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0中国经济增长数据

合集下载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作者:胖虎发布人:楚风发布时间:2011-2-4 来源:鼎盛中华论坛点击次数: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保持着令人瞩目的长期的稳定和快速的增长。

整个改革进程同时混合了转轨经济、新古典式经济增长的诸多元素。

本文认为中国这30年经济增长的独特性决定了其经济增长必然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劳动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至2012年518942亿元,年均增速高达9.8%,是世界增速的3.5倍;同时经济总量从1978年居世界第十,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难能可贵,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中国奇迹”。

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增长动力究竟是什么?中国经济未来是否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动力?这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一直都是学界讨论的焦点。

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更成为学界关心的热点。

然而,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大量投资、土地、能源、原材料和劳动投入推动的,而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经济衰退,经济全面恢复尚待时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

而且,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放缓以及人口老龄化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传统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中国经济面临着从要素驱动向生产率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

一、过去经济增长的源泉1.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自索洛的开创性贡献以来,全要素生产率( TFP) 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之中,成为判断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

科技、资本、劳动的贡献率比较——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数据

科技、资本、劳动的贡献率比较——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数据

科技、资本、劳动的贡献率比较——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数据王文寅;张叶峰【摘要】With the general C-D production function as the basis and Eviews6.0 software as the main tool,the paper analye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of faotor contribution at different phase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last thirty years(1978-2010).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ribution in different phases,the paper verifies the hypothesis of exclusion relations between capital,labour and technology,that is:capital pushing out technology,and technology pushing out labour.%以广义C-D生产函数为依据,以Eviews6.0软件为主要工具,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间(1978-2010年)不同时期的要素贡献的数量关系,基于科技贡献在不同时期的量化表征,验证"资本挤出科技,科技挤出劳动"的要素贡献互相消长的关系假说。

【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6【总页数】5页(P5-8,47)【关键词】广义C-D生产函数;要素贡献;科技贡献率【作者】王文寅;张叶峰【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烟台南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57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2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彰显。

(完整word版)中国各省1978-GDP排名

(完整word版)中国各省1978-GDP排名

1978上海272。

81江苏249.24辽宁229。

2山东225。

45广东185。

85四川184。

81河北183。

06黑龙江174.8河南162.92湖北151.00湖南146。

99浙江123。

72安徽113.96北京108.84山西87.99江西87.00天津82.65吉林81.98陕西81。

07广西75。

85重庆71。

70云南69。

05福建66.37甘肃64.73内蒙古58。

04贵州46.62新疆39.07海南16.40青海15。

54宁夏13。

00西藏6。

65注:当年含重庆市的四川省GDP为244。

83亿,排名全国第3位。

后重庆市根据两次经济普查结果修正了1978年后的各年GDP,1978年GDP总量由67。

32调增到71.70亿,因此实际上原四川省1978年GDP也应高于这个数,但具体数字已经无法考证.1979江苏298。

55上海286。

43山东251。

60辽宁245。

0广东209。

34四川205.76河北203.22河南190。

09湖北188。

46黑龙江187.2湖南178。

01 浙江157。

75 安徽127.31 北京120.10 山西106.43 江西104.15 陕西94.52 天津93.01 吉林91。

12 广西84.59 重庆80.98 云南76。

83 福建74.11 甘肃67。

51 内蒙古64.14 贵州55.28 新疆45。

63 海南青海15。

96 宁夏14。

36 西藏7.301980江苏319。

80 上海311。

89 山东292。

13 辽宁281。

0 广东249.56 四川229。

31 河南229.16 黑龙江221.0 河北219.24 湖北199.38 湖南191.72 浙江179.92 安徽140.88 北京139.07 江西111.15 山西108.76 天津103.53 吉林98.59 广西97。

33 陕西94.91 重庆90。

68 福建87.06 云南84.27 甘肃73。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题

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题

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题中国近现代史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货能尽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效仿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革命成功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材料四“中国他日必以工业立国。

”“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

凡欲加力使之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人食。

”“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五简而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

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

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

〃〃〃〃〃〃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还是我们的革命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材料六据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GDP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并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要求改变中国现状的方式发生了怎样变化?(2)根据材料三和课本知识,孙中山为实现“民族革命”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做出了哪些努力?(3)材料四、材料五阐述的观点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五的主张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努力取得了怎样成效?(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六说明“统计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中国历年GDP统计表

中国历年GDP统计表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表会计0903 张璇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总收入GNP一览表,包含1978年到2008年中国各年度GDP和GNP。

单位:亿元年份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 GNP GDP工业建筑业(元)1978 3645.2 3645.2 1027.5 1745.2 1607.0 138.2 872.5 381 1979 4062.6 4062.6 1270.2 1913.5 1769.7 143.8 878.9 419 1980 4545.6 4545.6 1371.6 2192.0 1996.5 195.5 982.0 4631981 4889.5 4891.6 1559.5 2255.5 2048.4 207.1 1076.64921982 5330.5 5323.4 1777.4 2383.0 2162.3 220.7 1163.5281983 5985.6 5962.7 1978.4 2646.2 2375.6 270.6 1338.15831984 7243.8 7208.1 2316.1 3105.7 2789.0 316.7 1786.36951985 9040.7 9016.0 2564.4 3866.6 3448.7 417.9 2585.8581986 10274.410275.22788.7 4492.7 3967.0 525.72993.89631987 12050.612058.63233.0 5251.6 4585.8 665.83574.11121988 15036.815042.83865.4 6587.2 5777.2 810.04590.313661989 17000.916992.34265.9 7278.0 6484.0 794.05448.415191990 18718.318667.85062.0 7717.4 6858.0 859.45888.416441991 21826.221781.55342.2 9102.2 8087.11015.17337.118931992 26937.326923.55866.611699.510284.51415.9357.423111993 35260.35333.96963.816454.414188.2266.511915.729981994 48108.548197.99572.722445.419480.72964.716179.840441995 59810.560793.712135.828679.524950.63728.819978.550461996 70142.571176.614015.433835.29447.64387.423326.258461997 78060.878973.14441.937543.32921.44621.626988.164201998 83024.384402.314817.639004.234018.44985.830580.567961999 88479.289677.114770.41033.635861.55172.133873.471592000 98000.599214.614944.745555.940033.65522.338714.078582001 108068.2109655.215781.349512.343580.65931.744361.686222002 119095.7120332.716537.53896.847431.36465.549898.993982003 135174.0135822.817381.762436.354945.57490.856004.7105422004 159586.7159878.321412.773904.365210.8694.364561.3123362005 184739.1183867.923070.487364.677230.810133.873432.9141032006 211808.0210871.024737.103162.091310.911851.182972.0160842007 246619.028910.121381.096328.0186652008300670.034000.6146183.0120487.0226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3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1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1986年:社会总产值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1985年:社会总产值1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1984年:社会总产值12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983年:社会总产值1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982年:社会总产值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981年:工农业总产值74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2%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61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5689.8亿,比上年增长12.3%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的数据是246619亿元,最终核实的数据可能会增加1500亿元左右,也就是在24.8万亿元左右,按照年平均汇率7.52计算,折合3.30万亿美元。

中国历年GDP增长速度

中国历年GDP增长速度

中国历年GDP增长速度(1952-2010)已有 5490 次阅读2011-2-21 20:42|个人分类:学术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GDP,经济增长,中国经济1.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英语: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语简称GDP;亦称本地生产总值),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GDP计算公式GDP = C+I+G+X-MC=私人消费(老百姓花费的总数)I=投资(存到银行的钱)G=政府消费支出(政府的花费)X=出口(出口到国外总值)M=进口(从国外进口货物总值)3.中国历年GDP变化数据统计年度指标值(亿元)涨跌额201039798357080 2009340506.926461.5 2008314045.448235.1 2007265810.349495.9 2006216314.431377 2005184937.423339.1 2004159878.324055.5 2003135822.815490.1 2002120332.710677.5 2001109655.210440.6 200099214.69537.5 199989677.15274.8 199884402.35429.3 1997789737796.4 199671176.610382.9 199560793.712595.8 199448197.912864 199335333.98410.4 199226923.55142 199121781.53113.7 199018667.81675.5 198916992.31949.5 198815042.82984.2198712058.61783.4198610275.21259.2198590161807.919847208.11245.419835962.7639.319825323.4431.819814891.634619804545.648319794062.6417.419783645.2443.319773201.9258.219762943.7-53.619752997.3207.419742789.96919732720.9202.819722518.191.719712426.4173.719702252.7314.819691937.9214.819681723.1-50.819671773.9-94.119661868151.919651716.1262.119641454220.719631233.38419621149.3-70.719611220-23719601457181959143913219581307239195710684019561028118195591051195485935195382414519526790图一:1993-2010中国GDP同比增长速率图二:1952-2010中国GDP总额变化。

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化—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化—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化——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一、30年经济高速增长和放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猛.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经济总量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从1978 年至201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0%.远超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并在2010 年跻身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经济总量来算)。

中国经济持续三十余年的强劲增长.无论是增长时间还是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可观的.这可以从图1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中略见一斑。

然而.进入2012 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阶段性变化.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低于8%.2014 年更是降至7.4%.创下199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图2中2011年到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率季度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增速下滑明显。

图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趋势图图2 2012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长变化1.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建立在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充足供给的基础上。

有研究指出.1978 年以来我国70%左右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

对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学术界出现了几种主要观点.在解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增长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首先是内生决定论。

其中第一是制度决定论.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必然需要良好的制度约束.政体形态和经济制度发展要先于经济增长.有很多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如Rodrik 和 Wacziarg (2003)通过固定效应检验证实了民主转轨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二是新古典内生要素决定论.着重强调了贸易、知识和教育、技术进步等内生因素才是经济增长根源.金融和制度等要素发展有赖于经济体内教育发展、物质资本和人均收入禀赋.金融和制度本身更是依赖于经济增长才得以发展(Djankov et al., 2003)。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
中国人均GDP变化 中国人均GDP变化 GDP
宏观经济学课堂展示
前言
•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是从 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封 闭型的经济转向跟世界各国合作共同开 放。 • 随着农村与城市改革的成功,资本终于在 国内盘活了,市场终于被打开了。国民经 济开始了驶入了正常的轨道,国家一步一 步地富强起来,人民的腰包开始丰满起来 • 下面我们就用直观的数据和图标作为支撑 ,从GDP这个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某种 程度的分析。
1982年至1986年以来,中国人均 GDP一直在上升,1982年至1984 年人均GDP增长率也一直上升, 在1984年为繁荣状态,1984至 1986年人均GDP增长率下降,为 衰退时期。 由国际情形可知,1983年世界经 济开始复苏。1984年世界经济回 升达到高峰,虽然1985年世界经 济还会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 低于1984年。因此我国国际市场 的开拓一直在发展,但发展力度 在下降,具体也表现在1984年后 人均GDP增长率的下降。
2.1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
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原动 力。因此,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载体等指标都能突出 反映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表现为:
• 经济制度方面,市场化程度不高 • 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化程度不高 • 经济载体方面,城市化程度不高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GDP与人均GDP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00%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GDP与人均GDP • 随着2009年中国GDP赶超日本, 成为世界排名第二,无疑吸引了 国内国际各界的目光;然而,在 如此大的总量之下,中国的人均 GDP却一直在世界100名左右徘 徊。“国富民穷”的现状一直是 老生常谈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 看看具体的数据和对这个现状的 原因分析。

我国GDP的构成和分析

我国GDP的构成和分析

1978-2013 我国GDP 总额和构成变化分析班级:城市经济班成员:学号:谭博文 201301020103吴冰 201301020106刘健 201301020108胡晓鑫 201301020109陈延东 201301020110一、我国GDP总体和支出构成变化综述注释:表中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1978-2013年中,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值一直处于上升阶段。

在突破十亿以后(2001年我国GDP=109928亿元),我国GDP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

而且增长率基本保持稳定(大约稳定在7.3%左右)。

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GDP 总值在2010年的第二季度超越日本(2010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美元为5.4742万亿美元,比中国同期名义GDP少大约4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支出法角度看中国GDP的构成,我国投资和消费都在逐年增长中。

而且投资的增长速度略高于消费的增长速度。

在2008年以后,投资和消费基本持平。

而和我国货物和贸易的净出口则表现平平,在2005年出口额突破1万亿元(我国净出口=10209亿元),2008年达到最高24226亿元后,近年来基本维持在14000亿元左右。

二、支出构成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

下图为总消费,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变化(GDP=100)和其变化的折线图。

从图中看出,在我国GDP 的变化中,消费和投资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出口平均占到了百分之五以下。

下面就其支出构成的各部分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做出具体分析。

注释:图中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一)净出口从图表中看出,我国对外贸易中基本保持顺差。

但净出口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小的比例在2002-2013年中,净出口平均值为4.37%。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对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在未来几年我国净出口率下降或维持在2.5%左右或成为常态。

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2014-4-251978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十多年保持了年均9.8%左右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史上经济长时间高速增长的奇迹。

但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三年下降,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1年的9.2%、2012年的7.8%、2013年的7.7%,且还处在探底的过程中。

这究竟是像前三十年曾经反复出现的“周期性下降”(下降后还会反弹到原来的高度),还是向新的增长阶段转换的“趋势性下降”(下降后不能反弹到原来的高度)?若是趋势性下降,则意味着经济增速在“换挡”,即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或中速增长阶段换挡。

这是一个重大的判断,将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013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10%左右高增长以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进入一个中速增长阶段。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

中国经济是否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若单从过去三十多年GDP增速数据变化规律来看,则目前还难以做出断然的结论。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增长历程,经济一直在波动中前行,表现如下:GDP增速从1980年的7.8%,下降到1981年的5.2%,再上升到1984年的15.2%,再下降到1986年的8.8%,再上升到1987年的11.6%,再下降到1990年的3.8%,再上升到1992年的14.2%,再下降到1999年的7.1%,再上升到2007年的14.2%,再下降到2009年的9.2%,再上升到2010年的10.4%,再下降到2013年的7.7%。

不难看出,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历过6次下降。

从下降的时间长度来看,2010年以来的这次下降已持续3年,远比不上1992-1999年那次持续7年的下降,1987-1990年那次下降也持续了3年;从下降的幅度来看,2010年以来的这次下降幅度仅2.7个百分点,1992-1999年下降幅度达7.1个百分点,1987-1990年下降幅度高达7.8个百分点。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前言:总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諛据来舜:2010历史高点1820年三分之一20世纪50年代5%并且长期停留在这一水平直至1979年1979 —— 1990年均增长9%1991 —— 2011年均增长10.4%(中国的复兴之路:经验、挑战和未来的展望林毅夫)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解放前的一穷二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与总结。

中国的经济为何能快速发展,为了快速的发展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这种快速的发展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新一轮的改革能否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我国的经济进行一下探讨与总结。

三大几段划分首先我们将我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市场扭曲、效率低下;第二阶段我们将其定义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时间从1978 年末至今,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第三阶段定义为今后的一段时间,降速度,调结构,注重质的增长,探索改革的新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 年10 月到1956 年底,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以高度集中为特征、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机制、以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评钟瑛)实行计划经济并且将重心放在重工业的建设上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与社会背景。

在这里我们将其主要归为一下两个原因。

一是理论经验原因二是实际需要。

改革开放数据分析报告(3篇)

改革开放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自1978年至今,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指标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揭示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及增速情况:年份 GDP(亿元)增速(%)1978 3679.2 9.01980 4622.5 7.21990 6794.0 8.42000 89404.5 8.12010 401513.9 9.62020 1015986.9 2.3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2. 人均GD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及增速情况:年份人均GDP(元)增速(%)1978 381 7.51980 541 5.22000 6794 8.32010 11942 9.22020 72447 2.2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实现了显著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工业增加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年份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速(%)1978 1132.6 11.01980 1472.4 7.41990 4352.6 11.32000 35677.3 12.22010 91130.4 14.02020 530258.9 2.8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4. 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持续增加。

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情况:年份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速(%)1978 206.4 18.21980 298.3 14.51990 1151.4 19.42010 22000.5 32.12020 32155.7 1.9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持续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