体占底足的面积比例明显大于常见的乾隆官窑瓷器,且除“大”字因笔画较少而无显著变化外,其余五个字的写法与公认的乾隆官窑标准篆书体或多或少都有分别——“清”字右上部不是“山”和“土”,而是“山”和“十”,右下部不是“口”内含一道上下不挨边的竖线,而是“日”中间的横线上垂直书有一道竖线与“十”的竖线相连;“乾”字左边中央不是“日”而是“田”,左下部不是笔画平直的“5”,而是第二笔的竖线向右平移至第一笔横线的一半处,亦即第一笔横线向左出头;“隆”字右上部横向均为连续的实线,没有空断,右下部的“一”和“山”并不接触,中间有一定距离;“年”字左边第二道竖线和上边第二道横线相连,左边第三道竖线和上边第三道横线相连,里边是笔画平直的“口”和“十”,笔道没有空断,也没有圆折之处;“制”字中间的一道横线与上部有空隙,而不是紧紧相连,下部一笔一顿,底横并不出头。

清朝乾隆青花坛酒有真的吗

清朝乾隆青花坛酒有真的吗

清朝乾隆青花坛酒有真的吗
清朝乾隆青花坛酒是一种古老的酒品,相传是清朝乾隆皇帝时期的珍品。

真假的清朝乾隆青花坛酒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一些商家声称自己出售的是真正的清朝乾隆青花坛酒,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其真实性。

同时,也有一些专家与收藏家对这些所谓的清朝乾隆青花坛酒持怀疑态度,认为大多数出售的都是仿制品。

因此,如果你有兴趣购买,建议你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寻找可靠的渠道和专家意见进行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 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 造型新奇,精瓷與粗瓷的差別很大。
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 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如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紅、青花鬥 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裏紅、黃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藍地青花、 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藍地青 花加紫、藍地白花、灑藍地開光青花、仿木紋青花等。其中青花紅彩、青花加紫、 青花釉裏紅這三個品種較多。
繪青花,底中心書青花“大
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龍鳳紋雙聯罐
高22.1釐米 口徑10.2釐米 足徑10.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形制如連體雙魚,故 又稱連體瓶或雙魚瓶,器 外繪青花龍鳳紋。底書青 花“大清乾隆年制”篆書 六字橫寫款。
造型為雙魚合一的雙 連瓶在唐三彩中已出現, 清代雍正、乾隆兩朝景德 鎮瓷器上較為流行,有青 花、粉彩、琺琅彩和單色 釉等品種。此瓶製作講究, 是乾隆官窯青花瓷上品。 惜已失蓋。
瓷身有“唐英敬制”等七行 六十八字的楷書銘文。是研究乾 隆前期制瓷工藝的標準器物。
高10.7釐米 口徑11.1釐米 腹徑23.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花囊,中國古代花器的一種,瓷器,唐宋瓷器發展成熟
瓷都景德鎮制花囊始於
時已有。明·袁宏道《瓶史》:“大抵齋瓶宜矮而小,銅器 雍正,器有大小,平面盤口,
如花觚、銅觶、尊罍、方漢壺、素溫壺、匾壺,窯器如紙 收頸,扁腹,圈足,頂面有
槌、鵝頸、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須形制短 三孔或多孔用於插花,其形
小者,方入清供。不然,與家堂香火何異,雖舊亦穀也。” 於明代花插相似。有仿官釉,
供插花用的瓶罐類器皿,呈圓球形,也有其他形狀如梅花 仿哥釉,青花,粉青釉,爐
筒形等,頂部開有幾個小圓孔,器身多孔有裝飾花紋,中 鈞釉等品種。另有一類器為
乾隆青花简介
清乾隆(西元1736—1795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一朝六十年,是清 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 極的程度。《古銅器考》一書稱讚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 制瓷業集我國歷朝名窯之大成,制做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 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此時,景德鎮禦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 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 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 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高50.7釐米 口徑7.5釐米 底徑17.2—12.5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口部形制似蒜頭,唇口, 短頸,扁圓體,橢圓形寬底 足,兩條綬帶系在口部、肩 部。腹部兩面均為圓形開光, 內繪滿纏枝蓮花紋飾,寓意 和諧吉祥。構圖繁密。底書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 篆書款。青花色澤豔麗,造 型碩大、精美。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雙耳18.5釐米 口徑22.5釐 米 底徑17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盤為直口,平底。
高足呈喇叭狀。盤內素 面,外壁一周繪蔓類花 卉,足部繪主體紋飾, 波浪翻滾的海水中雲龍 趕珠,三條魚兒遊戲水 中,情趣盎然。外底有 青花“大清乾隆年制” 篆書款。青花色調正藍, 造型別致,繪畫工整。
通高26釐米、口徑6.3釐 米、底徑9.8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執壺不管從外形
還是從紋飾看,都是一 件乾隆仿宣德作品,壺 上有蓋,置寶珠型鈕, 從鈕至蓋身均繪有紋飾, 唇口,細頸,扁帶型鋬, 細長流,壺頸與流之間 有一片狀物連接。壺身 亦與宣德青花相同為玉 壺春瓶型。頸部繪蕉葉 紋,流上繪卷草紋,上 腹部繪纏枝蓮紋,腹部 主體紋飾為開光花果紋, 腹上分別置四個開光, 開光內繪果實紋,開光 外襯以花卉紋。整件作 品釉色潔白,青花濃豔, 堪稱乾隆仿古瓷佳作。
青花瓷仍是當時景德鎮瓷器的主流產品,官窯青花和民窯青花的燒造量都超過 歷史上任何朝代遺留下來的傳世品,也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乾隆時國內陶瓷市 場廣大,據文獻記載,清代早中期內銷情形為“利通十數省,四方商賈、販瓷者萃 集於斯”。景德鎮外銷瓷自康熙中期開始興盛,至乾隆時最盛。中國瓷器銷往世界 各地,而其中主要的優質瓷運往歐洲和美洲。據國外有關檔案統計,乾隆三十九年 (1774年)銷往英國的瓷器約40萬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 的32年間銷往瑞典的瓷器達110萬件。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花紋賞瓶
名作赏析
高36.9釐米 腹徑23.8釐 米
上海博物館藏 撇口,長頸,球腹, 外撇圈足。白釉底,書青 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 六字篆書款。 此類瓶最早被稱為 “玉堂春瓶”,始燒於雍 正朝,乾隆朝大量燒制, 是帝王用於賞賜的制器, 故又名“賞瓶”。主題紋 飾都為纏枝蓮紋,以取 “為官清廉”之意。
[清乾隆]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高63.5釐米 口徑26.5釐米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仿古瓷器是清乾隆時期頗有 代表性的製品。此瓶仿青銅觚, 口緣外侈,圓唇,頸部細長,喇 叭形口,青花紋飾又有宣德時期 的風格。從器物的口緣至底有連 續的蔓草紋、蕃蓮紋、菊花紋, 並排的蕉葉、蓮瓣紋,粗大的雲 雷紋等。其高大精美的形體、秀 麗流暢的紋飾,充分顯示出這一 時期制瓷業的高度發展水準。
間可以插花。
撤口,扁腹,圈足,肩有三
圓系,腹下部突起菊瓣紋。
乾隆時的器型由雍正時的圈
足演變為露胎三乳足式。有
天藍釉,仿汝釉等製品,民
國時有仿製品。
此器卷唇外翻口,短頸,
扁腹,下承三矮足,肩塑雙
系。器外滿繪青花紋飾,頸
部為蕉葉紋一周,頸肩間飾
卷雲紋,腹部主體紋樣為纏
枝蓮紋,分上下兩部份,以
雙圈線分隔。雙系及足部塗
乾隆青花简介
乾隆朝青花瓷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典型乾隆器,一類是乾隆仿古器。典 型乾隆器生產量極大,是當時社會大眾生活用瓷、陳設用瓷、外銷出口瓷的主體。 其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並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在製作技 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製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製等等,每 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苟,精工細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 麼嚴格,但產量卻遠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襲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 青花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