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体系2.3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2.4 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和信息来源第三章: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3.1 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和步骤3.2 环境影响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3 影响预测与评估的方法3.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的应用第四章: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4.1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4.2 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4.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量化方法4.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的应用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5.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5.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要求与技巧5.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实例第六章:特殊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6.1 生态影响评价6.2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6.3 健康影响评价6.4 文化遗产影响评价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7.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2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3 政策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的成功与挑战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政策8.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国际公约与法规8.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8.3 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演变与趋势8.4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与公众参与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9.1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方法与技术9.2 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化与数字化9.4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启示10.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与启示10.2 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0.3 改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与建议10.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难点解析:如何理解和把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全球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启示。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环境1、环境的概念。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的根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整体性是根本特性,变动性和稳定性相辅相成,环境资源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局部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点构造和功能的系统。

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构造和外在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第二节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实质是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那么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是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立工程、区域开发方案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展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到达更具环境形容性的人类活动。

2、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3、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4、划分范围。

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

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的内容。

建立工程概况;建立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立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第一节环境、环境质量及环境影响一、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评价对象,因此必须有界定清楚的便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定义。

这类定义大多出现在世界各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中。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是一种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要素或对象界定为环境的一种定义,它是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对环境一词的法律适用对象或适用范围所做的规定,其目的是保证法律的准确实施。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由此可见,环境与其主体相互依存,它的内容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明确主体是正确把握环境的概念及其实质的前提。

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同样是一个决定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基本概念。

“环境”的科学定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是指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自然存在体,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社会因素是指人类活动的创造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各种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

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一)整体性和区域性1、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环境的整体性很明显地体现在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学习指导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等基本概念,了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

学习重点1.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及重要性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4.环境标准体系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学习难点1.环境标准体系2.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或者说,相对于某一主体的周围客体因空间分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就是相对于该主体的环境。

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科学定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是指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自然存在体;社会因素是指人类活动的创造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选用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定义。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1)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

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

(2)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区域性决定在研究和解决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时必须掌握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

2.变动性和稳定性(1)环境的变动性(2)环境的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

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人类社会必须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环境自身的变化规律相适应、相协调,即保持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 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 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 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 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 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 的污染和危害。
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 殊性。
变动性与稳定性
变动性:在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 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 之中。
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 性。环境组成越复杂,承受干扰的“限度”越大, 稳定性越强。
人类的社会行为会影响环境的变化,这种 变化是有限度的,必须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 自然因素(Natural Factors) 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自然存
在体,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 动植物等;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
• 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 人类活动活动的创造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人工构筑物(住房、工厂、桥梁)、培育的动植物、 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 环境。
山东荣城天鹅湖水下大坝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 B、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蚌埠市3号码头的排污口
C、提出环保措施减少污染
环评的工作对象
• 1、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 2、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 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 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环境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
整体性: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 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 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环境影响评价》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讲义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按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

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众多自然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天然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等;也包括经过人类改造过和创造出的事物,如水库、农田、园林、村落、城市、工厂、港口、公路、铁路等等。

它既包括这些物理要素,也包括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2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能够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常见的三种分类:(1)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2)按影响的效果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按影响性质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另外还可以将环境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地方、区域、国家或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单个影响和综合影响等等。

3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上提出的。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又称环境质量的预断评价,是指在进行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给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估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料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爱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爱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限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确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爱护的规范(2)环境爱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爱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爱护法令, 法规和条例(6)环境爱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爱护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打算阶段,主要工作为探讨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料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一章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章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
经修改完善后的报告书由建设单位报送环保 主管部门审批。
有十种情况,各级环保部门不予批准。
“十不批” 十不批”
(1)选址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的项目不批; (2)不符合国家及本省产业政策,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的项目不批; (3)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不批; (4)现有项目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 排放标准的改、扩项目不批; (5)现有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各项生态保护设施不能正 常运行的改、扩项目不批;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按环境要素: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等
按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2、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1979~l989) (2)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l999) (3)提高阶段(1999~)
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资格审核认定 公众参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规定: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2008年8月15日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名录》(200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对分类管理作出了 具体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名录》的规定,分别委 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 影响登记表。

【环境课件】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课件】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也是正确认识经济发 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 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发展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王喆
2007.9.4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什么是:
环境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
在以后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不断对环评进行规
范,通过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评的内容、范围、程 序以及技术方法;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行业相配 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多层次法规体系;建设 了一支环境影响评价专业队伍。
导向功能
是评价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人类活动的 理想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其中目的的确立要以评价所 判定的价值为基础和前提,而对价值的判断是通过对价值的 认识、预测和选择这些评价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人类 活动的目的的确立应基于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确立合 理的合乎规律的目的,才能对实践活动进行导向和调控。
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显著效果
各国的环境都因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不同程度地获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5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 1、环境标准的概念 • 2、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 (1)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 依据。 • (2)是环境评价的准绳。 • (3)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 (4)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1.5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3、环境标准体系: • (1)环境质量标准 • (2)污染物排放标准 • (3)环境基础标准 • (4|)环境方法标准 • (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 (6)环境仪器设备标准
1.1环境的基本概念 (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 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 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 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又是自 然环境的发展。
1.1环境的基本概念
• (2)环境要素 • 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对环境影响的不 同,评价的环境影响要素划分为10种, 行业类别划分为18个行业。 • 环境影响要素类别划分为:水(地 表水、地下水、海水)、气、声、固体 废物、生态、核及放射性、电磁、水土 保持、社会经济、人体健康
1.1环境的基本概念
1.1环境的基本概念
• (3)环境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 • (4)环境容量
1.2环境影响评价
1.2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 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 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 方法与制度。 (方法、制度、目的、对象、作用) (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
1.4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A类-需要完整的环境评价项目,本身就具有或者可能会引起的 “敏感的,不可逆的或多种多样的不利影响” • ——水坝与水库 • ——林业与生产项目 • ——工业厂矿(大规模) • ——灌溉、排洪和防洪(大规模) • ——土地平整 • ——采矿开发(包括石油气和天然气) • ——港口开发 • ——开垦和新土地开发 • ——迁居和新土地开发 • ——河流流域开发 • ——热电和水电开发 • ——杀虫剂和其他有毒有害材料的制造、运输和使用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一、环境与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某一中心事物周围的事物,就是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我们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综合体。

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将地球环境按其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

前三种环境又可称为物化环境,有时还形象地称之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圈)和居于上述三圈交接带或界面上的生物圈。

从人类的角度看,它们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环境,其中生物圈就是通常所称的生态环境。

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圈都是地球长期进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并按一定的自然规律运行。

这些性质就构成了它们的质量要素。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最终形成一种平衡和协调的关系。

但是,人类活动增加或减少某种环境组成成分,或破坏其固有结构,或扰乱其运行规律,就会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破坏生物(包括人类)与环境长期形成的和谐关系,或者说使环境变得不大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所以,环境质量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适宜程度的标志,环境问题也大多是指环境质量变化问题目前,大气、水、土壤环境的主要问题是人类活动输入污染物而降低了其质量。

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除污染影响外,主要是减少其生物多样性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包括结构恶化和功能的降低。

环境质量包括环境的整体质量(或综合质量)如城市环境质量和各环境要素的质量,如大气压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

表征环境质量的优劣或变化趋势常采用一组参数,可称为环境质量参数。

1_第一章_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_第一章_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之一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 夏季 美 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 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 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 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 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 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 病。

环境的绝对容量(WQ)是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 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绝对容量由环境标准的规 定值(WS)和环境背景值(B)来决定。数学表达式有 以浓度单位表示的和以重量单位表示的两种。 以浓度单位表示的环境绝对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WQ=WS-B

其单位为 ppm。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 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 1ppm,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Effect
Assessment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何明靖
mjhe@
主要教材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朱世云,林春绵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1
主要参考书及资料
陆雍森编著《环 境评价》(第二 版), 上海:同济大学出 版社,1999年第二 版 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监督管理司编, 《环境影响评价岗 位培训教材》, 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环境的分类
环境
按范围分
按要素分
按功能分
如城市环境 农村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如交通环境 文化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标准体系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标准体系
对影响预测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 过程。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生态系统 现状调查和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上,以 法规、标准为依据,解释拟建设项目对生 态系统影响的重大性,同时辨识敏感对象 对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反应,并 且提出削减影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
(1)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 是从生态学角度判断所产生的影响可否为生态所接受。在 生态学评估中,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是基本原则。相应地可形成灭绝风险、种群活力、 最小可存活种群、有效种群、最小生境区(面积)等评估指标和技术.也可评估出最重要 生境区、最重要生态系统等以及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生境和生物种群。生态学评 估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估,反映影响的真实性.也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
(3)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
(4)以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基准 依据法律和规划进行评估,主要需 注意法定的保护目标和保护级别,注意法规禁止的行为和活动、法律规定的重要界限等。
(5)以经济价值的损益和得失作为评估指标和标准 由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社会经 济的关系极其密切,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是环境评价 的目的,也是提高环保措施可行性的重要方面,应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系。经济学评估不仅评估价值大小与得失,还有经济重要度评价问题,如稀缺性、唯 一性以及基本生存资源等,都具有较高的重要值。
(2)生物组成的协调性 生物之问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生相克关 系.而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会使生态系统发生巨大改变。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 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 一.其保护已被列为全球重大环境目标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ppt

环境影响评价ppt
李明顺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
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 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 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 施。
《环境影响评价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 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 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总则: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 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
(2)建设项目概况(如为扩建项目应同时介绍现有工程概况)。 (3) 拟建地区的环境简况(附位置图)。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5)环境现状调查: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中
李明顺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 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 交通位置;
• 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 • 气候和气象; •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
物产品等; • 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 • 环境功能情况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 社会经济情况; • 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 • 其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
最早建立环评制定的国家?关于环保国际条约 的适用性
李明顺
第二章 环评程序
❖ 环境影响评价的确立与委托 环境影响评价的确立:项目建议书的审批 向环境管理部门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意 见,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 分类管理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李明顺
环评大纲的内容
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是为了保护人群身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 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 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 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 技术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二、理解环境问题的关键
与主体对应(相对的概念)
以人为本
三、环境的基本特征(一)
(一)整体性与区域性
体现在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 整体性是环境最基本特征----要求我们不能用 孤立的观点对待环境问题
(二)变动性与稳定性
为了保证环评的公正性,隶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 于2011年完成环评改革的试点工作,即将原先研究院下设的 环境影响评估中心从研究院剥离。“通过与政府部门脱钩,来增 强环评的独立性。”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董雅文 说。 113个重点城市每天的环境质量,中国七大流域的每个流域国 控断面水环境监测情况……环保部官方网站上每天都会公布这样 的信息。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环境保护秉承向人民群众公 开信息的原则,这既是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同时也鼓励公众参 与环保工作。 当然,环保的治本之策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 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 中国政府深刻意识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并正在采取一系 列积极的行动。 中国政府的举措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周生贤表示,与200 5年相比,2009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 24.6%;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下降2 9.2%。 “抓紧制定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 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 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 系……”周生贤这样描述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
本章学习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历 史与发展等基本概念。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 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 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 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 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
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 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 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 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 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 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 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分 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 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 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课题进行 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是更具有价值,更 值得争取的,这是对价值序列(价值程度)的 判断。
4、导向功能:人类活动的理想是目的性与规 律性的统一,其中目的的确立要以评价所判定 的价值为基础和前提,而对价值的判断是通过 对价值的认识、预测和选择这些评价形式才得 以实现的。所以说人类活动的目的的确立应基 于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确立合理的合乎 规律的目的,才能对实践活动进行导向和调控。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形式确定下来从而 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工程、项目计划 和政策等活动的拟定和实施中,除了技术和经 济等传统因素外,还要考虑环境影响,并把这 种考虑体现在决策中去。对于可能显著影响人 类环境的重要的开发建设行为,必须编写环境 影响报告书。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后大约经历 了三个阶段。 一、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 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逐步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 评价的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 二、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 这期间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开发 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等工作。 三、提高阶段(1999~) 这期间通过明确评价单位的资质规定、整 顿评价队伍等行动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1讲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第1讲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按行业类别划分
环境影响报告书
1.轻工、纺织、化纤; 7.交通运输;
2.化工、石化及医药;
3.冶金机电;
8.社会区域;
9.海洋工程; 10.输变电及广电通讯; 11.核工业;
工 4.建材火电; 作 5.农林水利; 范 6.采掘; 围
环境影响报告表
1. 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 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 附

哪些机构可以做环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 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 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 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 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工作等级划分表
甲级评价机构可在甲级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和 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范围内承担各级环境保护 (分为甲、 乙两个资质 行政主管部分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报 等级,至少 告表的编制工作。并可在乙级环境影响报告书 有1个报告书 类别范围内,承担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类别取得甲 部分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甲级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权限问题的通知
关于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审批程序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设项目 环评制度 体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

环评单位 环评资质 管理体系

1979年4月《关于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再次提 出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方针政策;

1979年9月,《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 依据 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 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环境影响的特征: 有利影响、有害影响; 显著影响、潜在影响; 短期影响、长期影响; 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 原发性的环境影响、继发性的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的时空分布; ……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五、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 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国家环境保 护行业标准
返回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1)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GB)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 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 件,对环境中有毒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96-39)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 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按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 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 现状评价、影响评价、回顾评价(后评价)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五、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具有法律强制性 纳入基本的建设程序 评价对象偏重工程项目 分类管理 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三、环境标准体系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 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 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4、提高和拓展阶段 2002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 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 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4年2月 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 境影响评价系统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 资格制度。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 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 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环境质量包括综合环境质量和各要素的环境质 量。例如:城市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 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表征环境质量优劣或变化趋势常用环境参数表征: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 1、引入和确立阶段 1973年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 我国。 1977年 中科院“区域环境保护学术交流研讨会议”,推动了大 中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重要水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79年 《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 2、规范和建设阶段 1981年 《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把EIA纳入基本建 设项目审批程序 1986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的概念大多出现在世界各国颁布的环境保 护法规中。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 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 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 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如:pH、COD、DO、有毒有害化学元素浓度、农 药含量、细菌菌群数等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三、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 能力,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 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 排放量。 根据不同环境要素,环境容量又分水环境 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和土壤环境容量。
返回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 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 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 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 的标准。 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2、环境标准体系结构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国家级包括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 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以及国家环境保护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框图见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环境 保护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境 标准体系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 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20世纪中叶,环境污染由局部扩大到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人们意识到不能无节制开发利用环境,要尊重自然规律,在 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 1950年代初,核设施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影响开始了辐射环境 影响评价 1960年代,英国总结出环境影响评价“三关键”即关键因素、 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施 行,随后瑞典(1970)、加拿大(1973)、澳大利亚 (1974)、德国(1976)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
返回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证书管理办法》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权限问题 的法律依据 三、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技术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评技术导则-总则 环境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大气、噪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等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地方规范 特殊行业相关技术规范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 而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不能代替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前者是评价技术,后者是进 行评价的法律依据。
返回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2、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3条:“建设污 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 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 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 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 书”
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资料: 1、环境影响评价,何德文、柴立元等主编,科学 、环境影响评价,何德文、柴立元等主编, 出版社; 2、环评工程师考试系列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标准、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方法、案例分析) 3、技术导则原文 、 4、环境标准原文 、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1、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2、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规定 3、单项法和条例中的规定 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1、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作出保护自然生态环 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的规定。这些规定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 准则,也是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根本的 法律依据。
返回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3、单项法和条例中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等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 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 法规和政策 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3、强化和完善阶段 在强化建设项目EIA同时,开展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993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意 见》,提出先评价、后建设,并对环境影响评价分类指导 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做了规定。 1994年 开始建设项目的EIA招标试点工作,随后陆续颁布了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1996年 发布《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8年11月29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9年3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1999年4月 《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 的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